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机教学在中职学校的开展(罗友昌-此文发表至省级刊物第二稿)
计算机教学在中职学校的开展
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罗友昌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SSN 1673-9795 CN 11-5599/N 2010年10月
21世纪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最终可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从而将会大大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掌握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计算机学科教育已成为教育必不可少的科目之一。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扬民主,以培养人的发展为目标,因此我们在进行计算机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师水平情况,设备情况,计算机最新的发展技术以及社会的需求情况等多种因素结合起来。
一、学生状况。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主要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这些学生一般来说都是在无法进入普通中学后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普遍存在着知识基础较差和由于在初中阶段长期成绩较落后,长期压抑,普遍存在着对学习自信心不足的问题,甚至对生活的态度也较为消极。这些学生在毕业后,出路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走向社会就业,二是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继续学业。我们的计算机教学应该是让学生掌握好计算机这一门现代生活中必需的工具,为他们将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计算机教学的开展中培养学生的对学习、生活、将来的信心。
二、计算机学教学内容的确定。国家教育部门并没有指定中职学校电脑教学的内容及所用教材,因此我们在制定学习内容时,要充分注意到中等职业学校的电脑课程和普通中学有着很大的差别。中等职业学校的里,电脑科目是主要的教学课程,有的中等职业里甚至是最主要的教学课程,电脑授课时数较多;对中等职业的学生相对来说,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制定计算机教学内容时要突出实用性。不能片面强调学科教学,认为基础理论越扎实,学生的水平才越高。以学科体系为中心,以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课程设置并不完全适合于中等职业的教育目标。实践表明,中等职业的计算机教学,不能简单地照搬普通学校的教学模式,而应认真地开展市场调研,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就业状况以及本校的实际来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并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围绕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作相应调整。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同时也要根据学校计算机机房条件,计算机师资力量来作充分考虑。
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三年内要学习七至十门电脑课程,我们在安排计算机课程时要考虑到计算机科学的教育是一个具有延续性和整体性的系统工程。具体到课程的设计中,这一特点表现为课程的安排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各门主干课程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在讲授上述这些课程的时候,应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熟悉和深化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
具体到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方面,笔者认中等职业学生在经过三年学习后应该至少具备下列四项能力:第一、常用软件的熟练使用;第二、掌握一至两种计算机语言;第三、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的运用;第四、通过两门以上的计算机认证考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作为学生进入学校后接触到的第一学期的计算机课,应该定位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浓厚兴趣上,为后续的电脑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是知识迁移的基础,是培养和发展能力的前提。
三、教学方式。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上机实习是很重要的一环,要掌握好理论教学和上机实习的有机结合,哪一部分需要在课室里讲授,哪一部分需要在机房里演示,要让学生有多少上机练习的时间,这些课时的分配对于每一门计算机课程来说对是不同的。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辅导中应特别重视“实践”这一环节。有些知识和技能学生不是靠辅导教师教和读讲义,而是靠自己动手、动脑实践,在实践中进行获取,计算机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是学生认知的重要环节。只有多上机动手实践,才能破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才能激发学生对掌握计算机知识产生兴趣。所以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加强上机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在人机互动中获取知识。
计算机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上机与讲解的课时分配,做到随机应变。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就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一般说来,对他们学习兴趣起主导作用的是直接兴趣,作用时间也较长。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直接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适时地帮助他们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相对而言,在计算机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直接接触计算机兴趣很大,愿意动手操作;而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因此不妨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在计算机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力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在教授较难的课程时,要注意深入浅出,务必让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成功后的喜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复杂的动态过程。要使这个过程得到控制、调节达到优化,主要是通过辅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反馈来实现的。控制论告诉我们:“没有反馈信息的非闭合回路是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的。”因此我们在电脑教学中除了要学生阐明自己的授课目的也要及时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有所侧重。
四、师资力量方面。
计算机教师要求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学科水平;掌握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并能在实践中运用; 努力学习计算机领域的新知识,了解计算机发展的新动向抱着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新的知识。当然作为一个计算机教师不可能对计算机领域的各个方面都有很深入的了解,因此在安排一项课程时应该让精通相关知识的教师授课,同时也要鼓励教师尽量掌握的计算机知识面更广些。
五、计算机房的条件。计算机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是上机实习,对于中职学生更是如此,因此在机房的设备条件显得尤为重要,机房在电脑数量、软件、网络连接、维护等各个方面都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满足学生的上机要求,经过多年的计算机教学总结,可以看出中等职业的学生通过三年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能够达到一定的计算机水准,为他们今后的就业和继续学习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使得他们树立了今后生活的信心,成为社会上的有知识及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程容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J].大学时代(B版), 2006,(03)[2] 刘以倩.素质教育与计算机教学[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 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