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论文 构筑新型的教师家长关系,开发家庭教育积极因素
构筑新型的教师家长关系,开发家庭教育积极因素
[内容摘要]:
家庭教育的潜力亟待开发,然而,现行的老师与家长关系多属主从支配型,教师家长缺乏沟通,甚至造成个别家长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这种不适应教育发展的老师家长关系严重制约着家庭教育积极因素的发挥,阻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转变观念,从新确立教师自身的角色定位及家长的角色定位,通过了解家长,改变旧有的教育方法及管理方法,与家长和谐相处、密切配合,构筑新型关系,开发家庭教育的积极因素。
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这种教师家长新型关系的发展方向:
一、合作伙伴关系
二、互励互勉关系
三、服务与被服务关系
[关键词]:教师 家长 关系 开发 家庭 教育 积极因素
[正文]: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认为,要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学生所在的集体;4学生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应该注意的是家庭被列在首位,由此可见,家庭在塑造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福禄贝尔还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 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
家庭教育产生于学校教育之前,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另外,父母与子女之间天然的血缘关系,使父母自然地成为子女心目中最权威的老师;而且,青少年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教育的及时性与长期性优势是学校教育无可比拟的。
然而,现行的老师与家长关系多属主从支配型——在教育问题上,老师是权威,处于主动地位,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家长只承担一点辅助性任务。面对掌握教书育人专业知识的老师,大部分家长缺乏自信,就连一部分文化水平较高的家长在老师面前,也感觉到自己缺乏教育子女的经验、方法,最终还是退居二线,让老师单干。更有甚者,家庭和学校缺乏沟通,偶然一次的家访或家长会,家长仿佛一下子就变了出气筒,老师喋喋不休大谈学生的缺点,家长压根没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谈不上与老师交流,甚至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这造成教师与家长关系紧张。这种不适应教育发展的老师家长关系严重制约着家庭教育积极因素的发挥,阻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教师与家长由于共同培育下一代的目标走到了一起,教师应该主动设法与家长构筑新型的关系,以开发家庭教育的积极因素。
一、合作伙伴关系
家长与老师的关系源于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希望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家长与老师应该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老师必须更新观念,摒弃高高在上、我讲你听,我指挥你执行的支配型态度,正视自己与家长之间的平等地位和合作伙伴关系,抱着与家长合作的态度投身教育工作之中。
首先我们要尊重学生家长,切忌伤害家长的感情。
在工作中我就曾遇到过这样一位家长,他的儿子连续多年被列为后进生,我刚接手教育他儿子的时候,希望尽早与其家长取得联系,我多次打电话到他家,电话打通了就是没人接,打手机也一样。后来我去家访,家长老是不开门。最后没办法,为了争取对话的机会,我只得发短信到家长的手机上,我是这样写的,“本学期我有幸担任您儿子的班任,他头脑聪明,性格开朗,乐意为班集体做事,我十分喜欢,详细了解过他的情况,发现他是很有发展潜力的,我愿意与您真诚合作,尽力帮助他进步。”短信连续发了一个星期,第七天,家长终于给我来了电话,双方取得及时和谐的联系。后来经过了解,原来该生家长从孩子读小学开始,就经常接到老师对自己儿子的投诉,开始还勉强接受,后来次数多了,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产生抵触情绪,讨厌并拒绝与老师沟通。
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的。任何家长只要别人向他提及自己孩子的事,都总会变得敏感,尤其反感自己孩子的缺陷和错误在众人面前曝光,更不愿意教师用其他学生之长来比自己的孩子之短。如果家长的自尊心受到伤害,那么就算教师本意是好的,也会被扭曲成恶意的。家长会由反感,发展为对自己孩子盲目袒护。另外,尊重学生家长也包括尊重他们对学校和教师的批评和意见。随着家长文化层次的提高,他们的自我实现意识亦逐渐增强,他们渴望与人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希望自己的想法得到肯定,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家长的心理需求,抱着欢迎态度,平等地与家长沟通,争取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
另外,我们要同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增强家长和我们共同教育孩子的意识。
在开发家庭教育资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密切联系学生家长,与家长真诚合作,把自己的工作情况、学校管理要求、以及学生最新动态等及时通知家长,力求让学校家庭要求一致。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与渠道,努力弄清楚每个学生的基本家庭情况,尊重个性,就争取与家长合作教育问题制订出周详的工作计划,并在双方合作过程当中及时积累经验,勤于思索,充分发挥家长参与教育工作的积极性。
每接一届新的学生,我都会及时收集最新最正确最详细的家长联系资料,给每位家长发信,作适当的自我介绍,汇报近期的工作计划,告知详尽的联系方式等,更力求利用最快的速度实行普访,掌握学生家庭情况,积极沟通家长以取得工作上的支持。事实证明,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互励互勉关系
我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学生一开学就表现得傲慢懒散,上课睡觉,老师布置的任务他故意不完成,班规校规对他简直形同虚设。经过多次努力,都是惨败收场。我尝试与家长联系,向他们求教,他们热情地向我提供了孩子的一些资料,如,他体育成绩超棒,喜欢当班干,组织能力还很强„„还对我的工作提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如:把他当朋友,多对他进行表扬鼓励,为他创造适当的表现自我的机会„„他们的意见我都一一接受了,在家长的帮助下,我尝试让他当纪律委员,负责管理班上的纪律;动员他参加校运会,一展特长„„渐渐地该生在思想上转变很大,还成为了我工作上的得力助手。
虽然教师在教育知识、经验、能力等方面可能要比家长略胜一筹,但也不可否认,在现今社会,家长的文化层次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子女的教育培养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且,家长与学生的相处时间要比师生之间的长,关系也比师生密切,因此,很多家长在对子女个性的了解、教育方法的运用方面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独到之处。我们必须虚心向家长学习,在互励互勉过程中老师家长共享教育智慧和实践经验,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能够更好地实现培育下一代的共同目标。
另一方面,我们要帮助家长改进不良的教育方法,真诚地帮助学生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由于缺乏系统专业的教育学知识培训,家长的教育方法难免存在纰漏,对家长溺爱、打骂、放任等不正当方法,教师不能视若无睹,必须加以帮助,予以纠正,使家长的教育水平得到提高,帮助他们改良教育子女的方法是老师的责任。
我有一个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他的母亲天天一大早就亲自打电话到我办公室为儿子说情,要不就说他有病,要不就说家有急事,来不及完成昨天的作业。后来我通过向其他同学了解,发现他妈妈为他包庇不完成作业的理由都是故意编造出来的,对儿子的任性懒惰,她一再放任和纵容。我马上组织同学们以探病为由登门家访。家访过程中,同学们和我热情慰问该生,还约定时间、地点为该生补课,我察觉该生和家长面露惭愧之色。临走前,我给家长留下了《一百名优秀家长的育儿心得》这本书,大部分家长在该书中都谈到了教育儿女要宽紧有度,说明了对儿女过分溺爱的危害性,阐明了家长在儿女发展过程中的榜样作用„„第二天,该生按时上交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其母再也没有盲目袒护儿子的缺交作业的行为。
三、服务与被服务关系
我经历过一件这样的事情,一天下午,我发现一女生缺勤,马上联系家长。得知该生因为作业问题与家长缺乏沟通,发生误会,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家长多翻找寻未果,万分担忧。我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尽力帮忙。我先从其他同学入手了解情况,但向每一个同学都打听过了,只了解到一个信息,有学生曾看见她离家出走前在学校门前溜达。几翻周折,我终于找到了那名学生,原来她躲在她家旧房子的后院,怕回到学校没有作业上交,在家又与家长因为此事闹别扭,才离家出走。我一边安慰该生家长,一边对她进行说服教育。努力到晚上8点多,该生终于认识到自己任性所带来的麻烦,冰释对家长的误解,主动提出回家。家长对老师的服务表示万分感激,我亦为能够给家长带来帮助而满足。
其实,老师跟家长的关系,换个角度看就是:家长委托老师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家长送孩子到学校来,交纳学费,我就要为家长提供优质服务,给学生灌输知识和技能,给他们关心和帮助。我们服务质量如何,要看我们提供给学生的教育——这种特殊的服务能否让学生、家长满意,这是唯一标准。既然是服务,就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关系,家长可以对我们的服务进行评价,可以提出批评,甚至可以起诉。这种契约意识应该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再换一个角度看,讲奉献,讲爱心,是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师德修养。我们应该是思想觉悟高的群体,我们会自觉地争取服务到位,遵守服务规则,真诚奉献爱心,使我们的教育发展得更好,更令群众满意。
再说,服务型教育是发展的需要,是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产物。有了服务意识,我们才会自觉地关注和适应社会不断变化和发展所带来的教育需求,并不断地作出相应的改革和创新;有了服务意识,我们才会更加关注和深入地研究服务对象,坚持改进和完善自己。
我所在的学校,一直坚持加强师德建设,积极帮助老师形成服务意识,提倡老师们以服务学生、服务家长为己任。全体教职员工敬业爱岗,德育工作成绩一年上一个台阶。
从总体来说,家庭教育的潜力亟待开发,在新形势下,我们要转变观念,从新确立教师自身的角色定位及家长的角色定位,通过了解家长,改变旧有的教育方法及管理方法,与家长和谐相处、密切配合,构筑新型关系,开发家庭教育的积极因素。
参考文献:
1《班主任之友》——中小学专刊 2005年第3、5期 2《中国教育报》 2005年第6期 3《中小学教育报》 2005年第2期
第二篇:德育论文班主任协调科任教师与学生关系之我见(最终版)
德育论文——班主任协调科任教师与学生关系之我见
协调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仅是班主任的职责,也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义务,妥善处理好科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对搞好整个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在协调科任教师和学生关系之间的过程中,应着重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维护并协助科任教师树立威信
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为了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地进行,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尤为重要,但在实践中,有时会发生学生“闹堂”现象,影响科任教师正常的教学活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科任教师本身的威信不高是一个重要原因,科任教师要有较高的威信,主要取决于自身的因素,但是,班主任有意识地维护并协助科任教师树立威信也是不容忽视的。开学初,班主任应向学生介绍新的科任教师的姓名、简历、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特长爱好等,介绍方式因人而异,对年纪大的老师要从经验上加以侧重,对中年教师要说他们年富力强,而对年轻教师则要说有冲劲,知识更新快,总之,要使学生对新的科任教师有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增强学好各个科目的信心。另外,,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科任教师,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学会用“实事求是”和“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教师,要号召学生学习各科教师的长处,摄取丰富的营养,使自己健康地成长。对科任教师的不足,要提示学生找老师单独交换意见,,也可向班主任反映,而不应在公开场合评论、指责科任教师,.班主任更不能在学生面前指名道姓地说科任教师的不是,如果这样做,,既有损科任教师,也有损自己的威信,班主任如果发现科任教师的不足,要本着团结互助、共同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向科任教师及时指出,使科任教师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言行,在班主任注意了以上几方面工作的基础上,再通过科任教师自身的努力,威信就能逐渐地树立起来。
二、用全面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
学生时代正是长身体和长知识的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知识等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班主任向新的科任教师介绍学生情况时,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评价学生,如某学生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某学生差,差在哪里,他还有什么优点,切忌“某学生成绩太差,没有希望了”之类的评价,这种戴上有色眼睛的介绍,往往会使科任教师形成认识上的定势,失去教育信心,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后进生的转化,为以后的师生冲突埋下了隐患。
三、妥善地处理科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纠纷
及时妥善地处理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各种矛盾,根除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一般情况下,学生往往只畏惧班主任,,对科任教师的批评教育不易接受,有时还会当众顶撞,遇到这类情况,班主任要细致了解情况,并根据事实作出客观公正的处理,要达到使科任老师满意,,当事学生心悦诚服,全班同学信服,并能引以为戒,不能听了科任教师汇报后,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找当事的学生或在班上公开训斥,那样做,问题不仅得不到解决,反而会使学生误认为,一定是科任教师向班主任“告了状”,因而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教育学生要换位思考,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多几个“假如……”,对学生的处理一定要先和学生通气,还要作好科任教师和学生的善后
工作。
四、促进尊师爱生风气的形成在尊师爱生风气的形成过程中,班主任应起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在尊师这个侧面,更负有重要的责任,尊师教育要有机地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不能满足于一般号召,要根据不同情况,提出明确的要求,如有的老师有习惯动作,一些学生往往以此取笑老师,,给老师起绰号,一旦发现这些苗头,要立即予以制止,因为这些现象的存在,会严重伤害师生的感情,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协调和良好班风的形成。班主任要教育学生尊重老师的人格。有习惯动作本身就是常见的事。乱给老师起绰号是不礼貌的行为。同时,要说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弱点和短处,尊重别人才能使自己受尊重,老师尊重每一位同学,我们如何对待老师呢,同学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自然地尊重老师,有利于尊师爱生风气的形成。
五、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
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协调一致是十分重要的,有的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有的老师对学生要求相对较低,较差的学生对要求较严的科任教师常会产生反感,而较好的学生则对要求较低的老师也会产生不满。班主任要经常和所有科任老师取得联系,对学生的要求宽严适度,尽量一致,保持平衡,尤其是班主任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如碰到屡教不改的学生,教育过程中形成僵局而难以奏效,可请科任教师出面斡旋,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中,班主任可邀请科任教师参加或主持,如考试后找每个学生谈一次话,帮助他们分析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提出努力的方向和改进的措施,可请每个科任教师负责几名学生,这样,既可避免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唱独角戏,又可弥补班主任精力不足的缺陷,通过这些活动还能使科任老师和学生之间加深了解,增进友谊。焕发起学生对科任教师的尊敬之情。
班主任在协调科任老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同时,也协调了教师之间的关系,使教师的整体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满意的效果奠定了基础,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作用,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天心一中历史组:黄容华
第三篇:浅谈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
协 调 促 进,提 高 质 量
---浅谈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关系
本人作为一名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在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深深地认识到:一个健康向上的良好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班主任的科学管理,更离不开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家长的密切配合,共同育人。
一、把科任教师当学友,用诚心赢取协助。
班主任要主动联系科任教师。班主任对学生有着更广,更深的了解,为了使科任教师了解学生,班主任要主动向科任教师介绍学生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听取他们对学生的看法和意见,也及时向科任教师反映学生的意见和要求等。班主任要向科任教师定期汇报班中情况,包括班集体近期的奋斗目标、活动安排及班内学生的学习、纪律情况及家庭情况,让科任教师做到有的放矢,能随堂“对症下药”。
班主任要主动向科任教师请教。每位老师在处理教育教学问题上都有自己独有的方式方法。班主任要主动向科任教师学习处事态度、管理方法等。在班级制度的制定,班干部的人选,学习方式的组织上都要尽量征求科任教师的意见,寻求最佳的方案。班主任还要多与全体科任教师碰头,共同探究如何指导学生改进学法,提高成绩;如何通过学科课程、潜在课程、活动课程提高学生素质。通过分析学生的个性特长、心理特点,研究提高尖子生、临界生水平,转化学习困难生的措施与方法等。
班主任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授课环境。这就要求班主任通过养成教育,严格要求,确保每天的课堂纪律与教室内的整洁及学生学习的热情,给科任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授课环境。
班主任应有意识地树立科任教师的威信。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讲课有意见,班主任应及时善意地向该教师转达这些意见,并积极帮助改进教学方法,切忌在背后说长
道短,在学生面前评头品足。班主任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多看科任教师的优点,扬长避短,用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促进教师的认真教学。
班主任要敢于向科任教师提要求。要求科任教师配合班主任工作,与班主任统一行动,给学生加温、鼓劲,激励学生进步。要求科任教师正面教育,不要矛盾上交,要与学生多感情交流。要求科任教师参加班级活动,加深对学生的感情,有了感情就会出自内心地配合班主任工作,就会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班主任要注重情感的沟通与配合。情感是沟通与配合的心灵通道。当科任教师反映班内存在的问题时,班主任要虚心听取,不护短、不搪塞,要及时拿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当科任教师与学生发生矛盾冲突时,班主任要善于公正处理,不要怕影响教师之间的团结一味地批评学生,也不要怕伤了学生自尊心而在学生面前指出科任教师的不足,最好分别单独交谈了解,逐一解决。当科任教师生病、生活上有困难时,班主任要安排班干部、学生代表去看望,增强学生与科任教师之间的感情交流。
只有依靠全体任课教师协调一致地工作,才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把家长当亲友,用真心架起沟通的桥梁。
班主任和学生家长是通过学生相识的。家长是教育活动的合作者。虽然家长在文化程度、职务、工资收入等方面各有差异,但身为班主任应该一视同仁,和家长交往时以礼相待,就像和自己的亲戚朋友一样,让家长觉得你和蔼可亲,乐意与你接触。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位家长的心情都是一样的,都想使自己的孩子成长得更好。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就要多和家长谈话、沟通,共同商讨育人策略。
以诚相待,用真诚的心架起沟通的桥梁。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们愿意、乐意与你合作。有些家长,特别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家长,与班主任谈话 2
时会拘束,不自在,总以为自己是来替孩子挨批评的,把谈孩子的缺点视是对自己的批评。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和家长交谈,不能用“必须”“应该”“一定”等命令式的词来要求家长怎么做,更不要将学生的错责怪到家长身上,而要多倾听家长的话,多征求家长的意见,多用商量的口吻,“您看这样行不行”“您觉得这样怎么样,好不好”等句式。以心换心,坦诚地与家长交流,这样会迅速让家长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尊重,从情感角度上拉近了与家长的距离。
班主任要把自己对学生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流露给家长,让家长觉得你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孩子的,用朋友的方式与家长交谈、沟通,这样就可以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提高教育质量。
三、把学生当朋友,用爱心敲开学生的门。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鱼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优秀班主任都应该像父母那样疼爱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营养、发育等,但这决不是姑息纵容和溺爱,而是慈母严父之爱、良师益友之爱。
班主任在工作当中要把学生当做朋友,主动走到学生身边,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努力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我想,只有当班主任放下架子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聊天时才是最“可爱”的时候,但是很多时候,老师与学生之间似乎存在着一条鸿沟,尊师重教似乎还是没有改变,学生不敢走近老师,不敢与老师沟通。有些学生在面对班主任时,总是感到心理上有压力。班主任不妨利用文字的魅力,通过书信、周记的形式进行交流。一封经过字斟句酌、文情并茂和赏识激励的复信可能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爱。班级里总有几个不听话的学生,怎样使这样的学生主动学习,怎样使他们变得“乖”一点是班主任最头疼的事。个人 3
认为,首先要相信学生,相信他是可以变好的,相信他是可以塑造的,相信他是有潜力的。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用真心对待每一个孩子。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孩子都那么完美,我们要多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做不一样的好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我们的爱感化他们。
班主任要洞察秋毫,点点滴滴关爱学生。由于一些外界的原因,学生也有闹情绪、不高兴等,有时还有耽搁学习的时候,这时,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主动询问、关心学生,为学生解开疙瘩,解除心里阴影。另外,学生耽搁了学习,要主动为学生补上,不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拐点。如去年的12份,我班有17位同学生病(“中麻子”),我都一一为他们补上了课。
总之,班主任要做好科任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工作,处理好与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把学生当朋友,把家长当亲友,把科任教师当学友,齐心协力,提高教育质量。
第四篇:教师与家长冲突关系的产生与解决建议
教师与家长冲突关系的产生与解决建议
摘要:在理想的教育模式当中,家庭教育应当和学校教育共同起到教育作用,推动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的发展,但由于家长的思想进步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冲击,因此现代教育改进了教学目标,不过新的教育理念依旧与家长的思想产生矛盾,从而使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了多重矛盾,在学生教育问题上经常起冲突。对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冲突产生正确的认识,并维持二者之间的良好关系,对学生的心理成长用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和家长都需要采取措施解决双方的冲突,并积极面对,采取不回避的态度进行问题的解决,同时加深二者之间的理解程度,互相尊重,保持二者合作关系,创建沟通桥梁。
关键词:家长;教师;冲突 ;解决
在现代教育进行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教育内容、方法、目标是否具有一致性,会对教育的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对学生的成长情况也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内容、方法、目标方面具有一致性,才能使学生快速发展。不过,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理念的不同,家长和教师之间经常会产生一定的冲突,尤其是在教师与家长的文化水平、价值观念、对学生期望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通常会对对方的教育理念持排斥态度,甚至产生敌对行为,所以学校教师和家长需要对此给予更多的关注,发现解决二者冲突的方法,以便发现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家长与教师之间冲突产生的原因分析
1.家长对教育产生新要求
目前,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人们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也在发生改变,由于“维权”、“自我”、“民主”、“发展”等意识的内涵在人们脑海中逐渐清晰,人们对教育有了更多的需求。我国现阶段基本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这种基础教育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了民生事业的一种形式,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对优质的基础教育要求越来越高,且对基础教育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家长需要对学生的利益相关情况全面知晓,同时也能通过自身的意愿改变学校和教师对学生教育的方式和程度,目前,许多家长都开始怀疑目前学校的教育是否能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出于各种原因的限制,学生家长无法真正意义上与教师的理念达成一致,在方法、目标和思维上与教师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导致了冲突的产生。2.教师的理念与家长评价机制的矛盾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倡导了许多年,但由于我国国情的限制,我国为了公平起见,一直采用应试教育的方式选择优秀人才,因此,家长对于学生是否优秀的评判标准一直停留在学生成绩如何上,这种惯性思维使家长忽略了学生心理的成长,忽略了学生道德观念的培养和建设,只将分数当做学校教育成功的评判标准。在我国新课程标准理念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推行,我国大部分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应用过程中改进了以往对学生成绩评价的指标,但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依旧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传统教育水平的评价标准依旧停留在分数的评价阶段,因此综合评价对目前的教育状态而言只能看做一种理想的发展状态,实际上难以真正意义上实行。如果教师真的将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教育目标,学校升学率就很难达到预期指标,学生家长也会不认可。
3.教师的权威性逐渐下降
教育对于任何人而言都应当是一种权威性的活动,不过就现阶段教育的发展情况而言,教师的权威性正逐渐下降,甚至到了消失的边缘。在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齐头并进发展的今天,整个世界都出现了“知识大爆炸”的局面,导致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拥有者,知识的获取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中课本上所学习的知识,因此传统意义上“学富五车”的教师很可能在知识上存在较大局限性,不能被所有人认可,所以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权威性地位正受到极大的挑战。当教师的权威性在学生心目中大幅度下降时,学生更依赖于家长的帮助,而非教师的培养。同时,许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做到充分的耐心说教,而是以请家长的方式进行学生个人问题的解决,这种方式使得教师在心目中无能的形象越来越强烈,而家长与学生的亲子关系也会被破坏,导致学生心目中教师的权威性下降,家长也会对教师的教育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产生冲突。
二、解决教师与家长冲突关系的建议
为了保证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有所缓解,甚至避免冲突的产生,需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协调,从而形成二者共同起到学生的教育作用。为此,教师和家长双方都需要共同努力,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在处理教师和学生脚掌之间的冲突关系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主动与学生家长建立沟通的桥梁
由于许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加深,甚至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这与现代的教育理念是相互违背的,因此,教师应当主动和家长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感情传到的方式,使教师和家长之间能产生心灵上的理解,从而产生一致的教育理念,并达成一致的教育方法。因此,从这方面来看,要想保证教师与家长之间不产生冲突,就要建立起一致化的教育立场。
2.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无论处于何种阶段的教师,无论这个教师具有多久的教学资历和教育经验,都不可能将繁杂的教育工作做到滴水不漏,且随着我国国民综合素质的大幅度提升,家长的知识文化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因此在许多教育环节上,家长通常都会产生自己的理解,同时,由于家长对学生进行的家庭教育多为引导式教育,通过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成长及道德建设进行熏陶,而非直接性教育,因此家长对教育通常处于旁观者地位,因此更易发现学校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所以,教师不应当对学生家长“摆架子”,虚心听取家长的教育理念,如果有出错之处应当耐心改正,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会进一步拉近,从而使家长能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
3.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是传播知识的主体部分,学生虽然处于接受的位置,但二者在人格上仍然处于平等地位。虽然学生需要尊师敬长,但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如何而对其进行辱骂。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当中,教师为了能够改变所谓“差生”的学习态度,通常采用打骂式教育,但这种方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教育。因此,教师不能动辄就与家长联系,“控诉”学生在校表现有多差,也不能当众责备他们的孩子。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学生在校表现差、成绩差,在学生家长心目中是学校教育失败的表现,尽管学生心理因素对其影响十分巨大,但从家长的角度看,教师的能力是导致这一切的根源所在。因此,教师向家长“告状”的行为会严重损害教师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形象。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然后再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
4.教育学生尊重家长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以身作则,对所有人保持尊重态度,还需要教会学生尊重自己的家长,尤其是社会地位较低、文化水平较差的家长,教师不应当以他们地位和文化的原因在学生面前对其进行贬低。从长期实践的结果发现,教师教会学生充分尊重家长,可以有效提升家长对于学生内心中的威信,提升家庭教育的作用,且学生家长当看到教师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时,也会发自内心的对教师产生感谢的心理,增加教师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因此,教会学生尊重家长,也是缓解甚至解决家长与教师冲突的重要手段。
三、结论
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教育理念也在发生明显的转变,且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转变的速度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快,而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却由于历史的影响无法在短时间内转变,因此在学生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二者之间更容易产生较大冲突。为此,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家长建立起沟通的桥梁,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并且教会尊重家长,才可以有效保证教师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地位,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提升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晓敏,杨秀莲.教师与家长新型伙伴式合作关系的构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12):5-9.[2]陈志刚.妥善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及家长关系[J].人力资源管理,2015,(12):331-332.[3]王洪秀,温旭明.家长和教师关系的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3):85-88.[4]王山.教师与家长合作关系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5]宋艳红.家长与教师之间冲突的社会学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7.[6]谭细龙,王慧玲.论教师与家长良好关系的创建[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01):103-107.[7]朱赛红.教师与家长互动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8]柳华.如何正确处理教师与家长的关系[J].教育导刊,2002,(14):54-56.
第五篇:浅谈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自新精神的关系 Microsoft Word 文档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自新精神的关系
赣榆县欢墩中学 王继龙 222133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调整和改革课程系统,赋予每一所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鼓励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本篇论文在简单介绍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概念及其意义的前提下,重点对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校本课程开发中影响教师发展的因素;学校领导的重视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作用等几个方面作系统介绍,分析目前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几种表现,使之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明确校领导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共同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 教师专业发展 保障
一、校本课程开发提出的背景、概念与意义 1.背景
近几年我国教育界兴起了一股校本课程发展的风潮,学校教师都很高兴争取到了或是从天而降的课程自主权,随着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的公布与推行,许多人都以为中小学已进入校本课程发展的时代了。目前已有相当多的学者为文介绍校本课程,大量的研讨会及研习亦持续进行中,许多学校也已着手校本课程发展工作,照道理教师应已相当清楚校本课程的发展理念且熟悉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发展步骤才是。可惜,从许多基层教师的反映里,我发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许多教师并未听闻过校本课程发展这个术语,有的教师虽然听过校本课程但却不清楚其内涵,有的教师知道校本课程概念但又无法进行设计与发展工作。因此校本课程这项教育改革的措施,便在中小学教师不甚清楚明了的情形下,于短期内要正式上场。中小学教师不论其是 1
否理解,也不管其是否赞同,九年一贯制课程纲要的实施,被许多人视为校本课程时代已来临,各中小学都被要求负起校本课程设计与发展的责任。
2.概念
虽然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在我国尚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专家学者们对此界定也莫衷一是,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它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
3.意义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是知识经济和学习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挑战,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迫切要求。同时,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和更加有效的手段。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进一步促进大教育观的形成,使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要求逐步落实到实处,有利于课程理论的丰富和完善。课程资源开发将丰富学科课程理论,改变学科课程的内容和呈现形式,便于启发式、探究性学科教学的展开。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为各校已经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带来生机,提供保障,丰富内涵,规范操作,增强活力。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人文素养和信息
素养的提高。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和实践,将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改变我国教师心目中的只有教材、教学而没有课程的现状,转变和丰富教师的角色地位,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
二、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就本质而言,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有三个方面: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的成长、学校特色的形成。这就是说,校本开发的本身就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指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1.教师知识分类学
就知识角度而言,教师的知识一般可分为三大类: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数学、语文、化学、外语等。这些知识教师一般在师范院校中可与习得,而且对教师而言,本体性只要达到一定的量就可以了,并不是越多越好。条件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这类知识一般是动态的,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而掌握,但更多的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渐地了解和习得,需要动态性地去把握和领会并在实践中加以发展和加深。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具有的关于客观现实的背景知识。这类知识更多的是来自教师的教育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成分,是教师经验的累积。换言之,实践性知识只能在教师的具体实践中获得。
从知识方面看,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准。
因为对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来说,本性知识与条件性知识并不是太缺乏,其发展主要是指获得更多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主要通过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获得,而反思正好是校本课程开发所特别强调的,这样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获得提供了一个平台。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中的一项新兴的活动,教师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整个开发活动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就有其特殊的作用。虽然反思并不是解除一切不确定因素的稳定剂,但它可以增强事情的预见程度,它可以在新的开始之前,预想到各种行为可能会带来的后果。教师可以清楚地控制开发的进程,使整个开发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对课程开发的过程具有更多理性知识,在课程目标确定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反思达到这些目标的方法。如果这种反思十分周详的话,教师就可以在明晰种种“前途”后,选择一种最佳的途径,设计出一个最确切的计划。
2.课程开发实践
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必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为介入课程开发以后,教师会面临新的教学理念、材料和策略的挑战。让教师参与课程发展,从理论上讲,能增进教师对学校课程乃至整个学校的归属感,可以提高教师的士气,提高教师的工作满足感和责任感,是教师对教学工作有更多的投入。研究表明,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发现自己比原来能够教给学生更多的东西,而且教得更好,在课堂教学中更能指导学生使用学习材料和指导小组学习,对学生的期望有所变化。教师参与课程发展,可使教师对所教内容有更多的准备,也更为自信。可见,“课程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个人”,课程开发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变革过程,课程意味着对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协作阐述知识的方式所进行的不断重组,同时对他们的教学进行再思考。
三、校本课程开发中影响教师发展的因素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无疑将发挥很重要的作用。没有教师参与,可以说就没有成功的校本课程开发。但是,目前推进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困难正是教师课程开发意识、管理意识与能力的缺欠。
1.受传统教育影响,缺乏课程开发意识
绝大数教师原来所学的教育学时没有课程论的教育学,加上教师受传统角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只懂得教学,没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因而在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这种传统思想上的习惯势力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强大的反差和深刻矛盾,给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观念的转变带来一定的阻力。
2.受专业知识所限,开发的课程缺乏特色
通过调查发现,不少教师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受自己专业所限,缺乏跨领域、跨专业之间知识和技能的整合能力,所开发的校本课程仅局限于学科课程的补充与延伸。许多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大同小异,缺乏学校特色,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认识不到位,实施过程名不副实
调查中发现,有的教师担心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影响“教学质量”,学生连国家课程都学不好,还学什么学校课程;部分中学教师
认为,校本课程教学的内容在高考、中考中无法涉及,无法与国家课程并列,是可有可无的课程。由于存在对校本课程认识和理解的偏差,不少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整体的规划,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开发出了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但仅以开发为目的,重开发轻实施,致使校本课程的课时计划得不到落实。
4.缺乏相应的课程评估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为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发展并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充分地开发和展现教师教学的个性特长。开发出的校本课程是否能实现所要达到的目的,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评估。但是,新课程方案实施初始,校本课程开发滞后,指导评估体制又不健全,师资准备不足,课程评估能力受限,便出现散乱的状况。有的校本课程的科学性得不到有效保证,出现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不恰当,甚至偏离课程方案的倾向,如有的学校在初一年级开设游戏类活动课,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不当,是部分学生迷恋于棋牌类游戏,放松了其他课程的学习。有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存在“教师为本”的现象,所开课程由教师的特长出发,谁有特长是来开,学生围绕教师转,因人设课,学生为修满学分,不得不“被迫”选修,对小学或初中阶段学生是否适宜,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无“迁移”价值,缺乏针对性的评估。这些情况致使有的课程设置偏难,有的设置偏易,与学生实际水平脱节,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四、校长的重视是校本课程得以开发的保障
校长有权根据国家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关的课程政策,负责开发与管理校本课程。因此,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校长应承担如下职责。
1.确立学校发展目标,形成学校品牌特色
学校要有自己独特的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有自己独特的教育资源及校本课程,校长要根据师生的特点、教育资源、学校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旨趣来确定自己的教育哲学,形成学校品牌特色,为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树立一座“航标灯”。
2.制定相关政策,确保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教育哲学的一致性 校本课程开发追求全员参与,而每一名教师都有自己的想法,因而也会开发出一系列追求不同目标的课程。为了保证所开发的校本课程有一个共同的方向,校长有必要与教师们一起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也就是说,校本课程的开发并不是学生需要什么,教师能开发什么,就开发什么,而是一个有序的合乎学校发展目标的课程整体。
3.减少事物干扰,给予教师足够的时间从事校本开发
校长应给予教师足够的时间,免除过多的文字工作,免除对教师过多的要求。校长应支持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让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校本课程开发上。不仅如此,在日常工作的安排上,适度减少有关教师的常规工作量,如实行弹性坐班,特许一定课时给教师用于校本课程开发,每星期给教师留下一些时间专门从事与校本课程开发有关的工作等等。
4.实施校本教师培训,让教师在学校内获得专业成长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由于教师是活动的主体,他们理论与实践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开发活动的成败,所以,校长有责任对教师进行相应的校本培训:如强化课程意识,树立明确的教育观、课程观和教育观,能辨别和抵制校本课程开发中出现的一些不正确的观点和行为;明确校本开发的重大意义,了解校本课程的含义和特点;领会校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把握校本课程学与教的特点,开展生动活泼、优质高效的教学活动,以此提高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在重视校本培训的同时,学校应尽可能多地给教师提供各种相关信息,并尽可能地给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而这些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来说是必要的。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使教师具有一个更开放的思维系统,能够改变教师不合时宜的观念,使教师具有更强的批判性反思能力,更多地去发现和探寻他人的信念和思维方式。学校领导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应给予教师以人文关怀,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创造有利条件,努力提高教师参与开发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2.王彦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 网络资料
3.叶澜 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石英钟 本土知识与教育改革 教育研究,2001(8)5.鲁艳 试论校本课程开发的合作 全球教育展望,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