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落魄打工仔到首席翻译_坚定意志谱写励志传奇
1.从落魄打工仔到首席翻译 坚定意志谱写励志传奇
转自http://blog.sina.com.cn/yuyichongsheng
郑敏与大法官约翰·布恩
1994年8月,一个潮湿燠热的夜晚,广东惠州市区一孔低矮昏暗的桥洞下,一个衣衫褴褛、身无分文的年轻人,枕着满满一箱子外语书,满脸倦容,酣然入梦。
2006年3月,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太原万狮京华大酒店金碧辉煌的会客大厅内,一个英俊整洁、意气风发的翻译官,正用熟练的英语向几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解说着什么。
也许你根本想不到,在这样两处天壤之别的场景里,竟是同一个主人公,他的名字叫郑敏,现任武警指挥学院太原分院英语教员。
“八一”前夕,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记者倾听了这位年轻军官的传奇故事。
打工路上自学不辍
1975年5月,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寒的农家又添了第三个孩子,他就是郑敏。他的出生并没有给父母带来多少欢乐,因为家中缺衣少粮。
1992年7月,郑敏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贴补家用。高中三年来,郑敏一直对英语课情有独钟。那时,正是自学考试热方兴未艾的年月。一天,一个同乡女孩告诉他,参加自学考试可以拿到国家承认的大学文凭,郑敏听后异常惊喜。他先是在同学的介绍下,参加了常德一所英语培训学校的考试,然后进入该校学习英语。一年后,他又报考了由长沙铁道学院主考的英语大专自学考试,他白天打工挣钱,晚上回到租价低廉的出租屋里,又开始挑灯夜战,尽管学得很刻苦但效果一般。后来,经好友点拨,他来到了长沙,结识了几个长沙铁道学院的本科班学生。在他们的帮助下,郑敏混入教室偷偷“旁听”,许多疑难问题迎刃而解。从此,偷着“旁听”成了郑敏最兴奋也最幸福的事。
经过两年艰苦的学习,1994年6月,郑敏以13门课程均分85分的优秀成绩,读完了本来要三年才学完的课程,拿到了英语自考大专毕业证书。
同年7月,郑敏和同乡的小伙伴们来到广东深圳打工。他的行李除了几件换洗的衣服外,还有满满一箱子外语书籍,这是他的全部梦想。然而,一个没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要在人才济济的大都市安营扎寨,是异常艰难的。
打工之路遍布荆棘。不久,他又来到离深圳不远的惠州,住在亲戚给介绍的宿舍里,好不容易应聘到一家贸易公司做文员,人家答应每月给他800元工资。孰料,这是个“皮包公司”,他辛辛苦苦干了一个半月后分文未得,不得不离开。这时,他出门所带的一千多元钱所剩无几。
屋漏偏逢连阴雨。落魄的他成了小偷下手的目标,不知什么时候,他身上仅有的200多元钱神不知鬼不觉地进了贼的口袋。当天晚上,他在车站广场游荡,本想找个地方将就一晚,可保安一声断喝“干什么的”,吓得他落荒而逃。无奈之下,他只好像众多的拾荒者一样,找到市区一孔桥洞底下,铺了几张旧报纸,头枕着胳臂过了一夜。之后的日子里,他重复着千万个从农村来到城市淘金的打工者的故事,给餐馆刷盘子,到建筑工地打零工„„
体力上的透支没有击倒这位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他仍然坚持着英语学习,然而,暗淡的前途却让他难以忍受。
参军入伍勤奋成才
两个月后,郑敏带着一箱书和一张大专文凭,失落地回到了家乡望城县。不久,经人介绍,他在本县白若乡白鹤中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代初二年级的英语课,每月工资180元。当民办教师的日子辛苦又快乐,学生们很喜欢郑敏讲的课。可大家都明白,这个小伙子在学校呆不长,他的梦想在远方。
那个年代,对于农村青年来说,跳出“农”门的路大抵有两种:一是考取大学,二是参军入伍。郑敏隐约知道,部队有一所“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怀着到部队后上外国语学院的梦想,他于1994年11月报名参军。没想到,体检时遇到了麻烦:县里的医生说,他有陈旧性肛裂,体检通不过。
他要与命运搏一搏,他找到了负责接兵的同志,这位同志了解了他的情况,又见他英武、聪慧,便带着他返回县医院,给医院签下了保证书,使他通过了体检,办理了入伍手续。
1994年12月15日,郑敏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在大雪纷飞中来到了武警山西总队长治支队。
三个月的集训期,郑敏完成了从社会青年到武警战士的转变。当时,一天要做600个仰卧起坐,600个俯卧撑,10分钟端腹,练完规定动作,汗水在地下形成了一个人形。集训完成以后,郑敏被分到基层连队,在一个人烟稀少的山沟里值勤站岗。
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郑敏也没有放松英语学习,在部队的三年间,他先后当过基层中队通信员、军械员、文书和班长。等到他肩上扛了三个“杠杠”的时候,他才知道,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不在武警部队招生。然而,凭着过硬的军事素质和扎实的文化功底,1997年夏天,他考入了武警太原指挥学校,学习军事指挥专业。
这两年的专业学习彻底改变了他,郑敏由一名士兵成长为出色的军事指挥官并返校任教,担任武警部队基层行政管理的教员。
也许一个人儿时的梦想真能成真。郑敏在担任管理课教员的两年里,最大的爱好还是自学英语。当周围许多人把时间花在棋牌娱乐、花前月下的时候,陪伴他的只有一盏灯,几本英语教材。为了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郑敏利用暑假自费赴京参加了“北京新东方学校”英语教师培训。随后,又参加了全国英语翻译资格统一考试,获得了翻译资格证书。
随后几年来,郑敏又相继自修完成了大学英语本科的所有专业课,并逐渐拓展了社会交往。一到星期天,他就跑到太原市五一广场的“英语角”,与英语爱好者进行交流。
一年后,学院领导决定让郑敏改任文化教研室大学英语教员。担任英语教员后,郑敏如鱼得水,他踏踏实实备课,认认真真授课,朴实的教学风格和扎实的专业素养赢得了学员的一致好评。
首席翻译为国争光
2003年10月,从石家庄军队院校协作区发来的一份邀请函送到了学院。信函邀请一名青年英语教员参加在石家庄军械工程学院举行的“优质大课”评比竞赛。院领导集体研究后推荐了郑敏。经过短短15天的准备,郑敏带着4名配合教学的学员来到了石家庄。他面对的是众多高手,要与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等十余所院校的教学能手们同台竞技。在众多选手中,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和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可谓人才济济,但郑敏成竹在胸,一点都不紧张。在强手如林的赛场上,郑敏以《大学英语》中的一堂语法课为示范,沉着应战,最终获得了大赛一等奖。
那一天,郑敏一夜无眠,回想起自己9年前刷盘子、睡涵洞、啃书本的日子,这个来自穷乡僻壤的小伙子流下了无声的泪水„„
由于教学成绩突出,郑敏在太原英语教学、翻译界声名鹊起,从2002年至今,郑敏不断在各类英语培训班上出现,他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获得了社会广泛认可。
2005年暑假,他应邀担任太原电视台举办的“英语电视口语大赛”现场评委,受到了太原市教育局及广播电视总台的联合表彰。
2006年3月22日,应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玉臻大法官的邀请,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布恩率代表团一行21人来晋进行司法访问。这是一次重要的外事活动,选谁来担任大法官的翻译呢?能够胜任这个“首席翻译官”,既是荣誉也是考验,名声在外的英语教学能手郑敏被山西省翻译协会极力举荐,担任了约翰·布恩的首席翻译。
在历时5天的全程陪同期间,郑敏跟随外宾旁听了省高院一起故意杀人案的审判,在太原市万狮京华大酒店为李玉臻院长会见代表团作了现场翻译,还陪伴代表团成员到云冈石窟、应县木塔、悬空寺、王家大院、平遥古城、榆次老城等景点旅游,并担任导游。出色的讲解、得体的举止、流利的英语口语赢得了外国友人的一致称赞。临别之际,澳洲大法官约翰·布恩问了郑敏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阁下究竟在国外呆了几年?”
“人生没有坦途,付出总有回报,我相信这是一个真理。”郑敏说。
(来源:《三晋都市报》)
更多资料请关注 《他们用英语改变了人生》这本书
第二篇:从落魄打工仔到首席翻译 坚定意志谱写励志传奇
从落魄打工仔到首席翻译 坚定意志谱写励志传奇 1994年8月,一个潮湿燠热的夜晚,广东惠州市区一孔低矮昏暗的桥洞下,一个衣衫褴褛、身无分文的年轻人,枕着满满一箱子外语书,满脸倦容,酣然入梦。
2006年3月,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太原万狮京华大酒店金碧辉煌的会客大厅内,一个英俊整洁、意气风发的翻译官,正用熟练的英语向几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解说着什么。也许你根本想不到,在这样两处天壤之别的场景里,竟是同一个主人公,他的名字叫郑敏,现任武警指挥学院太原分院英语教员。
“八一”前夕,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记者倾听了这位年轻军官的传奇故事。打工路上自学不辍
1975年5月,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寒的农家又添了第三个孩子,他就是郑敏。他的出生并没有给父母带来多少欢乐,因为家中缺衣少粮。
1992年7月,郑敏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贴补家用。高中三年来,郑敏一直对英语课情有独钟。那时,正是自学考试热方兴未艾的年月。一天,一个同乡女孩告诉他,参加自学考试可以拿到国家承认的大学文凭,郑敏听后异常惊喜。他先是在同学的介绍下,参加了常德一所英语培训学校的考试,然后进入该校学习英语。一年后,他又报考了由长沙铁道学院主考的英语大专自学考试,他白天打工挣钱,晚上回到租价低廉的出租屋里,又开始挑灯夜战,尽管学得很刻苦但效果一般。后来,经好友点拨,他来到了长沙,结识了几个长沙铁道学院的本科班学生。在他们的帮助下,郑敏混入教室偷偷“旁听”,许多疑难问题迎刃而解。从此,偷着“旁听”成了郑敏最兴奋也最幸福的事。
经过两年艰苦的学习,1994年6月,郑敏以13门课程均分85分的优秀成绩,读完了本来要三年才学完的课程,拿到了英语自考大专毕业证书。
同年7月,郑敏和同乡的小伙伴们来到广东深圳打工。他的行李除了几件换洗的衣服外,还有满满一箱子外语书籍,这是他的全部梦想。然而,一个没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要在人才济济的大都市安营扎寨,是异常艰难的。
打工之路遍布荆棘。不久,他又来到离深圳不远的惠州,住在亲戚给介绍的宿舍里,好不容易应聘到一家贸易公司做文员,人家答应每月给他800元工资。孰料,这是个“皮包公司”,他辛辛苦苦干了一个半月后分文未得,不得不离开。这时,他出门所带的一千多元钱所剩无几。
屋漏偏逢连阴雨。落魄的他成了小偷下手的目标,不知什么时候,他身上仅有的200多元钱神不知鬼不觉地进了贼的口袋。当天晚上,他在车站广场游荡,本想找个地方将就一晚,可保安一声断喝“干什么的”,吓得他落荒而逃。无奈之下,他只好像众多的拾荒者一
样,找到市区一孔桥洞底下,铺了几张旧报纸,头枕着胳臂过了一夜。之后的日子里,他重复着千万个从农村来到城市淘金的打工者的故事,给餐馆刷盘子,到建筑工地打零工„„体力上的透支没有击倒这位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他仍然坚持着英语学习,然而,暗淡的前途却让他难以忍受。
参军入伍勤奋成才
两个月后,郑敏带着一箱书和一张大专文凭,失落地回到了家乡望城县。不久,经人介绍,他在本县白若乡白鹤中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代初二年级的英语课,每月工资180元。当民办教师的日子辛苦又快乐,学生们很喜欢郑敏讲的课。可大家都明白,这个小伙子在学校呆不长,他的梦想在远方。
那个年代,对于农村青年来说,跳出“农”门的路大抵有两种:一是考取大学,二是参军入伍。郑敏隐约知道,部队有一所“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怀着到部队后上外国语学院的梦想,他于1994年11月报名参军。没想到,体检时遇到了麻烦:县里的医生说,他有陈旧性肛裂,体检通不过。
他要与命运搏一搏,他找到了负责接兵的同志,这位同志了解了他的情况,又见他英武、聪慧,便带着他返回县医院,给医院签下了保证书,使他通过了体检,办理了入伍手续。1994年12月15日,郑敏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在大雪纷飞中来到了武警山西总队长治支队。
三个月的集训期,郑敏完成了从社会青年到武警战士的转变。当时,一天要做600个仰卧起坐,600个俯卧撑,10分钟端腹,练完规定动作,汗水在地下形成了一个人形。集训完成以后,郑敏被分到基层连队,在一个人烟稀少的山沟里值勤站岗。
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郑敏也没有放松英语学习,在部队的三年间,他先后当过基层中队通信员、军械员、文书和班长。等到他肩上扛了三个“杠杠”的时候,他才知道,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不在武警部队招生。然而,凭着过硬的军事素质和扎实的文化功底,1997年夏天,他考入了武警太原指挥学校,学习军事指挥专业。
这两年的专业学习彻底改变了他,郑敏由一名士兵成长为出色的军事指挥官并返校任教,担任武警部队基层行政管理的教员。
也许一个人儿时的梦想真能成真。郑敏在担任管理课教员的两年里,最大的爱好还是自学英语。当周围许多人把时间花在棋牌娱乐、花前月下的时候,陪伴他的只有一盏灯,几本英语教材。为了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郑敏利用暑假自费赴京参加了“北京新东方学校”英语教师培训。随后,又参加了全国英语翻译资格统一考试,获得了翻译资格证书。随后几年来,郑敏又相继自修完成了大学英语本科的所有专业课,并逐渐拓展了社会交往。一到星期天,他就跑到太原市五一广场的“英语角”,与英语爱好者进行交流。
一年后,学院领导决定让郑敏改任文化教研室大学英语教员。担任英语教员后,郑敏如鱼得水,他踏踏实实备课,认认真真授课,朴实的教学风格和扎实的专业素养赢得了学员的一致好评。
首席翻译为国争光
2003年10月,从石家庄军队院校协作区发来的一份邀请函送到了学院。信函邀请一名青年英语教员参加在石家庄军械工程学院举行的“优质大课”评比竞赛。院领导集体研究后推荐了郑敏。经过短短15天的准备,郑敏带着4名配合教学的学员来到了石家庄。他面对的是众多高手,要与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等十余所院校的教学能手们同台竞技。在众多选手中,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和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研究生,可谓人才济济,但郑敏成竹在胸,一点都不紧张。在强手如林的赛场上,郑敏以《大学英语》中的一堂语法课为示范,沉着应战,最终获得了大赛一等奖。
那一天,郑敏一夜无眠,回想起自己9年前刷盘子、睡涵洞、啃书本的日子,这个来自穷乡僻壤的小伙子流下了无声的泪水„„
由于教学成绩突出,郑敏在太原英语教学、翻译界声名鹊起,从2002年至今,郑敏不断在各类英语培训班上出现,他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获得了社会广泛认可。
2005年暑假,他应邀担任太原电视台举办的“英语电视口语大赛”现场评委,受到了太原市教育局及广播电视总台的联合表彰。
2006年3月22日,应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玉臻大法官的邀请,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约翰·布恩率代表团一行21人来晋进行司法访问。这是一次重要的外事活动,选谁来担任大法官的翻译呢?能够胜任这个“首席翻译官”,既是荣誉也是考验,名声在外的英语教学能手郑敏被山西省翻译协会极力举荐,担任了约翰·布恩的首席翻译。在历时5天的全程陪同期间,郑敏跟随外宾旁听了省高院一起故意杀人案的审判,在太原市万狮京华大酒店为李玉臻院长会见代表团作了现场翻译,还陪伴代表团成员到云冈石窟、应县木塔、悬空寺、王家大院、平遥古城、榆次老城等景点旅游,并担任导游。出色的讲解、得体的举止、流利的英语口语赢得了外国友人的一致称赞。临别之际,澳洲大法官约翰·布恩问了郑敏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阁下究竟在国外呆了几年?”
“人生没有坦途,付出总有回报,我相信这是一个真理。”郑敏说
第三篇:翻译的故事-从打工妹到金牌翻译(励志转载)
从打工妹到金牌翻译
打工妹想当翻译
王旭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县。因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王旭辍学到一个建筑工地当了一名给师傅拎沙浆递砖头的小工。
一天,王旭所在的建筑工地来了一群老外。随行的一位女翻译用流利的俄语向老外们介绍着什么,她举手投足间透露出的精明干练、温柔文雅的风度,让王旭看呆了。
从此以后,王旭难以把那个女翻译的身影从脑海中抹去。她想,俄语不就是一门语言吗?既然别人能学会,自己怎么会学不会呢?于是,她悄悄托人从省城捎来俄语课本、词典和磁带,开始自学俄语。白天,她在工地上干活儿;晚上,她用冷水洗把脸,泡一壶浓茶,每天晚上都要学习到夜里3点左右。对于像王旭这样没有外语基础的人来说,最大的难题就是记单词和发音,而俄语中的弹舌元音又非常难练。为了增强记忆,王旭在家里到处贴满了单词,吃饭、洗脸的时候都要念上几遍;在工地上,她一边送沙泥浆递砖头,一边不停地练弹舌元音。工友们看她嘴里发出古怪的声音,便议论纷纷:“这丫头是不是着魔啦?”
终于有一天,王旭随身携带的《标准俄语900句》被一个工友发现了。有人讥讽她:“丫头,把老毛子的话说两句我们听听!”有个工友嘲笑她说:“你要是能当翻译,我就能当大学教授!”而她的朋友则劝她:“听人家说招翻译都要大学毕业,你就算学成了,没单位肯要你,不也白学了?”这些议论,让王旭不知哭了多少回,她不禁问自己:一个打工妹想改变命运,真的这么难吗?
从小工到“野翻译”
坚持自学一年后,王旭终于背下了不少俄语单词。虽然词汇量够大,但她无法将它们连缀成句。俄语的语法十分复杂,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她根本无法自己去理解掌握。于是,她决定去参加正规的培训班。王旭一打听,参加牡丹江市的俄语培训班要交2000多元学费。她咬咬牙,拿出自己好不容易攒下的1600元钱,又找工友借了500元,凑齐了学费。她辞去工作,来到了牡丹江市。
王旭是培训班里最用功的学生。看到她学习如此用功,有位老师告诉她:“其实在培训班只能掌握必要的语法基础,要达到汉俄互译,还得跟俄罗斯人多交流。”王旭把这句话记在心上。从那以后,她每天都去大街小巷转悠,看到俄罗斯商人就上前搭讪,帮买卖双方谈价。开始,她的举动总是把人家吓一跳,当弄清楚她这样做是为了学好外语后,别人也很乐意接受她这个“免费翻译”的帮助。
有一次,王旭在一家商场看到十几个俄罗斯人在购买商品,随团翻译被一个词给难住了,憋得脸通红。王旭刚好知道那个词,几句话就帮双方解了围。没想到货摊儿老板一把拽住她,请她接着翻译。那天,通过她的翻译,俄罗斯客人一下买走了上千元的货,货摊儿老板很高兴,当场抽出50元钱就往她手里塞。拿着这50元钱,王旭兴奋极了。当她转身离开时,一些摊贩还在后面喊她:“翻译小姐,以后也来我的摊儿上帮忙啊!”王旭一听受宠若惊:这是真的吗?自己在别人眼里难道已经是一名翻译了吗?
从这以后,王旭经常到这些摊点帮忙。因为她口语越来越熟练,那些俄罗斯商人往往怕她走开,拉着她一个劲地聊天,这让王旭学到了很多俄罗斯俗语、俚语和地方口音,她的俄语听说水平突飞猛进。
虽然靠给商人们做口语翻译,王旭每个月平均能挣到4000元左右,但她不想当一辈子“野翻译”,于是她到好几家外贸公司毛遂自荐。可当这些单位听说她一没大学文凭二没留学经历后,统统拒绝了。两年过去了,王旭依然四处“打游击”。
一天,王旭偶然听别人说东宁边境贸易总公司正在招聘俄语翻译,于是,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这家公司应聘。和从前一样,公司负责人见她没有大学文凭,不打算录取她。王旭赶紧拿出自己的简历,恳求对方给她一次试用的机会,并表明试用期内不要工资。或许是她零工资的承诺和她的真诚打动了公司负责人,她被留下试用一个月。
终于当上“金牌翻译”
转眼间,王旭进东宁边贸总公司一年多了,可还是个临时翻译。虽然她顺利通过了试用期,但由于老客户一般都会点名请经验丰富、熟悉的老翻译,没人肯冒险把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的业务交给她这样的新翻译,因此,她的业务量一直上不去。
有一天,总公司的合作伙伴——俄罗斯哈巴渔业消费合作社来东宁洽谈一笔业务。当时总公司的老翻译都被派出去了,王旭意识到这是一次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于是她强烈要求领导把这个重要的翻译任务交给自己。因为实在没人,领导只好勉强答应了。
俄方首席代表发现谈判对手的翻译竟是一位陌生的年轻姑娘后,大失所望,立刻打电话要求换人。总公司回复说实在没人,请俄方代表原谅。王旭一言不发地坐上了谈判桌,俄方首席代表不满地请她赶紧去取词典,因为很多老牌翻译都需要边谈边查词典。哪知王旭自信地说:“不必了!”她翻译的第一段话,就特意用了两句俚语,看到俄方人员都愣了一下,她心里明白,他们被镇住了。
双方从下午1点开始谈判,王旭反应敏捷,翻译精准,不到下午4点双方就谈完了所有项目。谈判结束时,俄方代表不禁对王旭的出色表现报以热烈的掌声,作为中介方的东宁边贸总公司也挣足了面子。当她第二天去上班时,发现总公司已经将一份正式聘用合同放在了她的桌子上。
随着业绩逐步攀升,王旭从一个“临时翻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金牌翻译”。大型商务谈判的翻译酬劳为每天3000元,王旭经常被客户点名邀请,她的薪酬一天至少也有5000元。最高的一次,她收到了2万元的酬劳。这样,不到两年,王旭就成了百万富姐。
2005年,王旭为俄罗斯驻华公使冈察洛夫当了一次翻译后,冈察洛夫当着东宁市领导的面对王旭的翻译水平大加赞赏:“我见过很多翻译,但没见过这么出色的!”
王旭还以通关助理身份,先后随同时任我国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中国常驻联合国大使秦华荪、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等高层领导出访俄罗斯。她干练的工作作风和出色的翻译能力,得到了领导们的赞许。龙永图副部长此后不但经常点名要她做陪同翻译,还勉励她不仅要学好外语,还要把眼光放宽,胸怀天下。龙副部长的话在王旭心中激起了涟漪,她开始注重拓宽自己的工作范围。有一次,她随公司主管贸易的副总经理赴俄罗斯洽谈一笔生意。当时,整个东北亚地区对俄都是易货贸易,但这一次,俄方货物支付出现了困难,只能用现汇支付。可是,从没有人见过现汇交易的合同文本。怎么办?王旭大胆揽下了这个活儿。她在查阅了很多中文和俄文合同文本后,终于拟出了中、俄两个版本的现汇贸易合同。由于这份合同文本将会被翻译成英文和日文,发往美、日两国,一旦用词错误就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王旭凭着深厚的俄语功底,拟好了合同,最终成功地将俄方货款经由美国、日本转至哈尔滨工商银行。这个消息传
遍了整个黑龙江省外贸界,王旭为对俄贸易开辟了“现汇贸易”的先河!从那以后,全省乃至全国的现汇贸易沿用的都是王旭拟订的合同模式。
如今从王旭身上,再也难以找到当年那个建筑小工的影子,她已经成立了自己的佳瑞国际物流公司,跻身千万富姐的行列。
第四篇:武汉财富时代科贸有限公司饰品创业传奇-从打工仔到珠宝行业CEO
武汉财富时代科贸有限公司饰品创业传奇-从打工仔到珠宝行业CEO
1998年,18岁的简阳小伙唐会忠,背负欠债,只身从简阳南下广州,进入鞋厂打工,成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工,可是短短5年他却变身成为了拥有千万资产的企业家,生意做到了欧美、中东等地,他到底把握住了一个什么样的机会,又是怎样缔造了一个普通农村娃的创业传奇?
打工之路,刻骨铭心
1998年正月初二,负债2800元唐会忠乘火车到了广州番禺,经过2个月时间才找到在鞋厂的工作,每天工作到半夜2点左右。尽管如此辛苦,唐会忠还是在鞋厂坚持工作了2年多。
采访中唐会忠回忆起初到广州的情形:那时候南方相当热,一个宿舍十几个同事住在一起,气温差不多都在30-40℃,只有脱了上衣,光着膀子在宿舍里面,同事们都一样。那个过程很是艰辛,现在回想起来也是刻骨铭心。
天道酬勤,凭借异于常人的努力与坚持,他很快在成百上千的工人里脱颖而出,成为管理人员,工资也比工友们高了很多。但2000年,唐会忠不顾工友和朋友们的劝阻毅然辞职,放弃了这令人羡慕的管理工作,选择到一个陌生的领域学习技术,重新当起学徒。
珠宝是时尚、奢华和品味的代名词,行业门槛也很高。当时对此一窍不通的他怎么会想到去学做珠宝首饰呢?
唐会忠这样解释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当时我觉得首饰行业相对比较有发展空间和潜力,而且广州是个大城市,对于时尚和奢华的东西接受度比较高。所以就选择加入珠宝首饰行业。”
一块钱的炒面,支撑学习之路
就在唐会忠领着微薄的学徒工资,认真学习制作珠宝首饰技术时,家中父亲重疾复发。
唐会忠回忆说:刚学做首饰的时候特别辛苦,当时父亲生病比较严重,一支针都要500块钱,找亲戚朋友借钱的时候,他们都劝我不要去学习了。但我还是坚定信心继续学习,我几乎把所有积蓄和收益给父亲治病,只给自己留很少的生活费。
2000年3块钱的快餐唐会忠基本不敢吃,每天吃一块钱的炒面,就是这一块钱的炒面支撑着唐会忠走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后来在完成微镶技术学习后,他的收入也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日益增加。
艰苦创业,要做老板
从一个珠宝首饰学徒到一流微镶技术人才,唐会忠还是没有满足,他的创业热血再次沸腾——他决定自己做老板,可一无资金、二无人脉的他又是怎样挖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唐会忠的妻子王小丽讲述创业之初的故事:刚开始启动资金非常少,我们是租住一个小房间,找了几个朋友帮我们做第一批货,拿到市场上挨家挨户去卖。慢慢做了几年,就与人合伙搬到一个十几平米的地方做起了小作坊。
靠着小作坊起家,唐会忠挖掘到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慢慢地随着他的定单越来越多,资金雪球越滚越大。
到2003年,不满足小打小闹的唐会忠在香港成功注册自己的公司——忠宏珠宝首饰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仍在广州番禺。仅5年,唐会忠实现了他做老板的梦想。
仅有初中文化的唐会忠开始参加一些CEO总裁培训班学习现代化企业管理,并为自己聘请外教学习外语。很多同事、同行和老乡对于唐会忠的做法根本无法理解,有人甚至骂他是疯子。
应对危机,抢抓商机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广州的众多珠宝工厂,因失去了国际订单业务,一夜之间面临“断炊”局面,甚至一些珠宝工厂因为没有客户而被迫关门。
唐会忠并没有因此而乱了方寸,他在看到市场疲软的同时,也抓住了珠宝行业在金融危机下的新商机。
金融危机中,物价下降,原材料金、银成本都降低了一些。唐会忠就拿出资金做出了一些货库存,一方面可以满足、缓解市场,还能解决人员就业。
随着市场的逐渐转好,唐会忠不赔反赚,所有的库存货全部被抢订一空。在危难面前敢于担当、勇于担当,这让唐会忠在化解危机、收获财富的同时,也赢得了员工的真心拥护,公司内部氛围更加融洽和谐。
感恩家乡,返乡发展
善良的唐会忠是个懂得感恩家乡的人,他一直致力于帮助更多的“老乡”,公司资阳籍的员工就占到70%。黄小兵师傅是简阳人,尽管手指残疾,黄会忠还是破例将他招进了公司,学习珠宝微镶技术。现在黄小兵每个月至少有1万多元的收入,在当地买了房子和车子。
2009年,经受住金融风暴考验的唐会忠因为懂外语善经营生意越做越大,做到了中东、欧美等地,仅大的客户就有20几家。“我的珠宝公司吸引他们的秘诀,一是态度真诚,二是公司产品款式精美、质优价廉。”唐会忠如是说。
就这样,唐会忠在羊城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珠宝人生。今年唐会忠正在计划把忠宏分公司、分厂设到资阳,他要为家乡的全民创业贡献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