第一篇:乡镇计生家庭养老情况报告小结
乡镇计生家庭养老情况报告小结
乡镇计生家庭养老情况报告小结
尊敬的主任,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及全镇万人民,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就镇的计生家庭养老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 如下:
我们镇位于县中部,现有农业人口万人,已婚育龄妇女15328人,独生子女户4708户,双女户613户。目前符合国家计生奖励扶助对象105人,其中双女户45人,生活无保障对象11人。
近年来,镇把计生养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以实现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为目标,以搭建多层次养老服务平台为载体,大力倡导关爱老人、关注明天的养老理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构建计生家庭养老工作新机制,促进了计生工作和谐发展。连续三年被授予市县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优秀单位。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保障有力
镇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养老工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40余万元,于4月对原镇敬老院实施了改扩建工程,建设了占地面积亩,建筑面积990平方米,绿化面积500平方米,兼五保、计生养老于一体的多功能宜居养老院所。新建餐厅、宿舍、娱乐室等房屋40余间,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可入住院民70余人。目前,已入住院民32人,其中五保老人20人,计生家庭老人12人。下步计划再投资50余万元,增建浴室、锅炉房、卫生室等配套设施,使养老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宜居养老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文明、更全面的服务,力争达到省市级养老院所标准。
二、调查摸底,落实政策
为做到全镇养老对象老有所养、不漏一人,镇政府专门下发通知,要求以计生家庭老人的生活、生产、住房、健康状况、经济收入和社会需求为重点,组织镇村干部对没有条件养老的对象进行彻底排查,宣传计生家庭养老政策措施。坚持以自愿为前提,居家养老与集中居住养老相结合,分别填写养老对象申请表。对于符合集中居住养老条件的对象,镇政府分别与其签定集中居住养老协议书,动员鼓励其集中居住养老,颐养天年。
三、制定制度,健全机制
针对居家养老、集中居住养老的实际,分别建立了养怀服务制度。对于居家养老对象,我们建立了“五包一”责任体系,要求包村干部、村干部、计生专干、协会会员、乡村医生和居家养老对象共同签订责任书,发放养老服务证和
亲情服务卡,对所包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服务,责任人每月至少慰问看望一次服务对象,及时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生产帮扶、生活照料、卫生健康、爱心护理、精神慰藉、娱乐关怀“六到位”。对集中居住养老对象,分别签订集中居住养老协议,建立个人档案,从吃、穿、住、医、乐、葬等方面全方位服务,确保吃的可口,穿的干净,住的舒适。镇政府每年免费为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每年两次免费检查身体,每个床位都安装了呼叫器,确保有病能及时就医。在文娱活动经常化的同时,政府还出资为每人发放了一台便携式收音机,为每个房间配备了一台电视机,机关干部定期联欢,丰富了老人的文化生活。
四、强化管理,构建和谐
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更加重视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以家庭关爱、多方参与、政府推动为主要内容的养老公约及财务管理、卫
生管理、食堂管理等长效机制,突出了管理的人性化。同时把服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专门聘请了四名管理人员和一名厨师,全力负责老人的饮食起居,努力打造温馨和谐的宜居环境。那一世范文网
镇的计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与兄弟乡镇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加大对居家养老宣传力度,切实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坚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促使广大育龄群众从根本上转变旧的生育观念,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篇:乡镇计生家庭养老工作报告
尊敬的xx主任,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镇党委、镇政府及全镇7.5万人民,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就xx镇的计生家庭养老工作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我们xx镇位于x县中部,现有农业人口7.4万人,已婚育龄妇女15328人,独生子女户4708户,双女户613户。目前符合国家计生奖励扶助对象105人,其中双女户45人,生活无保障对象11人。
近年来,xx镇把计生养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以实现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为目标,以搭建多层次养老服务平台为载体,大力倡导关爱老人、关注明天的养老理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构建计生家庭养老工作新机制,促进了计生工作和谐发展。连续三年被授予市县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优秀单位。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保障有力
xx镇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养老工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40余万元,于20xx年4月对原镇敬老院实施了改扩建工程,建设了占地面积22.5亩,建筑面积990平方米,绿化面积500平方米,兼五保、计生养老于一体的多功能宜居养老院所。新建餐厅、宿舍、娱乐室等房屋40余间,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可入住院民70余人。目前,已入住院民32人,其中五保老人20人,计生家庭老人12人。下步计划再投资50余万元,增建浴室、锅炉房、卫生室等配套设施,使养老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宜居养老提供更优质、更便捷、更文明、更全面的服务,力争达到省市级养老院所标准。
二、调查摸底,落实政策
为做到全镇养老对象老有所养、不漏一人,镇政府专门下发通知,要求以计生家庭老人的生活、生产、住房、健康状况、经济收入和社会需求为重点,组织镇村干部对没有条件养老的对象进行彻底排查,宣传计生家庭养老政策措施。坚持以自愿为前提,居家养老与集中居住养老相结合,分别填写养老对象申请表。对于符合集中居住养老条件的对象,镇政府分别与其签定集中居住养老协议书,动员鼓励其集中居住养老,颐养天年。
三、制定制度,健全机制
针对居家养老、集中居住养老的实际,分别建立了养xx怀服务制度。对于居家养老对象,我们建立了“五包一”责任体系,要求包村干部、村干部、计生专干、协会会员、乡村医生和居家养老对象共同签订责任书,发放养老服务证和亲情服务卡,对所包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服务,责任人每月至少慰问看望一次服务对象,及时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生产帮扶、生活照料、卫生健康、爱心护理、精神慰藉、娱乐关怀“六到位”。对集中居住养老对象,分别签订集中居住养老协议,建立个人档案,从吃、穿、住、医、乐、葬等方面全方位服务,确保吃的可口,穿的干净,住的舒适。镇政府每年免费为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每年两次免费检查身体,每个床位都安装了呼叫器,确保有病能及时就医。在文娱活动经常化的同时,政府还出资为每人发放了一台便携式收音机,为每个房间配备了一台电视机,机关干部定期联欢,丰富了老人的文化生活。
四、强化管理,构建和谐
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更加重视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以家庭关爱、多方参与、政府推动为主要内容的养老公约及财务管理、卫生管理、食堂管理等长效机制,突出了管理的人性化。同时把服务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专门聘请了四名管理人员和一名厨师,全力负责老人的饮食起居,努力打造温馨和谐的宜居环境。
xx镇的计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与兄弟乡镇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加大对居家养老宣传力度,切实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坚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促使广大育龄群众从根本上转变旧的生育观念,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以上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第三篇:计生家庭养老实施方案40
乡人口发„2012‟40号
关于开展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各乡镇计生办、城管委计生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按照“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求,探索建立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和补充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根据省人口计生委、省计生协晋人口办发[2011]9号精神,县人口计生局、县计生协决定在全县开展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开展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服务工作的必要性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积极应对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十二五”时期一项非常迫切、非常艰巨的重要任务。截至2012年,我县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 1998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8.42%。在日益增大的老年群体中,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提高,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失能老人数量持续增加,对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迅速增大,计生家庭老人在“老有所养”问题上面临的困难尤为突出。一是独生子女承担着前所未有的赡养压力,越来越多的计生家庭忧虑养老问题;二是人口流动的加速使得计划生育家庭“空巢”现象日益增多,生产、生活面临诸多困难;三是独生子女伤残和死亡家庭,生活上的无助和精神上的孤独,成为这些家庭中老人难以克服的大问题。30年来,计生家庭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切实有效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让他们优先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与关爱非常必要。
二、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
开展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是新时期人口计
生工作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法的一项有益探索。我县要按照“居家养老为基础、村(居)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充分发挥人口计生部门的网络和服务优势,帮助计生家庭的老年人解决吃、住、行、医、乐等问题,逐步探索和建立新型计生家庭养老保障服务模式。
一是居家养老服务。依托社会力量、社区、计生协等社
会组织和群众团体,建立和完善志愿者服务队伍,并以志愿的形式,为居家养老的计划生育家庭老人提供无偿或有偿的助医、助餐、助行等服务。
二是社区托养服务。在社区(村)建立具备基本居住、医疗保健、文体娱乐功能的托老中心等服务机构,对家庭照料出现临时困难的老人或有特殊困难的独居老人实行日间
短期集中托管服务,使他们不用离开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就能得到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务。
三是机构养老服务。按照政府主导、社会赞助、个人参
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在“十二五”期间,力争在有条件的乡镇建成1——2个计划生育家庭老人集中养老服务场所,使之成为集吃、住、医疗保健、娱乐休闲为一体,设施齐备、服务规范的综合性、福利性老年服务中心。同时,立足现有各类养老机构,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合协作,制定和实施对计生家庭养老服务的优先优惠政策,解决部分计划生育家庭老人社会化养老问题。
三、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服务试点的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乡镇计生服务中心、城
管委计生服务中心人口计生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把计生家庭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通盘考虑,优先发展,争取在政策、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帮助和倾斜。要广泛宣传,整合资源,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计划生育家庭养老服务工作。
(二)积极主动,稳步推进。各乡镇计生服务中心、城
管委计生服务中心要努力探索,积极推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我县确定将台头镇、枣岭乡作为试点乡镇,每个乡镇要结合当地实际,确定1个居家养老、村(居)养老、机构养老等不同类型的试点。试点形式与规模要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村(居)人文环境和老年人的需求相适应,与自身服务能力及条件相适应,积极稳妥,循序渐进,逐步推开。
(三)发挥优势,突出公益性。各级计生协要主动融入
计生家庭养老服务之中,发挥协会优势,努力发展和壮大志愿者队伍。积极动员和组织协会会员、计划生育志愿者,开展以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为主要内容的爱心助老服务,倡导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对有偿服务的内容要本着让利于民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原则,优先优惠于计划生育家
庭,彰显计生家庭养老服务的公益性特点。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可以利用县、乡人口计生服务站(所)、老干
部活动中心或其他公共活动场所,开办老年学校,举办老年书画、音乐、舞蹈、电脑、保健等各种讲座和其它多种形式老有所为的服务活动;开展老年心理门诊、心理咨询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提供读书、读报、谈心聊天、文娱健身等服务活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为计生家庭老人提供更多的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
各乡镇、城管委务于2012年 6月10日前,将计划生育
家庭养老试点方案及试点村(居)名单报县计生协。
乡宁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乡宁县计划生育协会
二O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计划生育养老服务实施方案乡宁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办公室2012.5.28日印发共印20份
第四篇:家庭养老
专 业 课 程 设 计
系别:工商管理系
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
姓名:李玉昌
学号:162407141
谈谈新农村建设中的家庭养老问题
在社会转型期,农村原有的养老保障体系特别是传统的家庭养老制度正逐步被打破,而新的养老保障体系仍未完全形成,农村老年人的生存状况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化。在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我们要深入研究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普遍问题,抓住机遇,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使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一、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家庭养老目前是,而且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是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随着农村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传统家庭养老方式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但同时在新农村建设大环境下也充满了发展机遇。
家庭结构、社会结构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养老模式。在过去,由于农业社会经济结构单一,生产力水平低下,成员之间关系密切,生产知识、技能、日常礼法规则几乎都是代代相传,后代人的生活几乎是前代人的翻版,因此老年人的生产和生活经验对后代发挥着十分重要甚至是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将原来家庭承担的职能更多地转向了社会,弱化了老人原来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过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土地保障为基础的传统家庭养老保障模式已经与现行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其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日益显现。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为中国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制度变革提供了强大动力。首先,随着市场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打破了传统家庭保障的经济基础,新的保障制度的经济支撑体系正在酝酿形成;其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养老保障制度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受到冲击,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变革提供了巨大的社会动力;再次,政府新的执政理念、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文化伦理的变化,使不同利益群体对养老保障的诉求发生变化,为变革提供了政治动力。
近年来,政府逐步加大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之后,特别是从2009年起,我国全面开始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对农村老年人进行保障,加大了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这种多渠道的筹资模式体现了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在养老保险制度中的责任,激发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而且“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有一定的弹性,国家会根据经济发展、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因此我们不难看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家庭养老带来的机遇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应好好把握机遇,采取措施使我国的农村家庭养老在新时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二、当前家庭养老中存在的问题 “积谷防饥,养儿防老”直接说出了家庭养老的本质,但当前家庭养老出现了许多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敬老观念弱化,家庭养老缺乏制度约束,家庭养老纠纷增多。我国的农村家庭养老是建立在孝道、代际互惠和尊重老年人等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一种“反哺”式养老,子女对老人的孝敬意识直接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由于子女经常在外打工,父母身边子女的数量和子女在父母身边的时间都大大减少,这不但使得父母的照料资源明显匮乏,同时逐渐造成代际隔阂,进而削弱了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影响,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使传统孝文化日渐淡化。社会舆论对人的约束力减弱,传统尊老、养老、爱老的美德遭到破坏,家庭养老靠自觉精神难以维持下去,没有制度的约束,家庭养老很难得以完善。
老年人获得的生活照料不够,精神慰藉缺乏。家庭养老应是经济供养、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的集中表现,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是家庭养老的重要内容。一些群众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子女倾斜,产生了“重小轻老”现象,这对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的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当今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基本都能得到满足,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希望能时常看到子女,希望子女能经常和他们聊聊天,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但是,据资料显示,农村老年人多数缺乏精神慰藉,“空巢”家庭增多,同时,由于老年丧偶者所占比例较大,老年人独居现象流行,从而增加了老年人的孤独寂寞感。
家庭关系不融洽,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一般来说,农村家庭关系较之城市更为复杂,一旦由于家庭关系不融洽而引发家庭纠纷,老年人往往就会首当其冲成为“受害者”。目前65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一般都有三四个子女,由于各子女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尽孝程度也不一样,子女之间相互推诿,不愿赡养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给老年人心理造成沉重打击,产生了不少令人痛心的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此外,由于男性经常外出务工,儿媳是日常照顾老人的主要承担者,儿媳对待老人的态度和婆媳关系的融洽程度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关于完善新农村建设中家庭养老的对策
能否解决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克服其不足,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完善家庭养老制度。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发展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奠定家庭养老的物质基础。养老首先要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物质需求,而经济的发展是实现这一需求的必要基础。在家庭养老仍将继续长期存在的条件下,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特别是现金收入水平,为家庭养老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这与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不谋而合的。2.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家庭养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孝文化,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但是,近年来在商品经济大潮和不良文化的影响下,这一传统美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沦丧。因此,必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对全社会、特别是对年轻人的宣传教育,加强家庭养老的思想文化氛围。第一,重视传统道德、孝文化教育,利用各种渠道,形成一种浓厚的宣传氛围;第二,开展以知恩、感恩、报恩和尊老、养老、爱老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积极宣传先进模范事迹,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第三,利用大众传媒,加大对孝文化的关注力度,通过定期评选“孝子”等活动,使传统的“孝文化”在新时期得以发扬光大,促使群众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建立健全制度,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家庭养老的地位。我国是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的国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除了加强对全社会的尊老、敬老的宣传教育外,还必须建立健全养老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农村家庭养老提供可靠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但是,我国迄今还没有一部单独的养老法,有关养老问题的法律规定散见于《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中,这种分散的规定容易造成彼此不协调,不仅影响农村家庭养老制度真正实现定型发展,而且损害制度应有的稳定性。因此,应重视养老法律法规建设,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家庭养老的地位,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3.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在农村社会发展和改革中,应结合老年人的特性,在让老年人充分享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余力,引导、鼓励老年人为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工作。如,可利用老年人经验丰富、社会威望高等特点,指导和帮助农村老年人组建“老年人协会”,让老年人以集体形式参加农村公共事务,解决棘手问题,同时让老年人感觉“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第五篇:乡镇计生服务所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
尊敬的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一年转眼过去了,在过去的2011年,我的工作在县主管部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计划生育的有关方针政策,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扎实推进了计划生育工作,现就一年的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个汇报:
一、加强内部管理,树立外在形象。
我们从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分工入手,抓好内部管理,强化全体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力求服务态度好,服务质量高,服务方法新。
首先,加强制度建设。我们根据相关要求,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了人员分工及岗位责任制,将各项工作分配到具体的人。其次,强化信息管理。首先坚持科学性、及时性和真实性,做好规划统计工作,我们坚持每月向计生办和村级计划生育专干上报计划生育各类统计信息,做好相关信息的核对,实现了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工作。
再次,强化技能培养。精心组织全体计生服务所工作人员参加技能比武,提高业务水平。大家充分发挥吃苦精神,团结协作,全力拓展计生工作。针对育龄妇女不同的要求,实行了三送三上门,三送:送避孕药具入户、送宣传资料、送优
惠政策入户;三上门:计生政策法规宣传上门、孕期、产后、术后跟踪随访上门、扶贫帮困上门。提高了群众计划生育政策知晓率,促进他们树立新型的婚育观念,极大地推动力全乡计划生育的顺利开展。
二、积极开展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工程
(一)、充分利用服务所现有的设备对广大育龄妇女进行免费上、取环、人流及健康检查,及时指导选择安全的避孕节育方法,逐步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技术服务理念和工作模式。通过面对面服务、交流和沟通赢得广大育龄妇女的认可;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去年一年共落实上环385例,人流56例,做到无一例事故发生。
(二)、开展随访服务工作,每月按照随访表的名单,定期上门对各类育龄妇女进行随访;全年累计上门服务达5000人次;定期定点到村对广大育龄妇女进行查环查孕,累计达6000人次。
三、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我们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认真配合镇计生办编制我镇的人口规划,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怕困难,特别是处理计划外怀孕和两非案件上,我们的工作人员也都站在第一线,不论白天与黑夜,不论酷暑与严寒,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虽说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在优质服务、优生促进、生殖保健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和突破;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有信心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把取得的成绩不断的进行巩固,把欠缺的地方想方设法做好,使今年的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我镇人口与计划生育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2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