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发改委调研成渝经济区规划汇报材料(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22日上午)
自贡市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汇报
中共自贡市委 自贡市人民政府(2010年2月2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谨代表中共自贡市委、自贡市人民政府,对国家部委成渝经济区联合调研组莅临我市调研和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长期以来给予自贡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市市情及土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贡市情概况和融入成渝经济区发展的初步考虑
(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自贡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成渝经济区中部,1939年因盐设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个因特色产业而设立的省辖市,以“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而闻名。全市幅员面积4373平方公里,辖四区两县,总人口325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多年来,我们坚持“工业强市”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大城市带大农村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区域中心城市推进战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态势。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实现发展阶段的新突破。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从2004年至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在14%以上。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我市仍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1.05亿元,同比增长14.5%,人均GDP近3000美元,居全省第4位,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8:54.0:31.2,已进入工业化中期,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
改革开放日益深化,实现发展活力的新突破。各项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社会领域全面展开。国企改革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民间投资成倍增长,非公经济占GDP比重已超过52%,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等稳步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先后引进韩国、法国、新加坡等外商投资企业24家,投资金额3.89亿美元。2009年,引进市外资金165亿元,实现对外贸易总额4.99亿美元。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实现社会事业发展的新突破。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04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了7620元和2974元,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市已有272万人进入城乡医保,总和参保率83%,27万农民进入新农保、义务教育率97.9%,高中毛入学率77.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1.5%。
(二)发展的比较优势
区位优势明显,具有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潜力。自贡地处成渝经济区中部,在川南城市群中处于几何中心位臵,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发挥交通枢纽和经济、商务影响的潜力,拥有扩大 辐射力的区位优势。随着成自泸赤高速公路、乐自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自贡将形成市域半小时、川南1小时、成渝两小时经济圈快速通道,成为四川重要的区域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并成为连接川南五市距离最近、时间最短的中心枢纽城市。
工业基础雄厚,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自贡工业门类较为齐全,优势产业突出,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装备制造、盐化工基地和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其中电站锅炉、数控机床、运输机械、工业泵阀、钨钼制品、CNG压缩天然气成套设备、氯碱化工、硅氟材料、炭黑材料、盐及深加工等产品在国内具有规模、标准或技术领先优势。在通用机械加工、高分子化工、CNG产业成套装臵、旅游、科研、物流及市场开放等众多领域与成渝两地有很强的关联度和互补性;特别是清洁能源、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技术等方面所聚集的技术密集度,属西南前列,四川唯一。
城镇化水平较高,商贸业发达。自贡城市规划区面积627平方公里,2009年末,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68平方公里,城市聚居人口突破75万人,仅次于成都居四川省第2位,城镇化率40.8%,是四川省4个、川南率先从中等城市跨入大城市行列的城市之一。由于设市较早,传统上自贡地区就是川南的商务、消费中心。盐商菜在川菜中独树一臶,已形成知名品牌。各种商业街区繁荣,正在建设的十大专业市场将极大地辐射和服务于周边城 市。
科研技术力量较强,具备推动产业升级潜力。自贡科技实力位居四川省前列,是全国高分子、工程及功能性炭黑、有色硬质合金等新材料的科研生产基地,已形成了科研设备配套、技术力量较强的多层次科技研发体系。拥有晨光研究院、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井矿盐研究院等各类科研院所13家,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20个,各类科技人员8万余名,科技人员总量居全省第5位,川南第1位,初步形成了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紧密合作、共同研发、强强联合的新格局。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8.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
文化旅游资源独特,具备参与大巴蜀旅游的条件。自贡历史悠久,文化资源独特,有着亿万年的恐龙遗址、两千年的井盐历史和八百年人文风情灯会,文化产业出口占四川文化出口的70%,其文化底蕴是四川众多城市难以超越的。以“盐、灯、龙”为主的独特旅游资源在川南旅游环线中占据重要位臵,今年将逐步开工建设恐龙王国公园、盐卤浴养生健身基地、中国灯博园等大型旅游项目,将建成全国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农业精耕细作,产业化进程加快。针对“人多、地少、水缺”的实际,我市在耕作制度改革和精耕细作上做文章,在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上求突破,逐渐形成了区域特色显著的优势特色农业。全市耕地复种指数达234.8%,高于全省水平,集中力量建设种养有机结合、生态良性循环的丘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已形成粮食、生猪、肉鹅、茶叶、笋竹、蚕茧、中药材等产加销产业链,培育了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四川著名商标、四川名牌产品近20件(个),现代农业步伐进一步加快。
(三)融入成渝经济区的初步考虑
基本思路:2010年—2020年,我市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以“四个1工程”即“1基地、1枢纽、1中心、1目的地”为主线,全力推进中国西部重要的整机装备制造业及国家级新材料基地、全省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物流及现代商贸中心、中国西部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以“双百城市”、“千亿工程”为突破口,加快100万城市聚居人口、10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的特大城市建设,推进千亿产业、千亿园区建设,突破千亿经济总量,努力实现自贡经济社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功能定位:近年来,结合自贡实际,我们就融入成渝经济区错位互动发展开展了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确定自贡在成渝经济区的总体定位是:成渝经济区百万人口的区域中心城市。产业定位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盐化工基地、整机装备制造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区域物流及现代商贸中心、文化旅游目的地。
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人均GDP达到3.6万元,打造机械及装备制造业、盐及盐化工两个年销售收入超1000亿产业。把自贡建成成渝经济区重要的物流及现代商贸中心城市,全省率先建成的特大城市,全省次级综合交 通枢纽,川南城市群的“明珠”。到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0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人均GDP达到7万元。把自贡建成成渝经济区中部连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次区域中心城市,中国西部重要的整机装备制造业及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中国西部文化旅游目的地,全省率先建成的功能完善的特大城市,城乡统筹的小康社会。
二、土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情况
自贡地少人多,耕地面积199万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矿物资源主要有煤、天然气、卤水、岩盐以及石灰石、页岩等,其中盐卤资源尤为丰富,有近两千年的开采历史,是全国最大的井矿盐生产基地。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在全力保障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保护制度,不断拓展资源综合利用途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环境状况不断改善。全市耕地实现占补平衡;2008年资源综合利用总量达113.91万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强化规划控制作用
围绕建设成渝经济区“双百”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我们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编制了《自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城镇及工矿建设用地63.42平方公里,交通、水利等圈外独立选址项目用地31.79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面积增至84.3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增至85平方米,并为城市 扩张和产业发展预留了弹性区域。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注重与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有机衔接,积极推进“三规合一”。
(二)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一是加强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引导企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我市确定了“三园四区”的工业园区总体布局,规划面积67平方公里,已批准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截止2009年底,全市工业园区已建成面积18平方公里,累计入驻规模工业企业146户,其中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板仓工业园区被列入四川省六大产业园区之一,入驻企业106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07亿元,每公顷土地平均投资强度达到1808.7万元。二是建立了工业企业退二进三配套政策。通过财税扶持、土地收益返还等措施,鼓励旧城区老工业企业进入园区发展,有力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三是强化工业项目集约利用水平。严格执行国家《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努力提高园区入驻项目投资强度和容积率水平,建设了多层厂房和标准厂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四是加强供地服务和全程管理。建立了土地“批、管、用、补、查”各环节的跟踪管理制度,土地利用监管明显加强。
(三)严守耕地“红线”
一是科学编制规划,狠抓制度建设,强化监管措施,有效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层层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建立健全基本农 田保护“五不准”、“十禁止”、管护、报批、巡查、污染、土壤培肥和奖惩等各项制度,对基本农田实行严格特殊的保护。二是大力实施“金土地工程”,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十一五期间,我市计划实施土地整理20万亩,目前已完成“金土地工程”项目40个,整理土地42.17万亩,预计新增耕地3280.7公顷,其中已验收合格项目21个,实现新增耕地1506.9公顷,不仅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而且尚结余345.75公顷。
(四)科学利用矿产资源
我市富产岩盐,已探明岩盐资源储量达60亿吨,具有资源储量大、品位高、埋藏浅、开采成本低等特点,井矿盐产销量居全国第一。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盐卤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盐深加工产品、相关日化产品和以氯碱为基础的精细化工产品,努力做大盐—基础化工—有机化工—高分子化工—后加工产品的产业链,以昊华西南公司、久大集团公司等为代表的盐化工优势骨干企业呈现出加速扩张的态势,盐化工业已发展成为我市三大优势产业之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设臵盐业矿权力度,拟在“十二五”期间设臵4个岩盐矿采矿权,推进盐化工产业做大做强。
(五)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惠民利民的重要工程来抓。一是推进节能减排。大力优化产业结构,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强化工业企业限期达标排放和重点污染源监管,加大城乡生活污染治理力度。2009年共 削减化学需氧量329.3吨、二氧化硫2221吨,顺利完成年度减排任务;全市国控、省控重点源废水排放达标率94.8%,COD排放达标率100%。二是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强化饮用水源监测,积极开展饮用水源排污口取缔及违法污染源清理整治工作,保障了饮用水源的安全。三是推进生态市建设。制定了生态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了生态小区、生态村创建工作,全市共创建市级生态小区10个、生态村30个,申报省级生态小区4个、省级生态村14个。
三、政策建议
(一)统筹区域土地规划利用
一是恳请将全省六大产业园区之一的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板仓工业园纳入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将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由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加大园区土地供应力度,以全力打造成渝发展轴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二是恳请支持自贡建成“双百”区域中心城市。根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2020年我市中心城区总规模仅84平方公里,按照建设“双百”城市的要求,到2015年我市中心城区将达到10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建议在建设用地安排上予以支持。
(二)加强盐卤资源基地的开发建设
一是恳请国家支持自贡建设中国西部重要的盐化工基地。充分发挥自贡盐卤资源极其丰富的独特优势,对自贡盐卤开采实行鼓励性开采,加大对盐化工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并给予相应的政 策扶持,使盐化工产业发展成为成渝经济区重要的优势特色产业。二是天然黄黑卤水制成的食盐品质优秀,曾作为贡品的“自流井盐”含有相当稳定的碘和38种有益于人体健康需要的微量元素。恳请国家加大投入,实施黄、黑卤地质勘查找矿工作,恢复邓井关、兴隆场、自流井构造西端天然黄、黑卤水的开发利用。
(三)加强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开发
自贡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资源丰富。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由恐龙园区、盐业园区、青龙山—桫椤谷园区三大园区组成,规划面积37.93平方公里,园内埋藏着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共200多个属种的上万件化石标本,既是我国重要的恐龙化石遗址产地,又是世界上重要的古生物化石产地之一。恳请将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的保护和开发纳入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四)加大资源型老工业城市改造力度。
一是加大对企业改造升级的支持力度。我市三线建设时期迁入的老企业较多,推进企业改造升级压力大,建议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为企业改造升级提供政策扶持。二是支持发展新兴产业。作为资源型老工业城市,我市盐化工业比重大,并且过多依赖矿产资源,产业转型压力大。建议国家通过各种财税、金融政策,加大对西部资源型老工业城市改造的扶持力度,支持老工业城市实施产业转型,发展新兴产业。三是改善矿山地质环境。我市开发利用盐、卤资源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盐、卤、气井达13000余口,残留下了大量的废弃盐、卤、气井,大多数 井眼残留于断层、裂隙发育的自流井构造上,残余气卤、岩溶卤水及伴生天然气逐渐聚集,沿裂隙溢出地表,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建议国家设立专项资金,实施盐卤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五)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一是建议根据工业技术的发展,适时调整并扩展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目录,加大资源综合利用的人力、物力投入,并在土地征用、资金贷款等方面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给予支持。二是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与税收减免目录不一致,致使较多的废弃物利用企业和产品未纳入认定和减免税范围,使该类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建议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与税收减免目录一致,并将企业综合利用本厂产生的废弃物认定为资源综合利用。三是建议将乡镇生活污染治理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切实加大污染治理的资金支持力度。四是建议国家建立专门的污染物减排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地方淘汰落后产能、结构减排关闭企业员工安臵和企业转型。
第二篇:国家发改委调研成渝经济区规划汇报材料(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22日上午)
自贡市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汇报
中共自贡市委 自贡市人民政府(2010年2月2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谨代表中共自贡市委、自贡市人民政府,对国家部委成渝经济区联合调研组莅临我市调研和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长期以来给予自贡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市市情及土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贡市情概况和融入成渝经济区发展的初步考虑
(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自贡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成渝经济区中部,1939年因盐设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个因特色产业而设立的省辖市,以“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而闻名。全市幅员面积4373平方公里,辖四区两县,总人口325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多年来,我 们坚持“工业强市”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大城市带大农村战略,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区域中心城市推进战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态势。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实现发展阶段的新突破。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从2004年至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在14%以上。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我市仍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1.05亿元,同比增长14.5%,人均GDP近3000美元,居全省第4位,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8:54.0:31.2,已进入工业化中期,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
改革开放日益深化,实现发展活力的新突破。各项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社会领域全面展开。国企改革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民间投资成倍增长,非公经济占GDP比重已超过52%,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等稳步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先后引进韩国、法国、新加坡等外商投资企业24家,投资金额3.89亿美元。2009年,引进市外 2 资金165亿元,实现对外贸易总额4.99亿美元。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实现社会事业发展的新突破。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04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了7620元和2974元,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市已有272万人进入城乡医保,总和参保率83%,27万农民进入新农保、义务教育率97.9%,高中毛入学率77.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1.5%。
(二)发展的比较优势
区位优势明显,具有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潜力。自贡地处成渝经济区中部,在川南城市群中处于几何中心位置,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发挥交通枢纽和经济、商务影响的潜力,拥有扩大辐射力的区位优势。随着成自泸赤高速公路、乐自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自贡将形成市域半小时、川南1小时、成渝两小时经济圈快速通道,成为四川重要的区域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并成为连接川南五市距离最近、时间最短的中心枢纽城市。
工业基础雄厚,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自贡工业门类较为齐全,优势产业突出,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装备制造、盐化工基地和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其中电站锅炉、数控机床、运输机械、工业泵阀、钨钼制品、CNG压缩天然气成套设备、氯碱化工、硅氟材料、炭黑材料、盐及深加工等产品在国内具有规模、标准或技术领先优势。在通用机械加工、高分子化工、CNG产业成套装置、旅游、科研、物流及市场开放等众多领域与成渝两地有很强的关联度和互补性;特别是清洁能源、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技术等方面所聚集的技术密集度,属西南前列,四川唯一。
城镇化水平较高,商贸业发达。自贡城市规划区面积627平方公里,2009年末,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68平方公里,城市聚居人口突破75万人,仅次于成都居四川省第2位,城镇化率40.8%,是四川省4个、川南率先从中等城市跨入大城市行列的城市之一。由于设市较早,传统上自贡地区就是川南的商务、消费中心。盐商菜在川菜中独树一帜,已形成知名品牌。各种商业街 4 区繁荣,正在建设的十大专业市场将极大地辐射和服务于周边城市。
科研技术力量较强,具备推动产业升级潜力。自贡科技实力位居四川省前列,是全国高分子、工程及功能性炭黑、有色硬质合金等新材料的科研生产基地,已形成了科研设备配套、技术力量较强的多层次科技研发体系。拥有晨光研究院、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井矿盐研究院等各类科研院所13家,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20个,各类科技人员8万余名,科技人员总量居全省第5位,川南第1位,初步形成了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紧密合作、共同研发、强强联合的新格局。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8.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
文化旅游资源独特,具备参与大巴蜀旅游的条件。自贡历史悠久,文化资源独特,有着亿万年的恐龙遗址、两千年的井盐历史和八百年人文风情灯会,文化产业出口占四川文化出口的70%,其文化底蕴是四川众多城市难以超越的。以“盐、灯、龙”为主的独特旅游资源在川南旅游环线中占据重要位置,今年将逐步开工 5 建设恐龙王国公园、盐卤浴养生健身基地、中国灯博园等大型旅游项目,将建成全国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农业精耕细作,产业化进程加快。针对“人多、地少、水缺”的实际,我市在耕作制度改革和精耕细作上做文章,在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上求突破,逐渐形成了区域特色显著的优势特色农业。全市耕地复种指数达234.8%,高于全省水平,集中力量建设种养有机结合、生态良性循环的丘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已形成粮食、生猪、肉鹅、茶叶、笋竹、蚕茧、中药材等产加销产业链,培育了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四川著名商标、四川名牌产品近20件(个),现代农业步伐进一步加快。
(三)融入成渝经济区的初步考虑
基本思路:2010年—2020年,我市的总体发展思路是:以“四个1工程”即“1基地、1枢纽、1中心、1目的地”为主线,全力推进中国西部重要的整机装备制造业及国家级新材料基地、全省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物流及现代商贸中心、中国西部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以“双百城市”、“千亿工程”为突破口,6 加快100万城市聚居人口、10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的特大城市建设,推进千亿产业、千亿园区建设,突破千亿经济总量,努力实现自贡经济社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功能定位:近年来,结合自贡实际,我们就融入成渝经济区错位互动发展开展了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确定自贡在成渝经济区的总体定位是:成渝经济区百万人口的区域中心城市。产业定位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盐化工基地、整机装备制造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区域物流及现代商贸中心、文化旅游目的地。
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人均GDP达到3.6万元,打造机械及装备制造业、盐及盐化工两个年销售收入超1000亿产业。把自贡建成成渝经济区重要的物流及现代商贸中心城市,全省率先建成的特大城市,全省次级综合交通枢纽,川南城市群的“明珠”。到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0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人均GDP达到7万元。把自贡建成成渝经济区中部连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次区域中心 7 城市,中国西部重要的整机装备制造业及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中国西部文化旅游目的地,全省率先建成的功能完善的特大城市,城乡统筹的小康社会。
二、土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情况
自贡地少人多,耕地面积199万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矿物资源主要有煤、天然气、卤水、岩盐以及石灰石、页岩等,其中盐卤资源尤为丰富,有近两千年的开采历史,是全国最大的井矿盐生产基地。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在全力保障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保护制度,不断拓展资源综合利用途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环境状况不断改善。全市耕地实现占补平衡;2008年资源综合利用总量达113.91万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强化规划控制作用
围绕建设成渝经济区“双百”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我们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编制了《自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城镇及工矿建设用地63.42平方公里,交通、水利等圈外独立选址项目用地31.79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面积增至84.3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用地面积增至85平方米,并为城市扩张和产业发展预留了弹性区域。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注重与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有机衔接,积极推进“三规合一”。
(二)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一是加强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引导企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我市确定了“三园四区”的工业园区总体布局,规划面积67平方公里,已批准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截止2009年底,全市工业园区已建成面积18平方公里,累计入驻规模工业企业146户,其中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板仓工业园区被列入四川省六大产业园区之一,入驻企业106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07亿元,每公顷土地平均投资强度达到1808.7万元。二是建立了工业企业退二进三配套政策。通过财税扶持、土地收益返还等措施,鼓励旧城区老工业企业进入园区发展,有力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 9 利用水平。三是强化工业项目集约利用水平。严格执行国家《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努力提高园区入驻项目投资强度和容积率水平,建设了多层厂房和标准厂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四是加强供地服务和全程管理。建立了土地“批、管、用、补、查”各环节的跟踪管理制度,土地利用监管明显加强。
(三)严守耕地“红线”
一是科学编制规划,狠抓制度建设,强化监管措施,有效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层层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五不准”、“十禁止”、管护、报批、巡查、污染、土壤培肥和奖惩等各项制度,对基本农田实行严格特殊的保护。二是大力实施“金土地工程”,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十一五期间,我市计划实施土地整理20万亩,目前已完成“金土地工程”项目40个,整理土地42.17万亩,预计新增耕地3280.7公顷,其中已验收合格项目21个,实现新增耕地1506.9公顷,不仅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而且尚结余345.75公顷。
(四)科学利用矿产资源
我市富产岩盐,已探明岩盐资源储量达60亿吨,具有资源储量大、品位高、埋藏浅、开采成本低等特点,井矿盐产销量居全国第一。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盐卤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盐深加工产品、相关日化产品和以氯碱为基础的精细化工产品,努力做大盐—基础化工—有机化工—高分子化工—后加工产品的产业链,以昊华西南公司、久大集团公司等为代表的盐化工优势骨干企业呈现出加速扩张的态势,盐化工业已发展成为我市三大优势产业之一。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设置盐业矿权力度,拟在“十二五”期间设置4个岩盐矿采矿权,推进盐化工产业做大做强。
(五)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坚持把环境保护作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惠民利民的重要工程来抓。一是推进节能减排。大力优化产业结构,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强化工业企业限期达标排放和重点污染源监管,加大城乡生活污染治理力度。2009年共削减化学需氧量329.3吨、二氧化硫2221吨,顺利完成减排任务;全市国控、省控重点源废水排放达标率94.8%,COD排放 11 达标率100%。二是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强化饮用水源监测,积极开展饮用水源排污口取缔及违法污染源清理整治工作,保障了饮用水源的安全。三是推进生态市建设。制定了生态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了生态小区、生态村创建工作,全市共创建市级生态小区10个、生态村30个,申报省级生态小区4个、省级生态村14个。
三、政策建议
(一)统筹区域土地规划利用
一是恳请将全省六大产业园区之一的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板仓工业园纳入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将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由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加大园区土地供应力度,以全力打造成渝发展轴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二是恳请支持自贡建成“双百”区域中心城市。根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2020年我市中心城区总规模仅84平方公里,按照建设“双百”城市的要求,到2015年我市中心城区将达到10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建议在建设用地安排上予以支持。
(二)加强盐卤资源基地的开发建设 一是恳请国家支持自贡建设中国西部重要的盐化工基地。充分发挥自贡盐卤资源极其丰富的独特优势,对自贡盐卤开采实行鼓励性开采,加大对盐化工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使盐化工产业发展成为成渝经济区重要的优势特色产业。二是天然黄黑卤水制成的食盐品质优秀,曾作为贡品的“自流井盐”含有相当稳定的碘和38种有益于人体健康需要的微量元素。恳请国家加大投入,实施黄、黑卤地质勘查找矿工作,恢复邓井关、兴隆场、自流井构造西端天然黄、黑卤水的开发利用。
(三)加强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开发
自贡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资源丰富。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由恐龙园区、盐业园区、青龙山—桫椤谷园区三大园区组成,规划面积37.93平方公里,园内埋藏着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共200多个属种的上万件化石标本,既是我国重要的恐龙化石遗址产地,又是世界上重要的古生物化石产地之一。恳请将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的保护和开发纳入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四)加大资源型老工业城市改造力度。
一是加大对企业改造升级的支持力度。我市三线建设时期迁入的老企业较多,推进企业改造升级压力大,建议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为企业改造升级提供政策扶持。二是支持发展新兴产业。作为资源型老工业城市,我市盐化工业比重大,并且过多依赖矿产资源,产业转型压力大。建议国家通过各种财税、金融政策,加大对西部资源型老工业城市改造的扶持力度,支持老工业城市实施产业转型,发展新兴产业。三是改善矿山地质环境。我市开发利用盐、卤资源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盐、卤、气井达13000余口,残留下了大量的废弃盐、卤、气井,大多数井眼残留于断层、裂隙发育的自流井构造上,残余气卤、岩溶卤水及伴生天然气逐渐聚集,沿裂隙溢出地表,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建议国家设立专项资金,实施盐卤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五)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一是建议根据工业技术的发展,适时调整并扩展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目录,加大资源综合利用的人力、物力投入,并在土地征用、资金贷款等方面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给予支持。二是资源综 14 合利用目录与税收减免目录不一致,致使较多的废弃物利用企业和产品未纳入认定和减免税范围,使该类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建议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与税收减免目录一致,并将企业综合利用本厂产生的废弃物认定为资源综合利用。三是建议将乡镇生活污染治理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切实加大污染治理的资金支持力度。四是建议国家建立专门的污染物减排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地方淘汰落后产能、结构减排关闭企业员工安置和企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