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多媒体电教在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曾宪华(寺坪中学)[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4 06:4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多媒体电教在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曾宪华(寺坪中学)[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多媒体电教在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曾宪华(寺坪中学)[范文模版]》。

第一篇:论文《多媒体电教在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曾宪华(寺坪中学)[范文模版]

多媒体电教在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姓名:曾宪华

作者单位:保康县寺坪镇中心学校

内容摘要: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任务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但在教学中也极易陷入空洞的说教,成人化、抽象化,从而影响思想品德课堂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多媒体电教引入思想品德课堂,实现了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能有效地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思想品德课上,用多媒体电教能寓情于景,以情感人,情理交融,以理激情,有力地促进学生知行的统一,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高尚品德的熏陶、高尚行为的感染。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用多媒体电教

正文: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任务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但在教学中也极易陷入空洞的说教,成人化、抽象化,从而影响思想品德课堂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因此,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提高教学效果也刻不容缓。多媒体电教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多媒体电教引入思想品德课堂,实现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能有效地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思想品德课上,引入多媒体电教能寓情于景,以情感人,情理交融,以理激情,有力地促进学生知行的统一。尤其是七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持久集中,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较差,对新鲜事物富于浓厚兴趣,这些生理及心理特点更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高尚品德的熏陶、高尚行为的感染。

一、多媒体电教导入新课,直现美的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乐学了,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从而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用幻灯片、音像等多媒体电教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很快进入愉悦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奋点”,诱发学习兴趣。他们会以饱满的学习情绪,自我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投影、幻灯、DVD影碟等多媒体协助下,课堂上同学们随时都可感受美的形象,在自然、社会千变万化美的形态中把握美的真缔。在讲授七年级思想品德《品味生活》这一课时,为激发同学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他们对形象美的感悟能力,我从美感教育的感性认识角度来设计这一节课。伴随着柔美、悠扬的旋律,我把自己旅游时拍的一幅幅数码相片通过电脑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风光明媚、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天蓝水澈、野趣盎然的九寨沟;气势恢宏、人杰地灵的东岳泰山;波光粼粼、水美鱼肥的太湖美景……随着同学们一阵阵惊喜赞叹,他们陶醉于我们伟大祖国美丽的大自然风光中,爱国主义情感激荡胸襟,美的情致油然而生。美的来源在于形象直观。黑格尔在《美学》中认为“形象是美的母体”。美感教育离不开形象,离开形象对视觉的直观刺激,美感教育必然是虚无的。通过现代电教手段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美感教育,让同学们在美的情境中净化纯真的心灵,在美的氛围里升华质朴的思想。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电教手段展现鲜明形象,营造审美意境,一方面使同学们深入地掌握课本知识,增强德育功能;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增强他们美感领悟能力。在这德育、美育双向交汇过程中,现代化的电教手段起着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中介作用,效果极佳。

二、引用多媒体电教,学文悟道,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提高学生道德辨析能力。

在学生知情意行过程中,明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导行的必要前提,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用播放多媒体影片缩短时空距离。七年级思想品德《新学校,新同学》一文,我采用放“孔融让梨”动画片的方法,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孔融自小懂得谦让,受到大家的夸奖,这一收获是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动画片时自然得到的,为下文分析孔融为什么让梨?理解谦让是一种美德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七年级思想品德《自尊》一课中讲苏武牧羊的故事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用投影片可缩短时空距离,深入浅出,配合第二自然段文字设计一框灯片,汉武帝派出苏武出使匈奴,亲手交他一根“使节”,使学生认识到苏武此行任重道远。教学第三自然段时,设计一框抽拉活动片,内容是苏武被单于用种种手段逼迫他投降,苏武严辞拒绝,再抽拉单于一怒之下命人把苏武抛进地窖,用饥饿和寒冷折磨他。画中苏武形销骨立,连眉毛上都结了冰,奄奄一息,但他还是没屈服,这就是民族气节。而后抽拉苏武被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边牧羊的情景,配上悲壮的《命运交响曲》进行感情朗读训练,深入理解苏武如何坚持自己的民族自尊。在分析第五自然段时,映出第三框灯片:十九年后,须发皆白的苏武回朝,长安百姓涌上街头,欢迎这位光荣的使者。苏武之所以受到万民敬仰是因为他坚持了民族自尊,这种爱国精神,我们后人应好好学习并发扬光大。用投影片化抽象为形象,抽象的事物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脑子里没有映象,当然进行的一系列明理的思维活动也很难活跃,因此,有必要借助多媒体电教化抽象为形象。七年级思想品德《珍爱生命》一课教学重点是“为什么要珍爱生命?怎样珍爱生命?”而“时间”这个概念对中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理解这个概念成为本课教学难点之一。利用投影打出字幕,朗诵录音同步进行,学生兴趣盎然,“世界上哪样东西是最长的,又是最短的;最快的,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人重视,又是最令人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也做不成。”学生一番争论之后,得出谜底:“时间”。抓住这个时机,演示一框抽拉投影片: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工人能生产8.26吨钢;一台采摘机可摘西红柿69公斤;彩电生产线可组装一台半彩色电视机……这样使学生对时间的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强化了对时间的理解。人们的认识规律是感性→理性→实践,这样才能把学到的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运用多媒体电教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七年纪思想品德《保护自我》讨论学习后,播放“河南黄勇杀人案”的录像片,讨论如果是你自己,该怎么做?以强化主体,不上坏人的当,提高保护自己的能力。总之,在政治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录像、投影、录音等多媒体电教,有利于激情、明理、导行,提高教学效果,使思想品德课成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其高尚行为的净土。

三、利用电教手段感悟美的声律,剖析美的结构,使德育和美育有机地统一起来。

形象直观作为美感教育的起点必然要向广阔处拓展,向纵深处深入。对听觉系统而言,感受美的只能是声律美,尤其表现为音乐美。现代化音响系统进入思想品德课课堂无疑为教学情趣的渲染、审美情感的激发、声律美的感悟起着极其重要的媒介作用。在七年级思想品德“创建新集体”这一课教学中,为了营造团结向上,众志成城的教学情境,我选择了音乐导入的手法。我播放了流行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随着激昂的旋律,跃动的音符,同学们在情感上达到共鸣,在音乐美的情境中得到陶冶。同学们进入教学情境,我也因势利导地引入正课。在教学过程中讲述“团结就是力量”这个问题时,我又播放了一首MTV《团结就是力量》。明晰的画面、铿锵的节奏、气势磅礴的主题,加深了同学们对课文知识结构的理解,同时在雄浑的音乐意境中领略手手相连、心心相映的崇高美。思想品德课要有感召力必须具有感染力,具有感染力必须渲染音乐美的教学情境。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现代音响系统拓展了学生音乐美感的欣赏和感悟能力,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感染力,使德育和美育有机地统一起来,在道德感化中熏陶美的情趣,在美的境界里陶冶美的心灵。美感的欣赏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在于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不断丰富和逐渐积淀,美感教育必然由感性领悟发展到理性剖析。运用电教手段,在理性剖析层面上,一方面理解审美对象的自然属性,社会背景和内在结构;另一方面理清同学们审美心理结构,激发更深层的审美愉悦感,使美感教育达到一个更高阶段。在七年级思想品德《追寻高雅生活》这一课的讲述中,我从激发同学们的审美情感入手,用投影器放映了古希腊雕塑精品《断臂维纳斯》的图片。同学们掩饰不了失望的神情,显然他们没有相应的审美底蕴,没有找到美感支点。我及时通过录像向同学们强调古希腊审美观点。法国罗丹在《艺术论》中强调:“维纳斯惊人的美不在于媚俗,而在于清俊的面庞下体现女性的自尊,人格的高贵。”同学们了解维纳斯塑像的历史背景后面又重新注目于图片。我接着向同学们分析审美心理结构,美在于无限和有限的统一,在于残缺和完美的辩证,美不仅在于赏,而且在于想。维纳斯臂断了,残缺了,但却给人提供了丰富的想象余地,残缺的维纳斯在同学们审美心理中完善起来。我用录像播放了多组艺术家重塑双臂的维纳斯,冷峻的、沉思的、羞涩的、行动的……一千个欣赏者就有一千个心目中的维纳斯。利用现代化电教手段对美感结构的分析让同学们由被动的美的欣赏者发展为美的发现者和美的创造者,更深入地体会美的情致。另一方面利用电教手段介绍艺术品的历史背景,拓宽了同学们知识视野,强化理性分析,使智育和美育达到和谐的统一,在美的情境中,深刻地认识到什么是高雅的生活。

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以其显著的优势为素质教育拓宽了新的天地,它以声、形、色等表现形式刺激感官,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兴奋的优势中心,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为培养学生素质创造条件。同时,它通过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等多种表现手法,调动一切非智力因素参与教学,帮助学生更真实、生动、具体、形象地感知、理解教材,启迪学生的思维。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电教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将会更多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为常规教学开辟更广阔的前景,但如何实现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从而能更加有效地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有待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

2、《苏霍姆林斯基》第四卷

3、《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年第12期;2010年第6期

第二篇: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小学语文电教论文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当阳市两河镇胡场小学刘开琼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适合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电化教学以它色彩丰富的画面,展现文字蕴含着的意思,创设所需要的情境。课堂上将那一框框有序无声的投影教材,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地观察、发现、思维、探索,就会使其变为一行行清晰在目的文字,化为一句句有声有色的语言,形成一幕幕耳目一新的意境。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使语文学科素质落到实处。

一、以图解文,突破难点。

小学语文教学形成重点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教材中某些文字内容缺乏相应的感性知识,缺少进行抽象思维活动的中间媒介。电化教学就是教师通过挖掘教材本身的潜在因素,以恰当的画面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艺术感染力的影响下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同时通过分析、推理、提出多种解决问题设想,进行灵活的、新颖的扩散训练,并做到训练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虎门销烟》一课时,我利用电教媒体的图、文、声并茂及演示动画的功能,制作了一个动态画面,首先出现《虎门销烟》的背景图片,接着由扬声器送出紧张而又有窒息感的背景音乐,再由小到大出现燃烧着烈火的三维动画字:鸦片战争。这样,上课一开始就把学生置于战前紧张的历史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情趣。在教学中,特别是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融入历史情境之中,使学生由感觉深入到思维和情感领域,引起认知和情意的变化。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虎门销烟是一项正义的行动?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不是由禁烟而起?学生纷纷展开讨论,主动发言,气氛活跃。这样,把以前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地参与。让学生很容易产生兴趣,形成反差,对课文知识掌握也更加深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片断的最后,我播放一段MTV《大中国》来创设情境,•在银屏上演唱的同时,学生和老师一起跟着唱。由于通过前面的对比分析,学生已认识到清朝统治下中国的落后,和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因而学生特别能唱出自豪感,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升华,教学活动也由此达到高潮。这样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内心图像,而且不需冗长的解说,学生就能很自然地燃起一股爱国之情。课文的难点也就自然而解了。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忽视知识的教学是失掉基础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情感。而情感的激发必须靠创设情境来实现,因为学生只有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之中,才会受到感染,产生情感的共鸣。运用投影手段,就可以创设具有巨大感染力的情境。

《在大海中永生》是一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课文,它真实地再现了邓小平爷爷逝世后,邓爷爷骨灰撒入大海时与全国人民永别的悲痛场面。这感人的情景,距离小学生的生活较远。邓爷爷为了党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赢得党和人民的爱戴和尊重。对于这一点,小学生理解不够透彻。我在教学这课前,组织学生观看介绍邓爷爷事迹的电视录像,以萌发学生的情感。教学时,为了烘托课堂气氛,唤起小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我一改过去介绍时代背景的方法,首先播放邓爷爷骨灰撒入大海的录像,同时播放哀乐,接着用一段富有情感的导语,创设庄严的课堂气氛。然后一边播放哀乐录音一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从整

体上感受课文的感情基调。

课堂上,我运用了三组幻灯片片,一是周总理邓爷爷站在南海边的遗像;二是飞机起飞前在飞机场盘旋的场景。三是邓小平爷爷骨灰撒入大海时人民悲痛欲绝的场面。悲壮的乐曲,深情的语言,使学生完全沉浸于无比悲哀的气氛之中。通过创设这种揪心撕肺的悲痛场面,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特定的庄严哀伤的情景,课堂上师生感情交融,浑然一体。邓爷爷的伟人形象自然的显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从心底产生了对邓爷爷的无限崇敬和爱戴之情,并自然地进入了对课文的学习、理解和回味之中。在掌握幻灯片的最佳映出时机后,教师还应发挥主导作用的艺术性,指导学生感知某种事物,以精确、优美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想象,在此我插入一个学生说话题:邓爷爷,我想对您说„„学生说得真是有感而发,发自肺腑。从而深化挖掘幻灯片的丰富内涵,训练其语言的完整性和深刻性。因此,对幻灯片的深入挖掘,不仅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观察、综合、抽象,建立起形象,而且能充实直观材料不够完备和无法表述的内容,从多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尽量说出更多、更新的内容,以训练学生语言,培养学生的情感。

三、丰富表象,发展思维。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人们学习任何知识,都是离不开想象的。阅读教学更是这样,必须重视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想象,去思维。心理学家研究也告诉我们:想象水平依赖表象的质量和数量,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投影,可以帮助学生仔细、全面、深刻地体验课文内容,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为想象思维提供丰富的表象。这不仅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九寨沟》是一篇介绍旅游胜地的文章,如果在教学时,就让学生一起来学课文的话,学生和“九寨沟”的距离相差甚远,枯燥的学习很难让学生对九寨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深情地说道:“九寨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有‘人间天堂’的美称,你们想亲自去游览一下吗?”“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于是我就对同学们说:“我们开始出发了。”利用多媒体出示了地图,然后描述:“我们乘飞机到了四川,下了飞机,坐上了去九寨沟的汽车。汽车到了南坪,再往西行了四十公里,九寨沟终于到了。”接着就配乐播放九寨沟的录像。同学们在看时,都暗暗地、情不自禁地赞叹那儿的美景。从他们的表情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兴奋。接下来的教学,就在这样的气氛中进行,整堂课学生们都是兴致盎然。又如在教《九寨沟》第二自然段,课文语句优美,用词精确,有一种超然的意境之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切呢?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了如下设计:(1)、配乐示范朗读,把学生带进优美的情景之中。(2)、学习五彩池的句子时放一段有关的录像片,师配乐解说,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展开讨论,体会五彩池的美。„„(3)、学生配乐读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4)、当小导游,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给学生美的享受,陶冶情操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了多方面素质的提高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电教媒体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让电教媒体走进语文课堂,给学生展现生动活泼的画面,给学生创设愉悦有趣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源,让他们在语文课堂里轻松地、自由地、快乐地学习,让他们感受电教媒体所带来的别样美!

第三篇:论文《发挥多媒体作用__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冯均(寺坪中学)

发挥多媒体作用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摘要:如今,多媒体教学这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广泛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发挥了它在构建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显示了语文这一基础学科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推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和巨大力量。在语文学科中恰当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多媒体 高效课堂

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理论,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及学生心理、生理的规律,在语文学科中恰当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效地改变语文学科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真正实现课堂高效,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兴趣的源泉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说:“认识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惊讶、诧异和感到神奇的过程,能激起高昂而持久的兴趣。”多媒体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具有处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的综合能力,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它的出现往往能让学生感到惊讶、诧异,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上课伊始,让学生欣赏声情并茂的画外音和生动绚丽的电视画面,将学生的兴趣引人课堂。如在执教《土地的誓言》一文时,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后,播放一组东北美丽富饶和日本侵华的画面,同时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学生也跟随画面音乐,如同身临其境,课堂气氛浓厚,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又如,我在教学《观沧海》时,在揭示课题后,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你们喜欢大海吗?今天,我们一起作一次航海旅游好吗?”接着,我边配乐朗读,边演示电脑课件。这样,通过电脑大屏幕显示湛蓝辽阔的大海,创设一种“出海旅游”的情景,学生边听边看,在惊讶和诧异中作了一次旅游,从而更好的感受到诗人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从学生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们具有好动、好奇、好问,注意力不易长的特点,采用形和声、动与静相结合的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愉悦的教学情景,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不但能使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参与意识,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使语文与思维统一发展。而丰富的情感体验是活跃思维的前提。缺乏情感体验的语文教学也只会缺乏生气和乐趣,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现代教学技术能无限地延伸人的各种感官、思维;无限地拓宽时空领域,虚拟现实,为师生的现实之门架设情感的桥梁。我们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丰富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思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我教《爱莲说》这篇课文时,学到描写荷花的姿态时,首先出示三幅图片,感受荷花不同的姿态美。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出示CAI课件:荷花冲出淤泥,从荷叶之间“冒”出的动画图,配上声乐,从视觉、听觉上感受荷花的高洁,从而领悟作者描写的含义。又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麻雀》一文,其中描写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自己的幼儿时,表现出的强大爱的力量的片段时,有两个难点:一是“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二是“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这位老师在让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播放CAI课件,再现了当时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猎狗的庞大环境和麻雀的弱小体形相比较,正是在这种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老麻雀像石头般坚定地扑下来拯救自己的幼儿,学生从真实的视觉享受中分明感悟出老麻雀的果敢。这个难点便迎刃而解了。理解“扎煞”一词时,利用CAI课件更容易了。教者先让学生换词,如“蓬起”,接着比较句子效果,然后,让学生观看两个词意思相关的画面效果,学生很容易得到结论,“扎煞”更能表现当时老麻雀不畏强暴的形象,引导学生满怀敬意朗读课文。像这样的语文教学,利用多媒体图像功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认识事物,理解课文内容,解决难点,有效地发展学生纵向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解决阅读教学的难点、重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爱因斯坦曾深有感触地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盖过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前进,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对课外内容进行分析的同时,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体验,大胆进行创造性想象。如有位老师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然后出示爸爸这个人物,再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小女孩的父亲半夜不见女儿回家,他会怎样想?怎样做呢?”学生挺感兴趣,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说:“这时,他病在床上,听见街上的钟声已经敲十二下了,他向门口看了又看,还不见女儿的身影,他披上破烂的衣服,顶着刺骨的寒风,踉跄地走着,喊:孩子,快回来吧,爸爸不会打你的。”有的说:“夜里,爸爸焦急地等待着女儿回来,他忍住病痛,到街上找便了每一个角落,却不见女儿,他失望了,第二天,他在街头找到了女儿的尸体,他泪流满脸,伤痛欲绝。”有的说:“爸爸满不在乎,因为孩子在家里也跟街上一样冷,他也饿急极,他只能埋怨这个黑暗的社会,这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所见所闻的材料,进行了合乎逻辑的创造性想象,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学生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认识。

四、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前苏联教育学院巴班斯基院士认为:最优化的教学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效果,一个是时间。我们通过大量的课堂实践深刻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一节课的时间内发挥媒体的整体效能,让学生精神兴奋,思维活跃,堂上能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丰富的教学内容,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语文学科中段的阅读训练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求异,而且要为学生创设情景,引导探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由于战争年代距今有一定时间,学生很难想像当时情景,很难体会战士们奋不顾身的激情。故此,在教学伊始,老师播放了与文本相关的这段影片。学生亲眼目睹了卢定桥的天险,明白到要夺桥的困难:桥在晃荡,河水湍急,再加上敌人的狂射,真的要“飞”过去才行,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奋不顾身,夺下了泸定桥。学生看完演示后,眼里噙着泪水,逼真的视听效果,使战士们的英勇形象在脑中定格。一个个战士毫不畏惧,视死如归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为了更好地领悟文本的思想,老师还选择了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利用媒体为课文七、八自然段进行配乐朗读,那扣人心弦的旋律,正好形象地反映出红军战士的顽强的攻势和英雄气概,再配以抑扬的表情朗读,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受到了强烈的形象感染。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较短的时间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可以说,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既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又对落实素质教育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让多媒体教学手段成为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苏霍姆林斯基》

3、《电化教学》2009年第12期

下载论文《多媒体电教在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曾宪华(寺坪中学)[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多媒体电教在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曾宪华(寺坪中学)[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