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大政治院校变“两大” 新中央党校诞生
三大政治院校变“两大” 新中央党校诞生
2018年4月28日上午,新组建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挂牌仪式。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院)长陈希出席挂牌仪式并揭牌。(中央党校官网截图/图)(本文首发于2018年5月3日《南方周末》)合并工作效率很高,3月20日上午,全国人代会闭幕,下午就宣布了新组建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领导班子。马宝成是原国家行政学院应急培训中心主任,2018年4月28日早上7点不到,他已赶到学院的所在地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6号,和学院各部门及直属机构领导班子成员、学员代表集合。7点整,他们乘坐中巴车准时出发,前往6公里之外的中央党校,参加新组建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挂牌仪式,这是两校合并的又一关键节点。挂牌仪式从上午8点开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出席并揭牌,他兼任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院)长。干部培训机构中,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一起,曾被称为三大政治院校,他们的学员都以厅局级以上官员为主。不过随着今年3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下发,三大政治学院在建制上已变成了“两大”。方案提出,整合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的职责,组建新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作为党中央直属事业单位。“此前两校培训职能确实有交叉重复之处,导致教学资源相对分散。”目前还是“国家行政学院进修部主任”身份的龚维斌认为,重新组建后能优势互补。接下去,合并工作将进入最“难”的环节——机构调整和人事安排。“先合署办公,但机构还没整合”合并后,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将设南、北两个校区,南校区即为原来的国家行政学院校区,北校区就是原中央党校所在地。“十九大之后有传言,但没有想到这么快。”对于两校的合并,一位原国家行政学院副局级干部对南方周末记者说,3月13日上午,国务委员王勇在人大会议上作了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后,他和大多数局级干部才知道“真的要合”。“合并工作推进非常快,效率很高。”这位副局级干部回忆,3月20日上午,全国人代会闭幕,下午,原国家行政学院的副局级以上干部就被集中到中央党校开会,中组部部长陈希宣布了新组建的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领导班子。原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被任命为新中央党校(学院)的常务副校(院)长。赴党校之前,何毅亭曾在中央政策研究室工作20年,2013年,由政研室常务副主任调任党校常务副校长。生于1952年的何毅亭现年66岁,已于今年3月当选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3位副校(院)长中,王东京、甄占民原任党校副校长,李季原任行政学院副院长。新的领导成员中,还有3位校(院)委会委员,其中黄宪起、陈立此前分别是两校(院)的副校长和副院长,都生于1958年;生于1963年的谢春涛是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他是著名党史专家,目前兼任中央党校党史部主任。原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建堂,则在两校合并后,转任国研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从已有的部署看,新党校(学院)的综合部门今后将在北校区,也就是原中央党校办公区办公。3月20日之后,进入新班子的李季、陈立,已将办公室从行政学院搬到了中央党校。4月初,原国家行政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参加了一次两校机构改革动员会,何毅亭强调两校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并且宣布了改革的时间表。一位参加会议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回忆,根据时间表,改革的三个关键时间节点分别是,4月20日前原国家行政学院办公厅、人事局、机关党委和财务等综合性部门要搬进中央党校;6月20日“三定”方案出炉后,明确具体改革方案;到今年底,完成所有合并改革。目前,原国家行政学院的综合性部门都已搬进中央党校。“先合署办公,但没有进行机构整合,具体工作还是各干各的。”中央党校办公厅一位干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筹建之初,就有合署呼声中央党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3年,当年3月中共中央在瑞金创办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学校此后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改称为中央党校。1966年党校停办,1977年复校。复校以来,中共地厅级以上干部几乎都要到此进修。这所培养中国未来政治精英的学校,曾长期由主管组织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执掌,乔石、胡锦涛、曾庆红、习近平、刘云山等人都曾兼任过校长。中央党校复校10年之后,国家行政学院“应运改革而生”。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开,提出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次年召开的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筹建国家行政学院。王伟曾任原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原副主任,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筹建的初衷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型公务员。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条例规定了国家行政学院承担国家公务员的培训任务,这一年国家行政学院正式挂牌。据王伟了解,中央在讨论国家行政学院院长人选时,曾有意效仿国外由总统或总理兼任行政学院院长的做法,但考虑到在中国要遵循“党管干部”的原则,国家行政学院院长级别不能高于中央党校校长级别。“最终决定由国务委员李贵鲜兼任,从第二任起便由同时兼任国务院秘书长的国务委员担任,这是因为国务院秘书长协调各部委关系最为方便,而国家行政学院的重大问题,如省部级干部培训事宜等,还需要报总理批准。”王伟说。国务院秘书长兼任院长的任职模式,一直延续到此次两校合并。事实上,国家行政学院计划筹建之初,就有与中央党校合署的呼声。王伟回忆,“因有不同意见,便作罢。”到筹建后期,又有中央党校教授联名致信中央政府要求两校合并。“但那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已经通过了单独设立国家行政学院的决议,不可更改。”行政学院成立后,和党校的工作各自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努力。2008年9月3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之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制定的《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也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生效后,原国家行政学院指导地方行政学院也就有了依据,还在办公厅增设了地方工作处,以加强对地方行政学院的业务指导。每年年底,都会召开全国行政学院院长会议,担任国家行政学院院长的国务委员必定到会讲话。不过到目前,省一级的行政学院大多还只是在省委党校加挂了一块牌子,只有云南、广西等7个省份的党校和行政学院分开设立,市、县一级几乎全部采取了“加挂牌子”的做法,大多还加挂了社会主义学院的牌子。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国家行政学院开始走出学院,进行“公仆意识”教育,并于2012年6月在国家信访局成立了首个“公仆意识教育基地”,此后又到山东临沂、宁夏六盘山、安徽金寨干部学院、河南焦裕禄干部学院等地成立了基地。2017年6月,国家行政学院又在延安梁家河成立了“党性和公仆意识教育基地”,与以前的基地相比,名称中多了“党性”二字。此次改革将设一定过渡期此次将党校与行政学院合并,机构改革方案给出的解释是,为了“全面加强党对干部培训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谋划干部培训工作,统筹部署重大理论研究”。与中央党校侧重于党性教育、党委领导能力培训不同,国家行政学院成立后主要着眼于行政管理能力和依法执政能力的教学与培养。这从机构设置上就能看出,中央党校有党史教研部、党建教研部,但国家行政学院就没有,其教学机构的设置更偏重社会科学,如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公共管理等教研部。两校的培训机构设置基本一致,都由进修部负责对省部级干部进行培训和轮训,培训部则主要承担地厅级以及少数处级干部的培训工作,学员由中组部统一调训。但在学制上,两校又有不同。中央党校侧重于长训,更加系统,最长可达1年,国家行政学院侧重于短期专题培训,一般都是结合具体主题如脱贫攻坚、网络强国等进行培训,此外就是对厅级局干部进行任职培训,短则一周,最长两个月。这种培训周期上的差异也不是绝对,国家行政学院“青干班”的学制就长达1年。与“青干班”名称类似的是中央党校“中青班”,后者启动于1980年,1995年明确定位成“为省部级领导干部培养后备力量”,该班三分之一以上的学员日后都晋升省部级以上职务。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锦涛就是“中青班”第二期(1981年9月-1982年7月)学员,当时他的职务是甘肃省建委副主任。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中,胡春华、陈敏尔、周强也是党校“中青班”学员。1996年启动的国家行政学院“青干班”,学员起初不是干部,而是从高校优秀应届毕业生中选拔,2004年,才将招生对象改为县处级年轻干部,主要培训执政能力,不像党校“中青班”的提拔信号那么明显。“尽管两校在教学上有所区别,但同质化倾向还是很明显。”原国家行政学院不愿具名的副局级干部说,内设部门中,除办公厅、教务部、人事局等综合部门,两校都有科研部、进修部、培训部、研究室、研究生院等业务部门,各自都有出版社等职能相同的直属机构。教学部门中,两校都有经济学教研部,中央党校的政法教研部与国家行政学院的法学教研部、政治学教研部,虽然名称不一样,但职能也基本相同。“成立行政学院是改革的成果,现在两校合并是改革的深化。”那位副局级干部说,对于两校的在岗人员而言,还是很关心机构的整合和人员安置,此前,中央党校有26个司局级机构,国家行政学院也有25个。但他也了解到,与以往“机构一合并,人就开始分流”不同,这次改革人员不会立马分流,将会给予各个部门一定过渡期,为期3年左右。党校党史课从选修变必修对原国家行政学院的人员来说,此次改革虽然叫两校“职能整合”,但从他们的情感而言,实际上是“撤销”了国家行政学院。“有点可惜,但也是机构改革的需要。”原国家行政学院不愿具名的副局级干部说,国家行政学院成立后,已日渐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色。不同于党校意识形态色彩较浓,行政学院在国际合作中更加方便,已与很多国家的政府高级管理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对其他国家的公务员进行培训。对内,原行政学院承担了对港澳公务员的培训任务。据原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原副主任王伟回忆,澳门回归之前,澳门政府就已经委托国家行政学院对其中级及以上公务员进行轮训。“每个澳门班,我都要讲一堂行政伦理与公仆意识的课。”王伟说,当时澳门政府也有委托中央党校进行培训的考虑,但考虑到党校的意识形态色彩,最终选择国家行政学院。可以肯定的是,国家行政学院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2017年结业的中国-欧盟应急管理项目,就由国家行政学院与法国公民保护与危机应对总局牵头执行。原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主任马宝成介绍,这一项目持续了5年,培训了一批中国应急系统各级官员,以及国家行政学院应急学科的教职人员。他说,原国家行政学院还在规划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培训。而应急管理培训作为行政学院后来发力的教学内容,也已形成了独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特色。合并前,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国家行政学院近几年还承担了不少政策的第三方评估,国家行政学院进修部主任龚维斌就参加过两次。2015年,国家行政学院受国务院办公厅委托,围绕“深化审批制度改革”这一主题,组织调研组走访中央部委与各级政府,考察简政放权的成效。2016年5月,龚维斌一行又到内蒙古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等地走访半月有余,考察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并形成了政策建议,上报中央。为中央和国务院建言献策,是原国家行政学院近年来一项重要职能,特别是自2015年成为25家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之后,已经承担了几十项咨询课题。据原国家行政学院那位副局级干部介绍,所有送阅件由学院的决策咨询部统一上报中央,2016年送阅件获得中央领导批示率高达60%以上。“应该说,行政学院有些学术、科研的优势还是不可取代的。”该干部推测,两校合并后,一些同质化的机构大概率要被整合,但已形成特色、不可替代的教学、科研部门,“前景则要光明得多,而且合并后还能相互补充”。“国家行政学院在国际合作方面给新党校带来优势,而党校的党性教育也会渗透到公务员培训之中。”龚维斌分析道。日常教学中,中央党校的党性教育正日益加强。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罗平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之前他主讲的党史课还是一门选修课,但从2017年变成了必修课。现在,全校学员每周一早晨都必须集中起来,上的第一节课就是“党史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