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攸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时间:2019-05-14 06:1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乡攸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乡攸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篇:家乡攸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家乡攸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外语系

2010级

翻译六班

1040501208 侯志成

一、家乡攸县建设取得的成就

(一)注重科学规划,描绘了美好蓝图。几年来,全县共投入480多万元资金,以规划局为主,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全县注重与小康村建设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十一五”规划相结合,提高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加大村貌整治,改善了人居环境。一是完善公共设施。目前,全县100%的乡镇村通上了水泥路;大部分的农村居民用上了自来水,为县民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电网基本上到组到户改造;县财政共投入4000万元实施净化、美化、亮化工程,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二是提升基础服务。加强农村教育建设,基本消除学校危房;为所有的学校开设了宽带网,村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严格落实计生奖励扶助对象待遇,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强化。扎实推进以“清垃圾、清污泥、清杂物”和“改水、改厕、改厨、改浴、改圈”为主要内容的“三清五改”和“洁净攸县大行动”活动,有力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新联村、回湖村、罗家坪村分别进入国家、省、市卫生村行列。

(三)推动产业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产业兴则农村兴。一是发展特色产业。全县开发了高档优质稻、大棚蔬菜瓜果、南方早熟梨、养殖小区、杂交水稻制种等效益较高的种养项目,着力推动各种特色产业向规模化、基地化方向发展。二是培育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图菱牌竹胶板、仙竹牌大米、育灵牌猪饲料、慈峰牌有机茶跻身湖南名牌。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全县已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2000多家,粮食、饲料、草席、竹木等十大农副产品加工体系基本形成,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55亿元,有效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提高道德修养,创树了精神文明。一方面注重公民道德建设。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美家庭”评选活动以及“挂牌授星”活动。另一方面注重农村文化建设。一是改善农村文化场所。规划用5年时间在全县合理设置100个“乡村大舞台”文化服务点,每个点县财政配套专项资金2万元,对提高农民素质,建设文明乡风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二是成立农村文艺队伍。成立农村龙灯、腰鼓、皮影、剪纸等文艺队伍,通过乡村大舞台、农村KTV等平台,定期举办各种比赛,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三是举办农民教育培训。定期举办村民夜校和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开展远程教育,开阔农民视野,提高农民素质。通过一系列的创建、评选和比赛活动,农民道德修养、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初步形成。

二、攸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县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农民自主参与意识不强。少数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够,对政府的期望值过高,“等、靠、要”的思想比较浓,不愿出资出劳,积极性不高,没有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二是农村投入相对不足。虽然近几年我们加大了农村投入力度,但我县经济总量还不大,财政资金紧张,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各种涉农项目资金都处于“僧多粥少”的状况,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有的甚至出现资金重复投入使用的状况。三是农村体制机制不完善。如在土地经营和流转、疾病防治、农村信贷、筹资投劳、环境卫生整治、项目设施管护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性障碍,影响甚至阻碍新农村建设。

三、对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坚持激活主体,确保全民参与。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群众的主观愿望,激发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突出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要把农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检验工作成败的根本标谁。要广泛征求农民的意愿,做到凡事都要和农民商量,随时接受农民的监督,而绝不搞强迫命令、搞政治运动。要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善于总结推广他们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要破除一切影响农民创业的陈规旧矩和体制弊端,为农民创业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广大农村丰富的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的活力竞相迸发。要转变乡镇政府对农村的管理方式,正确处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增强村民民主意识,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充分下放农民权力,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总之,要使建设新农村的过程成为农民群众参与发展、共享成果、实现价值的过程。

(二)坚持整合资源,确保项目带动。在资源整合上,科学整合各类资源,积极向上争取、结对帮扶和财政扶持,实现项目的累进和叠加效应。在资金投入上,坚持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通过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机制多渠道多途径多层面筹集建设资金。在政策扶持上,应当进一步创新财政支农思路,推进政策措施的制度化,调整、完善财政资源和建设资金的投向,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优化财政支农方式,创新财政支农体制,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深化和完善农村改革,创新公共产品供给城乡接轨的科学决策机制,提高财政支农效率,切实保障财政支农和税收优惠政策带给农民实惠。

(三)坚持农村改革,确保机制创新。一是推进农产品流通与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着力创新农村金融发展机制。培养农民的信用观念,促使农民掌握融资方法,完善农户自身的贷款条件。二是推进城乡社保制度接轨,构建农村社会和谐的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巩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成果,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促进农村社保制度逐步与城市接轨。为此,应当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多样化,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健全社会救济救助制度。三是保护与治理相结合,构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必须采取严格的环境政策,既要切实保护现有的绿地、植被、水源,避免新的侵蚀和破坏,又要对已经造成的破坏和污染进行大规模治理,切实做到保护与治理相结合。为此,需要建立农业化学污染预防体系,建立农村产业发展的环境评价体系,建立农村生活污染治理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篇: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资源环境学院刘富安

摘要:随着“十二五”规划的顺利进行,我们审核”十一五”规划中取得的成果和不足,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中的三农问题和加强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作为一个在农村生长了近20年的学生,我结合自己的家乡,通过切身经历,谈谈农村的变化。

关键词: 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变化 岳阳市湘阴县茶湖潭乡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历史见证了这个国家曲折的复兴,如今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不断书写着这个国家的光辉,也让世界人民为之鼓掌。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13亿人口中有近8亿的农民,对于中国而言,要想全面发展,如何搞好农村建设无疑是一个首要解决的问题,中国目前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方针,全面抓紧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一五规划期间,农村问题得以明显的改善,因此保证了农村体系的发展,也推动了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我是一名农村的孩子,我切身感受到了建设新农村带来的的巨大变化,在这次实践报告调查中,我以我们乡(岳阳市湘阴县茶湖潭乡)的变化来说说家乡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取得的成就。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国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年规划的建设》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又进一步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工业反哺

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防活”的方针,协调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三农”问题是农业、农村、农民,长期以来这也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业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建设,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我的家乡是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茶湖潭乡,这次我主要通过对我所在家乡进行详细地调查,总结了近年来我的家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指导下发生的变化。

首先我想说的就是我家乡道路的建设,这是一个大家亲身感受、亲眼所见的一个变化。曾记得儿时,我们村就只有一条通往省城的马路,当时那条马路是家乡人民的希望。而其他的路全是弯弯曲曲的泥巴路,每当下雨时,上学的孩子都撑着一把雨伞,与狂风暴雨斗争,在泥泞的小路上艰难地前行,我记得那时我们心中只是怀着自己心中美好的梦想,总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再回到家乡,建设家乡。现

在呢?政府与百姓合资,在百姓出行的地方几乎都修建了宽宽的水泥马路,而大家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在下雨天艰难地出行了。也就是家乡的这个巨大的变化,坚定了我对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那份狂热的激情,现在我是一名大学生,在这十几年的读书生涯中,我看到的家乡最大的变化,使我更加我坚定我们一定可以走出贫困,走出一条新的希望之路。为此,我将继续奋斗,为了心中的那个梦想,为了中国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努力。

其次我想说的第二个变化就是家乡的乡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地提高了。在国家推出的一系列有关教育的减免学费的政策中,我的家乡也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指引下积极地实施这一系列措施,现在每家每户的小孩都有书念,国家花了巨大的资金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而我的家乡也全面落实了国家的这些方针政策,我相信我们农村的小孩一定可以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从而拥抱世界。而且家乡的学校针对某些特困生给予一定的助学金以及给优秀学生一定的奖学金,也是这种措施,真正做到让每个孩子都有书读,而且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好学的积极性。

最后我想说的就是家乡人民的致富精神,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以前小时候,爸爸妈妈最舍不得的就是家里的农田,非常重视种农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为的就是收多一点稻谷,再卖一点儿钱,几乎所有的农民都把稻谷作为家里经济最重要来源,可以看出当初农民的思想比较陈旧。然而现在再看看我们村,人们不再眷恋农田,都向往城市,轻壮年一般都是进城里工作,而那些

年迈一点儿的村民就在家种田,但是现在已经不再是以前那种机械式的种田啦!农民学会了使用科学的种田方法以及现代化的机械啦!抛秧种田、收割机收稻谷,种田比以前轻松多啦!而且在村里有的村民建了养猪场,然后又集中建了沼气池,这正是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体现。慢慢地村民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生活娱乐活动与日俱增,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并驾齐驱。我看到现在村里的变化,不禁感叹祖国的前途是多么的光明,未来是多么的美好,农村正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了。

以上就是我结合自己的家乡所了解的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看到农村现在的这些巨大变化,我更加坚定了祖国的明天将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当三农问题逐步开始解决,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开始打开思想的枷锁跟上现代化的步伐,我相信我们的国家的未来将书写历史新的篇章,为此,我们应该一起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因此我们要全力拥护党中央政府的方针政策、坚定内心的理想,坚信我们一定能够成功!

社会调查及实践具体内容: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人口中有近8亿的农民,因此如何在农村有效地发展农业是一个重要问题,这也就是“三农”问题。党中央及国家政府一直都很重视这个问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效的方针政策。本次社会调查及实践将结合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茶湖潭乡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公路、教育、农民思想等方面)来说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第三篇: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寒假在外求学的我回到家乡,在我踏上故土的那一刹那有一种与众不同气息迎面扑来。在家乡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让我对农村近几年的发展、变化有很直观的印象,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党和政府兴农富农政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实惠。在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成了党和国家关心的问题。

通过调查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得出一下结果:

一、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期望和要求

1、迫切希望有新的支柱产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更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目前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靠粮食,但调查表明,其实不太情愿只种点玉米,因为不少农民表示:只靠玉米人均收入十分微薄。其实农民都迫切希望各级政府能够多发展一些适合农村发展的新产业来推动经济发展,通过更多新产业的发展,以此来促进新经济组织组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

2、希望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1)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希望各级在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方面有更多扶持政策,以推动农村结构调整既要有量的扩张,更要抓质的提高。(2)希望加快对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希望各级部门能够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集中人力、财力,对有一定规模且科技含量高、牵动力大的龙头企业进行扶强扶壮,尽快培植起一批以主导产业和骨干农产品为基础原料的农 产品加工企业,尽快改变目前这种“种菜无法卖,种粮无法加工”的局面。(3)希望着力推进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

(4)希望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以促进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3、希望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抓核桃等主导产业促经济发展。只有发展富民产业,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保障,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据调查发现,65%的农民都迫切希望政府在产业发展方面应做好引导,在产业建设中积极发挥以点带面和典型辐射的带动作用,促进二、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4、希望进一步加强村社道路建设。“要想富,先修路”,纵观家乡的村组公路,道路硬化率低,农民群众希望村民自治以后,村级组织应从关心热点问题入手,发动农民,出资出力,解决村、社道路“雨天泥泞、秋季尘飞”的局面。

5、希望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要求构筑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公共财政职能,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使农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6、希望各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两手抓。在落实财力投入的同时,希望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党的建设,培养农民创造新精神,通过创业改善自己生活,帮助困难群众致富,共同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7、希望以实施提高农民素质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应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60%以上的适龄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

8、希望以创建文明村社为先导,塑造新风貌。应着力整治农村环境,植树造林,美化、净化村容镇貌,尽快改变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同时,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9、希望有好的基层带头人和村级领导班子。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也是建设新农村的组织实施者。通过走访发现,全村60%的农户认为,现在的村委会实行“村民自治”以后,没有很好地发挥好自治作用,更有一部分人认为“根本自治不了,自治

就成了一盘散沙”。因此希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建好班子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通过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10、希望以抓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重点。抓农村社会治安要以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突破口,俗话说:“游手好闲”,人们都有事干了,小偷小摸和聚众赌博现象自然会销声匿迹;另外要对外来走村串巷的流动人口加以监管,避免不法行为发生;对村民要适时进行法制教育,严禁邪教等违法乱纪行为在农村中蔓延。

11、希望注重农村教育。孩子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再穷不能穷教育。从长远考虑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壮大师资力度,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推进农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规模和现代化水平,节约资源;减免农村义务教育费、以及到城市就读借读费,让城乡教育同步发展。

12、希望整顿农村药品市场,进一步加大新型合作医疗的减免力度,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医疗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大对药品的监督管理,严禁假冒伪劣和过期药品在农村市场横行。控制药品价格,让农民能够看得起病,放心看病。

二、当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突出问题:文化生活单调,基层文化建设滞后。农村文化事业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民间文化遗产得不到发挥和有效保护。村级的文化室名存实亡,适合农村的各类科普资料缺乏;农村有线电视普及率不足35%,农村文化生活匮乏;导致赌博等不良现象突出。广大农村群众旧习俗、旧观念束缚严重,思想不解放,干部群众创新意识不强,不思进取,小农经济意识色彩浓厚、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小农观念根深蒂固,一方面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难以接受新文化、新技术和新观念,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应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引导农民树立科学观念,消除愚昧、落后的旧思想、旧观念。镇、村两级应通过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帮助 农民划清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从根本上铲除愚昧、迷信赖以存在和蔓延的社会土壤。各部门应努力抓好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以寓教于乐、健康 向上的群 众性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来占领农村阵地,抵御和消除不良文化对农村的侵袭。要狠刹封建迷信歪风,对当前小庙小庵的回潮和愈演愈烈的封建迷信歪风,要结合农业农村现代化教 育,采取教育与惩戒并重的方法,加大打击和管理的力度。要敏锐注意各类宗教活动在农村中的新动向,对于非法宗教和宗教不良活动,坚决取缔和制止,对于民间假道士等封建迷信职业者,应一打到底,彻底净化农村社会风气;并通过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和宣传教育,使赌博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所改变。应着力整治农村环境,植树造林,美化、净化村容镇貌,尽快改变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同时,扎实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防止“形式多于内容”。即在新农村建设中,应作出详细的规划和计划,并严格围绕所作的规划、计划内容来实施,在防止只搞宣传发动不注重实施行动的倾向。

2、要防止“不联系实际,想当然”的现象。由于受农业基础、农业推广水平等因素影响,在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制定具体方案过程,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的经济总量、农民收入水平、增长速度等因素,尽可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或方案,以缩短村与村、组与组、地区与地区之间差距,以防止新农村建设乏力。

3、要防止“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是新农村建设中缺一不可的重要内容,在工作中,应做到一手抓经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硬,以促进新农

村和谐发展。

4、要防止只注重农村建设,不关心小城镇建设,导致整体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辐射带动力弱,城镇二、三产业发展缓慢,推动力不强,不能有效吸纳剩余劳动力的现象。

四、农民群众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愿望和要求

1、由于农业基础薄弱,希望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基础设施。

2、随着人口增长,饮水问题不断突出,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对现有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合理调配使用,以减少用水纠纷。

3、在村组道路建设中,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够适当补助。

4、希望继续加大“整村推进”和“小康村建设”扶贫项目的实施力度,分步分批实施,最终在所有村、组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

总之,通过各级部门与广大农民群众的不懈努力,最终实现“环境优美、村舍整洁、经济繁荣、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保障可靠、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有利于扩大村民自治,加强民主监督,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进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举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增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党实行的一系列富民政策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但农民的生活还不富裕,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采取系统的扶持农业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把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第一次把建设和谐社会放在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列的位置上,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系统、坚实的基础。面对面广、人多的农村,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基础在农村,重点难点也在农村。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是当务之急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幅员广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农村。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城乡的和谐,就不可能有中国社会的和谐。当前在许多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条件差,发展面临交通、信息、产业等各方面的制约,与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因此,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是当务之急。同时,农村医疗条件差,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的家庭不少,文化生活贫乏,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需要国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只有把农民生活条件改善了,才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的步伐,才能真正达到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

第四篇:关于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此次调查的主题是“坚持真理,明辨是非”。

针对萧翰在测绘学院团委举办的讲座上散步的错误思想观点,故而开展本次调查活动,以用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全面系统有力地批驳其错误思想和消极言论。

在此次调查活动中,我学会了明辨是非荣辱,抵制错误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履行历史使命,担当时代责任,也切实提高了我的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时间

2011年1月24日——2011年1月31日

三、地点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紫园村

四、方式

主要通过立足本地实情,深入了解本地情况,联系本地村委,走访本地农户,搜索紫园村有关资料,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从而探明了该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五、理论知识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现代化农村建设。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庄绿化等内容。

3、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最基本得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

4、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六、紫园村概况

1、基本信息情况:紫园村位于六安市西南部,全村国土面积11.08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民组,全村总人口为1142人。

2、农业生产情况:本村耕地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级别。以“粮猪型”经营模式为主,常年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马铃薯、甘薯、水稻、小麦等,经济作物有油菜、甘蔗、蔬菜、魔芋等,已基本达到多元化农业。

3、畜牧生产情况:畜牧生产方面以养鸡业较具规模,两村有15户以公司+农户为模式的养鸡基地,配套设施完善,每户养鸡数量在~10000只不等。养猪主要以家庭散养为主,部分养殖户已打算开春二月扩大养殖规模,但相对现代化的养猪企业尚具有很大差距。

4、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道路方面,村主要道路的硬化率已达92%,巷道尚有大部分未能硬化;饮水方面,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村委在相关部门的关照下,通过专项资金(材料)下拨和村民自筹资金对原有管道进行改造和完善,已有大约98%村民自愿安装了自来水;通讯方面,全村移动电话和有线电话的总拥有率已达80%,绝大数都安装有卫星电视接收机,电脑网络的运用正在申请安装;住房方面,绝大多数农户都已住进楼房,极少数仍住在平房,但无破房、危房。

5、医疗卫生建设情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一处,诊室三间,医护人员六人,村民参合率为100%。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那些因药费贵而医治不起的农民提供了医疗保障,例如一个病人要治疗用费1万元,可以在当地医院报销2至3千元的医疗费。现今村民的医疗消费均已有所优惠,包括外出打工的也可以将医药费拿回乡里报销,最大报销比例达到80%。能够取得如此水平,已经是非常大的一个突破了。

6、村民的年收入情况:村年总收入为850万元,人均年收入5600元。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较以前都有很大提高。就村民的生活条件而言,村中现有富裕户230户,小康户196户,无贫困户。

7、文化教育情况:村内现有幼儿园2所、小学1所。村民中,小学生文化以上达100%,初中文化以上达91%,高中文化以上达85%,大学文化以上达31%`。

8、生活水平情况:自改革开放以来,本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巨大的飞跃,不再仅仅满足于温饱,更注重科学膳食,注重自身的健康问题。

9、政治民主情况:新农村建设中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管理民主就是要实现村民当家作主,村里的大小事务由村民自己做决定,村民自己选出满意的村官,进行村务的统一安排调配。在调查过程中,我请到了紫园村村委书记为我介绍本地新农村建设中的民主建设进程。村委黄书记说“管理民主化即是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我市已经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大大保障了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此外,还实行了大学生村官制度,它不仅优化了村级干部结构,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规范了村级组织行为,提升了办事效率和质量,更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充裕的后备人才资源,营造了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良好氛围。

七、存在的问题

1、动力的整体素质不高和技术强化的强烈愿望问题较为突出,村

中不经常组织劳动技能的培训,如果多培训就相当于用技术来武装农民,可以避免农民在生产中走弯路。

2、农民的娱乐生活太单调,村中的公共活动场所太少。不过,随着本村别墅型小区的落成,相关的娱乐配套设施也即将对村民开放。

3、村中目前的绿化比较乱,根据村中的绿化计划,形式上是沿路线绿化,没有集中的绿化用地。

4、在调查中发现村中的垃圾乱堆放严重,基本上是沿路放臵或者是在闲臵的宅基地堆放,这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

5、农业基础设施和经营方式落后,紫园村主要以山地和平坝台地为主,土壤以黄棕土为主,耕地主要是旱地,仅有少量的水田。气候属亚热带暖湿性季风型气候,伏旱和暴雨己成为当地气候灾害的两种主要类型,这极大地制约了紫园村的农业生产。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当地夏季高温干旱,每年7-8月出现伏旱天气,高温可达40℃以上。多年平均降雨量1185.2mm,最丰年1531.8mm,降雨集中,下半年降雨占全年降雨的78%,且暴雨量大。紫园村的种植业基本是靠天吃饭,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本地农户大多是采取自产自销的方式处理生产出来的产品,产品的流通量不大,商品性弱,资源利用和效益发挥都不够充分;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甚至还存有牛耕现象,同时很难做到科学种植。

6、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不足,需有上级财政支出的建设配套资金往往难以保证,这导致很多好的新农村建设计划被迫搁臵。此外,紫园村的工业并不发达,无法达到“工业反哺农业”的效果。

7、农业税费改革与生产资料价格飞涨的冲突较为严重。农业税费改革,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从理论上讲,政府实行免征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和实施粮食直补等,肯定会让广大农民直接受益。但现实是,农村粮食收购价格增长缓慢,而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导致种粮成本居高不下,这是粮食丰收,农民欠收的重要原因。据调查显示:2010年3月,紫园村村民购买种子价格上涨了50%,尿素价格上涨了23.2%,国产二铵价格上涨了16%。

八、建议

1、道路绿化:村、组绿化和家庭绿化相结合。在绿化上要充分利

用空地,路边以树木、花草绿化为主并和庭院得树木绿化相结合,创造美丽的乡村风光。

2、增加村中的公共厕所。崔西沟村是一个开放的村庄,平时人员流动量很大,而且陌生人很多,所以公共厕所是必不可少的。

3、合理规划垃圾的回收利用系统,搞好环境卫生。垃圾也是一种可以被利用的资源,如果能做到“变废为宝”,那么既能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也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4、因地制宜,做好排水系统规划。虽然本村耕地较少贫瘠,且气候往往反常,但如能科学耕种,兴修水利,必保年年丰收。

5、做好村中产业调整,争取是产业不那么单一,使村子在经济狂飙的现代有一定的综合调整能力。

6、上级政府应在资金、人才方面提供一定的支持,村委在土地资源上应进行很好的规划管理,这样就有能力引进先进农业技术,规模生产,发展集体经济,从而改变原有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

7、增加就业。农村孩子有些读完初中就到外面打工,有些到外面读大学。外面的生活很吸引人,村里的孩子一般到外面都不会回来村里发展了。如果农村发展工业、加工业,增加就业岗位,一定程度缓解农村缺少人才的问题。

九、村民满意度

从调查结果看,有77.2%的农民对本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的“六通、六化、六有”工程比较满意。2006年投入“两免一补”资金达5.65万元,改造小学危房450平方米,养老保险覆盖率达26.2%,农村低保人数达51人。调查结果显示,对农村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比较满意的农民分别占到了64.6%、92.8%、81.9%和84.9%。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

十、总结

通过此次调查,我深刻地感受到家乡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翻天覆

地的变化,更进而理解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是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是有能力领导全国人民进一步走向繁荣富强的党。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明、正确的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它善于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完善自己,保持正确的航向;它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广大人民同甘共苦;它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它实行民主的科学决策,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从严治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提高党的战斗力;它维护和发展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坚持实行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全面进步;它积极团结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种爱国力量,加强同港、澳、台同胞的联系,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它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面对着党的光辉历程,面对党的伟大目标,作为军人的我,只有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才能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绝不被萧翰等人的反动消极言论所迷惑;只有真实地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正确的选择,站在科学一边,站在真理一边;只有不断地实践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才能让自己的价值得以实现,让自己的青春无悔!

第五篇:20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区城建局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汇报

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区城建局积极参与配合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是解决农民饮水、农村消防安全工程,是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工程,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工程,各乡镇都提高了思想认识,强化了责任意识,增强了工作主动性,切实做好了此项工作。今年我局向省建设厅共争取了省专项补助资金720万元,共新增受益人口14.4033万人,其中金西三镇新增受益人口12.95万人,白龙桥镇7956人,洋埠3643人,乾西乡2934人。超额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城镇集中供水覆盖农村人口新增4.5万人的任务。

2、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加大中心镇政策扶持力度,今年我局在小城镇建设建设项目预投资200万元,项目资金采用“以奖代补”形式发放,同时首次采用绩效考核。加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今年在2009年省污水设施专项资金补助1895万元基础上,又增加505万元蒋堂、琅琊污水处理设施补助,同时又申报了洋埠、罗埠、罗店、雅畈四镇省级2010年专项资金补助,目前正在审核中。同步争取了市级污水处理设施专项资金1224万元,并为琅琊、蒋堂等乡镇争取了部分市留土地出让资金预留给乡镇作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资金。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部门密切配合。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工程建设工作,区政府与乡镇签定工程建设责任书,制订了实施意见和工程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将工程建设列入对部门、乡镇的考

核。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编制、包装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项目批准后,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组长为乡镇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确定专人负责项目实施。各部门密切配合,明确责任,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与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2、落实制度,规范工程管理。为保障工程质量,在项目前期准备基础上,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安全目标责任制等相关制度;施工中从管网的设计、预算、工程招投标、材料选购等环节严格把关;相关部门不定时地对工程管材质量和管网的安装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有效地杜绝不合格管材流入工程,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如雅畈镇对工程质量严格落实“三检制”即班组自检、专职人员复检、公司质检科终检;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全程控制,认真履行“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的监理职责即控制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管理工程合同、信息,协调各种关系;对重要工程部位实行旁站监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等级,合格率100%,优良率70%以上。

3、严格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到位。由纪委牵头,协同区财政、审计等部门对省、市、区拨付给乡镇的集镇建设专项资金进行监督管理,督促工程实施单位严格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和落实配套资金,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充分发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在工程竣工后,根据有关规定及时编报竣工财务决算。区财政局按照文件要求,依据工程进度及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分期将补助资金拨付进入项目单位财政专户,严格控制开支范围和标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婺城区城乡建设管理局

下载家乡攸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乡攸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正主力军。只有维护好农民的主体地位,遵循“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很关键的新的政策。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是 “生产发展、生......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定稿]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宏大的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为应对全球金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文

    第一章 前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或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以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新农村建设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科技、教育、文化、......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肖维维 (学号1019064028)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录 摘要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参考文献3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荐]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究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因 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