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规划[定稿]

时间:2019-05-14 07:14: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发展规划[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发展规划[定稿]》。

第一篇:学校发展规划[定稿]

学校发展规划

柏木小学是一所办学历史不算悠久,但紧跟教育发展步伐的学校。学校有一批淳朴乐学的学生和一支有一定专业水平敬业重教的教师队伍。现在原有办学基础上,结合教育改革布局结构调整引起的生源变化,在全国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和管理区教育综合配套改革的背景下,特制定我校新三年发展规划。

一、基础与现状

(一)外部环境

我校现有教职员工91人,在校学生1542人,13个完小和教学点。学校规划占地面积984平方米。已建有教学楼1栋、教师宿舍一栋、食堂一栋。学校装有多媒体教室2间,教学用计算机20台,实验室一间,仪器室一间,音乐室1个,图书28000余册,钢琴6架,有100多平方米的操场,花园100多平方米。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照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求,着眼学校发展未来,充分体现校园文化,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做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突出环境育人功能。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教学区应营造整洁、安静、雅致、勤奋的文化氛围,办公区营造高效、务实、勤政的文化氛围,生活区营造温馨、和谐、文明、整洁的文化氛围,运动区营造轻松活泼、充满朝气、昂扬向上的文化氛围。园林景观要以绿色、自然为主调突出特色,建筑物、绿化带、功能区相互协调,保持相对整体感,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师生需求,创造宜人、恬静、自然、和谐的环境。

学校正着力解决教师住宿用房及塑胶球场的改造。确保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不断改善学生食宿条件,作好宿舍调整规划,改善就餐环境。整合现有资源,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聚精会神谋划学校建设,推动学校建设。要善于利用一切机会,抓住一切机遇,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在市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协调好部门间的关系,争取全体教职工的理解、关心、支持,营造和谐的建设环境,加快建设步伐,改善办学条件,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学校发展思路:

(一)办学理念:知行结合 学以致用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打造富有艺术气息的书香校园,让教师们在书香中自我发展,让孩子们在书香中不断成长。主要围绕以下“一条主线,两个重点”。

1、一条主线:围绕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依托传统文化熏陶人的实施载体,探索“高效课堂”的办学实践模式,满足社会对学校教育的高品质要求。这既是我们今后三年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将为之奋斗的办学理想。

2、两个重点:一是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是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

(二)办学目标

以师生的生命成长为发展理念,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力争到2013年把学校办成一所“质量保证、艺体见长”,在学生、家长及社会中认可度较高的教育特色学校。

校训:文明团结

勤奋创新

校风:合作

奉献

务实

教风:严谨

互助

创新

学风:明礼

乐学

力行

三、重点发展项目

(一)、学校管理

责任人:林玉军

目标:坚持以传统文化兴校抓管理,人法双馨抓落实,促进学校制度建设,营造以美育人、用心教育的良好工作氛围。

措施:

1、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各部门工作积极性,保障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营造严谨与宽松相融的和谐管理氛围。

3、加强学校团队文化建设,树立坦诚、信任、尊重、协作的团队精神,提升教师对学校发展的认同感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4、完善各级家长委员会组织建设,让家长社区共同参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5、建立学校教工之家,开展教工活动,通过“读书沙龙”等体验活动,增强教工人文底蕴,创建学习型组织。

6、以艺术教育为抓手,加强师生活动建设,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营造具有浓郁艺术气息的书香校园文化,提高师生人文素养。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5、9——2016、8)

年度目标:

1、以传统文化导读为抓手,进一步确立办学理念、办学目标。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设校园育人文化环境。

任务:

1、强化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教研组三级管理的制度建设。

2、加强干部自培,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基本理论,明确干部个人和分管工作的发展目标。

3、完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评价指标,加强教师作风主流意识为抓手,营造用心育人的工作氛围。

4、完善教师成长的发展规划,鼓励教师在专业和个性发展上自创特色。

第二年(2016、9——2017、8)

年度目标:

以人为本,形成学校共同愿景。

任务:

1、增强干部的目标管理意识,主动将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以《打造书香校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课题研究为抓手,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第三年(2017、9——2018、8)

年度目标:以构建和谐校园为出发点,推进学校、家庭、社区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任务:

1、以创建学习型学校为目标加强团队建设,形成教师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的良好氛围。

2、加强与社区的沟通,逐步完善学校、家庭、社区科学合理的,多元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实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

三年目标达成的预期效果:

(一)1、干部专业素养:干部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力争成为教学骨干型的管理者。中层及中层以上干部要积极开展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研究,力争每人每年有1篇以上论文在市级范围交流或发表。

2、管理成果:学校要争创“管理区安全文明校园”,“管理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市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学校的教学质量在管理区学校中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家长满意率达到98%以上。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

责任人:黄一波

目 标:

以教师发展为本,以人文美育思想引领教育教学工作为核心,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出发点,以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梯队建设为突破口,关注三种能力的培养(即,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把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人文素养的群体。

任 务: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人格力量,提高育人能力。

(1)将教师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纳入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中;将班级文化建设、家庭教育指导、学生心理辅导等,纳入班主任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中。

(2)以“改正职业陋习,做文化教师”为主题,开展人文教育体验活动,促进教师内涵发展。

2、注重研训一体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1)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抓手,以随堂课的教学质量为突破,依托教师个体的智慧和教研组的集体智慧,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

(2)开展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营造师生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3)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提高教师开展审美教育的能力与水平。

3、创设校本培训机制,为骨干梯队建设搭设舞台。

推进课堂教学促进方案的实施,帮助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制定发展规划,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4、建立多元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

(1)改进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教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的师德素养、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科研成果、培训情况、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考核,用评价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高。

(2)建立个性化的“教师学习和发展档案”(即成长档案)。充分依托教导处和教研组,对每一位教师制订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明确每学期重点突破的薄弱环节,从而全面深入教改核心,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3)学校设立奖励制度。加大对教研组的考核奖励力度,以此促进教师团队的共同成长。同时,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的评选机制,尤其要关注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0.9——2011.8

年度目标: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

任务:

1、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评价机制。

2、搭设自我实现平台,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3、开展对教师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现状调研,为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方案提供明确的方向。

第二年:2011.9——2012.8

年度目标: 加强课程平台建设,改善教育教学实践

任务:

1、开展教师人文读书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2、立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关注常态课质量。

3、加强“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

第三年:2012.9——2013.8

年度目标: 深化校本培训,形成教师专业发展良好环境

任务:

1、开展“好书伴我成长”的读书节成果展示。

2、开展师德建设系列研讨活动:“在育人中成长”。

3、汇编“高效课堂”课例集。

4、进行教师课堂教学促进方案的阶段反馈。

三年达成的预期效果

1、教师素质结构:各级骨干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各增加1-2名。

2、教师专业素养:100%教师在校内进行公开教学展示,50%教师对外进行公开教学展示;100%教师有论文发表或交流,其中争取有三分之一的教师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三分之一的教师达到校内教学常规免检。

3、教师教育成果:《“高效课堂”课例集》。

(三)德育工作:

责任人:李辉

目标:以“学以致用 知行结合”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工作,以《小学各学段学生文明素养养成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为抓手,开展校本德育实践,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措施:

1、关注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2、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

3、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完善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4、组建学生活动组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5、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形成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5、9——2016、8

年度目标:理顺德育管理运行机制,规范德育常规管理。

任务:

1、制定《小学各学段学生文明素养养成教育研究》方案,并完成立项和宣传工作。

2、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和班级管理能力。

3、制定学校德育骨干教师的评比细则,开展第一届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

4、制定各学段学生一日文明礼仪要求,并开展培训活动。

5、组建乒乓球、书法、绘画、合唱、棋类、鼓号队等学生活动小组,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校园生活质量。

第二年:2016、9——2017、8 年度目标:营造氛围,深入研究,初显成效。

任务:

1、关注德育体验教育,通过“行为示范员”等途径,让学生自主管理,主动发展。

2、进一步发挥家长学校的功能,通过学校培训、亲子活动带动家长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

3、编写德育教材《礼仪篇》。

4、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开展首届“十佳”特长学生的评选活动。

第三年:2017、9——2018、8

年度目标:关注发展,形成特色,取得成绩。

任务:

1、总结学校班级管理的成功经验,开展特色中队展示活动,并进行第二届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

2、开展学习型家庭评比展示活动。

3、编写校本教材《教子有方》。

4、开展师生社团活动成果展示。

5、开展第二届十佳特长学生评选活动。

三年目标达成的预期效果:

1、教师育人的主动性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方法,并形成特色。

2、学生言行举止文明,习惯好。

3、家长有较强的责任心,懂得正确的教育子女的的方法。

4、成果:三年内,学校争创安全文明校园。学校有德育先进工作者2—3名,有3-5篇德育经验论文在市级发表或交流。

(四)教学工作 责任人:吴建

目标:

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和谐课堂教学文化。在教学管理、质量监测、教学评价、校本师训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措施:

1、以常规自控(互控)为突破口,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备课自控,对不同层面教师分别要求,不断提高二次备课的质量;随堂课互控,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注重练习设计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以课题研究为核心,构建具有“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教研,逐步形成我校校本课程,通过研究、实践,提高全员的课程理念及教育行为的转变。

3、以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为目标,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质量监控,实施质量过程性管理,实现学科教学的最优化,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科能力展示情况、文体活动参与情况与学业评价相结合,切实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5、9——20116、8

年度目标:

强化常规,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任务:

1、根据不同层面的教师,制定备课分层要求。

2、建立随堂教学情况互控机制,开展“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

3、建立学生练习问题记录本。

4、完善课题研究网络,落实研究任务,并在部分学科内开展“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的研究。

5、心理教学常规化,设立心理辅导员,并建立学校心理辅导室。

第二年:2016、9——2017、8

年度目标:深入课题研究,初步探索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

任务:

1、进一步完善随堂教学情况互控机制。

2、继续开展“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

3、建立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目标体系。

4、在音乐、美术、自然等学科逐步建立质量评价体系。

5、收集整理学校练习设计资料。

6、开展师生艺术知识普及教育活动。

第三年:2017、9——2018、8

年度目标: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形成具有美育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

任务:

1、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汇编“高效课堂”的课例集。

2、举行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3、汇编《学生常见问题及诊断分析》。

三年得到的预期效果:

1、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力争达到管理区学校中等以上水平,部分学科有所突破。

2、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显著提高,50%以上教师对外进行公开教学展示;1/3以上教师的论文在市级及以上交流或发表。

3、汇编“学科课内外练习设计集锦”。

4、汇编“学生练习常见问题及诊断分析”。

(五)教育科研工作:

责任人:黄一波

目标:

拥有健全的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形成通畅、规范的科研网络,能将教育科研和日常的教学工作融合在一起,提高学校的整体形象,力求形成自己的风格。

措施:

1、开展“传统文化经典导读”的课题研究,以课题来带动办学特色的实现。

2、教研组建设要以科研为先导,每个教研组在学校总课题下确立小课题,教研组的一切活动要围绕课题运转。

3、骨干教师是科研的主要力量,校级以上的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必须是课题主持人,通过科研培训和实践指导,提高科研能力。

4、建立并完善学校、小组、个人三级科研网络,采用行动研究法,推进学校的科研进程。

5、完善科研档案,做到种类齐、过程清,使科研工作纳入正常运作的轨道。

任务:

1、围绕 “高效课堂”的课题,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2、每年有1项课题在市或区立项。

3、科研工作管理规范化、开展正常化。教师人人有课题,并有过程性评价档案袋。

4、每学期组织1-2次的教师科研培训。

5、将研、训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

(六)后勤服务工作:

责任人:

目标:周满荣

树立全心全意的后勤服务意识,为师生提供更好服务,努力实现及时、到位、优质。

措施: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精心设计,协助完成校园整体外显文化,体现个性、关心细节、注重实效、凸现“精致”

2、继续抓好校产管理与维护工作,提升后勤工作的档次。

3、加强校舍及教学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力度,制定并完善学校的财物管理制度。

任务:

1、校园环境文化于2011年完成,努力体现“精致、实效”。

2、创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校精神,逐步构建学校的视觉识别系统:学校的校徽、校旗、校歌、环境标识、公共事务等都体现学校的文化。

3、建立“校园财产维修、增添申报制度”,努力做到“及时、到位”。

4、每年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进一步规范学校的门卫、保安,无重大事故发生,三年内争创区安全文明学校。

5、各项收费规范,无乱收费投诉。

6、科学管理,档案完善。

7、加强财务管理,坚持财务公开制度,为学校开源节流聚好财。

四、学校办学特色创建

责任人:林玉军

目标:

提高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质量,培养学生对文体的爱好及感受美的能力。通过三年努力,形成一批有个性特长发展的教师和学生,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校本教材和课程设置。

措施:

1、开发教学资源,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真正让书艺成为一种学校文化。

2、抓科研促教学,通过兴趣实践活动,完成文体艺术课程的开发。

3、通过特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任务:

1、有固定的活动专用教室,设备完善;一个学生作品陈列室和一个较大面积的成果宣传窗,做到内容二月一换。

2、加强师资培训:定时、定点、定内容,有一批素质过硬的文体师资队伍,每年进行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

3、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优势:将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特色融入到日常的课程中,每周有固定的活动时间,有一套适合普及提高的校本教材。

五、学校发展的保障与评价

(一)思想保障

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讨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形成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的局面。

(二)组织保障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书记、教务副校长为副组长,政教主任、大队辅导员、教科室负责人、教研组长为组员的 “三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环节。

2、党政工职权明确。党支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行政中层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分工合作;工会起好桥梁作用。

(三)资源保障

1、经费保障:学校要力争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及特色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激励机制:完善教师的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后勤保障: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使学校的校产管理、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为教师有效使用教育设施设备,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

(四)评估保障

建立并健全校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评议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三年发展规划”需经教代会通过。一经通过,扎实落实,制订相应的年度实施方案和评估体系;每学期、每学年检测《规划》实施情况,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修订。

第二篇:学校发展规划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校教育正在面临一场新的改革。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更好发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立足深化学校内涵建设,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彰显教育功能优势,促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决定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作为学校未来三年发展的办学方向。

一、学校发展规划意义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教育规划,是建立在分析学校发展状况基础上,明确学校发展理念,制订学校发展目标,解决学校发展问题,规划有序地深化学校内涵建设,促进学校主动成长,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发展规划是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及教育形势需要,立足于当前社会及教育大背景,结合学校实际状况,应对学校发展内外环境变化,明确学校发展目标与方向,寻求和解决学校发展问题,凝聚师生共识,挖掘教育资源,创建品牌学校,推动科学发展而通过制度形式加以落实的规范性纲要。

二、学校发展环境分析

1、学校概况及校园环境

安居小学历经多年的艰苦创业,积淀了深厚的教育底蕴,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学校现占地面积1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60平方米。共有2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92人,专职教师49人,全校教师大专以上学历的有47人,占教师总数的96%,学历合格率达100%,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合理。

学校地处安居老城区,现约有居民3.8万人。近年来,安居城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流动量大幅增加,一方面外来民工众多,另一方面本地居民外出经商也成为当地村民主要的谋生手段。特定的地理位置及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直接反应到学校层面上的就是我校外来民工子女学生和留守儿童学生众多,约占全校学生数的48%。

2、学校成绩及经验简介

(1)提升品味,在学校创建中优化学校办学条件。学校通过整体迁建,加大学校设施建设,优化学校办学条件。先后获得了市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绿色学校、法制示范校、首批特色学校创建单位等荣誉。

(2)把握关键,在深化责任教育内涵中引领学校发展。我校紧紧把握教师责任教育及业务素质提升这个学校发展关键,通过多种措施,狠抓教师责任教育,强化教师责任意识,深化教师责任内涵,明确教师岗位职责,破解绩效考核问题,增强学校创造力、凝聚力,打造和谐校园。

(3)注重德育,在弘扬文明和习惯养成中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有健全的网络及丰富的成效。

3、学校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1)学校发展定位亟待明确。由于学校地处城区,随着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城区学生生源规模不断扩大和安居育才中学办精品小学等因素影响,学校在班额、师资等方面的矛盾将显得更为突出,而城区外来民工和新增城市人口子女入学对我校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此消彼长,将严重考验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对学校的准确定位,如何立足实际,已成为学校发展理念上亟待明确的问题。(2)校园文化发展缺乏全校师生共识。搬迁后,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开展了各项层次不

一、规模不同的文化创建活动,积极树立自身品牌,提高学校形象。但由于对学校内涵发展的理解不到位、认识不充足,文化的发展缺乏传承,缺乏师生共识,文化创建的目标多变、缺乏经验。以至在学校文化创建上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活动众多,但成果不显著。因此,找准自身立足点,明确学校文化发展方向,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创建学校特色品牌是学校科学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3)教师素质提升的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深化。学校内涵发展的深化,必须依赖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为此构建学习型组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曾几何时时,教师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继续教育形式化、走过场。当前,学校团体学习、自主学习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教师学习、思考、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烈,学习型组织内部自学的机制还不够完善,教师办公室合作、协调学习基础还未形成,学校面向未来发展还缺乏高素质教师团队的支撑,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停留在面上,没有深入人心,并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三、学校发展总体目标

(一)发展定位

良好品行与求真求趣融为一体,具有内涵优势的现代化城市学校。学校应具有开放、创新等优秀品质,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考虑学生实际发展状况,实现良好品行与求真、求趣的融合。学校应具有发展的前沿意识,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学校应具有弘扬、创新传统文明的文化意识,形成传承优秀文化与创新校园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发展模式。学校要以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为支撑,广泛吸纳优质教育资源,培育学校人文氛围,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共同成长、自主成长、快乐成长,具有内涵发展优势的现代化城市学校。

(二)指导思想

以教育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校内涵建设统领全校各项工作,用责任强化服务意识,促进和谐发展,用文化凝聚学校精神,引领学校成长,全面深化教育内涵,提升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优化管理体制,实现引领安居小学教育科学发展。

(三)办学理念

办学目标:健康快乐 全面发展 学有特长 教育理念:和谐发展 科学育人 校 训:知行合一 向善向上 校 风:民主 崇真 博学、创新 教 风:德优、艺精、爱心、责任 学 风:敏学、静思、自主、合作

(四)分类目标

1、办学条件:完善迁建工程和教学设备设施,建立校园网,打造数字化校园,美化学校环境,形成富有审美气息的校园环境;

2、师资队伍:构建高效的学习型组织,以校本培训为依托,创新教师培养方式,打造名师队伍,形成研训文化;

3、办学质量:创新德育模式,狠抓行为养成,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保持优异教学质量,发展艺术、体育校本体系,形成教学特色;

4、学校文化:深入推进以低碳生活为主要载体的行为养成文化、环境文化和精神文化,创建2-3个特色项目;

四、目标行动指南

(一)办学条件

1、优化学校环境,美化校园,把学校打造成城区最有文化韵味的地方;

2、打造数字化校园,实现教学条件现代化,配齐学校各个教室、功能室的现代教学、办公设备;

3、完善教育教学设备,根据学校日常基本需求及学校个性发展需求,配备各种教育教学设备,完善体音美器材及图书等资料配备;

(二)师资队伍

1、师德教育人文化

(1)深化学习型组织建设,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团队学习,使我校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有成效、有典型;

(2)建立责任教育长效机制,推行学校岗位交流体验活动,不断增强教师责任意识,增强学校创造力、凝聚力;

(3)开展感动学校人物评选,使树身边人物,学身边人物成为学校风气;

2、教师培训校本化

(1)推进学校青年教师研修班创新发展,形成教师业务提升主体平台;(2)根据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探索建立分层次的校本培训新模式;

(3)打造精品教研组,依托校本培训,发挥教研组功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4)创新教师业务交流方式方法,构建教师博客、网络群聊、青年社团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方式;

3、教师发展多元化

(1)定期举行教师课堂教学、业务技能、基本素质等竞赛活动,不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2)促进学校各学科综合发展,使各学科都有优秀的专业人才;

(3)开展跨学科交流活动,树立大学科观念,培养一批教师成为全面人才;(4)打造一支学校专家型教师队伍,加大名师培养力度,完善激励机制,组织学校骨干工作室;

4、教育科研优质化

(1)完善教育科研操作程序和奖励办法,设立教育科研优秀项目奖,提升学校科研水平;

(2)引导教师自觉地把科研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提高通过科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为研究型教师成长搭建舞台,且在培训经费、资源使用、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5、教师评价主体化

探索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注重教师自我评价和过程评价,记录教师的成长过程,突出反馈调节功能。

(三)办学质量

1、创新德育模式

(1)扎实推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创新德育模式,使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成效、有亮点;(2)深入做好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书香校园建设,用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3)创新班主任管理模式,充分发扬班主任德育工作主阵地作用;(4)开设班主任论坛,搭建班主任交流沟通平台;

2、提高教学效益

(1)继续保持学校学科教学质量在全区小学的领先地位;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突破传统课程教学模式;(3)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民主、对话、活跃”课堂氛围,使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主渠道。(4)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深化作业改革,探索建立高效的作业模式;

3、推进艺术体育教育(1)深入开发校本课程,以“经典诵读”、“兴趣小组”、“快乐课间”等活动为载体,扩充课程内涵,开发艺术类、运动类、实用技能类、学科延伸类的校本课程;(2)发展完善艺术、体育校本体系,改革传统艺术、体育竞技培养模式,吸引全体学生参与艺术体育活动,树立大艺术、大体育观念;

(3)挖掘民间传统艺术文化,弘扬竹竿舞、空竹、踢毽、腰鼓等民间经典艺术活动;

(四)学校文化

1、环境文化

(1)教室文化: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牌、寄语牌、班训、班风、班级特长等教室文化;

(2)墙廊文化:具有学校特色的楼梯、走廊、围墙、栏杆、宣传窗等艺术设计;(3)网络文化:展示学校特色、宣传学校形象的学校网站、红领巾广播站、班级网页等内容,吸引家长社会关注;

(4)生活文化:倡导低碳生活、节约环保的厕所、办公室、辅助用房等文化内容;

2、行为文化

(1)课堂行为文化:展示课堂教学风采,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课堂行为准则;

(2)教师行为文化:通过责任教育、创先争优等方式提升教师道德素质,形成教师个人修养特质;通过校本培训、组内研修、同课异构等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教师教学艺术特质;

(3)学生行为文化:搭建校园社会实践、兴趣爱好引领、体艺特长培养等平台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技能水平;凭借低碳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书香校园活动、心理健康辅导、留守儿童关爱等途径,规范学生行为;

(3)学校管理文化:转变管理行为,理顺管理模式,优化管理体制,形成团队协作、分工明确的现代学校管理文化,激发教师热情、激发校园活力。

3、精神文化

(1)精神文化构建:有清晰的办学目标、教育理念、校风等应当共同遵循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并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同和追求。

(2)精神文化渗透:建构清楚的理念识别系统,能把精神文化持之以恒的贯彻到全校其它所有文化建设中。

五、实施发展规划的保障体系

1、宣传发展规划,凝聚发展共识

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讨论、制订,充分把握学校发展理念,正确引导学校发展方向,集中全体教师智慧,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形成发展规划后,组织全校教师集中学习,通过学习、反思、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规划实施对于学校发展的意义,使全体教师的行为自发转移到学校规划发展上来,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

2、形成发展氛围,培育发展环境

深入优化学校的人际心理环境,增强学校的精神凝聚力;健全学校的组织体制和规范制度环境,鼓励教职工遵循共同的价值基础和标准化规范,不断协调和完善学校现代管理体制;积极营造学校的科研探究环境,搭建学术舞台,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空气,形成浓厚的发展氛围,使学校全体师生在发展规划引领下,自觉完成学校各项目标;优化、绿化和美化学校的设施环境,促使学校硬件建设和人文发展相统一,艺术性与教育性相结合,为学校的规划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和人文环境。

3、发挥规划功能,完善实施机制

强化发展目标引导功能,高度重视发展目标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把学校文化发展目标作为制定重点专项规划、分配学校资源、落实计划的重要依据。并针对规划落实情况,实行计划、总结报告制度。完善发展目标实施机制。提高维护和执行发展目标的自觉性、有效性,共同推进发展目标的实施。加强目标执行情况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目标的调整机制。通过教职工大会等多种渠道,鼓励全体师生员工有效参与文化发展目标的实施与监督。

4、加强后勤支撑,保障规划落实

完善学校后勤服务支撑,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优化校园环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最佳的服务条件;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完善校园信息化、现代化、规范建设,发挥学校发展规划蕴涵的效益;建设节约型校园,教育师生员工树立大局观念和节约意识,保证学校各项建设资金充足到位;强化学校安全工作,维护学校稳定,为学校发展规划的顺利施行提供和谐平台。

第三篇:学校发展规划

陕西汉阴黄冈创新学校发展规划

一、我校教育发展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办学目标

⒈办学理念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国,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围绕新课标,伴随新课改,大胆探索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主席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武装教师,注重用现代教育理论,新一轮课改理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武装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教育环境,创建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在愉快、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一代新人,打造“学习型、专家型、合作型、创新型、智慧型”老师队伍,让师生在共同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

⒉办学思路

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德育活动和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科研为指导,改革为动力,心德育工作为中心,以新一轮课改为重点,有效开发校本课程,将新课程教育改革实验研究与学校发展融为一体,高举质量大旗,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素质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⒊办学目标

(1)搞好学校标准化建设,建一所“全面、均衡、内涵、创新、安全发展型”学校。

(2)打造“学习型、专家型、合作型、创新型”专业教师队伍。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4)把我校建成安康市一流的民办学校

二、我校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

1.树立“夯实基础、培养新人”的办学宗旨,“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生源是生命之源”思想,“科研先导,改革动力,“智慧型”队伍主动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

2.强化学校的“三风”建设,努力形成“立志立德、求知求真”的校风、“博爱爱生、诲人不倦”的教风以及“勤学、精思、博学、求新”的学风。

3.深化改革,建立教师全员聘任制和岗位评聘分离的管理体制,实行普通话证书上岗制度,着力建立以促进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适应素质教育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实现科学与民主管理。

4.改善办学条件,落实学校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育人环境。

⑴校园、操场规划合理,保持整洁,草地花坛营造优美、绿色校园;树木挂上树种名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⑵学校围墙等公用环境配有名画临摹,名人佳作、师生精品、展现文化底蕴,营造艺术环境;教室布置各有特色,营造学习氛围;橱窗,宣传板报宣传学校国家、学校时事,培养关心国家、社会、学生时事。

⑶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演播活动”、“每日一句名言”丰富文化内涵,提供精神食粮;学生“校园之星”展示,打造精英风采,塑造精神偶像:“三个一”活动(一次艺术展、一次体育运动会、一台文艺节目)尽展师生艺术风采,构建校园精神文明。

⑷文明班级评比,从道德文化层面规范师生言行,构筑和谐的校园人际氛围,推进人的文明和进步。倡导:课上无“乱”、课下无“嚷”、考试无“弊”、作业无“抄”、校物无“损”、环境无“脏”、语言无“忌”、举止无“禁”、日用无“费”,讲普通话,用规范字,构建校园精神文明。

⑸校园的上空回荡着朗朗读书声;教室里教学井然有序,师生同做眼保健操保护视力;学校操场上“运动健将”集体舞、课间操、工间操和长跑等阳光体育活动交叉形成生动活泼的动态画面,展现学习氛围、展示学生天真活泼的天性,令人羡慕。

5.加强队伍建设,推进新一轮课改。建立一支政治思想文明,工作作风过硬,基本功扎实,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教育书人的师资队伍。实现教育思想、教学观念、课程观和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创生者、建设者,教学的研究者;改进课堂教学,落实“三维”目标,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加强教师培养,实现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师队伍:

⑴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树立适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重建“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师生相互尊重、赞赏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建立“关注全体、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观;构建关注全体、师生平等交往、师生与生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三维”落实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

(2)加强教学与课题的研究,不断完善教研组与备课组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各教研组成立研究课题。

(3)不断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实现教师队伍老中青相结合的组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4)加强学校的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5)通过学科带头人评选,实行全员聘任制,职称评聘分离、竞聘上岗等政策,引入教育教学与竞聘上岗机制,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加快队伍建设,促进青年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6.实现高质量的办学效益:实现一流的质量,着力培养“德智双全、学创俱能、特长突出、身心两健”的人才。

⑴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社会公德,能合作,善合作;意志坚强,毅力持久,心态健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能学习、勤学习、会学习;有强热的创新意识,勇于实践创新。

⑵培养四种能力:人人写一手好字、规范字,人人是出色的播报员,人人会熟练地操作电脑,人人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⑶、社会效验好,社会对学校的认同感高,家长信任,社会放心,学生信任。

7.创建学校特色,丰富学校内涵

⑴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以墙上文化、班级文化为长期持久的硬性文化,不断丰富校园的环境文化,使校园环境文化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⑵突出以班级为单位,培养以舞蹈艺术见长、音乐、美术为补育的特色。

⑶巩固书香校园建设。

三、我校教育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三风”。

1.加强教育,增强教育书人、爱岗敬业精神。

(1)切实加强教师政治思想工作,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及时有效地组织教师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教司《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习教育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

(2)切实加强教师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思想教育。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走向成功的22条“军规”》、《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规,学习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制定的《实施素质教育制度》,学习《六要六不要》、《十要十不要》等有关规定,切实规范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自觉履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自觉性。

(3)切实加强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开展“强师德、铸师魂、树形象、再创业”系列教育活动,加强对教师的“为人师表”的言行教育,不断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树立教师形象,加强教师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

(4)以“八荣八耻”为指导,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5)重新构建学生、家长、学校相结合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教师评价制度。通过社会、家长评学校、评教师,学生评教师,教师评学校、评领导等活动,努力创建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氛围。努力创设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校工作的局面。

2.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与养成教育。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纲要》,以开展多种形式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五爱教育”,以“八荣八耻”为指导,在学生中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充分发挥校本资源的作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地方的旅游、德育基地、乡情教育、地方文化等教育资源为载体,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民族精神为目标,广泛进行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2)深入学习贯彻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为重点,通过开创“文明班级”、推普周、读书笔记、艺术节、科技宣传月,学雷锋等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与语言文明习惯。

(3)进一步细化、规范学校的德育活动,以重大节日,纪念日、民族的传统节日为契机,制定德育工作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计划,落实工作制度与要求,有阶段性地抓好系列教育活动,开展社会服务、劳动、社会实践与体验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劳动思想与技能,增强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性,培养良好的学风。

(4)建立健全并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积极有效地开展“读书、大手拉小手、雏鹰行动、研究性学习、学雷锋行动、社会实践、春游”等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团支部教育活动,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祖国的思想,培养学习探究与体验的热情。

(5)认真抓好学生的法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安全和防范意识。以《社会治安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教育,游泳安全、预防高致性禽流感等教育、食品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根据季节特点,有重点地做好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在二到三年内,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仪器设备,完善教师办公条件,完善办学条件,配备“班班通”,建成“突显特点、活泼健康、积极向上、激励进取、展示自我”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创优良的育人环境。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1.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树立适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重建“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建立“课程”是师生教与学的“体验课程”,是被师生实在体验到的、感受到的、领悟到的、思考到的课程,教学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过程,而不是课程的执行者;转变教师角色,认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者,是社区的开放型教师;建立师生相互尊重、赞赏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建立“关注全体、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观;构建了“关注全体、师生平等交往、师生与生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落实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学生观”;关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把握教育方向,教育思想;更新与掌握教育观念,技能与方法,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理论与业务水平。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实现教师队伍老中青相结合的组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加强学校的班子建设,加强对学校班子的思想政治,爱岗敬业思想教育,使之具有较高教育教学与教研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实现学校管理人员在二至五年内逐步实现学校管理人员的过度与优化,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4.通过学科带头人评选,实行全员聘任制,职称评聘分离、竞聘上岗等政策,引入教育教学与竞聘上岗机制,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加快队伍建设,促进青年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三)加强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管理与指导。

1.进一步组织学习新一轮课改的理论,加强课改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明确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新课改目的、意义、要求与实施办法,把教师的思想统一到新一轮“课改”的认识上来。2.继续加强教师课改的培训,通过听讲座、观看专题片、组织教师学习、进行课改实践与研究、开展课题研究等办法,不断提高教师适应课改的能力,确保课改年段的延伸。

3.加大课改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努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充分挖掘校内外校本资源,开发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认真研究、上好综合实践课,培养学习的社会服务与实践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获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加强评价制度的改革力度,不断探索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方式,实现多维度、多层面,关注过程与方法、价值与情感的评价体系的形成。

4.在一年内,重建能适应新一轮课改的教学管理制度。

(1)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注意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不断创新),教师角色的转变(研究者),每位教师要研究教学过程与方法,不断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个性。

(2)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在充分考虑教师创造性劳动、情感与工作态度、角色转变,以及教学思想、方向的同时,将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课堂教学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现代教育水平以及师生关系等引入考评内容,并做到真抓实干,杜绝形式

(3)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建立“关注全体、师生平等交往、师生与生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课堂教学结构的评价。

(4)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差异、关注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平时与终结、自评与互评、家长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学生评价体系。(5)加强考试制度的改革,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多元的评价改革。

(四)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继续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一是认真贯彻新课程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安排,完成教学任务;二是继续完善教师备课、教研、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学业考核等评价的制度的建设;三是继续完善教师考评办法、全员聘任的聘后评价制度、完善教师的业务档案管理等,不断完善教师工作评价与奖励制度;四是加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管理,规范课堂教学;五是加强教师岗位练兵,不断学习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六是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作业,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七是加强对常规工作的检查,落实教学常规工作;八是加强对学业评价的改革,建立、规范学生的考试制度,公正评价学业。

(五)不断改善教师的生活与福利待遇,努力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尽可能地为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提供物质与经费保障,积极开展各项有益的文娱活动。在政策与经费许可的情况下,继续组织教师的外出参观与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六)建立特色,发展内涵。

本着学校的特点和实际,认真研究、讨论,找准切入点,在三至五年内,创建符合本校实际的、能够形成一定规模与社会影响的、人人参与的、能够持之以恒的开展活动的学校特色。建立人人为学校特色服务,为特色贡献的氛围。

1.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特色。建立以墙上文化、班级文化、演播文化、艺术文化、人文文化为持点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环境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2.形成以舞蹈为持长,以兴趣小组为补充的艺术文化。以班级为单位,形成长期进行课外集体舞的特色,培养以舞蹈、音乐、美术为补育的特色。

3.完善、充实学校教育教学“四大基地”(校园之声演播基地、图书室读书基地、学校绿化基地、电脑小能手培养基地)的设施及资料,不断提高其档次,使之发挥更大作用。

4.巩固书香校园建设。

(八)做好创建“平安校园”的活动。

1.成立创建“平安校园”机构,加强创建“平安校园”工作领导。

2.加强对教师的安全意识教育,形成安全工作的自学行为;加强对学生的学生安全教育与安全演练,有针对性、季节性地对学生进行交通、课内外活动、大型集会与外出、下水安全、用电、消防,食品卫生、体育课、实验课、寒暑假、传染性等高致性疾病防治等安全、假期的安全教育,不断形成学生的安全与防范意识。

3.教育学生不进“两厅二室两吧”,不与陌生人外出,未经父母同意不得在外留宿,吃饭,不得未经父母同意私自外出。

4.加强学校安全制度的建设与实施,加强学校门卫的管理、值日行政与门卫要加强校园治安的巡查,落实节假日的值班制度,学校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要组织做好校园设施与周边环境的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实行安全月报与大型活动报批制度。

5.加强门卫工作,对进校人员实行盘查、登记制度,严把校门入校关。

(九)鼓励创新,促进学校发展

1.坚持教育理念创新。大胆吸纳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不断提升教育思想,科学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和教师的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办学活力。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努力培养创新人才。

3.坚持教育工作创新。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方法和能力。

4.坚持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充实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渠道,改进教育方法和手段,不断增强针对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实效性。

5.坚持评价体系创新。确立“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评价理念,注重研究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终结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等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规范评价行为,倡导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多主体评价。

(十)坚持全面发展,全面提高质量。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原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篇:学校发展规划如何写

一、何谓学校发展规划

(一)何谓学校发展

学校发展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主要指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从发展的主体来看,学校发展包括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领导者发展等;从发展的具体内容来看,学校发展包括学校硬件发展与软件发展,硬件发展主要有教学设施的更新与提高、校园建筑的建设等,软件发展主要有学生与教职员工素质的提高、学校形象的提升、学校品牌的树立与扩张、校园文化的建设等;从发展的方式来看,学校发展包括规模发展与内涵发展;从发展的性质来看,学校发展有渐进式发展与跨越式发展。

(二)何谓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又可称为学校蓝图、学校远景计划、学校战略规划、学校设计等,简称SDP。西方国家SDP项目对学校发展规划的解释为:通过学校共同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系统地分析学校的原有基础及学校所处的环境,发现学校的优先发展项目,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教育目标,促使学校挖掘自身的潜在资源,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最终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我国理论界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基本为:学校发展规划是指学校根据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战略计划的要求,结合自身条件,对学校未来三至五年内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和发展途径,如学校发展目标、发展规模与速度、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办学条件和实施策略等方面所做的安排。学校发展规划包括确定社区未来三至五年对学校的需求,寻找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学校发展的前景和目标,提出实现这些目标优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办法、行动计划和措施。

(三)学校发展规划的基本内涵

第一、学校发展规划绝不是几位校长冥思苦想的结果,也不是请人捉刀代笔的文案,它应是校长、教师、投资方、学校管理者、学生家长、学校管理委员会、地方教育官员等共同参与,立足于学校实际制定的学校发展的行动计划。

第二、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应立足过去,指向未来,既有对过去的诊断和分析,又有对未来的预测和憧憬。规划强调把握现在,任何一种规划都不是“为规划而规划”,它强调的不仅仅是静态的结果,更关注动态的规划及其实施过程。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

第三、从时限上看:学校发展规划往往是学校三到五年的远景规划。其意义在于通过学校发展设计,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手段,而不是一种目的。它主要是通过成功地应对教育改革和变化,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水平。因此,学校发展规划的中心应放在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上。与此同时,也应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专业技能获得。

二、学校发展规划的功能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对于促进学校发展、提高学校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指向性规划是全面而长远的发展计划,在一定时期内,规划是学校各种活动、行为所要达到的境界和标准,是学校各项行动的航标。科学而符合实际的规划,具有极大号召力,使全校师生员工,朝着规划所指向的目标而奋斗,并鼓舞士气,增强凝聚力,提高学校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二)可控性规划的指向性特征决定了规划具有控制的意义。规划制定并为群众所理解和认同后,校长就可以根据规划中所制定的目标,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如人力、财力、物力等),努力实现预定目标;同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还要尽力排除各种干扰,纠正偏离目标的各种行为,抑制不符合目标的其它需要;规划要求师生员工围绕目标和要求,按一定的活动方式及日程去行动,所以,它对有效调控师生员工的行动方式具有积极作用。

(三)激励性规划能激励人们的行动,鼓励人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当师生员工行动遇到障碍时,规划中的目标给人以克服困难的力量;而当行动较为顺利时,规划中的目标又给人以鼓舞,增添人们行动的热情和信心。当全校师生员工看到鲜明、具体的目标,并感受着目标的一步一步实现,就会形成了强烈的动向感,朝着既定的目标奋进。

(四)可衡性正确而切合实际的规划中的目标,既是各项管理工作的出发点,也是终结点,因而它是人们检验和衡量各项工作成效的尺度。校长通常根据既定的目标要求检查工作的达成度,使精心设计的学校发展蓝图变成客观现实。工作好坏、质量高低的评价,不是来自主观和感觉,而是以是否完成规划中目标的客观实际为依据。规划的可衡性,还体现在能使学校、学校里的各个部门能根据规划要求具体衡量各自工作的成效。

(五)发展性 校本发展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步兴起并得到流行的一个教育理念和发展策略,近些年来在我国也得到了重视和传播。其含义是以学校为本位,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主体。以往,我国政府部门对学校控制过多,社会对学校干预过多,学校不能自主发展、自主办学。学校规划也主要是按照上级领导的布臵去开展工作,规划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校本发展是一种重视学校自身力量和学校自身发展的教育观念。它主张在政府宏观指导和积极参与下,学校自主办学和自主发展。即:校本发展则需要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推进发展策略,发挥自主办学的功能作用。在校本发展的理念下,学校规划的制定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需要学校从自己的优势和弱势中寻求变革,在大量的比较参照中重新定位,制定科学可行、符合实际的行动纲领,并实事求是地去操作实践。这一切,包括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都将有效地调动学校各种人员的积极性,并有力促进学校的自主发展。

三、学校发展规划的内容

(一)学校的现状分析

一般包括学校历史和办学传统,学校发展中的特色和优势,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学校目前面临的挑战,社区及教职工对学校的期望等方面的分析。现状分析是学校规划制定的现实依据。

(二)办学理念和办学指导思想在不同学校的办学规划中,这一部分的表述存在差异,但以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指导思想三种表述居多。主要内涵为:“三个面向”、“四有目标”、“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理论和政策依据

(三)学校发展目标定位

学校发展目标主要由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两方面构成。办学目标是指学校准备在将来多久的时间内发展成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其中的重要内容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培养目标则是学校希望将本校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其中很多内容是由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法律规定的。如: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的学校发展目标:

办学目标——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成为“上海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学校;深入推进教育改革,锐意进取,注重开发学生潜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实验性学校;模范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探求新时期办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成为辐射改革成果,输出办学经验的示范学校。

培养目标——南洋模范中学的教育是指向“人”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人格主体性和社会化的发展教育;是努力践行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是学校通过有组织的认知过程与环境影响,养成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文明行为规范的现代教育。学校通过这样的教育,促进学生的智能和人格和谐发展,使南模学子具有:出色的才智+健全的人格。

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需要分阶段实现,所以学校发展目标包括: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与中期目标的时限一般是2——3年。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是办学特色,所以,本部分需要探明学校特色的概念及内涵。

(四)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系统本部分主要是针对学校选择的优先发展项目,分别确定具体目标、具体任务、实施步骤等。优先发展项目是从德育、课程、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学校中心工作中选择的。它是落实学校发展目标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五)学校发展规划的保障系统主要以下内容:组织保障(学校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保障);队伍保障(师资队伍、科研队伍和管理队伍的保障);学校条件的保障(学校的硬件建设的保障);制度保障(管理制度、评价制度等方面的保障)。

四、学校发展规划的设计步骤

(一)学校现状的调查分析

这一步主要是在对学校的原有基础、办学传统及教育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学校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寻找学校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为确定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学校发展目标提供依据。这项工作应由校长与学校共同体的所有人员一起商讨、共同分析,取得共识。必要时,还可借助于问卷调查的方法,广泛了解教职员工对学校现状的认识。如可向教职员工调查以下内容:我们的优势;我们亟待提高的地方;我们的短处;我们的担忧;我们情愿做的事情;我们需要什么;我们要抵制什么;我们的自豪之处;学校目前的总体状况如何?是否学校的某些部门比另外一些部门更加有效?为什么?学校现在的成绩比以往如何?学校现在的成绩与同类型的学校比较如何?在学校现状的分析中,尤其要重视学校的优势分析。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发展优势,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发展优势,不同的校长和教师也有不同的发展优势。制定规划时,学校管理者应对自己学校的发展优势要有充分的认识,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对学校的特色目标进行定位。

学校发展优势的分析,包括学校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以及外部环境的分析,如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社区环境、学生家长状况、学校条件结构、学校文化等,其中学校文化的分析是重要的方面。许多名牌学校在其悠久历史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学校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就能形成学校鲜明的特色。如南京一中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校。新中国成立前,该校就曾推进首席导师制,造就了一大批杰出人才。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任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学校传统文化和经验的继承,并注入新的内涵,以导师制为突破口,构建导师制的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导师制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成长,在省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导师制作为南京一中历史上的教育模式,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重新成为该校的办学特色。

(二)对学校发展的目标进行定位学校发展的目标一般包括三个维度:方向(办学特色),程度,时间。如上海的曹杨中学的目标定位:“文理兼通,以文见长”,在人文修养方面有高度素质,3年成为上海市一流、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示范性和实验性中学。学校发展目标的三个维度中,最重要的是方向,而方向往往又是和学校特色的定位相联系的。

1、学校发展特色的选择 学校特色是指管理者和教育者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本校独到的办学理念,从学校实际出发,在教育实践中努力挖掘、继承发扬并积极创造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优势,所形成的有鲜明个性、独树一臶、成效显著的运行机制、办学风格和教育教学模式。学校的发展就如同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一样,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东西,要有把自己同其他区别开来的特点。学校特色是一所学校的标志和灵魂,是一所学校历史发展过程中最珍贵的、最值得珍惜和总结的东西。学校特色是立足于本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密切结合学校实际的产物。学校特色必须是具有鲜明个性的,是独树一臶、与众不同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学校特色化就是学校个性化,就是学校优质化。

2、学校发展程度的定位

学校发展程度的定位,指学校在同类学校中所处地位的发展定位。如品牌学校,可追求成为全国的领先校,乃至世界一流名校;也可追求成为全省、全市同类学校中的首席;还可追求成为本学片同类学校中的首席。

3、学校发展目标体系的形成

当学校的特色与程度定位准确后,可选择目标实现的时间范围,然后将方向、程度、时间有机组合起来,形成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总体目标一般是抽象的,还需要将总体目标进一步具体化,形成层次化的目标体系,从而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规划中的众多目标纵横排列,形成了层次结构。反映目标系统的众多目标可按层级结构进行分解,从而使各级目标之间产生从属关系、递进关系,显现目标的不同层次。一般地说,高层级的目标往往从宏观角度出发,体现其战略性和概括性的特点;而低层级的目标,往往从微观或中观角度出发,反映出战术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就目标层次而言,有隶属层次(总体、部门、个体等目标)、时间层次(远期、中期、近期等目标)、要求层次(高级的和中级的、低级的目标)。总之,各种不同目标紧密相连,组成了有层次的目标系统,使目标具有某种秩序、策略并能发挥其整合一致的作用。在确定和表述各层级的目标时应注意:目标是明确的,经过努力是可以达成的;目标是可考核、可衡量的,可以估量成效的。即应当明确做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应该在什么范围什么时间内进行,应该如何估量目标成效。具体的目标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有达成的标识(或成功的标志);有测评点;有测评标准;有达成度的测评办法;有明确的时间规定;有明确的责任人。

(三)制定各部门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是学校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是学校发展规划中可操作的一环。行动计划一般包括两个系统:一是支持保障系统,包括达成目标所需的思想保障系统、组织保障系统、队伍保障系统、制度保障系统、经费和条件等保障系统;二是反馈调控系统,建立反馈网络、反馈渠道,并建立有效的调控系统。学校是一个社会系统,系统内的事情千头万绪,学校不可能一下子完成所有的事情,所以,学校在制定行动计划时,应首先确定优先发展项目。学校优先发展项目不宜过多,要选择对学校目标实现能产生关键影响的项目,一般以三到五种为宜。行动计划要把重心放在优先发展项目上。围绕优先发展项目,制定各部门的行动计划,落实各部门的具体目标和具体行动。部门规划应具有以下特点:具体;可测量;可完成;真实、联系学校实际;确定时限;可以评价;可以检查。各个部门的行动计划必须详细阐述:要达到的目标(学校整体目标、各个部门目标);任务(具体说明为达到目标各个部门必须采取的行动);负责实施这项行动的人;实施行动、监控和检查所需的时间;成本问题(教职员工所画的时间、经费和物质资源、培训成本)计划中的每一项目标和行动都应包括清晰的成功标准。标准可以是学期的标准和的标准,也可以是整个三至五年规划时期的标准;标准尽可能使量化的;标准应当具有挑战性并且可以实现。学校规划的制定是学校共同体成员一起探讨的结果,确定后,应向学校教师公布计划,并通过大大小小的会议,不断讨论计划的进展,不断督促教师把工作重心放在学校发展规划的落实上。

(四)建立监控和评价机制

学校规划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过程,实施监控和评价有助于学校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和修订计划。规划过程是一个循环和持续的活动过程。在学年结束时,应当安排时间,让那些参与学校规划及其实施的共同体有关人士正式检查和评价这一学年规划实施的效果。这样,一个评价活动会对下一个学年规划活动的实施和规划目标的实施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学校要重视建立学校发展规划的监控和评价机制。监控,主要是进行日常检查以促进规划准时实施和完成,促进学校实现自己所定的目标。应当有一个规划指定的管理人员检查日常进展情况,通过口头或书面报告向校长和学校管理委员会汇报情况。监控中需做好的工作:审查行动计划和有关文件,如教学材料和备课本;详细检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课堂观察。各部门应向校长提供计划实施的评价报告,评价针对下列事项:目标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为什么说目标已经达到?超过了还是没有达到?行动在规定的日子内实施吗?时限真实吗?规划对学习/学习成果有什么影响?影响的证据是什么?量的还是质的?什么方面尤其成功,为什么?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什么?对将来的规划有何启示?起初的工作有价值吗?学校建立监控和评价机制,把监控和评价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中。学校还应当建立管理台历,包含规划活动的关键日期,以便校长和学校有关教师能够记录与学校发展规划有关的活动。

五、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要求

(一)要重视调查研究

学校规划是帮助学生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制定规划的过程应该是各级干部和师生在校长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共同完成的系统工程,是调查研究、数据处理、现状分析、综合归纳出思路的过程。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自身条件,看到自己的成绩,找出自身不足,明确学校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重点发展项目,落实切实可行的措施。

(二)要独立思考如何创办特色学校是校长制定规划面临的重要课题。所谓特色学校,应该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独特的办学风格、独到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特色学校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全面科学规划和有计划地建设。既然特色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等各方面要有别于其他学校,那么校长应改变从属思维的定势,改变被动思维的模式,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特色轨迹。只有这样才能用于改变,大胆创新,使学校个性化、特色化。

(三)要立足于实际

例如,上海的建平中学,在总体思考的基础上,构建了“跨世纪工程”,提出“合格+特长=建平人”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合格加特色的学校,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学校提出并建立成阶梯状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体系,各种目标逐步递进、螺旋形上升。在改革初期,学校领导向全体教师提出“致力团结奋斗,三年振兴建平”,“魂系建平、心思改革”的要求。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根据“外围向核心带近”的总策略思想,分别在创造第三课程--建设校园文化、改革第二课程--选修课和课外兴趣小组的系列化和正常化、改革第一课程按程度分层次教学等方面适时地提出阶段性的奋斗目标。当建平的办学模式得到社会认可时,提出“认清形势,抓住时机,把建平建成高层次、高素质、高品位、高水平的一流学校”的口号。这些,对建平来说,也许行得通,但对于其他学校,尤其是非重点学校来说,就不一定行得通,这就需要实事求是。

(四)规划要具有可能性、重点性和伸缩性

我们精心设计的规划,必须是经过努力奋斗有可能达到、有可能实现的规划,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是“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子”。忘记了这一条,规划的各种作用都将变为零。因此,设计规划,首先要考虑可能性,也可称之为达成性。同时,我们设计的规划中所制定的目标,必须是带有较大重要性的指标,是办好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十分必要又必不可少的目标。如果把非常重要的目标忽略了,而定出一些无关紧要或次要的目标,这就不是科学、合理的规划了。而且,制定规划中的目标要有一个弹性,要留有余地,有一个松紧、伸缩的区间,一般在上限、下限之间,要留有较大的余地。

第五篇:学校发展规划(精选)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2011-201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校教育正在面临一场新的改革。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更好发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立足深化学校内涵建设,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彰显教育功能优势,促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决定制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作为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办学方向。

一、学校发展规划意义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教育规划,是建立在分析学校发展状况基础上,明确学校发展理念,制订学校发展目标,解决学校发展问题,规划有序地深化学校内涵建设,促进学校主动成长,实现学校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校发展规划是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及教育形势需要,立足于当前社会及教育大背景,结合学校实际状况,应对学校发展内外环境变化,明确学校发展目标与方向,寻求和解决学校发展问题,凝聚师生共识,挖掘教育资源,创建品牌学校,推动科学发展而通过制度形式加以落实的规范性纲要。

二、学校发展环境分析

1、学校概况及校园环境

我校创办于20世纪初,学校历经百年的艰苦创业,积淀了深厚的教育底蕴,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学校现占地面积14706平方米,建筑面积803平方米。共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6人,专职教师18人,教师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4人,占教师总数的77.8%,学历合格率达100%,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合理。

2、学校成绩及经验简介

(1)提升品味,在学校创建中优化学校办学条件。学校通过各种创建活动,加大学校设施建设,优化学校办学条件。

(2)把握关键,在深化责任教育内涵中引领学校发展。我校紧紧把握教师责任教育及业务素质提升这个学校发展关键,通过多种措施,狠抓教师责任教育,开展学校中层管理岗位与班主任交流体验活动、创设班主任论坛、举办责任教育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多种活动,强化教师责任意识,深化教师责任内涵,明确教师岗位职责,破解绩效考核问题,增强学校创造力、凝聚力,打造和谐校园。

(3)注重德育,在弘扬文明和习惯养成中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及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有健全的网络及丰富的成效。

(4)重视人本,在教育科研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以教育科研提升教育质量,以青年教师研修班为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校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1)学校发展定位亟待明确。由于学校随着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城区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等因素影响,学校在生源、师资等受城区学校的冲击将显得更为突出,优质生源流失的现象将更为彰显,同时,教师生活在城区,工作在农村,学校在内部管理及教师培养上也存在诸多的不方便。为此,如何立足实际,明确学校定位,打造特色学校,已成为学校发展理念上亟待明确的问题。

(2)学校硬件建设滞后制约学校发展。由于学校占地面积狭小,生均占地面积、建筑用房及活动场地严重不足,制约了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运用,影响了学校对素质教育全面贯彻的需求。但由于地处石井村中,四周几乎没有扩张空间,导致学校硬件发展缓慢,无法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如何破解学校硬件滞后的制约,加快校园整体改建,也是当前我校面临的一项重要难题。

(3)校园文化发展缺乏全校师生共识。一直来,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规模不同的文化创建活动,积极树立自身品牌,提高学校形象。但由于对学校内涵发展的理解不到位、认识不充足,文化的发展缺乏传承,缺乏师生共识,文化创建的目标多变、缺乏经验。以至在学校文化创建上一直处于循环往复、原地踏步的状态,活动众多,但成果不显著。因此,找准自身立足点,明确学校文化发展方向,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创建学校特色品牌是学校科学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4)教师素质提升的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深化。学校内涵发展的深化,必须依赖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为此构建学习型组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曾几何时来,教师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继续教育形式化、走过场。当前,学校团体学习、自主学习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教师学习、思考、创新的意识还不够强烈,学习型组织内部自学的机制还不够完善,教师办公室合作、协调学习基础还未形成,学校面向未来发展还缺乏高素质教师素质团队的支撑,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停留在面上,没有深入人心,并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三、学校发展总体目标

(一)发展定位

良好品行与求真求趣融为一体,具有内涵优势的现代化城郊学校,学校应具有开放、创新等优秀品质,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考虑学生实际发展状况,实现良好品行与求真、求趣的融合。学校应具有发展的前沿意识,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学校应具有弘扬、创新传统文明的文化意识,形成传承优秀文化与创新校园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发展模式。学校要以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为支撑,广泛吸纳优质教育资源,培育学校人文氛围,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共同成长、自主成长、快乐成长,具有内涵发展优势的现代化农村学校。

(二)指导思想

以教育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校内涵建设统领全校各项工作,用责任强化服务意识,促进和谐发展,用文化凝聚学校精神,引领学校成长,全面深化教育内涵,提升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优化管理体制,实现官路教育科学发展。

(三)办学理念

办学目标:内涵引领、创造幸福

教育理念:教寓于学、学寓于勤、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校训:团结活泼、健美守纪 校风:整洁严明、勤奋奉献 教风:严谨创新、善诱表率 学风:勤学多思、有爱奋进

(四)分类目标

1、办学条件:推进全镇教育均衡,合理调整校网,打造数字化校园,美化学校环境,形成富有审美气息的校园环境;

2、师资队伍:构建高效地学习型组织,以校本培训为依托,创新教师培养方式,打造名师队伍,形成研训文化;

3、办学质量:创新德育模式,狠抓行为养成,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保持优异教学质量,发展完善艺术、体育校本体系,形成教学特色;

4、学校文化:深入推进以低碳生活为主要载体的行为养成文化、环境文化和精神文化,打造农村特色名校;

四、目标行动指南

(一)办学条件

1、提高办学水平

(1)合理创建校园网,均衡教育发展,优化教育资源

(2)优化学校环境,美化校园,把学校打造成官路镇最优美的地方;

2、优化教育资源

(1)打造数字化校园,实现教学条件现代化,配齐学校各室的现代教学、办公设备;

(2)完善教育教学设备,根据学校日常基本需求及学校个性发展需求,配备各种教育教学设备,完善体音美器材及图书等资料配备;(3)加快完善校园网络建设,实现校际间的资源互补和共享,丰富学校网页内容,提升学校宣传形象;

(二)师资队伍

1、师德教育人文化

(1)深化学习型组织建设,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团队学习,使我校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有成效、有典型;

(2)建立责任教育长效机制,深入学校岗位交流体验活动,不断增强教师责任意识,增强学校创造力、凝聚力;

(3)开展感动学校人物评选,使树身边人物,学身边人物成为学校风气;

2、教师培训校本化

(1)推进学校青年教师研修班创新发展,形成教师业务提升主体平台;

(2)根据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探索建立分层次的校本培训新模式;(3)打造精品教研组,依托校本培训,充分教研组功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创新教师业务交流方式方法,构建教师博客、网络群聊、青年社团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方式;

3、教师发展多元化

(1)定期举行教师课堂教学、业务技能、基本素质等竞赛活动,不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2)促进学校各学科综合发展,使各学科都有优秀的专业人才;(3)开展跨学科交流活动,树立大学科观念,培养一批教师成为全面人才;

(4)打造一支学校专家型教师队伍,加大名师培养力度,完善激励机制,组织学校骨干队伍;

4、教育科研优质化(1)完善教育科研操作程序和奖励办法,设立教育科研优秀项目奖,提升学校科研水平;

(2)引导教师自觉地把科研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提高通过科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为研究型教师成长搭建舞台,且在培训经费、资源使用、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5、教师评价主体化

探索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注重教师自我评价和过程评价,记录教师的成长过程,突出反馈调节功能。

(三)办学质量

1、创新德育模式

(1)扎实推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创新德育模式,使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成效、有亮点;

(2)深入做好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书香校园建设,用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

(3)创新班主任管理模式,充分发扬班主任德育工作主阵地作用;(4)推进班主任论坛常态化,搭建班主任交流沟通平台;

2、提高教学效益

(1)继续保持学校学科教学质量在全区农村小学的领先地位;(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突破传统课程教学模式;

(3)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民主、对话、活跃”课堂氛围,使课堂成为学生发展的主渠道。

(4)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深化作业改革,探索建立高效的作业模式;

3、推进艺术体育教育

(1)继续深入开发校本课程,以“棋艺”、“兴趣小组”、“快乐课间”等活动为载体,扩充课程内涵,开发艺术类、运动类、实用技能类、学科延伸类的校本课程;

(2)发展完善艺术、体育校本体系,改革传统艺术、体育竞技培养模式,吸引全体学生参与艺术体育活动,树立大艺术、大体育观念;(3)挖掘地方传统艺术文化,弘扬跳跳马、腰鼓等地方经典艺术活动;

(四)学校文化

1、环境文化

(1)教室文化: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牌、寄语牌、班训、班风、班级特长等教室文化;

(2)墙廊文化:具有学校特色的围墙、花墙、宣传板报等艺术设计;(3)网络文化:展示学校特色、宣传学校形象的学校网站、红领巾广播站、班级网页等内容,吸引家长社会关注;

(4)生活文化:倡导低碳生活、节约环保的学生教室、厕所、办公室、辅助用房等文化内容;

2、行为文化

(1)课堂行为文化:展示课堂教学风采,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课堂行为准则;

(2)教师行为文化:通过责任教育、创先争优等方式提升教师道德素质,形成教师个人修养特质;通过校本培训、组内研修、同课异构等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教师教学艺术特质;

(3)学生行为文化:搭建校园社会实践、兴趣爱好引领、体艺特长培养等平台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技能水平;凭借低碳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书香校园活动、心理健康辅导、留守儿童关爱等途径,规范学生行为;(4)学校管理文化:转变管理行为,理顺管理模式,优化管理体制,形成团队协作、分工明确的现代学校管理文化,激发教师热情、激发校园活力。

3、精神文化

(1)精神文化构建:有清晰的办学目标、教育理念、校风等应当共同遵循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并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同和追求。

(2)精神文化渗透:建构清楚的理念识别系统,能把精神文化持之以恒的贯彻到全校其它所有文化建设中。

五、实施发展规划的保障体系

1、宣传发展规划,凝聚发展共识

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讨论、制订,充分把握学校发展理念,正确引导学校发展方向,集中全体教师智慧,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形成发展规划后,组织全校教师集中学习,通过学习、反思、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规划实施对于学校发展的意义,使全体教师的行为自发转移到学校规划发展上来,创造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

2、形成发展氛围,培育发展环境

深入优化学校的人际心理环境,增强学校的精神凝聚力;健全学校的组织体制和规范制度环境,鼓励教职工遵循共同的价值基础和标准化规范,不断协调和完善学校现代管理体制;积极营造学校的科研探究环境,搭建学术舞台,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空气,形成浓厚的发展氛围,使学校全体师生在发展规划引领下,自觉完成学校各项目标;优化、绿化和美化学校的设施环境,促使学校硬件建设和人文发展相统一,艺术性与教育性相结合,为学校的规划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和人文环境。

3、发挥规划功能,完善实施机制

强化发展目标引导功能,高度重视发展目标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把学校文化发展目标作为制定重点专项规划、分配学校资源、落实计划的重要依据。并针对规划落实情况,实行计划、总结报告制度。完善发展目标实施机制。提高维护和执行发展目标的自觉性、有效性,共同推进发展目标的实施。加强目标执行情况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目标的调整机制。通过教职工大会等多种渠道,鼓励全体师生员工有效参与文化发展目标的实施与监督。

4、加强后勤支撑,保障规划落实

完善学校后勤服务支撑,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优化校园环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最佳的服务条件;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完善校园信息化、现代化、规范建设,发挥学校发展规划蕴涵的效益;建设节约型校园,教育师生员工树立大局观念和节约意识,保证学校各项建设资金充足到位;强化学校安全工作,维护学校稳定,为学校发展规划的顺利施行提供和谐平台。

毛都西伯小学

2011年3月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2011—2015)

毛都西伯小学 2011年3月

下载学校发展规划[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校发展规划[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理念与目标】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进教育科研工作。对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探索科学育人的规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理......

    学校发展规划

    小学三年(2008---2010)发展规划 一、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必须结合生情、师情、校情以及地域实情,作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选择,进而探......

    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一、学校总体发展目标 (一)、办学宗旨:主动发展,和谐育人。 主动发展:是指学校整体的主动发展,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主动发展;和谐育人是育人目标的和谐,即让我们的学......

    学校发展规划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创建特色鲜明的优质高中 ——莱芜凤城高中2014—2017年发展规划 莱芜市凤城高中始建于1995年,1996年开始招生,是当时莱城区90万人民群众集资兴建的一所寄宿......

    学校发展规划

    甘沟中学发展规划 在新的教育大背景下,我校教育发展面临着以下新形势: ⒈近几年,学校快速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⒉素质教育的飓风越刮越紧,学校只重升学的畸形发展不能满......

    学校发展规划

    贺村镇中心小学近期自主发展规划 一、学校历史与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江山市贺村镇中心小学创建于1928年,位于贺村镇贺滨路湖北坂。学校占地面积38019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14......

    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 主讲人:向蓓莉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教授 主讲人简介 向蓓莉,女,1972年出生于武汉。教育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基本......

    学校发展规划范文

    刘寨小学2010~2015年学校发展规划一、学校现状概述 我校现有在编教师11人,目前拥有7个教学班,265名学生。 学校的优势与特点: 1、学校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