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述评(精华推荐)

时间:2019-05-14 06:0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述评(精华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八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述评(精华推荐)》。

第一篇:十八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述评(精华推荐)

免费

分享

创新

十八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述评(精华推荐)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扎实步伐。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

改革释放利好 做大文化产业板块

正在举行的第八届北京文博会上,文化与科技、文化与创意、文化创意与制造业、旅游业、农业等国民经济多领域跨界融合的新产品、新业态成为抓人眼球的亮点。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届文博会可以看做是一份“一年期答卷”。

2013年最新数据支持了文化产业“继续向好发展”的预期:

——1月至9月,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18亿元,同比增长39.4%,高于全社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6个百分点;

——1月至9月全国电影票房收入164.25亿元,同比增长34.86%; ——上半年移动游戏市场规模突破50亿元,较去年下半年增长135.3%。

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文化产业正为转变发展方式,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增添一抹亮色。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再上层楼,源于以简政放权为最大特点的新一轮改革: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取消举办全国性出版物订货、展销活动审批等21项职责,下放音像复制单位、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设立审批等职责;文化部放权网络文化企业内容自审,网游和网络音乐先行试点„„把该市场做的放给市场,社会能办好的交给社会,在制度层面为文化产业发展释放利好。

完善服务体系打造“文化民生升级版”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这是党中央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

十八大以来,在简政放权“做减法”的同时,各地各部门注意在文化民生领域“做加法”,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加快供给,提高服

免费

分享

创新

务效能,努力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让“盲村”耳聪目明。以直播卫星覆盖为主的方式,解决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问题。2013年3月,国家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7亿元,其中,3.6亿元用于村村通建设。

保障“免费开放”不差钱。建立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合理分担的公共文化机构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实现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全部免费开放,基本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在这个领域,政府发挥的作用在持续增强。

打出一套改革“组合拳”

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关键期。今天,怎样才能把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

文化部门组织了持续几个月的大调研,难啃的“硬骨头”被梳理出来:有的单位虽然转企了,但还没有完全摆脱旧体制下的思维定式,对行政部门、行政资源依然存在较强依赖心理,适应市场能力不强;公共文化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区域、城乡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文化市场多头执法、多头管理现象依然存在;对外文化交流贸易能力不强„„

改革思路由存在问题倒逼产生。文化部门有针对性地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着眼巩固既有改革成果,扶上马、送一程。以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为例,目前2103家院团已如期完成既定改革任务,其中转企改制院团占61%。文化部等九部门今年6月联合发布指导意见,完善扶持政策,解决改革后出现的新问题,支持转企改制国有文艺院团健康发展。

着眼通过改革破解难题、解决问题,进行顶层设计意义上的高站位谋划:着力在转变职能基础上提高文化宏观管理能力;在转企改制基础上增强文化市场主体竞争力;在规范秩序基础上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在统筹城乡基础上加快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统筹各种资源基础上提高文化走出去水平„„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启动至今10年积淀的丰硕成果,为纵深推进改革集聚了强劲势能。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推进改

免费

分享

创新

革,会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文化力量。

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xdth/

第二篇:十八大以来推进三大战略述评

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极(治国理政新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三大战略述评

本报记者 汪晓东 肖伟光 于 洋

《 人民日报 》(2016年02月21日

01 版)

1月5日,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听取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1月16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北京金融街正式开业,习近平出席开业仪式并致辞;

近日,《“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印发实施,这是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十三五”规划。与此同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也呼之欲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最鲜明主线……

新年肇始,关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的重磅消息接二连三,可谓次第开花、好戏连台,重大举措稳步向前推进,宏伟蓝图加速变为现实,它们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也逐步开始显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高度,深刻把握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大势,以宏阔的全球视野和卓越的战略远见,相继提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这不仅为调速换挡中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澎湃动能,同时也为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提供了“中国机遇”和“中国方案”,提振了世界信心,彰显了大国担当。

三大战略渐次推出、扎实推进,思路更显开阔,气度更显从容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三大战略渐次推出,同样是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这个势是什么?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一方面经济发展潜力大、韧性强、回旋余地大,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结构性产能过剩比较严重,“这是绕不过去的历史关口”。

当今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已日益紧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独善其身”很难做到,“一枝独秀”越来越难。这就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用足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两千多年前,一条“丝绸之路”串起了亚欧大陆,照亮了文明交流的历史,今天,这条丝路绵延通向未来。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整个世界为之一振,沿线60多个国家更是积极响应。

出资400亿美元设立丝路基金;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以开放思维重构世界经济秩序,凸显对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担当”。

将历史激活,让古道复兴。“一带一路”这一极富想象力的重大倡议,凝聚了沿线国家渴望发展的最大共识,回应了沿线国家经济升级的迫切愿望,提供了世界经济走出阴霾的有效方案,展现了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的真诚意愿。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以加强传统陆海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实现经济共荣、贸易互补、民心相通。”习近平在多个国际场合向世界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誉,“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一带一路”是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创新之举。与此同时,如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国内区域协调发展,这同样是新一届党中央加紧谋划的重大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多个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区域,这其中,京津冀地位尤为特殊,协同发展的意义尤为重大。对于这个问题,习近平十分关心。

2013年5月,习近平在天津调研时提出,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2013年8月,习近平在北戴河主持研究河北发展问题时,又提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此后,习近平多次就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三地推进协调发展的共识加快形成,方向日渐清晰。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并作重要讲话。召开如此高规格的会议,研究一个区域的协同发展问题,这在新中国60多年的历史上还是首次。

“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大家一定要增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新的体制机制的勇气,继续研究、明确思路、制定方案、加快推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一场“全面深化改革的„平津战役‟”就此打响!

几乎就在同时,在更大范围内统筹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谋划,也水到渠成。

长江,世界第三长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横贯中国的东中西部,也是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长江流域覆盖9省2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

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在湖北武汉考察时提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其后,习近平又多次在考察调研中谈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问题。

今年的1月5日,是长江经济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在重庆调研的习近平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定了向、定了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体现了对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深谋远虑和责任担当,体现了在发展理念上的成熟清醒和从容自信。

内外交修,方能相得益彰。“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这一言简意赅的表述,标志着新时期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的成型,彰显了我们党愈加自如的驾驭全局能力和推动发展能力。

三大战略互相衔接、互为支撑,蕴含清晰逻辑,肩负共同使命

今年2月15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由中国义乌发往伊朗首都德黑兰的货运班列经过半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位于德黑兰市区南部的中心火车站。今后,每个月都将有一趟货运班列经过这条钢铁“丝绸之路”抵达伊朗。货运班列的轨道还将继续延伸,最终到达欧洲。

这趟列车是落实习近平主席今年初对伊朗进行国事访问的成果之一,也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这辆班列满载的不仅是中国义乌出口到这里的小商品,更带来了中伊两国人民对古老丝路的新憧憬。

“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

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的60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3987份,新签合同额926.4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4.1%;完成营业额692.6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5%。

两年多来,从丝路基金到亚投行,从中巴经济走廊到渝新欧大动脉,从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建设到印尼雅万高铁项目,一大批惠及长远的重大项目相继开工,一系列利及世界的项目陆续启动。“一带一路”像一条同心带,串起了亚欧非大陆的历史与未来,串起了沿途60多个国家的友谊和合作。

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增长带和城市群,促进国际与国内经济发展互联互通,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对外开放新局面,这一战略思想,体现在“一带一路”建设上,也体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上。

2015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的布局思路,明确了以“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顶层设计的日臻完善,改革的框架日益清晰,让京津冀协同发展步入快轨道。

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天津市共接待游客441.26万人次,其中来自京冀的游客就占了三成。随着多条高铁的开通运营,天津已经成为新的交通枢纽,越来越多的京冀群众发现到天津乘坐飞机更加便宜,而且也更便捷,京津冀三地之间互相“串门”更加方便快捷。随着京津冀“四纵四横一环”的交通骨架逐渐完工,不远的将来,将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1小时通勤圈”、京津唐“1小时交通圈”。

产业转移和生态共建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突出亮点。2015年11月底,京津冀三地环保厅局正式签署《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明确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以联合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协同治污等10个方面为突破口,联防联控,共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同时,按照“理顺京津冀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的要求,三地产业版图也在悄然重构。

2014年3月,“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2016年1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理念要先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优先地位。

长江经济带的合作也步入了一个新阶段。2014年11月,长江沿岸27个城市达成《长江流域环境联防联治合作协议》,探索设立区域性环境资源交易平台、组建环保产业联盟、建立流域上中下游生态补偿制度等。2014年12月,长江经济带12个直属海关全面启动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2015年4月,《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获批,长江经济带形成了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城市群。2015年10月,长江经济带覆盖的11省市共同签署了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合作宣言。

阡陌交通,天涯比邻。纵横捭阖之间,尽显博大胸怀。“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相互衔接、互为支撑,三者虽有不同的战略指向,却存在相互关联的内在逻辑,肩负着寻找中国经济新动力的共同使命。

三大战略张弛有度、轻重有序,彰显中国文化,昭示中国理念

“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与其说是路,更像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范畴——„道‟。”俄罗斯《导报》曾这样评价。

何为“道”?《晋书》有云:“人心所归,惟道与义。”中华民族历来主张“君子义以为质”,强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这些都是中国文化里的“道”。沙特前国王阿卜杜拉曾动情地说:“中国是一个亲密友好的国家,因为她总是同真理与正义站在一起。”

2013年3月,习近平访问非洲时,讲到天下大同,提出正确义利观。强调同发展中国家合作,中国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

计利当计天下利。从重庆团结村到德国杜伊斯堡,从成都城厢到波兰罗兹,从郑州圃田到德国汉堡,从浙江义乌到西班牙马德里……“一带一路”穿越时空,让中国梦与亚洲梦、欧洲梦、非洲梦紧紧相连。

“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秉承开放精神,推进互帮互助、互惠互利。”可大可久之业,才是真正合乎道义的伟大事业。

“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关乎多方利益,秉持怎样的理念至关重要。习近平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这一重要论述向世界表明:“一带一路”建设虽然是中国首倡,但它是开放包容、平等互利的;不是排他性的倡议,而是各国均可参与的“大合唱”;不是所谓的新“马歇尔计划”,而是推动沿线国家合作共赢和可持续发展的“高速路”。

英国思想家罗素曾说:“中国人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袭数千年,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他所说的“生活方式”,其实质,正是中国人所说的“道”。

两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实质性推进的“快车道”。从中央到两市一省,聚焦“一张图”,展开“一盘棋”,上下同心,主动作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新首都经济圈扬帆起航。

互联互通快马加鞭,“城际网”带动协同“大提速”;联手出击共同治霾,生态共建步伐加快;产业对接亮点频现,“一亩三分地”思维逐渐让位于“共下一盘棋”行动……细细品味,这固然是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闪耀着中国文化中“和”与“合”的核心理念。

“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长江流域人杰地灵,陶冶历代思想精英,涌现无数风流人物。时至今日,这条6300公里的黄金水道及其流经的广袤区域,依然是我国经济的“重心所在”“活力所在”。

根据最新公布的各省份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长江流域9省2市中,9个省份的GDP增幅达到或超过8%,其中重庆以11%的增幅继续领跑全国。

但是,经济的总量和增速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有调查表明,长江已形成近600公里的岸边污染带,其中包括300余种有毒污染物。早在2012年,水利部水资源公告数据显示,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785亿吨中,有近400亿吨排入长江,几乎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成为势所必然。总书记把这个问题提到了“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高度,并且指明了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根本方向: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

当然,在发展与保护的问题上,总会存在二选一甚至多选一的“两难”“多难”问题,长江经济带建设同样也不例外。

对此,总书记有一段非常精彩的阐述:“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统一市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这是已经明确的方向和重点,要用„快思维‟、做加法。而科学利用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统筹港口岸线资源和安排一些重大投资项目,如果一时看不透,或者认识不统一,则要用„慢思维‟,有时就要做减法。”

当加则加,当减则减,执两用中,恰到好处,这种辩证思维,同样彰显出“道”的绝妙。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传承中国文化中“道”之精髓,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三大战略三大增长极,必将为转型中的中国经济提供强劲的“混合动力”,为复苏中的世界经济注入奔腾的“中国暖流”。

第三篇:十八大以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述评

十八大以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述评

欢腾的场面犹在眼前:延长石油挺近世界500强,全国首个重点产业项目评估体系出台,经济发展稳中提质;

惠民的乐章仍在耳畔:城乡居民收入比首次降至3以下,“先看病、后住院”全面铺开,公平正义逐渐显现;

„„

十八大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紧扣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集中精力谋发展、惠民生、促改革、抓党建,全省经济社会面貌焕然一新,3700万三秦儿女向着实现“三个陕西”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经济发展呈现新面貌

今年以来,陕西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升,稳中向好。

前三季度,我省生产总值突破万亿,达到10579.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在全国排第7位,比上半年提升了一位。其中,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3%,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民间投资比全国高出3.1个百分点;全省汽车制造业得到显著增长,预计到2017年年产量将达到百万辆;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领跑全省,陕北依然是全省经济最重要的增长极,陕南发展尤为明显,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增幅,已成为全省新的增长点。

一年来,我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全省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

有为的发展态势。

稳中有进,需要科学研判当前形势,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2012年我省人均GDP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突破6000美元大关,已接近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线,意味着我省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

年初,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的战略部署。“三个陕西”的宏伟蓝图,为正处在“拐弯超车”关键期的陕西,给出了清晰的方向,增添了前行的信心。

稳中有进,还需要踏实干事,创新举措,在“为”上下功夫。

在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方面,省政府制定出台了《陕西省重点项目推进办法》和全国首个重点产业项目质量评估体系,建立省重点项目联席会议制度。

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我省提前2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总任务,形成了条块结合、部门联动的省、市、县三级工作网络。

在加快发展服务业方面,年初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力图为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稳中有进是客观结果,稳中有为是主观能动。真抓实干,赢得发展主动权,是陕西经济继续保持上升通道的制胜法宝。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总书记关于改革论述的强烈感召下,全省上下迸发出强大的发展热情和改革热情。以精简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和政府职能转变为突破口,一些长期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正在得到破解。

“舌尖上的安全”是当前百姓最为关心的民生大事。今年来,我省启动省市、县、乡三级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将全面分散在卫生、工商、食药监、质监等多个部门的食品监管职能统一起来,变分段管理为按品种和环节监管,验收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

目前,全省各部门正在制定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已有省发改委、省交通厅等14个部门提出了第一批50个拟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力争到2015年使陕西省行政审批事项在现有基础上减少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经济领域改革也在紧锣密鼓进行——

8月1日起,陕西2.3万户营改增纳税人开始缴纳增值税,营改增试点改革在陕西成功实施。根据测算,约95%的试点纳税人税负将有不同程度下降,最大下降幅度可达40%。

关于金融支持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支持神木县争取国家级金融改革试点,支持府谷县开展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试验。

„„

同时,开放步伐越走越快,外向经济进一步提升。

日前,省委书记赵正永提出,要把陕西建成丝绸之路新起点,决定做好“十件事”。其中,面向中亚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面向中亚开放的通关工作,鼓励更多企业到中亚发展,加快建设面向中亚、服务西部的区域性金融中心都是经济领域的战略规划。

民生保障取得新成效

十八大以来,我省继续将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保障性安居工程加速推进,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多项民生举措让民本信念熠熠生辉。

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快速推进,截至9月底,国家下达我省的2013年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陕西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竣工13.87万套,入住11.55万套。

就业是民生之本。省委、省政府将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与出台一系列举措相结合,努力扩大就业。一年来,随着以三星为首的近20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入驻,带来了大量就业岗位,今年西安高新区研发及生产技能型岗位需求上升了30%—40%。此外,我省还通过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工作、大力开发见习岗位等措施拉动就业。

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60元,位居全国第16位,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175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

今年,我省将在所有乡镇卫生院和各市遴选1至2个县级医院推行“先住院、后付费”,以方便群众看病报销。

„„

就业、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难题正一点一滴得以化解,陕西的民生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坚定!

党政建设开启新风尚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立即在全省刮起了一阵新风。今年年初,省委出台28条实施意见,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文件,规范出访活动,改进新闻报道等方面作出具体要求。

结合我省实际,28条实施意见分为“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外事活动”、“改进安保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发扬延安精神”八个部分。“发扬延安精神”更为陕西独有,其核心意思就是要“勤俭办事”。

我省首先要求注重实际效果,省委常委调研活动要根据主题安排内容,要求蹲点驻村进企调研。提倡随机走访。汇报工作要多谈问题和建议。省委常委调研不实行道路管制。全省性重要会议、重大活动,不停止、不限制群众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调研地方不安排警车带路,不搞层层多人陪同,在机关食堂或廉政灶就餐,不赠送各类纪念品和土特产,一般性会议活动不报道,公务车辆配备使用按1人1辆国产轿车核定编制,不为所配专车增加高档配置或豪华内饰等。

同时,许多政府部门将“办公地点”从餐桌搬回了办公室,整个办公生态有了明显改观。一些高档酒店门口以往“车位难求”的场面已很难看到。

省委高度重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造性地决定把开展全省性的大规模调研工作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来抓。从3月份开始,我省“下基层、接地气、访群众、查问题”调研活动大规模开展起来,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深入到全省2.7万个行政村、2000多个社区,查摆问题、找准症结。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全省各地各部门查摆问题,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年来的发展成就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三个陕西”建设必将在开局之年发出最强音!

第四篇: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述评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述评(上)

发布时间:2014-2-28 作者: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江苏省中小企业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字体:大 中 小 繁體中文】

3月1日,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将正式上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等1万份科技报告将向社会公开,公众只要登录相关网站,就可以了解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相关信息。

促进开放共享,加强资源积累,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只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的一个缩影。

2013年9月30日,北京中关村,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发表讲话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今年春节前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内容之一就是如何管理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问题。会议指出,要“使财政科研资金突出助优扶强,流向能创新、善攻坚的优秀团队和符合经济社会重大需求的项目,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近日,一系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实招”“真招”相继出台:

——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起草文件,回应科技管理热点难点,加快建立统筹协调、职责清晰、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运行机制;

——中科院启动建设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等5个卓越创新中心,并做出新的制度安排,赋予中心科研管理自主权,加大对优秀人才的支持力度,给予个性化的政策支持,严格评估、动态调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关于2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多项改革直指科研项目申报,旨在进一步优化资助格局,如取消、合并与调整部分项目类型,减少评审的负担,遏制低水平的重复申请,强调基金申请质量,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创新等;

与此同时,各地也积极开展有益探索,江苏加强统筹,破解资源碎片化难题;重庆加强科技创新的分类指导和管理;宁夏积极推进研发后补助……

一年多来,从中央到地方,从重点突破到全局铺开,从建章立制到营造环境,科技体制改革的脚步越发铿锵稳健!

整体设计 统筹推进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最紧迫的任务在于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专门用一段阐述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问题。

其实,此前我国就已为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布局谋篇。早在2012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发布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现代化,提高科技创新的治理能力,必须形成统筹推进的新机制。为此,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包括26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简称科改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审议相关重大政策措施,统筹协调有关重大问题,总结推广工作经验。

在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直接指导下,按照任务分工,科改领导小组确定了5个方面62项任务242项改革政策措施,确定了《意见》的路线图、时间表、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进协同创新、加强资源统筹协调和开放共享、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凝练出20项重点改革任务。

随着改革逐渐走向深入,科改领导小组也紧锣密鼓地推进相关工作。2012年7月30日,科改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科改领导小组组长刘延东强调,要加强对改革的宏观统筹和整体设计,紧紧抓住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等关键问题,出台改革举措,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2012年12月25日,科改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研究编制贯彻落实《意见》的工作计划,对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进行了讨论。2013年4月25日,科改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审议落实《意见》的工作计划,研究部署重点推进的改革任务。2013年11月15日,科改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召开,审议有关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加快建设科技报告制度、建立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等文件和工作方案。2014年2月26日,科改领导小组召开第五次会议,学习贯彻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回顾总结去年的科技体制改革工作,研究部署今年的重点改革任务。

如何破除制约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层次障碍,充分释放改革的红利?围绕这一命题,一些新政策、新举措正在有序、稳步推进。

让企业迸发创新活力

企业强,则国家强。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创新活力,始终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

此次科技体制改革把“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科技改革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中心任务。这就要求让政府科技资金更多地按照市场需求配置,技术创新更多由企业来实施,引导创新资源更多向企业集聚,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流动,提高创新的集群效应。

为此,2013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明确提出以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为重要抓手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12项重点任务及相应的政策措施。2013年6月,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等15个部门和单位建立了跨部门的联合推进机制,重点落实“加大政府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引导力度”等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为调动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完善激励企业创新的普惠政策,如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落实力度,扩大中关村试点政策范围,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的财政金融支持等。据统计,2013年,我国R&D费用支出预计达到11800亿元,其中企业R&D费用支出占76%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规模达到47.36亿元,累计支持企业超过3万家。

目前,国家有关部委重点培育和支持的创新型企业达到676家,建在企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分别达到99个和313个,认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887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企业提供47万余次服务。企业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课题的比例分别达到52.3%、38.7%、40%、44%。

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

深化改革,提高科技创新的治理能力,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尊重科研规律,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工作,优化项目评审环境,减少科技项目的微观管理,探索更加符合创新规律的评价导向,推动科研管理向创新管理转变。

如何避免科研项目分散重复?怎样使项目和资金管理科学透明?如何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针对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中的诸多难点热点问题,有关部门正酝酿并着手实施一系列改革,加强科技计划的统筹规划,实行科研项目分类管理,改进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完善劳务费、间接费用、结余资金和单位预算的管理,强化法人责任,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建立倒查机制。很多改革新举措将是首次提出。

在简化评审项目方面,2013年12月,中组部、科技部会同中宣部、教育部开展改进科研项目、人才和机构评审工作,整改后评审项目总体减少28%。

在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方面,2013年11月,财政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资金后补助管理规定》,在科技部归口管理的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管理中引入后补助机制。

在科技基础制度建设方面,科技部等有关部门正在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国家创新调查制度和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即“两制度一系统”),并以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为突破口,建立健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制度。

在科技评价方面,中国科学院加快推进科技评价体系改革,摒弃数量评价和单纯的论文导向,建立重大成果产出导向的评价体系。近期,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科技评价改革的意见》,建立分类评价标准和开放评价方法,营造潜心治学、追求真理的创新文化氛围。

前不久,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中强调,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样,在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实践中,科技创新的治理体系也有着鲜明特点,并受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等诸多因素影响。例如,实施16个科技重大专项就是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举国体制的重要实践。过去一年来,科技重大专项进一步聚焦目标、突出重点,建立科学的项目动态调整和淘汰机制,研究制定考核问责办法,并依托第三方开展中期评估。

此外,针对当前科技创新活动仍存在分散封闭重复的现象。“加强统筹部署和协同创新,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成为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2013年4月,教育部首批认定14个协同创新中心,推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推动高校与骨干企业、科研院所组建协同创新中心。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推动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2013年新增55家国家试点联盟,总数已达146家,聚集5000多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

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十八届三中全会鲜明提出了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和制度的工作着力点,强调要健全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并从税收政策、市场准入、人才培养、开放共享、院士制度改革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都是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加快完善和落实创新政策,构建激励创新的法律法规体系,成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为了破除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障碍,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工作,目前修订稿已报送国务院,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人民银行、科技部等部门积极引导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更加健全;有关部门加强法律修订和执法检查,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

据统计,各有关部门已出台110项改革政策文件,2013年新出台27项。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要靠地方落实,关键在行动。中央地方加强部省会商和资源集成,协同稳步推进改革。为贯彻落实《意见》,有25个省(区、市)以党委、政府名义出台了指导意见和决定。同时,各省(区、市)结合自身特点,共出台200多项改革配套政策措施,北京中关村开展四项新政策试点,上海建立统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和政策服务窗口,天津实施“科技小巨人”发展计划,江苏引导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南京9条”“武汉黄金10条”“济南11条”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科技创新创业等方面均有新的政策突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高新区也加大政策的先行先试力度。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在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征程中,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述评(下)

发布时间:2014-02-28 作者: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处 来源:科技日报 文章类型: 非原创

【加入收藏】

【关闭窗口】 【 打印此文】

现今,当我们每天清晨醒来,世界也许就和昨天变得不一样了:微信狙击了短信微博,网购替代了商场超市,支付宝、余额宝冲击了商业银行,嘀嘀打车秒杀了传统叫车„„当社交、支付、出行方式遇到了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时,便会产生出无数种可能性,甚至让我们措手不及。

科技改变生活,创新驱动发展。无处不在的“云”服务、物网相连的物联网、可以复制万物的3D打印、让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智能穿戴,这些不仅仅是一项项科技产品,它们代表新的生活方式甚至孕育出一个全新的产业。

对于当今的中国科技创新来说,创新驱动已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已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共识。

创新驱动发展,既是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不能回避的一场“大考”。中国将如何应答?

科技创新面临 “三个怎么办”

2013年国庆前一天,一次不同寻常的“课堂搬家”之举,让海内外看到了党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心与信心。

9月30日,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把“课堂”从红墙内搬到了中关村,主题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十八大后,总书记在多次考察、调研和重要会议中,结合其所见、所闻、所思,不断阐述、部署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他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举措。

在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时,挑战越来越多了,当然,机遇也越来越大了。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中国的科技创新面临着亟待破解的“三个怎么办”。

一是在我国科技创新“跟踪、并行、领跑”三者兼有的背景下,科技工作该怎么办?跟踪、并行与领跑是不同的创新形态,需要不同的创新策略,三者兼有的情况更是考验科技研发和管理的水平。

二是在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转方式调结构两个“大势”历史性交汇的背景下,科技工作该怎么办?这两个“大势”历史性交汇,需要我们加快构建新的发展动力系统,实现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的战略转变。

三是在技术路线多变和商业模式多样相互叠加的背景下,科技工作该怎么办?新的技术路线可能诱发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商业模式也会催生新的技术路线。特别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情况下,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以科技支撑民生改善

推动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关键所在。回首2013年,中国科技发展亮点颇多,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上频频出现“中国”的名字:天河二号世界排名第一,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并开展科学探测,快舟一号升空,高分辨卫星探测应用,蛟龙号从深潜海试走向科学应用的跨越,半浮栅晶体管制成,首列智能化高速列车竣工下线,超级水稻亩产达到988公斤。

除了围绕战略必争的重点领域加快突破,更值得一提的是,一年多来,为了加快创新驱动发展,针对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和民生改善的重大需求,加强部署和科技支撑,取得一系列成效。

重大专项任务聚焦,实现重点突破。我国移动通信实现了从“2G追赶”“3G突破”到“4G同台竞争”的跨越,TD-LTE 4G发照运营,封装光刻机等集成电路装备实现小批量销售。新药创制专项累计获得新药证书74件,传染病监测防控能力大幅提升,有效应对防控H7N9禽流感突发疫情。重大装备、新一代核电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科技对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成为引领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域。国家高新区经济发展保持稳步增长,2013年105家国家高新区总收入预计超过19.5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8%。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7469亿元,同比增长16%。全国高技术产业主营收入预计突破11万亿元,同比增长10%。

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组织实施“十城千辆”“十城万盏”“金太阳”等创新成果应用示范工程,推广各类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近3万辆;应用LED灯具年节电超过20亿度;无电地区金太阳示范工程建设稳步推进。集成电路成套工艺投入量产,技术水平迈入国际主流。突破一批资源增储增效关键技术,支撑南水北调工程顺利实施,深部矿产资源勘探技术能力达到4000米。

农业科技创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2%,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7%,为粮食实现“十连增”提供重要支撑。

促进科技惠民,切实增强科技有效供给能力。实施科技惠民计划,带动地方、企业和社会相关机构投入达65.35亿元,推广惠民技术470多项,惠及人口5100万人。加大人口健康、生态环保、公共安全等民生领域技术研发与示范,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加快,累计示范应用10万余台(套、件)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与产品。大力实施蓝天科技工程,推动煤制天然气和生物质燃气的关键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和商业化应用,清洁燃气产业加快发展;会同北京市、环保部共同实施首都蓝天行动,着力解决雾霾治理中的技术难题。

创新驱动 关键在落实

近一段时期,中央领导和科技部门负责人在谈到“创新驱动发展”时,总会在前面用上“加快”两个字,因为“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理念层面的总体思路已经明确,关键是如何落实。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就明确要求,要做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任务落实。

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需要从更高层次谋划科技长远发展,不仅要把握世界科技和产业变革趋势,还要统筹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未来,选择信息、生物、能源等战略竞争制高点,加速推进战略高技术的研发和前瞻部署;立足当下,扎实推进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的实施,努力实现重点领域和战略产业的跨越发展。与此同时,加强顶层设计还要破除部门分割的局限,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形成系统化、可操作的配套政策体系。

在具体操作层面,围绕经济转型升级,要着力突破产业瓶颈问题和关键共性技术,进一步发挥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的核心载体功能,发挥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应对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多变的独特优势,抓住民生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科技开发应用,在基础研究、关键共性、社会公益等领域集中力量、协同创新„„

抓住重大的创新机遇,采用有效的创新策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尽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的良性轨道,尽快释放科技创新的无限潜力。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任重而道远!

第五篇:关于十八大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些感受

免费

分享

创新

关于十八大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些感受

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十八大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向纵深推进,百姓病有所医的梦想正在变为现实。

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

任务已经明确,改革扎实推进。

——2013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参保人数分别为2.65亿人、2.71亿人、8.05亿人。全国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的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约为75%,城镇居民基本医保为70%。

——2013年,以省区市为单位,推开20种重大疾病保障,在明确临床路径和限定费用的基础上,实际补偿比达到70%左右。

——2013年8月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已在23个省份的94个统筹地区开始试点,已有7个省在全省推开,覆盖城乡居民2.1亿,累计补偿金额6.3亿元。

目前,我国初步建立了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四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为主体,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社会慈善救助等其他保障形式为补充的医疗保障体系。

免费

分享

创新

国务院医改办政策组负责人傅卫说,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进程,巩固和扩大覆盖面,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不断筑牢医疗保障底线,将逐步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看不起病或因病致贫问题。

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

“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医改的攻坚方向:“基层”将成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关注的重点。

2013年2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的意见》。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基层解决医改面临的新问题有了更加明确的指针。

国务院医改办专职副主任梁万年表示,十八大以来,医改取得了新的阶段性进展,尤其是基层医改工作成绩显著。

在基层,药品越来越便宜。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有序扩大,基本药物采购机制进一步健全。国务院近日进行的基层医改督导显示:基层医疗机构20种常用药进价均明显低于当地零售药店。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医保和财政的补偿机制不断健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环境硬件设施大为改观,人才队伍得到强化。江苏、山东等省基本实现了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1名合格全科医生的目标;河北等省份实施了大学生村医计划,一些地区免费定向培养村医;在四川、山西、湖南等地和浙江的部分县市,有效推行了“县招乡用”“乡招村用”等柔性人才流动措施。

在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各地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绩效性工资

免费

分享

创新

比例提升,绩效考核体系重点向骨干医生倾斜。一些地方还探索通过发放生活补助、购买职工养老保险等途径,为乡村医生解除养老的后顾之忧。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县级医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直接服务9亿多群众。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被本届政府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医改任务的重中之重。

一年来,各地抓住改革“以药补医”这个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为切入点,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统筹推进,逐步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医院运行新机制。

破除以药补医、维护县级医院公益性的共识已经形成,各地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县域医疗服务水平整体得到提升,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得到了进一步满足。

改革使基层医疗服务利用率大大提高,“大病不出县”的目标正逐步实现。今年底,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有望启动,力争2015年全国公立医院全面铺开。与此同时,我国将总结城市公立医院改革17个国家级试点城市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鼓励和指导试点城市进行改革和探索。

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财会分会副会长应亚珍说,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从改革“以药养医”、切掉药品加成开始,改变了医院管理导向。通过招标采购,药品价格降低,挤出了流通环节中的药价水分。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长期以来,我国中心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而县级医院门可罗雀,基层群众看病不惜千里奔波。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和技术水平,吸引广大群众就近就诊,有利于缓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12日下午闭幕。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

免费

分享

创新

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宏观调控,全盘考虑走活改革棋。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改革是一项长期的长期的艰苦的反复的革命事业,要把改革搞好搞实就必须牢牢把握住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那怎样才能把握住改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当然离不开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宏观调控的指导。只有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方可走活改革发展的全盘棋,抓住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主要矛盾。

有效治理,科学严谨谋必可持续。国家主席习近平曾经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国来说,如果我们的政府治理效率低,成绩差,那必然会导致民怨沸腾,影响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光辉形象。因此,有效的政府治理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政府要实现有效的治理离不开党的指导,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正是立足于科学严谨的态度对中国政府如何实现有效治理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积极的应对思路,势必力促政府效能的提高。

创新方式,除旧迎新破桎梏。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切不可忽视了创新,在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多次出现“创新”二字,这足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重视程度。创新是事物进步的源泉,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离开创新,国家的发展就会滞后,在这方面我们是有深刻教训的。如今改革发展迎新风,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广大劳动人民一定能够打破落后的思想桎梏,实现中华民族各方面创新突破,确保大国崛起“中国梦”的实现!

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xdth/

下载十八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述评(精华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八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述评(精华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述评★

    绿色发展,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治国理政新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述评 本报记者 刘 毅 孙秀艳 《 人民日报 》( 2016年02月16日01 版) 又是一年春来到。生机盎......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学习十八大 解读十八大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学习十八大 解读十八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

    十八大以来重要讲话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 ——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 (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复兴之路》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

    改革开放以来法律文化变迁述评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全面进入转型期。法律文化也随之经历了较为明显的变迁过程。这是一个多元法律文化不断冲突与整合,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从公法文化一枝独秀到公法......

    十八大以来100个新名词

    十八大以来100个新名词 1、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们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式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

    十八大以来的变化

    十八大以来的变化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已经一年多了,在这一年中,我们欣喜的看到了社会上的一些变化。不管是在反腐倡廉,“苍蝇老虎一把抓”,还是在反对铺张浪费,勤俭节约从政府做......

    十八大以来发展党员自查报告

    十八大以来发展党员自查报告习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提高党员发......

    十八大以来反腐成果

    十八大以来反腐成果 中共十八大以来强力反腐败 被赞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以空前力度严厉打击腐败行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它提升了党的形象,巩固了党的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