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原检察官的事迹演讲稿:高原上开出美丽的花

时间:2019-05-14 06:1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个高原检察官的事迹演讲稿:高原上开出美丽的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个高原检察官的事迹演讲稿:高原上开出美丽的花》。

第一篇:一个高原检察官的事迹演讲稿:高原上开出美丽的花

一个高原检察官的事迹演讲稿:高原

上开出美丽的花

一个高原检察官的事迹演讲稿:高原上开出美丽的花

文章导读:“我”作为一个刚分配到青藏高原工作的检察官,看到现实的恶劣环境与理想相差太大,但是其他检察官们的无私奉献、勤勤恳恳的精神感染了“我”,他们的平凡的事迹影响了“我”,使“我”下定决心以他们为榜样,勤恳工作,在这寒冷的高原上扎根开花。

尊敬的评委,领导和同事们,大家好: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高原上开出美丽的花”。

能有机会站在这里,述说一段职业的情怀和感悟,是幸运,也是挑战。,我转

业到西藏高原上一个检察院,记得第一次踏进检察院的大门,“人民检察”四个大字伴着国徽在门前光彩熠熠,或许是国徽的庄严,或许是肃穆的气氛,使我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一种庄严的责任感使我肃然起敬。

刚工作时,我也有过理想与现实落差的忧郁和彷徨,也有过工作和生活失落和苦闷。曾经也不止一次的问过自己:在部队的带兵连长怎么会选择检察院法警这个职业?人生岂不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度过?加上环境的不适应带来的烦躁不安,当初的那份喜悦也渐渐消失。每每此时,我就在思索着自己的人生,是不是真的入错了行。直到有一天,我从一位老同志那里听过的一件事让我感触很深:那是前些年我们警务处配合反贪局在上海执行抓捕任务,按照计划侦查处几名同志在犯罪嫌疑人住处执行抓捕,我处老姜处长在楼下部控,当时狡猾的犯罪嫌疑人已闻到风声,欲驾车逃跑,正在楼下部控的老处长一个箭步上

前将犯罪嫌疑人扭住,让其无路可逃,顺利的完成了抓捕任务。最终为案件完美终结起了关键性作用。这件事情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原来法警工作看似平凡其实意义重大,同时让我明白,其实我是缺少精神支柱和理想,工作才没有方向。生活,不是缺少精彩,而是需要创造精彩。三年来,在检察系统这个大家庭里,法警工作使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重塑了自我。

“忠诚、公正、清廉、严明”,是我们的检察职业道德,是全体检察人员应当坚守的职业信仰和行为准则。然而,在实践它的时候,没有那么多惊心动魄的瞬间,没有那么多轰轰烈烈的故事。更多的是,我们每位检察干警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工作。也许,我们只是为了复核一个细小的证据而翻遍了几尺高的案卷;也许,我们只是为了完成一次追逃而几天几夜不能回家;也许,我们只是为了写好一份材料而加班加点,在他人放松休息时自己却在孤灯下

彻夜思考……孤立的看,这些事情都很平凡,甚至很琐碎,很难一下体现出崇高的检察职业道德。但是,正是这些平凡与琐碎,推动着检察事业不断前进与发展;正是这螺丝钉般的精神,映衬出检察职业道德的熠熠光辉!是你们,是在座的各位检察官,用勤勤恳恳的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书写了忠诚,维护了公正,坚守了清廉,树立了严明!以具体的行动共同铸就了检察之魂!撑起了检察事业不断发展的脊梁!

我相信,您已看到港口建设大军的那猎猎彩旗;我深信,您已感受到身边这座美丽的城市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坚信,您正沉浸在祖国腾飞的幸福乐章中,聆听着每一个音符的跳动。我不是演说家,也不是什么文人骚客,在这里我无法用自己苍白的语言一一描绘你彪炳千秋的伟业,我有的只是一颗和同志们一样的真诚的心。记得在我从部队转业选岗的时候,我毅然写下了“检察”两个字,因为我知道自己早已将一切

交给了这个事业,如果可以给我第二次生命的话,我相信这依然是我无悔的选择。

我对检察事业充满崇敬,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充满自豪,更对成为一名人民需要的优秀检察干警充满向往。如果说检察事业是正在盛开的鲜花,那么我宁愿做它的绿叶;如果说过去的辉煌是不朽的征程,那么我宁愿说它是奋斗的艰辛,如果说未来的征途依旧绚丽,那么我只有将这份激情燃烧,化作微弱的星光,为党旗增辉,为我所热爱的事业添彩,在平凡中创造下一个精彩!最后,让我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向党旗----敬礼!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二篇:高原上的“格桑花”(范文)

寒冬里绽放的“格桑花”

——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十八大精神

东岗小学 徐建鑫

2012年已经远去,然而“最美”一词,却始终保持着热度,成为社会“正能量”的象征。从“最美教师”张丽莉,到“最美司机”吴斌,从“最美新娘”李成环,到“最美女孩”何玥……“最美”草根英雄的善行义举,如冬日暖阳,温暖了你我的心灵;如高原上盛开的格桑花,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春意盎然。

“最美”的草根英雄,恰恰来自你我身边,在他们身上没有英雄模范的光环,与他们相处没有高山仰止的距离感。面对扑面而来的聚光灯,“最美”草根英雄的回答永远平静质朴:“我不是英雄,只是恰好碰到了”。

可是,作为平凡人的我们深知:在那些生死抉择的关头,要做出他们那样的选择,谈何容易!即使像李成环和龚大锬那样的凡人善举,也不是人人都能坚持,都能做到的。

李成环和丈夫龚大锬都是兰州人。2012年11月,刚与龚大锬结婚不久的李成环明知已有身孕,但为看望玉树的孤儿,将蜜月之旅变成爱心之旅,坚持和丈夫来到玉树,为当地的孤儿送去了700双棉鞋等物资。返程途中因雨雪天气发生车祸,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他们是没有“英雄故事”的英雄,但在关键时刻,总能展现人性的光辉。也正是每一个“最美”行为,释放出人性的力量,深深触动着每个人共有的善念。现实世界口耳相传,网络空间转发评论,民众用自己最朴素的善良与感动传递着“正能量”,鼓励善举,弘扬美丽。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可以说,正是来自草根的“最美”英雄,以其平凡的善行义举,支撑起民众对于公理、正义、良知的信念,维系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准绳。

然而,常态化的道德秩序,需要平凡的我们也成为“最美”群体的一员,肩负起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良知的重任,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保持对“最美”的那份朴实的敬意,保持对真、善、美的坚守,就能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

学校是教师教书的场所,同时也是育人的场所,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我决心以“最美新娘”为榜样,学习她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学习她对学生尽心、对社会尽责的态度,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李成环用自己的生命完美地诠释了她的大爱大慈、大善大美和人道奉献,她的精神将勉励我们大家心存善念,感恩社会;她的精神将激励我们大家无私奉献、热爱生活;她的精神将鼓舞我们传递大爱、助人致善。她的精神,将助力我们完善人生,以爱育爱。

李成环的壮举,再一次让我们灵魂受洗,也让我们更加坚信未来。正像著名诗人食指在《相信未来》里写到的那样: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今天,我要饱蘸李成环大美大爱心灵的“雪花”,同样郑重写下:让我们相信未来!让我们像他们一样,成为璀璨学生生命的格桑花!

第三篇:情系高原,让格桑花美丽绽放

情系高原,让格桑花美丽绽放

——泸县援藏工作小组援藏工作纪实

■《泸县通讯》记者黄祖泉

2012年7月13日,肩负泸县人民的重托,怀着对雪域高原的憧憬,泸县9名干部人才远离家乡,暂别亲朋好友,踏上了驰援藏区的征程。

遥远而陌生地方——四川省西南边缘地区——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及乡城县,是他们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

张泽泉、洪林、熊启彬、童彬、熊豪德、潘昌雄、毛水希、林光跃、兰发勇,9名泸县援藏干部,扎根雪域高原,一干就是两年,他们,用异乎寻常的魄力,务实求新的精神,澎湃激越的情怀,在藏区深深地烙下了泸县烙印,写下了一系列朴实而更感人的故事。

梦想在何方,心就在何方

“来藏区为什么,在藏区干什么,离开藏区留下些什么?”这是泸县援藏工作小组每位成员无法回避的问题。

“藏区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说藏区话、做藏区事、做藏区人。”这是他们郑重的承诺。“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我们泸县全体援藏干部一直在努力地做,尽力去做,而且希望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这就是我们的援藏梦。”泸县援藏工作小组组长张泽泉说。

一路颠簸,一路风景。遥远陌生的地方,格桑花灿烂绽放,湛蓝的天空看到了真正的阳光。然而,距离目的地越近,他们少了兴奋,多了忐忑,藏区的风景愈发具象,同时,藏区恶劣的自然条件也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挑战。

“头痛、恶心、胸闷、呼吸困难„„,连吃饭、睡觉都变成了困难的事。”说起初到藏区的那段经历,他们无不心有余悸。

踏上高原,强烈的高原反应立即如影随行,从海拔200多米的泸县来到海拔近3800米的稻城,每个人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头疼、失眠、流鼻血、呼吸急促,折磨着每一位援藏干部。

“我觉得我们还是很坚强的。刚开始时的确很艰难,但是我们还是迈过了这道坎。”豪情溢于言表。泸县援藏工作小组全体成员不抱怨、不回避、不退却,乐观应对,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与当地干部同甘共苦,与藏区群众亲密接触。

恶劣的气候、艰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是自然坎,而如何深入有效开展工作是工作坎,也是横亘在他们面前必须跨越的鸿沟。

梦想在何方,心就在何方。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越能提高能力。缺氧不能缺精神,缺氧不能缺意志,这个信念始终支撑着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艰难跋涉。他们迅速转变角色,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各自工作中。在藏区,哪里需要他们,哪里就是他们的舞台,高原红成为他们奋斗历程的最好注脚。

千里风筝不断线,万里晴空寄乡情。2013年10月22日,县委副书记、县长薛学深到稻城县看望慰问泸县援藏干部人才时充分肯定了他们的工作,认为泸县援藏干部人才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仍然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在各自的岗位上树立了泸县干部的良好形象。“我们将不辱使命,积极工作,主动作为,向组织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来自家乡的问候让大家倍感温暖,也倍增动力。

格桑花开处,在前方的路

两年的时间看似很长,但是对于真正要做事的泸县援藏工作小组全体成员来说,似乎太过短暂,“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必须做什么,怎样做效果才更好。如果两年过去了,我们回首往昔,没有变化,就是失败。”

到藏区一个月后,泸县援藏工作小组就适时制定了智慧援藏、创新援藏、开拓援藏、真情援藏、务实援藏、团结援藏、和谐援藏的工作标准。“藏区的发展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是泸县援藏工作小组全体成员的座右铭。

要想看到格桑花最灿烂的时候,就必须走好脚下的路,因为美丽在前方。

他们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张泽泉主动向泸州市发改委和泸县发改局争取资金,共争取资金25万元、价值近2万元的物资;熊启彬多次协调,共争取10万元工作经费、价值近3万元的物资;童彬争取到资金5万元、价值近1万元的物资;熊豪德争取了3万元援助经费划拨给傍河乡自建食堂,联系毗卢镇成功人士援助傍河乡1万元购置复印机等办公用品,争取到仲玖村阵地建设资金25万元;潘昌雄争取到20万元的主水渠维修资金,惠及2个村500余户村民„„

但这还不是泸县援藏工作小组工作的最终价值取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重‘输血’但更重‘造血’。理念上的帮助比物质上的帮助更为弥足珍贵,作用也更持久。” 张泽泉说。

带去泸县发展的经验,带去新的发展理念才是让藏区蝶变的关键。春华秋实,硕果盈枝,艰辛的付出,换来沉甸甸的收获。“首次”、“第一”等关键词成为他们援藏工作的最好诠释。

张泽泉在稻城县首次建立了项目管理库,完善了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首次编制了项目推进工作简报,成功协助引进了总投资约3亿元的“亚丁古街”项目,目前,该项目已经破土动工,项目建设成功将全面提升稻城县的旅游现象。他结合稻城十一黄金周期间商家哄抬食宿价格的现象,首次使用了价格提醒告诫函,与县相关部门协调,向食宿经营者颁发了最高限价文件,有效规范了价格行为,受到稻城县县委、县政府领导好评。

洪林走遍稻城县12乡2镇17所学校,开展务实调研,举行师培教研活动并做了11次专题讲座。他编制了稻城县第一部校志,主编出版了第一本教育教学成果集,创办了内部免费交流季刊——《稻城教育》。2013年他被甘孜州委评为“群众工作全覆盖”先进个人。

熊启彬编制了《稻城县农D级危房改造(2012)实施方案》、《稻城—亚丁景区修建性详细旅游规划启动方案建议》等多个方案和报告,他所提出的在当地组建建筑公司的建议已提上议事日程,有望解决当地无建筑企业的现状。

童彬努力提升稻城审计工作水平,牵头开展了稻城县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专项经费审计、稻城县校舍安全工程跟踪审计、稻城县林业局2012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等7个项目,查出违纪违规资金6000余万元,上缴财政31.9万元,收缴罚款1.8万元。

熊豪德在每天单程步行近100分钟上下班的情况下扎实开展工作,完善了请销假、目标绩效考核等制度,编写了《傍河乡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去年5月17日发生了震中在傍河乡的4.2级地震,他立即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并积极整理材料上报县州,为灾民申请受灾补助。

潘昌雄参加了建设项目的前期规范、资金投入、建设进度的指导管理。他扎实推进干部作风建设,足迹踏遍青麦乡12个村,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他积极有效地开展传帮带活动,细心帮扶,让镇村干部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长足提高。

毛水希两年中先后在香格里拉镇卫生院、稻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金珠镇卫生院等三个单位工作。他率先在稻城卫生系统里举行多次专题培训,使稻城卫生系统在公共卫生、财务管理等方面有了很大提升。

林光跃、兰发勇开稻城教育之先河,组织举行了首届优质课竞赛。他们务实开展“传帮

带”工作,认真指导结对教师,在教学第一线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2013年,稻城县中学中考成绩在全县的排名实现突破。

真情融雪域,高原爱绽放

“我们是一个团队,时时要体现出团队精神,要树立泸县援藏干部的形象,要真诚地为藏区群众服务。”这是泸县援藏工作小组各位成员的共识。

最纯洁、无私的爱往往发生在那些远隔千山万水而原本素昧平生的人们之间,泸县援藏工作小组的同志除在各自的岗位上干好本职工作外,还集体开展了一系列关爱藏区群众的活动,用真情去回报藏区人民对他们的厚爱。事情虽小,但感动在雪域高原不停地位移和传递。

2012年9月的一个星期天,时值青稞收割季节,寒桑村克姆家青稞地里,高原严重缺氧丝毫没有挡住泸县援藏干部们的热情,他们愉快地挥舞着镰刀,快乐地学习如何捆绑青稞,满足地把青稞搬上拖拉机„„这是“情系牧民助丰收——援藏干部泸县小组开展‘亲民爱民’活动”的生动场景。

“你们在家里都没有做过的事情却到这里来做了。高原条件艰苦,你们克服缺氧的困难,来到我们村帮助特困户收割庄稼,真是难为你们了。”说起寒桑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达瓦的话,全体援藏干部仍然记忆犹新。

2012年9月9日,他们利用星期天休息时间,与稻城县傍河乡中心校全体教师一起开展“心连心”活动,既调研了解基层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又看望慰问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的园丁,更是全体援藏干部对教师表达的一份感恩之情。

泸县援藏干部在异乡拼搏的精神和真情关爱的热情也感染了一线教师,刀登校长动情地说:“泸县援藏干部带着深情厚意,看望慰问辛勤耕耘在一线的教职工,意义重大。”

“教师的成长是影响藏区后续发展的潜在动力。”这是泸县援藏干部关注藏区教师成长的初衷。

在藏区,交流多了,沟通顺畅了,工作组很快意识到,藏区孤儿和单亲家庭的孩子是更需要关爱和帮助的重点人群,孩子们的成长牵动着他们的心。2012年,在“让爱插上翅膀”爱心助学活动中,每个援藏干部定点帮助2名藏区贫困孩子,每年个人出资超1000元。2012年9月28日,在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为了让藏区的孩子孤儿不孤,单亲不单爱,工作组还精心组织了“让爱撒满雪域高原”活动,活动现场,欢乐荡漾,孩子们清澈的眼眸里跳跃着幸福的光芒。

大爱无言,善行无疆,这些活动只是泸县援藏工作小组两年来开展的众多活动中的少数片段。真情融雪域,高原爱绽放,两年援藏,真情延续,爱心不断!

第四篇:个人事迹--红土高原上的追梦

红土高原上的追梦

昆明理工大学

李梦笔

李梦笔,女,白族,2007级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学生。以每学期均为专业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国家奖学金及其他奖学金7次,获各类奖励7项。在CSSCI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1篇,获国家专利1项,曾代表云南省参加中国友协主办的“中韩青年友好使者代表团”赴韩国。

彩云之南我心的方向,那里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彩云之南归去的方向,那里民族众多,歌舞飞扬。我美丽而偏远的家乡——云南,迎送着数不清的游客,却很难把远方客人留下来。我出生在南国春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父母都是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书香之风熏染下,我从小养成了崇尚科技、热爱学习的习惯,但体内始终流淌着白族人民质朴、刚毅,甚至有些执拗的血液。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一幅绣着梦想的画绢在我心里展开。“在家乡流金溢彩的红土地上,添置一些神奇的建筑,让古朴与现代辉映、使生态与精致交融。”我以进入985高校的成绩选择了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在不解的目光和遗憾的舆论声中开始了追梦的历程,但我坚信“是鲜花总会开放、是雄鹰总会展翅”。

红土高原铸就刻苦精神。云南是偏僻,但她是我可爱的家乡,我从未想“逃离”她;云南是粗犷,但上面可以挥洒最新最美的图画。梦想就在彼岸,吸引着我扬帆逐日。我如饥似渴、废寝忘食、埋头苦读,期末考试成绩跃居全专业第一!自信的小树开始发芽。

清晨,清风习习,是谁的脚步打破女生院黎明前的寂静?午夜,树影幢幢,是谁最后一个蹑手蹑脚地攀上高床?周末偌大的设计室里,空空荡荡,是谁的倩影俯身图板?校园里,是谁的步履匆匆,总有忙不完的事?如此苦读不亚于高考前的“冲刺”,与“超女”、“快女”的时尚相去甚远。心中有梦,乐在苦中。两年如一日的生活方式使我平静地收获了每个学期均名列全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从伍达观奖到国家奖学金,当这一系列荣誉降临我时,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支持充满了感激之情,内心深处默默地感谢那养育我的红土高原!红土贫瘠而绚丽多彩,高原寒冷却迎霜傲雪,正是你,磨砺了我、赋予了我质朴而刚毅的性格。

大洋彼岸触动全面发展。早在上初中时,我跟随留学美国的父亲到了大洋彼岸,目睹了科技第一强国的盛景。我问父亲:中国人这么聪明、勤劳,为何没有美国发达?父亲告诉我:美国人做到的中国人一定能做到!同时,启发我观察中、美学生之间的不同。渐渐地,我悟出了其中奥妙。中国学生大多专业能力强,但综合素质却略显逊色。我生性好静,但大洋彼岸的启示告诉我,祖国的强盛不仅需要数学奇葩、电脑高手,更需要千千万全面发展、具有战略眼光和组织协调能力的青年。“克服性格弱点,锻炼综合能力!”成了大学生涯中我的另一目标。

2009年11月,经过激烈角逐,我脱颖而出,成为“中韩青年友好使者代表团”光荣的一员,在中国友协副会长冯佐库先生的带领下,赴韩国交流。在培训大会上,韩国驻中国大使辛正承先生发言后,我用流利的英语向大使先生就韩式建筑风格提问,引来一片诧异的目光,“这个云南白族女孩也敢抢风头?”可我心里充满了对问题解答的期待,全然没有顾忌“面子”问题。访韩期间我一路收集资料,精心整理成“韩式建筑与文化”的多媒体讲稿,为我校08、09两届同学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事后老师说:“很自信嘛,有点‘大家’之势。”我觉得这是很高的奖励,因为我终于战胜了天性中的腼腆,勇敢地登上了大雅之堂。回想这一步,实属不易,实际上是从一年前参加“英语·奥运·人生”演讲比赛就迈出了。当时的怯场还历历在目,但我不允许自己退缩,强迫自己像奥运健儿那样向更高、更快的目标冲刺。各类竞赛中我连连获奖,自信的小树不断长高。2010年2月,经过层层筛选,我被选拔赴京,参加由外交部主办的首届“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并荣获三等奖。奖级并不高,但作为非英语专业的云南选手,我已经竭尽了全力,超越了自我。

好奇心不仅引导我在专业海洋里遨游,也引导我观察身边的事物,萌动科技小发明。在游览海南三亚时,我观察到街道卫生状况不佳,便走街串巷开展调研,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垃圾桶太少、且问题多多。我应用专业知识,设计了一批造型独特(有椰树形、海螺形等)、使用方便的垃圾桶,写成论文《旅游城市卫生问题与垃圾桶设计—以对三亚市的调查为例》,发表在CSSCI源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生态经济》的绿色设计专栏。一次,外公心脏病突发找药困难,引发我提出“药品瓶盖顶标识标签”的专利申请,并获得授权。

以人为善秉持民族本色。电影《五朵金花》真实地刻画了白族人民美好的生活和美好的心灵。我是白族人民的女儿,心中涌动着服务同学、助人为乐的愿望。我的同学中,有一位十分勤奋,但童年就失去双亲的孤儿,我用自己省下来的生活费为他购买了柯布西耶全套作品集,在学习上尽其所能地帮助他,同时也从他身上学习自强不息的优良品格;身为院英语协会会长,我精心组织策划了一系列活动;中秋佳节,我牵挂着家在远方的同学,把月饼带到宿舍与大家分享,社区工人也参加了我们的节日“盛宴”;„„。大学是一片热土,我们在这里播种学业,也播种友谊和爱心。一本纪实报告深深打动了我,家乡缉毒英雄罗金勇和他被评为道德模范的妻子谱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真爱长歌”。我真想把这份感动与大家分享,以弘扬人间正气,激发更多的人为国争光、为民奉献、为爱付出,提笔写下了《美德与持衡》,并获云南省教育厅“读一本好书”征文评选活动一等奖。

当代优秀大学生有千千万万,他们异彩纷呈,以不同的方式追逐着振兴祖国的梦想。我不过是他们中的一员,想用自己浅浅的经历来讴歌红土精神,颂扬人间真情。

师长点评

李梦笔同学纯朴善良,志存高远,她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成绩面前不骄傲,在工作面前像团火,始终保持着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展现了一位高原白族女大学生热爱红土、奋力拼搏的独特风采!

昆明理工大学副校长 李莉

第五篇:郭秀玲先进事迹--高原上的山丹花

2006‟32号

中共长庆油田分公司委员会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

关于开展向郭秀玲同志学习的决定

郭秀玲同志是第一采油厂王十六计量接转站站长。她参加工作以来,怀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情怀,扎根高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成为公司一线员工的典型代表,是新时期长庆油田采油女工的榜样。

郭秀玲,女,汉族,中共党员,1978年10月出生,陕西神木人,2001年10月参加工作,分配到第一采油厂王十六计量接

转站工作。参加工作5年来,郭秀玲凭着对油田、对岗位的热爱和积极向上、永不服输的工作态度,带领全站员工刻苦钻研,大胆实践,不但在本职工作上取得了突出成绩,而且在班站管理岗位上勇于创新,带领大家在实践中总结探索出了温情管理、点控管理、岗位循环培训和岗位立体考核等独具特色的基层管理方法,为提高员工素质和基层管理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她的带领下,王十六计量接转站先后荣获陕西省“巾帼建功示范岗”、油田公司“巾帼建功典范”、“先进女工集体”、“企业文化示范窗口”、“基层建设示范点”等8项集体荣誉称号。郭秀玲先后荣获“中央企业知识型先进个人”、“甘肃省创争优秀个人”、油田公司“劳动模范”、“模范共产党员”、“优秀员工”等荣誉。

郭秀玲同志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石油事业怀有崇高事业心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强烈使命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塑造了当代石油工人的模范形象,她的先进事迹和敬业精神,体现了一名年轻共产党员勤劳朴实的良好形象,充分展示了当代石油工人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

郭秀玲同志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出她对党和石油事业的无比热爱,是新时期石油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为树立典型,激励广大党员发扬中国石油“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 — 2 —

神,努力践行油田公司“忠、勇、诚、和”的核心理念,在推进长庆“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历史进程中做出新的贡献,公司党委决定,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和员工向郭秀玲同志学习。学习她热爱油田、扎根高原的无私奉献精神;学习她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爱岗敬业精神;学习她勤学苦练、自强不息的顽强拼搏精神;学习她互爱互助、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精神;学习她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开拓创新精神。广大干部员工要象郭秀玲同志那样敬业爱岗,恪尽职守、无私奉献,肩负起“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神圣使命,为“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做出新的贡献。

各级党组织要认真组织开展向郭秀玲同志学习的活动,把学习郭秀玲同志的先进模范事迹与构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结合起来,与“发展大油田,建设大气田”、实现油气当量3000万吨奋斗目标结合起来,与加强党员干部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员工不断提高工作技能,提高责任心,提高忠诚度,为“打造中国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基地,打造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精神的员工队伍,打造国际一流的低渗透油气田研发中心”而奋斗。

附件:郭秀玲先进典型事迹材料----《高原上的山丹花》

二○○六年十二月七日主题词: 开展

郭秀玲 学习决定

长庆油田公司党委办公室

2006年12月07日印发

附件:

高原上的山丹花

——记长庆油田公司劳动模范郭秀玲

郭秀玲是长庆油田公司普通的一名员工,是长庆一线女工中平凡的一位,是长庆采油一厂第一座女子站经民主推选的女站长。参加工作5年来,她和姊妹们像陕北高原上的山丹丹一样,默默地开放在不为人知的边远井站,把青春无私地奉献给油田。她们的生命像山丹丹一样寂寞却美丽、安静却热烈。郭秀

玲只是她们其中的一个代表。

——题记

在陕北黄土高原,有一个因成功开发了“磨刀石”一样低渗透油藏而享誉全国的油田——长庆安塞油田,负责开发它的长庆油田公司第一采油厂就在革命圣地延安边上,延河就从油田的腹地缓缓流过。这里远离了都市的喧嚣与繁华,远离了城里的花前与月下。但这里生活和奋斗着一支石油团队,他们把一座年产200万吨的大油田悄悄拖起。就在这座高原上,多少次花开又花谢,多少只鸟儿飞近又飞远,一颗颗草叶年年亲吻着大地,一粒粒黄尘岁岁唱着歌飞翔。是的,暗淡了的是寂寞,捧出的是真情,老了的是岁月,不老的是青春。这里要说的是一名像草叶一样普通而又坚强的女工,她的名字叫郭秀玲。

1978年,郭秀玲出生于陕西神木,从小抓着母亲的衣角,跟随父 — 5 —

亲的钻井队东奔西跑,走过不少地方。1997年考取陕西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顺利完成学业。后来在父亲的鼓舞和对那片生养自己故土的热恋中,回到了大山的怀抱。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感人肺腑的事迹,她同长庆油田几万名以大山为伴、以风沙共舞的姐妹一样,默默无闻地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朴实的行动履行着一位中国石油普通员工的职责,用无华的青春播种人生的希望。

“父亲说他舍不得油田,我不懂。可是,当我走进大山深处,我才知道,我也爱上了这里土地和兄弟姐妹”

2001年10月,刚从长庆驿马技校毕业的郭秀玲,满怀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来到了长庆安塞油田。5个小时的车程,把她们从山外送到了山里,可是,眼前艰苦的环境,却大大超出了她们的想象,十几个女孩子同住在一间活动房子里,不仅面积小得可怜,还没有足够的床位,每天睡觉就像挤草袋子一样两三个人窝在一张床上。吃饭烤些馒头,就点咸菜,还没有个准点,什么生活设施几乎都没有,不要说是洗澡,就是连上厕所都要偷偷摸摸地找个山洼子结伴而去。

当时的站还没有完全竣工,满院子堆满了砖头、泥沙和施工后剩下的工业废料,连一个像样的值班室都没有。每天上班,郭秀玲就和站上的女孩子们端着小凳子在注水泵房值班,因为没有降噪设施,三台注水泵就如同愤怒的岩浆涌出大地,巨大的轰隆声不停地刺激着她们的耳膜,耳朵被震得嗡嗡乱响。可是,没有办法,油田的建设总是 — 6 —

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逐步完善,郭秀玲和这帮姐妹们没有退缩,下班后还要继续收拾站内的环境,栽树、浇水、清理路面,用钢刷子打磨花砖,后来连钢刷子都磨秃了,就用树枝,木棍,甚至是用脚蹭,用手抠。手上起了好多的水泡,有的还伴着脓血,脚肿得穿不上鞋,就用绳子绑上。有时候实在累得想哭的时候,几个女孩子干脆围坐在水泥地上,谁都不说话。

山里的日子很苦,可当郭秀玲每次想起家里的境况和曾经的经历时,也就强忍着,把所有的眼泪咽回肚子里。小时候,家里比较拮据,年少时代的郭秀玲总是穿着姐姐穿不了的旧衣服,不是太大,就是太破。母亲靠给小区打扫卫生、帮别人压挂面挣钱贴补家用。每到冬天,母亲泡在凉水里面和面的双手就冻得青一块紫一块,早早就落下了风湿。家里的窘况和母亲的包容塑造了郭秀玲坚强的性格。2000年7月,郭秀玲从陕西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为了多赚一点钱,暑期里到西安米奇生产厂打工,担任生产车间配料组的班长,三个月后,两百多名工人经过试用和进一步的考核后仅留下二十几个,郭秀玲也因为工作踏实能吃苦而被续聘为办公室统计员。

可是,人生的程路总是在内心深处的那种责任与向往中发生转变。2001年一个飘雪的日子,郭秀玲在西安见到了从山里来看她的父亲。父亲是一名转业军人,又是一名老石油、老党员。郭秀玲虽说从小跟着父亲的钻井队,可他们还是一年到头见不了几面。没想到见面后父亲满脸丧气:因为忍不住在火车站抽了根烟,被罚了一百元钱。郭秀 — 7 —

玲很难过,面对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工人,一个常年见不上面的老父亲,一个需要照料的拮据家庭,她是那么地心痛。

郭秀玲辞掉了工作,毅然回到了陕北,回到了用艰苦创业铺就的油田。也许,正是因为这些,使得郭秀玲无悔自己的选择,坚强并倔强地对抗环境的艰苦,在这里扎根。

为了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环境,郭秀玲上班时一边帮老师傅干活,一边向她们学习;下班后又抱着各种规章制度和采油书籍坐在灯下学习;她在医专学的医护也在单位派上了用场,哪个员工手破了、脚碰了,她都会帮他们止血包扎,有时候员工生病了,他们会专门找郭秀玲为他们打针。站上有位姑娘因为离家远,晚上睡觉的时候总是把头蒙在被窝里偷偷地掉眼泪,郭秀玲就把她约出去,坐在月光下的山坡上谈心,拉家常;还有一位老师傅因为小儿子学习差而整天心事重重,郭秀玲就主动担负起了家教的义务,寒假里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在井区部给小孩补数学;站上的实习生裴尚萍非常喜欢裙子,可是因为在实习期还没有工资,在她生日那天,郭秀玲特意为她买了一件红色的连衣裙……

五年来,有多少这样的事情,连郭秀玲自己也记不清了,他终于懂得了父亲说“我舍不得油田”的含义。是的,当她成为第一个能单独顶岗、带第一个徒弟的时候,当她帮流血的员工包扎伤口的时候,当她和姐妹谈心、看到她们笑得合不拢嘴的时候,当同事的小孩喊她阿姨老师的时候,她知道,她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大山和月光,— 8 —

爱上了那身像青春一样燃烧的红工衣和散发着地层深处炙热的油香,她和姐妹们逝去的年华,使这里的每座山、每一寸土地不再是那么荒凉。

“既然组织把这个站交给我,我就要把它管好,即使再辛苦,流再多的汗,我也不怕”

2003年年终业绩考核中,郭秀玲第一次被评为作业区优秀员工,这对参加工作才一年半的一个宏田女工来说,是多么大的荣耀和激励啊!从此,郭秀玲更加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每天第一个进站接班,第一个做完每日的清洁,并成为站上第一个学会修注水泵的女工。2004年,郭秀玲不仅光荣地入了党,还在民主选举站长中,以最高票数成为第一个女子站的站长。当上站长的郭秀玲更是歇不下来,除了干好自己的工作还要操心站上所有的事情。由于经常要给同事纠正操作中失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本“易犯错误备忘录”,并根据这些记录,按照每个点(比如泵房)的巡检路线、巡检点数及巡检标准制作了点检卡,把容易出错的环节标出来,让员工按照点检卡的要求完成全站的巡检工作。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出现巡检露项、漏点的现象。工人轻松了,可郭秀玲更累了,每日的班站管理和设备故障,都给郭秀玲的肩膀上压实了担子,可当她看见站上的设备轰轰地运转,产量一天天上涨,疲惫的脸上总会挂满异样的高兴和欣慰。

2004年6月,长庆油田采油一厂决定在王十六转搞6S管理试点。这在当时对厂里来说都是一个试验性的工作,更不要说王十六转这群 — 9 —

年轻女工,更是困难。可郭秀玲没有退缩,她总觉得自己是一名站长,既然组织把这个站交给了她,她就要把它管好,即使再辛苦,流再多的汗,她也不怕……。

那段日子里,她开始从四处寻找与6S管理有关的书籍,白天和上班员工一起学习理论,晚上一个人在站里转来转去,思索完善站容站貌、建立标语方案。她还主动向作业区申请在全站建起了读书箱、建立了交流日记,从每个员工文化素质、精神面貌抓起,利用班前会、民主生活会等时间进行集体学习。带头将值班室桌子的抽屉、柜子里不用的东西全部清理掉,制作了工具架、分管标签,描画工具型号,完善点检卡内容等等。凭着一股“做就要做好”的倔劲和全站女工的努力,6S管理在王十六转得到很好的融入和体现。2005年12月3日,采油一厂6S管理现场推进会在王十六转成功召开,不但给全厂标准化管理树立了样板,增添了新的内容,而且使安塞示范油田建设更具魅力和特色。

郭秀玲结婚了,她也像所有年轻的姐妹们一样,喜欢漂亮的衣服,喜欢在下班时,换上心爱的裙子,站在镜子面前梳理自己的头发。喜欢和姐妹们,用纱巾、塑料纸、木板和颜料制作了好多可爱的绘画、折纸,把宿舍装扮得漂漂亮亮,有了自己的事业,也有了温暖的小家……,一切都显得那么鼓舞人心和富有诗意。可是,生活的酸甜苦辣使郭秀玲的人生不断充实和富有,也使她真正明白了作为一名石油女工的可爱和价值。她还没有孩子,总认为自己还年轻,还有更多的 — 10 —

事情等着自己去做,去尝试,她要把青春和精力放到工作中去,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自己的誓言。

郭秀玲就是这样做的,工作中再小的检查点也不漏掉,生活中再大的实惠也要先想着别人。在她的带领下,王十六转的业绩指标一天比一天好,站内外的环境一天比一天漂亮,所有的女工都像好姐妹一样相互帮助,友爱、和谐地工作着、快乐着。

然而,再团结的集体总会有点磕磕碰碰,在这样一个有着17名女工的群体里,工作中互相发生摩擦是在所难免的,这对本身就是一个女人的郭秀玲来说,更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2005年8月,郭秀玲率先在十六转推出员工岗位考核制度,按照员工每天得工作情况进行量化打分,月底按照量化成绩实行奖金分配。可就在实行的第二天,一名员工因为下雨急着回宿舍收衣服,慌忙中错填了一项资料。郭秀玲查出问题后按照制度扣掉了0.5个业绩分。然而令郭秀玲没有想到的是,从那件事情后,她被孤立了,曾经和她一起说笑、一起嬉闹的姐妹们远离了她,不再在一个桌上吃饭,不再和她说话。好几天,郭秀玲都很苦恼,后来自己一个人偷偷跑到站上去把所有的资料检查了一遍,熬了一个晚上把所有不规范的资料重新抄了一遍。那位员工看着郭秀玲肿胀的双眼,走过来向她主动道歉,郭秀玲笑笑,“没事的”,那位员工说“小小的事情,干嘛在那么多人面前批评我,太不给面子了!”,说完后,委屈地和郭秀玲拥在一起。从那以后,郭秀玲和同事们处得更加融洽了,站上的欢笑声也日渐多了起来。她深深的 — 11 —

感觉到,只有多点理解和尊重,用行动去示范,才是最好的管理方法,才能真正带好这支队伍。

“自己虽然是宏田临时工,可也是长庆油田的一分子,做工人就应该像一个好工人的样,当师傅,就要当个好师傅!”

王十六转是一个集来油计量、脱水处理、净化油外输和污水回注等职能的大站,每天回注污水540方左右,处理原油1700多方,承担着405口油井的计量及净化油的外输任务,加之每年分到该站的实习生较多,责任重大。这些并没有使郭秀玲畏惧,她带领着全站17位女工,以“四自”精神,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根据每批分来实习生和站上员工的操作水平情况进行全站学习。为了提高学习的质量,郭秀玲把自己的宿舍办成了简易的培训教室,仿照书上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活学活用地制订了岗位循环培训办法,一遍又一遍地给“学生”讲理论,手把手地做示范,时间长了,郭秀玲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好多技术过硬的女工都被抽调到别的班站开始挑起了大梁。十六转,只留下这位不知疲惫的师傅和继续分来的实习生。

2004年年底,全厂传来原油产量胜利跨越两百万吨的好消息,王十六转也获得了厂“HSE优秀班组”、厂“先进女工集体”、厂文化建设“示范窗口”等荣誉称号,站内的女工付彦丽获得了厂首届技术比武“技术能手”,她也获得了厂 “优秀员工”的称号。当郭秀玲和这群年轻的女工得知消息后,在站外的山坡上,跳跃拥抱,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这么多高兴的事情让郭秀玲更加坚定地相信,“汗水不会白 — 12 —

流”!

郭秀玲是一名宏田临时工,每天迎着朝阳工作,披着繁星休息,有人问她:“你不过是个宏田临时工,何必那么卖力呢,看把自己搞得辛苦的,图什么啊?”,每遇到此类事情,郭秀玲总是微微一笑,心里总觉得,宏田工也是油田的工人啊!自己虽然是宏田工,可也是长庆油田的一分子,做工人就应该像一个好工人的样,当师傅,就要有当个好师傅!

郭秀玲所在的站由于海拔高达1600多米,一年四季大风不停,沙尘不断,人们形象地称其为长庆安塞油田的“布达拉宫”。2006年1月的一个夜晚,春寒料峭,大雪飞舞,站上滴水成冰。晚上九点,站内一条来油管线发生冻堵,情况告急。郭秀玲和当班的两个女工二话没说就跑到距站100多米的厨房,提着开水直奔冻堵管线。此时,站上休息的女工们也跟着忙活起来,她们烧水的烧水,烫管线的烫管线,整个站内忙成一片。那一夜,站上灯火通明,女孩子们不停地往返于厨房和管线之间,由于天气太冷,她们在前面烫,后面的管线继续发生冻堵,不知往返了多少趟,不知走了多少路,只看见女孩子的裤腿上、鞋子上全部是手指粗的冰柱子,漫天的雪花落到脸上,和着汗水往下淌,被汗浸透的棉衣牢牢地粘在腿上,每行一步,腿上的肉跟撕裂了一样……

还有一天凌晨,郭秀玲在站里巡回检查的时候,听见计量间喀喀作响,凭着多年的技术经验,她就知道是外输流量计卡了。郭秀玲急 — 13 —

忙将外输流程切换到旁通,随即和值班的5名员工一起,硬是将重达100多公斤的流量计卸下来,将卡在流量计里的一小截铁丝取出来,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让设备正常运转起来。

这样的事情说来,确实太多了,对于王十六转这么大的一个站,这么特殊的一个女工群体,这么年轻的一支采油队伍,这么多新分来的实习生,郭秀玲想一想,都觉得肩上的担子沉重。可是,走过五年,她依然坚强地面对着困难,面对着生活,她说“累是真的,汗水也是真的,父母、朋友、领导对我的那份期望与寄托更是无法忘记的,更是不能辜负的”。

“油田的大发展为我们展现自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相信,平凡的生活因为爱而富有,卑微的生命因为奉献而美丽。”

郭秀玲对油田的发展感慨至深,五年来,经过这群年轻女工的不断努力,使得王十六转的站容站貌有了质的转变,当初的泥砖已经变成了水泥地板,小小的树苗已经绿意成荫,新种的草坪已经铺满整个院落,新标识,新气息,新的值班室,连每个房间都加了降噪设施,以人为本的管理使得整个班站犹如流着清涧的宁静山林,悠然安详。

当今王十六转已经建设成为长庆油田民主管理和文化示范的窗口,一切都如同新生的婴儿,充满朝气。女工的宿舍漂亮温馨,洗澡的设施完备齐全,食堂饭菜可口卫生,就连外面的空地,也已经在郭秀玲和这群平凡的女工手中,变成了绿意盎然的菜圃和花棚,种上自己喜欢吃的蔬菜,培植自己喜欢的水果盆花,曾经荒芜的大山,在这 — 14 —

群女工的汗水中逐渐萌发春天的种子,发芽,开花。

郭秀玲担任站长以来,创新和运用的管理方法,经过厂区的讨论和提炼总结,已经明确形成了以点控管理、岗位循环培训、岗位立体考核以及关爱、尊重、和谐的温情管理为主的女子站“四法”管理模式,王十六转也被厂确立为“巾帼建功的典范”站。五年来,王十六转获得了陕西省巾帼建功示范岗、长庆油田公司基层建设示范点等8项集体荣誉,12项个人荣誉,2005年,郭秀玲又光荣地获得了油田公司“劳动模范”的殊荣和厂“优秀员工”称号。2006年6月30日,郭秀玲作为模范党员在长庆油田庆祝建党85周年大会上作了先进事迹报告,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她为党工作、为石油事业奉献青春的信念和决心。她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听众,她和姐妹们的真情故事也在长庆油田流传开来。报告会会后,她 还受到了长庆油田公司党政主要领导的单独约见和座谈,王道富总经理还把自己办公室的一块玉雕赠送给了郭秀玲!每当她想起这些荣誉和流下的汗水,郭秀玲心情总是激动,总是有种说不出的骄傲与自豪。她说,这样的荣誉,作为一名普通员工,特别是一名宏田女工来说,是从来都不敢奢望的,可是,上帝总是眷顾那些勤劳纯朴的人们,让她们在挫折中成长,在困境中磨炼,在时刻接受考验的机遇中展现自我。

长庆油田的大山深处,有许许多多像郭秀玲一样的年轻女工,她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像高原上的山丹花一样,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大山;她们是一颗颗闪亮的石油星,把鄂尔多斯盆地装点 — 15 —

得绚丽多彩,引人注目。郭秀玲常说,她只是她们中间普通的一员,没有她们,就没有她灿烂的今天;没有那些曾经帮助她,关怀她的兄弟姐妹和领导,也就没有她真正实现人生价值的可能,这里的山连在一起,这里的人,更是永远抱在一起的……

郭秀玲热爱油田,热爱和这么多兄弟姐妹在一起工作的美好时光,她非常珍重养育她的这片沃土和她胸前的党徽。日子一天天过去,要走的路还很长,郭秀玲深深地知道,油田的大发展使如今的工作生活条件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这里的人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广阔舞台。她说,大山的荒凉再也阻断不了她的热情,高原的沙尘再也遮挡不住她的梦想。她相信,平凡的生活因为爱而富有,卑微的生命因为奉献而美丽。

就在今年岁末,长庆油田公司党委、长庆油田公司决定将王十六转命名为“郭秀玲站”,长庆油田把一座站的名字送给这位像山丹花一样爱着油田、燃烧青春、默默奉献的员工。这是对劳动者的礼赞,是对这座高原上奉献者的致敬,也是对青春和生命的珍重和纪念。我们无法想象郭秀玲的心情,我们只怀着虔诚和素朴之心,把目光投向沉默的高原,以我们最诚挚的祝福……

下载一个高原检察官的事迹演讲稿:高原上开出美丽的花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个高原检察官的事迹演讲稿:高原上开出美丽的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