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创新论文1
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的思考
摘 要:当前,学校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只有发扬传统,勇于创新,才能使德育工作与时俱进,充满活力。本文对德育工作创新进行了阐述,并从德育工作创新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新时期对德育工作者的要求三个方面提出了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德育工作创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对德育工作创新的理解
创新,就多年来经验,我的理解有三层含义:一是在薄弱、不完善环节上的加强,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总结提高,三是更新、创造出来一种崭新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德育创新就是继承、开拓,是改进、加强,是完善、提高,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和扬弃。但是,德育工作创新不能仅仅追求“新”,而首先要追求创新的“社会价值”,否则,不能持久、深入。德育工作创新的必要性
2.1德育是一门科学,有创新才有活力。德育工作对象是人,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不像解答数理化问题那样可以一成不变。但长久以来,形成的“我讲你听、我考你答、我说你服”的 1 做法,已经与新时期德育工作和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失去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2.2新时期新形势要求德育工作要创新。一是党和国家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党的十七大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为思想道德建设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局面已初步形成,新一轮重视德育工作的热潮已经掀起,这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提供了宝贵机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把握机遇,认真分析德育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问题,发挥现有优势,发掘潜在优势,创造新的优势,开创德育工作创新的新局面。二是社会上道德失范、价值观念多元化,信息渠道多样化,学校德育工作的缺失及片面追求成绩和升学,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三是科学发展观要求德育要创新。近年来,我们的德育工作在理念、内容、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部分教育工作者缺乏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德育目标过于笼统、空泛,德育的方法缺乏科学性,德育过程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了“德育低效”。新时期德育工作创新的基本思路
3.1德育工作创新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时代性原则。随着时代发展日新月异,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随之改变,必然对德育工作创新提出新的要求。二是坚持规律性原则。把握学校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德育自身规律。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基础,重点抓好养成教育;初中阶段处于青春期,好奇好动、自制力差、逆反心理强,重点抓好体验教育;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要在养成、体验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实践教育,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完善公民的基本素养;大学阶段是在前段基础上,将大学生引入道德真理探索之路,使伦理审视和价值反思成为他们生活的基本内容。三是坚持客观性原则。坚持联系教育实际,即联系教育发展的现状、程度和水平,增强德育实效性,避免盲目性,使德育工作达到最佳效果。四是坚持尊重性原则。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取得不是通过简单的几堂德育课或者几次严厉的说教就能达到的。成功的德育工作是心灵相通、心心相印的过程,要讲求内容和过程的有机结合,体现科学性和可接受性。
3.2德育工作创新的内容。一是创新德育理念。牢固树立“德育就是质量”的观念。德育质量是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德育为智育提供导向、动力和思想保证,智育为德育提供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好的学习品质、好的学习行为、好的学习方式方法,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就能为学生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突出和提升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 生内在积极性,不能就活动搞活动,只看事,不看人;只重形式,不重效果。坚持“大德育”观。坚持大德育观。要让“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处处都有德育工作”的观念深入人心,让每个人都有教育学生的义务和责任,每个人都做学生的榜样,处处都有德育工作。二是创新德育内容。加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培养青少年一代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美好情感,是永恒的主题。重视诚信教育、礼仪教育为内容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我们创新的任务是把这些内容具体化,鲜活化。同时,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德育的新内容,现阶段要加强珍惜生命教育、健全人格教育、健康文化教育、健康上网教育等。三是创新德育载体。在学科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学识、人格去感染、影响、同化学生,对学生施加良好的影响,用自己美好的言行,亲和的态度,真诚的情感去熏陶学生,发挥学科育人功能,使德智有机融合。通过学校、社会、家庭渠道对学生进行教育,促使学生不断自我调整思想和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使学生明事理、懂是非,激发学生情感、磨炼学生意志、指导学生行为。四是创新德育方法。降低重心,从细微之处着手,改变同学生接受能力和发展需求相脱节、“假、大、空”的说教式教育。做到“三贴近”。学校德育工作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学习、贴近学生实际,变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彰显个性。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品质和接受能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通过个性激励,引导群体行为,进而促进 整体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五是创新德育机制。激活评价机制,全面、科学地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扭转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教书不育人、“一好代三好”的倾向,逐步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体验、感悟,做到知情意行统一。激活激励机制。制定具体的奖励措施,对德育工作成绩突出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在评优、晋职、晋升等方面向长期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同志给予高度重视。激活调研机制。制定德育研究计划,加大对德育热点、难点、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力度,逐步形成各级德育研究网络,以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活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3.3德育工作创新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新时期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强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先进经验和基层实践成果;同时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学校德育工作的真实信息,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扩展我们德育研究的视野,重视吸收国内外德育的有益经验,牢牢把握学生思想发展脉搏,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不断创新德育工作举措,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增强体验性、提高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3]马惠元.《中国教育二十年.唐山卷》[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9。
第二篇:初中德育管理现状及创新论文
摘要:学校德育工作一直是社会和教育界都特别关注的重点问题,德育工作不仅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影响着民族、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德育队伍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必须将德、智、体、美、劳系统融合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学校不仅要重视知识教育,更要重视德育。就初中德育管理现状展开探讨并分析创新策略。
关键词:初中教育;德育;现状;创新
德育管理的创新重点在于充分了解德育管理的相关理论并将其付诸实践,并不断发展成为新的德育管理模式和德育观念,提高初中德育工作的水平。针对初中德育管理开展创新研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能力,还能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初中德育管理的创新是目前学校德育工作者和领导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一、加强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和创新的意义
目前我国初中学校的德育管理水平仍然不高,由于学校领导者不重视德育工作,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没有正确认识,因此无法对德育管理的功能进行准确定位,德育工作存在效率低下、质量较低等问题。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实施,虽然近年来很多学校都开始加大德育工作的力度,明确了德育工作的对象、目标和方法,但是基本没有学校将德育工作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德育工作在教学实践工作中的推进较缓慢。德育工作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督促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保持正确的态度和行为。针对目前初中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德育管理的创新,不断探索,将德育管理工作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德育管理创新和教学质量提升的双重目标。
二、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德育观念较为滞后
行动是由思想决定的,因此德育管理实践也是由德育思想决定的,一部分德育工作者认为德育管理难以实施的原因是学生素质太低,很多德育工作者在解决学生问题的时候,都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自己,这说明德育工作者并没有正确认识学生和自己之间的关系,没有形成正确的德育工作观念,忽视了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心理特点没有正确认识。实际上学生才是德育工作的主体,但是目前初中德育工作的状况是学生在德育工作的边缘,德育工作者德育观念落后陈旧。
2.德育工作者素质水平较低
学历是决定素质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目前很多初中学校的德育工作者都不是专业出身,对于德育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德育队伍整体水平低下,德育工作主观性太强,也就是德育工作比较情绪化和随意,处理问题时要求学生严格遵照自己的意见,教育学生靠的是自身的威慑作用,因此造成很多学生对德育工作存在抵触情绪,学生口服但是心不服,德育工作没有真正地发挥作用。
3.德育工作者地位低下
虽然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仍然较低,这也是造成德育工作者地位相对低下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初中学校对德育工作都不是很重视,并且由于德育工作难以量化,缺少科学评价德育工作的标准和体系,虽然素质教育口号喊了很多年,但是目前的初中学校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而初中学生面临着中考带来的巨大压力,不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很难留给德育工作,学生和领导都不重视,德育工作者地位难以提高。
三、初中德育管理的探索和创新
1.提高对德育管理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观念
现代社会要稳定发展,优秀的教育是基础也是必需条件,现代教育工作中德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凸显其在教育中的地位。对于初中学校的领导者来说,必须正确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将德育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加强对德育工作者的培训,将德育工作作为学校管理战略计划的一部分,将其落实在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中,这是德育管理创新的基础和保障。
2.完善制度,明确责任
应该让学校的全体职工都参与到德育管理工作中,根据教职工的职位为其分配具体的责任,建立全员育人制度,将德育工作纳入到绩效考核体系中,针对教师的德育工作进行分项检查和评价,督促教职工积极开展德育管理创新工作。
3.社会、家长和学校三位一体
学生的德育已经不单单是学校的责任,而是家长、学校和社会三者的共同责任。家长、学校和社会对学生思想产生影响,因此德育工作也应从这三个方面展开。学校和家长针对学生的德育进行交流探索,可以采用家访或者家长会等多种多样的形式。
4.将以人为本作为德育管理的核心
加强德育管理的创新,关键在于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推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工作者应和学生面对面平等交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德育环境,用良好的态度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就是德育管理的探索和创新,将德育工作作为教育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将德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曹伟星.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新课程:教研,2010(3).
第三篇:创新德育
开办内地新疆高中班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新疆内高班学生既是将来新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新疆各级干部队伍来源的重要后备力量。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成为新疆各方面工作的骨干,许多人将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他们的素质如何,特别是政治思想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新疆的面貌,关系到新疆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等大局问题。广州市玉岩中学于2010年9月开始承办内高班,到目前为止,共招收了79名新疆民考民学生,两个班,分预科和高一年级,生源主要来自喀什、伊犁、和田、阿克苏等地州。
为加强对我校新疆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学校承办之初就制订了“建章立制,开好先例,确立目标,创造佳绩”的十六字工作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宗旨,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科学管理水平,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和谐发展,全面育人,在注重通过制度约束、奖惩规则等“刚性管理”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同时,也要采取“柔性管理”,即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人格独立与个性自由,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教师成为内高班学生内心世界成长的太阳,使学校成为内高班师生共同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
一、开展民、汉学生手拉手结对活动,促进民族关系融和
新疆的孩子初到内地,普遍存在语言交流困难、生活不适应、学习基础较差、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等问题,并且他们从到校至放假有一年的时间不能回家。对于这样一群来自远方的孩子,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他们在广州找一个小主人与之手拉手,让这群孩子在第二故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为此,我们开展了“民、汉学生手拉手结对活动”。该活动以“交流、交往、交融、和谐”为主题,拟开展民族学生走进汉族学生家庭、共建“民族和谐林”、“交流语言、学习互助”、“宿舍文化共建”、“同读一本书、同看一部电影、共唱一首红色革命歌曲、共绘一幅民族团结图画、共办一份手抄报”、开展“走访高新企业、社区服务、勤工俭学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举行一次民、汉结对活动成果展示等8个方面的主题活动。
2011年6月3日,我校举行了结对活动启动仪式,请来了区教育局相关领导、学生家长代表等人参加。萝岗区教育局副局长谢庆文、玉岩中学校长孟纯初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高一年级学生家长代表王先智在大会上发言。
6月份,新疆部先后两次开展了民族学生走进本地学生家庭的结对活动。分两种形式进行,一种是本地学生把结对的民族学生接进家里,交流内容包括:本地学生介绍放鞭炮、洗手、上茶、落座等汉族礼节,介绍家庭成员,新疆学生则介绍自己和家庭成员;本地学生教新疆学生学习剪纸艺术;新疆学生教本地学生做拉面,本地学生家庭教新疆学生做粤菜,介绍粤菜的有关知识;在本地学生家庭苗圃同种一棵友谊树;新疆学生和本地学生互赠带有地方色彩的小礼品;相互交换民、汉学生友谊信等。另一种形式是把结对的本地学生的父母接到学校做家长义工,让他们替代内高班学生的父母,作为新疆学生的第二父母,与课任老师交流成长情况,走进新疆孩子的课室听课,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及学生听课情况,参观结对的内高班学生的宿舍,了解个人物品配备情况等,最后在清真餐厅与结对学生共进午餐,了解结对学生的饮食情况,交流成长报告、参观及听课的具体细节。通过这种交流,使内高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异乡第二父母的关爱,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友谊。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现代社会的发展,首先要求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发生转变,由单纯地学习知识转变为既学习知识又培养能力,并且在增长知识和能力中,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因此,社会实践作为知能转化的基本途径,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中日益显露出它的重要地位。
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志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疆优秀建设人才,我校结合广州开发区、萝岗区的地域资源和经济优势的特点(广州开发区、萝岗区是我国工业与科技发展的重要基地。世界前五百强的知名企业就有一百多家在广州开发区、萝岗区落户),组织内高班学生开展了“走访区内国际知名企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先后参观了本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
每一次参观,我们都精心策划,认真落实,切实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参观前一周制订翔实的方案,设计访谈表格、问卷等;活动过程中广泛收集活动照片、录像、问卷、课件等过程资料,填写“走访国际知名企业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参观结束后让学生进一步完善活动材料,如撰写《走访国际知名企业社会实践活动感言》、《走访国际知名企业社会实践活动建议书》、《走访国际知名企业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等,并以活动汇报课、板报、专刊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总结。
通过实地参观高科技企业运作,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切身感受企业文化,开阔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使他们感受到人才、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重要,加深了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开放的现代化意识,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并促使其开始思考未来的人生职业发展规划。
三、强化行为规范教育,开展“每周一部好电影”的励志教育活动
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达·芬奇曾说:“对一件东西的爱好是由知识产生的,知识愈准确,爱好就愈强烈。要达到这准确,就必须对爱好的事物全体所有组成的每一个部分有透彻的知识。”人们的日常行为无论是正确的或是不正确的,都是后天在学校、家庭、社会的环境中通过学习、模仿、教育获得的社会性的行为。对内高班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适应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是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律,这其中需要教师的反复提醒,需要同学间的相互监督,更需要规章制度的有效约束。这是因为,学生要全面发展,就必须有严格的制度和科学的管理作支撑,才能保障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教育部和新疆内学办有关文件精神,参照其他办班学校的经验,结合玉岩中学教育教学实际,我们制定出一系列教育教学及生活服务的管理制度,有《广州市玉岩中学新疆部值班制度》、《广州市玉岩中学内高班学生节假日管理制度》、《广州市玉岩中学内高班周末电影播放制度》、《广州市玉岩中学生活老师管理制度》、《清真餐厅管理制度》等。我校制定的管理制度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如周末电影播放制度,为规范周末、节假日的管理,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假日生活,我校在每周六晚开展“每周一部好电影”的励志教育活动,具体做法分四步:第一步,精选影片。学校专门提供100部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充满阳光、有较强激励作用的影片目录,有 “十大必看心理电影”、“高智商才能看懂的电影”、“哈佛商学院要求学生必看的10部经典电影”等,班主任在这些目录中选出一学年拟看的电影片目,写出“播放计划表”上交新疆部主任室审批。审影片工作由新疆部分管副主任负责初审,报新疆部主任和分管副校长审批。原则上开学初把全学期每周播放的影片安排到位。第二步,预告剧情。生活老师提前观看影片,然后提前一周在班上预告影片故事情节,使学生做好观看的心理准备。第三步,组织观看。生活老师按照学校的安排播放影片,如需调整,生活老师持“每周一部好电影影片播放审批条”按程序审批。观看影片的时间19∶00~21∶40,当晚没有放完的影片下周接着再看,如在21∶40前结束放映,休息10分钟后开始晚自习。原则上每位同学都要参加励志教育活动,有特殊情况不想观看电影的同学向生活老师提出申请,由生活老师另行安排。第四步,观后拓展。为了让感动延续,充分发挥电影对学生的激励教育作用,观看后,我们每月组织学生写影评、感悟,开展“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活动,引导学生不仅关注电影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电影的精神力量。
四、重视家庭教育,坚持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培养人才的任务并非学校教育所能单独完成,教育环境的优化也不是单凭学校自身力量所能实现的。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学校的教育也面临新的问题。原来单一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青年学生,传统教育形式受到了挑战。实践证明,要增加教育的实效性,要把学校教育与学生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方式使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力量协调,形成三结合教育合力。
为了让新疆学生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促进家、校教育有效衔接,我们组织了给内高班学生家长寄家信活动,每年给家长寄三封信:国庆前后寄一封“平安信”、春节前夕寄一封“感恩信”、“暑假前寄一封“学业汇报信”,信的内容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自己写给家人的信、玉岩中学校长致内高班学生家长的信以及学生在校内外拍的各种照片、“家长建议表”等,用特快专递寄给学生家长,确保家长能收到。通过寄家信让家长了解我们的工作,理解我们的工作,进而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教育好学生。
除了寄家信,为全面了解内高班学生的成长环境,进一步提升内高班的教育教学水平,树立玉岩中学的优良教育形象,我校还开展了暑期家访活动,成立了教师家访团,教师家访团于2011年7月12日至19日开展了为期8天的家访活动。在8天的家访活动中,教师家访团冒着酷暑,不顾劳累,辗转1.2万多公里,从广州到新疆,走访了喀什地区的疏附县、疏勒开办内地新疆高中班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新疆内高班学生既是将来新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新疆各级干部队伍来源的重要后备力量。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成为新疆各方面工作的骨干,许多人将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他们的素质如何,特别是政治思想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新疆的面貌,关系到新疆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等大局问题。广州市玉岩中学于2010年9月开始承办内高班,到目前为止,共招收了79名新疆民考民学生,两个班,分预科和高一年级,生源主要来自喀什、伊犁、和田、阿克苏等地州。
为加强对我校新疆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学校承办之初就制订了“建章立制,开好先例,确立目标,创造佳绩”的十六字工作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宗旨,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科学管理水平,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和谐发展,全面育人,在注重通过制度约束、奖惩规则等“刚性管理”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同时,也要采取“柔性管理”,即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人格独立与个性自由,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教师成为内高班学生内心世界成长的太阳,使学校成为内高班师生共同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
一、开展民、汉学生手拉手结对活动,促进民族关系融和
新疆的孩子初到内地,普遍存在语言交流困难、生活不适应、学习基础较差、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等问题,并且他们从到校至放假有一年的时间不能回家。对于这样一群来自远方的孩子,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他们在广州找一个小主人与之手拉手,让这群孩子在第二故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为此,我们开展了“民、汉学生手拉手结对活动”。该活动以“交流、交往、交融、和谐”为主题,拟开展民族学生走进汉族学生家庭、共建“民族和谐林”、“交流语言、学习互助”、“宿舍文化共建”、“同读一本书、同看一部电影、共唱一首红色革命歌曲、共绘一幅民族团结图画、共办一份手抄报”、开展“走访高新企业、社区服务、勤工俭学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举行一次民、汉结对活动成果展示等8个方面的主题活动。
2011年6月3日,我校举行了结对活动启动仪式,请来了区教育局相关领导、学生家长代表等人参加。萝岗区教育局副局长谢庆文、玉岩中学校长孟纯初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高一年级学生家长代表王先智在大会上发言。
6月份,新疆部先后两次开展了民族学生走进本地学生家庭的结对活动。分两种形式进行,一种是本地学生把结对的民族学生接进家里,交流内容包括:本地学生介绍放鞭炮、洗手、上茶、落座等汉族礼节,介绍家庭成员,新疆学生则介绍自己和家庭成员;本地学生教新疆学生学习剪纸艺术;新疆学生教本地学生做拉面,本地学生家庭教新疆学生做粤菜,介绍粤菜的有关知识;在本地学生家庭苗圃同种一棵友谊树;新疆学生和本地学生互赠带有地方色彩的小礼品;相互交换民、汉学生友谊信等。另一种形式是把结对的本地学生的父母接到学校做家长义工,让他们替代内高班学生的父母,作为新疆学生的第二父母,与课任老师交流成长情况,走进新疆孩子的课室听课,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及学生听课情况,参观结对的内高班学生的宿舍,了解个人物品配备情况等,最后在清真餐厅与结对学生共进午餐,了解结对学生的饮食情况,交流成长报告、参观及听课的具体细节。通过这种交流,使内高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异乡第二父母的关爱,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友谊。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现代社会的发展,首先要求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发生转变,由单纯地学习知识转变为既学习知识又培养能力,并且在增长知识和能力中,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因此,社会实践作为知能转化的基本途径,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中日益显露出它的重要地位。
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志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疆优秀建设人才,我校结合广州开发区、萝岗区的地域资源和经济优势的特点(广州开发区、萝岗区是我国工业与科技发展的重要基地。世界前五百强的知名企业就有一百多家在广州开发区、萝岗区落户),组织内高班学生开展了“走访区内国际知名企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先后参观了本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
每一次参观,我们都精心策划,认真落实,切实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参观前一周制订翔实的方案,设计访谈表格、问卷等;活动过程中广泛收集活动照片、录像、问卷、课件等过程资料,填写“走访国际知名企业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参观结束后让学生进一步完善活动材料,如撰写《走访国际知名企业社会实践活动感言》、《走访国际知名企业社会实践活动建议书》、《走访国际知名企业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等,并以活动汇报课、板报、专刊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总结。
通过实地参观高科技企业运作,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切身感受企业文化,开阔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使他们感受到人才、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重要,加深了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开放的现代化意识,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并促使其开始思考未来的人生职业发展规划。
三、强化行为规范教育,开展“每周一部好电影”的励志教育活动
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达·芬奇曾说:“对一件东西的爱好是由知识产生的,知识愈准确,爱好就愈强烈。要达到这准确,就必须对爱好的事物全体所有组成的每一个部分有透彻的知识。”人们的日常行为无论是正确的或是不正确的,都是后天在学校、家庭、社会的环境中通过学习、模仿、教育获得的社会性的行为。对内高班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适应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是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律,这其中需要教师的反复提醒,需要同学间的相互监督,更需要规章制度的有效约束。这是因为,学生要全面发展,就必须有严格的制度和科学的管理作支撑,才能保障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教育部和新疆内学办有关文件精神,参照其他办班学校的经验,结合玉岩中学教育教学实际,我们制定出一系列教育教学及生活服务的管理制度,有《广州市玉岩中学新疆部值班制度》、《广州市玉岩中学内高班学生节假日管理制度》、《广州市玉岩中学内高班周末电影播放制度》、《广州市玉岩中学生活老师管理制度》、《清真餐厅管理制度》等。我校制定的管理制度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如周末电影播放制度,为规范周末、节假日的管理,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假日生活,我校在每周六晚开展“每周一部好电影”的励志教育活动,具体做法分四步:第一步,精选影片。学校专门提供100部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充满阳光、有较强激励作用的影片目录,有 “十大必看心理电影”、“高智商才能看懂的电影”、“哈佛商学院要求学生必看的10部经典电影”等,班主任在这些目录中选出一学年拟看的电影片目,写出“播放计划表”上交新疆部主任室审批。审影片工作由新疆部分管副主任负责初审,报新疆部主任和分管副校长审批。原则上开学初把全学期每周播放的影片安排到位。第二步,预告剧情。生活老师提前观看影片,然后提前一周在班上预告影片故事情节,使学生做好观看的心理准备。第三步,组织观看。生活老师按照学校的安排播放影片,如需调整,生活老师持“每周一部好电影影片播放审批条”按程序审批。观看影片的时间19∶00~21∶40,当晚没有放完的影片下周接着再看,如在21∶40前结束放映,休息10分钟后开始晚自习。原则上每位同学都要参加励志教育活动,有特殊情况不想观看电影的同学向生活老师提出申请,由生活老师另行安排。第四步,观后拓展。为了让感动延续,充分发挥电影对学生的激励教育作用,观看后,我们每月组织学生写影评、感悟,开展“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活动,引导学生不仅关注电影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电影的精神力量。
四、重视家庭教育,坚持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培养人才的任务并非学校教育所能单独完成,教育环境的优化也不是单凭学校自身力量所能实现的。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学校的教育也面临新的问题。原来单一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青年学生,传统教育形式受到了挑战。实践证明,要增加教育的实效性,要把学校教育与学生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方式使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力量协调,形成三结合教育合力。
为了让新疆学生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促进家、校教育有效衔接,我们组织了给内高班学生家长寄家信活动,每年给家长寄三封信:国庆前后寄一封“平安信”、春节前夕寄一封“感恩信”、“暑假前寄一封“学业汇报信”,信的内容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自己写给家人的信、玉岩中学校长致内高班学生家长的信以及学生在校内外拍的各种照片、“家长建议表”等,用特快专递寄给学生家长,确保家长能收到。通过寄家信让家长了解我们的工作,理解我们的工作,进而支持我们的工作,共同教育好学生。
除了寄家信,为全面了解内高班学生的成长环境,进一步提升内高班的教育教学水平,树立玉岩中学的优良教育形象,我校还开展了暑期家访活动,成立了教师家访团,教师家访团于2011年7月12日至19日开展了为期8天的家访活动。在8天的家访活动中,教师家访团冒着酷暑,不顾劳累,辗转1.2万多公里,从广州到新疆,走访了喀什地区的疏附县、疏勒县、莎车县、英吉沙县、岳普湖县,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图什市、阿克陶县和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走访了15名维吾尔族学生家庭,给每名学生家庭送去了200元的慰问金。通过家访,老师们深入地了解了学生的成长环境,与家长、学生、当地民众交流了感情,宣传了党和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扩大了内高班在新疆的影响。
内高班教育任务是艰巨的,使命是光荣的。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新疆班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使新疆学生更加健康、全面地成长。
县、莎车县、英吉沙县、岳普湖县,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图什市、阿克陶县和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走访了15名维吾尔族学生家庭,给每名学生家庭送去了200元的慰问金。通过家访,老师们深入地了解了学生的成长环境,与家长、学生、当地民众交流了感情,宣传了党和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扩大了内高班在新疆的影响。
内高班教育任务是艰巨的,使命是光荣的。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新疆班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使新疆学生更加健康、全面地成长。
第四篇:德育创新
我 很 优 秀——培植你的信念熊正勇案例:新学期如期而至,我象往常一样,总要精心设计好第一堂课,作为新学年献给孩子们的第一份礼物。当一切准备就绪,我一路上哼着快乐的小曲,胸有成竹地赶往4.3班教室,为孩子们献上第一节信息课。当我一走进教室,我马上收起脸上的微笑,站在一旁静静观赏。瞧!教室里打闹声此起彼伏,犹如一个热闹的菜市场。特别是班里出名的“匪头子”(小强),站在凳子上,肆无忌惮,大声发表他的“演说”。“我是超级恐龙,我将统治整个宇宙,让人类见鬼去吧!”他一边得意洋洋地说,还一边向同学们做鬼脸。“谁敢和我挑战,我将让他死无葬身之地。”在他的挑衅下,号称“淘气包”的小涛也不甘示弱,干脆跳到电脑桌上和小强拼杀起来!教室里吵闹声、尖叫声、喝彩声、加油声响成一片。孩子们正全身心地观看这场“和平”与“战争”表演,哪还有心思管你老师呢。我心里为之一颤:平时老师的威信都哪儿去了?教书十几年,一米七几的个儿,还是涪城教育界小有名气的优秀教师,却驾御不了这些小不点。我心里升起一股莫名的悲哀。总得想办法控制这种局势,但又不失教师的尊严与道德修养。犹豫片刻,我信步走上讲台,向孩子们做了一个安静的手势,孩子们才端端正正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而这两个不“安分”的人很不情愿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可手还不停地摆弄着书本,根本不理会我这个老师。对于这两个孩子,所有任课教师早已“伤透了心”。什么礼仪啊,常规啊,早已在他俩的身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再给他们进行一次常规、纪律的教育,我想收效也是为微乎其微。看样子,这一堂精彩的见面课得放一放。我想要教会孩子学习,首先得教会孩子怎样做人。这时,我脑子里闪出一个想法:给孩们讲一个故事吧,讲一个我曾读过的故事,而让我终生受用的故事……
第五篇:论文德育
让“德育”走进它的主修阵地---
“语文教学”中去
内容摘要: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它本身就决定着语文教师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
“文以载道”,中学语文课本中选的许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这为我们提供了其它学科无以比拟的优质资源。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就应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和内容,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将德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收到教育教学双提高的效果。自觉贯彻“文道统一”的教学原则。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在内容设置上机械地紧跟“形势”,过于空乏泛,没有能准确、充分地反映和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中学生成长的需求,使教育内容严重滞后。而当前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观念新、信息灵,这都迫切要求课程内容多色彩、大容量。新的语文教材应该说已基本达到 了这个要求,选取的作品大多是名篇佳作,文学性与思想性俱佳,每篇课文都可以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课文中充满了情感,包含着对人民的爱、对祖国的爱、对大自然的爱、对艺术的爱、对劳动的爱,这是人的高级情感,也就是说,课文中的情是引导“学做人”的必要铺垫。然而,思想不是靠讲解传递的,它是在感觉中、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因此,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切入点,巧作引导,设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美好情感世界中,让他们在其中得到熏陶与感染,从而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朱自清的纪实散文《背影》,许多年来被选入语文教材,哺育了几代人,它之所以能打动学生,在于它充满了亲子之爱。这是个永恒的主题,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然是经久不衰的。还有,可通过介绍课文作者和时代背景启发学生感悟。一些课文的内容尽管没有直接表现德育内涵,但其作者自身的品质、人格及其生活中表现出的一种特有的精神为世人称颂,老师在介绍时要加以点拨。如我在介绍朱自清时,就特别介绍了朱自清1948年生活非常困苦的情况下曾签名拒绝领取“美援”面粉,临死还嘱托家人不吃美国救济粮的史实。介绍后我告诫学生:我们每一位中华民族的儿女都要有骨气,决不做恬不知耻、不讲人格甚至有损国格的事。
当然,我们语文教师也要不失时机地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工作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这些完全可以在新课导语中渗透;在作者生平中渗透;在作品背景介绍中渗透;在作品思想探讨中渗透。
至于采取哪种渠道更合适,那就要我们的语文教师用心去琢磨了。
二.寓德于写,在写作指导中渗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常说“文如其人”,“要作文先做人”,鲁迅也曾说:“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需要进步的思想与崇高人格。这说明人品对文品的影响非常大。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积极乐、与时俱进的思想,对他们的一生发展都有很大帮助。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思想修养、审美情趣、意志品质的引导,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思想,体现正确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感受生活和发现生活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感受生活,要求他们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人和事,鼓励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生活,有了感受,学生才有素材和情感上的积累。其次,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教育他们正确地认识生活,了解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让他们用心去关注生活、领悟生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通过写作,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作文教学命题时,应注意要契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唤醒其心理感受,写出发自肺腑的好文章。这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倾向和潜在意识,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指导学生作文要注意从小处着眼,从身边的人和事着笔,不胡编乱造,勇敢地讲真话、诉真情,歌颂美德,揭露丑恶。作文切忌空洞,老师要指导学生少写大题材,多动用小角度进行真挚的细节描写。作文批改时要将德育内容巧妙地穿插其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以鼓励为主。
三.通过语文教师的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广博坚实的业务知识,而且要不断充实和更新,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德育教育既要言传,又要身教。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的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古语“言教莫如身教”,讲的就是这一道理。教师每天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和举止“曝光”在学生面前,对学生产生着直接的、广泛的和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完善自身的人格体系,让诚实守信、友善谦和、言行一致、坚韧勤劳等美德自然流露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自然流露在举手投足之间,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审美作用,进而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无言的人格示范往往能远远超越刻意的“教育”,其间所蕴含的道德修养会悄悄地渗透到灵魂深处,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为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激励他们去求真、求善、求美,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总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着祖国的明天和命运。道德兴,则未来兴,对他们加强思想道德观的教育是一项长期和紧迫的任务,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坚守住这个得天独厚的德育教育主阵地,并将其坚持到底!因为它比其它教材更有着无法逾越的育人功能,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品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