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林业两大基本属性 努力推动现代林业科学发展(模版)

时间:2019-05-14 06:3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准确把握林业两大基本属性 努力推动现代林业科学发展(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准确把握林业两大基本属性 努力推动现代林业科学发展(模版)》。

第一篇:准确把握林业两大基本属性 努力推动现代林业科学发展(模版)

准确把握林业两大基本属性 努力推动现代林业科学发展

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林业局局长 贾治邦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勾画出了我国“十二五”发展的宏伟蓝图。林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和具有特殊功能的公益事业,在实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承担着十分光荣的使命。准确把握林业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两大基本属性,对于做好“十二五”各项林业改革发展工作,加快推进现代林业建设步伐,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准确把握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关键是要深刻认识森林是重要的资源库、能源库和自然循环经济体,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独特作用

林业是一项古老而又年轻的产业,从原始社会的“树叶蔽身,摘果为食”和“钻木取火,构木为巢”,到现代社会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林业一直支撑和呵护着人类经济社会的繁荣进步。特别是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今天,林业的经济功能不断拓展,林业的产业地位不断提升,林业在国家经济建设全局和战略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森林作为重要的资源库,能够向社会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和林产品,对于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资源是财富的重要源泉,是满足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需求的重要保障。依靠森林资源,可以生产出木材及制品、工业原料、木本粮油、食品药材等1万多种林产品和原材料,它们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国家的经济建设息息相关。我国人均GDP已跨上4000美元,总体上达到了从小康到宽裕的消费阶段。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社会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向更高层次发展。在这一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可再生可降解、绿色生态、养生健康的林产品,必然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木材作为三大基础性原材料之一,这些年来,我国的总消费量一直呈刚性增长。2005年为3.25亿立方米,2009年达到4.21亿立方米,“十二五”年均肯定超过5亿立方米。野菜山珍、森林肉蛋、木本粮油等森林食品,社会需求也在快速增长,成为了人们改善膳食结构、应对“三高”疾病的新宠。由此带来的林下种植业、林下养殖业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茶油作为我国特有木本食用油,品质甚至优于橄榄油,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健康型高级食用油。到2020年,我国茶油年产量将达到250万吨,将占到食用植物油总产量的20%以上。大力发展木本粮油等森林食品,已经成为提升人民群众营养健康水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森林作为重要的能源库,是生产生物质能源的绿色油田、绿色电厂,对实施替代能源战略意义重大。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命脉,维护能源安全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森林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资源。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煤炭可供开采年限为220-240年、石油为70-100年、天然气为50-60年。可以说:在后化石能源时代,得新能源者得天下!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选择。一方面,森林是一座储量丰富的“绿色油田”,许多树木的果实富含油脂,可以采取现代技术直接提炼生物柴油。我国有果实含油量超过40%的树种150多种(如麻风树、光皮树、黄连木、文冠果、小桐子等),总面积超过40(万 2 公顷,果实产量超过500万吨,开发生物柴油的前景十分广阔。另一方面,森林是一座潜力巨大的“绿色电厂”,其木质纤维的发热量平均都在4000-5000卡,可以将它们燃烧的热能转化为电能。我国森林每年可产出枝桠剩余物约3亿吨,如能全部得到利用,相当于我国化石能源消耗量的1/10。据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生物质能源将占到全球能源消耗的40%以上。我国确定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5%。大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实施林油、林电一体化发展战略,对维护我国能源安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森林作为自然循环经济体,是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基础,对转变发展方式和扩大国内需求意义重大。发展林业有利于逐步摆脱拼资源能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绿色产业发展。对于林业经济而言,很多地方通过大力发展林下产业和森林游憩业,变“砍树”为“看树”,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生产木材获得经济效益的林业传统发展方式,林业经济正在实现由“砍伐森林树木”向“利用森林环境”的转变。对于农业经济而言,过去主要依靠18亿亩耕地,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如今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7亿亩集体林地成为了农民发家致富的新舞台,农业经济正在实现,由“耕地为主”向“耕地林地并重”的转变。对于区域经济而言,过去,很多地方以“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产业为主。如今,不少地方一根翠竹撑起了地方经济,一个树种成就了一个大产业,一处景观带来了一片繁荣。这些林业产业的不断兴起,促进了区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转型,正在实现由“传统发展”到“绿色发展”的转变。发展林业,还能有效地解决农民 3 就业增收的问题。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受益的农户平均获得森林资源资产近10万元,直接惠及3亿多农民,全国林地产出率从2003年的每亩84元,增加到2009年的每亩180元,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带动了农村社会消费能力的提升,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添加了强大动力。

二、准确把握林业是一项特殊的公益事业,关键是要深刻认识林业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对保障地球和人类的健康长寿具有独特作用

林业不但具有显著的经济功能,而且还有独特的生态、社会、文化功能。当今世界,在生态危机不断挑战人类生存发展底线、改善生态成为人们迫切愿望的背景下,我国林业负责管理的“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即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们保护和建设得如何,功能和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地球家园和每一个人的健康长寿。“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所在,对于保障地球家园的健康长寿极端重要。地球是人类母亲,是生命的摇篮。科学家把森林为“地球之肺”,湿地喻为“地球之肾”,荒漠化喻为“地球之癌症”,生物多样性喻为地球的“免疫系统”,这“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比如说,森林和湿地两大生态系统以70%以上的程度参与和影响着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对保持陆地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发挥着中枢和杠杆作用。它们中的无论哪一个受到损害和破坏,都会影响地球的生态平衡和健康长寿。长期以来,由于对“三个系统一个多样 4 性”的严重破坏,引发了气候变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等一系列生态危机,如同病魔一样吞噬着地球的肌体,地球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地球的健康危机就是人类的生存危机。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黄河等四大文明都是发源于森林茂密、水萆丰盛的地方,又都因为森林和湿地遭受严重破坏后,随着青山变成秃岭、沃野变成荒漠而衰落。科学家预言,如果森林和湿地从地球上消失,陆地90%的生物将灭绝,全球90%的淡水将流人大海,生物固氮将减少90%,生物放氧将减少60%,地球的健康将恶化到无法根治的地步,人类将彻底失去地球家园。

“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是生态产品的最主要的产地,对于保障每一个人的健康长寿极端重要。健康长寿是人—生的追求和幸福,天更蓝、山更青、水更洁、空气更新鲜,是人们实现健康长寿的基础保障。“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通过自身功能的有效发挥,生产出维护人类生存发展和保障人们健康长寿的生态产品。这些生态产品既十分丰富,又不可替代,主要包括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附粉尘、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上,提供淡水、净化水质,增加湿度、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减少噪声等。这些生态产品,不但可以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还可以调节人的生理机能,促进身心健康。科学家研究,在人的视野中,绿色达到25%以上时,能消除睛和心理的疲劳,使入的心理压力得到释放。森林制造的负氧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健康长寿素”。我国四川九寨沟、福建武夷山等地,之所以成为休闲养生的眭地,就是因为丰富的森林、湿地出产山下高浓度的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空气中超过1万个,高的达到8万个。全世界的长寿地区,如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吉亚、厄瓜 5 多尔的比尔卡旺区和我国广西巴马、湖北钟祥等长寿之乡,共同的特点就是森林覆盖群山、绿水环绕家园,生态优美,环境优良。此外,“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森林药品、森林保健品等,这些对人类健康长寿的作用都是难以估量的。

“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家园,对于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极端重要。森林是人类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一方面,森林本身是一部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的教科书,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文化宝库。另一方面,森林以其独特的形态美、色调美、音韵美以及生机美、优雅美、和谐美等,对人们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森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人们从弘扬森林文化中体验和享受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便是生动的印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的伟大实践中,广大人民群众对以森林文化为主的生态文化更加渴望、更加追求,对生态文化产品的需求更加多样、更加迫切。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是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现实要求。由于过去忽视生态文化建设;导致生态文化产品数量少、质量低,传播手段和传播渠道相对缺乏,普及生态知识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通过大力建设繁荣的林业生态文化体系,生产出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产品,可以为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作出更大贡献,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和广泛的社会基础。

三、准确把握林业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的两大基本属性,还要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好林业发展中的五个重要关系

“十二五”时期,林业工作要以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实现森林资源“双增”目标为核心,以兴林富民为宗旨,依靠人民群众,依靠科学技术,依靠深化改革,努力开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力争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蓄积量达到143亿立方米,重点区域生态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国土生态安全屏障初步形成;林业产业总产值3.5万亿元,林业产业集群初步建立;在全社会广泛传播生态文明观念,初步形成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实现“十二五”林业发展目标,需要在认识和实践上不断创新发展,特别要在准确把握好林业两大基本属性的同时,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好五个重要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好生态与产业的关系,努力实现林业的协调发展。生态是产业的根基,产业是生态的保障,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生态体系,形成丰富的森林资源,林业产业才有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同时,只有建立起发达的产业体系,积累雄厚的财富和充裕的资金,生态建设才有可靠的保障。要把生态与产业统筹起来、协调推进、良性互动,切实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二是正确处理好兴林与富民的关系,努力实现林业的内生性发展。兴林富民是林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林业兴旺发达,才能创造出更大的财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遇,才能让人民群众存发展林业中得到更多实惠;只有物质利益得到满足,民生问题得到解决,人民群众才会自觉自愿地投身林业建设,为林业发展注入无穷活力和强大动力。要坚持“兴林为了富民,富民才能 7 兴林”的硬道理,将林业建设与群众致富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在兴林中富民,在富民中兴林。

三是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努力实现林业的持续发展。保护与利用是充分发挥林业多种功能和效益的主要途径,单纯的保护和过度的利用都不可取。要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原则,在严格保护好现有森林、湿地、荒漠、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林业各种资源,做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发展,实现越采越多,越用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四是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努力实现林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森林的功能,是依靠大面积与高质量的森林来支撑的,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要在扩大面积和总量的基础上,加强抚育经营和科技创新,提高质量和效益,提高林地生产力、资源利用率,提升森林整体功能。生态建设要改变过去“四面开花”、“撒胡椒面”模式,坚持以大项目、大工程带动大治理、大改善。产业发展要改变过去“小而全”的模式,重点培育龙头企业,重点培育林业支柱产业。

五是正确处理好党委政府主导与依靠群众的关系,努力实现林业的长远发展。林业是一项政策性强、周期长、群众参与度高的社会工作。只有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增加投入,林业地位才会更加巩固,生态建设和改革发展才会加快推进,林业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才会更大。只有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实现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的转变,林业发展才会动力无穷、生机无限。

第二篇:发展现代林业 推动左门乡林业更快、更好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发展现代林业 推动左门乡林业更快、更好发展

左门林业站 周兴明

根据乡党委、政府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为推动我乡林业建设,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和存在问题,认真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寻求科学发展的对策与措施,实现我乡林业更快、更好和科学发展。本人深入各村,采取看现场、听汇报、走访林农等形式,分别深入到部分村组和林农家中,就我乡林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深切地感受到林改后,我乡林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正处在一个重要关键发展时期,发展现代林业,是广大群众普遍强烈的愿望与期待。现就有关情况

报告如下:

一、我乡林业发展的主要成绩与经验

左门乡位于姚安县西北部,地处大理州、楚雄州、祥云县、大姚县、姚安县“两州三县”结合部,距县城44公里,全乡辖地面积197.3平方公里,有5个村民委员会、47个村民小组、1128户,总人口4619人,彝族人口4223人,占总人口的91.4%。现有林业有地面积225471亩,占国土面积的79.1%。有林地面积221742亩。全乡境内地势中间高,东西低,山高箐深坡陡,海拔差异大,最高海拔2740米,最低海拔1515米,平均海拔2400米,立体气候强,年平均气温13.3℃,霜期125天,年降雨量1100mm,是个典型的高寒冷凉民族贫困乡。

(一)森林资源管护的经验

1、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及制度

乡、村两级都相应设有管理机构,并有完善的制度,两级之间相互监督工作,各天保员与林业站都签有管护合同,林业站办公室对其实行不定期、不定时抽查,对不履行合同内义务条款的,将作出相应处理,每月一次考核。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全乡林业工作者都要把思想统一到建设生态林业上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提高对当前全乡林业形势的进一步认识,充分发挥林业工作者应有的作用,并认真分析解决好当前林业工作中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一切阻障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3、实行挂点包村负责制

林业站职工每2人一组挂点一个村委会,负责挂点村涉及林业的一切工作,并制定出相关奖惩措施,按照谁挂点谁负责的原则,其村林业工作成效显著与否,与其挂点人员挂勾作为年终考核奖惩依据。

4、掌握林农心理,充分利用退耕还林、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核桃种植等惠民项目,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调动林农参与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5、狠抓落实去冬今春森林防火工作

全站职工按照挂点包村的形式,深入村组进行《森林法》、《云南省森林消防条例》宣传,每年不少于5场次,每年发放户主通知书1400多份,放映DVD碟片进行防火宣传10场次以上,广播宣传35场次以上,书写永久性标语70多条,临时性标语250多条,召开森林防火会议100场次以上,到教学点进行森林防火知识讲座10场次以上,参与人员5000多人次,防火期间每月在全乡范围进行一次火灾隐患排查,火灾隐患排出率达100%,宣传面达100%。对重点地段、山头有专人看管,天保员每天巡山不少于2次。

6、抓好资源林政管理工作

每年采伐指标下达后,都按照“木材采伐,依法采伐,八定八统一”的原则办理采伐手续,并对整个采伐过程进行认真检查监督,对无证采伐和少批多砍人员进行教育处理,同时加强行政执法力度,从严从重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设置举报有奖制度,鼓励群众提供案件线索。

7、结合新农村建设之机,做好农村能源推广工作

结合新农村建设对村组的要求,认真做好农村能源的宣传发动推广工作,转变群众的思想,改变劳作方式,以点带面,全乡普遍推广,特别是针对左门乡大部分处于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情况,制定出多项优惠政策,使群众接受沼汽等新燃料和节柴灶,目前全乡已建设沼汽池192口,安装节能灶68眼。

8、抓好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服务好林农

林权改革工作是近几年来林业工作中的重点工作,是对林业

生产力进行的一次改革,只有搞好这次改革,才能使林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从2007年2月份起,我乡就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任务进行分解到各职工,职工下到各村长期住扎,成立四个领导小组,分工明确,保障有力。现已确权到户47个村民小组,1023户,面积20多万亩,宗地7609宗,制证1874本,完成全乡任务的98.8%。

(二)取得的成效

1、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高长,经济林果业迅猛发展,森林覆盖率大幅增长

通过林权制度改革、退耕还林、核桃种植、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等项目的实施,全乡林农护林、造林的积极性高长,林农真正做到了“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每年新增核桃、栏桉、板栗等经济林果10万多株,经济林果发展势头良好,许多荒山如今都已变成幽幽清山,森林覆盖率也从原来的46.7%上升到60%以上。

2、保持连续20年无火警、火灾发生的好成绩

由于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宣传到位,措施扎实有力,20年来已无任何火灾发生。

3、滥伐、盗伐、无证运输等林政案件有所减少

通过对违法行为的从严、从重处罚,有力的打击了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无证运输案件平均每年下降2起,毁林开荒平均下降3起,滥伐林木下隆1起,盗伐林木下降1起,总平

均每年下降林政案件7起,下降率20%.4、巩固了林业产业乡经济支柱的核心地位

通过以上惠农政策项目的实施,群众平均每人每年增加收入1200多元,全乡增加财政收入480多万元,林业产业已成为山区群众长期脱贫致富的经济支柱。

二、林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差距

调研发现,我乡林业建设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成绩来之不易,为现代林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生态基础和经济基础,但总体上看,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期盼,与现代林业建设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从生态建设上看:左门虽然无山不绿,但森林的质量有待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有的地方还比较脆弱,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的侵袭能力不足;村庄、道路、河流绿化水平不高;大面积的低产林没有得到很好的改造,矿山开采对生态造成严重威胁;机关和学校绿化管理得不到保证。森林生态建设仍需加强。

二是从产业建设上看:左门林业产业纵向比有发展,但横向与其它发展较好的山区乡镇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林业产值总量小,林产加工业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短,产业集群和自主创新能力弱,没有自主品牌,核桃和野生菌都只有产出环节,初加工都不是很多,而其它地区已打造出自已的品牌,如“大姚三台核桃”,发展林业工业任务艰巨。

三是从保护管理上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森林资源

保护难度越来越大,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影响森林资源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加上基层基础设施薄弱,管理体制不顺,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乱运滥挖等时有发生,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威胁着森林资源的安全。

四是从体制和机制上看: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根深蒂固,现行的有关管理体制不顺,投融资体制不健全,投入不足、贷款难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成为林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国家实行粮食补贴,山区林农得到的补贴和实惠很少。林业发展的机制还不活,社会办林业、林业办社会的总体格局尚未形成,同时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组建林业要素市场,实现资产评估、风险抵押等规范性政策措施出台势在必行。再加上人们对林业发展的认识存在偏差,部分人存在着“山已绿、树到户、林业部门管秩序”的片面认识,林业的发展有被边缘化的倾向。少数村委会领导对林业发展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弱化,没有把林业纳入农业生态建设、农民增收、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

五是从经营管理和科技创新上看:我乡林业机构健全,队伍力量过得硬,但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贡献率不高,森林经营的理念还没深入人心,同时林业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与新形势下建设现代林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三、发展现代林业的思路与对策

现代林业就是在现代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

装、用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经营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现代林业的基本要求就是林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发展现代林业是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左门乡林业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只要全乡上下苦干,使左门现代林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县乃至全州的典型典范,是完全有可能的。建设现代林业,其总体思路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以发展现代林业为抓手,以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加快林业工业和提升森林质量为突破口,全面打造左门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和森林保护管理体系、林业科技支撑体系和林业服务体系等五大体系,促使林业资源增长、财政增收、生态增优、林业增效,实现左门林业大乡向林业强乡的跨越,加速左门林业崛起。

第一,要更新观念,把“生态文明”作为建设现代林业的新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是林业建设重要战略目标,也是新时期林业工作的重要任务。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森林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态文明的标志。在我们这个地区,没有森林谈不上生态,没有林业的发展,生态之乡就没有根基。就左门当前生态状况来看,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持保护和发展并重,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在生态体系建设上要着力

对公路沿线村庄和居民点开展绿化美化和环境整治,对山场裸露地段补缺补差,封山禁育,恢复原生植被,建设左门生态长廊。

第二,要加快发展,确立山区“大开发”的新思路

我们要运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和指导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发展放在首位,保护是为了发展,发展再次促进保护。林业要紧紧围绕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两大目标抓现代林业的发展,要运用现代林业理论,通过科学的森林经营,搞好森林质量提升行动,促进林分质量的提高,同时要引进立体种植复合型经营模式,林、果、药、菜、苗、菌六业并举,提高林地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多渠道着力增加群众的收入。在产业体系建设上,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以不破坏森林资源为前提,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林产工业,大力发展核桃和野生食用菌产业,并进一步做好初、深加工,实现林业产品产业化。

第三,深化改革,创新林业“大动脉”的新机制

林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我们要立足农村改革发展,以林改为契机,进一步创新林业体制,增强现代林业发展动力和活力。要建立与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林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一是组建林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等,及时为林业经营者提供技术服务和市场信息,满足林农在科技、市场、信息、技能培训、政策法律咨询等方面的需求。二是出台配套改革所需的相关政策,制定相关林业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办法。三是组建林业要素市场,搭建林权流转平台,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林权流

转中介机构的建设,培育和完善森林资源交易市场。盘活森林资源资产,促进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

第四,开发开放,实现林业“大产业”的新发展

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扶持林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法规,增强开发开放的意识,拓宽途径,走林业大产业之路。一要加快林业示范区建设步伐。林业产业要向着集中、聚集,最终走上产业化、工业化。立足“两大产业”,即核桃产业和野生食用菌加工业,积极推行林业标准化生产,鼓励和扶持协会引进技术,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产品品牌化,生产终端产品,打造自主品牌,真正实现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和产业链的延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发蒿桐、油茶等生物质能源,同时要将“林业牧业”、“林业农业”、“林业药业”等开放型的产业发展起来,进而形成全面开放的大林业产业。三要加快林业基地建设步伐。林业基地是培育森林资源的基础,是林产加工业的根本。要围绕“两大基地”,扎实推进经济林基地野生食用菌基地建设步伐,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物质保障。

第五,要强化领导,优化服务,构建林业建设的新平台

要把现代林业建设作为我乡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研究和解决现代林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锐意创新,破解现代林业发展中的难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林业队伍的素质,为现代林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保证。要优

化服务,为现代林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三篇:把握两大任务 服务科学发展 着力推动机关党建工作走前头

把握两大任务 服务科学发展 着力推动机关党建工作走前头、做表率

近年来,我们牢牢把握机关党建工作“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两大核心任务,以学习贯彻中央《条例》和省委《意见》为动力,以深化“争先进、创一流,服务科学发展”主题活动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形式,以推动机关党建工作奋力先行为主要目标,着力在推动机关党建工作走前头、做表率上下功夫,机关党的工作取得多项新的突破,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和表彰,《中直党建》、人民网、中国党建网、中直党建网、紫光阁网等媒体先后60余次刊发了我们的具体做法和先进经验,山东省济宁市直工委、广东省佛山市直工委等先后组团前来考察学习,市直工委先后在全省第十七次、十八次机关党的工作座谈会及河南省2011年机关党的工作会议上作重点发言和经验介绍,并连续三年荣获“河南省先进市直工委”称号和受全省通报表彰1次。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

以学习贯彻中央《条例》和省委《意见》为动力,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一)积极构建“服务科学发展”的大党建工作格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工作大局,在市直机关深入开展以“争先进、创一流,服务科学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以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五好‟基层党组织”等先进典型为动力,以创造一流业绩,打造“学习型”、“廉洁型”、“服务型”、“文化型”、“关爱型”等一流机关为重要目标,以“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根本任务,选准服务中心工作的最佳切入点,积极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各单位业务工作,基本形成了“服务科学发展”的大党建工作格局。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全面推行公开承诺和开展“三亮三创三评”活动,多次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推动“争先进、创一流,服务科学发展”活动的深入开展,共建立党员“示范点”、“责任区”、“先锋岗”1500余个,培养、选树各类先进典型400余个,每年“七一”前夕,均对涌现出来的“五好”基层党组织、“五好”共产党员、“五好”党务工作者、“五型”机关、“优秀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进行隆重表彰。

(二)积极主动为“服务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中心工作,切实加强党员思想作风教育工作,为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动力。2010年12月-今年3月在市直机关全面开展了学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精神专题教育活动,活动分学习讨论、查摆剖析、整改提高三个阶段,历时3个多月,通过认真学习卢展工同志重要思想及何平九论,不断加强了机关思想作风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转变发展方式的意识和自觉性。今年3月份,在市直机关全面开展了学习贯彻卢展工书记在三门峡调研讲话精神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教育,市直机关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了基层意识,转变了工作作风,服务科学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增强。

(三)积极打造“服务科学发展”的机关党建工作品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打造“服务科学发展”的机关党建工作品牌。2009年组织市直机关党员干部职工向市帮困基金捐款125万余元;2010年先后向“4.12”玉树地震灾区捐款126万余元、向我市“7.24”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卢氏、渑池灾区捐款99万余元。此外,还承担并圆满完成了第十六届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开幕式暨文艺演出市直方队6000余名人员的组织工作、第十七届黄河旅游节开幕式门票销售和“保护河流文明?三门峡宣言”万人签名活动市直方队组织工作,及全市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晚会1万余名党员市直方队的组织工作,还围绕 “项目建设年”、“企业服务年”等中心工作,组织开展了“建言献策”、“技能比赛”、弘扬“三平”精神主题教育展等30余次具有较强感染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活动,“服务科学发展”的机关党建工作品牌有了较强的影响力。

二、夯实基础、重点突破,着力拓宽机关党建工作覆盖面

(一)构建大宣教,着力扩大影响力。全力构建大教育工作体系,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构筑多元学习的平台,在市直机关建设了10个规范化教育培训基地,改版升级了《三门峡机关党建网》,创刊了《三门峡机关党的工作》,利用“世纪大课堂”和“专家讲坛”组织开展各类知识讲座、培训、专题报告会等,组织开展了万余名党员参加的“党刊阅读知识竞赛”、“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知识竞赛”等活动,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强化理论武装工作,着力提高市直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09年7月,在全国学习型组织建设研讨会上,市直工委书记梅良川做为唯一的地级市代表作了重点经验介绍,《中直党建》、《紫光阁》还专门刊发了我市的经验材料。

(二)实施大换届,夯实基础增活力。针对大批基层党组织任期届满且部分党组织班子缺位、结构不尽合理的状况,2009年我们加大了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力度,35个部门机关党组织、590多个基层党支部顺利换届,换出了班子新活力。之后,我们将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纳入规范管理,督促到届党组织按期进行换届。在大换届的基础上,还积极推行基层单位创新的“入党纪念日制度”、“党员示范岗”实践活动、“党课轮流讲”、“党务工作轮职做”等,充实和活跃了基层组织生活,切实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

(三)开展大调研,增强持续创新力。为了探索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机关党建工作的问题,2009年以来,我们每年都在全市全面开展一次机关党建工作调研活动。通过采取工委领导分别带领调研组、逐单位深入调研、每单位走访座谈2-3个基层党组织等形式,对市直工委所属的市直党组织及县(市)区直工委的党建工作进行全面调研,掌握情况、发现典型、查找问题、寻求对策。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每年召开一次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和机关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研讨会,推动了调研成果的转化。

(四)推进大培训,提高队伍战斗力。每年举办4-5期培训班,分别对入党积极分子、新党员、党务干部、基层党支部书记、群团干部等进行专题集中培训,每年集中培训800余名,两年时间就将基层党支部书记以上党务干部和群团干部全部轮训一遍,有效地提高了党务干部和群团干部的整体素质。8年来一直坚持在市直机关万余名党员中推行《党员手册》管理,2008年以来在800多个基层党组织中开展规范化管理活动,不断推动党员理论学习正常化、组织生活制度化、党费收缴明晰化,有效地加强了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战斗力。

三、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着力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近年来,我们在推进市直机关党建工作中,还非常重视在探索创新和构建长效机制上做文章,力求用创新为机关党建工作注入活力,用长效机制为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提供保障。

(一)着力构建创新激励机制。将市直98个单位党组织和6个县(市)区直工委、2个区直党工委划分为8个党建联络组,实行分组管理,加强分类指导。改进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办法,采取变扣分为变加分的办法,充分发挥8个党建联络组作用,推动各项目标完成。坚持评选“优秀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定了可操作性强的科学考核评估办法。专门设立党建工作创新奖,鼓励基层党组织大胆创新,对内工作有创意、有特色、有成效的机关党组织予以通报表彰。

(二)着力构建党内关爱机制。逐级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对特困党员、困难职工定期慰问和帮扶救助,增强了党员的归属感和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出台了《市直机关党员关爱救助基金管理细则(试行)》,积极建立党员关爱基金,通过党费划拨和党员捐款共筹集资金80余万元。2010年先后从中拿出24万元对市直机关28名特困党员、党龄50年以上603名老党员、508名生活困难党员进行慰问救济。在今年七一前后又拿出15万余元对市直机关建国前入党的65名老党员、196名省部级以上先进模范人物、26名符合救助条件的特困党员进行慰问救济。此次集中走访慰问救济活动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市委书记杨树平带头深入到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先进模范人物代表家中看望慰问,把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送到老党员和先进模范人物的心坎上。

(三)着力构建机关文化培育机制。按照“文化育人”和打造“文化型”机关的工作思路,注重找准组织活动与机关文化建设的切入点,着力打造高效、廉明、和谐的机关文化。2010年4月积极筹备成立了市直机关文化体育协会,之后又成立了毽球、柔力球、乒乓球、钓鱼、健身舞蹈、摄影、游泳等8个分会,共有会员3000余人。通过规范各分会的运作模式,指导各分会独立开展培训、交流、比赛,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文化生活。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以重要节日活动为载体,两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市直机关庆“三八”女职工健身体育比赛活动、全民健身月活动、“祝福祖国,放歌崤函”红歌大赛、“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歌咏大赛、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文艺活动等大型文体活动20余场次,活跃了机关文化生活,有力地促进了市直机关的机关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了市直机关积极向上、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工作氛围。

(四)着力构建机关志愿者服务机制。我们从开展志愿者服务入手,找准中心工作和志愿活动的结合点,把志愿者服务作为拓展党建工作空间、服务大局的重要抓手,成立了“市直机关志愿者服务队”,定制了300套“市直机关志愿者”小红帽和红马甲,22个单位成立了志愿者服务分队,始终关注社会难点热点问题,积极为党和政府分忧。共开展了关爱福利院孤残儿童活动、义务诊疗及爱心献血志愿活动、清洁家园志愿活动、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活动、美化湖滨广场志愿活动、世界环境日志愿活动、清理城市卫生、整治交通秩序志愿活动、服务“保护河流文明?三门峡宣言”万人签名活动及全市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晚会等30余项志愿服务项目,目前,注册志愿者达2000余人,开展志愿服务160余次,累计服务9000人次、1万余个小时,《中国党建网》、《中国文明网》等都对此做了深入的报道。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任务,瞄准工作重点,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培育工作亮点,打造工作品牌,积极构建市直工委、机关党委、总支(支部)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促使市直机关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制度、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责任编辑:李 梁 陶连连)

第四篇:把握新形势 抓住新机遇 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上新水平

把握新形势 抓住新机遇 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上新水平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历程,自然生态的变迁往往决定着人类文明的兴衰。良好的生态已经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成为实现绿色增长、科学发展最主要的标志。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一个向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路径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内,我国林业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国家战略的重要保障。2016年,我国林业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在新的一年,林业发展面临哪些新形势、新机遇,在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上有哪些新举措?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

准确把握当前林业形势

《绿色中国》:感谢张局长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知道2016年我国林业建设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全年完成造林1.02亿亩,完成森林抚育1.26亿亩,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6.4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340亿美元。当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请您谈一谈我国林业面临怎样的形势,应如何把握?

张建龙:好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确立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作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推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开展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等。这些新的治国理政方略和重大决策部署,正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逐步形成,农业农村发展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林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开始发生深刻变化。只有准确把握并积极适应这些新形势新变化,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不断完善林业的制度体系、政策框架和工作举措,林业现代化建设才能抓住新机遇、培育新动能、实现新发展。

准确把握林业发展形势,核心要求是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掌握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刻理解总书记对林业提出的新使命、新要求,切实增强推动林业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林业工作高度重视,多次研究林业重大问题,多次视察林业林区工作,多次关心林业职工生活,多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林业改革发展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这些重大战略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融为一体,既有对林业地位作用、发展战略、森林生态安全等重大问题的深刻阐述,又有对林业具体工作的指示要求;既有林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又有推动改革的制度、举措和办法,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总书记对林业的重视程度之高、批示指示之多、推动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这既是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和基本遵循,又是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最新形势和最大机遇,需要各级林业部门认真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积极主动作为。

准确把握林业发展形势,根本任务是用总书记重大战略思想指导林业改革发展,认真贯彻总书记重视林业的战略意图,全面落实中央强林惠林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上新水平。近几年我国林业之所以能够在深化改革、资源培育、生态保护、森林城市建设等方面实现突破,关键在于各级林业部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惠民、保护优先、尊重自然等重要理念,不断完善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思路举措,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林业发展。当前,我国林业现代化建设正处于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进则全胜,不进则退。各级林业部门要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着力在学深学透、真学真用上下功夫,真正做到学用一致、知行合一,不断提高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当前林业新任务

《绿色中国》:林业现代化建设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机遇,也应有不同的措施办法,请您谈一谈当前我国林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张建龙:总的看,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我国林业发展形势将会长期利好,林业发展态势将会持续向好,林业系统对此要坚定信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持之以恒推动林业改革发展。当前,林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有:

(一)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将扩大林业发展红利。中央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高度重视,专门印发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最近,总书记又强调,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当前,中央正在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制度顶层设计,不断深化各领域改革,着力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林业改革发展将会迎来更为有利的制度环境。

林业作为生?B文明制度改革的重要领域,既要完成好中央确定的改革任务,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又要抓住难得的改革机遇,创新林业体制机制,为林业现代化建设释放更大改革红利。一方面,可以借助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强劲东风,重点抓好国有林场、国有林区、集体林权制度3大改革,认真完成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湿地产权确权试点等120多项改革任务,彻底解决多年想解决但难以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全面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和动力,为林业长远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中央和全社会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不断提升我国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加快林业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林业工作与生态文明建设同部署、同落实,许多文件和规划都专门对林业作出了安排,确定了林业发展的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和制度保障。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出台后,中央关于林业的决策部署一定能得到全面落实,损害自然、破坏生态的行为必将受到严肃追究,我国林业发展必将迈上新的水平。

当前,我国林业改革正在全面推进,要按照中央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投入更大精力抓好改革落实,力争在关键领域、重点环节取得突破。在抓好林业三大改革的同时,要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作为重要任务,充分发挥林业资源、机构、资金、专业等独特优势,会同有关部门和省份抓好试点方案落地,确保改革试点取得成功。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把深化改革既当成任务又当成方法,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推动林业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思想,始终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的获得感。

(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将提高林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要素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最终扩大有效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生态状况堪忧,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生态产品和林产品严重短缺,林业综合生产能力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既从补短板的角度,要求加强生态保护,又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要求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让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在这些方面,林业既责无旁贷、任务艰巨,又空间广阔、大有可为。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上生态短板,就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加生态保护和修复投入力度,林业将是主要支持领域。这有利于实施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推动生态状况逐步改善,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持续增强。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看,全国有46.6亿亩林地、39亿亩沙地、8亿亩湿地和4万多种野生动植物种,利用丰富的土地和物种资源,大力发展木本粮油、森林食品等产业,是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的优先选项。这有利于借助需求侧的强大拉动,优化林业产业产品结构,增强林产品生产能力。同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生态产品和林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优化各类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任务是提升林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生态产品和林产品供给。要加强森林资源培育,扩大森林面积,增加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质量,为生产生态产品和林产品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加大保护力度,严守生态红线,努力减少生态资源损失,防止生态退化和破坏。要加强城乡生态治理,改善人居环境,让人民群众更加便捷地享受优质生态服务。要科学利用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加强林产品质量监管,提升绿色优质林产品生产能力,满足市场对林产品的巨大需求。

(三)打赢脱贫攻坚战必将促进绿色惠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全国农村人口全部脱贫,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各地区各部门正在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既为林业扶贫提出了新的要求,又为林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我国林区、山区、沙区集中了全国60%的贫困人口,既是发展林业的重点地区,又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帮助这些地区的贫困人口脱贫,必须立足当地资源,发挥林业优势。早在20多年前,总书记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时就指出,闽东的振兴在于林,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这就是著名的“三库”理论。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林业,不仅可以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还有利于改善生态状况,扩大生态空间,促进贫困地区保护生态与脱贫增收协调发展。对于生态良好的贫困地区,通过科学利用森林资源,积极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可以让贫困人口依托当地资源尽快摆脱贫困。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国家和许多地方已将发展林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选项,林业的工程、项目、资金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支持贫困人口通过保护生态、发展产业实现了就业增收。但是,林业精准扶贫的任务依然很重,空间和潜力也很大。今后,要更有力、更扎实地推进林业扶贫工作,全力打赢林业脱贫攻坚战。一方面,继续支持贫困地区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积极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帮助更多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长期稳定脱贫;另一方面,认真总结推广林业精准扶贫的模式和经验,完善政策措施,严格落实责任,不断提高林业发展质量和脱贫成效。各级林业部门要勇于承担生态脱贫、产业脱贫任务,支持贫困人口通过发展林业实现就业增收,提升林业对脱贫攻坚的贡献率。各地整合的涉农资金,要多安排贫困人口开展造林绿化和生态保护,既促进脱贫,又改善生态。

(四)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必将吸引更多资金进入林?I。近年来,国家在增加“三农”财政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入“三农”领域。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推动金融资本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三农”和扶贫信贷投放持续增长。这对林业来说是重大利好,长期制约林业发展的投入不足问题有望缓解,这将有力推动林业实现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提高经营水平和质量效益。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家财政收入增速趋缓,大幅度增加林业投入的难度很大。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既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又要完善林业投融资体制,深化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丰富涉林金融产品,引导更多金融资本流向林业。在农村金融创新方面,林业与农业相比更具优势、更有潜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各地积极创新林业投融资机制,赋予了集体林权抵押担保等权能,林权抵押贷款和政策性开发性贷款业务蓬勃发展,林业资金不足的问题有所缓解,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存在。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完善林业抵押担保贴息机制,破除金融资本流向林业的障碍,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加快进入林业。要强化金融产品创新,推出更多符合林业特点的金融产品,更好地满足各类林业经营主体的需要。要深入研究国有森林资源、公益林的抵押担保权能问题,进一步增加林业抵押物。要加强林业抵押贷款监管,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做好预案,积极防范金融风险。

第五篇:浅议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审计应把握的重点及基本方法

襄州区审计局李卫华

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维护林业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国家、省投入了大量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其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对于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坚持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等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已成为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该专项资金种类多、项目广、政策性强、涉及面大,如何准确把握审计重点,运用正确的审计方法开展审计工作,达到“摸清总体情况,揭露反映问题,分析问题原因,推动政策落实,促进巩固成果”的审计目标,是摆在审计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审计的重点

(一)项目管理方面

一是项目申报资料是否真实,是否有明确的项目建设内容,有无虚假申报、多头重复申报、随意盲目申报及其他违背科学的问题;

二是项目主管部门和用款单位是否按国家和省下达的计划,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任务逐级落实到村、户,是否存在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土地用作林地的问题;

三看项目计划批复和执行中有无自行改变计划,调整建设内容的问题; 四是项目主管部门和用款单位上报完成计划的真实性,有无弄虚作假、虚报冒领,或虚报计划任务完成骗取验收合格等问题。

(二)资金管理方面

一是地方政府、财政、林业、农业等项目主管部门及其他项目单位和个人有无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问题。如有的地方政府及项目资金管理机构为了自身利益,违反规定随意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用于市政工程建设、弥补单位经费、购车、搞单位基本建设等;

二是财政部门是否按项目预算足额、及时下拨各工程项目资金,有无因财政滞留欠拨导致项目未如期完成的情况;

三是林业、农业等项目主管部门是否按规定采取专账专户管理,资金是否全部用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有无虚列支出和挤占挪用的问题;

四是林业、农业等项目主管部门开展工作所需经费是否得到保障,地方财政是否按有关要求及时足额安排了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有无使用专项资金弥补经费等问题。

(三)资金使用方面

一是财政、林业、农业等部门是否按计划及时足额将项目资金、补助资金拨付给用款单位和农户,有无截留项目资金的问题;

二是林业、农业等项目主管部门和用款单位是否按规定的范围和用途使用专项资金,有无扩大开支范围,把不属于项目建设的支出列入项目支出等问题;三是林业、农业等项目主管部门和用款单位有无采取虚列支出等手法套取转移资金问题,有无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的问题;

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审计的基本方法

(一)坚持“三个狠抓”

一要狠抓调查了解。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资金量大、项目多、建设地点广,涉及到地方多个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和广大农户,针对该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调查了解内容,要从原来的单纯财务审计拓展到项目申报、实施、验收、后期管护、项目效果等各环节的全方位审计,要在开展调查了解时就引入计算机辅助审计,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熟悉相应的业务流程,采集、导入、转换、整理所审项目的财务和业务电子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初步分析,基本掌握地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总体情况,作出总体判断,确定有关审计重点。为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和有效,还要对其内控制度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健全性测试,做到全面细致的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单位的情况。

二是狠抓审计重点。注重围绕重点进行审计,根据各项目建设内容和资金管理、分配方式的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审计重点,如:对于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长防林、血防林、低产林改造等造林项目,容易存在的问题是项目重复申报、虚假验收、套取资金,所以将审计重点放在通过将各的各项工程验收小班表、图进行横、纵向对比,掌握各项目建设小班交叉重复的面积数量,进而结合财务资料查处资金使用中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上。而对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能源建设项目,它涉及到退耕农户个人、项目主管单位和实施单位,容易存在的是退耕农户未享受到项目政策而被非退耕农户虚报冒领,或与以前其他建设项目重复等问题,所以对该项目的审计应将重点放在通过对比退耕还林验收到户名单与项目参与农户名单、参与了该项目的农户是否参与了以前其他内容相同的建设项目,进而跟踪资金真实去向。

三是狠抓延伸调查。一是向具体承担项目的建设单位延伸,做好资金最终使用环节的审计,了解项目实施完成和项目开支的真实情况;二是向项目建设地所在乡镇、村组的延伸,做好对项目建设真实性和项目效果的审计;三是围绕专项资金走向开展延伸审计,从银行账户入手,做到资金到哪里,就延伸审计或调查到哪里。力争“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做到点面结合,不留死角,尽量规避审计风险。

(二)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计算机审计与传统的审计方法相结合。如审计各造林项目实施小班交叉重复情况时,除将采集林业部门提供的各、各造林项目验收小班表电子版运用计算机进行交叉对比外,还需结合查阅各项目验收小班图进行对比,从而确保计算机审计数据的正确性,再结合财务数据反映的项目支出情况揭露套取、虚列转移项目资金等违纪违规问题。

二是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如围绕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完成、到户补助补贴资金兑现等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关系到工程建设和到户资金的审计和审计调查,使审计和审计调查有机结合,达到揭露截留、隐瞒、挤占挪用资金等问题的目的。

三是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建设事关社会经济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广大参与农户的切身利益,必须把各项目的申报、实施、完成情况和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作为重点进行审计。但也不能仅局限于传统的查错纠弊,更重要的是从保障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有效实施的高度,深入揭示体制机制制度性问题。从审计的情况来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的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例如,项目申报、论证、计划实施、验收等环节存在各自为政,以及投资标准偏低等问题,我们要从宏观入手,从管理上、制度上和体制上找问题、查根源、提对策,关注各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情况,促进完善相关制度。

(三)把好“三个关口”

一是把好审计质量关。严格按照《审计法》和《国家审计准则》等有关规定开展审计工作,建立健全审计复核制度,建立审计质量过错追究制度,明确审计目标任务和责任,加强对审计业务的科学管理,做到审计的主体合法、程序合法、处理合法。

二是把好审计处理关。对违纪违规问题处理,要注重从有利于维护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专项资金安全完整和效益出发,正确处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认真研究,慎重处理。在对审计发现的每一个问题的认定、定性和处理上,既要有合法的依据,也要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与处理分寸;既要对法律法规负责,也要对被审计单位负责;对被审计单位违反一般财经纪律的行为,重在规范和纠正;对涉及个人的违纪问题,坚持一查到底,从严处理;对触犯刑律的重大问题,坚决移交纪检、司法机关处理。同时注重对审计决定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帮助被审计单位规范财务管理,杜绝屡查屡犯,改变以前“重审计、轻落实”的现象,促进被审计单位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是把好审计信息关。为了获得党政领导对审计工作的强有力支持,争取工作的主动,应建立保证审计信息通畅的“三项制度”:一是 “审计工作报告制度”。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汇报。二是“审计专报报送制度”。对审计中发现的带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审计建议,以《审计专报》或专题报告等形式向上级报送,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高质量的审计信息。三是“审计结果上报制度”。坚持将审计结果报送党委政府,以便各级领导更好地了解审计工作情况。(本文内容仅为个人观点,文责自负)

下载准确把握林业两大基本属性 努力推动现代林业科学发展(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准确把握林业两大基本属性 努力推动现代林业科学发展(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