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汇报材料2
黄市镇人民政府
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要点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上半年,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区第十届五次党代会、区第十六届五次人代会精神提出的发展目标不断添措施、抓落实,实现了各项工作的有力推进。
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预计国地两税完成125万元,占全年任务的62.5%。其中国税完成54万元,地税完成71万元。
2.增加值完成318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41万元,完成半年任务的120.5%;实现利润105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1万元。
3.小春生产实现2085吨,比去年增长6.3%。
4.固定资产投入完成4145万元,占半年任务的165.8%;招商引资完成1540万元。超额完成开门红经济目标。
5.新引进企业3个;新增个体工商户6户。
6.符合计划生育率为77.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重点项目推进有力。
2011年,我镇按照“一带、一片、一镇、四产业”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努力打造特色农业强镇,项目工作得到了有力推进。
一是沿黄路甘蔗产业带初步形成。按照“一带两区”的空间布局总体思路,全面完成沿滩工业园区至黄市镇800亩优质甘蔗产业带建设任务。农丰、光明、凤凰3个村新发展甜城18号、20号优质水果型甘蔗500亩,改造提升300亩。建成凤凰村150亩、光明村120亩两个甘蔗核心示范基地。
二是新农村示范片进一步巩固提升。按照“巩固、提升、扩面”的总体要求,红旗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继续深入推进。投入资金2000万元,全面完成增减挂钩一期工程56户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并正式交付农民使用,二期工程正在规划中,即将实施;柑橘、水产、蔬菜三大产业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增种植面积1200亩,上半年示范片实现蔬菜产量4.5吨,初步实现“农超对接”;以工代赈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过境公路建设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按照“以短养长”的发展思路和“七统、五定、三公、两分”的运行模式,柑橘专业合作社得到巩固和完善,完成林间套种780亩;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星级农家乐建设方案初步完成。
三是小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过境公路建设步伐加快,— 2 —
调整方案完成。投入资金320万元,全面完成第二期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新增市街居住面积4000平方米。投入资金10万元,整治市街排污沟2000米,更换沟盖板、整治城乡结合部排灌渠和背街小巷硬化200米。市街房地产开发逐渐起步,开发方案进一步完善。
四是传统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甘蔗、柑橘、蔬菜、水产四大特色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甘蔗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其中优质甘蔗达到1000亩;塔罗科血橙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其中红旗核心区200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其中设施蔬菜1000亩;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000亩,其中红旗核心区1000亩。
(二)农村发展基础夯实。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投资20万元,实施凤凰、光明村坡耕地水土保持项目,改土100亩,新增耕地5亩。投入资金20万元,完成回龙村、霞光村断头路整治。投入资金20万元,完成渠道整治2000米,改造山平塘12口。
二是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新成立“沿滩区永强生猪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黄市、刘山、九洪、联络等乡镇养殖大户30余户,按照统一规划建设、统一饲料采购、统一防疫免疫、统一产品销售等“七统一”模式管理运作,进一步提高了生猪养殖效益。全镇农业专业合作社已达8个,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三是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全面兑现了粮食直补政策和各项惠农补贴资金共计184.25万元,兑现农业政策性保险理赔9.6万元,— 3 — 水稻玉米投保17810亩,农业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多方协调调水120万立方,全面完成春灌和大春生产任务。
(三)民生工程快速推进。
一是九项民生工程进展迅速。全镇30个小项中,18个项目超进度,有11个项目已完成,部分下半年实施的项目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4项自选项目进展顺利,已累计完成投资500万元,完成了水井沟敬老院建设和优质甘蔗产业带建设项目,过境公路建设已完成50%任务,增减挂钩二期工程正在规划设计,即将动工。
二是重点民生项目顺利推进。投资80万元实施水井沟敬老院建设工程,现正在施工,预计年内可实现30名五保老人集中入住;投资10万元实施自来水厂变压器改造项目,有效解决7000户群众饮水难题;投资12.6万元,完成16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试点工程。
三是困难群体帮扶力度进一步加大。全镇城市低保达到372户465人,农村低保919户993人;救助各类弱势群体70人,发放救助金5.23万元;扶持农村贫困人口220人。
(四)环境治理成效明显。
成立黄市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管执法中队,建立保洁队伍160人,重新调修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考核办法,实行定期通报制度,签订目标责任书。投入资金10余万元实施场镇基础设施改造和亮化改造,红旗村、农丰村成功创建省级、市级卫生示范村和— 4 —
环境优美示范村,黄市镇成功创建市级卫生乡镇和环境优美示范镇。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双基迎国检工作进展顺利,已步入尾声。科普工作深入开展,代表沿滩区接受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检查。效能建设不断深入,全面完成12个村便民服务代办点建设。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参加区秧歌比赛、五四文艺演出获得好成绩,成功举办母亲节庆祝活动。计生工作成效明显,投入资金2万余元,完成11个村标准服务室建设,打造农丰村人口文化大院,开展了庆祝计生协会成立31周年庆祝活动,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严格兑现计生奖励扶助政策,人口执行情况良好。平安黄市建设不断深入。狠抓信访、稳定、综治和大调解工作,治安案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5%,信访总量比去年同期下降50%,不稳定事件化解率100%,和谐黄市建设不断推进。
三、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干部群众思想意识还跟不上改革发展的步伐,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广大农民群众小农意识还很浓,农业新项目、新技术推广难度大。
(二)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基础仍然薄弱,产业发展缺乏必要的保障,主要表现在水、路、电等方面,严重的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三)项目实施资金差口大,上级匹配资金和整合资金还不
— 5 — 能满足建设需要,如以工代赈项目、增减挂钩项目等,需要大量资金注入。
(四)受多方面因素制约,经济基础薄弱,支柱型企业少,发展后劲不足。
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抓项目建设,推进城乡统筹
(一)加快以工代赈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进一步加快实施核心区水利、道路基础设施项目,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示范片辐射带动能力,顺利通过省办验收。
(二)实施增减挂钩项目,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实施增减挂钩二期工程建设,新增住户150户;借助过境公路的建成,加快小城镇的建设步伐,启动城镇开发,启动第三敬老院和凤凰、社区综合活动中心建设;实施市街房地产开放,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
(三)做大农业产业项目。继续做大做强柑橘、水产、蔬菜三大产业,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水平。甘蔗实现订单销售进入成都重庆等高端市场;柑橘产业实现挂果投产,创立黄市品牌;蔬菜产业实现农超对接,通过无公害认证进入超市;水产发展重点在生态、健康上下功夫,打造“精、特、新”养殖基地和休闲垂钓目的地。
二、抓民生改善,共建和谐黄市
(一)继续实施九大民生工程,加快天然气、敬老院、村道建设等项目推进速度,确保民生工程项目按时完成,促进群众持续得实惠。
(二)积极开展民生项目争取。力争实施市街污水处理项目,新建污水处理池300立方米;争取国家危房改造项目,力争国家补助135万,改造危房90户。
(三)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深入开展困难群体帮扶活动,解决困难群众生活困难。
(四)扎实推进计划生育省检测点工作,积极开展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
(五)严格依照政策规定,全面落实好各项惠民措施,确保全面任务的完成。
黄黄市镇关于全员人口信息清理核查的
工作汇报
尊敬的市计生委、区计生局领导:
大家上午好!
欢迎并感谢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现将我镇开展全员
— 7 — 人口信息清理核查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把此项工作抓好抓实,在2011年7月8日区上召开培训会后,我镇于7月13日召开党政专题会及时对此项工作进行研究、布臵,明确工作的目标、步骤、奖惩办法、保障措施等。成立了由宋家林同志任组长、计生办全体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全员人口信息集中清理核查领导小组,补充了两名熟悉电脑的人员到计生办专门从事信息录入和校正工作,新配备了一台微机,计生办每天有三人三台电脑同时全负荷操作。于7月15日上午召开由全镇村支书、计生服务员、联村干部参加的工作大会,对此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按照《国家对全员人口数据质量评价指标》印发了各类信息表册到各村、社区(包括:全员人口身份证重复信息,身份证错误信息,初婚日期为空信息,配偶信息缺失,以及初婚六月以上未怀孕的夫妇信息等5种)。
(二)明确方案,狠抓落实。
1、工作目标。全员人口个案信息覆盖率达到99%以上,人口个案信息的准确率达到95%以上,全员人口数据质量达到甲级标准。
2、工作步骤。为确保全员人口清理、核查工作的有序开展,我镇将此次全员人口信息清理核查工作分为五个阶段实施:
一阶段:动员培训(7月15日)。召开全体村支部书记、计生服务员和联村干部大会,落实明确责任并动员培训全员人口清理核查业务骨干。
二阶段:入户核查(7月16日-7月28日)。由各村支部书记牵— 8 —
头、机关联村干部协助,各村计生服务员为主要工作力量深入农户和田间,对全员人口信息进行初次采集、清理、核实,务必保障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
三阶段:信息录入、校正(7月9日-8月25日)。计生办集中人力、物力对人口个案信息进行第一次录入、审核、校正。
四阶段:数据质量初次评估(8月26日-9月3日)。按照《国家对全员人口数据质量评价指标》和《全国人口计生系统阳光统计单位标准》对信息库的数据质量进行自查评估,再次查找存在的问题,逐项核对,将存在的问题再次反馈给村上入户核查。
五阶段:第二次录入、校正和数据质量评估(9月4号—9月10号)。通过本次清理核查,全镇全员人口个案信息覆盖率达到99%以上,准确率95%以上,数据质量达到甲级标准。
3、严格考核。镇计生领导小组将在2011年计划生育工作“两包一挂”责任书中关于人口信息的收集、核查、登记工作的分值中单列10分对此次清查工作进行考核,并将此次清查工作情况纳入对各村(社区)的年终综合目标考核内容。
(三)明确分工,及时汇报。
在镇党委政府全力保障此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镇计生办将工作划分为三大部分,每一部分落实专人负责,明确各自责任,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建立了工作汇报制度,坚持每个工作日向镇党委政府和计生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度,通过近10天的工作,目前我镇全员人口信息清理核查工作成绩如下:系统数据完整率和逻辑关系正确率较去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其中身份证重复由966条下降至198条,户口性质缺失13983条信息已修正完毕,妊娠终止日期与出生日期不
— 9 — 一致由1598条下降至600多条,其他错误信息也进一步得到更正。
二、存在的问题
在我镇紧锣密鼓地开展此项工作的同时,仍然存在以下2个问题亟待解决:
1、网络问题。由于工作人员大多数是在上班时间操作,且操作人员较多,网络存在延迟,信息入库速度无法保障,有时甚至无法操作,极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
2、外出人口问题。我镇外出人口基数较大,且正值外出务工高峰期(特别是全家外出),许多农户入户核实信息缺乏时效性、完整性,甚至无法核实,目前镇计生领导小组正积极落实村(社区)计生服务员进行信息核实,但难度较大。
2011年7月19日
第二篇:汇报
2011年新庄梁村创建市级生态村工作汇报
新庄梁村党支部
新庄梁村村委会
二0一一年十一月 新庄梁村生态创建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村在乡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领导下,我村高度重视生态村建设,经过三年全村的生态面貌得到很大改观,基本实现发展与环保的“双赢”,现将我村生态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新庄梁村坐落于纸坊乡的西北方向,距志丹县城40多公里,下辖九个自然村,127户,总人口642人,全村总面积23.2平方公里,其中农田1540.8亩,人均2.4亩,山林地3058亩。有党员18名,其中女党员3名,全村有7个村小组通柏油砾路,群众住宅砖石窑化程度达98%以上,自来水入户率达92%,发展苹果园500多亩,实施新农村建设61户,新建121间,旧改109间,新建沼气户32户,机井1眼,小高抽1眼,养猪存栏381头,大弓棚5座,人均纯收入达到3200元。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70万元,增长16.4%,人均纯收入4200元。全村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计划生育率100%;饮用水合格率100%;工业污染达标排放率为100%;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利用率100%;人畜粪便处理率100%;资源化利用率90%;生活垃圾处理率为100%;绿化覆盖率80%,全村生态环境有明显的改善,村民生活较为舒适,新庄梁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村、文明村。
二、主要工作
近年来,我村三委会不断筹措资金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村庄整治工作力度,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结合创建了文明村、生态村等工作,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生产发展的成果。
1、积极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投入资金进行安全饮水工程,积极开展农村厕所改造工程,结束了露天粪坑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的历史。通过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社会事业得到较大发展。
2、禁止焚烧秸杆,提倡秸杆综合利用。广泛宣传焚烧秸杆的危害性,让广大农民认识到空气净化、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引导农民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秸杆综合利用,确保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以上。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户数为42户,利用沼气的户数为32户,有力地推动了全村生态建设发展。
3、认真开展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为每村发放了四只垃圾桶,两个垃圾集中存放地,配备垃圾收集保洁员,制定了相应的保洁工作制度和工作责任制,并与保洁员签订保洁协议书,落实每位保洁员保洁责任。
4、主要道路绿化工程,加大对道路基础建设的投入,新胡路共栽植中槐2211株,成活率为99.4%;环保人员每天负责对各主次干道路面进行清扫,保证路面无乱丢乱弃物。加大道路投入经费,主要道路两侧高标准绿化,对枯,残,缺等绿化物进行修剪、补种。
5、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从2008年以来,在新庄梁村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发动村民种植牧草、苹果等特色产业,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现已建成占地300亩的苹果示范园一个,130亩以上苹果集中种植基地两个。每年春季,按照旱作农业三项技术要求,抓早动快,平均每年调运地膜2.5吨、化肥5.5吨、农家肥10吨、机器6台(件),短时间内形成了规模大、质量高、进度快,投入标准,操作规范,通过合理科学的实施,完成地膜覆盖420余亩,其中地膜玉米260亩,杂粮类种植160亩,土豆种植100亩,实现全村人均2.1亩地膜种植的目标。作物长势喜人,为新庄梁村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也打造出一个林粮结合,庭院经济(猪、沼、菜)进院的农村发展模式。新庄梁村逐步注重经济发展,经济实力稳步提高,高效、生态、特色农业发展较快。
6、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先后完成火烧咀、塔畔梁等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塔畔梁扶贫重点村项目于2010年6月5日正式动工建设,8月25日全部完工。共新建10户37间,旧改15户34间。每户房屋面贴瓷片,屋顶和大门闪崖撒琉璃瓦,砖铺院子,围墙粉刷,入户道路硬化;并配套“三圈一厕”、自来水、独立太阳能洗澡间;每间房屋贴地砖和瓷片、内部粉刷和窗户装防盗网;村内道路立砖铺 4 路534米。火烧咀旧村改造,于2010年3月5日正式动工建设,7月3日主体全部建成,8月25日全部完工,11月份县老区办全部检查验收。乡上在实施建设的同时,把环境绿化和美化一并纳入了建设之中,同安排,同部署。在新农村建设坡体绿化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和建设标准,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实行统一管理,体现了建设的科学性,操作的规范性和治理的标准性。火烧咀旧村改造村施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的“三统一”标准进行建设。
7、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借创建东风建宜人新庄梁村,通过生态村创建工作,使新庄梁村全体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被群众所接受,树立起了保护环境、讲究卫生、文明向上的村风。通过近年来的环境建设,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生活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产业结构合理,布局规范。村道硬化、绿化美化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建成,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各项工程的实施,有力的保护了群众的身体健康,改善了我村环境。
8,构建和谐绿色村庄,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生态创建内容:确立了以广大党员、干部为创建主体,通过他们的工作,将创建工作推向深入。利用广播、宣传标语、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小组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生态村的意义、目的和创建内容,做到家喻户晓,人人参与创建。集思广益、征求群众意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农户走访、农民意见箱等方式征求群众意见,并吸收他们好的想法、做法,选准切入点,深入开展生态村创建工作。如:交通道路、村庄院落专项整治、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都关系到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同时也影响着全村的综合环境,因此,在工程建设中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号召大家参与生态创建。
三、今后发展方向
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创建活动现阶段的各项工作已卓有成效,有关技术指标也符合省级级生态村的要求,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为此下阶段我们将坚持以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绿色家园的高度出发,按照省级级生态村的建设规划和上级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县、乡和上级部门的支持,继续挖掘自己的潜力,努力提高生态村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全力把我村的生态示范村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使我村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1、高标准建设好新庄梁新村,扩大新庄梁新村的建设规模,使新庄梁新村显得更加整齐划一,同时随着路灯、绿化、卫生站、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必将呈现出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农村。
2、在确保生态环境受到保护的前提下,推动我村生态农业更上一个层次,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绿色农业,力促 经济发展得到明显加快,2010年人均收入收入达到6000元,到2012年人均达到7000元。
3、积极筹措资金,搞好美化、绿化工程,建设好环村路,打造美化新庄梁村环境建设的新亮点。
4、大力开展现代公民道德教育以及“乡村新风”评比活动,使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和文明程度有新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有丰硕成果。
5、继续推进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工作,扩大林区覆盖面积,确保生态村建设成果。
6、加强苹果产业建设,将苹果产业逐渐引向我村主导产业地位,发展特色产业。
第三篇:汇报
提高四率 让远程教育助推新农村建设
——三原县远程教育工作交流材料
三原县总面积576.9平方公里,人口42.6万,下辖基层党委26个,党支部594个,党员15205名,行政村207个,社区10个(1个企业社区)。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远程教育工作精神,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高质量运用”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宣传教育,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建管责任,全力提高远教覆盖率、知晓率、使用率、转化率,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远程教育终端站点230个,其中,电信模式177个,卫星模式53个。站点的建成和应用,丰富了农村党员群众生活,拓宽了农村信息来源,助推了农村产业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夯实基础,提高远程教育覆盖率 2008年4月以来,我县先后完成了一期、二期宽带模式和三期卫星模式的建设任务。在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深切体会:争取领导重视是关键。及时向县级领导汇报工作精神,争取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县委先后多次召开县 1
委常委会、工作会和协调会,就远程教育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并先后制定下发了远程教育工作实施意见、建立了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远程教育工作联系点、成立了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为远教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政治基础。保证经费投入是基础。在中、省、市补助的基础上,县财政先后拿出46万余元,为县远教办购买了电视机、电脑、摄像机、照相机、投影仪、打印机等设备,安装了远程教育平台和高清非线性编辑器,确保了远程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案是保证。会同县电信公司组织专人对各乡镇、行政村和社区的经济发展、班子建设、活动室建设和宽带网络覆盖等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制定了“先易后难”的建设思路,对站点建设进行了科学规划;制定了工作日程,明确了时间、任务和具体责任人;严把选址和安装调试关,确保易于管理、方便群众、网络信号通畅,真正做到了建成一个、达标一个、应用一个。截止2010年底,全面建成了覆盖全县14个乡镇207个行政村和9个社区的远程教育网络,圆满完成了远教站点建设任务。
二、丰富载体,强化宣传,提高远程教育知晓率 提高远程教育群众知晓率是确保远程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2 的前提和基础。整合现有资源,强化远程教育的舆论宣传。一是在乡镇、村的主要街道、重点路口和学校张贴宣传标语;二是组织开展知识竞赛、挖掘民谣、制作碟片、树立典型等形式的宣传活动;三是利用《三原党建》、县电视台、《今日三原》和“三原党建在线”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远程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远程教育工作氛围。同时,我们还将远程教育宣传与日常工作和重大节日结合起来。2010年,我们依托远程教育站点实施了“农村党员创业工作”,期间印发了10万余张远程教育宣传页。每逢重大节日,我们安排各乡镇党委依托站点组织相应的收看活动。近期,我县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开展“红色电影放映月”活动,使党员群众通过收看红色电影认识到远程教育具备的“学习资源丰富实用、学习方式随点随播、教学课件反复观看”等独特优势,实现了远程教育家喻户晓,扩大远程教育在农民群众中的知晓率。
三、建章立制,强化管理,提高远程教育使用率 一是建立健全制度。为促进远程教育工作管理规范,各站点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管理使用同步推进,我们制定了《终端接收站点使用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终端接收站点设备操作规程》、《终端接收站点工作人员职责》、《终端接收站点学习制度》、《站点设备运行情况定期检查制度》和《站
点收看情况通报》等制度,规范设备登记簿和“三簿一册”,悬挂远程教育站点标牌。建立站点设备管理和使用的第一责任人为乡镇党委书记,直接责任人为乡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干事和站点支部书记和管理员, 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机制。近期,我们狠抓站点收视率,每日监测、每周督促、每月通报,发现问题远教办工作人员与电信负责人迅速前往现场解决。通过这些措施,5月份,我县成功消灭“零点播”站点,受到了省市组织部门的表扬。二是打造骨干队伍。每个站点至少配备两名管理员。有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的终端站点所在村,管理员要由“大学生村官”担任;没有“大学生村”的站点所在村要召开村党支部会议专题研究讨论确定管理员人选,吸收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负责任的农村青年致富能手、村干部和包村干部等人员担任站点管理员。并将管理员个人信息在乡镇党委和县远教办造册登记。两年来,我们先后举办专题培训班21期,培训管理员800多人次,并开展“技术比武”比赛两次,为100名管理员颁发了《优秀业务员证书》。目前,全县各级管理员都能够熟练地使用设备,一些常见设备及信号故障都能及时排除,能通过电信10000号电话申报故障,为远程教育网络健康、稳 4
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强化日常管理。各级站点强化措施,确保设备器材安全,同时做好站点的防盗、防火、防尘、防潮、防雷等防护工作,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各级站点和当地电信所密切联系,确保远程教育信号线路的安全畅通,出现信号中断、延时或者线路被盗等情况,管理员及时与当地电信所联系,并报告县远教办,同时做好故障记录。四是做好教学组织。各站点结合本地的产业结构特点,制定站点短期学习计划和学习计划。村党支部书记每月组织党员群众进行4次观看有关“党的政策理论”、“时政要闻”、“农业实用技术”等方面的主题学习活动,参学人数不得少于该村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二,切实发挥远程教育在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乡镇远程教育负责同志定期随机检查站点的学用情况,督促站点扎实开展学用活动。
四、学用结合,注重实效,提高远程教育转化率 为了提高远程教育学用转化效率,我们开展了“四学”活动。经过半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学政策法规、比服务意识、争当先进模范。建立党员责任区,每名党员联系帮带周边5至10户群众进行学习,利用农闲、雨天、晚上、节日随时组织学习。结合“双争双
创”活动,各站点每月定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收看政策法规、先进人物事迹,提高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全县形成了争当优秀站点管理员和学用标兵的良好氛围。各乡镇党委每月对每名党员责任区的收看率、学习时长、学习效果进行评比,推动了“双争双创”活动。目前,全县共有市级示范点6个、县级示范点8个。
二是学实用技术、比经济效益、争当学用标兵。按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将党员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分类学习;结合各类经济组织发展需求,因业施教,解决群众生产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帮助他们将所学技能知识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利益,鼓励群众发家致富,争当远程教育“学用标兵”。2010年,我们开展实施了“农村党员创业工程”,为农村党员群众编印发放了10000多本《三原县农村党员创业项目推介册》。同时,联合农业银行、邮政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联合社开展了“农村党员小额贷款”工作,现已为1070多农户,发放各类贷款5890多万元,推进了我县30多个产业项目的壮大发展,培养了一批创业致富的党员典型,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远程教育的帮助下,陵前镇大寨村樱桃喜获丰收,果实品质较往年明显提高,村支部书记薛笃激动的说:“多亏了远程教育带来了新技术,带来了发展资金”!农村党员创业小额贷款手续简便、放款
迅速、服务周到,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陕西日报》、《陕组信息》、《当代陕西》、《咸阳日报》、《华商报》分别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2套、7套节目组也给予了高度关注。
三是学说唱曲艺,比才艺表演、争当“乡土明星”。站点管理员定期收集党员群众的文化学习需求,并在远教平台上搜索相关课件节目,组织播出收看。结合自乐班,利用秦腔、小品和歌曲等农村群众喜爱的文艺形式,将党的政策理论、法制法规、换届工作编排成曲艺节目,利用节假日和农闲时间,组织文艺汇演,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同时,拓展远程教育站点功能。如今每晚,高渠乡申家村、安乐镇蔡家村的党员群众就会自发到站点学习教学平台上的健身和文艺节目。踏着欢快的步伐,蔡家村村民郑彩英高兴的说:“远程教育不但让我们学了技术,长了知识,还丰富了我们农村人的生活”。
四是学科教文卫、比文化发展、争当和谐村组。积极联系县教育局、县卫生局以及其他社会事业单位,利用远教设备和站点场所为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工作搭建宣传阵地,宣传社会事业政策法规、普及科教文卫知识,使远教工作与群众文化生活、村组文化建设紧密联系起来。结合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组织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学习收看民主管理节目,增强民主管理意识。同时结合换届工作,广泛宣传换届程序和法规纪律,播放法制教育节目,促进了乡村和谐社会建设。
通过广泛宣传、强化管理、分类学习等一些措施,我县远程教育逐渐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更加贴近农村实际,符合农民口味,满足了农村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促进了政策理论、实用技术、文化娱乐等功能转化,体现了“让党员干部受教育,使农民群众得实惠”的宗旨,使远程教育得到了党员干部群众的欢迎,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工作。
虽然,我们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农村电信网络不稳定,时常出现网络接入失败现象,制约了远程教育工作常态化。我们相信,在中央、省市委的关心支持下,也借这次会议的东风,我们将虚心学习借鉴兄弟县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大胆创新,不断完善,使远程教育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中共三原县委组织部
2011年6月27日
第四篇:汇报
巩固成果 加快推进
谱写公共卫生服务事业新乐章
——2010公共卫生工作总结表彰暨2011
公共卫生工作目标
梁顺新
(2011年2月15日)
尊敬的郑局长、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公共卫生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部署安排2011年公共卫生工作任务,进一步动员广大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在新的一年里实现新的突破、新的跨越。下面,根据会议安排,讲两方面的内容:
一、开拓创新,推进改革,2010年公共卫生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2010年全县卫生系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精神,加快建立适应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各项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全县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一)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
2010年,我们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高效落实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1、免费健康体检全面推进。2010年,我县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30-59周岁妇女开展免费体检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全县共体检60岁以上老人6.3万人、30-59周岁妇女8.9万人,建立健康档案37.9万份,建档率达到50%以上;并于2010年年底全市率先完成电子档案服务器的安装,为
下一步电子档案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性作用。全县设立统一的健康教育宣传栏431个,每月按时对宣传栏内容进行更新,每两年制作下发一次健康教育宣传手册,保证宣传资料入户率达100 %,积极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全年乡村两级共开展952次。
3、继续实施扩大免疫程序,做好强化免疫工作。全县为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12815人,持证(卡)率100%,计划免疫疫苗共完成接种24.5人次,儿童计划免疫覆盖率达95%以上,全年共发生102例接种副反应,均得到妥善处臵。2010年,我县先后开展了乙肝查漏补种和麻疹强化免疫两项群体性疫苗接种,15岁以下儿童乙肝查漏补种14682人,接种率达98.1%,麻疹强化免疫46111人,接种率为96.34%,较好地完成了强化免疫工作。
4、健全传染病报告制度,做好散发疫情的防控工作。截止2010年12月31日24时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我县传染病21种计1208例,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20%。处理现场疫点546次,较好地控制了散发疫情。继续加强艾滋病的防治工作,积极开展对公众和娱乐场所高危人群的干预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提供自愿咨询检测服务,2010年全县共检测样品1424份,未发现阳性感染者。抓好结核病防治工作,狠抓结核病人的发现、报告、转诊、治疗、管理等几个重要环节,按序时进度完成结核病管理任务,共登记活动性肺结核406例,报告率100%,初始涂阳215例,超额完成市下达的任务;2010年,我县圆满完成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调任务,共完成痰检和涂片1600人,未发现现症病人,并通过了国家验收;完成结核病医防合作模式的转换,将结核病诊治工
作由疾控中心转到新区人民医院。
5、积极完善妇幼信息化管理,全面推进妇幼工作。我县在全市率先开通“村医通”,保证妇幼信息录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孕产妇保健管理率99.3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7.49%,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分别达97.63%,各项指标均达省市要求;及时掌握孕产妇的基本情况,保证高危孕妇病人能够及时转诊,实现了孕产妇零死亡率的突破;2010年有11家妇儿保门诊通过市规范化创建验收,受到了市县相关单位的充分肯定。
6、严格落实慢病各项工作。及时发现并对慢病病人进行随访是慢病管理的重中之重,全县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病人建立档案29040份,管理率达90%以上,并实行每季度随访一次制度,准确掌握慢病病人的基本情况。
7、高质量完成重性精神病人排查评估工作。根据上级要求,2010年全县共排查重性精神病患者2121人,超额完成市局分配的任务数,并争取到省厅的专项资金7.2万元,为下一步的评估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8、认真开展食品和饮用水等卫生监督监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公共场所有效健康合格证持证率100%;全年完成监测水井数为144家,监测覆盖率为100%,水质基本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保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开展。切实加强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不断健全管理体制和服务网络:一是健全组织。首先是成立公共卫生服务领导小组,确定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由“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协助抓,各股室和疾控、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县直单
位共同抓的工作格局。二是明确职责。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分类,在县乡两级每类确定一名具体责任人。三是完善方案。结合实际,县卫生局制订下发了《灌南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灌南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等多个文件,详细规定县、乡、村三级工作任务,明确各类责任人的职责,这样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完整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四是用好资金。为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我局专门出台了《灌南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实行专账核算,专人管理。2010年,全县共下拨资金945.9万元,其中省级补助627万元、县级配套318.9万元,下拨经费达100%,其中,下拨至承担公共卫生培训、指导、督查的县直机构共235.9万元;为保证资金分配的公平、公正、公开,我们对公共卫生服务实行三级督导考核制度,即由县卫生局每半年组织一次对县业务指导单位和乡镇卫生院的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拨业务指导单位督导经费、各乡镇卫生院工作经费,以及业务指导部门和乡镇卫生院领导的绩效的依据,同时核查业务指导部门月考核质量;县业务指导部门按各自的业务范围进行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乡镇服务人员月劳务费发放依据,同时核查乡镇卫生院对村级考核质量;乡镇卫生院每月对村卫生室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拨村级劳务费的依据。
2、科学考核,确保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运行规范。为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实施,我局先后出台《灌南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灌南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办法》、《灌南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方案》、《灌南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人员
责任追究办法》等一系列方案制度,明确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目标;详细规定了县业务指导部门、乡镇卫生院、村级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职责、任务;对县业务指导人员、乡村公共卫生服务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不力,影响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的人员实行责任追究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使每项工作的落实都能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保证了各个项目的顺利实施。2010年,我县实行县级业务指导单位每月考核一次,卫生局每半年综合考核一次,考核既考核工作质量,也考核工作数量,月考核成绩直接与相关责任人的劳务报酬挂钩。即:在月考核中分别考核每个项目工作质量即得分情况,同时核算项目的完成工作数量,根据每个工作人员完成的工作数量,以及其负责项目的工作质量下发当月劳务费,这样让每个公共卫生服务人员都有压力,工作都有动力。卫生局每半年组织综合考核一次,根据考核成绩下拨资金。
3、注重实效,营造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良好气氛。2010年,我们利用电视滚动字幕、横幅、短信等多种形式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宣传,使群众的知晓率大幅提升,达84.57%。在宣传资料的发放的过程中,针对发放宣传单缺乏吸引力、宣传效果差的问题,我们编印了健康教育宣传小册子,里面增加了二十四节气歌、顺口遛、春联、台历等内容,大大增加了老百姓的阅读兴趣;针对村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完全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要求,我们编印了《灌南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村级工作手册》将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应填写表格等全部印制在一本手册上,每年作为评定村级工作的主要依据,每月村医生例会携带到乡镇卫生院核对上报各种数据,这样既
保证了各种数据的准确性,也解决了村级资料不容易保存的问题。
4、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公共卫生具体项目实施。(1)继续实施“母婴安康工程”项目,巩固提高项目成果。依法加强对从事母婴保健服务的机构、人员进行重新审查登记和技术培训考核,全县从事母婴保健技术人员127名参加,通过学习考核成绩都达优秀,进一步提高了我县从事妇幼保健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确保母婴安全。利用妇幼网络平台,从早孕开始建立动态的孕妇围产期保健档案,筛查高危,及时转诊,对危急重产妇实行专家相对固定值班制,接到呼救电话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提高抢救成功率。认真做好规范化产科、儿保、妇保门诊创建工作。我们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专家现场指导督查20余次,完成建制乡镇规范化产科达标率为95%,规范化儿保、妇保门诊达标率为71%。加强建设妇幼卫生信息软件,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准确地获取每月全县早孕信息。我县于9月份正式开通“孕育通”,“孕育通”是以妇幼保健网络系统为依托,采用短信、彩信及网络平台的方式发送日常妇幼保健常识及健康教育知识,并对高危产妇及其、新生儿给予特别指导,以保证母婴安全,至今已开通706例;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县的“三级”网络建设,我们于10月份在全市率先开通了“村医通”,为每个乡镇的村医发放专用手机,以快速、准确、易操作为目标,及时填写产后访视信息,上传至妇幼保健网,实现了信息的时效性,达到信息科学管理和资源共享的目的。
(2)全力创建卫生应急示范县。2010年,我县紧紧围绕创建省卫生应急示范县目标,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卫生应急预案,提升卫生应急管理能力,有效应
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一是不断健全卫生应急管理体制。我们一直把应急管理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保障,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我们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卫生应急工作计划,卫生应急示范县创建方案,落实卫生应急工作费用。完善充实了卫生应急专家库和各专业应急队伍,专家库成员达23人,各专业应急队伍成员达52人。卫生局还将卫生应急工作纳入2011年卫生工作目标,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同各医疗卫生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考核,年终兑现奖惩,确保各项应急防控措施的落实。二是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预报机制有效运转。为及时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了疫情报告网络的建设,各医疗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都配备更新了疫情直报专用电脑和网络设备;卫生局设立了两部应急值班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建立了应急接报与响应制度,所有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专业小组成员,必须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外出必须和局分管领导请假;建成了专门的120急救指挥中心,全县所有急救车辆都安装GPS定位系统,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为满足各类传染病的集中救治和观察鉴别,提高对传染病的应急的处理能力,筹集资金建设县传染病院;联合教育系统建成了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学校疫情苗头;积极开展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等风险排查工作,与安监局、环保局合作建立了完整的毒源数据库。通过这些措施成功建立了统一高效的卫生应急信息平台,确保了信息报告及时准确。三是不断巩固卫生应急保障机制。为保证卫生应急工作的开展,在县疾控中心建立了全县卫生应急物资贮备库,贮备库有专人负责管理,在物资使用上严格执行物资调用制度。重点贮
备消杀药品和器械、防护用品和实验室诊断试剂等,每年再根据疫情特点另外拨款贮备相应物资,目前已贮备物资金额达90余万元,基本满足了处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要求。四是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按照“政府负责、分级管理、社会参与”的原则,我局先后制订《灌南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灌南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及救灾防病、非典、人禽流感、鼠疫、食物中毒等34个预案,为依法、科学、有序、有效处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重要保证。为保证突发事件处臵的科学规范,还收集整理各类技术处理方案31个,并装订成册,便于随时查阅。五是逐步提高卫生应急处臵能力。卫生应急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卫生应急处臵能力的基础。目前,我县有卫生应急和医疗救援队伍11支。为提升我县卫生应急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应急处臵能力,2010年先后举办了食物中毒、传染病疫情暴发等多次应急演练,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新区医院等316余名专业人员参加演练,由县卫生应急专家对演练进行了现场评估,县政府、县应急办等领导到现场指导,并对演练给予了高度评价。还针对性地组织卫生技术人员的卫生应急业务培训,覆盖全县所有一、二级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通过培训,我县卫生应急管理干部以及疾控、医疗救治、卫生监督等相关技术人员的卫生应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3)科学规范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0年共完成“两癌”筛查2.9万人,阳性随访2090例,确诊宫颈
癌12例、乳腺癌11例,治疗率100%,为解决患病妇女的实际困难,从3月起,对“两癌”筛查中确诊的患癌症的农村贫困妇女,由县红十字“博爱基金”给予资助,突出显示了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在群众健康生活中的巨大作用。;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和免费补服叶酸工作,全年共完成分娩补助2.1万人,免费发放叶酸1.5万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妇幼项目得到高效落实。为了进一步降低乙肝发病率,按照上级部署,继续开展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全县共计接种14682人,接种率98.10%,为降低我县乙肝发病率打下了良好基础。
同志们,2010年的工作,大事难事特别多,但是全县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为公共卫生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我县公共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些成绩,得益于上级部门的领导,更得益于全县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在此,我代表县卫生局党委向在座的各位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县的公共卫生服务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再接再砺,扎实工作,全力做好2011年主要工作 2011年,公共卫生工作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着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改进考核、督查方法,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强化硬件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主要目标
1、规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提高项目实施效果为导向,规范项目管理,努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成率98%以上,各项指标继续保持全市第一,力争达到全省领先水平。重点推进居民健康档案及电子档案的建立,全县
基本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逐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以健康档案为载体,为居民提供连续、综合、适宜、经济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2011年建档率≥70%,其中60岁以上老人建档率≥90%。2011年将加大力度推进数字化门诊的建设,从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中划出专项用于数字化门诊的建设,力争2011年乡镇防保所数字化、现代化门诊达到30%。继续狠抓儿童疫苗接种率,确保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保持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下降趋势,使报告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进一步巩固结核病防治工作成果,与中盖项目相结合,提高结核病诊疗和控制的质量。深入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抓好重点人群的防治,扩大宣传、检测、干预的覆盖范围,完成艾滋病防治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母婴安康工程,启动实施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确保孕产妇死亡率8/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降至5%,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至12%以下;孕产妇保健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均达95%以上;充分发挥“孕育通”作用,巩固“孕育通”成果。进一步加强重性精神病人管理,完成现有病人的复核诊断、危险性评估和建立健康档案等工作。
2、深入落实重大巩固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免费补服叶酸、15岁以下儿童进行免费乙肝查漏补种以及“乳腺癌和宫颈癌” 普查项目,保证各项指标都达省厅要求。
3、有效开展卫生应急工作。不断健全卫生应急管理体制,加强部门间合作机制建设;完善卫生应急管理机构;抓紧建设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增强应急监测预警能力;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建立卫生应急预案、技术方案、职责与制度库;有效开展卫生应急处臵工作,及时妥善应对突发事件。积极创建“江苏省应急示范县”,确保上半年顺利通过省厅验收。
(二)主要措施
1、切实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2011年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仍将以提高服务为重点,确保各项服务能取得实效,要让农民确确实实从项目中受益,真正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1)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完善服务网络。各单位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组织协调、开拓创新能力,提高总揽大局、统筹规划。科学决策的能力;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岗位的吸引力,做到有人可用、由岗留人,避免服务人员流动过于频繁。
(2)加强业务学习培训。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业务培训,确保全县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全面、准确地掌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及相关政策,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有效实施。一是积极选送相关人员参加上级卫生部门举办的各种业务培训班;二是充分利用上级卫生部门的培训,层层举办扩展培训;三是适时在工作开展较好的乡镇召开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会。
(3)落实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需费用,包括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人力成本支出、健康教育印刷资
料、宣传、重点人群随访、教育培训等开支。县卫生局、财政局依据《灌南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灌南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等对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机构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成绩分配资金。高效落实绩效考核制度,把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劳务报酬与工作质量和数量挂钩,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发放劳务报酬。
(4)努力提高人员素质。继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待遇,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岗位的吸引力;建立完善的进出机制,加强人员管理,杜绝乡镇卫生院自行安排的人员进入;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加强服务人员的责任心教育,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5)加大考核督导力度。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将侧重落实效果的考核,如健康教育重点查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慢病随访重点查慢病病人接受指导后相关行为改变情况等;加大考核成绩与奖励资金的兑现比例,拉开先进和后进的差距;卫生局将加强对业务指导单位的督查;加强财务监管,组织专门的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审计,确保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专款专用。
同志们,回首过去,我们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我们更是信心百倍。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各位要以对人民群众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局党委的领导下,开拓进取,再接再砺,为全面提升我县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五篇:汇报
大营110kv变电站至土城矿洒基35kv变电所及哑口35kv变电所线路工程(大土线I回及大土线II回)施工进度汇报
公司动力部:
土城矿引自大营110kv变电站的35kv双回线,目前还在施工阶段,还有部分地段未与村民协商好,柏果镇正在与村民协商当中,现将工程欠量及存在问题汇报如下:
1、大营110kv变电站馈出双回电缆还未施工,电缆沟已施工完毕,目前准备施工1×300mm2电缆六条,鸡场坪乡和村民已谈好,可正常施工,预计7月18日前能完工。
2、大营110kv变电站到哑口35kv变电所35kv线路,即大土线II回线,在松山头寨子处有5档线未放线施工,原因是村民要求柏果政府解决村民吃水问题,在一个月前柏果镇特别小组到现场解决问题,村民说政府的人打了村民几位老太太,到目前村民也不让施工,昨天和今天柏果政府正在积极与村民协商,如能正常施工,预计7月20日前完工。
3、大营110kv变电站到洒基35kv变电所35kv线路,即大土线I回线,差37#塔到38#塔未放线,38#到塔39#塔未放线,原因是10天前村民才让施工39#塔的基础,目前39#塔的基础还在保养期,后天开始施工39#铁塔,铁塔完工后开始施工37#塔到38#塔到线和38#到塔39#塔导线,预计7月20号能完工,此处在洒基政府的配合下已和村民谈好。
以上三条存在的问题,在无村民阻碍的情况下,大土双回35kv线路预计在7月22号前进入收尾,可望在7月28号双回线路具备送电条件。
土城矿
覃仪 200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