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堡垒、强队伍、开心发展创佳绩(稿件)

时间:2019-05-14 06:2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筑堡垒、强队伍、开心发展创佳绩(稿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筑堡垒、强队伍、开心发展创佳绩(稿件)》。

第一篇:筑堡垒、强队伍、开心发展创佳绩(稿件)

筑保垒、强队伍、科学发展创佳绩

----中联客运公司王爱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中联客运公司党委紧密围绕师党委提出的工作目标,响亮的提出创先争优活动以“筑保垒、强队伍、科学发展创佳绩”为主题,以“五带头五争当”(即:带头科学发展,争当创新先锋;带头创造佳绩,争当岗位先锋;带头提升素质,争当学习先锋;带头改进作风,争当实干先锋;带头廉洁自率,争当守纪先锋)为活动载体,扎实开展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努力把兵、师党委提出的争创“四强”党组织争做“四优”活动落到实处。通过争创活动,切实让党组织“活”起来,让党员“动”起来,很好地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及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中联客运跨越式发展打好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

一、健全组织,落实责任。

中联客运公司党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支部为争创“四强四优”活动的主体,主要开展的有:一是抓好宣传动员。迅速组织学习,充分运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广泛深入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基本内容和要求,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力求组织全覆盖、党员全覆盖;二是紧密联系实际工作。围绕加强党组织与党员自身建设来展开,每月组织基层党支部以专题组织生活会形式,开展争创活动讲评。主要围绕“五争当”活动:争当党员先锋岗;争当岗位先锋;争当学习先锋;实干先锋;争当守纪先锋。使每一个党员努力成为:学习的表率;爱岗敬业的表率;服务群众的表率;开拓创新的表率;勤政廉洁的表率。使争创活动开展得既有声有色有亮点,又扎实有效取得实际效果。

二、突出重点,有序推进。

中联客运公司党委在活动开展中坚持抓住“6个结合”,确保活动的实效性。

一是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深入拓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相结合。使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公司的各个方面得到深入发展。

二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相结合。通过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开展劳动竞赛、安全生产等活动,实现党建与中心工作双轮驱动、同步发展,特别是我公司抢抓落实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精神,在库西工业园建设的新联运石化项目,预计今年一期工程在9月底完成后,每年可为公司带来100万元的利润。

三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创建“四好”领导班子活动相结合。使之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形成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四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在全公司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党的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兵团使命意识,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更好地做公司跨越式发展的推动者、民族团结进步的促进者、社会长治久安的维护者。

五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不断完善“公开承诺制”相结合。为确保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我们逐级完善了承诺书。我们采取了党委、部门、党员干部三级承诺制。创先争优活动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跨越保稳定、发挥三大作用争先锋、立足本职岗位做贡献、建设和谐二师”这一主题。按照科学定诺、公开亮诺、落实践诺、严格评诺的步骤,自觉向群众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公司通过开展组织生活会、座谈会等方式,组织党员群众对承诺情况进行评议,公司党委适时对党支部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点评,实事求是地肯定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六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解放思想 抢抓机遇 跨越发展 再创辉煌”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相结合。今年以来,我公司党委结合去年科学发展观大学习大讨论,使领导班子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积极引导全公司广大干部职工振奋精神、团结一致找准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开拓进取,紧紧抓住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开放大西部的发展机遇,在师领导、师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到3000多万资金,建设了目前兵团占地面积最大、科技含量最高、功能最齐全二级客站,并将在“十一”国庆节期间投入使用;争取国家1100多万元的新联运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项目也逐步调试完毕投入试运行。还有今年的库西物流园石化一期5万吨白油项目正在紧张的施工当中。计划投资500万元建设农二师二手车交易和废旧车辆拆解项目,目前正在筹划此项目的前期申报及审批工作。这些项目,涵盖基本建设、电子商务、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废物利用等多个行业,如果没有思想不能够大解放,如果还停留在过去等靠要的思维方式下,可以说:客运站再过20年还是不可能改变得。

在人员少,项目多,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往往公司一个人要顶几个人用。为了统筹兼顾,使每一个项目按计划实施,公司机关及基层单位16个在职党员参加了党员攻关项目活动,目的就是要党员在项目建设中要发挥知难而进、勇当先锋的表率作用。

三、以抓创新为切入点,加强好五项建设。

在坚持不懈狠抓党委班子自身建设的同时,公司党委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公司党建工作的重点是抓党员的教育,公司党建工作的好坏关键也是党员作用的发挥。为此,公司党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了“五个方面”的建设。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坚持和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委工作议事制度,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学习与促进公司经济发展相结合,不断创新学习方式方法,把党委中心组学习作为搞好理论武装、贯彻师党委精神、研究“三重一大”问题、把握发展规律、提高执政能力和决策水平的有效途径,很好的解决了理论学习和联系实际的问题,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使领导班子的学习效果真正落到实处,学用结合。

2.加强作风建设:开展了“进百家门、知百家事、系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五百”活动,在今年的元旦、春节中,慰问走访老干部、老干部遗孀、老职工、困难党员、困难职工、军烈属、老战士、残疾人等600多户家庭,支出资金6.5万多元;每年拿出近10000元安排老干部到内地参观疗养、组织老干部参观等。在全公司全体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实践活动,建立了贫困党员帮扶制度和看望慰问生病老党员、老干部制度。2010以来,公司党委、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共为公司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10余次,慰问看望生病老党员、老干部6次,为离休老同志过生日8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次)。特别是在3月18日,公司组织、工会、宣传等部门为因病瘫痪半年之久的刘磊同志发出“献出一份爱心,救助瘫痪工友”的倡议书,全公司每一个党员、干部及员工都积极伸出友爱之手,为他共捐出4731元,平均每个员工捐献82元。

3.加强阵地建设:近年来先后投入1万多元,建立党员活动室,每年定党报党刊19000元,购买宣传材料1200元、聘请党校教师讲党课,落实党支部工作经费,使党建工作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让党支部“党旗飘起来,会议开起来,活动搞起来,形象树起来”的工作目标创造了条件。

4.广泛开展“四大先锋岗”的竞赛活动。即在机关干部党员中,设立了“敬业创新先锋岗”;在客运站、物业公司一线职工党员中设立了 “服务示范先锋岗”;在离退休党员中设立了 “奉献余热先锋岗”;在全体党员中设立了“争当四优先锋岗”。先锋岗创争标准成为全公司各条战线不同岗位上党员立足岗位作奉献的“标杆”。通过对先锋模范的设立,使广大党员“情况在一线了解、作用在一线发挥、工作在一线推开、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达到了党员安全生产干在前;党员严细管理,开拓创新走在前;党员关爱职工、维护稳定包在前;党员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做在前;党员吃苦耐劳、急难险重冲在前。切实做到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党的活动,使各基层党支部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党员的先进性作用以及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对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吸引公司9名同志积极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把其中的3名同志作为我们重点培养发展对象。

5、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随着农二师中联客运有限公司这两年的经济快速发展,过去的、老的用人制度严重阻碍了公司“三个文明”协调快速发展。为此中联客运有限公司党委高瞻远瞩,研究决定要进一步完善公司劳动人事管理制度,大力实施人才开发战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合理流动、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精神,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为公司的长远规划和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在2009年3月和2010年4月间,中联客运有限公司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中的工作程序,采取公布职位、自荐报名、资格审查、演讲答辩、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公布竞聘结果等基本程序选拔6名公司中层领导干部,改变了过去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状况,使选拔任用干部得到多数职工群众拥护。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真正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置于“阳光”之下。

总之,在今年的工作中,公司党委将在新的起点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再接再厉,创新党建工作,继续深化公司改革,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公司进一步增效,职工进一步增收,使中联客运公司建设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通联:新疆库尔勒市建国北路23号中联客运公司政工办 邮编:841000 电话:*** 0996-2278319

第二篇:抓好班子树形象 带强队伍创佳绩 解放思想促发展 科学跨越谱新篇

党委书记谈基层党建征文:

抓好班子树形象

带强队伍创佳绩

解放思想促发展 科学跨越谱新篇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基层党的建设更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党的建设,是进一步提高党的整体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也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必由之路。站在新的起点上,**县**乡党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工作思路,解决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新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使领导班子团结有凝聚力,党员队伍发挥有战斗力,党务工作创新有号召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实现科学跨越,为“两个率先”奋力拼博。

加强班子建设,着力提高执政能力。抓住班子建设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按照班子“五个好”的建设标准,**乡党委以着力抓好“两个”班子建设为重点。一是抓好党委班子建设。以建立一支务实、团结的领导班子为抓手,时时、处处给全乡党员干部做榜样,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班子成员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模范行动带动和感召党员干部,班子成员之间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共事讲友谊、工作讲奉献,班子成员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 议决定的党委议事原则,并严格落实对重大决策、重大问题提交党委会集体讨论研究议事的制度。班子成员做到合理分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三责”的原则,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和奖惩考核办法,成员既分工又合作,主要领导统揽不独揽,在班子内部形成“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班子成员共同抓、基层组织具体抓”的长效工作机制,真正做到了班子成员思想同心、同德、同调,切实成为群众信任的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有力推进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二是抓好村级班子建设。建立和完善选拔培养机制,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村级班子成员的选拔任用,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群众公认和民主公开、注重实效的原则进一步配强班子,并加大村级后备干部培养,通过集中培训、上岗锻炼等多种措施进行重点培养工作。今年以来,乡党委对工作长期无成效的支部委员调整8人,调整支部书记1人,从而提升了村级班子的建设,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加强班子建设关键在于抓好党员、干部“两支队伍”的建设。一是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乡党委为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确保干部教育管理工作走上经常化、正规化、科学化、人性化的轨道,克服思想松懈、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工作拖拉等现象,结合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以教育为抓手,以制度为准绳,以班子为向导,继承历年来团结奋进、拼搏向上、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完善干部岗位责任制度,2 并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新进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作为重点,着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切实增强培训实效。二是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坚持不懈地开展党员教育学习制度,扩展教育学习内容,创新教育学习形式,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充分调动党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党员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党员监督制度,制定发展党员和处置不合格党员等8条制度,进一步激发党员工作热情,营造党员齐心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切实让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党员、干部“两支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带头作用发挥好,党员干部之间团结协作,有事情互相通气,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不拆台而互相补台,各族群众拥护,从而形成了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增强了班子成员、党员干部之间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科学谋划促发展,着力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解决农村问题,关键在于解决农村的发展。新形势下,农村要发展,“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是为乡镇科学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证。**乡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促农增收”中心任务,探索党建工作促发展的新路子,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瞄准“一甜一辣”基地建设,坚持“稳粮、强畜、优林果、创特色、抓劳务、促增收”发展思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稳定粮食生产面积,规模发展特色种植,巩固“一甜 一辣”特色作物发展,大力推广温室育苗移栽、无公害病虫防治和膜下滴灌技术,稳步提高土地产出率。狠抓品种优化、集中育苗、大苗移栽、膜下滴灌、测土配方等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二是强力推动畜物业。继续优化畜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安居增畜”工程,借畜牧业贴息贷款政策,积极发展农区牛羊育肥及家禽周期短、见效快的“短、频、快”增收项目,整顿和规范养殖小区,积极引导养殖育肥户,逐步辐射加大改善品种改良工作,注重牲畜疫病防治工作。三是提升林果业。稳定现有核桃、杏子种植面积,稳步扩大葡萄种植规模,积极推进庭院规划。全力抓好葡萄定植、低产田改造,建立健全林果灾害防控体系,不断提高应对各种灾害的防范能力,继续实施荒漠造林和“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加大成林管护和采伐管控力度,同步落实好基地育苗工作。四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扎实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年”和“高效节水增效年”两大活动,继续抓好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工作,年内完成平整土地3000亩,100%的全覆盖落实农户饮水安全。五是抓好“安居富民”工程建设。坚持安居与富民相结合,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益地规划实施,把“安居富民”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整治、庭院改造有效衔接,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同安排,同推动,切实抓好186亩温室大棚建造工程。六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突出地域和民族特色,抓好100套高标准示范小区建设,并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安全适用的原则,坚持“四高”,加4 强交通、供排水、供气、供电、供热等“生命线”工程,依托省道之优,借山西金辉、大北气田等重工作业基地之力,提升人口聚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下决心把**乡建设成拜阿通道上的西部商业物流民族区和区域开发综合交通枢纽带。

站在新的起点上,**乡党委将以建党90周年和党的十八大召开活动为台阶,以抓好班子树形象、带强队伍创佳绩、解放思想促发展、科学跨越谱新篇助推全盘工作,坚持科学发展,抢抓机遇,带领全乡各族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奋勇争先,为**乡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两个率先”的伟大工程而不懈奋斗!

第三篇:主题党课:党建引领,筑强堡垒,推动高质量发展

主题党课:党建引领,筑强堡垒,推动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按照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市委决定在“七一”前夕开展“庆七一、喜迎二十大”主题活动,市委常委同志带头到挂钩联系的村同党员干部一起“过党日”,给基层党员干部讲党课,同党员群众一起谋划发展思路,带动基层党组织落实好“三会一课”、严肃党内组织生活。今天我到x村来讲党课,对我自己来说,既是带个头,也是来与同志们共同接受一次党性教育。

今天,我走访了x个村,看了一些发展项目,慰问了几位困难党员,同党员、干部、群众进行交流,对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看到新变化、新进展,由衷地感到高兴。乡镇党委换了届,新班子、新气象,大家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很足,发展思路清晰,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措施具体,工作十分努力、也十分扎实,为带领群众推动乡村振兴、改善生活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我向你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回顾我们党走过的101年的风雨历程,党带领人民进行烽火连天的革命、热火朝天的建设、波澜壮阔的改革,是为了什么?就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是党执政的根基所在。尽管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没变,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始终没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也始终没变。“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在座的各位同志都处在基层第一线,对群众的所思所盼所需有更深切的感受,对如何推动乡村振兴富有更多的实际经验。你们是引领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和“领头雁”,一定要牢记职责使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能力素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围绕基层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如何发挥应有作用,谈几点体会。

第一,始终牢记要做发展带头人。要牢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基层党员干部是农村发展的带头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领路人,要时刻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奋发有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握和顺应深化改革新进程,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从实际出发,带领群众一起做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一方面,要理清发展思路。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一些原有的主导产业也急需转型升级。新形势下,农村怎么发展,农业怎么增效,农民怎么增收?思路很关键,思路决定了出路。特别是乡镇党委,当务之急是要扑下身子搞调研、摸清情况再上路,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找准优势所在,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规划。近几年,x镇充分运用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机遇,积极引进和帮助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创业发展,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就业增收。这就是很好的发展思路举措。下一步,要持续加强和改进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拓宽政策覆盖面,继续引导和鼓励有能力、敢带头的大学生返乡创业,努力把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培养成美丽乡村的建设者、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带领者、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播者、农村基层组织的骨干力量,建设一支永不离开的扶贫开发队伍。另一方面,要创新方式方法。基层的党员干部怎么当好带头人,我认为很重要的是要有担当意识,敢为人先、敢于创新,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引导困难群众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造血”与“输血”并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切实增强农民增收致富的内在活力、内生动力

第二,始终牢记要做群众贴心人。党员、干部要“把心贴近人民”;关心、救济每一个需要关心济助的人,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心系群众、为民造福,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真正做到心系群众、热爱群众、服务群众。

一要增强公仆意识。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有更高的境界、更高的追求。“芝麻官,千钧担”,“要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我们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公仆,为民服务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基层的工作虽然难做,但我们一定要增强责任意识、为民意识,同群众干在一起、苦在一起、累在一起,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二要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一项基本功。但是现在有些基层党员干部不想做、不敢做、不善做群众工作,见了群众上访就怕、遇到群众矛盾就躲、有群众办事就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当前一些地方的群众工作之所以做不好,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懒”,思想上不愿意深入到群众中去;第二个是“散”,行动上没有深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第三个是“怕”,心理上缺乏与群众打交道的勇气和信心。因此,做好群众工作就要克服“懒、散、怕”,主动拉近同群众的距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竭尽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三要办好为民实事。当官,当共产党的“官”,只有一个宗旨,就是造福于民。造福于民,最重要的是做人民公仆,为民办实事。要辩证地看待为群众办实事,不能把办实事同给钱给物等同起来,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学会技术技能、找准发展项目同样是办实事。要抓住群众生产、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越要努力办好,切忌晴天送伞、雨天收伞。同时,要提高办实事的水平,不仅要解决眼前问题,更要着眼长远、统筹兼顾。

第三,始终牢记要做新风示范人。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始终当好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和标杆,营造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尚。

一要带头加强道德修养。党章把“发扬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作为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之一。共产党员只有带头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积极倡导共产主义道德,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多想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拧紧思想的“总开关”,时刻牢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时刻不忘对党和人民应尽的责任义务,少索取、多奉献。要多把时间用在勤奋学习、补充知识上,用在锤炼党性、提升人生品位上,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自觉保持思想作风的纯洁和精神生活的高尚。要深入学习《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准则》和《条例》不仅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硬约束”,也对普通党员提出了“硬要求”,每一位党员都要学习好、执行好。二要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党员干部带头老实做人、老实干事,同时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全社会弘扬严和实的精神。要注重家风建设,大力弘扬孝道文化,广泛开展好家风评选活动,深入挖掘推荐身边的凡人善举,选拔一批先进典型分赴社区、乡村、企业一线现身说法,引导示范,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在建立社会主义农村新风尚中体现先进性。三要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我们要知道自己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大力弘扬x灿烂的文化传统,就是要从中不断吸取精神滋养,进一步夯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根基,从而赢得民众的广泛认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四,始终牢记要做和谐引领人。基层党组织是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上传下达、组织实施、树立形象、凝聚人心的重要使命。特别是在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化解矛盾、长治久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层党组织一定要注意提高化解社会矛盾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善于协调各方利益,为推进扶贫开发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要带头遵纪守法。党员干部要带头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时刻清楚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该做,严格按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办事,尤其是在资金的使用上,要做到于法有据、程序正当,公平、公开、公正。要加强法治宣传和普法工作,教育引导群众增强法治观念,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逐步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树立法律的权威,使大家都相信,只要是合理合法的诉求,通过法律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二要化解矛盾纠纷。党员干部要当好党委、政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参谋助手,广泛搜集社情民意,尤其是发生在征地拆迁、环境污染与生态保护、交通出行、食品药品安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切实利益方面的矛盾和问题,要及时排查、及时发现、及时化解,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引导群众通过合法有效的途径反映诉求,耐心帮助、细心开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广泛走访群众,听取意见建议,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以整改落实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三要抓好基层党建。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好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这就要求首先要把乡镇党委建设得加强有力,发挥好乡镇党委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龙头作用”。要选好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发挥好驻村第一书记的作用,注意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村工作。要着力加强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提升

。全面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抓好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站、点)建设。要认真落实解决村干部“走读”问题的意见,严格实行坐班值班制度,让群众找得到人、办得了事。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基层的党员干部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层,落实好职务与职级并行、村主干待遇报酬等政策,把更多的资源投到基层,激发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为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创造良好条件。

同志们,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各级党组织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尤其是要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发挥好党支部的作用,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同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结合起来,同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具体化、接地气、见实效,防止搞没有实质内容、花里胡哨的东西,防止形式主义、走过场,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四篇:奋力拼搏 勇创佳绩 为校争光(朴木小学稿件)

奋力拼搏 勇创佳绩 为校争光

4月12日至13日,店埠镇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在店埠中学操场举行。我校运动健儿在比赛现场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经过全体队员的不懈努力,我校运动健儿夺得十五个单项第一名,取得总分和平均分两项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在运动会上运动健儿奋力拼搏,充分体现我校运动健儿自强不息,团结协作的昂扬斗志和力争上游的精神。

运动健儿们,朴木小学全体师生为你们而自豪,感谢你们为母校争光!

朴木小学

2018年4月18日

第五篇:团结奋斗创佳绩 和谐发展谱新篇——党的十六大以来黄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团结奋斗创佳绩

和谐发展谱新篇

——党的十六大以来黄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这一目标,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克服非典疫情和世界金融危机等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利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

“十六大”以来,全市经济稳步增长,不仅增长速度快,而且持续时间长、稳定性好,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实现了大跨越。2003年以来GDP连续保持11%以上的增速,年均增幅11.8%;GDP总量从2002年的100.5亿元提高到2011年的378.8亿元,相继跨越200亿、300亿大关,今年将突破400亿元;2011年人均GDP为27966元,是2002年的二番多,今年将突破30000元。全市经济步入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财政收入不断迈上新台阶,从2002年的7.9亿元提高到2011年的64亿元,9年翻了四番多年均增长26.2%。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2011年为16.9%,比2002年提高9个百分点。

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三次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显现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平稳的发展趋势。GDP中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19.8∶32.4∶47.9调整为2011年的11.9∶46.1∶42.0。

二、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工业化进程扎实推进

“十六大”以来,我市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向产业化、生态化、标准化、特色化方向迈进,2011年全市肉类总产量8.69万吨,比2002年增长25.5%;茶叶产量2.56万吨,比2002年增长60.9%。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强,已初步形成茶叶、油茶、毛竹等特色优势产业;2011年末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59家,全市拥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农产品、29个安徽省著名商标、16个安徽名牌农产品。

“十六大”以来,我市按照“三个围绕、一个不上”和“三个集中”的要求,进一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4亿元,年均增长27.8%;2011年利润总额25.9亿元,年均增长42.5%,企业利润的增加拓展了企业发展空间。特别是近年来优势产业和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的组织实施,机械电子等七大优势产业和一批产业龙头企业迅速壮大,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三、投资建设成效显著,消费旅游市场繁荣活跃

“十六大”以来,我市积极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加大投资力度,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和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黄山机场扩建改造、徽杭高速、合铜黄高速、黄塔桃高速、黄祁高速、黄绩高速、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京福铁路、高铁新区、新安江延伸段综合开发、徽州文化艺术长廊、百 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百佳摄影点等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工程和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交通、旅游、水利、文化等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和巩固。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54.3亿元,与2002年相比,年均增长36.5%。2002年至2010年,九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22.2亿元。2011年全市城镇化率达45.1%,比2005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城乡市场活跃繁荣,通信、汽车、住房、文化、旅游等消费拉动零售总额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3亿元,比2002年增长3.5倍,年均增长18.1%。

大力推进旅游“六个转变”,旅游业各项指标实现新突破。2011年全市旅游接待量突破3000万人次,达3054.4万人次,比2002年增长3.3倍,年均增长17.7%,其中:入境达131.4万人次,比2002年增长3.2倍,年均增长17.2%,是全省唯一入境游客突破百万人次的地级市;旅游总收入突破250亿元,达251亿元,比2002年增长8.9倍,年均增长29.0%。

四、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十六大”以来,全市上下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加,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衣食住用行极大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2年的6320元增加到2011年的18669元,年均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424元增加到2011年的7952元,年均增长14.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 纯收入之比为2.3:1,比2002年缩小0.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2002年的76.3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09.7亿元,年均增长16.8%。

居民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显著改善。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27.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9.8平方米,分别比2002年增加7.6平方米和10.4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拥有的现代化耐用消费品不断增多,电脑、小汽车进入千家万户。市区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空调器由2002年末的27台增加到2011年末的123台,家用电脑由11台增加到82台,汽车由零增加到7辆;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摩托车由20辆增加到60辆,拥有彩电由69台增加到128台,移动电话由9部增加到164部。

五、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水平明显提高

“十六大”以来,我市积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外贸规模成倍扩大。2011年进出口总额46172万美元,为2002年的12.9倍,年均增长32.8%。

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2007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2011年达2.09亿美元,是2002年的18.9倍,年均增长38.6%;2010年实际到位内资突破300亿元,2011年达375.3亿元,为2002年的46.9倍,年均增长53.4%,中坤集团、元一集团、新加坡悦榕集团等一批境内外知名大企业相继来我市投资兴业。

六、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十六大”以来,我市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专利申请 受理数、授权数分别由2002年的24件、35件提高到2011年的583件、379件,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科技创新体系。

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2011年普通高中在校学生2.66万人,比2002年增长91.1%;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在校学生数由2002年的0.52万人增加到1.64万人,增长2.1倍。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培训加快发展,职业中学在校学生数2011年1.61万人,比2002年增长71.1%,已形成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发展的优先位臵,全市就业总量稳步增长,2011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8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3%。建立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夺取了抗击非典和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斗争的重大胜利。此外,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繁荣活跃,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2.14%和96.71%,分别比2002年增长6.9个百分点和9.6个百分点。

“生态黄山”建设取得实效。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市已批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4个,已建有自然环境保护区70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68个;自然环境保护区面积6.24万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为78.6%,森林面积695.7千公顷。全国首个跨省跨流域的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顺利实施。

“十六大”以来的辉煌成就为未来全市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展 望“十八大”,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只要我们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速推进“四区建设”与“十大工程”,一个文明富裕、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黄山必将快速崛起,一定能谱写出黄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黄山市旅游建设篇

展示新形象

再创新业绩

喜迎十八大

自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以来,黄山风景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围绕“打造国际精品旅游景区、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目标,根据“世界旅游精品、中国景区一流、安徽旅游龙头、全市工作标兵”的要求,以“系统化、数字化、精细化、人性化”为抓手,突出抓好“保护、开发、管理、科技、文化、资本运作、山上山下互动、品牌运用”八大重点,拼搏进取、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勇争一流,有力促进了景区科学发展,成为了中国旅游业的“旗臶”、风景名胜区的“标杆”、世界遗产保护的“典范”,中国旅游企业的“名牌”。

五年来,旅游经济连攀高峰。2007—2011年,景区主要经济指标不断创下新的纪录。2011年,接待游客274.4万人,实现经营收入18.19亿元,税前利润3.51亿元,上缴税收2.21亿元,完成投资18.16亿元,集团公司总资产突破50亿元,连续三年入选中国旅游集团20强,“黄山旅游”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黄山风景区经济实力跃上了新台阶。今年1-6月份,共接待游客132.24万人,同比 增加12.46万人、增长10.4%。过去五年,景区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连年荣获全市目标综合考核一等奖。

五年来,保护管理连树标杆。初步建成了景区保护管理“十二大系统”,完成了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实现了连续32年无森林火灾,成功阻止了松材线虫病传入景区,探索实施了古树名木保护“一树一策”、高山防火水网建设、数字化管理、标准化建设、雷电预警防范等一系列先进的保护管理措施。率先在全国山岳型景区对空气中的颗粒物PM2.5进行监测,全面启动了“黄山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GEF项目。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综合治理,成立全国首支旅游应急救援专业队伍,极大提升了景区管理水平。

五年来,有效投入连续加大。2007-2011年共完成项目投资 52.8亿元,其中自主投资43.64亿元,占总投资的82.6%。先后实施了南大门综合改造、南北大门停车场、云谷新索道、西海大峡谷观光缆车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昱城皇冠假日酒店、轩辕国际大酒店、玉屏房产、天都首郡(一期)、花山谜窟激光秀、西海饭店整体改造等一批经营项目,资源保护提升工程、防灾减灾指挥中心、智慧黄山等一批保护管理项目,景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配套,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五年来,品牌形象连年提升。抓住“寻找中国龙”、中国旅游日、旅游国际化等主题集中开展宣传,产生了较好成效。以“加入国际组织、接受国际规则、获得国际荣誉、结盟知名景区”为切入点,强力 提升品牌影响力与文化软实力。五年来,黄山风景区荣获了一大批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荣誉,如全球旅游目的地管理奖、全国文明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荣誉,被誉为旅游发展的“旗臶”、景区管理的“标杆”、遗产保护的“典范”、旅游企业的“名牌”。

五年来,国际化进程连迈大步。先后加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旅游业理事会、亚太旅游协会、全球可持续旅游委员会等权威国际组织。作为亚洲唯一目的地,入选“全球目的地可持续旅游标准实验区”,作为亚洲唯一代表参与制定的《全球目的地可持续旅游标准》,已用中英文等7种语言公开发布,获得了一定的国际话语权。先后与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等境外著名景区缔结友好关系。今年6月,省长李斌、省委宣传部长曹征海以及市委王福宏书记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对黄山国际化成就作深度宣传。

五年来,和谐共建连上台阶。按照“共建共享”原则,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社会面控制,景区连续6年未发生刑事案件和非正常上访事件。大力推进职工安居工程、医疗急救布点完善工程、承启山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工程、职工食堂改善工程等民生工程建设,民生条件进一步改善。此外,山上山下关系进一步和谐,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年来,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在全山深入开展“学宁海、创先进、争优秀”主题活动和“解放思想当先锋、跨越发展做标兵”大讨论活动,党员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扎实推进基层 组织建设,五年内共吸收党员134 人,完成基层组织换届、补选150次。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中央创先办第820期简报专门刊登张宁海先进事迹,省、市委主要领导就开展学习张宁海活动作出重要批示,全山上下创先争优氛围日益浓厚。

面对旅游界千帆竞发的竞争态势,黄山风景区秉承“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按照“跳出景区抓发展,跳出旅游抓发展,跳出固定模式抓发展”的思路,加速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强了景区发展后劲,“百个亮点建设”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由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投资的昱城皇冠假日酒店目前已经投入运营中,这是黄山市第一家引进全球预订系统的酒店,并分享全球最大酒店管理集团——洲际集团全球5200万会员客户资源。

目前,南大门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已完成一期投资1.4亿元,拆除房屋面积2万平方米,建成游客中心、文化广场、多功能广场、逍遥溪水景、黄山花谷、大门广场及两侧道路拓宽等“六大板块”。游客中心装饰工程部分,管委会至问津桥段公路拓宽工程,以及二期工程征地和房屋征迁的相关工作正在强力推进中。

花山谜窟(含激光秀)项目规划面积76亩,总建筑面积12600平方米,总投资约1.3亿元人民币。主要建设内容有激光秀演艺中心、游客服务中心、办公后勤楼、生态停车场和其他配套设施。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近1.2亿元,激光秀演艺中心已全面竣工,正进行演出彩排及灯光音响设备合成,将于7月16日对外公演。“智慧黄山旅游指挥调度中心”项目是智慧黄山精品旅游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7.98亩,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总投资约6100万元。主体建筑共五层,其中一楼为精品旅游展示区,二楼为设备中心,三楼为电子商务中心,四、五楼为指挥调度中心。分“工程土建”和“楼宇智能化系统”两部分统筹推进,主体工程于2012年6月上旬顺利封顶,目前正在强力推进各项工程建设,“十一”建成投入使用。

回顾过去五年,成绩斐然,展望未来五年,前景光明。今后五年,我们将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推进“六大转变”为方向,以发展低碳旅游为主线,以“四化”建设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完善旅游产业要素与功能,提高旅游发展质量与效益,提升保护管理层次与水平,加快打造国际精品旅游景区,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黄山市文化建设篇

保护传承 弘扬发展

黄山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比翼双飞

党的十七大以来,黄山市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保护、传承和弘扬徽州文化为特色,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以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为抓手,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显著。全国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 保护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我市正式授牌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完成编制,“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创新与实践”项目荣获第三届文化部创新奖特等奖,“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程”入选2010年全国十大“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在全省率先完成非遗普查,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名录体系,整理出版囊括14个大类1325条非遗线索的《徽州记忆》丛书5卷。成功申报非遗名录国家级16项(全省60项、占全省27%),省级56项(全省273项、占全省21%),公布了市级名录124项。徽墨制作技艺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徽州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子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市文化系统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全国“文化遗产日”活动组织奖。

二是文物保护工作扎实有效。《黄山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出台了《黄山市古村落保护管理办法》等7个相关配套规范性文件。“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文物经费2.7亿元,维修国保单位7处,省保单位20处,市、县保单位150处。新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国家级12处、省级10处,国家级历史街区2处。完成全市馆藏珍贵文物数据库建设,圆满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我市文物普查数据占全省总量的30.6%,位列全省第一。全面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累计投入资金35.63亿元,完成了101个古村落的规划编制,实施了74个古村落和873幢古民居的保护工作,认租、认领、认购古民居271幢,打造了事业、产业 方面的新型业态19类555处,建成了湖边古村落、秀里影视村、黎阳故邸等13处集中保护地。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十一五”期间,全市文化事业建设累计投入4.31亿元,年均增长46.7%,远远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年均增幅。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报业大楼、市民中心、市美术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市图书馆开工建设。中心城区已完成元一环球影城、徽州大剧院、上影国际影城等3家数字影院建设和改造任务,目前中心城区18万人口共有9块荧幕,2001个观看席,人均2万人一块荧幕。文化民生工程成效显著,建成10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57个农家书屋和2473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点,文化和广电民生工程连续三年名列全省前茅。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进展顺利,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2%和95.6%。新闻出版导向正确,主流媒体建设得到加强,《黄山日报》入选“中国地市党报品牌创新力十强”并获金长城传媒奖。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形成了“激情广场”、“温馨家园”和“快乐城市”等文化活动品牌。市新闻出版局荣获全国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新闻出版系统“五五”普法先进单位,市广电局荣获全国广电系统法制宣传先进集体。

四是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大力实施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市政府注资1亿元成立了黄山市徽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投资45亿元的徽州文化艺术长廊、总投资60亿元的“百村千幢” 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以及百佳摄影点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强力推进,屯溪老街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古城歙砚有限公司、竹艺轩、秀里影视村被评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市文化系统荣获全国文化产业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6.2亿元,占全市GDP总量8.4%左右。

五是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加快发展娱乐、音像、演出、网络、艺术品、艺术培训等文化市场,逐步形成经营门类多样化、经营成分多元化、消费层次立体化的市场格局,文化市场体系的总体框架基本确立。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大力推进“网吧联盟”,坚持不懈开展“扫黄打非”,市文化系统荣获全国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先进单位。

六是文化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全面完成了三局合一、局台分离、两台合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市级党报发行,以及电影发行放映、影剧院、演艺院团转企改制等重点改革任务,文化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文化市场主体得以重塑;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推行了“三项制度”改革,内部活力日益增强。文化产品原创能力进一步提升,《徽韵》获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并作为安徽省唯一文化旅游定点演出入选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中国皖南古村落黄山市千村保护与发展研究报告》、《惟奇》(书法)等作品获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黄山市工艺美术产品、作品在百花奖、山华奖等国家级最高奖项评比中共获23个金奖,整体水平居全省第一。文化创新工程成果丰硕,编撰出版了3卷近400万字的《黄山市志》和《中国民间故事〃黄山市卷》,推出《中国皖南 古村落黄山市千村保护与发展》、《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创新与实践》、《文化旅游发展》等研究成果,出版发行《徽州五千村》、《徽行天下》等专著。

七是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不断加强文化拔尖人才、领军人物和名人大师的培养,全市各类文化专业特色人才达2万余人,具有明显特长登记在册的特色文化人才近3千人。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级11人(全省53人,占全省21%),省级94人(全省409人,占全省23%),市级207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人,国家一级画师2人,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大师4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人,省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80人,西泠印社会员1人,高级政工师24人,高级工艺美术师81人,中级工艺美术师155人,助理工艺美术师98人,省“六个一批”双百人才4人;专业演艺人员400余人,大型活动高级策划10人,文学创作家60余人,获得“十佳文艺之星”10人。

黄山市生态建设篇

优化结构 整体提升

黄山市全力打造山清水秀绝佳生态

黄山市是安徽省首批生态综合示范基地之一,境内建有县级以上各类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78处,其中省级以上17处,总面积11.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2%,初步形成了保护类型齐全、布局合理、生态效益显著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境内气候温润、植被茂盛,生态条件一流,环境容量很大。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7.4%,是全 国平均水平(20.36%)的3.8倍;地表水水质100%达到优质标准,比全国平均水平(57.3%)高42.7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优良率100%,在全国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名列前茅;黄山景区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长时间稳定在每立方厘米20000个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全市有各类植物300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33种。黄山松为市树,黄山杜鹃为市花,红嘴相思鸟为市鸟。

林业兴则黄山兴,林农富则全市富。近年来,黄山市推进科学发展,致力为“建设生态强省”作贡献,在“保绿”、“还绿”、“增绿”、“强绿”、“存绿”、“驻绿”做好文章,在“保绿”上,巩固扩大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成果,扎实抓好古树名木保护、水源涵养、松材线虫病防治等工程建设,努力保护好绿色生态环境;在“还绿”上,扎实推进高速公路、铁路、主要旅游干线、城际交通干线两侧300米可视范围和重要景区景点周边的村镇环境风貌整治,努力形成整洁优美的出行环境;在“增绿”上,大力掀起绿色提升高潮,全面完成1162个点的绿色质量提升行动,加快推进30个优质生态村建设,大力发展苗木基地,重点实施“138”工程(以徽州区潜口为中心,建设1个万亩绿化苗木示范园区;沿慈张线、潜歙旅游公路、S218线三条交通旅游干线,打造3条绿色带;围绕慈张线、旅游干道、高速公路出入口、景区景点、百佳摄影点等附近区域,建成80个苗木基地),倾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宜居环境。余辉是徽州区较早涉足苗木花卉业发展的一代新型农民的代表,去年,他带领的潜口农民苗木合作社苗木年交易额已达7000多万元。在谈到下一步的发展 蓝图时,余辉表示:“我们有个规划就是在两到三年内,以潜口为中心,把苗木基地的面积扩大到1万亩,建设全市首个苗木集散中心,年交易额突破两个亿。”

在“强绿”上,加快林业改革与发展,调整林种结构,发展林下经济,做强林业产业,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大力发展木质原料利用、毛竹、特色经济林、绿化苗木、森林旅游、野生动植物及林下资源利用等六大产业。培育壮大林业龙头加工企业,全市林业加工企业达451家,其中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2家(徽山食用油业、黄山区双雄竹业)、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2家,市级林业龙头企业40家。主要产品有细木工板、实木拼板、中密度板、胶合板、中高档家具、木地板、竹地板、竹胶板、装饰板、包装箱板、竹拉丝和旅游工艺品等。拥有省级著名商标2个(“阊林”牌细木工板、“徽山”牌食用油)。

据统计,2011年全市木材产量43.9万立方米,竹材产量648万根,林业总产值111.6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7.78亿元,第二产业37.47亿元,第三产业36.43亿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34:34:32;林业对GDP的贡献率达19.14%;全市农民人均林业收入2698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952元)的34%。位于休宁县的黄山市徽山食用油业有限公司是我市实施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山区资源优势的一家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个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省茶油生产、加工、销售量最大、加工提炼油茶下游产品品种最多的企业,2011年,年产、销售茶油达2700吨,销售额8000多 万元。黄山市徽山食用油业有限公司告诉记者:“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油茶产业,将油茶产业精神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带动林农的收入,力争在两年之内把我们企业打造成为国内的油茶龙头企业。”

与此同时,生态旅游蓬勃崛起。2011年全市森林旅游接待1585万人次,森林旅游及服务业实现收入31.9亿元,直接带动其它产业产值35.1亿元。在牯牛降、芙蓉谷,森林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城市市民向往的世外桃源。记者在芙蓉谷景区采访时,巧遇江苏游客范娇娇。她对这里的生态环境赞不绝口:“这里有山有水,风景特别好,来到这里可以让人们呼吸新鲜空气,放松心情。”据了解,芙蓉谷景区去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000多万元。

在“存绿”上,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扎实做好83个约20万亩关键区域控制工作,看准的地方科学规划、抓紧开发,一时条件不成熟或看不准的收储保护、暂缓开发,给未来发展留足备好空间;在“驻绿”上,大力推进风能、太阳能、农村沼气等绿色能源、清洁能源建设,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保护生态环境。按照这样一种发展态势,到2015年,黄山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80%,实现林业总产值200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2011年底,黄山市先后荣获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等荣誉称号。目前,该市正全面掀起绿化提升高潮,全力保护绿水青山,积极争创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城市。(来源:人民网)

下载筑堡垒、强队伍、开心发展创佳绩(稿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筑堡垒、强队伍、开心发展创佳绩(稿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