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下乡支教新闻稿
是时候来讲述那段清澈难忘称之为支教的日子了。是的,这注定会是一个冗长华丽却不失温暖的故事。当车缓缓使进枣庄市山亭区凫城镇,道路两旁的葱郁树木诉说着凫城镇脱离喧嚣的安静......凫城镇一个宁静而又美丽的小山村,这里有这样一群孩子,明明有父母却无法撒娇,明明住在家中,却总是缺少“家”的温暖,他们就是留守儿童。有人说“留守儿童是有父母的孤儿”,但他们乐观坚强,积极向上又很可爱。
凫城之行,我们经历了很多,也获得了很多。虽然早已告一段落,但一幕幕画面仍历历在目。我的工作是负责记录此行的点点滴滴,我观察着我们的队员,与我们打交道的所有人,其中有辛劳,有欢乐,有汗水,也有泪水。但是让我们此生难忘的,我想,还是官庄小学的那一群孩子们,忘不了他们读书时的认真神态,忘不了他们休息时缠着我们的调皮样子,更忘不了他们依偎在门框上来送我们依依不舍身影。也许我们只是他们生命中的一群过客,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在他们脑中的形象渐渐模糊,但他们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他们教会我们在学校怎么也学不到的东西,是时光无论如何也无法抹去的。孩子们,该是我们向你们说一声谢谢。
遇见:就像相识已久的朋友
起初,大家都是一起下乡支教的,团队里的成员因为不善言谈,面对小朋友们有些紧张,尤其是在我们刚刚进入教室时小朋友们那热烈的掌声跟欢呼声,让一些成员略显的有些拘谨。不过好在孩子们的热情慢慢的感染力大家,稚嫩的童声和热情洋溢的笑容融化了大家的心,孩子们的眼中更是透露着自然的纯真,这使得支教的热情也愈发高涨,与小朋友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看着他们的眼睛里似乎有一种有好奇、有求知欲,渴望学到新知识的光芒。”侯晴说道。当我们来到这里后发现这里条件非常简陋,而且师资力量也相对较少,只有三四个老师,没有美术、音乐这一类的艺术课。于是,大家随即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短期的教学计划,达到一个让他们自己学会学习的目标。第一节课上的是手工课,胡牧男首先在讲台上示范了一遍手工的做法,随后大家让孩子们开始今天的手工课程。
“姐姐,姐姐,快来帮我看看这个地方怎么做啊”一个小女孩着急道。“姐姐,快来看看我这个为什么变成这样了”另一个小男孩叫道。
就是这么几句问题使教室一瞬间“炸开了锅”,孩子们叽叽喳喳的问道,大家虽然忙的不可开交,但还是一一耐心的解答。有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们,贾梦瑶和王彬则手把手的教他们制作手工艺品。
“你看啊,这个地方要对折,然后贴上去” 贾梦瑶耐心指导。我们为孩子们开设的第二堂课是美术课,我们都是“清一色”美术特长生,画画是专业的,教孩子们画画更是不在话下,在胡老师一番讲解之后,轮到孩子们开始动手实践了。因为这些孩子从小就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美术教育,所以问题当然也是百出。大家并没有因此气馁,张艳芹提出带着他们一笔一笔的画,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积极响应,随即我们握起他们的手,手把手的带着他们画一边耐心的手把手教学,一边不断地称赞着小朋友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终于在大家的耐心教导下,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看到孩子们高兴的蹦蹦跳跳,我们的心里仿佛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勇气:愿你明年不再落泪
记得第一次见到孙晋喆,我们拿出电话让他拨通父母的电话。这时周围沉寂下来了,在我的镜头中,小晋喆的眼神透着一丝期望,我担心着电话一接通,那一声“爸爸”“妈妈”喊出口时,她会不住哭出来。我放下了镜头,我不知该如何纪录下这一幕,因为孩子的感情太过于真实,任何东西与之比起来都显得暗淡无光。不过最后电话没有接通,当孩子原本清澈的眼神黯然下去时,我们的心也揪了起来。无论再怎么坚强,他们也毕竟只是孩子,生活却剥夺了他们作为孩子应有的那一点软弱,他们的娇,无处可撒。
这里的孩子大都这样,不像城市的孩子被爸爸妈妈捧在手心,而是与大山为邻,过着平静孤寂的日子,不过也颇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在闲暇时,我们还曾经去寻找了这里孩子们上学所必经的山路,想亲身体验孩子们上学的感受,但是我们没有走到尽头,目所能见的只是小道蜿蜒,隐约绕过了这一个山头,却不知道还有多远,多远才能到孩子们上学的地方… 但是孩子们能走多远,我们也一定要帮他们走多远。
经过校长帮助,我们联系上了孙晋喆父母的联系方式,随即我拨通了孙晋喆父母的电话。当孙晋喆拿过手机听到电话那头熟悉而又不太熟悉的一句“生日快乐”时,他不说话了,他的笑脸开始凝固,慢慢的他开始抽泣,直到嚎啕大哭,志愿者们前去拍打着他,安慰他。到最后,他只对电话那头的父母说了一句“爸爸妈妈,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啊”。看到这一幕,大家不禁偷偷的擦掉脸上的眼泪。思念:我竟害怕最后悄悄的离别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六天即逝,在志愿者们即将离校时,孩子们纷纷上前拥抱,有的孩子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把自己最心仪的作品送给了志愿者留念。“下次你一定要来啊,我喜欢你”一个孩子对徐敬芬说道。
还有几个孩子没有说话,也没有出来送行,志愿者们到教室看到他们正在偷偷抹眼泪。
“我舍不得你们走”那个孩子哭道。“我最受不了这个了” 王彬被这种情景感动到落泪,六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这些留守儿童早已和大家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没有父母陪伴的他们在这一天的时间里感受到了什么是“爱”。
离开前,侯晴问孩子们:“还有什么想要的吗?”孩子们没有回答。或许是害羞而不好意思、或许是真的没有想要的东西、或许是下一个到来不知何时、或许是孩子们想要的志愿者们给不了......“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父母是难得一见的惊喜,是手机那头熟悉的声音。他们每一次的见面,都让孩子们开心而又难过,因为这不仅预示着重逢,更预示着下一次的分离。年幼的他们,过早和过多的承受着这一切,不知何时才是尽头。”志愿者团队负责人侯晴感慨道:希望这些分离,不会给孩子们带来心中的缺憾,希望在未来,他们的每一次哭泣只是为了糖果,而不为其他。在孩子们揉眼擦泪中,志愿者们远远离去。
虽然当时几个队员都决定明年还要去那儿,但现在谁又能定呢。不过,我们的关心肯定是会继续下去的,我们如果没有去,也会有其他的大学生们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真的,感受无以言表......
第二篇:三下乡支教
“三下乡支教”社会实践心得
在校大学生三下乡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有很多丰富的知识值得我去学习体会,而这次的三下乡之旅,让我真正的从实践中学习到知识,也把我学
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本次下乡开展的活动包括了调研、开设见面会、教导学生、举行晚会等等。
我不是初二(3)班的班主任,我只是一个任课老师,负责教他们医学常识。
别看他们平常很调皮捣蛋,一到要正式上课时,他们就变得好乖好勤奋的。这真的让我吃惊不少啊。让他们回答的时候,他们不仅很认真地思考,而且回答得很
好。让他们做笔记的时候,那些很调皮的男孩子都认真。课堂上,我还穿插了一
些谜语和脑筋急转弯。这又是让我很吃惊的地方。他们真的好聪明,对于那些很
我们大学生都很难想到的谜语和脑筋急转弯,他们竟然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回答出
来。我真的很吃惊,也很欣慰。有很多时候,我在想,也许不是我教会了他们多
少知识,更多的是他们教会了我很多。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初二时的自己,想
到苦涩的初中,其实,比起他们,我真的很幸运的了。
通过这次三下乡,在组织活动,到实践活动这方面讲,我还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合理分配
不论是做什么工作,总会有要分配的时候。合作能力我也与同学们差不多,通过这一次的社会实践,让我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在我队出发前,我们的一些 活动材料还没有全部到位,留了一名同学在学校,团队的活动日程才得正常开展,要是不分配下去而是全部留下来的话,那我们的团队活动肯定是不完满的。
二、团队精神
虽然这次我是一个普通的队员,但正是这样我看到了很多作为一个领导者所 看不到的东西,这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可能真是应了那句旁观者清吧,让我将整个团队看的更清楚。从一个领导者的角度,一个队员的角度,不断的换 位思考,仔细斟酌考虑每件事该怎样安排、处理。现在的位置虽然各不相同,但 有一点相同,即我们一直在为他人服务。因为你我的岗位各不相同,岗位因人而 异,所以我们的工作都不一致,所提供的服务就各式各样!在眼前的这个充满现 实的物质社会,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次的你我,每一刻所接触的实事就会千 差万别。有理论、更有实践、有讲总括的、更有求细节的……在前进的路上,我 们坚定着信仰、把握住正确的航向,对理论知识相互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公共奋 进,通过交流我们不断地完善。我们就是这样乐于帮助学生、互相帮助就是我们 的精神所在,不断的学习实践让我们永远坚信,人生路上服务他人同样是服务自 我。的确,我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人民为国家服务,这也是我们此次下乡的目的 之一。
三.“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要好。” 这是我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感悟得到的。在支教服务队里虽然很辛苦。做就在这 环境里我意识到我们只能去适应而不是让环境去适应。那忙碌的十天“三下乡” 的实践活动,随时间而过。在这十天里总有辛酸与欢笑。使我更深深的体会到了 初中的生活。再目睹了初中存在的各种现象。给予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受到了学 生的热烈的欢迎。他们说:“我们需要你”这句话给了我无数的力量。我随从的虽 然是支教队,我们队伍也搞了一系列宣传与支教等方面的活动。给予当地居民深
下了很好的一个大学生的形象。做为一名大学生的我们也一以个大学生的具体行 动证明了我们的一切。
四、主动提问
我们学生与社会接触不多,不好意思主动的去找一个提问,有点害羞。没有 老师在,一切都需要我们自己去考虑,哪怕只是一根铁丝,一枚钉子,都要我们 想到。活动中会有很多问题,或许是个人无法考虑全的,那就需要大家集思广益,把自己想到的提出来,把自己不懂的提出来,让大家一起解决。
话说回来,尽管只有十天,但感受仍是深刻的。这十天,让我这个素未为师的师 范生第一次体会到做老师的兴奋和乐趣。原来,做老师不容易,备课、开课、观 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我们班上20多个学生,他 们的专业水平都参差不齐,总的来讲基础都不够扎实。第一天的时候,看到他们 的情况,心里着急并窃喜着。着急的是他们已是初二的学生了,窃喜的是觉得他 们这样的水平应该很好教。后来两天的授课,我发觉自己最初的想法错了。有些 同学基础较差的,很难理解什么理论上的东西,也不是看示范就能解决的。身为 医学常识老师,不仅仅自己要会懂医学常识,还要会把自己会的教导给学生。真 所谓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以,我们不能随便的定义一个老师的课好 或不好。
十天,如白驹过隙,三下乡的到来仿佛就在昨天,而离别却在今日;十天,虽然时间不长,但离别总是让人依依不舍;十天,我们留下了汗水,收获了欢笑 与喜悦。十天后的今天,我们留下希望,带上祝福,踏上新的征途。世上最难忘的就是那朝夕相处,一同挥汗,一起欢笑的人儿,还有这如诗般的土地。这次活 动中我们做得可能还是有所欠缺的,但是有经验有教训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 整实践,不论如何,这都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活动,使我们在学校要更加学好理论 知识将来应用于实践之中去,使我们将来能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虽然本次“三下 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三下乡”的路还很长,“三下乡”的工作也将一如 既往的开展下去。
第三篇:三下乡新闻稿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赶赴云南省宣威市羊场镇开展社会实践
活动
2016年8月13日,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赶赴云南省宣威市羊场镇开展以“扶贫路•青春旅•未来梦”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的目的是发挥艺术与传媒学院的专业特色,用镜头记录羊场镇的改变和村民的生活,参与农业种植活动,加强自身社会实践技能的同时,也给当地的农民和孩子们带来温暖。
(服务队准备出发)
艺术与传媒学院高度重视此次志愿活动,通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19名志愿者组成服务队,服务队包括传播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播音主持、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六个专业的同学,他们除了携带自己的生活用品之外,还带去了拍摄器材和学院提供的物资若干。
据了解,带队老师张瀚中采取自主选择和专业分配的原则,将服务队分为阳光教育拍摄组、蔬菜大棚拍摄组,美术教学组、撰写租、播音组和机动组,各小组之间分工明确,形成一个团结合作的整体,也正因为这样,实践活动才能有序开展。
(服务队教村民跳舞)
一支画笔描绘梦想、一个舞台演绎生活。为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志愿者们组织了舞蹈和绘画教学,切切实实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教学之余,服务队将转笔刀、文具盒、明信片等学习和生活用品发放给孩子们,鼓励他们好好学习,这在村民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反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昆明理工大学在羊场镇下辖的兔场、茨营、普瓦三个村建设了以辣椒、番茄、白菜、青菜等13个品种为主的无公害蔬菜供应基地。志愿者中有不少同学从来没有下过田地,更没有干过农活,在当地农民的指导下,他们放下手机,走进蔬菜大棚,参与到犁地、播种、施肥、灌溉、收割等蔬菜培育的各个环节,勇敢的去尝试自己之前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并在劳动中体味生活的艰辛。
(志愿者干农活)
用镜头记录生活,用脚步丈量人生。拍摄组的同学是整个团队当中任务最重的一个小组,为了真实完整的记录团队的生活,他们在完成拍摄计划之余还要了解其他小组的工作计划。8月15日,为了拍一个延时的镜头,整组同学背着沉甸甸的器材来回翻越了两座大山,走十多公里的山路,晚上回去还要熬夜剪辑当天拍摄的视频,商量第二天的拍摄计划。
(雨中坚持拍摄)
一位学生干部深有感触的说,社会实践让他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能力,让他感受到专业学习的价值,体会到实现自身价值的成就感。
供稿:杨睿
图片:服务队部分成员
第四篇:三下乡新闻稿三专题
实地调研经营模式初探
今天我们开始了我们的问卷调查和管理人员访谈。
早上8:30我们在红岩魂陈列馆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队长对今天的任务进行分工,我们八个队员共分成三组,一组负责红岩村管理人员访谈,二组负责白公馆问卷调查,三组负责渣滓洞问卷调查。各个小组经过短暂的调整便开始了今天的工作。今天天气依然炎热,游客热情仍然高涨。各个景区游客络绎不绝,这为我们的问卷调查提供了方便,但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人的拒绝,但我们坚持不懈,于中午12:00左右完成了200份问卷调查。一小队在红岩村也受到了景区管理人员的热情招待,并对景区的历史、游客、宣传、交通、管理等方面对我们进行了解说。下午我们来到红岩联线规划发展中心,将我们近日的行程对主管人员进行了汇报,他们对我们的活动圆满完成表示赞扬并为我们出具相关证明。晚上,大家就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表示这样的实践机会为我们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的机会并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指明了方向,最后队长并对以后的调研报告的撰写进行了人员安排。
通讯员:冯聪聪
第五篇:三下乡新闻稿】
2018年8月30日,重庆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关于“教育关爱服务,美丽中国实践”三下乡社会实践小组对璧山观音塘湿地公园进行调研。此次调研主要以公园管理人员以及游玩人员对于环境保护、环保问题的了解状况为主,同时倡导当地人民学习科普知识,保护环境,并对公园的环境卫生做了相关志愿服务。
这是我们小组三下乡实践的第一天,小组成员都积极工作。我们分成三组完成工作,第一组6人,对公园环境进行实地考察;第二组4人,采访公园工作人员和游客对环境的要求和认识;第三组9人,对公园环境卫生进行清洁,帮忙捡垃圾,协助清洁工人打扫卫生等等。
通过实地考察和对当地相关人员的咨询,发现这片地区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措施都是比较到位的,公园管理人员的管理很到位,保洁人员工作也认真不疏漏。唯一存在的问题是极少数的游客可能环保意识不是很强,出现了少数乱扔垃圾的情况。这次共组让我们受益更多的是帮助公园打扫卫生的过程,真正感受到一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责任心,一份落实劳动的满足感,尤其是协助保洁人员打扫卫生时收到的谢意,也体会到了基层人民工作的艰辛,每个成员都从中学到了很多。
公园的工作人员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很到位,可以作为一个榜样,实践过后,将着重宣传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