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仰的力量
信仰的力量
80后是开始慢慢觉醒的一代,我们的信仰在慢慢地建立,只是没有革命时期那么迅速和明显。但是我相信我们的信仰终究会建立,并且会在各个层面发挥着它的力量。让我们遇到困难不会逃避,遇到挫折不会抱怨,遇到诱惑不会彷徨。
作为一名80后党员,我们更应该坚定自己的信仰,不出现信仰危机。每个人肯定在某一个时期都会感到矛盾、挣扎、彷徨、无奈,如果无法坚持,就会失去自我方向。这是我们政治信仰、道德信仰就会拉自己一把,给到一个正确的指引,助我们一臂之力。
80后的信仰是什么?这个疑问我还没彻底弄清楚,或者曾经对自己也充满了怀疑。每个80年代出生的人,似乎开始从模糊的意识中察觉,明明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这种“由潜意识诞生的信仰”必然会对自己对社会产生某些影响。虽然有时这种影响力是微弱的,但是很多人选择于做大事,成就“伟大形象”和“辉煌业绩”,不切实际的信仰让最初的路变得异常现实。
如今的人似乎都存在信仰危机,从具体的描述来讲,感到矛盾、挣扎、彷徨、无奈,无法坚持,最后失去在我方向,都将是人的一个大的转型。有信仰固然好,因为它可能助你一臂之力。没有信仰也好,但你要有正确的坚持。有了正确的坚持才会建设自己的方向。社会的发展朝哪个方向,年轻的我们还无法知晓。但愿个人的信仰能够构筑一个丰满的梦,教会一代人关于“重要和非重要”的抉择。
社会不应该出现信仰危机,尤其是在走向社会前沿的80后青年。信仰这个东西,往往是在与社会接触时发生改变过的“能动性”,是为之向往和达到的某些特征。它可能是美好的事物,我们更乐意于将坚持某些良好的习惯。80后身上的坏的毛病时常有些暴露,可以毫无避讳地说出存在的问题,80后究竟是怎么想的怎么活的,我曾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没有想到的是90后已然迅速地步入社会。
在看待一代一代的人的问题上,无论你以何种眼光评价,总要深入到“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去琢磨他们的心理、习惯和作风,这极可能是某一类人的普遍性,毕竟在80后身上我们看到他们逐渐走向成熟。校园里的80后的明媚天空,论坛里的意象天开,社会“大事件”的主角,奋斗路上逐渐有他们创业成功的轨迹。他们总算没有让社会失望,可以自信地对着现实说“我能”。
二、“80后”的价值观
人的知识结构和价值观不同,社会潮流意识的分化和误导,最终造成人选择走哪一条路。选择一条路,有时候更像是选择一种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记得读书的时候,从《思想政治》上读到“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将来才能更好地„„”这是对人的思想进行理论上的指导。当然我们80一代走出了校园,更要立足社会实际,以更多“先行者的教训”来鞭策自己,最终在选择上才不会迷失。80后的价值观的建立,很多都是在中学时期初步形成,那时候对理想的憧憬,因为他们的成熟或放逐,最终演变为不同的人生际遇,但这种惨烈的过程如同经验同样是宝贵的。科学的价值观是前进的灵魂,在80后身上要具备的品质都是需要得到时间的验证。给一个人的检验作出评价也许并不难,但是从一个时代性很强的整体来看,他们恰好是走在了时代的浪潮上,而价值观正在给尚在前进的他们以伟大的后盾。
信仰决定明月
近日,观看了大型理论文献纪录片《信仰》,该片以党的90多年光辉历程为主线,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感人故事,深刻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使我深刻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要学会选择信仰。信仰决定命运,共产党人选择了以共产主义为信仰,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中国了革命的胜利和今天社会主义建设的瞩目成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要牢记党的宗旨,淡泊名利,带头抵制不良风气,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要学会坚守信仰。通过观看电视片《信仰》,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书写了中国革命史,这段历史激励着我们每一名年轻党员。坚定信仰就是胜利,作为中国共产党员我们必须坚定信仰不动摇,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科学,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
“80后”的信仰和价值观
来源: 王思明的日志
韩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80后是开始慢慢觉醒的一代,因为资讯的发达是从这一代开始的,他们也是社会素质最高的一代,很多中国人的传统陋习从他们身上开始消失。他们其实已经不相信以前的很多东西。他们没有信仰,这是件天大的好事,没有信仰一定好过有着错误的信仰,而他们终究会建立自己的信仰。”
一、“80后”的信仰
80后的信仰是什么?这个疑问我还没彻底弄清楚,或者曾经对自己也充满了怀疑。每个80年代出生的人,似乎开始从模糊的意识中察觉,明明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这种“由潜意识诞生的信仰”必然会对自己对社会产生某些影响。虽然有时这种影响力是微弱的,但是很多人选择于做大事,成就“伟大形象”和“辉煌业绩”,不切实际的信仰让最初的路变得异常现实。
如今的人似乎都存在信仰危机,从具体的描述来讲,感到矛盾、挣扎、彷徨、无奈,无法坚持,最后失去在我方向,都将是人的一个大的转型。有信仰固然好,因为它可能助你一臂之力。没有信仰也好,但你要有正确的坚持。有了正确的坚持才会建设自己的方向。社会的发展朝哪个方向,年轻的我们还无法知晓。但愿个人的信仰能够构筑一个丰满的梦,教会一代人关于“重要和非重要”的抉择。
社会不应该出现信仰危机,尤其是在走向社会前沿的80后青年。信仰这个东西,往往是在与社会接触时发生改变过的“能动性”,是为之向往和达到的某些特征。它可能是美好的事物,我们更乐意于将坚持某些良好的习惯。80后身上的坏的毛病时常有些暴露,可以毫无避讳地说出存在的问题,80后究竟是怎么想的怎么活的,我曾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没有想到的是90后已然迅速地步入社会。
在看待一代一代的人的问题上,无论你以何种眼光评价,总要深入到“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去琢磨他们的心理、习惯和作风,这极可能是某一类人的普遍性,毕竟在80后身上我们看到他们逐渐走向成熟。校园里的80后的明媚天空,论坛里的意象天开,社会“大事件”的主角,奋斗路上逐渐有他们创业成功的轨迹。他们总算没有让社会失望,可以自信地对着现实说“我能”。
二、“80后”的价值观
人的知识结构和价值观不同,社会潮流意识的分化和误导,最终造成人选择走哪一条路。选择一条路,有时候更像是选择一种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记得读书的时候,从《思想政治》上读到“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将来才能更好地„„”这是对人的思想进行理论上的指导。当然我们80一代走出了校园,更要立足社会实际,以更多“先行者的教训”来鞭策自己,最终在选择上才不会迷失。
80后的价值观的建立,很多都是在中学时期初步形成,那时候对理想的憧憬,因为他们的成熟或放逐,最终演变为不同的人生际遇,但这种惨烈的过程如同经验同样是宝贵的。科学的价值观是前进的灵魂,在80后身上要具备的品质都是需要得到时间的验证。给一个人的检验作出评价也许并不难,但是从一个时代性很强的整体来看,他们恰好是走在了时代的浪潮上,而价值观正在给尚在前进的他们以伟大的后盾。
80后组工干部应该贴近实际讲信仰
在党的九十多年历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共产党人,不畏困难,不怕牺牲,舍小家顾大家,将个人利益置于大局利益之后,把个人成长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信仰的真谛。如今,在形势复杂的新时期组织工作中,我们组工干部更需要信仰,尤其是80后组工干部,需要更为贴近实际的信仰。
甘当人梯,把信仰转化为服务大局的动力。当组工干部最大的忌讳是不能“眼红”。当看到他人业绩突出得到表彰、换届中人事调整干部提拔、身边人职务职级升迁而自己还在原地踏步时,心中难免会有失落。但身为组工干部,我们要自觉度量气量的大小,要有“当人梯”的品格和为他人“做嫁衣”的精神。这种品格和精神表现在,别人提升时,是由衷的高兴而不眼红;别人进步时,是真心的欣慰而不嫉妒。能够看到优秀干部健康成长、不断进步,看到党和人民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自己作为“渡人”的组工干部,应该感到无上荣光。这就要求组工干部不断修炼自己的气度,以甘当人梯的胸怀,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作风拧在实干上,做到见贤思齐、举贤荐能,当好党员、干部、人才的“铺路石”,在工作中践行人梯信仰,并将其作为自己坚持服务大局的不竭动力。
恪尽职守,把信仰内化为奉献事业的使命。作为一名组工干部,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就必须把党的事业、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牢记服务人民的使命和职责。组工干部只有坚定起这一信念,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一生的追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正确的政治立场、价值体系、思想路线出发,才能从源头上抓好信仰。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组工干部尤其是新进组织部门的80后干部,都能自觉的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加班加点也都毫无怨言,以往戏称的“白加黑”、“5+2”对我们来说都已是家常便饭。将信仰从口头落到实处就应该要有“没有为党、为民办好事情就睡不着”的精神状态,自觉磨练,不断修养,在实践中坚定信仰,恪尽职守,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把工作当事业,把事业当使命,以实际行动争当一名人民满意的公仆。
公平正义,把信仰坚定为维护正义的底线。组工干部是管干部的干部,肩负着为党和人民选送人才的重任,如果不能出以公心,一碗水端平,客观公正地评价和使用干部,公道合理地看待和处理问题,就不能得到干部群众的信服。这就要求组工干部讲原则不讲关系,讲党性不讲私情,坚持一把“公正尺”量到底。我是一名新进组织部门的80后,今年全县公开招考副科级干部我有幸参与了干部考察工作,我们组织部门连同纪委、人事局组成的考察组在举荐贤能时,始终客观公正的了解干部的优缺点,认真听取干部群众对考察对象的反映,不脑门发热,不任人唯亲,秉持“把不做实事却跑官要官者堵到门外,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的信念,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工作组始终一身正气,常怀公正之心,用好选人权,把好用人关的态度,让我这名组织战线上的新兵亲身体会到公平公正对于选拔干部工作是何其的重要,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将更加坚定公平公正的信仰,以让党放心、人民满意为标准提交自己的每一份工作答卷。
信仰是
第二篇:信仰的力量
信仰的力量
----《苦难辉煌》读后感 总务部 谢学芹
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总行掀起一股读经典、谈体会的热潮。作为一名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年轻人、一名普通的后勤干部,加强学习,提升素质、继承传统、坚定信念一直是我的不懈追求。古语云:“温故而知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读一些回顾革命历史的书籍,对更好的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些人、那些事,更好的传承革命先烈坚持信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很有裨益。
参加完党支部“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心得体会”的动员会后,我一直在想,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在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孜孜以求、舍生忘死,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与困苦、挫折与失败后,仍然勇往直前、百折不挠?为此,我特别选择了金一南将军所写的《苦难辉煌》来感受那段历史,解心中疑惑。读完全书,我感觉受益颇深,也豁然开朗,书里那一个个鲜活的身影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信仰”二字的伟大力量。这里的信仰不是指对神明的极度相信和尊敬,它是存在于每个共产党员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坚守,它是超脱“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世俗观念后一种毫无自私自利、甘愿牺牲自我以换取革命胜利的伟大精神的体现。
保障有力、服务优质是后勤工作者的追求,也是每一位后勤干部坚持不懈的目标。当一个团队抱着信仰做事的时候,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当一个团队知道什么事情该做是什么事情不该做时,一定会主动用信仰衡量思想标准和行为标准。坚持服务宗旨,为员工提供优质服务是一切后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论后勤怎样改革,不管形势怎样变化,为员工服务的宗旨绝不会变。
坚定的信仰来自磨砺,尽管只有“小米加步枪”,尽管人数不占多数,但是坚强不屈、百折不挠却早已昭示了他们的光明前途和未来,才有了今天我们屹立世界东方强大的新中国。正如书中说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天赐良机,而是来自千千万万的人的英勇献身。人性的光芒不是在共产党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最辉煌的时候迸射出来的,而是在共产党人遭遇一个又一个失败,在前景最暗淡的情况下展现出来的。”红军20师师长胡天陶被俘,让国民党方大吃一惊的是一位红军师长在冰天雪地中身上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而在国民党的威逼利诱下,胡天陶始终只有一个字“不!”。这样的人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脊梁。他们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摧不毁,打不垮,战不胜,在艰难困苦中唤醒一个灾难深重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强。
作为一个有信仰的后勤工作者,就会知道优质的服务、有力的保障绝不紧紧是会打字、会修机器、会做保洁等简单的技能操作就能够达到的;就会知道强化学习意识,努力培养理性思维能
力,才是推动工作优质、高效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我想,革命先辈拥有坚定的信仰,能够前赴后继、千锤百炼,为我们开辟了新中国。进入和平时代的今天,不要求我们有“干革命,砍头只当风吹帽”的信仰,但我们可以延续他们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把这种精神发扬到平凡、琐碎的日常工作中,从我做起,从点滴学起,振奋精神,勤奋学习,狠抓落实,不干好工作,誓不罢休。
在工作中首先要把握一个“细”字,只有考虑周全,细上加细,才能使后勤工作得到员工的认可。再次就是要讲求时效,后勤保障是动态的活动,任何的工作都是在时间中进行的,任何工作的开始和结束都有合理的时效性,任何工作超出它合理的时效性都将变得毫无意义。后勤工作更是如此,每一项服务都有其即时性,如安排采购计划时,必须考虑各项需求的具体特点,合理安排采购时间,控制采购进度,保障各部门的工作需要;为此每一个后勤人员都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办事必须做到果断、及时、合理、科学。
坚定的信仰与艰苦奋斗的作风是表里相依、内在统一的。毛主席曾经指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正确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如书中所说,“你可以忘记工农红军纵横十一省区,征程两万五千里,一路硝烟,一路战火;可以忘记不尽的 高山大河,狭道天险,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左跟右随,围追堵截;可以忘记革命内部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有一点你将永难忘怀:那就是长征所展现的足以照射千秋万代的不死精神和非凡气概。”
我想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是在任何时代背景下,干好工作的首要前提。拿机关后勤管理来说,工作事无巨细,头绪繁多。机关员工工作所需的吃、住、行等保障以及生活样样都要细心考虑周全,精心安排,稍有疏漏,就会影响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员工工作的情绪。因此说,不能看不起这些不起眼的家具配备、车辆管理、水电维修、卫生保洁等树枝落叶、芝麻小事,如果没有这些不起眼的准备工作,就无法保证大事的顺利进行。后勤工作无小事,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是每一位后勤干部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苦难,辉煌。没有苦难哪里有辉煌?没有今天的艰苦奋斗,哪有明天的幸福辉煌?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真是苦难辉煌,来之不易。很多时候我都在想,中国文字可谓博大精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简单平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往往蕴含了很深刻的道理,很值得细细品味。
书中写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就说明当时共产党的领导人审时度势,结合实际,研究和探索出一条
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革命之路,而没有一味照搬国外的经验。历史也告诉我们,王明之辈一切照搬苏联做法,不能带来中国革命的胜利,而是将中国共产党逼入生死存亡的危险境地。坚持走自己的路,坚持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精髓。
伟人其实也很普通,没有神的智慧与力量。他们也会犯错误,也会打败仗,也会骂人。作者以普通人的视角,从细微处着笔,让历史人物“有血有肉”,更加丰满、生动和具体,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一样。在此书中,长征在刚开始时根本不知未来的方向,曾经遭遇四面楚歌;红军的指挥部和主要领导人差一点被敌人围歼;毛泽东主席也打过败战,并曾经在公开的场合坦承自己的指挥失误;大汉奸汪精卫年轻时也曾经表露出“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为革命献身的壮志豪情。我想,作为一名后勤工作者,不能因为怕犯错,怕失误,工作中就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工作态度,害怕干得多,问题就多,就会让员工不理解,而使自己受委屈。例如后勤采购工作,在制定采购工作流程初期,也出现制度与实际工作不衔接,实际采购操作过程也出现过废标、流标的情况,但经过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终于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采购操作规程,既实现了成本节约,又做到了程序规范。所以说,工作中出现失误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经验。
“历史的真相也许没有人可以说得清楚,没有办法用多种色
彩来描绘,我们只能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尽管这真实可能很残酷、很费解或者很令人尴尬,但历史就是个复杂的多面体。”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作者的这番话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感受,作者在回顾历史中一直在努力去充分尊重历史,尽可能的用事实说话,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历史的“固有色”。如果说《苦难辉煌》是一幅画,我觉得《苦难辉煌》就是一副堪比《清明上河图》的传世名画。每次走近这幅画,都被中国共产党那段血与火、情与仇、爱与恨的历史深深的打动。一天我读到了四渡赤水出奇兵那一章节,红军在急行军,不断刷新风餐露宿、跑步前进的记录,自己的心也跟着战战兢兢、起起伏伏。虽然早已经知道结果,但如果你走进了历史,融入了场景,身临其境的震撼不亚于观看一部3D电影。
读完《苦难辉煌》,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这个物欲横流、信仰珍贵的年代,有什么能让我们感动?有什么值得我们崇敬?有什么能让我们追随?我想那就是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我的答案是:行动就是最好的缅怀。于我而言,我将继续以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为指引,将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融入到我的具体行动中去,在政治上追求进步、在工作上敬业爱岗、在学习上积极进取、在生活中奉献爱心,让信仰成为一种动力,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五日
第三篇:信仰的力量
信仰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内动力
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改革开放43周年,今天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其背后的一个最
重要的原因就是信仰的力量。信仰,就是把自已的灵魂交给某
项事业------不论道路如何,不论成败如何,只知道,自己以及自己的灵魂做出了这个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就是无数共产党员孜孜不倦追求共产主义信仰的过程。
黑格尔说过:信仰完全属于一个人的内在确定性。它揭示了信仰的特点,就是完全自觉自愿、不讲条件的相信。对年轻的共产党来说,信仰是力量的源泉、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从1921年成立到现在,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100年的风雨历程,其间经历了无数的胜利和失败、辉煌和曲折,但由于他具有内在的生机和活力------信仰,总是能够从败和曲折中重新振奋和崛起,走向胜利和辉煌。无论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急难险重的救灾--线,还是和平稳定的建设时期,“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信仰始终是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更是一种护佑我们到达彼岸的精神力量。
一、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
信仰让仅仅50几个党员的星星之火燃烧成担负起民族解放和复兴重任的中流砥柱。从党的一大到十九大,中国共产党已经从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派,发展到拥有8800多万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带领中国人民夺取了革命、建设、改革等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当前,我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繁荣发展,内政国防外交举世瞩目。2017年,中国GDP规模达到82.7万亿元,人均GDP为59660元,比上年增长6.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增长9.0%,全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8.8%、32.1%9.1%,名副其实成为全球经济的“稳定之锚、动力之源”。信仰使无数党员面对残害和死亡无所畏惧,从容不迫。李钊、瞿秋白、赵一-曼、董存瑞...这些人中,有离经叛道的知识分子,有满怀豪情的青年学生,有出身豪门的少爷小姐,有山野乡村的农家子弟,有一无所有的产业工人。不同的人生轨迹,共同的信仰,让他们凝聚在同一面旗帜下。视死如归,义无反顾,李大钊,38岁;董存瑞,19岁, 江竹筠,29岁, 这是他们从容赴死的年龄,每当想到他们,我就会想起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信仰信仰让红军战:士拥有血战湘江的斗志、四渡赤水的智慧、夺泸定桥的神勇、爬雪山过草地的豪迈。长征路上,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经常食不果腹,随时有生命危险。仅湘江一战,中央红军就付出了空前惨痛的代价,从江西出发时的8.6多万减至3万多人。在如此惨痛的打击下,面对+倍于我的强敌,红军战士依然保持高昂的斗志,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转战11个省份、翻越18座巨大山脉、淌过24条大河、遭遇激战近400场,平均每3天1次激烈战斗、每300米就有1名红军牺牲,最终创造出军事史上的奇迹,三大红军主力会师陕北,赢得了战争的的主动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二、在急难险重的救灾-线
信御让中国军民在自然灾害面前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大家知道,球上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几平都有发生。地震、洪泥石流、干旱,台风等灾难一次又一次向我们袭来,给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害。1976年7月,唐山7.8级大地震猝不及防,百万人口的唐山倾刻之间夷为平地。1998年夏季,长汇、嫩江、松花江等流域的特大洪水,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2008年5月,汶川8级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多平方千米: 2010年8月,舟曲特大混石流,山洪暴发,泥沙俱下县城主要街订被掩埋: 2018年1月,云南省部分地区出现寒湖天气,低湖冷冻灾害造成曲靖、玉溪、文山等4市6万人受灾。从唐山大地震到长江、嫩汇,松花江等流域的特大洪水,2019年12底新冠肺炎的爆发。,从汶川地震到众多省份发生的洪涝灾害,每当灾难降临,灾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秦山,公安、消防、电力、通讯、交通、医务工作者、人民子弟兵等各条战线组成的抢险教授队。秉承着。听党指挥、作风优良、呼之即来、来之能战”的理念,时时把灾区群众的的衣食冷暖记在心里,不畏困难、不怕牺牲、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他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抗灾救灾、灾后重建,在中华民族奋牛史上谱写了一部部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三、平稳定的建设时期
在和平的建设时期,信仰使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以满腔的热情投人到新中国的建设。铁人王进喜。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绿、优秀知识分子代表蒋筑英、两弹元勋邓稼先、绿化荒山楷模的杨善洲、进人太空第一人杨利伟等时代先锋,时时坚守信仰、处处走在前面,被群众称作是“平时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生死攸关能豁出来”的民族脊梁,在平儿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当然,这样的党员干部还有很多很多,每年的七一,全国各地都会表影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务工者者,这些人,是我们开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细胞。
当我们翻开中国共产党奋斗与牺牲的篇章,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信仰力量的强大。他使中国共产党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为信仰面生、为信仰而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之所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靠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100年风雨历程、100年沧桑巨变,绘就了一幅中国共产党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史。如今,信仰的力量又驱动着历史的东轮滚浪向荡,驶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马克恩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是其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国家有信仰,民族有希望,人民有力量。身为共产党员的我们。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更应携起手来,坚守信仰、为我们的党章更加辉煌,为我们的党旗更加鲜亮、为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并肩前行,坚守信仰,我们将战无不胜!
7.8 级大地震猝不及防,百万人口的唐山顷刻间夷为平地,煤年矿之都-瞬间满目疮痍。1998 年夏季,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流域的特大洪水,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2008年5月,汶川8级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多平方了97年千米;2010年8月,舟曲特大泥石流,山洪暴发,泥沙俱下,县城主要 街道被掩埋;2018年1月,云南省部分地区出现寒潮天气,低温冷冻灾害造成曲靖、玉溪、文山等4市6万人受灾。
从唐山大地震到长江、嫩江、松花江等流域的特大洪水,从汶川地震到众多省份发生的洪涝灾害,每当灾难降临,灾情
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公安、消防、电力、通讯、交通、医务工作者、人民子弟兵等各条战线组成的抢险救援队,秉承
着 “听党指挥、作风优良、呼之即来、来之能战”的理念,时时 把灾区群众的的衣食冷暖记在心头,不畏困难、不怕牺牲,第一 时间赶赴灾区。他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抗灾救灾、灾后重党员的建,在中华民族奋斗史上谱写了一部部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三在和平稳定的建设时期
当前,我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
在和平稳定的建设时期,信仰使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以
济、政治、文化各项事业繁荣发展,内政国防外交举世瞩目。满腔的热忱投 人到新中国的建设。铁人王进喜、大地赤子史来2017年,中国GDP规模达到82.7万亿元,人均GDP为59660贺、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优秀知识分子代表蒋筑英、两弹元元,比上年增长6.3%,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勋邓稼先、绿化荒山楷模杨善洲、进入太空第一人杨利伟等时上年增长9.0%,全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代先锋,时时坚守信仰、处处走在前面,被群众称作是“平时务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8.8%、32.1%、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生死关头能豁出来”的民族脊9.1%,名副其实成为全球经济的“稳定之锚、动力之源”。
梁,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当然,这样的党员干
信仰使无数党员面对残害和死亡无所畏惧,从容不迫。李部还有很多很多,每年的七--,全国各地都会表彰-批优秀共大钊、瞿秋白、赵一-曼、董.瑞...这些人中,有离经叛道的知产党员和党务 工者者,这些人,是我们开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识分子,有满怀豪情的的青年学生,有出身豪门的少爷小姐,有大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细胞。
山野乡村的农家子弟,有一无所有的产业 工人。不同的人生轨
当我们翻开--页页中国共产党奋斗与牺牲的篇章,我深刻
迹,共同的信仰,让他们凝聚在同一面旗帜下。视死如归,义无地体会到 了信仰力量的强大。他使中国共产党历经沧桑而锐气反顾,李大钊,38岁;董存瑞,19岁, 江竹筠,29岁,...这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中国共产是他们从容赴死的年龄,每当想到他们,我就会想起一-首诗“生党是一 个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之所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靠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信仰让红军战:士拥有血战湘江的斗志、四渡赤水的智慧、97年风雨历程,97 年沧桑巨变,绘就了-幅中国共产党
飞夺泸定桥的神勇、爬雪山过草地的豪迈。长征路上,前有围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史画卷。如今,信仰的力量又驱动着历史堵、后有追兵,经常食不果腹,随时有生命危险。仅湘江--战,的 车轮滚滚向前,驶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中央红军就付出了空前惨痛的代价,从江西出发时的8.6多万出: “马克思主义、产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坚人锐减至3万多人。在如此惨痛的打击下,面对+倍于我的强定理 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敌,红军战士依然保持高昂的斗志,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巧立 命的根本!”国家有信仰,民族有希望,人民有力量。身为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转战11个省份、翻共产党 员的我们,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更应携越18座巨大山脉、淌过24条大河、遭遇激战近400场,平均起手来,坚守信仰,为我们的党章更加辉煌,为我们的党旗更每3天1次激烈战斗、每300米就有1名红军牺牲,最终创造加鲜亮,为我们的人民更加幸福安康,为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出军事史上的奇迹,三大红军主力会师陕北,赢得了战争的主富强并肩前行。
坚守信仰,身体力行,我们将战无不胜!
第四篇:信仰的力量
何为信仰?人为什么会有信仰?信仰具有怎样无法战胜的神奇力量?这是人们长期以来一直十分关注的问题。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人们对于信仰的定义和阐述有着不同的理解。在中国,《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信仰是对某人或对某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重,拿来作为自己行为的榜样或指南。”《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有关信仰的定义是:“指在无充分的理智认识足以保证一个命题为真实的情况下,就对它予以接受或同意的一种心理状态。”《辞海》的定义为:“信仰是对某种宗教,或对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尽管定义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信仰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属于指导思想,精神的依托。
信仰是人类本质的永恒本性。它是人类意识在千变万化的进化发展过程中,对人类生命的生存背景、生活条件及存在意义的意识和追求。从生物界演化来的人类,有生物性和精神性的两重性,人类生命的本质特性,使人类从自身的生理需求中解脱出来,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开辟了新的活动领域和新的发展方向。这种精神的活动领域就是人类的信仰。人类借助信仰的力量,成为了宇宙中区别于其他物质形式及生命形式的超越存在。
信仰是人类的精神需求。精神追求是人类的重要特征,人类生活不仅有着衣、食、住、行等生理层面的物质需求,而且有人生安全、人的归属等心理层面的需求,同时还有人的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等精神层面的需求。信仰属于人的精神生活的范畴,是一种给精神生活定位的需求,是人类内在的高层次的需求。费尔巴哈从无神论角度论述了信仰的问题,他强调:“人类必须有信仰。”弗兰克尔从人生与信仰的关系角度进行了阐述,他认为人的主要动机是揭示出自己生存的意义,而人生的意义离不开信仰。
信仰是人类的生活方式。信仰,是人类精神层面的需求,它不仅表现在头脑中的意识层面,而且应是人类的生活方式,通过人类的基本生活态度和投身其中的行动表现出来。信仰应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态度,如果一个人没有了信仰、没有了理想、没有了人生追求的目标,精神状态就会无精打采、毫无生气。如果一个国家或民族失去了精神,就会出现人心浮动、情绪暴躁,甚至出现道德败坏、丧尽天良等社会问题,不良之风成为在社会泛滥蔓延的普遍现象。在信仰者的心中总有一种神圣的信念,那是值得我们去敬仰的人或事,是值得我们去全身心追求的人生目标。信仰应是人类投身其中的行动,信仰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把日常生活置于永恒实体的笼罩之中。这种信仰的行为不仅使人精力充沛,而且使人获得一种信念,即人们可以从至善的无限力量中获得最深厚的充实感。由此,人们把自己的生活转向最高的精神目标。无论生活中风行什么,他或她都会充满力量、觉悟与安宁,并且高高兴兴地为他人服务,例如雷锋、焦裕禄等英雄人物。
信仰除了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它还在社会建设、经济和政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工作虽然起源于西方,但与社会工作产生有直接关系的宗教慈善事业却绝不是西方宗教的专利。慈善事业是世界各大宗教和民族宗教的重要内容。追根溯源最早对贫民伸出援助之手的是宗教性社会团体及信教人士。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等都将禁戒、施舍、慈悲、博爱等助人济世价值理念纳入其宗教伦理道德范畴,成为宗教信仰和修习目标的重要内容。由此,社会工作专业及价值理念与宗教伦理价值及慈善事业有着密切关联。基督教早期教会,重视团契生活,重视施舍、捐献等慈善行为,用信仰的行为来赎罪,以死后灵魂可进入天堂为目标。基督教认为,所有的人都是上帝的孩子并被上帝所爱,为此每一个人都在上帝那里都有同等的尊严和权力,具有同等的接受帮助的权力和帮助他人的义务,作为上帝的孩子应该彼此相爱,应当互相帮助。基于这种理念,许多宗教团体将慈善作为工作重要内容,开展了一些组织的关怀,救助贫苦民众的慈善工作。
从世界史看,没有一个时代没有宗教,没有一个民族没有宗教,宗教一直是大多数人的信仰形式。宗教是社会的意识形态,其演进和发展取决于经济基础,同时反作用于社会发展。
宗教的社会作用,首先表现在它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宗教是人类文明进程中长期存在的重要现象,并随社会发展而不断调整和改造,具有社会的适应性。其次是对社会、民族团体的凝聚作用。宗教使民族具有凝聚力,民族使宗教具有生命力。宗教作为意识形态,是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各种宗教信仰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不同宗教信仰体现出不同价值观念的根本对立。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社会世俗化多重矛盾作用下,宗教更深地卷入各种冲突中,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宗教是主张和平的,但打着宗教旗号、利用宗教制造冲突的事件频频发生,甚至某些宗教教义被扭曲成仇恨和对抗的根据。对此,宗教界及国际社会越来越意识到宗教间要通过对话消除矛盾冲突,共同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推动宗教对话的政治家和宗教学家的目标,就是要在承认、尊重并保持宗教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发掘出能够普遍适用和遵循的伦理准则,寻找能够拯救人类道德滑坡、消除暴力和冲突、建立公平的经济秩序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途径。
上述谈及的都是宗教对于人类和社会国家大范围的影响和作用,缩小到我们个体,宗教信仰对于我们的人生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信仰为人生提供终极基础。这里的“终极”,既指世界的绝对和根本,也指人生最高的意义和最重要的价值。作为一种哲学范畴,宗教信仰,都具有追求“终极”并以之为生活支撑和意义诠释的显着特征,表示着人对终极关怀的渴望,它给人注入神圣的目标,引导人去反省自我、超越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从而为人的生活提供情感、意欲、愿望、行动等的根基。是一种精神的仰望和生命的活水,是人的精神柱石,是人的全部价值意识的定向形式。
信仰为人们提供“应当的应当”。作为评价主体价值观念体系的深层内核,是价值评价活动的大前提。信仰从它的生成那一刻起,就满足着人的超越现实指向未来的理想性需要,信仰一生成就本然性地获得了‘纯正性’的价值本性。
信仰对道德进行聚合和圣化。每个人无论他是否具有宗教倾向,都有自己最终的假定前提。因为这些前提对他来说是真实的,这种假定前提不管是被称为意识形态、人生观、观念或者仅仅是对生活的一种直觉,都对属于他们的所有行为产生了创造性的压力。这种内驱力推动人去从事德行,使自己在道德实践中体悟到人生的尊严和神圣,并将各种具体的道德行为组织起来形成系统。
信仰给人生带来无限希望。任何信仰都指向未来,指向所求的方向,指向可望不可及的理想。形成某种信仰,表明人决心按自己已有的某种理念来生存,表明人愿意自觉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表明人希冀按自己的愿望来改造心灵、改造自己、改造人生和改造世界。信仰来自于人的内在需求和对崇高美好的盼望,信仰充满着希望,或是对生命的希望,或是对爱的希望,或是对正义的希望,或是对和平、和谐、同情以及真、善、美的希望。
信仰使人生获得真正自由。只有人,才有信仰,只有有意志、有选择、有精神追求的人才有信仰,因而信仰是最具人性化的精神之物,它在本质上是自由的。任何崇高的信仰,都意味着人对有限的超越,意味着真正的人性的复归和人的自由的发挥。正是在信仰中,人的精神乃至整个生命都向真、善、美的神圣价值尺度全面开放了,人主动地、自觉地、心甘情愿地拥抱“绝对”并归顺到“绝对”之中,与自己追求之物合而为一,或者说,使永恒无限侵入自己的有限生命之中。在信仰中,人将实现真正的自我,获得真正的自由。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围绕在我们身边。在大我和小我的和谐下,我们得到灵魂的自由与性情的挥洒,拥有无法战胜与超越的信仰,我们定会披荆斩棘,无惧风霜。
参考资料:《宗教的意义与终结》Wilfred Cantwell Smith[加]
《信仰与觉醒——生存论视域下的信仰学研究》黄慧珍
《宗教信仰与民族信仰的政治价值研究》彭时代
《信仰、革命和权力秩序》李向平
《青年信仰与宗教文化》李素菊
第五篇:信仰的力量
信仰的力量(演讲稿)
郧县城关一中 七(5)班 李泳辰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叫李泳辰,来自郧县城关一中七年级五班,我是 号参赛选手,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信仰的力量》。
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战无不胜的力量。
翻开历史,不难见到这样耐人寻味的历程: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号召,要把革命做成功,便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然而仅仅十几年过去,抗战“前方吃紧”,国民党要员却在“后方紧吃”,等到抗战胜利,当年的革命理想,更是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反观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县长概是民选,官吏如贪污五十元者革职,五百元的枪毙,余者定罪科罚,严令实行,犯者无情面可袒护优容”。在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坚定信仰武装起来的革命队伍,赢得了千千万万民众舍生忘死的紧密追随,让“小米加步枪”生发出战胜“飞机和大炮”的巨大威力。
“对信仰的忠诚是爷爷留下的最大财富”,红色情报员钱壮飞的孙子钱泓这样说。相比物质财富,信仰是更可宝贵的财富,它指引着奋斗的方向,决定着不同的价值抉择。
信仰富有,才有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洁白朴素。出生入死的战争年代,方志敏“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他却不动丝毫,清贫如洗;灯红酒绿的和平时期,杨善洲毕生积蓄只是草帽、砍刀和烟斗,但在后人看来,他们留下的岂止是金山银山。“人生是奉献,不是索取”,“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道破天机。
信仰纯洁,方有“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不懈斗志。革命时期,信仰是带头种菜纺线,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建设时期,信仰是身先士卒战风沙斗盐碱,是功高不改忠贞志、位尊难移公仆心。改革年代,信仰是锐意创新,不惧毁誉不为财;是青春励志,用心坚守在基层;是奉献到老,退休而不褪色。“活着就该多做事”,北川民政局长王洪发一语中的。
信仰坚定,方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李大钊信仰怀胸,“不怕死,不要钱,丈夫决不受人怜”。
殷夫视反动派的爵禄为“薄纸糊成的高帽”,为革命信仰不惜兄弟割袍、舍生取义。虽然“抵御诱惑有时比打仗还难”,但“南京路上好八连”却至今葆守“为人民拒腐蚀”的英雄本色„„
毋庸讳言,在多元多样多变的今天,利益至上成为一些人的生存哲学,物质欲望正在侵蚀着信仰的根基。一些干部在市场冲击和利益诱惑下心为物役、贪污腐化、价值虚无、精神空虚。正因如此,我们党始终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建设最重要的内容。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人一旦有了高尚的信仰,浮躁的心灵就有了熨帖,繁忙的工作就有了目标,人生的奋斗就有了意义。从南湖到塞北,从瑞金到北京,从陕北窑洞的兴国之光到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信仰是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是一座抵御诱惑的精神堡垒,更是一种护佑我们到达彼岸的精神力量。
坚守信仰,我们将战无不胜。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