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城管执法规范从统一制服开始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城管执法规范从统一制服开始
“我们统一城管执法制式服装和标志标识管理,绝不仅仅是‘换个形式’,根本目的是要通过统一服装制式,进一步推进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李克强在1月1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当天会议通过城管执法统一制式服装和标志标识管理办法,推进规范文明执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综合分析* 城管肩负着城市管理的职能,不仅履行着法律所赋予的执法职责,更承担着服务群众的责任。正如李克强总理在会议上所强调的,“城管是直接面对群众、与群众关联较多的执法人员,他们的执法行为与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管在城市综合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城管队员的个人素质和形象在某种程度上直接代表并影响着当地政府的形象,而城管部门的执法能力,也间接反映着当地政府的管理能力。
由于种种原因,城管并未像公检法机关、工商、税务等执法司法部门一样,拥有全国统一的制服,有些地方的城管制服甚至显得“不伦不类”,以至于坊间流传着对城管的调侃:远看像警察,近看像保安,仔细一看原来是城管。
可以说,制服不统一、区分度不高、识别性不强,已经让城管形象和城管执法陷入了较为尴尬的境地。而统一城管执法制式服装和标志标识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将改变一些群众对城管是“杂牌军”的错误认识,同时更有助于提升城管队伍的职业荣誉感,提高城管队员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力。
不能否认,近年来城管与执法对象冲突的情况在各地时有发生,演变为恶性刑事案件也并不少见。一些违规者不服执法、暴力抗法;也有一些城管队员越权执法、粗暴执法。这种僵持的关系给城市管理带来重大隐患,一个火星或许就会引起两败俱伤的严重后果。可以说,构建城管与执法对象之间的和谐关系,已经是各级城市不能回避的问题。
|参考对策* 从城管的角度出发,要不断“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通过规范执法、切实服务,不断改善干群关系与执法形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取得群众的信任,只能实实在在地践行
为民理念,没有任何捷径。从被执法者与公众的角度,则需要给予城管更多的理解与配合。事实上,抛开城市执法者的外衣,城管队员也都是些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为生计而奔波的社会个体。
从城管与被执法者的关系出发,则需要更多的沟通。只有沟通,才能消除误解。只有沟通,才能走向共赢。这种沟通一方面在于城市管理者能够“解民情”,让被执法者能够参与到城市管理的决策中,另一方面更在于城市管理者能够“恤民苦”,带着温情去执法,充分考量并保障被执法者最基本的生存权。只要公权力行使者能够真诚地拿出“换位思考”的勇气和决心,时刻为群众着想、为群众服务,群众也必将感受得到,并给予充分的肯定与支持。
第二篇: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古文化的根
【背景链接】
我国历史悠久,遗存自然就丰厚,除了那些价值连城的稀世文物,还存有大量的“活态文物”——古村落。它们具有一定的历史年限、规模,在美术、建筑、民俗上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以毫不夸饰地说,我国古村落历史之久、范围之广、数量之多,是他国所无法比肩的。
然而,2012年10月20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天津表示,中国每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速度之快令人咂舌。他援引官方公布的数字说,过去十年,中国总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比较妥当的说法是每一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这些消失的村落中有多少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则无人知晓。冯骥才说,“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保护中国传统村落已经迫在眉睫”
【标准表述】
我国城市风格和个性已荡然无存,能否守住古村落这个“最后的家底”,现在还是未知数。如果不抓紧采取措施,很多古村落可能人们还没来得及认识,就要失去它们了。
——冯骥才 [原因分析]
古村落的快速消失,中公教育专家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与我国快速的城镇化建设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此长彼消,使得古村落在中国的版图上日渐式微。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城镇化率已从1980年的19.4%增加到2011年的51.27%,城镇人口达6.9亿,首超农村,除此之外,近年来大张旗鼓的“新农村建设”,也使得古村落屡屡处于“夹缝中求生”的态势。
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开发使古村落生态不断恶化,失去原有风貌。按理说,旅游业的开发是人们认识古村落的最佳路径。倘若没有近些年的旅游业发展,这些古村落罕有人迹,鲜为人知。如今其频频“亮相”,成为旅客光顾的热点,给当地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收益,这无疑应当归功于旅游业。但是,对古村落来说,旅游业似一把双刃剑,它同时也使古村落的管理和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我国的文物保护至今实施的是属地管理的原则,有些地方政府投入不足,加上“重开发轻保护”的思维作祟,把古村落当做“摇钱树”,在这个过程中,使原生态风貌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中公教育版权
[措施]
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中公教育专家认为,需要政府主导、社会推动、村民参与的多方联动。要以保护助发展,以发展促保护,要实现古村落保护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推动古村落保护可持续发展,促使古村落这一“历史活页”重焕新生。
一是切实提高古村落的保护意识,尤其要加强对古村落的保护宣传。
二是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成立专门的古村落保护工作委员会,统一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政府必须承担这个责任,制订规划,落实经费,组织协调,动员社会各界参与。
三是认真抓好古村落的保护规划,针对各个古村落的开发建设,要有长远规划、发展目标,包括划定范围、确立标志、建好档案。
四是保护为主、合理开发。不能过度破坏古村落的生态环境,要保持古村落的原汁原味。
五是设立专项基金,现在文物保护有专项基金,但古村落还没有。同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对古村落保护进行资助,拓宽保护、开发古村落的资金渠道。中公教育版权
六是要寻找和发现村落文化中的生动性和传递性,我们要认知这种传递,走近这种传递,将故事记忆和记载下来,这是村落保护的重点,也是目前最濒危的文化存在。
热点:奥巴马成功连任有乾坤 2012年美国大选结果于当地时间7日凌晨出炉。奥巴马击败对手罗姆尼,成功连任。虽然美国经济自金融危机以来仍未完全实现复苏,但失业率已经显著下降。凭借个人魅力、拯救汽车业、通过医改法案、结束伊拉克战争、制定从阿富汗撤军时间表、击毙本•拉登等突出政绩,奥巴马成功击败罗姆尼。
奥巴马成功连任,大有乾坤: 一是个人魅力被评“无人能敌” 个人魅力来源有三:
一方面是自己本身为少数族群代表
在女性选民、拉美裔与非洲裔等少数族群中,奥巴马的支持率拥有绝对优势。
有民调显示,奥巴马在女性选民中的支持率达到6成以上,比支持罗姆尼的整整多出30个百分点。此外,在非洲裔族群中,奥巴马的支持率更是在90%以上。拉美裔日益成为美国大选中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拉美裔人口中支持奥巴马的人比支持罗姆尼的人要多一倍。
另一方面是其人文关怀
奥巴马表现出的人文关怀也为他带来了不少的选票。6月15日,奥巴马“出招”宣布停止遣返儿童时期进入美国的部分守法年轻非法移民,并向其发放工作许可证。这项几乎等同于“大赦”的政策将使80万人受益,同时令罗姆尼陷入被动。
另外,出生草根与罗姆尼形成鲜明对比
罗姆尼出生于富裕家庭,曾长期经商,创建投资公司“贝恩资本”,积累起两亿美元财富,他还主张为富人减税。奥巴马阵营借此大肆攻击罗姆尼代表富人利益,对穷人漠不关心。奥巴马阵营为此在摇摆州投入巨额资金,大做竞选广告。
奥巴马出生“草根”,与罗姆尼形成鲜明对比。第一夫人米歇尔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讲,强调人生经历“决定你是谁”,称奥巴马曾经历的人生苦难使他能够清醒地认识到普通民众面临的疾苦。此番关于人生经历的言论使得奥巴马和家境优越的罗姆尼形成了鲜明对比。
二是经济与内政方面有所建树
奥巴马上台执政时,正值美国遭遇金融危机,陷入经济衰退。奥巴马采取措施,拯救了银行业和汽车业。独立评估机构认为,奥巴马的刺激措施可能挽救或创造了超过300万个工作岗位。
在经济重要指标的失业率方面,美国劳工部10月5日与11月2日公布的当月就业数据显示,美国的失业率分别为7.8%与7.9%,均在8%以下,是美国四年来失业率首次低于8%,舆论称这对奥巴马十分有利。
2010年初,凭借当时民主党控制参众两院的便利条件,奥巴马上台后力推的医改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此医改法案遭到共和党的反对,罗姆尼扬言一旦上台,将废除这个医改法案。但罗姆尼今年9月8日也罕见地表示“喜欢”奥巴马医改的部分内容。今年6月28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奥巴马医改法案合乎宪法,条款得以保留。医改法案成为奥巴马在内政方面的重要政绩之一。
三是外交工作政绩突出
在外交方面,奥巴马当政以来,实现了结束伊拉克战争,制定从阿富汗撤军的时间表,美军特种部队在巴基斯坦击毙基地组织前头目本•拉登等。
2011年12月14日,奥巴马在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对美军发表讲话,正式宣布伊拉克战争结束。驻伊美军将于12月31日前全部撤离。结束伊战使奥巴马兑现了2008年为赢得大选所作的承诺。
2011年6月23日,奥巴马宣布他从阿富汗撤离美军的“三步走”计划,撤军行动将在2014年年底前结束,完成向阿富汗方面的防务移交。
2011年5月1日,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在巴基斯坦首都郊外击毙本拉登,结束了美国在“911”恐怖袭击后对拉登持续10年的追捕行动。据报道,在击毙拉登之前,奥巴马政府内部曾就采取何种方式抓捕或击毙拉登产生激烈争论,最终奥巴马拍板由海豹突击队突袭拉登住处,而不是选择风险较低的轰炸其住所的方式。可见在击毙拉登的过程中,奥巴马做出了非常正确的决定,起到了关键的领导作用。
四是处理飓风“桑迪”表现受称赞 10月29日,飓风“桑迪”在美国东北部登陆,对纽约与新泽西州等地造成重大损失。奥巴马及时取消竞选活动,坐镇白宫,主持救灾工作。他31日亲自前往新泽西州视察当地的灾情,与民众亲切交谈。奥巴马的表现得到了对手与民众的交口称赞。
后续阅读:总统选举耗尽美国公众希望
民主竞选的美妙之处在于,为那些久未被倾听的人创造了希望。这次选举却有所不同,它带走了普通大众的希望,使得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结构性问题看起来比几个月前还难处理。在国内政治方面,他奥巴马在人们记忆中是在两党合作方面记录最少的总统。
奥巴马前四年并没有像竞选所说的那样进行治理。他的治理代表着穷人和富人,而非选民中的中间阶层。他不受欢迎的2010年大型医改显示了他的效忠对象。对穷人来说,它在美国已经拥有的两个医疗福利之外又创造了一个新的。对两个富裕的行业——保险业和医疗业来说,它使得购买它们的产品成为强制性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代价就是85%的国民声称满意的一个保险制度遭到破坏。在2010年的选举中,民主党遭到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的中期选举失利。
当奥巴马声称要为“中间阶级”说话时,他指的是工作的穷人。当罗姆尼这样说时,他指的是工作的富人。他们的言论显示,美国中产阶级可能失去了对美国政治文化的控制。这是个严重的问题,一旦发生,就会越来越严重而非逐步缓解。
在2008年的大崩盘后,美国经济正在复苏,不过对众多失业或者寻找一份收入合适工作的美国人来说太慢了。在先进知识广泛传播和不难获得低成本劳动力的世界中,美国的优势受到威胁。在阿富汗、中东、北非和南中国海,美国的决心正受到考验。美国仍然需要智慧和改革的政府。
社会民生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你幸福吗
【背景链接】
当前,“幸福”正成为诸多地方的施政目标。不完全统计显示,全国至少18个省(市、区)明确提出了“幸福”的概念。2011年的数据则显示,已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幸福城市”。不过,在一些城市,出现了幸福被指标化、数量化的现象。
在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发布中国幸福城市排名,央视发布省会城市幸福感排名,二线城市多列榜首。而在“201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上,北京、上海在100个城市中分别位居第96位和99位。
在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百姓心声》栏目中“你幸福吗?我姓曾”的“神回复”,引起舆论调侃,不少人吐槽,自己总是“被幸福”,日子其实过得很累。
这些有关幸福的消息挤在一起,充塞了社会的公共舆论空间,使幸福不仅成为社会热词,更凸显当下中国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
【标准表述】 [深入分析]
改革开放与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物质、精神与文化需求,实际上也就是为了让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同时,唯有让群众生活得越来越幸福,才会真正有利于维护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所以,中公 教育专家认为,诸多地方明确提出“幸福”概念,将“幸福”作为施政目标,体现出的是“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
中公教育专家还认为,从片面追求GDP,到提出“幸福”的概念,应当算是政府施政理念的一大进步。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GDP数据的本意也是通过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间接地反映全体国民的发展水平。然而现实情况却事与愿违,单纯考核GDP让一些地方陷入了“唯GDP”的发展怪圈,导致报表上的数据与民众实际感受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带血的GDP”等情况。现在,100多个城市争相提出建设“幸福城市”,正是对过去“唯GDP”发展理念的校正和补充,也是现代政府职责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个体来说,幸福与否永远都是相对概念,所谓“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但对整个社会而言,“幸福”不应该是个体的体验,不能落入相对主义的窠臼,而应该是可衡量的,应该包含一些社会各阶层共同坚守和普遍需要的东西。中公教育版权
对政府来说,这些共同的东西至少包括,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社保等各项事业,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来提高公众感受到幸福的可能性。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干点让所有人都受益的实事:把城市规划得更科学一些,车不堵了,司机就幸福了;把频出虐童事件的幼儿园管得严一点,孩子和家长就幸福了;让食品更安全些,百姓吃得就幸福了。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幸福”要能从施政目标变成现实,广大民众要能真正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国家与政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首先,政府要通过大力发展经济,进一步进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让民众的收入普遍得到较大的提高。较高的收入水平是保障幸福的基础,没有较高的收入水平作为基础,幸福显然无从谈起。需要看到的是,尽管我国不少地区民众平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社会收入差距也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所以,政府应该通过“限高、保中、提低”等多项举措并举,使民众收入水平普遍得到较大的提高,将社会收入差距控制在适度范围之内。如此,才会有利于让更多的民众感觉到幸福。中.公教育版权
二是政府有必要进一步促进民生,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显而易见的是,一个人即便拥有较为体面的收入,但是如果缺乏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一旦遭遇自己或家人罹患大病等变故,经济上就很容易被拖垮,也就无法感觉到幸福。即便目前自己与家人都身体健康,但是如果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依然无法摆脱后顾之忧,所能感受到的幸福感也就难免要打折扣。唯有政府大力促进民生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让民众免于“因病致贫”的命运,才能切实感受到幸福。中公教育版权
三是要大力健全民主法制建设,通过有效制约权力来促进公平正义。一个社会如果缺失公平正义,民众必会没有幸福感可言。而要维护与促进公平正义,就要通过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完善权力制约机制,防范权力作恶或与资本联姻来损害公民权利、践踏公平正义。唯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有效推进,权力受到法律与制度的有效约束,从根本上杜绝腐败出现,社会公平正义才可能得到切实维护,民众才可能真正体味到幸福感。
文化建设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中国式过马路”
【背景链接】
2012年10月11日,有网友在新浪发微博称:“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条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一天内被近10万网友转发。
【标准表述】
[原因]
一方面,行人“闯红灯”的“违法成本”太低。行人只要一个匆忙的理由,就可以置交通法规不顾,横闯红灯而去,而许多正常行驶的机动车不得不小心翼翼对“闯红灯”行人进行避让。
另一方面,近些年我国对机动车安全驾驶的要求更加严格。在许多城市大量“高清摄像头”的“监督”之下,司机对于闯红灯可以免于处罚的侥幸心理已经越来越少,特别是在一些重点路段,机动车都要严格按照标志线通行,否则都会受到处罚。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行人在“闯红灯”过马路时的安全意识。
另外,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不足,也在客观上导致了“闯红灯”行为的发生。一些城市的非机动车道变成了事实上的机动车道,路边的人行道变成了汽车的临时停车场,有的红绿灯时间间隔太短,来不及让行人通过。
[本质]
“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不仅存在于交通规则之中,在社会管理、官场治理、商业伦理上同样存在。表面上是“法不责众”的社会心态在作怪,其实还是社会规则失范所致。正是因为对“法不责众”过于迁就与放纵,才形成了结伴而行的群体心态。
[措施]
“中国式过马路”是社会生态的一个缩影,也是社会规则失范的表现。如果不能重塑规则意识,实现真正的制度治理,那么这样的状况将难以改变。因而,无论是交通秩序维护,还是社会治理,都应当强化法纪的刚性,而减少人为的影响。
一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良好和社会秩序和有效的社会管理是必要条件。要有效地止失范现象的蔓延,需要釜底抽薪,正本清源。
因此,中公教育专家建议:
其一,完善法规。法制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法治社会,依法治国。法律的意义不仅在于剑锋锋利,而且在于警示高悬;惩前解决现实问题,毖后解决根本问题。
其二,建立有效的社会奖惩机制。严格地说,要绝对禁止失范是不可能的,个人的越轨行为有其突发性。但是问题在于不能使失范积累成为一种社会风潮,成为一种理性化的有预期的习惯化行为。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社会奖惩机制。中.公教育
其三,加强人们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社会规范的内在支撑,是现代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得以稳固存在的重要文化价值观念基础。“失范”危机并不是源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性价值的缺失,而是这些思想价值未能得到有效内化并“合法化”而导致的。必须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蕴含的新的价值体系进行及时的、理想的建构和阐释,将其内化为全体社会成员自觉的价值选择和行为准则。培养公民意识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工作。
第三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规范公务员再就业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规范公务员再就业
|背景链接*
2017年,中组部、人社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公务员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的意见》。《意见》规定,各级机关中原系领导班子成员的公务员以及其他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的公务员,辞去公职后3年内,不得接受原任职务管辖地区和业务范围内的企业、中介机构或其他营利性组织的聘任,个人不得从事与原任职务管辖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其他公务员辞去公职后2年内,不得接受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中介机构或其他营利性组织的聘任,个人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作为职业选择,公务员当然能辞职,不论是何种原因,辞职后也必将面临再入职、再就业。四部门联合发文,锋指公务员辞职后再就业,这是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亡羊补牢之举.|综合分析* 总书记曾经说过,“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关于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的意见》就是规矩,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原因] 在现代公务员制度下,鼓励各类人才自由流动。公务员辞去公职无可厚非,也理应得到尊重。事实上,他们敢于放弃体制内稳定的工作,打破固有的生活圈,向着自己的理想迈进,勇气可嘉,令人敬佩。但问题是,有些公务员前脚走出了机关大门,后脚便踏进了曾经管辖或者有业务往来的企业大门。这些企业看中的绝不仅仅是公务员的个人才能,更有他们随身携带的权力余热。
从一些贪腐的案件来看,官商之间勾肩搭背,不分彼此,常常是导致腐败发生重要原因。如果辞职的公务员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入曾经管辖或者有业务往来的企业,那么公务员在职时和商人就有可能为了各自的黑色利益抱成团、结成伙,企业“投桃报李”就有可能成为部分辞职干部的提款机;还有的企业看中辞职官员自带的人脉资源,那么辞职官员代表企业在与政府打交道时,这势必又会扭曲正常的政商关系,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对策] 公务员只是职业,不能将公权力任意沉淀到自己的社会角色中。唯有严格公务员再就业,让公务员辞职后彻底脱离原来的圈子和权力体系,才是预防政商勾结,从严治吏的关键。
立规矩,根本的是敬畏规矩。一个人对规矩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定盘星”,为人处世就有了准则,就会思有理性,做有德行。讲规矩,根本的是熟知规矩。知之深切,方能行之自觉;了然于胸,才能习惯成自然。守规矩,根本的在于执行规矩,任何时候必须自觉地把自己置于规矩之内,把规矩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镌刻在自己的脑海里,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来源:
人民网评:严格公务员再就业是反腐良药 黄策舆 中国网 :杜绝权力余热,严格规范公务员再就业
第四篇: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从下笔开始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从下笔开
始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已进入倒计时阶段,而不少考生的恐怕还在围着行测打转转。的确,行测做一题是一题,少则三五道,多则一套真题卷,会或者不会有一个确定的答案,详细的解析。
申论不同,不复习则已,一复习就要拉开一个小时以上的架势。阅读材料30分钟哪够,概括题、对策题,随便做一个也要十几二十分钟,一个小时下来,该类题型到底掌握、进步多少,很难界定。
其实,公务员考试网 专家在多年的辅导中,总是一开始就要求学生一定要“笔耕”。不耕耘,无果实。只是看一看,甚至背一背,是不会在公务员考试这么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一定要写,而且要掐着时间写,要在方格纸上写。每每如临考场,就能找到那种感觉。一是字数的感觉。一看到要求写300字,马上就会在大脑中反应出需编辑几句话。这种感觉是快速答卷的基础。二是合理分配时间的感觉。什么时候把时间用满,既不感觉到紧张,又不感觉到松弛,就可以在考场上游刃有余了。三是结构文章的感觉。把给定资料当做素材,快速地剪切,重新组合文章的结构,这是写好申论的基本功。没有一定量的练习,既难以掌握功法的,又无法形成特有的感觉。人的感觉非常重要。只要让脑神经建立起这样的刺激与反应模式,大脑就会腾出更多的脑力进行更复杂的理智分析。
在这里提醒大家,申论真题光做一遍不反复修改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很多考生都选择了《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教材》,书中对申论题目均给出了参考答案,但是参考答案只是要点参考,不可能和官方权威答案完全一致。其次,申论的答案要点都是根据题目设置与分析理解给定材料后得出的,答案的推理与推导过程非要的关键,仅仅看参考答案,却不清楚答案是怎么出来的,完全违背申论考试的目的。
那么,该怎么做呢?公务员考试网专家建议各位考生们在临考钱这一个月里,每天拿出固定的三个小时,全真模拟考试环境,认认真真把答案写下来,然后对照参考答案进行修改,修改的过程中,思考不足之处,比如是否有漏点的情况,是否有逻辑问题等等,然后再形成新的答案。这种方法看似麻烦,但是做一套真题就有一套的效果。申论备考,从下笔开始,还没开始的考生们,笔落纸上,开始吧!
第五篇: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十大热点之八(城管暴力执法问题)
2014申论十大热点-城管暴力执法问题:
看到治理之艰巨、看到两难之纠结,才不至于在“制服反感”与“弱势认同”之下,得出偏执一端的结论
从6月15日网友爆料“武汉城管路边摆摊”,到相关部门称这是“换位体验”,再到当事人近日面对央视记者采访袒露心声,一起“双面城管”,引来众声喧哗,至今余音不绝。无论是作秀之嘲、造假之疑,还是换位之辩、误解之惑,都指向同样的老问题:城市管理的博弈,如何达致两全的平衡?
鲜花执法、举牌劝诫、拍微电影甚至当街对跪,武汉城管的创新之举,可谓层出不穷。而此次“乔装练摊”的不同之处,除了峰回路转的戏剧性外,更在于城管不再只是一个身影模糊的群体,而被还原成有血有肉的个人。不管是谈工作不易时的困惑眼神、说练摊经历时的掩面而泣,还是“我内心的想法会辞职”、“没有社会认同感”的坦然自陈,“双面城管”桂文静都让人更多地深入到这个群体的内心。
然而,游商小贩又何尝没有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地铁出口蹬三轮车拉活的小伙子,白天还在餐馆端茶送水;卖羊肉串的兄弟俩,因为眼睛被熏出毛病而收摊回家;
打开捷达后备箱卖批发服装的,是上个月刚失业的白领„„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他们,可能会被统称为小贩,却也都有各自的悲欢,都有“不得不如此”的理由。
观念上,站在不同立场,会有不同答案。城管执法损及小贩生存权,抱有“权利至上”理念者难免反感;小贩的杂乱妨碍城市秩序,主张公共利益者可能会坚持取缔。然而,抛开这些概念上的争论、法规中的判定,还原到具体的语境之中,对或错却变得没那么绝对。如果说城管练摊是为了换位思考,那我们在审视城管与小贩的困局之时,同样应体认具体的语境、还原真实的纠结,在感同身受的“同情”中寻找破解的共识,城市管理的政策与举措才能多一点温情,不至于冷冰冰,导致“踩头”一类触碰底线的行为。
同样,小贩不能被各种管理制度妖魔化,城管也不能被公众舆论污名化。看到问题之庞大、治理之艰巨、两难之纠结,看到无数人在为解决问题而努力,才能有更多“过程意识”,不至于在“制服反感”与“弱势认同”之下,得出偏执一端的结论。
接受采访时,武汉城管相关负责人发问:“到底要我们怎么做?”这样的“斯芬克斯之问”,在当前的中国,绝不止城管问题。谁都有春节回家的权利,每个人不足一根香烟的铁轨长度,却让其实现倍显艰难;重化工项目带来赋税、促进就业,要修到家门口,却难免有污染与风险的担忧。理念正确,并不总能对接现实的逻辑;思路再好,也需接受现实的考量。对社会更多体察、对个体更多关注,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处身的方位,也才能找到破解“中国式问题”的钥匙。
“双面城管”事件已经告一段落,只留下几本日记和一份可能无法完成的调查报告。不管舆论如何评价,引来关注本身就是成果。这提醒我们,要以更多善意去思考问题、更多“同情”去寻求答案,这不仅是对小贩的保护,也不仅是给城管的正名,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