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阶段水利承载新使命 需要突破“水瓶颈”
新阶段水利承载新使命 需要突破“水瓶颈”
大旱!洪涝!短短几个月,两种极端天气在长江中下游接连上演。旱涝交织,抗灾减灾,水利又一次牵动全国,牵动中央。
回首2009年华北大旱,去年西南大旱,舟曲特大山洪,极端天气日益频发。从缺水地区到传统水乡,从农业到工业、生态,水旱灾害的影响正日益加剧。保粮食、保人饮、保生产,一次次大考,考验水利的应急抗灾能力,也考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水利,提出新形势下水利新的战略定位“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站在“十二五”的新起点,在当前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统筹推进的新阶段,不断提高水利支撑保障能力,突破水资源瓶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关全局的战略性问题。
看水利:以占全球7%的水资源,养育占世界21%的人口,保发展惠民生功不可没
大旱之年夏粮丰收,水利功不可没。
“修好水利,种地才有底气!”在河南滑县东信都村田间,村民王兴结高兴地说:“多亏县里新打的机井,今年小麦浇水没耽误,亩产1200多斤,增产100多斤。”
去冬今春,滑县连续140多天无有效降水,农田龟裂,麦苗喊渴。“有工程抗大旱,没工程瞪眼看。如果没有水利保障,面对这场大旱将束手无策。”滑县副县长袁锐锋说,滑县力补水利短板不惜投入,去年县财政收入的1/10投入到水利。经过多年努力,全县机井达到4万眼,居全国县级首位,干支渠1208条,使174万亩农田告别靠天吃饭,实现旱涝保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之后,水利发展全面提速。初步统计,今年中央水利投资已落实1134亿元,比2010年年初增加39.3%。“真金白银”落户田间,水利基础不断加强。在抗旱一线,各种水利工程开足马力,重旱区8省累计抗旱浇麦2.02亿亩。水利保丰粮,为当前“稳物价、抑通胀”作出重要贡献。
水利发展不只是支撑了农业,而且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水利绝对不是旱了灌、涝了排这么简单,而是要从全局优化配置水资源,做好可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保障。”山西省水利厅厅长潘军峰说。
水治则天下宁,盛世治水翻开崭新篇章。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实践,是最好的见证。
兴水利、除水害。一组数据最有说服力:60多年来,全国防洪减灾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达3.93万亿元。1991年以来,年均挽回粮食损失4059万吨。
水利保发展。珠江调水,引江济太,江水北调,一个个调水工程使江河成网,水系连通,犹如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脉,为城乡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60多年来,我国水资源调控能力不断提升,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达到7000多亿立方米,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
水利惠民生。在大巴山区,在西北农村,轻轻一拧水龙头,甘甜的清水喷涌而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累计让2.72亿农民告别饮水难。60多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2.4亿亩扩大到9.05亿亩。
中国用占全球7%的水资源,保障了占世界21%人口的生存、发展,这是举世瞩目的成就。
摸水情:水危机步步紧逼,从“农业的命脉”,到“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必须重新审视国情水情
新时期的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更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谋划水利改革发展,不仅要立足水利行业,更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国情水情的深刻变化。
应该清醒看到,干旱缺水、水污染事件、湖泊萎缩、海水倒灌等现象日益频发,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四大水危机步步紧逼。
水多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去年全国437条河流发生了超警以上洪水,因灾死亡3222人,直接经济损失3745亿元。
水少人多水少,是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全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时空分布不均,在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的背后,全国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用水需求加大,水资源短缺问题将越来越严峻。
北方缺水。近年来黄淮海辽水资源总量减少12%。天津,过去5年,先后两次从黄河引水、11次从滦河引水。
水乡也缺水。地处洞庭湖腹地的湖南南县,原本“头顶长江、脚踩洞庭、腰缠四水”,但今年的罕见大旱,让境内的6条河流5条出现断流,水再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湖南省政府顾问谢康生说,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强降水、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的概率都在增大,“有水地方少,缺水地方多”、“有水时候少、缺水时候多”,水乡季节性缺水,已并非偶然。
水脏《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一些地区“有河皆污,有水皆脏”。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地区的一些污染企业,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给本来就水生态脆弱的地区带来新挑战。
水浑全国每年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耕地约100万亩,大量泥沙进入河流、湖泊。作为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今后农业、建设项目等人为活动强度可能加剧。
水危机背后,暴露出粗放的发展方式。江汉平原曾被称为四湖流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插到湖心、收到湖底”,结果“人进湖退”,四大湖中的三湖、白露湖消失,成为稻田。“需要装水时它装不下,泄洪时又泄不出。”湖北省监利县水利局副局长曾重海说。
一些粮食大省,增产背后是不断加剧的地下水超采。在华北平原,200万口机井遍布田间地头,农田打得像“蜂窝”。100米、300米、上千米,井越打越深,地下水越来越少,这个世界最大的漏斗区,正在透支未来。
用发展的眼光看,经济社会用水需求在变,水情在变,江湖关系在变。而令人担心的是,当前资源短缺与用水浪费并存,生态脆弱与开发过度并存,污染治理与超标排放并存,不少地方发展已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传统发展方式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长此以往,水资源难以承载、水环境难以承受,经济发展难以持续。
走出水资源困局,必须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尊重自然规律和发展规律,不能“雨丰而忘旱,临旱再掘井”。
号水脉:水利“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投入不足仍是最大难题
在中央一号文件出台的政策带动下,各地纷纷加大水利改革发展力度。然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相比,水利仍然乍暖还寒。
现代农业离不开水利支撑,然而全国一半以上的农田仍“靠天吃饭”;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水利保障,然而点多面广的小水库大都还“带病”运行;生态环境改善离不开水利调控,然而大多数中小河流治理滞后。这些“最大硬伤”、“明显短板”,反映出水利总体“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局面。
“用的是大跃进的水,种的是学大寨的田,大多工程靠吃老本。”湖南韶山灌区管理局原局长曾纪鑫担忧地说,1966年建成的韶山灌区,当时能灌100多万亩,但40多年老化失修,灌溉面积萎缩了20%,水走一路漏一路,浇到地里的水不到一半。
小水利的状况更不容乐观。江西樟树市水利局副局长肖自强说,堰塘像碟子、渠道像筛子,基本都是“带病”运行。全市96座小水库,一半还没除险;15条万亩农田以下的圩堤,还有11条没加固;山塘、电灌站失修严重。
中小河流治理“欠账”多。大多为县级及以下管理,投入不足,防洪标准低。如江西省尚有13个县城和615个乡镇的中小河流未设防,已设防的191个乡镇基本在五年一遇以下。
投入不足,仍然是当前水利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些地方干部反映,水利建设“重大轻小、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依然存在,大量田间工程“上级投入少,基层投不起,农民干不了”,成了“真空”地带,影响了水利工程的整体效益。
水利欠账有多大?由于水利的“两工”投入锐减,与上世纪80年代比,年均投入减少约2100亿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将土地出让收益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但一些地方干部表示,这一政策距实际操作还有距离。“没有细则,地方土地出让收益难统计、难界定,基层水利部门无从着手。”
水科院抗旱减灾研究所副所长吕娟说,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土地出让收益高,但水利资金缺口小;相反,产粮大省水利欠账多,但经济落后,并无多少土地出让收益,因此统筹调配势在必行。
定水策:严守“三条红线”,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展望新蓝图: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农田灌溉系数提高到0.55以上。
当前水利存在的诸多不协调、不平衡问题,是发展中的课题、时代的命题。突破“水瓶颈”,必须立足国情水情,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民生优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水资源问题。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实施的“山区小康水利”工程,让农民充分参与,解决了水利“为谁干”、“干什么”等问题,到2020年,使山区群众人人喝上干净水,人均一亩稳产田。
政府主导,推进水利投入机制新突破。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公共财政应该将水利作为重要投入领域。加强金融支持,吸引社会资金。重庆、镇江等地成立了水利投资集团公司,构筑投融资平台,作出了有益尝试。
统筹兼顾,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饱受缺水困扰的山西,今后5年投入1000亿元,构建“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的大水网,将使全省总供水量提高到86亿立方米,实现从“水瓶颈”向“水支撑”转变。
转变方式,从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以水定发展,一度缺水的河西走廊,小麦玉米田正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棉花、制种玉米等节水作物,膜下滴灌使棉花亩节水335立方米,增产12%。
人水和谐,从过度开发向合理开发转变。江苏无锡6000多条河道全面推行“河长制”,一河一策,43条黑臭河道清水复流,再现小桥流水美景。
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孙雪涛说,要像重视国家粮食安全一样重视水资源,像严格土地管理一样管理水资源,像抓好节能减排一样抓好节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建立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承载着民生期待,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吹响了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号角。水利迎来新一轮大发展的美好春天!
第二篇:突破瓶颈 努力破解学校发展新难题
突破瓶颈 努力破解学校发展新难题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9949(2015)05-0025-02
继续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医药卫生、养老保险、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等领域改革。发展需要改革添动力,群众期盼改革出实效,我们要努力交出一份为发展加力、让人民受益的改革答卷。
――李克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开学初,江苏省泰兴市大浦中心小学召开全体教师大会,深入学习贯彻李克强总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教育工作的讲话精神,着力寻求破解学校发展难题的有力抓手。在此期间,学校组织广大教职工就学校科学发展、内涵建设、思想理念、管理水平等制约学校良性发展的数个方面建言献策。近几年来,大浦中心小学的发展势头有目共睹,社会的认可度逐年提升,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品牌学校。但发展中也确确实实暴露出一些制约学校发展的“短板”。学校立即着手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破解发展难题,突破改革瓶颈,谋划长远规划”大讨论。
一、在改革创新中正视“短板”
在大讨论活动中,学校领导班子要求各层各级紧紧围绕“学校教育短板是什么,教师激励措施凭什么,管理深化改革改什么”三个方面,进行梳理、研判,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经过多方调研、走访,比如“师资数量严重匮乏,师资质量亟待增强,教师激励举措乏力”等系列制约学校跨越式发展的“短板”,立即凸显了出来。
短板一:2008年,国家在中小学逐步实施教师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制度,其初衷是着力解决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臃、懒、散”和师德师风每况愈下,以及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等系列问题。然而初衷良好的分配方案,并没有调动某些教师的工作热情,甚至出现评不上称职的教师,不干活、满腹牢骚,而评上称职的教师,工作热情却还锐减的局面。由此导致“一团和气”的绩效分配方案,却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短板二:当下“千年不变”的班级授课形式,因其特有的优越性,被学校普遍接受和采用,并成为许多国家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固有”的班级授课也存在其局限性: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性的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时间、内容和进程都呈现出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多的内容和方法;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步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于是,我们考虑用类似“走班”的授课模式,作为班级授课模式的辅助形式或补充形式。
短板三: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有待进一步地规范。较以往相比,我校教师教学行为的规范性整体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目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而言,还远不能达到群众对教育质量所要求的标准。教师职业要付出很多的精力,但物质上的回报却比较少,这已成为影响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对比其他行业的高收入,常常使教师尤其青年教师产生不平衡的心理,直接导致教学行为中存在浮躁之风,甚至长期不学习,不注意更新知识结构,不愿意深入研究教学,对待各项考核则抱着无所谓的心态。
二、在改革创新中解决“短板”
大浦中心小学在前进的道路上。确实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在师资数量和质量、教师激励举措等方面的矛盾明显增多,只着眼于老百姓的认可度提升多少,并由此而沾沾自喜,无疑是不明智的做法,只有正视短板、重视缺点,才是增强综合实力最睿智的选择。根据木桶原理,决定木桶容积多少的,恰恰是最短的那块木板。学校也尝试着在改革创新中解决这块“短板”。
生成策略一:《大浦中心小学“先锋”团队评比方案》经过广泛征求意见与建议,数十次易稿,于2014年9月22日正式试行。学校将原先的垂直管理变成扁平化管理,把全体教师分成若干个团队,如低年级团队、中年级团队、高年级团队、后勤团队等,每个团队设一名主任、二名副主任,成立党小组,学校行政人员(书记、校长除外)下放至各团队,作为行政支撑。团队实行主任负责制,全权负责本团队的教育教学、学生活动以及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各团队定期召开团队例会,遇到重大问题,必须召开团队全体人员会议,统一思想、共同决策。团队根据学校布置的工作内容,对团队成员进行工作分工,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人人愿做事,事事能做好”的运行机制。各团队在业务上接受学校职能科室的垂直管理,而在具体工作中则可以结合本年级的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着较大的自主管理空间。学校将制定相关“团队管理细则”,并按学评选出“先锋团队”的荣誉,对该团队的所有成员在和绩效考核等评优评先指标中予以倾斜,从而充分地激发团队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团队成员的合作精神。
生成策略二:学校以学生需求为本,积极开发出富有大浦中心小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伍成少儿学院”社团。学校根据学生的需求,结合本校教师的特长,适度引进校外资源,合理开发校本课程。在团队校本课程开发完成后,学校通过发放《告家长书》,校本课程的任课教师采取向学生宣讲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选科。在选科工作完成后,学校在每周安排固定时间,通过“走班”形式,进行校本课程的实施,并将校本课程安排进课表,以保证其实施到位。
“伍成少儿学院”开设了线描、十字绣、象棋、篮球等31个特色社团。学校打破班级建制,允许学生在同年级组的范围内进行走班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和兴趣的需要,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小组。学院将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后的1小时间作为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免费专业培训。为确保“伍成少儿学院”的活动质量,学校还组织老师利用假期,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校本教材。开班以来,学校严格执行“伍成少儿学院”师生的考勤,每次活动都安排分管领导进行巡视督查。各种社团活动的开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
生成策略三:为尽快提升新教师的思想素质和教学技能,帮助年轻教师少走弯路,在岗位上早日成才,学校形成“青蓝工程”师徒结对的长效机制。每年都会举行师徒结对的协议签订仪式,采取“传、帮、带”方式,实行岗位优秀骨干教师“一对一”带徒制度。积极落实好上级有关教师继续教育方面的工作意见,为每位教师建立培训档案,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学习活动,比如“特级教师、骨干教师讲师团”送教下乡、各级骨干教师培训等。学校还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拓展学习时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听课、培训。学校还成立了校级名师工作室及名师研修班。第二届名师研修班开班已有三年多,学员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从40名学员中走出了一批市区级以上的骨干教师。8位年轻教师被评为市级三级骨干教师;6位老师被评为区级三级骨干教师;2人被评为海陵区“名教师”;2人被评为海陵区“十佳青年教师”。
上述内容是我校在“贯彻李克强总理论教育工作讲话精神,努力破解发展新难题”方面所进行的思考与尝试。我们将继续在工作中进行校验、完善,凝心聚力、乘势而上、积极作为,力争实现学校跨越式的发展。
[责任编辑:严加红]
第三篇:认准水利形势 突破水利瓶颈 高标准完成十三五水利规划建设5.12
认准水利形势
突破水利瓶颈 高标准开展“十三五”水利规划建设
三台县水务局(2015年5月12日)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县水利现状、“十二五”水利规划执行情况及“十三五”水利规划思路等方面向各位领导作如下简要汇报:
一、全县水利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地表水资源总量5.4亿m3,地下水储量1.415亿m3,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用水总量控制、节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的“三条红线”已初步确定;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17262处,其中各类水库101处(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98座;塘堰8448处,小型泵站1178处,抗旱机井104口,蓄水池、水窖等雨水积蓄工程6841处;已建成各类渠系8161km(干支渠1080km,斗渠长2680km,农毛渠长4401km,各类渠道已防渗长度1790余km);已建成规模以上防洪堤14处40.027km;已建成集中供水工程81处;各类水利工程总蓄引提能力为6.24亿m3,设计灌面109.68万亩,有效灌面79.81万亩,分别占设计灌面和耕地面积的71.8%和64.9%。
2.民生水利工程
(1)农村饮水安全:在全面完成农村饮水灾后重建任务的基础上,切实抓好2010~2014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设计工作,因地制宜的采用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管网延伸等方式,加快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63个镇乡,840个行政村中的80.9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其中学生11.26万人;项目规划投资4.41亿元,申请国家投资3.53亿元,地方配套0.88亿元。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确保工程建得成、管理好、用得起、长受益。
(2)已成灌区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实施我县武引、都江埝人民渠六、七期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建设永和埝、大围埝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完善农田水利设施。
①团结水库灌区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规划整治30公里渠道及小型渠系建筑物等,规划总投资0.5亿元,申请国家投资0.4亿元,地方配套0.1亿元。
②鲁班水库灌区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规划整治100公里渠道及小型渠系建筑物等,规划总投资1.03亿元,申请国家投资0.85亿元,地方配套0.18亿元。
③武引灌区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规划整治150公里农毛渠及渠系建筑物等,规划总投资0.32亿元,申请国家投资0.19亿元,地方配套0.13亿元。
④永和埝灌区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总规划整治2
2-3
3.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拟新建城市供水工程祠堂湾水库,建设地点三台县永新镇。祠堂湾水库总库容2600万立方米,本工程是一座以城市备用水源、灌溉、防洪功能为一体的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水库枢纽工程包括拦河大坝、放空洞、溢洪道、取水洞等;工程规划投资2.94亿元,申请国家投资2.35亿元,地方配套0.59亿元,工程建成后,可新增灌面2.52万亩,解决30万城镇人口、5万乡村人口和数万头牲畜用水。
4.水资源节约保护
(1)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在县城范围内建立企事业单位节水示范区、针对学校居民区进行节水改造,针对建立节水型社会开展广泛宣传,工程规划投资0.05亿元,申请国家投资0.04亿元,地方配套0.01亿元。
(2)水源地保护: 对城区及乡镇重要饮用水源进行保护,使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工程规划投资0.05亿元,申请国家投资0.04亿元,地方配套0.01亿元。
(3)水库水质治理:拟对三台境内的鲁班水库、团结水库和红旗埝水库进行水质进化处理,主要内容包括网箱取缔、生物技术进化水质等,工程规划投资0.7亿元,申请国家投资0.6亿元,地方配套0.1亿元。
5.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
水土保持:拟计划综合治理水土流失122平方公里,建设内容和措施包括:坡改梯、经果林、水保林、封禁治理;
(二)执行情况
“十二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水利建设以“十二五”水利规划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大力开展防洪抗旱减灾能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水资源合理配置能力”的“四力提升”,确保全县“防洪、饮水、供水、水生态”四个“安全”、努力促使全县水利持续健康发展。全县通过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小农水重点县、节水型社会重点县、水土保持等水利工程建设,整合其他涉水资金和项目,共同引导和推动全县水利建设;共完成防洪堤新建0.6公里,重点中小河流治理2.4公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渠系及新建整治最后一公里末级渠系1104公里,解决1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8座,整治塘堰1150处,新建蓄水池483口,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建成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6.5万亩,完成鲁班、团结、红旗埝三大水库网箱取缔及水质治理工程,冬瓜山电站已开工建设,祠堂湾水库正在抓紧开展前期工作;各项涉水项目累计完成水利总投资11.27亿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规划执行以来,水利建设投入已有较大增长,水利现代化水平有一定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主要的问题:
1.项目规划难以落地;
2.规划项目与实施项目变化大;
提升了人才技术水利建设管理的支撑能力。
(三)“十三五”水利规划的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间计划继续在防洪抗旱减灾、民生水利、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节约保护、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行业能力建设六个方面下功夫,同步推进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1.防灾减灾工程
(1)大江大河堤防:规划新建防洪堤13公里,其中花园防洪堤8公里,灵兴防洪堤5公里。规划工程总投资1.95亿元。
(2)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主要在秋林等5个镇乡新建防洪堤5公里,综合防治7.5公里。工程规划总投资0.95亿元。
(3)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主要在凄江等5个镇乡综合防治堤防7.5公里。工程规划总投资0.3亿元。
2.民生水利工程
(1)农村饮水安全:管网延伸1602.2公里,加快解决饮水安全问题,解决71.1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确保工程建得成、管理好、用得起、长受益。规划总投资2.378亿元。
(2)已成灌区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实施我县武引、都江埝人民渠六、七期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建设永和埝、大围埝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完善农田水利设施。
库、金龟水库、瓦窑水库,总库容2320万m3,规划总投资4.6亿元。
4.水资源节约保护
大力开展水资源节约保护,规划建设三台县节水型社会农业节水示范区,开展涪江三台饮用、工业用水水功能区水资源保护,鲁班水库备用水源、团结水库备用水源、红旗埝水库饮用水源、常乐水库饮用水源和农纲水库饮用水源的水资源保护工程,规划总投资1.23亿元。
5.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
大力开展水土保持与水生态生态修复,在幸福、下新等地实施水土保持与水生态修复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km2,规划总投资0.26亿元,同步开展塘库堰水环境治理及水生态保护工作。
6.行业能力建设
大力开展水利行业能力建设,对32水资源的监测点进行升级改造,建设三台县水利信息化系统、对重点水利设施、重点小型水库预警预报信息化管理,加大水政执法能力建设,大力开展水务行业业务能力培训,提高水利专业技术人才支持能力。规划总投资0.29亿元。
同时加快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促使水利事业“以改促管、以管促建、以建促产、以产增收”;拟在绵阳市三台县(南部)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试点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并在全县范围内开逐步推广,做到水利工程“三有五落实”;即水利工程逐处有产权证书、运行制度、工程档案,水利工
第四篇:2021年五四青年节主题团课《新时代需要新青年,新青年要有新使命》
纪念五四运动
弘扬五四精神
新时代需要新青年,新青年要有新使命
(撒哈拉秀才拟制
2021.04.22)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五四运动102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实现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非常关键,也非常重要,广大青年肩上责任重大。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是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对广大青年的殷殷嘱托,也是党中央对新时代青年的目标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对青年深情寄语:青年要有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新时代青年要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总书记的深情寄语就是告诉我们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102年前,风雨如晦、长夜难明,中华民族的命运之舟倾覆在即、危急万分。国家将亡,人民不屈。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冲锋在前,广大人民群众响应如潮,掀起了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由此,也锻造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自此以后,一代代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立志救国、矢志强国,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抛洒热血,为新中国的建设艰苦创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拓进取、建功立业,谱写出了一曲曲壮美的“青春之歌”。
历史虽然已翻过去了100多年,但“五四精神”以其厚重的历史内涵、强大的精神力量一直鼓舞着中华儿女。
一、充分认清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前,无数志士仁人在失败中痛苦彷徨,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找到正确的理论。那个时候,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只是零星的传播。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只是知识分子介绍的若干西方思想中的一部分,并未引起中国知识分子的普遍关注。
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李大钊等率先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系统的宣传介绍。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1919年到1920年,包括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等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陆续出版。《每周评论》《民国日报》等一批报刊也纷纷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由理论传播转向革命实践,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思想武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实践,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新时代特征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五四运动以来的百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推动中国社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进步。
(二)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时期,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创办刊物、组织社团,培养骨干,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李大钊等人创立的少年中国学会,北大学生邓中夏等人组建的平民教育讲演团,毛泽东等人在湖南发起的新民学会,周恩来等人在天津成立的觉悟社等,都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广泛的联络作用。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中了解到工人阶级的疾苦,工人阶级也认识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培养了阶级觉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组织准备。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这三大里程碑,源头在五四运动,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
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98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自觉担负起了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释放和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得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三)五四运动促使社会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
五四运动为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许多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人们从对各种社会思潮、政治主张和政治力量的鉴别中认真思考,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探求改造社会、改造中国新的出路,寻找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五四运动后,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和观念,形成了激烈的思想碰撞。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决定选择走俄国人的路,将社会主义作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济世良方。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改革开放后,我们成功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纵向看,我国GDP的总量从1978年的3679亿元,增加到了2018年的超过90万亿元,约占全球的16%。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对稳定全球经济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快速发展惠及人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勇敢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创新,不断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
面向世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惠及全球,推动构建人体命运共同体的构想已经写入了联合国的决议。中国不仅为世界贡献了经济增长、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的力量,还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的快速发展进步,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这些举世无双的成就,证明了新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国际竞争力已经显著提高,与五四运动发生前后民生困苦、落后挨打的旧中国相比,新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二、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强调,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在新时代,五四精神有了更加积极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一)爱国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爱国不是抽象的。对新时代青年而言,就是要厚植家国情怀,把小我的出彩汇入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历史洪流之中。要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自觉,有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担当。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高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巨大成就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观念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深厚滋养。
(二)进步
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新时代青年发扬五四精神要拥抱新思想。五四时期,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进步思想在中国广为传播,对瓦解落后愚昧的封建专制思想形成了摧枯拉朽之势,正是受这些进步思想的洗礼,青年们才能够对一切腐朽与落后、黑暗与愚昧说“不”。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新时代青年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新时代青年发扬五四精神要担当新使命。五四时期的爱国青年们身处主权沦丧、民族受辱的境遇,主动承担起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新时代中国青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只有奋斗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只有奋斗才能实现人生出彩,只有奋斗才能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三)民主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壮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实践证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新时代青年发扬五四精神,就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以及相应的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协商制度,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画出最大同心圆,是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符合中国国情和需要的民主。
(四)科学
科学是五四精神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增强学习紧迫感,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养,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新时代青年发扬五四精神,要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掌握科学方法,更好地认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从五四运动至今100多年过去了,马克思主义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愈发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蕴涵于其中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等正是解决我国当下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还要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五四运动时期,科技落后成为中国被动挨打的重要原因。在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新时代青年不仅要深刻认识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意义,而且要夯实科技强国的知识基础。
三、准确把握新时代青年的使命责任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有近一半医务人员是“90后”、“00后”。他们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
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征程中,黄文秀等一批有志青年奋战脱贫一线,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事业中,新时代中国青年同亿万人民一道,在新长征路上奋勇搏击。
…………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以史为鉴、以史为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不断开拓创新、奋发有为。
(一)青年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主体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任何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和历史演进都离不开进步青年的积极参与和有力推动。恩格斯在分析德国革命时深刻指出:“实现这一变革的将是德国的青年。”中国近代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历次救亡图存爱国运动,都是大批新青年的振臂疾呼和迅猛行动。红军长征更是一批革命青年创造的历史奇迹,长征开始时9位元帅平均年龄36.5岁,8位大将31.7岁,48位上将25.9岁,157位中将23.8岁。当代中国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时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新时代青年必将勇敢地承担起这一神圣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先锋队和排头兵作用,推动中国实现历史跨越。
(二)青年是民族复兴和国家发展的有生力量
意大利哲学家维柯指出:历史和人类生活的评价者是老人,而“各民族的创建者则是青年”。恩格斯也指出:“相信现代的命运不取决于畏惧斗争的瞻前顾后,不取决于老年人习以为常的平庸迟钝,而是取决于青年人崇高奔放的激情。”青年、国家、时代,是相伴相随、彼此助推的。当今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年代,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个人发展黄金期与国家发展黄金期紧密结合,高度统一。青年的成长成才,必须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同向而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频共振。
(三)青年是我们党的事业的继承者和开拓者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青年在政党发展中的作用,指出:“人数空前众多的年轻人汇集在我们的旗帜之下,那些支配着我们的思想目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得到更广泛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青年当作自身发展壮大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青年是
“我们党的未来希望”。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我国18~35岁青年共产党员2254.4万名,占共产党员总数的25.4%,每年新发展青年共产党员160.8万名,占新发展共产党员总数的81.8%。青年已经成为我们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发展党员的主体构成,也必将成为我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四)青年是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希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青年研究的国际信息交流“动员项目”中提出:“青年塑造未来”。青年的发展有着强烈的世界意义,具有塑造世界、塑造未来的深层含义。“国之交在于民之亲”,青年是“民之亲”的重要基础。当代青年在推动国际交往和世界发展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当代青年成长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思维开放,价值观更加包容,在跨文化交流中更愿意接受不同民族的文化,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着更加深刻的认同,有更加强烈的意愿。面对变革和调整不断加速的当今世界,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我们党着眼于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强调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为新时代青年深化国际交流、参与国际事务提供了重大契机和广阔舞台。青年将在促进国家沟通交流,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推进世界文明进步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新时代青年要传承好五四精神
今天站在新时代和新的历史方位下,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必须秉承“五四精神”,把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贯彻到新时代的实践中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一)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是人生航行的灯塔,是奋勇前行的原动力。100多年前,北京大学师生在五四运动中站在历史的潮头,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运动狂潮,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为新中国的诞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也催生出了伟大的“五四精神”。
今天,中国社会因国际环境、社会变革等因素的影响,给当代青年带来了许多冲击,使其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因时而变,主要体现在:一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发达的科学技术,对我国青年实行“西化”和“分化”政策,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二是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社会激烈转型推动着时代的变化,使青年的思想呈现多元化、差异化等特征。面对新时代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当代青年要不忘初心,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曾言: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00多年来,“五四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奋发进取,“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成千上万的青年为了理想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因此新时代的青年要以“五四精神”为指引,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新时代我国的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样将会让青春年华的风貌彰显新时代的特征而更加流光溢彩。
(二)敢为人先,勇挑时代重担
马克思曾言,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精准把握并顺利解决它,就会把人类社会创造的理论、思想推向前进,每个不同的时代都会有不同的使命和担当。100多年前的五四运动,面对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局面,无数爱国青年勇挑历史重担,敢于直面人生,冲在反帝反封建的最前沿,为新中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面对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重要任务,新青年要有新的时代担当,这份担当是“五四精神”的传承,这份担当是面对着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新的问题敢于挺身而出,面对不良风气敢于坚决斗争的精神。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下,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是到了“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地步,当代青年特别是青年党员必须要具有对党忠诚、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要具有时不待我、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要有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以饱满的热情、勤勉务实的态度,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让青春之花永放光芒、永不褪色。
(三)不负韶华,勇于砥砺奋进
在《敬告青年》一书中,陈独秀提出:青年是必须进取而不是退隐的,人生最大的天职乃是奋斗。李大钊则说: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100多年前的五四青年的奋斗精神是“为未来社会之人,不为现在社会之人”。他们高举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的旗帜,不畏艰难险阻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展开顽强的斗争,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面对时代重任,当代青年应该继承五四运动艰苦奋斗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青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的努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成功之事都离不开筚路蓝缕的艰苦奋斗。我们中华民族在本世纪中叶要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需要靠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要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砥砺前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新时代青年要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紧密结合,从点滴做起,经受锻炼,用勤劳的双手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一流业绩,谱写出新时代青年的时代华章。
(四)脚踏实地,掌握过硬本领
100多年前的中国风雨飘摇,民不聊生,当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时,彼时的青年没有退却,而是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追求进步、追求真理,毅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正是百年前的青年不断进步,努力学习,追求和探索真理,才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使得工人阶级顺利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面对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新时代青年应该清楚这样的愿景并非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可以实现的,新时代青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更应掌握过硬本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青年人正是吸收知识的黄金期,让努力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掌握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作为新时代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青年,要发扬五四精神,刻苦钻研、努力学习、练就本领,将个人追求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把“青春梦”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自觉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去掌握本领,锻炼自我。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社会栋梁之材。唯有如此,新时代的青年才能肩负国家和民族的重托。
结
语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担当需要新作为。对于广大青年而言,不仅要敢于担当,更要善于担当、善于作为。扛起新担当,我们责无旁贷!新时代,新青年要牢记使命,肩负起身上的担子,主动把个人融入到历史发展的潮流中,以舍我其谁的姿态,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往不胜的气概,积极投身“十四五”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在实践中勇担重任,在奋斗中点亮青春,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的智慧和力量!
最后,让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4月19日视察清华大学时对青年的寄语共勉: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