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人生态价值观:“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精选)

时间:2019-05-14 07:0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华西人生态价值观:“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华西人生态价值观:“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精选)》。

第一篇:华西人生态价值观:“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精选)

华西人铸成鲜明生态价值观: “有了碧水青山 才有金山银山”

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继成为全国首家通过ISO14001国际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村庄之后,近日,又确立了奋力争创国家级生态村的新目标:2009年将投资5000多万元,全面实施“企业净化、河水清化、村庄美化、环境绿化、居住生态化”的系列工程,以全面提升华西村的生态品位。目前,凝聚着争创国家生态村的“五化”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全力推进。

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华西村,经过多年的顽强拼搏,已由一个不知名的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华西人在吴仁宝老书记的带领下,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走出了一条以集体经济为主体,多元化混合型的发展之路。2003年华西村已成为全国第一个销售超百亿的村庄,2005年华西集团公司在中国企业500强座次中列96位,在综合类制造业中列第3位。2008年,全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全年销售收入超500亿元。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华西村通过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点源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已呈现出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格局。它不仅是中国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更是一个被誉为“不是天堂胜似天堂”的现代生态农村的典范。

“金山银山要 碧水青山更要”

“金山银山要,碧水青山更要,老百姓需要的生态环境更紧要”,这是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反复告诫班子成员的一句话。记者采访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时,他介绍了华西村是如何由“又快又好”发展,转变为“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吴协恩说,进入90年代,华西村全力在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道路上迅跑。当华西村完成了原始积累,开始对华西的快速发展轨迹进行回顾剖析。老书记吴仁宝的“三要”论,提醒了华西集团领导班子成员,要真正实现华西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好”字放在经济发展的首位。此时的华西人生态价值观得到了升华,在坚持老书记的“三要”论的基础上,又确立“有了碧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的发展“坐标”。

近年来,华西村经过大刀阔斧产业结构调整,花大气力对工业项目进行调整优化,着力在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上下功夫,形成了上档次、上规模、产业链的新格局。

华西村依托工业企业之间的“唇齿相依”的优势,先后创立了“原料运输零费用”、“废物吃干用尽”、“废水递级利用”、“废气制成增值产品”等20多种循环经济模式,一年节能降耗、增收节支效益就超过了亿元。到目前,华西村已实现了“三废”资源化梯级利用。华西钢铁有限公司是华西村的环保“标兵”,该公司仅环保投资就达1亿多元,所有烟气的扬尘点均有除尘设备,生产废水都经斜板沉淀池、化学除油器等处理后循环使用,并率先实现了废水“零污染排放”。

“让废酸重新变成宝”,这是华西村发展循环经济又一“代表作”。据悉,近年来,华士镇一带涌现了大批带钢加工企业,仅用于带钢生产酸洗的酸洗槽就达118条,每天带钢酸洗产生的废酸达200吨左右。另外,周边地区每天还产生废酸400吨。由于这些废酸无法处效处置,给周围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危害。

为给带钢酸洗废酸找到一条“无害化、资源化”的新途径,华西村开始致力于废酸综合利用的攻关,成功开辟了一条“废酸--真空无压蒸馏--稀盐酸--氯化铁、氯化亚铁”的综合利用新途径。随后,华西村投资5000万元,建成了日处理600吨的华西废酸处理综合利用中心。他们将回收来的废酸,经过“真空无压蒸馏”方式,提取出了60%以上的浓度为8至15度的稀盐酸。再从中提取出了30%左右的氯化铁和氯化亚铁。稀盐酸经过浓度的调制,又重新变成了上等的盐酸,被返回到带钢生产企业中用于带钢酸洗生产,而产生出的氯化铁和氯化亚铁,作为纺织印染的颜料和水处理的净化剂两种产品的原料,被包装之后畅销到市场上去。这样,每年可以使约12万吨废酸“摇身”变成了再生酸,每年还可以生产出氯化亚铁5.5万吨。

早在2002年,华西村就果断关掉了年产值达2.5亿元、利润超过2千万元的染料化工厂、线材厂等3家污染较重企业。随后,华西村把经济发展重心转移到培育和做强环保型产业上来。像“华西村”牌服装、面料生产加工业,已形成12个系列、160多个花色品种的规模产业。两年前,华西村又组建了环保科技发展公司,把精力投向发展“朝阳产业”上。

“既要削减COD,又要增长GDP”

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如何去创建国家级生态村,打造一个充满和谐、鸟语花香的“人间天堂”?华西人坚定地回答:“既要削减COD,又要增长GDP”。

为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华西村直接用于环保的投资就达到了4亿多元。其中,华西村规划建设的两个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就是实现污染减排的“得意之作”。

华西村环境优美了,新老书记为整治周边村的环境,华西村党委决定,为大华西规划了华西工业园、华西私营工业集中区,两个工业园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两年多来,大华西已有150多家民营企业进入园区。华西已投入1亿多元,为民营企业 通电、通气、通水、通路,建设了日处理能力为1万吨的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工程,主要处理民营企业产生的污水。通过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该污水处理厂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污染物的排放量,华西村又在节能减排上推出了“大动作”。2008年2月,在万吨污水处理厂配套新增了一套中水回用装置。把达标排放的废水,经过深度处理之后,直接用于工业园区内各企业补充生产用水和设备冷却水。这样,基本实现了工业废水的“零排放”。通过新增中水回用系统,一年又可削减COD排放量240吨,节约水资源152万吨,一举超额完成了年度削减COD的目标,成为江阴市污染减排的“排头兵”。

为了解决华西村部分工业企业分散、难以治理的问题,华西村从优化产业规划入手,将分散的150多家工业企业,向私营工业集中区内聚拢,建成了48幢标准厂房,总建筑面积为126万平方米,并划定了纺织服装、高新技术、金属加工、轻工制品等功能。在这个工业区内实现了集中供汽,产生的工业污水统一纳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实现了工业企业的集约化发展。

为进一步压减私营工业集中区排污总量,2008年5月,华西村又对这一集中区的污水处理厂实施了“提标升级”改造工程,增加了曝气生物过滤、活性炭吸附等深度处理的功能。使集中处理的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由原来的一级标准提高到了一级A类标准。通过这次“提标升级”改造,每年又可削减COD排放量70吨。前不久,这一工程顺利通过了江阴市环保局验收。

在华西村中心区域,一座日处理5000吨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已拔地而起,目前该系统已投入试运行阶段。这是华西村在实现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循环利用目标之后,在生活污水治理上推出的又一“得意之作”。新建起的生活污水处理站,主要接纳 处理华西村中心村内居民生活污水,处理出水水质满足回用标准,可作为工业用水、生活杂用水等,适宜于冲厕、绿地、洗车、补偿、观赏水体等非饮用水场所,大部分回用至钢厂作为冷却水、冲洗水等,不仅缓解了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对地表水质的影响,而且明显提高了水的循环利用效率,一年又可削减COD排放量220吨。

“既要生活小康,又要心情舒畅”

在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中,老书记吴仁宝在谈到华西人的追求时,高度概括了农民们的企盼:“既要生活奔小康,又要心情舒畅、身体健康”。多年来,华西村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环境优先、和谐发展,把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环境统一起来。2001年在全国村级单位中,率先通过1SO14001 国际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就是一个很好佐证。

“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如今要造生态风光”,这是现任党委书记吴协恩对华西村生态建设历程的概括。近年来,华西村不断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以建设“美丽的华西村”,造就“幸福的华西人”为目标,大规模开展了以美化、绿化、净化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建成了“远看象林园、近看象公园、细看是农民生活的幸福乐园”的生态美化体系,使华西村呈现出“南有钱庄、北有粮仓、中有天堂”的格局。

近年来,华西村一直致力“四旁”绿化建设,重点开展村庄周边、道路两旁、河道两岸、房前屋后及庭院和山体绿化,并加强建设供居民休闲健身的公共绿地、草坪和居民广场。2008年,使华西村绿化覆盖率达到了50.5%。同时,大力实施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按照农村道路建设改造规划,加快农村绿色通道建设,实现造林与道路建设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2008年,全村80%的道路建成林荫道,村内河道绿化全面建成防护林。加快实施大型块状生态景区建设,充分发挥整体生态效应,是华西村生态建设的精彩一笔。过去,龙西湖一带坑坑洼洼,一片荒凉。华西村对方圆两平方公里的荒山地进行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并开挖了占地500多亩的龙西湖,新修了展示我国精粹桥梁的景点和多处生态旅游精品,使昔日“风起黄沙飞,下雨黄水流”的荒凉处,变成了景色优美、碧波荡漾的龙西湖生态风景区。

华西村在建设现代农林科技示范园区中,先后投资了6.5亿元,建成了规划总面积1.27万亩的华西都市农业示范园区。这个示范园区,由高产农田、苗圃基地、粮油基地、休闲廊架、百花牡丹园、百果生态园、百树生态园、智能化展示大棚等组成,既是一个以“粮、果、树、渔”汇聚的现代高科技农业区,又是一个四季飘香的生态旅游观光园,成为月月鲜花盛开、季季水果飘香的“天然氧吧”。

华西村还先后建成了金塔群、文化桥、千米巨龙、万米长城、山海关、世界公园等80多个特色生态景点,每年吸引海内外游客已超过200万人次。

如今,走进华西村,犹如绿色的海洋,山青、水秀、田美,景色如画,美不胜收。登临华西金塔,环顾四周,郁郁葱葱,满目苍翠。龙砂山就如一条卧龙盘踞在大地上,山下500多亩的龙西湖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一座座长桥盘卧在湖面上,形态各异,趣味盎然。

第二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战略思想学习体会

晓大义而知己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周 松 2015-4-10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二〇一三年九月七日,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如是说。

两句话,三层意思:

1、我们既要“绿”也要“富”;

2、现阶段“绿”更重于“富”;

3、我们要让“绿”成就“富”;

然后我通过培训和对总书记多篇相关论述以及专家学者的文章的系统学习,领会了这一理论中更深、更广也更细的内容。回过头来,发现自己最深的体会就是:总书记高屋建瓴的论述,就是要给我树立了一个正确的大观念,而用这个大的观念指导我们实际工作,才是最最关键的。所以,我们所有人都应该仔细的给自身定位,明确自己的职责,从而清楚自己能做什么,应该怎么去做。

所以我认为,对于那些远高于我们所处层次的理论和要求,还有那些跟我们每个人自身岗位无甚关联的领域,我们学习了解就好。而那些与我们各自工作切实相关领域,则应该学得细、究得深、钻得透,这样才能转换观念、掌握方法、拓宽思路。

于是我开始问自己,作为一名身处农村最基础的乡镇干部,应当怎样去践行总书记提出这闻之朗朗上口,形象而简练,实则内涵深远广博的一句话,这一个代表新常态下最核心的绿色发展新观念?

我打算并已经开始这么做:

一是完成好上级交代的各项工作任务。这个理念全国上下,党委、政府各级各部门的人都在学,落实好工作任务就是基层干部最应该做的实践。

二是给自己所联系村正确的引导,在完成好当前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后,要尤其注重绿化工作,为下一步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事业打好基础。

三是重“建”也要重“管”,完善村级管理机制,加强卫生、美化、亮化等各方面工作,维护好乡里村里这一片世外桃源般的生态景观。

四是放开思路,尽一切可能鼓励村里创办环保值高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于绿中求富。五是切实履行好人大本职工作,发挥好监督职能,把看好这片绿土作为第一要务来抓。我相信把理论学得再深,也不如立好标杆,步步向前。这岂非就是习总书记把这个生态发展战略系统理论用一句口号概括起来的初衷?

第三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8》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二〇一三年九月七日,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他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1.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类则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人类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类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的行为方式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历史地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今中外,这方面的事例众多。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历史的教训,值得深思!

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人以深刻警示和启迪。

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就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进入新世纪,又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多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积累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显现,进入高发频发阶段。比如,全国江河水系、地下水污染和饮用水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有的地区重金属、土壤污染比较严重,全国频繁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污染天气,等等。

这些突出环境问题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和损害,社会反映强烈,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这说明,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正像有人所说的,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

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二〇一三年五月,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对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饱含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发展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强调可持续发展,重视加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但也有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导致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比如,能源资源约束强化,石油等重要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耕地逼近十八亿亩红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情况严重;一些地区由于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已经接近或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速快;等等。这种状况不改变,能源资源将难以支撑、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反过来必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我国发展的空间和后劲将越来越小。总书记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环顾世界,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在发展中把生态环境破坏了,搞了一堆没有价值甚至是破坏性的东西。再补回去,成本比当初创造的财富还要多。特别是有些地方,像重金属污染区,水被污染了,土壤被污染了,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至今没有恢复。英国是最早开始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伦敦在很长一段时期是著名的“雾都”。一九三〇年,比利时爆发了世人瞩目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使美国洛杉矶“闻名世界”。殷鉴不远,西方传统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十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教训极为深刻。

中国是一个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强,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走老路,去无节制消耗资源,去不计代价污染环境,难以为继!中国要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我们只有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的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克服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的传统思维,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方式、能源结构、空间布局、生活方式,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探索走出一条环境保护新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3.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

总书记强调,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的落实,切实把能源资源保障好,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生态红线,就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这个红线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将危及生态安全、人民生产生活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非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不可,不然不仅生态环境恶化的总态势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而且我们设想的其他生态环境发展目标也难以实现。总书记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要精心研究和论证,究竟哪些要列入生态红线,如何从制度上保障生态红线,把良好生态系统尽可能保护起来。对于生态红线全党全国要一体遵行,决不能逾越。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实施环境功能区划,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服务功能。要坚持陆海统筹,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大部分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原因是来自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型使用,如果竭泽而渔,最后必然是什么鱼也没有了。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资源使用这个源头抓起,把节约资源作为根本之策。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水源地保护,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十八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颗粒物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金属污染和土壤污染综合治理,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好细颗粒物(PM2.5)、饮用水、土壤、重金属、化学品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扩大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4.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根本性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大都与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备有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犹如“指挥棒”,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是最重要的。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要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如果生态环境指标很差,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表面成绩再好看也不行。

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资源环境是公共产品,对其造成损害和破坏必须追究责任。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导致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不能把一个地方环境搞得一塌糊涂,然后拍拍屁股走人,官还照当,不负任何责任。要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要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加快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制度约束作用。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第四篇: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教师:刘小庆

近日学习了《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该文章对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蓝图,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总书记多次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首先应该从我做起。当看到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滴水时,是不是能够举手关上呢?当电池用完后能否分类收藏处理而不是随手扔掉呢?当购物时能否自觉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虽然都很不起眼,但却体现我们究竟具备了多少环保意识。

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树立起环保意识,具体地说就是树立资源意识,生存意识。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不能抱着环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别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对保护环境有任何松懈和怕麻烦的思想。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固然负有重要的责任,而每个单位,每个人对此更是承担了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责任。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也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全社会应该认识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必须坚持的伟大工程,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你我共同参与。

第五篇: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

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心得体会

近日有机会拜读了总书记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发表的文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该文章对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论述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蓝图,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总书记多次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首先应该从我做起。当看到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滴水时,是不是能够举手关上呢?当电池用完后能否分类收藏处理而不是随手扔掉呢?当购物时能否自觉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虽然都很不起眼,但却体现我们究竟具备了多少环保意识。

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树立起环保意识,具体地说就是树立资源意识,生存意识。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不能抱着环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别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对保护环境有任何松懈和怕麻烦的思想。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固然负有重要的责任,而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人对此更是承担了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责任。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也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全社会应该认识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必须坚持的伟大工程,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你我共同参与。

2016年6月16日

下载华西人生态价值观:“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华西人生态价值观:“有了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