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
七年级数学教学目标,课时目标
一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1.了解正数和负数产生;知道什么是正数,理解0表示的量的意义,2.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政治。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3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二正负数的意义和表示
1.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熟练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 3.师生合作,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念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三.数轴
了解数轴的概念,知道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表示的数。
2.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的概念,2.通过数轴的概念的学习,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4.通过数轴学习,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相反数 1.了解相反数的意义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
位置关系。
3.给出一个数,能说出它的相反数。4.从数和形两个不同的侧面来理解相反数的真正含义,经历操作、对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五绝对值
1.理解绝对值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2.会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2.通过对正数负数0的绝对值的学习,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3.通过对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学习,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六、有理数的加法
1.通过实例,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能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3.正解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用数开结合的思想方法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通过师生活动,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体验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七.相关运算律
1.正确正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通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内容,2.能运用运算律较熟练地进行加法运算。3.体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实际运算吉的应用。4.能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问题。5.通过思考、观
察、比较等体验数学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1.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能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
3.通过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究,体验数学的转化思想4..通过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九、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 1.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法则
2.能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体验数学中的转化思想。3.通过对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学习,体验数学中的思想。
十、有理数的乘法
1.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2.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十一、有理数的除法 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定义,2.经历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过程,会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3.会化简分数
4.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用,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5.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思维活动的能力。
十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的法则,运算顺序,能够熟练运算 2.能运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3.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的过程,获得严谨、认真的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经难。多姿多彩的图形
从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能识别一些几何图形,这里要用大量的立体及平面图形,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减少学习的难度,采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对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都是学生已以学习过的图形,让学生看图后能识别,能说出一些实例,对于它们的概念不要求严格下定义。不要在死记背定义上下功夫。
三视图的教学,从简单的实物观察开始,能说出从不同方向看得到的平面图形,由由浅入深,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从不同方向看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对于难于表述的可以画示意图,不要求严格作图,图形与实际立体图形相近即可,对于一组小正文体的组合的平面图的画法,先从观察实物入手,不做太难的训练。
直线、射线、线段的学习,以动手画图,用自已的语言描述对应图形,开始可以放手让学生说,教师给以矫正,也可以把一些常见的图形的语言表述让学生记住,在具体的图形变换的时加以应用。按语句画图是觉的训练识图画图方法,让学生大胆尝试,教师启发,让学生自己意识到图形的错误,自我改正,经历这个过程,是培养学生画图严谨性的习惯和经历挫折意志的途径。从一开始就注意几何语言的培养,但不能急于求成,让学生由敢画、敢说,到会画会说,直到说准,说
得简练。
线段的和差与画法,角的和差与画法也要把握准本学段的要求,以画图为主,能找出所要画的图形即可,不要求在画法上精益求精。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音乐教学目标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学目标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对于个别学生唱歌较困难。并且 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要更正学生这些不良的习惯就要彻底改变这种观念。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
(一)演唱方面
1、乐于参加各种演唱活动。
2、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能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
3、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4、能简单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演唱。背唱2-3首歌曲。
(二)演奏
乐于参加各种演奏活动;学习竖笛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评论;学会1-2首。
(三)乐理知识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歌谱的能力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四)音乐作品
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新村初中
温胜梅
第三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目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中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等于、大于、小于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一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写5以内各数,注意形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注意书写工整。2.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区分基数和序数。掌握各数的组成。
3.认识符号大于、小于、等于的含义,知道用词语来描述数的大小。
4.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数,和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6.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篇: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目标
三年级数学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单元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己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亿以内数的写法 亿以内数的读法 3.结合显示素材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激发民自族豪感。教材优化 1.播放新闻。
荆州长江大桥总长四千三百九十八米。
幸福路小学现有学生一千九百五十三人,校园面积为九千五百平方米。
二、利用信息,学习有亿以内数的写法 1.继续播放新闻:
据统计,2000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2.数学游戏:
由新闻发布官发布自己在课前收集的信息,各位小记者负责将信息中的数据记录下来,最后统一核对,考察小记者工作是否合格。如:三年内中国数字电视用户将达到三千万。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
课题 教学目标:
1.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课题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和亿以上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道数的产生,理解自然数的慨念。
2、知道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
3、会读写亿以上的数,会将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求近似数 比较数的大小 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课题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知道算盘的结构和计数方法,了解电子计算器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的基本四则运算。
3、培养观察、推理能力,激发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课题
直线、射线和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4.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5.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课题
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课题
角的分类 教学目标:
1.学习角的分类,使学生学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2.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材优化
平角似直线,周角像射线,1周角=2平角=4直角。课题
角的画法和角的巩固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4.使许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教材优化
画角分三步:画射线,点合点,线和线,看清内、外圈刻度,点准度数,别马虎,引射线,画出角,标上度数。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单元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课题
口算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课题
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课题
因数中间或尾末数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及计算方法
2、口算、笔算交互进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题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课题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课题 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估算的用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分析、判断及估算的能力。教材优化
乘法估算很简单,估算两个因数是关键。估大估小看实际,掌握估算的内涵,接近准确值,计算要简便。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课题
垂直和平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4、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 其特征。
5、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的 兴趣、增强自信心。课题:
画垂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 高学习的兴趣。
课题:
画平行线、画长方形。教学目标:
1、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
2、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
3、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4、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平行线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5、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 高学习的兴趣。
课题:
平行四边形分类、平行四边形、梯形特征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 的特征。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课题 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认识梯形的底和高的意义和画高的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第五篇: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
九年级数学(上)教学总体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抽象出符号的过程,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用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描述。
2.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基本性质、变换位置关系的过程,掌握圆的基本性质以及旋转的基本性质。初步认识投影与视图。能证明三角形的基本性质。
3.掌握必要的数据处理技能,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知道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并能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
4.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换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5.能用图例对一些数学猜想作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或推翻猜想。
6.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7.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8.能用文字、字母或图表等清楚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9.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章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知道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理由,代数式的意义
2.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
3.会利用积商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化简二次根式
4.知道什么是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会合并同类二次根式,能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21.1学习目标1.知道二次根式的定义,理解并会判断二次根式成立条件 2.会求二次根式中字母取值范围 3.掌握a2a(a是非负数)公式运算
4能举例说明代数式意义 21.2二次根式的乘法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根式乘法法则的过程,推出二次根式乘法公式 2.2.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 3.3.会用乘法法则化简二次根式
4.4.使学生能联系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次根式的除法.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根式除法的推理过程,能推出二次根式除法公式 2.2.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
3..培养学生利用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进行化简与计算的能力 最简二次根式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最简二次根式,遇到实际式子能够判断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
2.使学生掌握化简一个二次根式成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3.使学生了解把二次根式化简成最简二次根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1.3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1.使学生了解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 2..能判断二次根式中的同类二次根式 3.会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4.灵活进行二次根式加减运算.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1.知道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和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相同 2.掌握混合运算的应用
3.通过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4.通过混合运算知识的拓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章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解法 3.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检验解的合理性
4.掌握降次解方程的思想,能运用它熟练的解方程 22.1一元二次方程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正确识别二次项、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22.2接一元二次方程
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利用它们解决一些问题.配方法
1.会利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掌握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
3.理解通过变形运用开平方法降次解方程的方法,并能熟练应用它解决具 体问题.公式法
1.通过推导求根公式的过程,理解公式的由来
2.会用公式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进一步体验类比、转化、降次的数学思想方法
.因式分解
1.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灵活选择方法、体会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1.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根据问题中的实际意义,检验解的合理性 二十三章
旋转
章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旋转,探索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
2、能按要求做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欣赏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实例认识中心对称,探索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了解中心对称图形。
4、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23.1 图形的旋转
1、通过实例认识旋转,知道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2、能举出生活中旋转的实例
、说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3、通过教具演示,理解旋转的性质。4.能做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23、2、1中心对称
1、通过实例认识中心对称、知道对称中心对称点。
2、经历认识中心对称的过程,理解中心对称的性质。
3、会做出已知图形的中心对称图形。23、2、2 中心对称图形
1、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2、能说出常见的中心对称图形。
3、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23、2、3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1、能通过作图总结出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
2、能作出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二十四章
圆
章目标:
1、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理解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并 理解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探索并掌握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
2、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切线的性质与判定。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3、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掌握用等分圆周的方法画圆的内接正多边形,会计算弧长及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及全面积。24、1圆
1、了解圆的有关概念。
2、能区别弧、弦,弄清直径与弦、半圆与弧之间的关系。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
1、会用折叠的方法及推理的方法证明垂径定理及推论。
2、会应用垂径定理及推论进行计算和推理。24、1、3 弧、弦、圆心角
1、知道圆心角的概念。
2、会用旋转的方法及推理的方法证明圆心角定理及推论。
3、会应用圆心角定理及推论进行计算和推理。24、1、4 圆周角
1、知道圆周角的概念。
2、会分情况证明圆周角定理。
3、会利用圆周角定理推出两个重要推论。
4、会利用圆周角定理及推论进行推理和证明。24、2 点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
1、会判断点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
2、会过一个点、两个点、不在同一直线的三点作圆。
3、了解三角形外心的性质。
4、尝试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命题。24、2、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会用数量关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掌握切线的两种判定方法。
3、掌握切线的性质和切线长定理并会运用。24、2、3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能运用运动的方法总结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会利用数量关系判断圆与圆的各种位置关系。
24.3 正多边形和圆
1、知道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
把圆分成n 等分,顺次连接各分点,得圆的内接正 n边形。
2、通过画图,掌握正多边形的中心、半径、中心角、边心距等概念。3、了解正多边形有关计算问题的基本构图,连接正多边形的半径和一边 构成三角形,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4、会通过把圆分成n等
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 24.4.1弧长和扇形面积 理解弧长是弧的展开长度。
通过圆周长公式推导出弧长公式。3
会用弧长公式进行相关计算。4
理解扇形概念。
通过圆面积公式推导出扇形面积公式。6
会求弓形面积。
24.4、2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知道圆锥的展开图由扇形和圆组成。2
掌握母线这一概念。
灵活运用公式求扇形、弧长、底面半径、母线长及高。4
利用以上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 章目标 理解什么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2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能够运用列举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能够通过实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5.1 随机事件
掌握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2
会用特点判断有关事件。25.2 概率的意义
知道通过大量重复实验时的频率可以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2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25、3 用列举法求概率
进一不理解有限等可能事件概率的意义。
会用树形图求出一次实验中涉及3个或更多因素时,不重不漏地求出所有可能的结果,从而正确地计算问题的概率。进一步提高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掌握有关数学技能。25、4 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 学会根据问题的特点,用统计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