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素质教育理念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效全方位构建和谐校园

时间:2019-05-14 06:0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秉承素质教育理念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效全方位构建和谐校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秉承素质教育理念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效全方位构建和谐校园》。

第一篇:秉承素质教育理念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效全方位构建和谐校园

秉承素质教育理念

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效

全方位构建和谐校园

——实验小学 张金平

2007年实验小学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统领学校教育工作全局,以创建“山东省实验教学与管理示范学校”为工作目标,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突出德育工作实效,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体系,确保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实施生活化德育,完善全面育人的评价机制,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生活中的道德建构因素,采取灵活多样、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在生活的所有时间与空间,主动的接受各种积极的、健康的影响,参与符合年龄特点的有益的活动,在了解生活、亲历生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德行,真正做到让德育回归生活,避免空洞的说教。我们将以养成教育为基点,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总抓手,继续以各种传统节日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爱家、爱校、爱国教育、诚信教育、弘扬传统美德,加强法制和生命安全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自助和互助能力,让学生平安、健康成长。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为此我们将进一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成立家长委员会,拓展社区教育基地,设立家庭孝行积分卡和社区实践活动记录卡,并和学生在校表现一起纳入学生品行评定中。遵循德育“知情意行”的内在规律,探索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品行评价体制,以此来规范引导学生的品德养成,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加强校本教研,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养,提高教学含金量

我校将2007年度定为“教师素养提升年”,以校本培训为根基,依托我们开展的提升教师素养的“六个一活动”实现常教常新,与时俱进,促进我校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以市局开展的“教师学科任教资质认定”为契机,积极参加全国新课程学科远程培训、中小学教师班主任全员培训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筑牢教师专业发展基础。从提高校本培训层次入手,努力探索名优教师校本培育机制,打造互动合作的学术骨干团队,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一批能带动学校和学科整体水平提高的高素质人才,推出我们实小的名师品牌。

而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用心的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含金量,让学生爱学、乐学、当堂学会。我们要做的是在课堂上下足功夫,研究怎样的导语能吸引学生,哪种教学方法学生接受的快,怎样的评价方式最有效。总结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型,欣赏什么样的老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推行作业超市制度,积极探索分层次教学,让优生吃得饱,让待优生吃得了,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实现教与学的和谐融洽。

本学期我们又承担了一个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发展性课堂教学手段的研究》,这个课题非常贴近我们当前的教育教学实际,很有研究价值,我们将积极参与,深入探索,让教育科研为课堂教学引来源头活水。同时加上上学期已有的2个国家级课题、2个省级课题、4个市级课题和2个县级课题,我们的课题研究压力也很重,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机制,引导每一个承担相关课题的老师都能结合自己具体的教 学工作踏踏实实搞好教育科研,真正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得扎实。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好实验课,提高实验教师动手能力,指导学生在实验中探究科学知识,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争创“山东省实验教学与管理示范学校”。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市直小学在联谊校中的龙头作用,继续开展送课下乡活动,举办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推行教师结对,分享教育教学经验,以局域网为平台,实现软件资源共享。同时积极探索校际交流的可行方式,邀请乡镇教师到实小随堂听课、执教,我校教师到乡下执教、听课。尝试市直小学和学区小学的一日换岗交流,彼此取长补短,实现缩短差距,均衡发展的目标。

三、突出特色办学,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近年来我们实验小学先后获得过4个国家级荣誉称号,7个省级荣誉称号,应该说这些奖牌是有分量的,是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从方方面面对我校工作给予的肯定,但是没有形成规模性的办学效益。为此2007年我们将进一步突出艺术教育办学特色,充分利用已经编撰的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加大艺术教学、训练力度,完善艺术教育考评机制,普及口风琴,让学生人人学有所长,让艺术点亮生命,让艺术温暖人生,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

认真落实“教孩子五年,为孩子想五十年”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弘扬“团结奋进,勇争一流”的一小精神,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提炼校园特色文化,让学生牢记校风、校训,传唱校歌,以校园特色为引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孩子了解学校,喜欢学校,在温馨和谐 的校园氛围中张扬个性,发展特长,成长成才。认真组织好每周的国旗下讲话,落实好每周班队会,引导学生解决一个小问题,养成一个好习惯。以校园广播、红领巾电视台和《实小校报》为阵地,结合时事和学生身边的教育案例,发掘德育素材,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道德素养,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在此基础上鼓励班主任老师根据自身的特长和班级实际确立班级发展目标,提炼班风、班规,编唱班歌,提高班级凝聚力。突出班级文化特色,让学生在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中陶冶情操,成长提高。全力打造赏心悦目、怡情励志的育人环境,提升校园建设的品位和档次,让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每时每刻都能在潜移默化中享受文化的熏陶,实现人格的升华。

四、规范学校管理,密切家校联系,凝聚家校合力 “做名师,创名校,让学生在实小享受优质教育”是我们坚定不移的信念,而领导班子就是学校发展的核心。为提高领导班子的管理水平,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分管领导的培训,使之成为分管工作的行家,确保工作中多学、多看、想在前面,指导到位,提高自身的威信,进而提高工作中的执行力。

在具体的学校管理过程中,我校将继续推行规范化管理,依法治校,以德治教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做到法治、德治与情治相结合,赋予教师更宽泛的发展空间,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当然和谐校园的构建离不开家长与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我们将进一步落实 “家长就是我们的客户”的服务理念,公开学校服务电话,认真回复家长的咨询,及时处理家长反映的问题。教导处实行“首问负责制”,认真对待每一位来校办事的家长,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方便。凡是与家长有相关的工作,特别是减负、收费、体罚等热点问题,我们将继续通过发放“致家长一封信”、“调查问卷”等形式征求家长意见与建议,提高工作的透明度,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平日则继续通过“中国教育通讯平台”随时与家长沟通与联系。每学年开设“家长开放周”,学期末召开家长会,让老师和家长坐在一起,共同解决教育教学的困惑和问题,做到“家校手牵手,心连心”。与此同时,我们将成立家长委员会,继续邀请社区退休老干部担任师德师风社会监督员,共同参与到学校管理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凝聚教育合力。

五、打造书香校园,培育人文精神,让好书引领学生成长 多年来我们想到细处、做到实处,只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我们的老师劳心费力,丝毫不敢放松。而学生自制力差,文明素养低几乎成了我们老师的难言之痛。我们认为真正影响学生的是内驱力,我们必须从内涵上入手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学生文明素养提高了,一切安全问题、道德问题便可迎刃而解。而书籍是人类成长的阶梯,我们要通过好书来引领学生的成长,让好书滋养学生,让知识丰厚人生。为此我们编写了《生命的小橘灯》文学套餐,试图从国学教育典籍中汲取精华,弘扬传统美德,规范学生的言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让书香弥漫校园,让人文精神引领学生成长。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教育首先意味着读书,因此对学校来说创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书香校园对一个学校的成长、对教师的成长、对学生的成长是最重要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引导学生阅读,我们打算从三方面入手:教师个人魅力的感染、学科需求的拓展、营造一个阅读氛围。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成为校园读书活动的引领者,而且生成的课堂对我们教师的知识储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读书充电 应该成为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要求。我们将在校园网上设立读书沙龙板块,由教导处和各年级组分别为大家荐书,开设读书论坛,评选读书明星教师,让老师养成阅读的习惯。通过阅读,让我们的老师知识更加渊博,课堂上旁征博引,游刃有余,让教师的知识魅力引领学生走进阅读,享受阅读的快乐和成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每周三的大阅读之外,我们将为各班级设立一节读书汇报课,推行阅读考级制,开展“好书伴我成长”演讲比赛,评选“书香班级”,同时引导学生厚积薄发,在阅读后写读书笔记,进行小练笔,自己编书,为学生打造出文学享受平台,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新学年的任务已经明确,号角已经吹响,在教育局的领导下,我们每一个老师将满怀信心的步入充满希望的2007年,善待每一个学生,打造温馨的书香班级,构建和谐校园,享受教育的乐趣,让和谐教育伴随学生走向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创新教育理念构建和谐校园

创新教育理念构建和谐校园

摘 要:文章指出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份。阐释了和谐校园的基本内涵,提出了建设和谐校园的三大措施。

关键词:和谐校园 基本内涵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0-128-02

高等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建设和谐校园,积极推动社会和谐,是高校肩负的特殊历史使命。无论从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需要一个和谐的环境,还是高校作为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说,和谐校园都应是高等教育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基于此,高校应确立和谐发展的理念,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构建和谐校园紧密结合,致力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建设和谐校园,是一个精心规划,科学管理、不断发展,日益完善的过程。高校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发展的管理系统,只有不断地通过管理机制创新,注入新的动力,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不断朝着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

一、高校和谐校园的基本内涵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始终离不开人和社会这两个因素。高等教育就是要通过对人的培养来促进人的发展和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并且通过对人的培养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和谐发展观应该是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用和谐的发展观重新审视和谐发展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和谐发展观新理念。高校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不同高校、不同发展阶段、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因此,高校和谐发展也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指标体系应能够充分反映不同时期、不同高校、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高校和谐发展由学生状况、教职员工状况、教学状况、科研状况、经济发展、以及环境状况六个要素反映,每一要素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学生是首要的,他们是高校和谐发展的主体。和谐校园建设的主要价值就是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有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自律能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全面育人,和谐发展,使他们不但在物质生产领域是创造者,同时也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创造者,是有道德和文化素养的人。在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过程中,和谐校园使教育、智育、体育、美育相互渗透互相交织,呈现为一个相互和谐、统一完整的过程。高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学生展开和进行的。校园是实现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相互配合,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高校和谐发展理念的基础和物质载体。因此,和谐发展观是学校工作的基础、生命线,应该和教学、科研并重,共同围绕学生这个主体,合作、协调,共同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包括三个方面:

1.强调以人为本。这是和谐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的充分体现。人是高等学校发展的主体,是高校最核心的资源和竞争力的源泉,发展要靠人,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这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思想,是高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的核心在于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潜能和智慧的信任,对人的自由和民主追求的尊重,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意味着高校一切的教学和管理活动都是围绕如何识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而展开的。

2.全面、协调、和谐发展。全面、协调、和谐发展作为高校和谐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全面发展是基础,协调发展是中心,和谐发展是根本。全面是指高校的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高校的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和谐发展强调高校发展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三者是和谐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3.全面推进高校的改革与创新。创新是推进现代高校和谐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高等学校必须在指导思想、办学理念、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发展规划、工作部署、考核体系等各个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敢于创新,集中力量突破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

二、建设和谐校园的三大措施

1.依法治校,建设稳定、法治、公平、有序的校园。和谐校园首先是法制的校园,民主法治是和谐的源泉,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政治基础,也是和谐校园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和最重要的运作机制。只有依法治校,充分发挥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律所特有的调节功能,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协调、平衡各种社会关系,促进校园和谐。依法治校就是要在法律框架内实施校园管理,从事教学科研等活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建设一个稳定、法治、公平、有序的和谐校园。

高校加强民主法治,就是要尊重并保证师生员工的独立人格和民主权利,尊重并维护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意志表达权和民主监督权,妥善处理和协调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它各种矛盾,在民主得到充分发扬的基础上,使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民主法治是高校管理的根本途径,高校的制度安排、规则程序、合作参与、责任分担、利益共享等都离不开民主法治,只有将民主法治的指导原则和运作机制引入高校管理的全过程,才能有效克服体制和机制的弊端,真正提高管理效率。

建立公开公平的校务运作机制,主要体现在引导广大师生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师生员工的民主意识,吸引广大师生广泛参与到民主管理活动中去,使广大师生在实践中学会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其次,要强化民主监督和民主法治程序,对涉及学校政务、财务以及事关学校重大发展或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情况,要及时通报,做到公开透明,听取师生的意见,集中师生的智慧,接受师生的评判和监督。高校要把实现民主法治,为师生员工创造一个心情舒畅、宽松活泼的和谐环境作为基本的管理定位,并以此为核心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措施来保障落实。特别要注意保障广大师生的权益,及时处理侵犯师生权益的事件。

在高校出现不同的、甚至对立的利益诉求、评价标准、意见主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保障大家平等自由地表达诉求、主张的协商对话和参与渠道,造成校园的不稳定与不和谐。要通过丰富和扩大各种形式的民主,畅通利益表达的渠道,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通过平等的协商沟通,努力寻求不同群体的各种利益的结合点和平衡点。高校要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代会等群团组织的利益表达和聚合功能,把这些作为师生参与学校管理、表达利益诉求的基本制度化途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师生参与民主管理的水平和能力。要努力打造一支善于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情况的高素质师生代表队伍,充分了解师生利益要求,集中起来加以表达。需要强调的是高校还应重视学生群体的表达与参与,使他们的声音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尊重。要加强协调对话制度的建设,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利用校内各种沟通渠道以及传媒、校园网络等,建立民意充分表达的渠道,鼓励师生员工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学校的决策,促进学校领导和各级干部与师生的平等协商和对话,把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制定决策和部署工作的重要依据,使学校的各项决策最大限度地符合师生的根本利益。

2.以德管理,建设宽松、协调、体恤、包容的校园。以德管理就是要以教师为本,为教师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科研环境,发挥广大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深刻地意识到:教师是高校发展的依靠力量,是服务的主体而不是管理对象,应该将教师从琐碎的事务中解放出来。

(1)高校要以教师发展为本,制订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近期、中期和长远发展目标。要全面、发展、辩证地看待教师,承认教师客观的差异,公平调控差异。对有常识、高水平、爱提不同意见或有小毛病的教师,不求全责备,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学术气氛。支持教师学历进修,分批选送教师参加业务培训,给教师乐业的空间、发展的空间、创新的空间,发掘教师的潜能,激发教师的内部动力。同时,大力培植群体意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帮助教师牢固树立敬业的精神和乐业的态度,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增强责任感,做学校主人”活动,撰写师德论文,让教师自我评价和反思,最大限度地化解各种矛盾,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2)教师要注重自我内化的和谐,应从自身的道德修养、思想观念与心理要素等内在道德环境诸因素探讨内化发展和谐关系,增强专业技能与实践技能的和谐统一,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个和谐的人。弘扬正气,遵章守纪。要做到对人对事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提倡自觉性和勇于维护规章制度的正气行为。加强学习,完善自我。要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和各项技能,提高自身素质,为优质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开拓创新,优质教学。坚持“学生第一、育人育才”的宗旨,对教育事业做到有心、耐心、细心、热心,努力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做出贡献。顾全大局,爱岗敬业。提倡乐于奉献、顾全大局和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主动、吃苦耐劳、各尽其能,优质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和谐相处,团结友爱。同事之间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诚信友爱;提倡互相谦让、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积极营造健康、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谐处理教与学过程中的矛盾,在教学过程中追求以人为本,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本着尊重、关心、理解、信任学生的前提,树爱学生之典范。

3.以生为本,建设文明、向上、创新、竞争的校园。建设和谐校园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树立生本思想,完善教育设施,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开发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展现凤采的舞台,使高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

(1)创建安全、健康发展的环境。树立“以生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注重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杜绝校园暴力,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加强学校的治安保卫,开展安全自救演练,完善“安全管理规定“,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建筑及设施安全管理措施“,对“问题学生”耐心帮教,开设心理辅导室和咨询信箱,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心理疏导,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同时,教师要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化解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创建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坚强意志和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创建和谐的教育服务。如悬挂国旗、校训、班训、名人画像、名言警句、教师寄语;建设高标准的图书阅览室、实验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等;创办文学社、爱心社、英语角、校报、光荣榜等;举行艺术节、体育节、科学节及各类比赛;开设校本课程和开辟德育基地、德育展室、校园网站等:组织学生进社区、下农村、蹲基地等进行社会实践和考察,以开放性、丰富性、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创造畅通、灵活、自由的学习、实践、体验、发展、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建设和谐班集体。如:学生干部采取学生自主竞选的方式产生,实行任期轮换制,激发其竞争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制定学校德育常规,设立学生会和文明监督岗,让学生自觉地把自己的行为置于学校和班级同学的监督下,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认识自我,在管理中调节自我,在学习生活中完善自我,养成宽容、谦和地对待他人,和谐地对待自然和社会的人格素养,形成友爱诚信、和谐奋进的班集体,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4)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通过积极有效的培育,使学生懂得发掘和欣赏周围美的事物,懂得人与社会的和谐,遵从社会整体价值构成的和谐,包括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内外和谐、上下和谐和长幼和谐等。认识到个人与社会、个体与集体是统一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实现;懂得自律与管理的和谐,知道接受管理的过程,不仅是接受来源于学校的管理和规范,也是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满足自身需要的结果,而且自己通过参与学校的管理,也具备自主、自决、自择、自律的能力;懂得关注身边生活上有困难、心理上有困惑的同学,尽心尽力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为同学服务,情系同学,无私奉献,互助互爱。

总之,构建和谐校园,是教育规律的体现,是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需要。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更加珍惜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把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作者单位:山西职工医学院 山西太原 030012)

(责编:郑钊)

第三篇:创新教育理念构建和谐校园

一、“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理念

常年从事中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尤其是近几年在大力打造“文化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只有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才能提纲挈领,整合教育理念,构建和谐校园。“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才能提纲挈领,整合教育理念,构建和谐校园。

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终极目的。人是社会的主体,学生是校园的主体。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阶级与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因此,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时应当树立的一种哲学观。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就是把培养社会所要求、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个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建设,恰恰符合了教育活动和教育机构必须遵循的一个最高目的——人的全面发展。

2.为培育人才而营建和谐校园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充满活力的社会。和谐校园是让学生迸发活力和创造力的校园。21世纪初的20年,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战略机遇期。这是党和政府对国内外形势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进程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判断。因此,利用和平和发展的大环境,为未来的栋梁茁壮成长营造和谐的校园小环境,不仅是现实需要,更是抓住机遇的迫切需要。

二、和谐校园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本强国。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和谐是中学校园的主流。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如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频频发生的校园安全问题,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问题,教育质量和学生负担问题、学生健康状况等等,已经成为影响校园和谐的重要因素。

孩子是父母的期望,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谐校园建设无小事。只有从战略高度充分重视,才能把和谐校园建设的人本理念落到实处,才能解决目前存在的这些普遍性问题。

三、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措施

1.建立和谐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保证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为学校和谐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制度的健全和内部管理机制的形成,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2.营造良好的和谐校园建设民主氛围和舆论氛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道

德教育,注重加强与不同层面的教职工的沟通与交流,通过校报、广播、网络、宣传栏和校外媒体等开展和谐校园建设宣传活动,鼓励全体师生参与。

3.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建文化校园。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充分展现,让每一个学生通过集体活动找到自我,遵守规则,成为和谐的人,自信的人,有创造活力的人。

4.建设平安校园。营造稳定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规范的法治环境,安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建立健全预警体系,形成应急机制,有效地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学校的安全稳定。

总之,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和本质,更是构建以人为本的中学和谐校园的核心和本质。只有将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与构建中学“和谐校园”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新的治校理念,促进学校整体协调发展,充分保护、引导、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实现、维护、发展好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把学校教育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四篇:全面创新语文教学理念,全力提升语文教学质效教育论文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并逐步深入人心的大好形势下,初中语文教科研工作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新型教育理念得到层层贯彻落实,方法手段得到不断改进并在努力创新之中。广大教师更是热情迸发、激情四射,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积极寻找创改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和有效环节,为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效开足马力、扬鞭奋蹄。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质量 教改创新

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一个不断发展、永无止境的话题。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势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也在热烈进行之中,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虽说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教学之妙,存乎一心”。我谈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这一问题,与同仁商榷,以求进一步地发展,为推进语文教改创新的更大进步作出应有的努力与贡献。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亲师信道的氛围

古语说得好,亲其师而信其道。这表明非智力的情感因素对教学活动能产生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实践是建立在师生平等关系基础上的合作互动活动。因此,要把努力构建互尊互信的师生关系当作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要多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学生已经进入青春发展期,身心因素变化较大,他们非常介意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与认同。对此,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性格心理,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多与他们进行语言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生活和心理上的困难与困惑,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爱,以增强向师效果。同时也要协调和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各种关系,共同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二要对待学生要讲求客观民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彻底摒弃那种“教父教母”的不良形象,着力建立良师益友关系。在学生犯了错误或发生问题的时候,要本着宽容心态和不武断原则,允许他们“说话和申辩”,并帮助他们努力纠偏改正。要承认和面对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讲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切不可根据学生的成绩、能力,以及自己的好恶把学生简单粗暴地分为三六九等,更不能“淘汰和拒绝”学生。三要坚持激励性评价机制。对待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要坚持以激励为主,特别是对那些学困生、后进生和问题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关爱,号召和发动全班同学对他们多接触、多亲近、多帮助,让他们体会到外来的温暖。要尽量挖掘和放大他们的闪亮点,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和成就感。即使犯了错误,也不能简单粗暴,一棒子打死,要加以心理上的正确疏导。否则,会造成他们的自闭心理或破罐子破摔,贻误一生。

二、指导学生搞好预习,前移课堂教学关口

诚然,教学的主要阵地是45分钟的课堂,但是一名具有责任意识和丰富经验的教师应讲求更多的“诗外功夫”,其中认真指导学生搞好课前预习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教学工作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要帮助学生拟定预习提纲。这是开启课前预习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集体辅导和个别交流的方式,帮助学生迈开和走好第一步,然后,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由“手把手”到“半松手”直至“完全放手”,并逐步对预习计划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行为习惯能力,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二要指导学生开展高效预习活动。在学生预习活动中,教师要强化方法指导,抓住着力读、思、划、写等具体环节,通过通读课文、精读片段,对教材内容进行比较详细的了解,并借助相关工具书和教辅用书,独立思考掌握基础性问题;再通过同学交流等方式力争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或者能够思考提出一两个有质量,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有时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总之,要力求高质高效。三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抓学习重点。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培养和历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预习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就是通过总结和归纳,能够梳理出教材的重难点内容,在经过部分消化后,把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留待课堂上,集中精力听从教师讲授解惑,以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召唤和强调学校和教师要全面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和“学生发展意识”,其实质就是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初中生一般都是在13—16岁之间,正处在能力发展形成期和思维活跃期,可塑性特强。这一阶段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对初中生来说十分关键和重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教学是打造建设型人才的“责任工程”,也是一项承前启后的“良心工程”。因此,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作为核心生产力的缔造者,作为社会发展的促进派,广大教师应当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大局观念,放眼发展和未来,与时俱进、尽职尽责,努力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传授知识技能与培养能力精神并重”,在教学实践中致力于开展以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为主的模式教学活动。我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四到六人非固定式的学习小组,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挤出时间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其中特别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探究题的难易程度要大小适宜,难度较大,会让学生无从下手而影响活动结果,又会打击学生的活动积极性;过于简单,容易滋长学生的骄傲情绪,而久而久之,就会使得这样的活动失去意义而流于形式。选择的题目一般都接近于学生的“最近思维发展区”,让他们经过一定的努力最终能够摘到“桃子”。二是时刻掌握学生合作探讨的发展动态,看准时机给予适当启发和点拨,坚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样,既能学生保持合作探究的成就感,增进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又能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保持学生合作探究的可持续发展。

下载秉承素质教育理念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效全方位构建和谐校园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秉承素质教育理念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效全方位构建和谐校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