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干货:跟着习大大学诗词 化而用之飘墨香
yn.offcn.com
2018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干货:跟着***学诗词
化而用之飘墨香
在2018云南公务员考试备考中,大家可能听过“失行测者失公考,得申论者得天下”,充分说明申论在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申论最后一道题目申发论述中,我们总是需要引用一些文人雅士、名人名言或者教授学者说的一些话,使自己的文章看起来更加饱满,更加充实,为自己的文章增色添彩。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要想在考场上写出来一个字,你肚子里得有一瓶墨。所以,我们在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好词好句,不断给自己充电。今天,云南中公教育专家就带领就跟随***的步伐,一起学几句可以应用到写作过程中的一些话。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讲话最后援引古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展示了充分自信。新时代,新征程,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自有清香,化作乾坤万里春。天地诗心,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习近平的“古墨书香”,也丰富我们自己的知识积淀。
一、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0月25日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总书记说:我们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词,我们一贯欢迎客观的介绍和有益的建议,正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典故出处:
墨梅 〔元〕王冕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yn.offcn.com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首诗前两句直接描写梅花在何处、花开时是什么情形,而后两句则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王冕所描述的墨梅,淡淡墨水点染而成,因此并不艳丽,但神清骨秀、孤澹清逸、澄淡高远,有着独特的内在气质,它不以鲜艳的颜色吸引人、讨好人,只愿散发清香,留在天地之间。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我们在写作中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
二、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总书记曾写过一篇文章——《心无百姓莫为“官”》。文中提到,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深林”,都充分说明心无百姓莫为“官”。典故出处: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yn.offcn.com
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此诗巧妙地以竹声作引,托物取喻。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则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我们在遇到一些涉及民生、基层工作的时候可以引用这句话,而且这句话也可以作为部分文章的开头。
三、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2015年4月习总书记在巴基斯坦议会的演讲说到“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我们不会忘记,巴基斯坦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也是首个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伊斯兰国家。在新中国打破外部封锁、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探索改革开放等关键时刻,巴基斯坦总是挺身而出,给予我们无私而宝贵的帮助。在中国遇到自然灾害和困难挑战的时候,巴基斯坦总是及时伸出援手。” 典故出处:
赠萧瑀 〔唐〕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yn.offcn.com
这首诗可以这么理解,在风平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们: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总之,这首诗形象而深刻地说明:只有在严峻危急的关头,才能考察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和节操;只有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才能显示出谁是坚定的朋友。
四、偷得浮生半日闲
习总书记在2013年3月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提及:“尽管工作很忙,但‘偷得浮生半日闲’,只要有时间,我就同家人在一起。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也是体育爱好者,喜欢游泳、爬山等运动,年轻时喜欢足球和排球。” 典故出处:
题鹤林寺壁 〔唐〕李涉 终日错错碎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yn.offcn.com
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这首绝句妙在以朴素直白、不着修饰的词句,表露诗人复杂的心境,揭示人生当懂得“惜时”,懂得在庸碌与混沌之中学会“偷得浮生半日闲”之道理。这句话非常契合2014年副省考试的主题,在快节奏盛行的当下,我们要慢下来,学会自在有为。
五、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 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到,领导干部要通过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的作用;通过研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典故出处:
和董传留别 〔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yn.offcn.com
“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传世名句,一个“自”字,强调了高雅不凡的气质源于书香熏染。“气”不仅指读书带给人的儒雅之气,更是指在面对人生失意和窘迫时所表现出的豁达态度。
读书不仅可以长知识,还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气质高雅。曾国藩对儿子曾纪泽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北宋诗人黄庭坚则从反面加以论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而作为当代青年人,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用好书,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典故出处: 人间词话 〔清〕王国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首先,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yn.offcn.com
其次,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王国维的三境界论本质上展现了成大事业、做学问中的立志、磨练和顿悟三个层次,这实质上体现了哲学中的量变质变原理。实际上,我们不管是备考,还是日常学习,都要经历这三个方面,才能学到真功夫,求得真学问。
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习总书记2016年4月在安徽调研期间提及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典故出处: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yn.offcn.com
在这首诗里,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我们要在学习理论之后,不断通过实践巩固,发现并改正问题,让自己更快进步。积累不是一日之功,而应该久久为功。距离考试不到一周的时间,广大考生要养成每天积累的好习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相信到了考试场上,一定会胸有成竹,文思泉涌。中公教育网站专门开辟了资料辅导专栏,由中公教育专家从各类通道搜集有用信息,为考生量身定制,方便查看学习。
更多云南公务员考试信息关注云南中公教育信息网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第二篇:2018年深圳公务员考试:跟着***学诗词 化而用之飘墨香
深圳人事考试网温馨提示您关注深圳公务员考试网,随时掌握2018年深圳公务员考试公告、考试时间、报名时间和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时间以及笔试成绩查询、资格审核公告和面试公告等信息,提供深圳公务员考试培训、方法技巧、行测、公基、面试、时事政治等备考资料!在公务员考试备考中,大家可能听过“失行测者失公考,得申论者得天下”,充分说明申论在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申论最后一道题目申发论述中,我们总是需要引用一些文人雅士、名人名言或者教授学者说的一些话,使自己的文章看起来更加饱满,更加充实,为自己的文章增色添彩。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要想在考场上写出来一个字,你肚子里得有一瓶墨。所以,我们在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好词好句,不断给自己充电。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带领就跟随***的步伐,一起学几句可以应用到写作过程中的一些话。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讲话最后援引古诗“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展示了充分自信。新时代,新征程,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自有清香,化作乾坤万里春。天地诗心,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习近平的“古墨书香”,也丰富我们自己的知识积淀。
一、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0月25日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总书记说:我们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词,我们一贯欢迎客观的介绍和有益的建议,正所谓“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典故出处: 墨梅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首诗前两句直接描写梅花在何处、花开时是什么情形,而后两句则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王冕所描述的墨梅,淡淡墨水点染而成,因此并不艳丽,但神清骨秀、孤澹清逸、澄淡高远,有着独特的内在气质,它不以鲜艳的颜色吸引人、讨好人,只愿散发清香,留在天地之间。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我们在写作中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
二、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总书记曾写过一篇文章——《心无百姓莫为“官”》。文中提到,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深林”,都充分说明心无百姓莫为“官”。
典故出处: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此诗巧妙地以竹声作引,托物取喻。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则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我们在遇到一些涉及民生、基层工作的时候可以引用这句话,而且这句话也可以作为部分文章的开头。
三、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2015年4月习总书记在巴基斯坦议会的演讲说到“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我们不会忘记,巴基斯坦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也是首个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伊斯兰国家。在新中国打破外部封锁、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探索改革开放等关键时刻,巴基斯坦总是挺身而出,给予我们无私而宝贵的帮助。在中国遇到自然灾害和困难挑战的时候,巴基斯坦总是及时伸出援手。”
典故出处: 赠萧瑀
〔唐〕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这首诗可以这么理解,在风平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们:其特殊性没有显现出来,因而不易鉴别。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总之,这首诗形象而深刻地说明:只有在严峻危急的关头,才能考察出一个人的真正品质和节操;只有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才能显示出谁是坚定的朋友。
四、偷得浮生半日闲
习总书记在2013年3月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提及:“尽管工作很忙,但‘偷得浮生半日闲’,只要有时间,我就同家人在一起。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也是体育爱好者,喜欢游泳、爬山等运动,年轻时喜欢足球和排球。”
典故出处: 题鹤林寺壁 〔唐〕李涉 终日错错碎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有一天,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在游览寺院的时候,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这首绝句妙在以朴素直白、不着修饰的词句,表露诗人复杂的心境,揭示人生当懂得“惜时”,懂得在庸碌与混沌之中学会“偷得浮生半日闲”之道理。这句话非常契合2014年副省考试的主题,在快节奏盛行的当下,我们要慢下来,学会自在有为。
五、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 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到,领导干部要通过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的作用;通过研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典故出处: 和董传留别 〔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传世名句,一个“自”字,强调了高雅不凡的气质源于书香熏染。“气”不仅指读书带给人的儒雅之气,更是指在面对人生失意和窘迫时所表现出的豁达态度。
读书不仅可以长知识,还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气质高雅。曾国藩对儿子曾纪泽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北宋诗人黄庭坚则从反面加以论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而作为当代青年人,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用好书,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典故出处: 人间词话
〔清〕王国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首先,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王国维的三境界论本质上展现了成大事业、做学问中的立志、磨练和顿悟三个层次,这实质上体现了哲学中的量变质变原理。实际上,我们不管是备考,还是日常学习,都要经历这三个方面,才能学到真功夫,求得真学问。
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习总书记2016年4月在安徽调研期间提及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
典故出处: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这首诗里,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我们要在学习理论之后,不断通过实践巩固,发现并改正问题,让自己
更快进步。
积累不是一日之功,而应该久久为功。距离考试不到一周的时间,广大考生要养成每天积累的好习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相信到了考试场上,一定会胸有成竹,文思泉涌。中公教育网站专门开辟了资料辅导专栏,由中公教育专家从各类通道搜集有用信息,为考生量身定制,方便查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