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高考文综政治十大热点预测及命题角度(一)
2018高考文综政治十大热点预测及命题角度
(一)离2018年高考还剩一周时间了,绝大多数学校的高三年级已经停课让同学们自己看书复习、消化。这七天需要做的事很多:一是回归教材,清晰学科知识体系尤其是主干知识、常考知识;二是整理平时月考、诊断考试、模拟考试,从中明晰如何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方法,使组织的答案更具有针对性、创新性;三是调整心态,保持良好情绪;四是调整作息时间,合理安排复习与休息时间,保证好睡眠;五是注意饮食卫生,以最好的身体和旺盛的精力去迎接高考。
为搞好2018年高考文综政治备考的最后工作,胡博老师帮助大家归纳总结,以便让考生这七天复习事半功倍。高考政治必须体现国家意志,通过“一点四面”,落实“一体四层四翼”,体现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从而强化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试题会围绕“转型升级、调整结构、解决民生、加强党建、依法行政、注重生态、呵护传统、维护和平、促进发展”选材,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设问角度,注重对考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查。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基本上是以热点(当年热点或长效热点)材料设置新情境考察考生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人们的重大关切。因而很有必要进一步理清、归纳已学习过的内容。
基于平时学习,本文认为2018年高考文综政治可能会涉及到十大热点问题,分别从热点概述、命题选材、设问角度、答题要点方面呈现给考生。本文适用于全国Ⅰ卷、Ⅱ卷、Ⅲ卷及自主命题省市高考备考考生所用。
一、改革开放40周年【热点概述】2018年时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年。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成为解放思想的先声。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40周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外交等在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国际地位和国际威信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改革,即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文化体制改革,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等。开放,即对外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时代的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大势,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段要求熟记)【命题选材】例1:40年来,我国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得益于不断地改革,这是我们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宝贵经验,没有改革,就没有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就。十九大报告中改革成为高频词和关键词,共提及97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深化改革,把改革进行到底,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设问角度】(1)中国改革开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一定成功的原因。(12分)(2)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说明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12分)(3)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并结合材料,探究我们如何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10分)
(4)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请结合材料,为庆祝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写两条宣传标语。标语要体现学科素养。(4分)【答题要点】(1)中国的改革开放,从社会存在出发,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社会基本规律(6分);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人民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成功(6分)。(2)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改革,即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才能解决。(4分)②40年来,我们通过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不断完善了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从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2分)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遇到新情况,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我们的改革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国情做出新的改革和调整,不断解决新问题,回应新要求。(3分)③改革为了人民,改革更要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是依靠人民群众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的。(3分)
(3)立足人民群众的实践,不断创新(4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4分);把文化建设作为改革开放的战略任务,提高文化软实力(2分)。
(4)宣传标语:天道酬勤春华秋实四十载,天行有常应之以治中国梦。改革开放于今朝,美好生活在双手。顺应中国人民美好生活历史要求,契合各国人民和平生活时代潮流。(每条2分)【命题选材】例2: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30多年前,深圳曾创造了3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并渐成高速发展代名词。“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也开始走向全国。改革创新既是深圳特区的永恒主题,也是深圳实现新跨越的必由之路。特区成立后,深圳凭借毗邻香港、地处粤南的地缘优势,改革开放先行者的政策优势,聚合全国“闯家”的人才优势,发扬改革创新、敢闯敢试的精神,使一个边陲小镇迅速蜕变成一座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大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然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深圳开始遭遇“高位过坎”的困难: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着近2000万人口,可利用土地面积少之又少,空间、资源、环境局限的矛盾日益尖锐,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经济增长已难以为继。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吹响了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新跨越的冲锋号。在经济新常态下,深圳坚持创新驱动、质量引领,扎扎实实走内涵式、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标准、质量、品牌、信誉一体化建设,逐步实现了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设问角度】(1)结合材料,运用相关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以改革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深圳精神对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10分)(2)结合材料,运用相关哲学知识,说明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12分)
(3)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请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拟两条宣传用语。(4分)【答题要点】(1)①文化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4分)②深圳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具体表现,为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3分)③深圳精神彰显了城市的特色风貌,激发了人们改革创新的热情,促使人们敢闯敢试,共谋发展。(3分)(2)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4分)②深圳特区成立之初,立足地缘优势、政策优势、人才优势,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创造了“深圳速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高位过坎”的困难,主动实现由“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的转变,体现了对变化发展的实际的正确把握。(4分)③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发挥了主观能动性。(4分)(3)举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共圆梦想;全面深化改革,同行共筑中国梦;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筑辉煌,科学发展书华章;等等。(每点2分,共4分。符合设问要求即可)【命题选材】例3:材料一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决定的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下表为我国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大事记。2016年1月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部署试点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2016年1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将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制定国家监察法。2017年1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在全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8年3月十三届全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家监察法、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产生国家监察委员会组成人员。
第二篇:2013年高考政治热点预测
2013年高考政治重大热点集锦
一、党的十八大热点
1、“新四化”
党的十八大作出“促进部署。(旧四化: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
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是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路径。雾霾、人口红利拐点、产能过剩、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空壳村、农地征用矛盾„„这些热点,实际上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阶段性难题,答案都指向“新四化”。
2、“写进了党的十八大报告,这赋予了人民政协更加重大的责任和使命。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建设海洋强国(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大海洋生态保护力度,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5、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体现了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有利于消除选举中的城乡差异,进一步扩大广大农民在人大代表中的比例,扩大他们在国家权力机关中的发言权;
6、十八大报告中对做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可以概括为
(1)一个新要求: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和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
(2)做到两个坚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3)树立三种形象:树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形象
(4)增强四种能力: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5)加强五大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
7、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二、两会.“十个热词”
【热词一】新老交接
中国国家领导人完成了又一次历史性的新老交接,中国进入“习李时代。
【热词二】中国梦
“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是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不断改善的“民生梦”,是强国富民、改善环境的“小康梦”,更是追求和平发展、睦邻友好的大国和平崛起之梦。如何实现“中国梦”:要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增加环保投入;科技强军等等。
【热词三】7.5%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2013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再次定为7.5%左右。7.5%的目 1
标,符合科学发展观,突显了中国转型发展的紧迫和必要。
制定“7.5%”的目标,一方面要继续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必须优化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热词四】机构改革 改革核心是“职能转变”,旨在继续简政放权、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等。改革的重点,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
启动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热词五】创新驱动发展
【热词六】城镇化和“城市病”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2013年六大任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到2012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2%,但城镇化也遭遇诸多困扰,对城市居民而言“堵车、污染、内涝、房贵”等“大城市病”困扰多多,对农民而言“被上楼”、“半城市化”等问题也仍待解决。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消除“城市病”的关键,是以人为本经营城市。
城镇化:破解“三农”发展难题
城镇化,一方面是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聚集的过程,同时又表现为地域景观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是人口、地域、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由传统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化的多方面内容综合统一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反映和重要标志。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乡发展一体化。
【加快城镇化重要意义】
1、加快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整合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提高农业内在竞争力。
2、加快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业结构调整。
3、加快城镇化发展有利于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实现共同富裕
4、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加快城镇化的对策思路】(经济生活角度)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城镇化的财政支持和金融支持,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小城镇的城市化水平。
3、大力发展服务农村的第三产业和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
4、遵循城镇发展规律和城镇区域布局规律,克服城镇规划与布局上的分散性、随意性和无序性,规划出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当前特别要集中力量建设基础设施好、有区位优势的县城或县域首位镇,稳步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心镇,防止一哄而上的小城镇化倾向。
【热词七】美丽中国
雾霾、水污染、垃圾围城„„伴随经济高速发展,一系列环境问题困扰13亿中国人。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与此同时,PM2.5监测指标也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美丽中国”不仅是指绿水青山,也指人们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倡导“美丽中国”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起来。
【热词八】网络反腐
网络以其反应迅速、公众参与等特点,一度被网民认为是“反腐利器”。尽管热热闹闹的“网络反腐”引发“表哥”“房姐”等落网,但这种做法也不排除“信息有误、恶意炒作以及侵犯隐私”等问题。网络反腐应加强反腐立法,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关联热点:
1、用制度监管约束“三公经费”
消除“舌尖上的浪费”,管住“车轮上的腐败”,刹住出国考察的“奢侈风”,2、“反腐”
“房腐”“证腐”“号腐”等一些“新型腐败”现象不断涌出,让人们意识到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腐败归根结底是权力的失衡,唯有“重拳治腐”与“创新防腐”双管齐下,重在对权力的有效制约与监督,才能让反腐更为有效。
【热词九】新会风
【热词十】诚信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出,“加强政务诚信制度建设”,构筑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加强政务诚信,力促社会诚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诚信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三、新一代领导人语录
(一)习近平
1、谈“人民”
①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② 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
③ 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
2、谈“反腐”
① 打铁还需自身硬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打铁还需自身硬”哲理: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②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②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③ “老虎”、“苍蝇”一起打
“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④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⑤ 要容得下尖锐批评
“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要容得下尖锐批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党外人士而言,要敢于讲真话,敢于讲逆耳之言,真实反映群众心声,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3、谈改革与未来
① 中国梦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②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③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④ 强军梦
⑤领导者要有 治大国如烹小鲜 的态度
4、谈国家利益与国际关系
① 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②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中俄双方把握这美好的早春时节,为两国关系和世界和平与发展辛勤耕耘,必将收获新的成果,造福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
③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
④。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⑤ 中国发展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⑥人民的深厚友谊是国家关系发展的力量源泉。
⑦ 俄罗斯有句谚语:“大船必能远航。”中国有句古诗:“帆济沧海。”
⑧ 谈金砖合作: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志同道合的人,不认为隔着山或隔着海就是很远的距离。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形容金砖五个国家来自四大洲相聚在一起,就是为了求发展谋合作和图共赢。
(二)李克强十大“精彩语录”
1、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
怎样解决政府职能错位的问题?李克强说,应该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是削权,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
2、“我们要居安思危,也要处变不惊”
3、腐败和政府信誉水火不容
李克强强调,中国政府反对腐败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自古有所谓“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
4、约法三章
在谈及廉政时提出“约法三章”。“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这三条中央政府要带头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他还表示,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
5、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在解释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时,李克强说,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6、花好总有月圆时”(谈及两岸关系时)
7、城镇化也不能靠摊大饼,还是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推进。
8、政府应当铁腕执法、铁面问责
9、大礼包
“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繁荣,推动两地深化合作的一系列政策”喻为“大礼包”。李克强说,“大礼包”的比喻很形象,不过这个“大礼包”的干货要一个一个地打开,才能用好、用足,还需要两地共同努力。现在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中央政府会尽力去推进。
10“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
李克强表示,在读书、做事、文化熏陶当中,他悟出一个道理,就是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他说,“这九个字不是什么典籍的原话,是我的心得。我坚信做人要正、办事要公,才能利国利民”。
四、其他热点
1、互联网乱象
乱象一:互联网企业不正当竞争网民成为受害者
乱象二:网络密布“免费陷阱”公民个人隐私被泄露(免费杀毒软件泄露用户隐私、非法钓鱼网站窃取用户信息„„随着网络安全问题不断暴露,让网民大呼“上网如同裸奔!”
乱象三:网络广告和淫秽信息难清除对未成年人伤害大
政府应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向他们提供文化产品,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合理地使用网络。”“‘美丽中国’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还网络一片净土,这是全社会的责任。”
2、发改委:取消成品油价4%幅度
国内成品油价的定价机制,取消4%幅度,缩短调整周期,使油价定价机制更灵活,更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动。
3、袁贵仁:异地高考不影响本地教育资源
(异地高考要解决本地和外来考生的考试权益问题)
4、——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篇:2010年文综政治学科高考命题趋势和备考策略
2010年文综政治学科高考命题趋势和备考策略
马克思在论述商品向货币转变时,有一形象比喻:“由商品到货币是惊人的一跃,如果不能实现这一跳跃,那么摔坏将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生产者。”2010年湖南高考是新课标实施后的首次高考,能否顺利实现由“旧教材旧高考”向“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的跨越,摔坏的不只是老师和学校的利益,更是学生的前途和祖国的未来!为此,需要我们进一步理清思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下面我谈三个方面的问题,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新课标背景下的政治学科高考考什么?
我们对近几年新课改省份的高考试题和全国非课改高考试题进行认真研究分析,政治学科高考试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关注社会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鲜明的时代感是政治试题区别于其他学科试题的最显著特征,高考试题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当代社会现实问题能力的考查,要求努力做到与时代、与社会、与考生的实际贴近”。今年的文综试题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命题方向,以人们所关注的、贴近学生实际的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为切入口,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1.选择题材料显性时事和隐性时事相结合。如显性的时事材料有“面对金融危机,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规范地方摊贩的经营行为”“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抗旱救灾”等,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时政材料,使试卷具有强烈的时代感。隐性的时事材料有29题用恩格斯“灾难转化为进步”的名言是对汶川地震的隐性考查;30题、31题,“小岗村的发展之路”是对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隐性考查,这样较好地杜绝了猜题押宝现象。
2.主观题材料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很好地渗透“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脉搏。如38题第2问“水资源的利用和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38题第(3)问“政府承担抗旱救灾的职责”体现了政府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39题第(6)问“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二)立足基础,突出主干知识,保持稳中求变的试题走势。
从三年的政治试题来看,“注重考查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试题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也是《考试大纲》的要求。这一要求在近几年的试卷中均有体现。尤其是经济生活,所考内容大部分是教材的基础知识或主干知识,主张以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为载体,突出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灵活运用。比如,包括全国很多省区的试题都涉及“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公司的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国家的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这些知识既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又是主干知识。实际上,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往往是统一的,基础知识是教材的基础,主干知识是教材的重点,基础知识的范围要大一些。试题既立足基础知识的考查,体现基础、全面,又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强化重点、主干。事实上,每年高考题都有一定份量的基础题,如果能把这些基础分拿到手也就足够了。当然,新课程对基础的考查不是强调对知识的再认和再现,而是侧重对知识的活学活记、活考活用。
如09年第15题:2009年1至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0.8%;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1%,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迚价格下降7.7%。在此情况下,政府若要刺激经济增长,可采取的财政政策有
①加大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
②加大国企上缴财政的利润比例 ③ 扩大国债发行规模
④扩大财政收支盈余
A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三)由原来的知识立意向以能力、素质立意转变,是近三年来试题的最大亮点
三年的试题总体能坚持“能力、素质立意”的命题的指导思想,注重考查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能力。试卷往往通过数字、图标等形式,以具体的材料创设情境、设计问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学生能力,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近年来,大多数选择题和主观性试题都有不少文字,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字阅读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如果死记教材知识而不具备过硬的信息提取和分析处理能力,是答不好考题的。
比如,江苏卷的第37题第2问,就是通过分析中学生中存在的“有的片面强调自我,不能主动关系集体和他人;有的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缺乏耐挫力;有的贪图享受,追求时髦,盲目攀比;有的只想从事报酬优厚、安逸、体面的职业,不愿从事艰苦的工作”等现象,考查学生的相关知识和能力,但更是为了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业观和消费观,从而实现能力立意和情感培养的有机统一。
(四)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具体试题中,这是近年来试题的又一大亮点。研究性学习是2003年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每一个高中生必须要参加的必修课,但由于多种原因,各地的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并不很理想。但是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已经明显地出现了研究性学习的趋向。虽然全卷看不到专门的研究性学习的题目,但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要求和知识考查无处不在。如07年宁夏卷的第39题关于农民工的流动问题的解决、08年的宁夏卷第38题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和重建方案问题、09年宁夏卷的第38题关于消费券的发行等问题,实际上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考查,这类问题要求较高,需要综合的思维能力,对教材知识有全面系统的把握,难度较大。(五)彰显以人为本,客观公正与轻松活泼相容
07年以来,试题对人文知识的考查比较充分,其素材大多是经典名言和人文情感类的。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知识面是很难答好卷子的。另外,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高考命题必须体现高校招生考试的选拔性,是试题既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又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难度。近年来试题基本体现选拔考试的严肃性和客观公正性,保证了试题的效度和信度,同时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比如,为了营造轻松活泼、亲切熟悉的生活及考试氛围,试题除了选择“家电下乡、网络与经济、个人投资、政府发放消费券”等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还运用了图片、漫画、表格等生动活泼富于人文关怀的素材,使抽象的经济知识感性化、具体化,增强了试题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也强化了试卷的人文气息和教育功能。
如:宁夏09年第20题:图3中两个市场调查员对同一地区的调查之所以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是由 1反映客观世界的侧重点的不同决定的
2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主动创造性的不同决定的 3是否如实反映客观对象决定的
4是否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决定的 A.12 B.3 4 C.1 3 D.24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与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较难题。以漫画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哲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试题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六)注重正确价值导向和情感渗透
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一种课堂形式的外显变化,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内在变革,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考查也日趋得到体现和落实。试题渗透着情感体验的内容,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真善美,提升思想境界。如25题通过对消费者消费不开发票这一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依法纳税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意识;28题中“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引导学生坚定克服金融危机的信心;29题对自然灾害的辩证分析,看到事物的两面性,教育学生要善于把坏事转化成为好事,转变观念,促进自己全面发展;32题对金融危机期间是否应废除最低工资标准的讨论,拓展学生对人大代表职权的认识;38题从国家全力抗旱救灾看到了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和树立节水意识的科学发展观;39题第(6)问“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对我国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关注民生,服务民生的基础上,形成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等等,这些问题都直观地体现出高考命题坚持了正确的价值导向,体现国家意志的特点,都能很好地渗透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二、2010年我省文综政治怎么考?
(一)高考命题思路的基本趋势分析
1.试卷结构的变化——由简单的文科综合向纯单科组合转变 根据我们得到的信息,我省文综将会采取宁夏、海南、辽宁模式,其试卷结构仍然是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各科试题相对集中排列。在排列方面,政治排在地理、历史的中间。非选择题部分取消了三科综合试题,只涉及本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其中,政治部分为选择题的12-23题和非选择题的38、39题。内容为四个必修模块,选修部分不考。2.考试目标的变化——由“以知识立意”向“以能力立意”并进而向“以素质立意”转变。
过去3+2高考模式,是“以知识立意为主”,重在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后来的3+X高考模式,是“以能力立意为主”,重在考查学生的能力;现在新课标下的高考是“以素质立意为主”,重在考查学生的素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素质主要指学科素质,而且新高考“以素质立意为主”,并不是说不考知识和能力。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知识和能力又是学科素质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重视学科基本能力的提高,还要重视学科基本素质的培养。复习时,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培养,课堂上既可以把教材知识问题化,也可以多设计一些思维质量高的思考题、探究题,放手让学生区思考、分析、推理、探究,让学生的思维受到挑战,得到锻炼。实践证明,教师的包办代替和满堂灌是培养不出学生能力的。就《经济生活》的复习而言,还要多注意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无论是宁夏试卷还是全国其它省市高考试卷,都设计了计算题。对于计算题,我们是将之进行整理归纳、分类训练,大约搞了十二种类型。
3.考试内容的变化——由“挖井”向“挖渠”并进而向“挖坑”转变。
过去3+2高考模式,各科单独命题成卷,重在考查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特别是在复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掌握是采取“挖井”的形式,对知识点挖掘得比较深;后来的3+X高考模式,文科综合是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科综合试题既有政治、历史、地理学科内综合试题,又有政治、历史、地理跨学科综合试题,当然以学科内综合试题为主。所以政史地教师在教学和复习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科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重视政史地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采取“挖渠”的形式,力求寻找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网络。政史地教师既要“守住自己的门”,还要“串串他人的门”:从现在已实行新课标高考省份的文科综合考试来看,跨学科综合试题越来越少,主要是学科内综合试题。这就要求我们政史地教师在教学和复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把握采取“挖坑”的形式,强调对专题知识内容的挖掘。
4.试卷题型的变化——由题型比较单一向题型多样化转变。
从现在已实行新课标高考省份的文科综合考试来看,题型又出现多样化趋势。如2009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有单项选择题、简析题、探究题等题型;2009年海南高考政治试题有选择题、辨析题、论述题。特别是探究题,是新课标高考下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完全符合新课改精神,需要引起广大师生的特别重视。还有就是选择题,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一材一用”型试题和组合选择题大幅度增加。3+X高考模式刚出现时,文科综合试题基本上是采用“一材多用”形式命制的,“一材多用”具有以一则专题材料多角度考查有关知识与能力的优势,但缺点是考查的题材与知识面较窄,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所以在现在的高考文科综合试题中越来越少。大量采用“一材一用”选择题,使选择题考查的题材与知识范围不断扩大,有利于提高考查结果的可信度与真实性。与一般选择题相比,组合式选择题虽然也属于答案唯一的选择题,但它是由不定项选择题经过组合演变而形成的,它与一般选择题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备选项不是以往的单列选项,而是由几个单列选项组合而成的组合项。这样,它比一般单选题考查的内容多、角度广、范围大,加之其组合形式灵活,带有不定项选择题的某些特点,所以它比一般选择题难度要大,区分度要高,这也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高考试题角度的基本趋势分析
1、近十年高考主要考五个方面的问题:
•(1)、三农问题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2)、土地沙漠化、气象经济、海洋经济、环境污染等------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3)、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河西走廊等------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亚欧大陆桥、中非关系、与欧洲联盟的关系等------统筹国内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
(5)、依法治国、反腐败、党的建设、钢铁行业调整等------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 总之,十年高考主要考五个方面的问题,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设计高考题。2、2010年高考重点关注 • 五个统筹
•(1)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注意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2)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 绿色GDP、土地沙漠化、沙尘暴、飓风、防治禽流感、地震、冰雪等、H1N1流感
•(3)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尤其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振兴东北地区、青藏铁路、长三角、珠三角、环勃海、新疆、大陆与台湾实现直接“三通”、港澳的繁荣与稳定等 •(4)统筹国内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
中美关系 G20 APEC 与欧盟、东盟、拉美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和平崛起等 •(5)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十七届四中全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节约性社会、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物价上涨、扩大内需。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解决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减轻居民增加消费的后顾之忧等 • 四大热点:
•(1)国家宏观调控(尤其是房地产行业),建国60周年。•(2)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尤其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新疆、大陆与台湾实现直接“三通”、港澳的繁荣与稳定等
•(4)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2010年复习备考策略
1、把握新课标,研究新考纲,吃透考试说明
把握新课标:《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是2003年教育部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方案(实验)》制定的。它规定了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内容,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新课程下教师教学的依据。准确把握新课标,重点要把握两点:一是课程的基本理念(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②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③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抓手为支撑的课程模块;④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和开放性;⑤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二是课程的内容标准(课标规定了四门必修课程的内容目标,并对每一目标做了提示和建议,无论是讲新课还是复习,要对提示和建议认真领会。)研究新考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纲》是由教育部制定的法规性文件,我们现在使用的是2007年教育部制定的新课标卷即新考纲。《考试大纲》规定了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能力要求、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学特别是复习的重要依据,还是社会评价试卷的依据。准确把握新考纲,重点要注意两点:一是新考纲规定的考试内容。二是把握新考纲规定的能力要求。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考查学生能力,主要有以下四点:①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从题目的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理解考试要求;快速、全面、准确的从题目中提供的图文材料中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并合理整合,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从考试角度讲,这首先是审题的过程,其次是把握各种信息的性质,回应信息提供的情境。事实上,对信息的处理将直接影响解题的速度和质量。②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从考试角度看,调动和运用知识是指将学科的知识系统与试题的测试系统进行连接,并根据试题的要求对学科知识重新组合,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③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要求:用简洁的文字准确描述基本概念、基本观点。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和分析把握相关事物的本质、规律,然后作出正确的阐释。分析比较试题所涉及的事物、现象,作出科学的综合阐释。这种能力是通过考生对问题理解、分析和说明的思维过程体现出来的。④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要求:结合所学知识,从试题中发现、提出科学的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问题,运用学科原理,论证和探究问题,体现出创新性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观点正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这是最高层次的考核目标,考察学生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和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层次性。关于探究,是指问题的研究和讨论,这是立论的过程,由于题目设置的情境往往是课本中未曾出现的,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反映出考试的综合学习能力,还可以折射出他们遇到困难不放弃,勇于挑战的坚韧意志品质。
吃透考试说明:这主要是自主命题的省份在大纲的基础上制定考试说明,这是结合本省实际规定命题指导思想、考核目标、能力要求、考试范围和内容、考试形式、试卷结构、题型示例,是本省命题的直接依据。重点:一是说明中规定的考试内容;二是说明中规定的题型示例。对此要认真研究,挖出其中蕴含的信息,从他们特点看,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均围绕不同的具体考核目标、要求,选择了教材以外的新材料,创设了新情境,提出了新问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具备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在说明的题型示例中得到了明确的体现。
2.把握以往高考试题及教材特点,抓住重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深入细致地分析教材变动情况及2009年高考涉及的相关考点,对我们的复习是十分重要的。比如《经济生活》考查的是历年持续的热点问题,因此对历年的热点、焦点问题我们依然不能忽视。近年《经济生活》新版教材与实际生活关系较紧密的知识点主要有:“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价格变动的影响”“投资理财的选择”“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国家宏观调控”等等,这些知识点我们都要注意。《政治生活》侧重于“民主、政府、中国共产党、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的内容,复习时我们必须以它们为主线,把握国家意志,牢牢跟上时代脉搏,增强复习针对性。《文化生活》历年围绕“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建设的要求、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的命题较多,因此客观上也要求我们对这些内容加强系统学习和复习。《生活与哲学》主要是构建知识体系,历年高考哲学考查的层次一般是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历史唯物主义五个板块,加强复习把握它们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意义,就可以使我们提纲挈领的一下子锁定知识点。
3、夯实基础,深化知识
知识是支撑课程的基础。如今高考直接考查再认再现的知识在逐渐减少,突出灵活运用知识去解读现实生活。所以,在知识的挖掘中深化知识;在知识的联系中深化知识; 在知识的拓展中深化知识;在知识的迁移中深化知识。在知识的挖掘中深化知识。如市场资源配置:第一层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第二层次,通过价格、供求相互制约,通过市场竞争实现,突出价值规律作用,说明市场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第三层次,国家的宏观调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第四层次,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及经济现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化等。
在知识的联系中深化知识。如消费,包括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消费心理、理性消费。联系消费与分配、消费与财政、消费与税收等。
在知识的拓展中深化知识。如经济全球化。教材中说,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拓展;: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由于生产力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场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如何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中国如何应对。
4、加强高考命题立意的破译,着力研究教材与考纲、说明的链接点和教材与试题的创新点。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2008年推出的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第四版教材,是我们复习的重要依据,是考试命题的根据,高考复习始终要坚持以教材为根本,而且越是临近高考,复习越是要“以本为本”。对教材的把握要全面,包括“名词点击”“相关链接”和“专家点评”等辅助文,这些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是教材征文部分的延伸;而教材的探究模块和每单元的“综合探究”,则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给与足够的重视。
如08年宁夏卷
13、甲经营两年的个人独资企业由于市场不景气而破产。对于企业债务,甲应: A、以个人财产承担无限责任 B、以注册资本为限承担责任 C、以法人资产为限承担责任 D、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这一题中关于个人独资企业是在第五课公司的经营者一框“名词点击”中出现的,很多人在教学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再如08年宁夏卷的14题,维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防止股市泡沫,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之一。当股市增长过快时,政府可采取的调节措施是:
①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
②降低利息税 ③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
④扩大基金发行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这一题中的“印花税”是在第九课税收及其种类这一框的“名词点击”中出现的。对于这些离学生相距甚远的名词教学中要做一定的解释。同时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编写的意图,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和掌握好这些特有的内容,不能让教材中的辅助文成为复习的盲点。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前提下,还要指导学生着重理解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交叉点、易混易错点,对这些考点,既要化大力气、集中精力,有要变换形式,灵活掌握,活学才能应对高考活的趋势。所以,研究考纲,明确复习方向;研究考题,了解常考知识;
分解任务,强调过程积累;解剖内涵,强调意义学习; 情境学习,强调实际运用;课堂教学,强调重点难点。
5、关注生活,立足实际,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拓展,着力研究教材与生活的融合点。
新课程倡导“三贴近”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是经济,这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原则。
如2009年宁夏卷第13题: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增速呈明显放缓态势,且在总出口额中比重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① 外部市场疲软
②人民币升值 ③ 中外贸易摩檫不断
④宏观经济政策趋紧
A ①②
B ② ③
C ① ④
D ③ 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考查社会热点,时政性很强。中国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增速呈明显放缓态势,且在出口额中比重下降,主要是由于人民币升值,还有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外部市场皮软。
如08年宁夏卷第17:《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特别加大对农村、中西部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同时要解决好迚城务工者子女在居住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合格的义务教育。《纲要》集中体现了政府
A.保护公民各项合法权益的职能 B.缩小城乡差距的政策导向 C.加强社会服务的公共职能
D.促迚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大家知道,政治课要关注热点、生活、实际,但同样是社会热点,命题的关注度是不同,如三农问题、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等长效性特点问题是年年关注,只是角度不同。又如,2009年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安徽卷第1题)、2009年初我国推出新医改方案(天津卷第1题)等即时性热点是及时关注;近距离热点是必然关注,特别是本省的或学生身边的热点问题。对社会热点要分清远和近、大和小、国际和国内、联系还是孤立;对不同的热点,要着眼大,也要立足当地;有的需要整理成模块体系,有的只要做一般了解。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备考措施。
比如,近年来流行的“网络换客”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针对这些身边的实际,结合生活引导学生分析:是物物交换、并不完全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体现了资源循环利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辩证的看待易物过程中负面影响等等。
6、研究高考真题,训练有度
高考复习离不开必要的测试和训练,但应试教育下的题海战术,显然不能适应新课程高考。人们常说:“教师走进题海,学生才能走出题海”。这句话很有道理,只有大量占有研究试题,才能高屋建瓴,提高训练的针对性。但是题海茫茫,精力有限,教师如何研究?其实,我们主要研究近三年的高考真题,研究当年的高考模拟试题;研究的重点是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变化趋势,不仅要把这些试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学会分析,而且要指导学生分析试题所包含的信息,从而把握高考的命题方向和规律。
新课程的复习应当是轻负高效的。因此一定的训练是必要的,但训练要有限度,练在精而不喜爱多,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实,只要我们精选试题、批阅及时、找准问题、讲评到位、少而精的训练,也许更能达到检验复习的效果和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当然,练的形式多种多样,考试、检测只是练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全部;只要能激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思维,提问、交流、探究等方式都是很好的训练。
总之,新课改经过几年的实践,做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色。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研究考纲,把握命
重双基,夯实基础,突出主干,形成网络,提升能力,力求规范,综合提高,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使我们的学生更好的去适应和应对“用知识,考能力”这一高考永恒的主题。我相信,我们会走出一条适合学生实际的复习思路和模式来的;我相信,最好的复习备考策略一定来自我们每一位辛勤耕耘的一线教师。
第四篇:2017考研政治命题热点“四个自信”命题角度分析
提出背景: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于是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2017命题分析:
1.道路自信:考查《毛特》与《史纲》结合“道路、路线、纲领"线索。特别时结合长征胜利80周年考查“新旧长征路”分析题。
2.制度自信:结合美国大选,中国今年人大换届选举,考查“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大会制度”、协商民主等。
3.文化自信:今年命题大热点,考查“文化自信与文化强国”关系,为什么要“文化自信”?等 如:
(1)结合共产党走过95周年的风雨历程,怎样理解“今天的中国进步与发展,是从长征中走出来的”?
(2)“履不必同,期于适足”,结合“四个自信”,谈谈我们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为什么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3)怎样理解“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第五篇:2014重庆高考文综-政治(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重庆卷)
政治部分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据统计,目前每年约有3万头非洲大象因非法象牙交易被盗猎者伤害。为警示非法象牙交易,多国政府公开销毁缴获象牙及其制品。材料表明()①减少象牙消费将减少猎杀行为②非法猎杀导致象牙的非法交易 ③公开销毁象牙可以减少象牙交易④象牙消费增长源于收入水平的提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结合图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标价格制度违背了市场供求规律
B.补贴生产者避免了农产品价格下跌
C.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发挥了财政改善民生的功能
D.目标价格制度使农产品价格在目标区间内波动
3.诺基亚手机以“可以砸核桃”的高质量著称,但面对苹果和三星公司在“用户体验”上的持续创新,诺基亚固步自封,市场份额不断萎缩,最终被微软收购。材料表明()
A.产品质量是企业成功的关键B.市场竞争是“创造性毁灭”的过程
C.提高市场份额才能增强企业竞争力D.企业“如何生产”比“为谁生产”重要
4.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比例逐年提高(如图2所示)。这将进一步增强国家财政实力。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比例提高()
①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控制力②有利于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
③是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举措④目的是促进非公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坝坝舞”作为大众健身活动,已成为重庆一大特色,但也因其扰民引起极大争议。甲同学家楼下广场“坝坝舞”音乐声音太大,影响了家人日常休息。对此,甲同学应该()
A.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号召网友抵制“坝坝舞”
B.向“天天630”节目投诉,行使公民监督权
C.组织附近居民到政府抗议,要求取缔“坝坝舞”
D.向政府机关反映,要求解决“坝坝舞”扰民问题
6.协商民主指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及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时,需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中。从参政协商到立法协商,从市民论坛到电视问政,从价格听证到专家咨询,协商民主的形式日益丰富。发展协商民主()
A.属于政府“阳光工程”B.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C.提高了政治决策的公众参与度D.旨在强化公众对政治决策的监督
7.随着党风廉政建设的推进,某些干部2014年春节过得有些“乏味”;年礼没人送,不敢开公车走访亲友,有人宴请也不敢答应。于是他们感慨“为官不易”,当官没意思。对这一观念进行批驳,应运用的理论有()
①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
②权力是把双刃剑,能做好事也能做坏事
③公民对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的权利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一滴水,尚思源;一粒米,报涌泉”。2013年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公益广告,将传统民谣、蔚县剪纸、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元素注入其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这些公益广告()
①体现了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结合②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③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④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过去说到雾,很诗意,中国的诗画之美,不少靠雾来表现。现在,一提到雾,就想到雾霾、污染、PM2.5。回答9-10题。
9.由“雾”到“雾霾”。“雾”的意向被彻底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意象的变化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B.“雾”的意象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C.“雾”意象的变化根源于人的意识的变化
D.“雾”的意象是意识建构的人为事物联系
10.李克强说,向雾霾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
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
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
11.图3漫画《吃水果有利健康》()
A.否认了联系具有条件性B.否认了矛盾具有普遍性
C.肯定了事物之间能相互转化D.肯定了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12.马云说,为赚钱顺便做好事,还是为做好事同时赚钱,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以商业的心态去做事已经不行,必须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段才能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以公益的心态获得的回报越多,个人的价值就越大
②“心态”影响商业活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③不同的“心态”决定着商业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成败
④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意识能转化为服务这回的物质力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目前,中俄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双方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回答13-14题。
13.(3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近年来,中俄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两国多次成功互办文化节、语言年、旅游年等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展示了各自的艺术、语言、服装和风俗;两国的教育、科学、音乐、舞蹈、美术相互交融,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材料三目前,中俄关系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俄罗斯总统普京说:“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成功的俄罗斯”;国家主席习近平认为,中俄共同发展“将为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正能量”。中俄两国超越零和博弈、集团政治等旧的思维方式,致力于共同发展与繁荣,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一个典范。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俄贸易的特点。(6分)
⑵运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分析促进中俄贸易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8分)
⑶结合材料二,谈谈中俄文化交流与发展对我国文化的重要意义。(12分)
⑷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评价中俄构建新型大国关系。(12分)
14.(14分)中国和俄罗斯是邻国,在历史上两国关系错综复杂,既有竞争也有合作。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说明如何看待中俄关系的发展。
参考答案
1-5ACBCD6-10CDABD11-12AD
13.⑴与美日欧盟相比,中俄贸易总量偏(较)小、比重偏(较)低;但(贸易)总量不断增长,且增长速度较(最)快。
⑵ ①可以提高我国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生产力发展)。
②有利于中国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⑶ ①有助于保持和尊重文化多样性。
②有助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传播、交流、借鉴、融合,实现文化创新。
③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⑷ ①中俄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建立在中俄两国的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有利于实现共同发展
和繁荣。
②中俄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有利于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③中俄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体现了大国之间经历着重大而深刻的调整,国家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这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14.①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中俄双方经济上互补,政治上合作,文化上交融,具有同一性;中俄双方作为主权独立的大国,有个字的国家利益,具有斗争性。
②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上合作以彼此的差异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差异和对立就没有合作;中俄两国在合作之中要维护各自的利益。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俄之间即竞争又合作,共同推动中俄关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