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红梅德育论文
双语班班主任之初体验
陈红梅
受德育处的委托,今天我坐在这里与大家交流一下这一学期我带双语班的感受和困惑,希望能对我校以后双语班的班级管理有所帮助或启发。
接任高一(14)班的班主任,可以说是临危受命,我的孩子小,公公体弱多病,没有带班经验,让我带双语班班主任,说实话,一开始信心很是不足。
刚开始带上这个班,从军训到开学,学生由原本的52人增至了63人,看到后来进来的这些学生,让我更感觉困难重重。因为我听说这个班有些学生在初中时就很捣蛋。背负着这样的重担我开始了每天忙忙碌碌,早出晚归的带班生活。
带着这些学生,我一开始的感觉是,他们不懂规矩,不知道什么是纪律,懒惰,主要是男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比如自习课随便下座位,进进出出,爱说话,早上不起床,不做值日,迟到、旷到,随意请假等。针对这些现象,我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换班委。一开始的班委是学生推荐的,我发现他们有的缺乏积极性,有的自身有很多毛病,有的相互之间不团结,至使班级管理有些混乱。这时我慌了,我意识到一个班有一批得力的班干部至关重要。所以期中考试完,经过半学期的考察,我精心挑选了一批班干部,这些班干部都是非常有正气的学生,责任心强,各方面都表现不错,而且也很积极,我给她们开了会,听了听他们的想法,并好好的鼓励了一下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严打考勤,严管纪律,在我和新班委的共同努力下,也经过我反复多次对问题学生耐心细致的批评和教育后,终于后半学期学生在纪律、考勤、卫生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观。并且后面我也听取学生的意见,多和他们沟通交流,使得我与学生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在我们班大多数学生心中对我这个班主任还是非常认可的。
当然在这期间,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发生。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叫木哈买提的学生,一开始我就发现,我在上面讲话时,他总有一种不尊重我的表现,我找他谈了话,但下次他还是一样,后来他母亲来学校,我说了这个情况,他母亲说那是从小他养成的一个不良习惯,在家也是那样,他不会有其他意思,我就信了。结果后来从他的表现看,那不是一个习惯的问题,而是这个学生在本质上有很大问题。一开始我了解到他是单亲,家庭很困难,所以评助学金的时候就和学生商量给他评了个三千元每年的,看得出来他很感激。但他后来的表现却让我大失所望。迟到,随意旷到,上课睡觉,不做值日,都是他身上出现的,因为这些问题我不知跟他谈了多少次,每次都是语重心长,耐心细致,心交心的的跟他谈,终于有一天他表态了,给我写了满满一篇保证书,看起来态度很诚恳,我说相信这一次你一定能改变。他说他下决心要好好学,将来考上大学能报答他的妈妈,希望老师能帮帮他,为了表示充分的信任,我将班里最好的学生调做他的同桌。刚开始那几天,他在尽力坚持,但是几天之后他又回到了老样子,迟到、旷到、上课睡觉的还是他,我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前功尽弃了,我花了那么多精力想改变一个学生,却失败了。这天正好我的课上他又睡觉了,我当着全班面说了他,下课后扫雪他磨了十分钟和另一个学生不出来,我终于忍不住了,走在半道上就开始数落他,结果没想到的是他尽然也露出了他始终没露出的真面目,对着我凶神恶煞,还说有本事你把我开除掉,我彻底失望了,将他扭送到德育处,到那里他怕了,经过德育处领导及老师耐心的教育,他向我承认了错误,并表示以后再不会说不该说的话。通过这个实例我就想到对学生耐心细致的教育确实可以起到一些作用,但教育不是万能的,也许有些学生真的不适合上高中,是老师和家长把他们给逼疯了。所以我觉得要想净化学风、班风,是不是还是应该从源头抓起,让一些不适合上高中的学生早早的另谋出路,免得在学校他折磨老师,老师折磨他,谁都不舒服。像13班的哈那太这个学生就不适合上高中,他在时,带坏了一批双语班男生,他被开除掉之后,我发现我们两个班风气好多了。
以上是我带双语班时做的一些工作举了一两例,下面我再跟大家谈谈我带双语班遇到的
一些困惑。
自从带了这个班,我的最大困惑就是语言障碍。主要表现在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上。班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汉语不好,听不懂我说的话,这给我的班级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同样的一件事,我要对这部分学生重复至少三遍,而且还得慢慢说,他们才能大致领会我的意思。在他们面前我发现我变成了一个爱啰嗦的老妈子,因为我生怕我说的遍数少了他们听不懂。由于他们汉语发音不准,导致他们说的话我也总是听得阴差阳错,比如有一次,一个学生来给我交检讨,我听成了他要给我剪刀,我说你给我剪刀干什么,结果他重复了三遍,我才知道他是来给我交检讨的。每当这时我感觉我又变成了一个耳朵不好使的老妈子。平时在班里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时候,我就站在一边,感觉自己像个聋子,确切的说像个傻子一样,什么也听不懂,这也是让我感觉最难受的地方。他们能听懂我说的话,我却听不懂他们说的话,这个时候真觉得有点不公平,也很委屈,每当这时班里几个懂事的学生就会说老师真是委屈你了,我总是强带笑容说没关系。
在与家长的沟通上,有事急着要跟家长联系的时候,电话通了,喂了半天,家长却听不懂我说的话,有时没办法我就让学生翻译,有时求助哈族老师,也有找不到人翻译的时候,只好挂断电话。每次有事就算把家长请来了,由于语言的障碍,导致与家长不能形成良好的沟通,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记得这学期开学初我们高一年级开了一次家长会,其他班用了一个小时就开完了,而我们班用了两个小时,原因就是因为很多家长听不懂我说的话,当时我就说一句,让学生翻译一句,而家长说的我还得让学生给我翻译,家长会完了之后,一位懂汉语的家长说,老师真是难为你了,他说其实你说的有些话,学生也没有翻译到位。第二次家长会,因为多数是汉族老师在说话,家长听不懂就有了意见,有的家长还拍了桌子,其中就有木哈买提的家长,我没办法就找来阿依木老师给我压阵,好不容易把家长会开完了,感觉却很失败。虽然学校后来配备了哈族老师做副班主任,但是实际运作起来还是有很多不便之处。所以,我建议学校多培养一些优秀的哈族老师当双语班的班主任,才是上策,或者可以采取,先让哈族老师担任高一双语班的班主任,等到这些学生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了解了,也适应了,人员也平稳了之后,高二再转交给汉族老师可能会好管理一些。
再就是我们的家长好像对双语教学政策了解甚少或者有误解,有一次我们一个家长就说,老师你们应该给上面建议一下吗,为什么不把物理、化学教材编成哈语的呢,如果让你们用哈语学物理、化学可能你们还不如学生学得好,我也不知跟他怎么解释,只好笑着说你说的没错,但是那样就不叫双语教学了,所以我觉得以后学校无论是对双语班学生还是家长甚至老师是不是应该多加强双语政策的一些宣传,这样会有利于我们的双语教学。
我要交流的就这么多,如果有说的不当的地方,还请领导和同仁们批评指正。
2013-1-22
第二篇:继续教育心得体会(陈红梅)
继续教育心得体会
教师:陈红梅
这段时间我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经过这一段的学习,给我的感受是很深刻的,我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地学习,使我不但在理论上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从而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把这几个月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
在学习中,我认识到教育行业是服务业,服务的直接对象是各级各类学生。主要表现为以生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要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没有一颗爱生之心是不可能的。并且,教育行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必须充满师爱。
通过继续教育使我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教师的品质可以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
万事德为先,尤以师为重,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屐性因素,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教师要干好教师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师德的实质就是教育事业的“业”字,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很难设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不会努力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不断增强自己的教育事业心,强化自身的职业责任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环节。
通过继续教育的学习,我在教育、教学和对教师这个职务的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改进,为今后的教学和学习打下了基础。
2012年12月
第三篇:陈辉 德育论文
浅谈学校的德育文化建设
鼓山新区小学 陈辉
摘要:在弘扬道德精神,构筑道德理想的德育工作中,我们需要给孩子树立榜样的力量,擎起既“扬善”又“抑恶”的道德批判大旗,实施“生态化,生活化,生命化”的德育文化。
关键词: 德育文化 建设
古人云:“教之道,德为先。”学校的德育工作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德育工作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内容,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和谐校园,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是极为重要的。鉴于以上认识,本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推动学校德育文化建设。
一是,在弘扬道德精神,构筑道德理想的德育工作中,我们需要给孩子树立什么样的道德楷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德育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给孩子树立可供学习的榜样(即“道德楷模”)。不同时代都是以自己的道德理想在全社会高高地树起其道德楷模的。无论是古之圣贤,还是今之英模,在他们身上无不承载着各自时代崇高的道德精神。这一道德精神对当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都起着巨大推动作用。然而,这些道德楷模,对年幼缺知的少年儿童来说,往往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要求我们的孩子学习效仿,无疑是一种道德苛求。
在德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高、大、全的“道德楷模” 在很多的时候,对于还是孩子的学生来讲,是一种无法企及的美好梦想,有的“道德楷模”还显得抽象甚至虚假,难以被学生接受进而引起反感。这种道德要求的错位,难免引发道德评价和道德行为的混乱。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让我们的德育工作,让我们树立起的“道德楷模”对孩子具有亲和力。我们学校可通过少先队组织开展《实施“绿心工程”,人人争做“三爱”小标兵》的活动。“三爱”即以“爱自然、爱他人、爱自己”为主题的“绿心工程”,让学生在绿色行动中,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如轻轻弯腰拣起一张纸,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而不是嘲笑、讥吩,严于律己,团结向上,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发育,心灵得到了最健康的成长,从而涌现一批又一批 “三爱”小标兵。他们如同一丛绽放在新区 小学校园内外的绿色奇葩。这些“三爱”小标兵理所当然地成了我们新区小学同学可亲、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
二是,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裕,人们的道德精神却越来越沦丧的今天,我们是否需要重新擎起既“扬善”又“抑恶”的道德批判大旗。
可以说,当今社会道德滑坡问题十分严重。这不仅表现在犯罪率居高不下,更严重的问题是,社会大众对这些犯罪现象表现出道德良知的麻木,甚至一些正义之士抵制丑恶的崇高举动公然受到嘲笑。这种是非颠倒,不知荣辱的状况已经达到令人震惊的地步。
我们广大教师已经认识到,在物欲横流,道德理想已经不再为众多人所推崇的今天,仅仅依靠苦口婆心的“扬善”说教,显得多么苍白;仅仅借助法制的武器批判,又是显得那么地无力。如果任凭其道德沦丧现象泛滥,无疑是一种放弃社会责任的道德放纵。
我们认为,社会在弘扬道德精神,构筑道德理想的时候,为了使物质文明和道德文明同步协调发展,就应当做到在“扬善”的同时,不能忘掉“抑恶”。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重新擎起既“扬善”又“抑恶”的道德批判大旗。只有这样,才能构筑起基础牢固的道德理想大厦。因为,武器的批判代替不了批判的武器。
正是基于这样认识,我们应把德育工作与实施“绿心工程”结合起来,以环境道德,教学道德,网络道德为重点,鼓励孩子从小敢于对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不道德现象说“不”。如,在绿色行动中,要求孩子不仅要做绿色的小天使,而且要当拒绝白色污染,拒用一次性筷子,不用纸质贺卡等环保的小卫士;在新一轮课改中,要求孩子不仅要做学习的小主人,而且要当批判应试教育种种不道德做法的小尖兵;在运用网络实现IT与课程整合中,要求孩子不仅要敢做网络的冲浪者,而且要从思想与行为上筑起抵御网络污染的“防火墙”,勇当反击“网络黑手”的小红客。我们要紧密配合党中央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联系本校实际,深入开展以“三爱”为荣,以“三害”(害自然,害他人,害自己)为耻的荣辱观教育活动,引导孩子既扬“三爱”之善,又抑“三害”之恶。
三是,生态化,生活化,生命化——基于“三爱”目标的德育价值取向
正是基于上述课题研究的两点思考,我们把“生态化,生活化,生命化”作为学校德育的价值取向。
1,所谓生态化,就是在德育工作中,要树立 “以大自然为本”的理念,把德育与绿色教育结合起来,倡导环境伦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拒绝泛功利化倾向。
“以大自然为本”与“以人为本”不同在于,前者认为,人类不是凌驾于大自然之上的,人类仅是大自然的一员。后者,是就人类世界中人与物的关系来说的。人在无限宇宙中仅是一个分子,应当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共同分享地球资源。我们以为,能否善待自然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是否高尚的重要标准。自私自利,做对不起别人,对不起社会的事,没有道德;做对不起自然的事,污染环境,生态不平衡了,是更不道德,这不仅是对当代人不道德;而且是对子孙万代不道德。在这里,特别要让孩子们从小认识,我们底子薄、人均资源匮乏、环境压力大等基本国情,树立起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科学发展的意识,从小反感暴殄天物、破坏环境、铺张奢华的坏风气。而我们学校开展的一系列的“心系绿色”活动,正是要告诉孩子们,自然生态是人类生命的物质滋养,人类不能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应当克服功利主义倾向,保持生态平衡,以确保人类可持续地发展。
2,所谓“生活化”,就是在德育工作中,要做到三“近”。即贴近孩子生活,接近孩子个体,亲近孩子心灵。要摒弃脱离孩子生活实际的高、大、全,警惕泛政治化的倾向。那种穿凿附会、穿靴戴帽,随意拔高式的德育方式只能丧失德育在未成年人中的魅力,谈不上任何实效性。
我们针对德育工作中的泛政治化的倾向,应十分重视德育与艺术有机结合,可自编自唱以“三爱”为主题的童谣,跳“三爱”集体舞,画“三爱”畅想图等文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熏陶,使德育工作一改以往空洞、说教式的老面孔,代之以亲切、温馨的新形式,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提升人文素养,让德育与艺术和谐统一。
3,所谓“生命化”,就是在德育工作中,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独一无二的生命。要树立“高扬人性,敬畏人格,崇尚人文”的德育理念。特别强调,孩子成长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都是社会问题的折射,不要动不动就把孩子的问题不公平地归罪为孩子自身的心理问题,警惕德育工作泛心理化倾向。
我们讲高扬人性,就是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首先要承认个性,尊重个性,让不同个体都能扬长避短;让不同个体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张扬与发展。但是,人又是社会的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德育工作者,还要旗帜鲜明地进行社会化的价值引导。即让每一个孩子懂得作为社会的人,必须无条件地遵守集体的“游戏规则”。在学校必须做遵守学生守则的好孩子,在社会必须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任何人不能以张扬个性为借口,违反游戏规则。
我们讲敬畏人格,就是要建立人格上绝对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在人格上之所以绝对平等,这是从哲学意义上说。师生作为生命存在,他们是没有差别的。他们都是一个完整的人,都是一个有尊严的人,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尊重学生人格是教师实施德育的前提。污辱孩子人格尊严的所谓德育是谈不上心悦诚服的,它必然走向德育的反面。敬畏人格,就是敬畏生命,是我们在德育实践中形成的共识,是我们恪守的德育理念。
我们讲崇尚人文,就是崇尚人们对个性充分发展的向往,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对人与人真正平等的理想等等。崇尚人文的德育就是以人格境界为目的德育,就是使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人格健全的德育。它不同于现行教育中以工具价值为主体的知识教育。崇尚人文的德育最根本任务就是要去唤起人的良知。这里的“唤起”,不是说教,不是灌输,而是熏陶,是启迪。传统的德育正是因为缺失人文情怀,机械灌输,生硬说教,才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我们反对德育中泛心理化倾向,就是反对把孩子的问题都归结为心理问题。有个调查报告说:70%孩子心理健康有问题,有人问道:如果这样,学校不成了精神病院?前不久有报刊报道:中学生关于什么是幸福的讨论,许多同学的答案是“把学校炸掉就幸福”;还报道:小学生传唱着要背炸药包炸学校的儿歌:“太阳当头照,花儿对我笑,小乌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校”他们为什么要炸学校,还有一首儿歌唱道:“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还是我。”一些心理专家都把这些事例作为现在孩子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佐证。对专家的这种诊断我们不敢苟同。我们认为,这应是孩子用最幽默的方法对现实不合理教育制度的抗议,恰恰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生动表现。其实,有心理问题不是这些孩子,而正是那些不遵循教育规律,不尊重孩子生命,不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办教育的长辈们。
学校实施“生态化,生活化,生命化”的德育文化,以保护生态,回归生活,敬畏生命为基本诉求,就可以摒弃以牺牲孩子心灵的自由成长与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为代价的抽象、僵化的德育模式,让孩子真正回到活生生的人文世界,体验到我们学校实施以“三爱”为主题的《绿心工程》所追求的“诗意人生”。
第四篇:陈风琴 德育论文2.13
品质与成绩同等重要 ——不可忽视的当代家庭教育
捷胜小学:陈风琴
2014-5-3 摘要:面对目前的当代家庭教育状况,百分之九十的家长只注重学生学习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基本品质。而又有多少学生只会读书,除了读书,还会些什么呢?恐怕这与我们的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成绩重要,但请别忘了品质也同样重要。这是值得每一位父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成绩重要 学生品质同样重要
春节的一次同学聚会上,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带着各自的孩子来参加,那场面热闹非凡。会上还安排了孩子们的才艺展示。孩子们一个个文武双全。谁也不比准差,谁也不输给谁。我正想赞叹孩子们出色的表现背后都有成功的父母时,可是接下来的用餐过程中让我不敢相信这就是刚才这帮孩子的吃相。孩子们尽挑自己最喜欢吃的菜肴,甚至有的父母居然站起来帮孩子夹了满满一大碗,生怕被抢个精光,那场面让人不可思议。如此优秀的孩子在餐桌上表现出的如此不文明的用餐,这不能不发人深思?难道这全是孩子本身的错吗?难道礼仪教育就不重要吗?这是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一种普遍的现象,这与当代的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名叫徐力的高中生正在参加高考,但他知道以他自己目前的成绩只能上一所普通的大学,完全考不了像他母亲所要求的名牌大学。可他母亲告诉他只能考两所名牌大学其中的一所,别无选择。这对徐力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万般无奈,徐力只好努力学习,天天埋头苦读。她妈妈更是像看守一位嫌疑人一样,生怕他偷懒,连徐力从房间出来上洗衣手间都要问个明白。这让徐力感到反感。但没办法,毕竟她是自己的母亲,又能怎样呢?有一天,徐力实在感到学习任务太重了,想出来看看电视,于是他就偷偷地看了两眼,谁知这时就被他妈妈发现了,接着就是一顿挨骂。徐力
长时间被母亲的监视,感觉太压抑了,于是他想也没想,就拿起一把菜刀砍向他的母亲。“徐力杀母事件”当时引起了很多父母的反思。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
很明显,徐力的母亲没有尊重孩子的想法,认为成绩就是一切,考上了名牌大学就注定了孩子的成败,过度地施加了压力、过度地看重成绩。而徐力也没有一种感恩父母之心。他母亲之所以希望他上名牌大学出发点是好的,一切都是为了他。造成这样的后果也是家庭教育的一种缺失。
记得一位母亲跟我说过这样一件事情,我感觉这位母亲在这件事上处理得很好。她说他孩子这几天每天花好几十元,问他买什么,他就说买了些零食,也没买什么,不知道怎么一张五十块就这样不见了。这位母亲很心痛,也非常难过。可是他孩子不知道乱花钱会给母亲带来的心痛。于是这位母亲想到了一个办法,吃过晚饭,母亲带着他的孩子去了一个公园,还带了一个很大的塑料袋。母亲跟孩子一边聊天,一边检矿泉水瓶,走了很久,也检了很久,数了数一共12个瓶子。孩子终于累了,说:妈妈,这么晚了,我们回去吧!第二天,母子俩把这些瓶子拿到费品站卖了,一共赚了一块二毛钱。儿子说:妈妈,我们昨天晚上检那么久就只赚了一块二毛钱啊?妈妈说:对啊?钱是很难赚的,我们花钱的时候要想到赚钱的辛苦。从此以后,孩子再也不敢乱花一分钱了。这位母亲教会了孩子要懂得生活要俭朴的习惯。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去获得。
相信大家一定知道这个故事:一位母亲从小就照顾着孩子的生活起居,呵护孩子的成长。孩子只管学习,其它一切由母亲操办。从接送到陪读,十年如一日,母亲从无半点怨言。终于,这位学生考入了某所名牌大学。可由于这位学生没有独立能力,既不会洗衣,也不会做饭,更不会与人相处。最终而被学校开除。难道这个后果不值得我们做父母深思吗?这也是普遍存在的中国式母亲的做法。父母操劳了一辈子换来如此的结局。没错,这位母亲在很多人看来很伟大,但她没有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勤劳、刻苦。她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没有重视孩子的品质教育。付出最多,回报最少是一种不健全的教育。
我邻居有一位四年级学生。如果不是亲眼目睹他妈妈帮他洗脸,我真不敢相信他所说的。他说从小妈妈就不让他做这,不让他做那,嫌他做事太慢,天气太冷,害怕感冒,连喝水也要帮他倒好。他觉得自己现在什么也不用做,什么也不想做,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不管怎样,理由总是非常充分。让他觉得无所事事、觉得生活毫无意义。母亲忘记了,这样帮他其实将来就等于害他。让他形成一种依赖的习惯,不学永远都学不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孩子就是父母手心里的一快宝石,含在嘴里怕化了。没错,孩子现在是属于你的,但他总要长大,走出社会,孩子也是社会的,他要走出社会,必须要靠自己自食其力,可是很多父母却忽视了这些最基本同是也是最重要的基本品质。这也是当今出现的“知识断层”现象。每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然而,现实中一部分家长自身知识能力不够,所以在家庭教育这一块就有所缺失。怎样才算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呢?
首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好启蒙教育,培养孩子的智力和能力,塑造美好的心灵。我国的传统家庭教育是以德轻智,而目前,不少家庭教育的教育重心严重发生逆转,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是万万不能。当今社会重分数、重人才、重知识。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盼过高,“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而忽略了个性品质的培养。其次:家庭教育的正确取向——品质教育
宽容、爱心、责任感、孝顺、感恩、正直、诚信、勤劳、俭朴、智慧、刻苦、恒心、勇敢、合作、规矩、礼貌、忠诚、理想、信念、尊重这些都是孩子个性优良品质的表现。它一旦形成,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事实证明,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个性品质的发展占有重要的位置。只有先成人,才能成才。孩子在学习上的缺陷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品格和人格上的缺陷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将来的成就。“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孩子从小形成的个性品质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要特别注重孩子的品质教育。作为班主任,我们有责任对家庭教育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这样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力量 朝向同一个方向。
第三: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家长就是榜样。如果你想你家的孩子成为一个有素质的人,首先你要做一位有素质父母。你的一举一动都在孩子的眼里,孩子就像一部录像。录下你所有的的言行。家长的教养态度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灵和行为。记得我孩子两岁多时,那时她已经可以完整地说一句话了。我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看见孩子的玩具到处乱扔,我生气地说:看看,你的玩具是不是不要了?孩子随口就说了一句,妈妈:你的东西也是这样到处乱放的呀!我的心一怔,天哪!孩子这么小就知道妈妈是个不爱整理的人。自那次起,孩子就是我的监督员。每每做事想应付了事,可想起家的孩子,我必须一丝不苟地完成,给自己一个亡羊补牢的机会,也给孩子一个以身作则的榜样。
所以,家长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刻苦、勤奋、敢于承担、敢于负责的性格。真正把品德与学业结合起来。让自己的孩子在家庭的和谐氛围中“润物细无声”。当你在关注孩子是否拥有好成绩的同时,请关注孩子的品质教育,让我们的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这样我们所有的付出才有意义!
参考文献: 现代家庭教育
2010年7月第二版
第五篇:德育论文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总宋红梅
德育论文
浅谈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黑沿子小学宋红梅
自信是理想之帆,自信是成功之船。培尔辛说:“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掉自信心了。”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尊重学生人格,坚决避免挖苦讽刺、威吓
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一个个幼小的,尚未成熟的,有着种种缺点的人,“挖苦讽刺、粗暴威吓”会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失去对未来的信心,变得自暴自弃。苏联教育家布卢姆斯基说过:“允许错误,但不存在嘲笑与责骂。”为人师者,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细心呵护学生的心灵。
二、善于赏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善于赏识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我班有一位学生,他的言语表达能力较差,说起话来结结巴巴的,很难从他的口里说出一句完整流畅的话,但他很爱表现,每次我提出问题,他总是把手举得最高,为了不打击他的积极性,我只好请他发言,他的发言常会招来同学的笑声,但他不怕错,不气馁,我也常常鼓励他“你很勇敢,老师看到你第一个举手!”“这么长的句子,第一遍只错了两个字,不容易,再练一遍,肯定会更好的。”一段时间后,同学们不再笑他了,老师和同学的期待与激励恰似一缕温暖的阳光渗入孩子的心田,让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现在,这位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明显提高了。
三、创设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欢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可以说,“成功是成功之母。”
我曾教过一个学生,父母离异,和年迈体弱的奶奶相依为命,由于缺乏督促和指导,学习成绩很差,同学们笑她,瞧不起她,她自己更是自暴自弃,为了帮助她,我常利用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她,当她的成绩有些起色时,我就及时在班上表扬她,私下还给她鼓励,根据她的特长——善跑,运动会上让她去参加跑步比赛,当她捧回奖状,接受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时,她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学习上的干劲也更足了„„后来,她的成绩已经跃居中上水平。
四、帮助学生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生活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面对挫折,如何才能不灰心,不低头,百折不饶,充满前进的信心和
勇气呢?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呢?
1、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去做
适时适度地把一些问题、障碍交给孩子处理,让孩子经受挫折的考验,久而久之,他们处事能力增强了,承受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2、教育孩子积极正确地对待挫折
《孟子·告子下》中强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教育学生坦然地接受挫折,积极地面对挫折,把挫折看作是一次严格的考验,是前进道路上必经的关口。
让我们用爱心,精心培育我们的花朵,让他们沐浴着阳光,开得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