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入学、转学、升学政策规定
高中入学、转学、升学政策规定
新生应持九年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或录取通知书按时到学校报到,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如期报到的,须持有关证明在开学前向学校请假。如开学后一周内不到校办理入学手续,高中学生取消其入学资格;新生入学后,如发现有伪造证件及其他学校在籍生或同级学校已毕业生等情况之一者,应取消其学籍,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高中招收新生一律使用全省统编学号,学生在学籍注册的同时,即取得考籍和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资格。分配给各校的高中招生计划,只限在本校范围内使用,校际之间不得通用。
由外地转入我市的高中学生,除应持本人常住本市户口、家长调动或迁移证明、转学证明、学生档案外,还须同时持原地的转学介绍信、省统编学号、地市学业水平考试办公室出具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证明(外省转入我市的,须有省级学业水平考试机构出具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证明)和在原校使用的学业水平考试准考证,否则不予接收。
在外地一般高中就读的学生,不得转入我市重点高中(含省级规范化学校);同级重点中学之间,可以办理转学。
本市学生转往外地的,应持户口迁移证明或其他有效证件向学校提申请,经学校同意后,发给转学证明和本人档案(加封盖章),然后到教育主管部门办理转出备案手续。转往外省的高中学生在本市签署意见后,到省教育厅学业水平考试办公室办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证明。市区内高中学生不得转学。农村高中学生在本县内、初中学生在本乡镇内不得转学。
第二篇:小学入学、转学、升学政策规定
小学入学、转学、升学政策规定
一、入学
小学实行按时免试就近入学。
凡年满6周岁(截至当年8月31日)的儿童,按就近入学的原则,凭实际常住户口簿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小学办理入学手续后,即取得学籍。小学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服务区由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认定学生实际常住户籍所在地应坚持学生户籍所在地与法定监护人户籍所在地相统一、学生户籍所在地与实际常住地相统一的原则。小学一般不接受服务区外和不足龄的儿童入学。
适龄儿童需要免入学、缓入学的,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城市经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学校出具免入学和缓入学证明。因身体原因申请免入学、缓入学的,应当附具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的证明。缓入学期满仍不能就学的,应当重新提出缓入学申请。
二、转学
学生有下列理由之一者,准予转学:家庭住址跨省、市、县(区)、乡(镇)迁移;在市、县的城区内或农村乡(镇)内家庭住址迁离原校服务区,且路途远不能在原校学习;由公办小学要求进入民办小学或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学习。
转学,须由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向学校书面申请,经转出学校同意,家长持转出学校函与转入学校联系,转入学校同意接受后,应立即将复函函寄(或家长转交)转出学校,转出学校收到复函后方可开具转学证。转学学生凭原学校发给的转学证、素质发展报告单、家长单位证明和实际常住户口簿到转入学校办理转学手续。学生转入或转出均需统一上报核准,农村小学报乡镇教育管理机构(或乡镇中心小学),城镇小学报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避免转学和借读等造成小学班额严重超员,对从农村小学到城镇小学或从普通小学到当地办学条件优良的小学的转学和借读,各地可制定具体办法,从严审批,予以合理引导。
三、升级、重读、跳级
小学实行年限教育,学生每学年末经素质发展综合测评后即可升级。
小学取消留级制度。经县级以上医院或教育行政部门智力筛查,确认为智力残疾的学生列为特殊教育学生,允许随班就读,另行登记造册,填写特殊教育学生学籍表。对极少数学习确有困难又智力正常的学生,学校可予重读,但每个班级控制在1人以下,全校每年平均重读率控制在1%以下。毕业班学生不得重读,一个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最多只能重读1次。学生重读需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研究提出,经学校教导处审核,校长确定。
少数智力超常、操行优良、身体健康、参加高一年级考核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经本人和家长申请,学校可准其跳级,同时报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跳级应在学开始时进行。
四、毕业
第二十条 小学对修完规定年限,或经批准跳级,确已修完全部课程的学生,发给完成初等义务教育证书。少数智力超常、操行优良、身体健康、参加毕业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经本人和家长申请,报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学校可准予提前毕业。(郑辑)
第三篇:小学入学、转学、升学政策规定介绍
小学入学、转学、升学政策规定介绍
入学
1、小学实行“按时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学校在新学年开始前一个月将服务区内适龄儿童登记造册,报乡镇人民政府(设区的城市小学报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经当地人民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小学最迟应在新学年始业前15天,将应接受义务教育儿童的入学通知书发给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凡年满6周岁(截至当年8月31日,条件不够的地方可适当推迟,但最迟不能高于7周岁)的儿童,按就近入学的原则,凭实际常住户口簿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小学办理入学手续后,即取得学籍。小学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服务区由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认定学生实际常住户籍所在地应坚持学生户籍所在地与法定监护人户籍所在地相统一、学生户籍所在地与实际常住地相统一的原则。小学一般不接受不足龄的儿童入学。
适龄儿童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报到入学者,必须在学校规定报到时间内申述理由,并持证明向学校请假。无故逾期一周不报到入学者,由学校报请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对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进行批评教育或处罚,并责令其送子女入学。
2、适龄儿童需要免入学、缓入学的,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城市经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学校出具免入学和缓入学证明。因身体原因申请免入学、缓入学的,应当附具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的证明。缓入学期满仍不能就学的,应当重新提出缓入学申请。
3、凡年满6周岁的流动儿童,其法定监护人在流入地居住并取得公安部门颁发的暂住证,同时取得就业证明或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的,可由其法定监护人持户籍所在乡镇(街道)户籍证明和原就读学校借读联系函(一年级新生入学需要户籍所在地原指定就读学校开具的联系函)等材料,向流入地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申请借读,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排借读学校。
流出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为流出学生建立并保留学籍。流出学生回流出地居住并要求回原学籍所在学校就读,学校不得拒收。
流入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招收符合条件的流动儿童入学借读,并为借读学生建立临时学籍。
4、小学应创造条件接收视力、听力、智力等轻度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并努力为其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条件由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5、小学按40-45人编班。复式教学班每班人数一般不超过40人。提倡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小班教学。
小学入学分班应采取随机分配的办法进行,不得通过任何面试、笔试等方式为学生分配班级,更不得举办任何形式的重点班、快慢班。
6、小学新生入学后,学校要使用全省统一的学籍管理系统建立并管理学生档案。
7、学生学籍管理的号码分为档案号和学籍号,号码实行全省统一编号。
转学
1、学生有下列理由之一者,准予转学:家庭住址跨省、市、县(区)、乡(镇)迁移;在市、县的城区内或农村乡(镇)内家庭住址迁离原校服务区,且路途远不能在原校学习;由公办小学要求进入民办小学或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学习。
2、学生转学须由学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经转出学校同意,家长持转出学校函与转入学校联系,转入学校同意接受后,应立即将复函函寄(或家长转交)转出学校,转出学校收到复函后方可开具转学证(跨省转学除外)。经转出地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登记后,拷贝学生电子学籍档案同纸质档案一并交学生带到转入地教育管理部门,转学申请和附件与转学证明存根等一并存档。学生监护人与转入地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联系,经转入地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接收学生电子学籍档案并为学生授予新的学籍号码后,转学学生凭原学校发给的转学证、综合素质评定报告单、家长单位证明和实际常住户口簿到转入学校办理转学手续。转入学校收取学生档案并按教育主管部门要求为其建立新学籍。
学生转入或转出均需统一上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办理,农村小学报乡镇教育管理机构(或乡镇中心小学),城镇小学报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避免转学和借读等造成小学班额严重超员,对从农村小学到城镇小学或从普通小学到当地办学条件优良的小学的转学和借读,各地可制定具体管理办法,予以合理引导。认定学生转出必须具备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申请、转入学校复函和转学证存根。认定学生转入,必须有转学证。
跨省转学的要及时发送和收取纸质《学生学籍表》。转入我省的,要建立学生学籍电子档案信息。
3、学校对符合转入条件的学生应及时安排插班学习。对因转入学校学额已满转学确有困难的学生,城镇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农村由乡(镇)教育管理机构(或乡镇中心小学)统一安排。凡转学学生不能转入他校者,原校应允许该生回校学习。
升级、跳级
1、小学实行年限教育,学生每学年末自然升入高一年级。
2、小学取消留级制度。随班就读的轻度视力、听力和智力等残疾的学生应列为特殊教育学生,另行登记造册,填写特殊教育学生学籍表,并安排其到相应年级学习。
3、少数智力超常、操行优良、身体健康、参加高一年级考核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经学生本人和其监护人申请,学校可准其提前升入相应年级学习,同时报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由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其是否达到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跳级应在学开学时进行。
第四篇:初中转学有关政策规定
初中转学须知
一、根据就近入学原则,学生不准任意转学,但有下列理由之一者准予在公办初中之间转学:
1、非本县户籍且转学至户籍所在地的学生。
2、户籍在县内,但家庭住址不在本乡镇,且路途较远的学生。
3、需要进入文艺、体育等专业学校训练的特长生。
4、因残疾需要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学生。
5、经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安排的正常转学生、借读生。
二、初一新生一般不准在县内转学,学区相邻的两个学校一律不予转学。
三、转学手续:
1、监护人持户籍或居住地变更证件到迁入地教育主管部门和转入学校办理“同意接收转学、借读证明”(跨省转学除外)。
2、向转出学校提出书面转学申请,申请需附转入地“同意接收证明”、户籍迁移证明或居住地变更证件的复印件。
3、转出学校审核后,再由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4、学生持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材料,到批准转出学校开具“转学证明”。转学申请、“同意接收证明”与“转学证明”交一份转出学校存档。
5、学生持“转学证明”、学生档案材料到转入学校办理转入手续(外省转入学生持学生学籍卡)。
6、办理转出转入手续均需出示户籍和居住地变更的证件原件,当户籍与居住地证件不一致时,以居住地证件为准。
四、转学不得变更就读年级。
兴国县第四中学教务处 二〇一四年八月十九日
第五篇:入学转学休学制度
学生入学、转学、休学管理制度
一、入学
(一)适龄儿童、少年实行免试按学区就近入学;
(二)小学入学年龄为6--7周岁。盲、聋哑、弱智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可适当放宽;
(三)小学新生入学,其监护人携带适龄子女户口簿、居住情况证明(房产证等)等有关证件到学校指定地点按时报名。
(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凭户口簿、流入地暂住证(或现居住地街道、派出所证明),由暂住地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
(五)外籍学生到我校就读必须由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方可入学。
二、转学
(一)学生因家迁需转学者,由其法定监护人持相关证件(户口、房照等)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同意后到教育行政部门办理转学手续;
(二)拟转入学校因该年级学额已满,由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相对就近原则统筹安排;
(三)小学毕业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办理转学手续。学生在休学期间不准转学;
(四)转学手续一般在学期前或开学后一周内集中办理;其它时间为每周一办理;
(五)学生转学办理程序:1.开转学证(学生的监护人持户口和房照及相关证明向在读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开转学证明)。2.到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学生的监护人持户口和房照及相关证明,小学生先到区(县)教育行政部门
审核后,再到市教育局初教科办理审批手续)。3.入学(学生的监护人持转学证明、户口、房照及相关证明到转入学校教导处办理入学手续)。4.取学籍(要求转入学校在转学证明回执加盖章后,学生的监护人把回执送回原学校取学籍,后把学籍送到转入学校);
(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县内转学,凭户口簿、暂住证(或现居住地街道、派出所证明)、子女流出地就学情况证明(学籍、学生综合评价手册)等材料,由县教育局批准安排到指定学校就读;域外客商子女因居住地迁移或其它正当理由确需转学,持户口、工商执照或招商局出示的验资证明到县教育局小教科审批。
三、休学
(一)凡因病无法坚持正常学习须长期治疗者,由学生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出具县(区)级以上医疗单位诊断书、病志、X光片、化验单、CT等有关证明,经学校初审,填写休学证明,持休学证明等相关材料到县教育局小初教科审批后方可休学。休学手续等相关材料由学校教导处统一保管。
(二)学生休学期一般为一学年。休学期满后,学生须持休学证明和医疗单位出具的康复证明或其他有效证明,到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复学。学生复学后,由学校编入休学时年级就学。休学期满,尚不能如期复学的,须再办理续休手续。
(三)毕业学年学生原则上不予休学。
四、转学流程图
1.开转学证
学生的监护人持户口和房照及相关证明向在读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开
转学证明。
2.教育局审批
学生的监护人持户口和房照及相关证明,县学生到县教育局小教科办理审批手续。
3.入学
学生的监护人持转学证明、户口、房照及相关证明到学校教导处办理入学手续。
4.取学籍
要求转入学校在转学证明回执加盖章后,学生的监护人把回执送回原学校取学籍,把学籍送到转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