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色经济发展

时间:2019-05-14 07:08: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色经济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色经济发展》。

第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色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色经济发展

——以湖北省洪湖市瞿家湾水域经济发展情况为例

【摘 要】本文通过对湖北省洪湖市瞿家湾镇水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实地考察,分析了特色经济即水域经济在当地总体经济建设中的拉动作用,并分析和研究了水域经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利弊。针对调研中所发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改善措施,以促使特色经济开发在拉动总体经济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水域经济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和农村始终是难点和重点。如何实现农民的脱贫致富,特色农业的开发始终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但多数特色农业在实际的开发运用中,并未给农民带来预期的效益,尤其在对洪湖水域经济开发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单纯追求特色并不能成为致富的唯一途径,政府的引导与市场供求的统一,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结合,政府和农民的协调,都将对特色农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瞿家湾镇水域经济发展现状

洪湖市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市的水产业已初具规模,年淡水水产品总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县市)第二位。良好的开发起步,为洪湖水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洪湖水产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在进入新的世纪之后,洪湖市委、市政府便作出了在全市大力实施“水产兴市,特色富民”战略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把水产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力争早日把洪湖建成全国最大的淡水渔业基地,争创全国水产第一市。围绕这一目标,洪湖市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使得水产业的规模化程度显著提高。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鼓励各方加大投入。截至2003年底,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了60.19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了22.3万吨,分别比1999年增加了30.24万亩和7.56万吨,年递增率分别达到19.6%和11.1%。

以瞿家湾为例,该镇农业生产以水产养殖为主,兼以棉花水稻种植。2005年,全镇粮食总产量达12700吨,水产品总量8200吨,造林面积700亩,植树42000株。人均纯收入2806元。粮食、油料、水产品、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34%、40%、9.3%、5.5%。全镇农业增值达4750万元。

为顺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2006年,该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项目,面向市场,本地优势资源,依托科技,优化模式,实现品种优质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全镇建立并形成了“九大”生产基地的生产格局,即:(1)建立了沿洪排河、内荆河3万口网箱养蟮基地;(2)建立了4000亩河蟹养殖基地;(3)建立了1000亩"四大家鱼"轮捕轮放机械化养殖基地(4)建立了500亩渔莲共生基地;(5)建立了3000亩大湖珍珠养殖基地;(6)建立了1000亩渔鸭配套养殖基地;(7)建立了2000亩泻鳜套养生产基地;(8)建立了8000亩上官湖湾农业综合开发高产农田示范基地;(9)建立了5000头二、三元杂交牲猪养殖基地。具体表现:

1. 水产生产:新增精养渔池1000亩,改造老渔池面积5000亩,全镇养殖水面700亩,其中“四大家鱼”面积3000亩,名优特专养面积4000亩,分别占水产养殖面积的42%、58%;“三机配套”面积1000亩,“吨鱼池”面积500亩,分别占精养渔池面积的50%、25%。

2. 种植业生产:完成了市下达的规划种植面积,其中粮食面积14500亩,油料5500亩,蔬菜1500亩,优质高效品种9000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5%。

3. 畜牧业生产:完成了市规划的畜禽栏舍改造任务,实行了畜禽栏舍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建设。

4. 林业生产:全镇当年造林面积900亩,植树4.2万株,更新老林地300亩,超额完成市规划造林面积。

5. 农业板快建设:全镇主要有“水稻”和“水产”二大生产板快,其中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的板快有7个,板快的道路、交通方便,排灌、电力设施齐备,技术装备先进,环境卫生优美。

瞿家湾2004~2005年度板块经济发展对比

二、水域经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洪湖市曾先后采用过“兴湖通江出海”、“水产兴市”、“农业产业化”、“工业兴市”等政策,但都因为缺少针对性和连续性而导致失败。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瞿家湾镇的宣传部负责人吴洁。他对该镇特色农业给我们做出了以下介绍:

1. 土地资源短缺

经济发展的一个严重的制约因素是受自然环境的限制,河湖水面多,土地资源紧缺,同时由于规划的滞后,导致土地空间利用严重不合理,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和人为对土地利用的浪费。“一汽”在瞿家湾镇曾投资建设,但现在只能看到一座修建了20多层的大楼闲置在该镇。蓝田集团也在该镇投资了诸如蓝田啤酒等一系列水产品开发项目,在投资中为职工修建住宅区,占地面积将近300余亩。现在住宅区内空无一人,到处杂草丛生。

2. 土地承包隐患

该镇有五个组没有完善二轮延包工作。即屯小村的1、2、4组,是由于村办企业砖瓦厂占地,实际上未占1、2、4组的土地,但他们从中受益不肯腾出土地不愿确权;甘岭村1组是由于当时蓝田公司开发渔池未完善,而一些渔池已由部分农户完善,重新分配后有矛盾,也不同意确权;加堰村2组是由于船闸建设占用6组土地,但土地补偿费全村受益,全村土地也重新调整,2组称受益较其他组小而不拿出土地,也不愿确权。故导致5个组至今未到户。另外一方面,部分群众外出,使土地承包合同的签字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

3. 产品缺乏市场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却行不通。该镇的一些企业抱着这种旧观念造成了产品的滞压和市场的阻塞。

以蓝田旗下的系列水产为例,虽品质优良,但均只进行了初加工,附加值低,导致产品市场仅局限于洪湖本地,未形成品牌效应,再加上企业缺乏完善的市场营销计划和正确的市场评估,以致产品无法冲出洪湖周边及打开省外市场。

4. 农民实际收益增幅小

纵观全镇的经济发展仍是粗放型经济,水产开发中投入过大,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无形损耗,科技兴农还只是个空口号,科技在水域经济开发中并未突显应有的实力。农民实际收益并未得到实际提高。

2005年,该镇人均纯收入2806元。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5.5%。但投入到生产中的费用也一年更比一年高。2004年,投入生产的费用占家庭总收入的65.8%,2005年,投入生产的费用占家庭总收入的69.2%。洪湖市人均收入与农业投入比

三、对特色经济开发的建议

1. 政府重视与扶持

政府在信息的采集与获得上占有的优势,中小型企业无法达到。政府应该帮助特色经济企业分析市场,规划市场营销战略,并投入相应的部分资金,发展配套设施,提供相关服务,为初期的特色经济开发铺好路,起到市场与企业间的桥梁作用。

2. 落实土地承包政策

对于企业生产中的占用农田的现象,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防止耕地的流失和资源的损耗。企业的入市入镇入乡应经过严格的政府把关,政府也应建立一套监督机制,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闲置等问题采取有力的解决措施。

3. 加大科技兴农的力度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应该始终把科技进步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科学进步为动力,围绕经济发展抓创新,贴紧特色抓突破,提高产品附加值,使科技的主导地位明显提高。通过引进、推广、消化、吸收和自我研究开发,使一大批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被广泛采用,有力地促进本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4. 提高认识,科学组织

以洪湖市为例,企业应该把发展绿色水产食品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来抓,依托龙头,建立基地,扩大绿色水产食品生产规模。发展名优,提升品质,促进绿色水产品的生产与国际标准接轨,加大洪湖品牌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洪湖产品的市场知名度。

参考文献

[1]杨开忠,王彩凤.中国省、直辖市、自治区经济的区域差异[J].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中心,2004.

[2]洪湖市2005统计年鉴

第二篇:加快乡镇经济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乡镇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青阳县蓉城镇王新建

2011年6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重视“三农”问题一贯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部署,为未来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全局关系重大,对农村影响深远。做大做强乡镇经济,可以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此,有以下的思考:

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做强乡镇经济的重中之重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前提。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加强产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订单生产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主导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要培植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是上联市场下联农户,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联接的纽带和桥梁。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

加工型、市场营销型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财政贴息贷款、奖励、用地优惠等措施,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优做强。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推行标准化生产,努力打造自己品牌,以扩大产品市场覆盖面,实现规模经营效益。龙头企业要将生产规模大、市场需求旺、产业化基础好的优势产品集中布局到资源条件好、环境质量佳、集中连片的优势产区,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产业化经营格局。要鼓励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方式,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契约,联结千家万户农民,融入其生产经营体系,带动农民致富。

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做强乡镇经济的根本出路

“抓大促小带中间”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激励促动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同时,高度重视劳务输出,鼓励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兴企办厂,发展地方经济。

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乡镇做强经济的主攻方向

特色是品牌,是市场,是竞争力。要结合本地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等综合因素,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道路。“一县一业”、“一乡一产”、“一村一品”,打造

自己的特色,扩张自己的优势,建立自己经济发展的“坐标系”,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把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做强乡镇经济的有效载体

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盘活城镇基础设施和闲臵资产,对城镇无形、有形资产进行转让、拍卖、租赁,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逐步建立“投资-回收-积累-再投资”的良性运作机制。坚持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引导民营企业向城镇靠拢,加快发展乡镇工业、旅游业、商贸业、服务业,加强各类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建设,不断繁荣城镇经济。

把推进招商引资作为做强乡镇经济的强力支撑

发展乡镇经济,要全面加大开放搞活的力度。发展乡镇经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靠发展;增强综合实力,逐步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样要靠发展。目前资金缺乏是制约乡镇经济发展的又一个“瓶颈”。而要解决发展的问题,仅靠自身力量是不够的,而招商引资是目前解决这一“瓶颈”最有效的途径。我县是一个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的发展中的县,我们体会到要想在招商引资、加快发展上有所作为,无论是乡镇经济,还是县域经济,改善投资环境至关重要。我们要不断地改造硬环境,创造软环境。乡镇要在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乡镇综合服务功能的同时,狠抓经济环境整治,努力营造各自的投资“洼地”,竭尽所能,招商引资。努力造就一批专业招商队伍,实现招商工作的良性循环和引资层次的不断提升;围绕强化诚信服务,在以商招商上求突破。加大软环境治理力度,健全跟踪服务机制;围绕打造品牌,在特色招商上求突破;把我县生态特色、人文特色、创新特色和资源特色炒热、品牌叫响、形象提升,通过特色招商,实现资本和产业的集聚,推动乡镇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篇:广西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方案

关于实施村、企合作共建广西民族特色 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航天农业产业示范工程 的总体方案

广西沃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2013年9月

关于实施村、企合作共建广西民族特色 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航天农业产业示范工程 的总体方案

中央2014年1号文件提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要始终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立足国情农情,顺应时代要求,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与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传统精耕细作与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相辅相成,实现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加强政府支持保护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功能互补。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广西是农业及旅游大市,农业基础较好,农业发展有先天的资源禀赋和优势。为动员和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广西新农村建设并通过引进、利用航天农业科技培育、种植、示范推动,建设高新航天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生产基地,促进城乡协调快速发展,我公司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摸索、调研及通过在江浙、广东等地的考察并与大陆、港澳多家有实力的企业商讨且达成共识,拟在广西各地市推动村、企合作共建新农村活动和建立航天农业产业基地。通过一年半时间在桂平市建设三至五个新农村示范村和航天农业产业园区,力争通过八到十年的努力,在广西60%以上乡镇,把条件适合的村庄建设成为“产业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和现代农业产业典范。具体建议如下:

一、总体目标

按照“统一规划、逐个突破、梯度推进”的工作方针和我区当前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把村、企合作共建当作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紧紧围绕新村镇、新产业、新风貌、新生活建设,做到建设一个,见效一个、成熟一个、推广一个,确保形象示范村的生产力水平有新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有新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有新成效,社会各项事业有新进步,基层组织建设有新提高,成为各具特色的新农村样板,把广西新农村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力争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省。

二、共建原则

(一)“政府引导,村企自愿”的原则。各镇政府、村委会和有关部门要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坚持企业自愿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确定合作共建的形式和内容。

(二)坚持村、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与合作共赢。村、企双方应签订合作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及共建形式和内容,使合作共建新农村活动稳定、持久和可持续地开展,使村、企合作共建从输血型向造血型、从救济型向共同开发型转变。

(三)“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企业要有实力,试点乡镇以自然村为重点,合作共建的形式、内容和具体措施只要合乎法律法规并符合绝大多数群众的长远利益。

(四)“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结合实际发展绿色农业、循环经济,配套建设好交通、信息、水电、污水垃圾处理、绿化等基础设施,做到协调发展。

三、共建任务

村、企合作共建期限为十年,力争一年起步,两年见效,五年小变,八年大变、十年全变。合作共建的主要任务是:

(一)根据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结合各镇、村实际做好发展规划,明确经济发展目标,通过推动现代农业、特色工业发展、培育第三产业等手段,加快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实现村集体有项目、观光农业和深加工企业有大收益。到2025年,具备了较强的新农村建设、维护、管理和持续发展的经济实力;村民务农、务工、经商等各项收入大幅增长,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位居全国先进行列。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示范行政村有包括土地使用、基础设施、乡村建设等内容的乡域规划,示范村有以住宅、村道建设和环境绿化为主的建设规划,以生态集中型居住小区为主导,并以配套设施区为辅,文化室、卫生站、运动场所、幼儿园、商贸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农田水利及现代观光农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全面通路、通电、通燃(沼)气、通邮、通电视、通电话、通信息网络。

(三)促进农民转移就业。通过就地开展现代农业、商品农业以及农产品深加工业、商贸和观光旅游等第三产业,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转移就业能力,并有计划转移乡镇富余劳动力。

(四)实施乡镇新貌整治。按照清污水、清淤泥、清路障,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绿化的要求,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工作,配套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完善垃圾处理措施,自然村应建有垃圾集中收集点,配备专职环卫人员,上门收垃圾覆盖率达100%,做到人畜分离,生产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处理,企业排污和农村水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村和自然村均有风景林,农

户庭院有风景树,绿化率超过30%,村容整洁,生态良好,村风文明,实现生态示范村创建目标。

四、共建形式

村、企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凡有利于村企双方建设发展、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形式均可采用,具体形式应视村、企双方的具体情况而定。村企合作的主要形式包括:一是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发展。二是合作开发型。把企业的技术、资金、市场等优势与集体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紧密结合起来,村、企合作共建工业项目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和产品配套基地、劳动力供应基地、农民安居小区等,加快企业自身发展,实现双方发展的融合与共赢。三是公益捐助型。弘扬企业家热心公益、回报社会的传统美德,捐助公益设施和福利项目建设,修路造桥,助学敬老,扶贫济困,造福一方。

五、主要建设内容

广西新农村建设内容分为六个部分:农民安居住宅区及配套设施区、有机农产品加工园区、航天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生态农业养生园区、与加工区相应的蔬菜、果树、杂粮等农业生产区和农产品仓储设施区与物流中心区等。以上六个部分在整个项目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并且互为依托,形成一个有机的新农村运行系统。整个项目运行机制如下:

(一)建设农民安居住宅区及配套设施区

旧村改造。在原旧村址通过统一规划,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集约化建设新村,节省出的土地用于农民安居住宅区的配套设施区、生态农业养生园区等。

整村迁建。另选山坡地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建设新村,旧村土地用作有机产品加工园区和与加工园区相应的蔬菜、果树、杂粮等农业生产区等。

(二)建设有机农产品加工园区

有机农产品加工园区的建设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实现农民增收重要的一环。通过采用与当地农民签订农产品的收购订单的模式,让农民在配套的农业生产区的土地上,按照绿色有机农业操作规程进行科学的农业种植,保证农产品的绿色、无污染。有机农产品加工园的建立在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让农民获得更高的收益,同时也让承担项目开发的公司获取一定经济效益,逐步收回投资成本。

(三)建设航天农业产业示范园区

担负着传承航天精神、融汇航天农业科技成就、开发建设航天农业科技项目的光荣使命,融入当代潮流、融入同业竞争、融入国家崛起,按照“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加快航天育种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实现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新突破,推进航天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航天农业科技产业集群,使之成为区域性的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企业。政府铺路、同业抱团、价值发现、事业共进,以航天农业产业科技园示范推广、研发、产业孵化、资源整合、战略并购为核心,以控股,参股性经营为手段,最大限度地盘活资产存量,实现规模扩张和高速发展。作为航天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实现航天农业高科技术研发、引进种植、科普教育、农业观光多功能为一体,使之成为高新科技、高效益、多功能的生态园区:通过航天科技创新撬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用航天农业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成果来推进广西等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以航天科技创新支撑航天农业持续发展,以基地合作联盟化生产模式扩展航天农业规模,以人力资本为核心提升航天农业质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带动广西等地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农业高新技术的示范,带动项目区农民在农业生产中

应用高新技术,实现农业高产、高效、绿色等:并且通过航天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的设立,提高广西新农村农业科技示范园及产品在全国的知名度,为今后打造品牌创造条件。力求在广西打造中国首个航天蔬菜之乡及航天水稻之乡。

(四)建设生态农业养生园区

生态农业养生园区包括生态农业公园和生态养生院两部分。根据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府提出依靠社会化养老的模式,针对老年人的康复疗养中心和老年公寓成为一个新型的行业,通过与卫生、农业科研院校及医疗机构、慈善机构联合建立生态农业养生园,基本解决当地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并且通过生态农业养生园区的建设,提高周边区域的景观效果,营造优美舒适环境。

(五)建设与加工区相应的蔬菜、果树、杂粮等农业生产区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方式,或通过土地流转方式使农业生产区种植的农作物与加工区加工产品一致,由负责农产品深加工的企业与农民签订种植订单,根据市场需求,安排农业生产,引导并逐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效应化。

(六)农产品仓储设施区与物流中心区

农产品仓储设施区与物流中心区建设的主要意义:

1、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

2、项目的实施是国家“扩大内需保增大”政策的具体落实;

3、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培育三产、搞活三产”,进一步活跃地方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项目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5、项目建设是区域综合竞争力的体现。

本项目作为区域商贸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企业品牌推介、规范化经营、现代化管理、企业的社会责任、城市经营信誉和形象等职能,对于提升城市品位和区域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六、资金来源

列入建设规划的新农村建设资金和产业项目建设资金由政策性扶持及我公司自筹解决。

七、组织领导

广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在政府、企业、农民共同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才能取得预想的良好效果。

(一)政府支持。

1、请求地方政府发挥牵头和协调作用,促进企业与项目区镇、村和农民的密切配合,共同推进项目建设。

2、邀请中国社科院课题组为牵头单位,协调组织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有关部委的领导和专家赴广西考察调研,推动与国家有关部门之间建立交流平台,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政策扶持,为项目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部门配合。协助办理立项、环保、国土、规划建设等方面的审批手续,确保建设有序开展。

(三)明确责任。村、企合作共建活动的实施主体是镇、村和有关企业,村级组织要主动与企业搞好对接和实施,实现村、企共赢。

(四)注重宣传。要广泛宣传村、企合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

义,及时总结村、企合作共建的成功经验,大力推广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形成良性循环,有序推进。

广西沃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2013年9月16日

第四篇:20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区城建局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汇报

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区城建局积极参与配合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是解决农民饮水、农村消防安全工程,是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工程,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工程,各乡镇都提高了思想认识,强化了责任意识,增强了工作主动性,切实做好了此项工作。今年我局向省建设厅共争取了省专项补助资金720万元,共新增受益人口14.4033万人,其中金西三镇新增受益人口12.95万人,白龙桥镇7956人,洋埠3643人,乾西乡2934人。超额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城镇集中供水覆盖农村人口新增4.5万人的任务。

2、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加大中心镇政策扶持力度,今年我局在小城镇建设建设项目预投资200万元,项目资金采用“以奖代补”形式发放,同时首次采用绩效考核。加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今年在2009年省污水设施专项资金补助1895万元基础上,又增加505万元蒋堂、琅琊污水处理设施补助,同时又申报了洋埠、罗埠、罗店、雅畈四镇省级2010年专项资金补助,目前正在审核中。同步争取了市级污水处理设施专项资金1224万元,并为琅琊、蒋堂等乡镇争取了部分市留土地出让资金预留给乡镇作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资金。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部门密切配合。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工程建设工作,区政府与乡镇签定工程建设责任书,制订了实施意见和工程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将工程建设列入对部门、乡镇的考

核。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编制、包装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项目批准后,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组长为乡镇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确定专人负责项目实施。各部门密切配合,明确责任,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与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2、落实制度,规范工程管理。为保障工程质量,在项目前期准备基础上,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安全目标责任制等相关制度;施工中从管网的设计、预算、工程招投标、材料选购等环节严格把关;相关部门不定时地对工程管材质量和管网的安装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有效地杜绝不合格管材流入工程,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如雅畈镇对工程质量严格落实“三检制”即班组自检、专职人员复检、公司质检科终检;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全程控制,认真履行“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的监理职责即控制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管理工程合同、信息,协调各种关系;对重要工程部位实行旁站监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等级,合格率100%,优良率70%以上。

3、严格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到位。由纪委牵头,协同区财政、审计等部门对省、市、区拨付给乡镇的集镇建设专项资金进行监督管理,督促工程实施单位严格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和落实配套资金,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充分发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在工程竣工后,根据有关规定及时编报竣工财务决算。区财政局按照文件要求,依据工程进度及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分期将补助资金拨付进入项目单位财政专户,严格控制开支范围和标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婺城区城乡建设管理局

第五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正主力军。只有维护好农民的主体地位,遵循“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与“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的原则,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地方,在农民的家乡搞利民富民的新农村建设,当然离不开农民作为主体的参与,不能不征求农民的意见,不能不尊重农民的意愿。农民对自己的家乡最熟悉,只有农民最清楚自己最需要什么、建设新农村自己有多大能力、有多少钱、能办多少事。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坚持以人为本,从与农民联系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事情入手,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事业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否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技能和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出新型农民,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得失。因此,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必要前提和必备条件。只有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把农民培养、造就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才能使农民从思想上、行动上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真正主人和主力军,才能不断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高素质的建设者,大大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确保农民的主体地位不动摇。要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当好主角,就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这是事关新农村建设大局的一个重要问题。

下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色经济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色经济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很关键的新的政策。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是 “生产发展、生......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定稿]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一个宏大的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为应对全球金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文

    第一章 前言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或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以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新农村建设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科技、教育、文化、......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肖维维 (学号1019064028)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录 摘要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参考文献3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荐]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究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原因 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运用经济常识说明培养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必要性。 A 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劳动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B 市场经济具有竟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