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四项核心制度试题
十四项核心制度试题
(一)一、填空题。60分,每空3分。
1、首诊负责是指第一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对所接诊患者(特别是对急、危重患者)的()、诊断、()、转科和()等工作负责到底。
2、责任主治医每日查房()次,对所管患者进行系统查房,特别对新入院、手术前后、危重、诊断未明确、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
3、非责任主治医师及住院医师每日查房至少()次。巡视危重、()、()、新入院、手术后患者。
4、三级查房由()、()、()组成。
5、凡科内遇疑难病例,入院()日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及院内感染者均需讨论,讨论会由()主持,本科或邀请他科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修订治疗方案。
6、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死后()内召开,特殊病例(存在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在24小时内进行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由()主持,本科医护人员和相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派人参加。
7、患者入院后,医师要在()小时内书写首次病程记录。新入院患者,()小时内应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查房记录。重危患者的病程记录()天至少1次,病情变化时,随时记录,记录时间具体到分。
8、出院病历一般应在()内归档,特殊病例(如死亡病例、典型教学病历)归档时间不超过1周,并及时报病案室登记备案。
9、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的病人,如各种大手术后、休克、瘫痪、昏迷、发热、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和早产婴儿等,应给予()级护理。
10、病情较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如大手术后病情稳定着,以及年老体弱、幼儿、慢性病不宜多活动者等。应给予()级护理。
二、简答题。40分,每题20分。
1、十四项核心制度包含哪些内容?至少答出10项。20分
2、简述查对制度。(答出本科室部分即可。临床科室、手术室、药局、血库与检验科、放射科、理疗科及针灸室、彩超室)20分
第二篇:十四项医疗核心制度试题
ICU医护人员十四项医疗核心制度试题
姓名:年龄:日期:得分:
一、填空题:
1、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和。
2、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
3、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
4、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收治病人。
5、医疗机构应建立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实行、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6、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次。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小时负责制,实行查房。
7、对新入院患者,住院医师应查看患者,主治医师应在小时内查看患者并提出处理意见,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应在小时内查看患者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理提出意见。
8、住院医师查房,要求重点巡视、、、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患者,同时巡视患者;
9、凡遇病例、入院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等均应组织讨论。
10、医疗会诊包括:会诊、会诊、会诊、会诊、会诊等
11、急诊会诊可以电话或书面形式通知相关科室,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内到位。会诊医师在签署会诊意见时应注明具体到。
12、科内会诊原则上应举行1次,人员参加。
13、患者病情超出本科专业范围,需要其他专科协助诊疗者,需行会诊。
14、科间会诊时,应邀科室应派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会诊。
15、病情疑难复杂且需要多科共同协作者、突发事件、重大医疗或某些特殊患者等应进行会诊。
16、应直接参与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并作好科室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的组织实施工作,密切关注新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积极妥善处理,做好记录。
二、选择题
1、在抢救危重症时,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几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
A2小时B6小时C4小时
2、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手术技术的要求,把手术分为几类。()
A二类B三类C四类
3、()医师:熟练完成各类手术,特别是完成开展新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
A主任B高年资副主任C主治
4、对于疑难、复杂、重大手术,病情复杂需相关科室配合者,应提前()天邀请麻醉科及有关科室人员会诊,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A1-2B2-3C3-45、术前讨论会由科主任主持,科内所有医师参加,手术医师、护士长和()必须参加。
A护工B责任护士C所有护士
6、病区值班需有一、二线和三线值班人员…()值班人员为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进修医师值班时应在本院医师指导下进行医疗工作。
A一线B二线C三线
7、实施者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申请表》,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实施细则、结果及风险预测及对策,科主任审阅并签字同意后报()
A院办B总值班室C医政(务)科
8、医政(务)科组织学术委员会专家进行论证,提出意见,报()批准后方可开展实施。
A主管院长B财务科C相关科室科主任
9、新业务、新技术完成一定例数后,科室负责及时总结,并向()提交总结报告,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讨论决定新业务、新技术的是否在临床全面开展。
A院办B专家组C医政(务)科
10、建立健全医院病历质量管理组织,完善医院()病历质量控制体系并定期开展工作。
A二级B三级C四级
11、三级质控部门由()组成,负责对归档病历的检查。
A科主任、病案委员(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科护士长
B医院病案室专职质量管理医师
C院长或业务副院长及有经验、责任心强的高级职称的医、护、技人员及主要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人
12、()质控部门由医院行政职能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负责对门诊病历、运行病历、存档病案等,每月
进行抽查评定,并把病历书写质量纳入医务人员综合目标考评内容,进行量化管理。
A二级B三级C四级
13、平诊患者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在()小时内查看患者、询问病史、书写首次病程记录和处理医嘱。
A3B6C814、急诊患者应在()分钟内查看并处理患者。
A5B10C1515、住院病历和首次病程记录原则上应在()小时内完成。
A2B3C416、新入院患者,()小时内应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查房记录
A24B48C7217、一般患者每周应有2次()查房记录,并加以注明。
A住院医师B主治医师C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
18、重危患者的病程记录每天至少1次,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对病情稳定患者至少()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
A2B3C419、出院病历一般应在()天内归档
A2B3C420、特殊病历(如死亡病历、典型教学病历)归档时间不超过()周,并及时报病案室登记备案。
A1B2C321、检验科:采取标本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
A试剂B标本质量C检验目的22、()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A一类B二类C三类
23、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
A术前B缝合前、后C术前与缝合前、后
24、对(),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A重大、疑难、致残、重要器官摘除及新开展的手术
B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的手术
C正常手术
25、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剧、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
A药物剂量B药物浓度C配伍禁忌
26、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
A送检一次B重做一次C仅限一次
27、高频治疗时,并检查()。
A极性、电流量、次数
B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常
C针数和有无断针
28、()值班医师夜间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遇到需要处理的情况时应立即前往诊治。如有急诊抢救、会诊等需要离开病区时,必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及联系方法。
A一线B一、二线C一、二、三线
29、凡血库所备各型血液,应有明显的标志,分格保存在()摄氏度冰箱内,并随时观察冰箱内温度变化。
A2B3C430、放射科治疗时,查对()。
A科别、病房、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
B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C科别、病房
31、科内会诊原则上应(),全科人员参加。主要对本科的疑难病例、危重病例、手术病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病例或具有科研教学价值的病例等进行全科会诊。会诊由科主任或总住院医师负责组织和召集。会诊时由主管医师报告病历、诊治情况以及要求会诊的目的。通过广泛讨论,明确诊断治疗意见,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
A每周举行两次B每周举行一次C每两周举行一次
3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年以上。
A3B4C5
三、问答题:
1、根据首诊负责制度,针对急、危、重患者,简述首诊医师的职责内容。
2、请简要叙述住院医师、主治及主任医师查房内容。
3、根据会诊制度,简述科间会诊及全院会诊规定。
4、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三查七对”指的是?
5、根据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主管医师应该做好哪几方面工作?
第三篇:十四项核心制度
十四项核心制度
1、首诊负责制
一、门诊病人挂号后,接诊医师应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详细询问病史,做好全面检查,如在诊断和处理上有困难
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协助诊查。
二、对疑难、复杂、科室间的“临界病人”,首诊医师应首先完成病历记录和体格检查,经本科主治医师复查后方可邀
请有关科室会诊或转科。
三、会诊科室必须安排高年资医师会诊,认真检查后,如不属本科疾病,应写好会诊记录和拟诊意见,介绍回原首诊
科室进一步检查处理。
四、病情涉及到两科以上的病人,如需住院治疗,应根据病人的主要病情收住院,如有争议,由门诊部主任根据病情
决定,科室不得拒收病人,凡因拒收造成的医疗差错,事故,由拒收科室和当事人承担责任。
五、凡因擅离岗位、敷衍马虎、不负责任、相互推委,而造成医疗差错和事故,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六、病人挂上与本科无关的号,接诊医师应给予认真处理,同时热情向病人说明,下次到有关科室诊治,如有诊治困
难,首诊医师签字到挂号室退号,另挂有关科号就诊。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一、在临床科室的整个医疗活动中,必须履行三级负责制,逐级负责,逐级请示,即主治医师应对住院医师的诊疗工
作负责,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应对主治医师的诊疗工作负责。
二、医师三级负责制体现在查房、手术、门诊、急诊、值班、抢救、解决疑难、医疗文书书写、质量管理等。
三、在各种诊疗活动中,下级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听取上级医师的指导意见,上级医师有责任查询下级医
师的工作,上通下达,形成一个完整的诊疗体系。
四、下级医师必须认真执行上级医师的指示,若下级医师不请教上级医师,主观臆断,对病人作出不正确的诊断和处
理,由下级医师负责;若下级医师向上级医师汇报,上级医师未能亲自查看病人即作出不切实际的处理意见,所造成的不良后果,由上级医师负责。若下级医师不执行上级医师的指示,擅自更改或拖延而延误诊治,甚至造成不良后果,由下级医师负责。
五、若下级医师对上级医师的处理意见持不同见解时,仍应执行上级医师的决定,事后再与上级医师进行学术探讨。
3、分级护理制度
一、住院病人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护理等级并下达医嘱,分为1、2、3级护理及特别护理四种,护理人员要在病人床
头牌内加放护理等级。标记。
二、特别护理
(一)病情依据
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和监护的病人
2、病情复杂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如脏器移植等。
3、各种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等。
(二)护理要求
1、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急救药品,器材,随时准备抢救。
2、制定护理计划,设特别护理记录单,根据病情随时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出入量。
3、认真,细致的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三、一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1、病重、病危、各种大手术后及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2、各种内出血或外伤、高烧、昏迷、肝肾功能衰竭、休克及极度衰弱者。
3、瘫痪、惊厥、子痫、早产婴、癌症治疗期。
(二)护理要求:
1、绝对卧床休息,解决生活上的各种需要。
2、注意思想情绪的变化,做好思想工作,给予细致周密的护理。
3、严密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观察
用药后反应及效果,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4、加强基础护理,定时做好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并发症。
5、加强营养,鼓励病人进食,保持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新鲜,防止交叉感染。
四、二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1、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特殊复杂手术及大手术后病情稳定及行骨牵引,卧石膏床仍需要卧床休息,生活不能
自理者。
2、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
3、一般手术或轻型先兆子痫等。
(二)护理要求
1、卧床休息,根据病人情况,可在床上做轻度活动。
2、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进行特殊治疗和用药的反应及效果,每1~2小时巡视一次。
3、做好基础护理,协助翻身,加强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
4、给予生活上必要的照顾,如洗脸、擦身、送饭、递送便器等。
五、三级护理
(一)病情依据
1、轻症、一般慢性病,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正常孕妇等。
2、各种疾病术后恢复期或即将出院的病人。
3、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
(二)护理要求
1、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
2、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二次,掌握病人的生活、思想情况。
3、督促病人遵守院规、保证休息、注意饮食,每日巡视二次。
4、对产妇进行妇幼卫生保健咨询指导。
5、进行卫生科学普及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病人自我保健水平。
4、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历讨论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讨论前应将有关检查结果备齐。
5、会诊制度
(一)涉及本专业以外的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二)科室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时,填写会诊单,应邀医师一般要在两天内完成,并写出
会诊记录,如需要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到相关专科检查。
(三)急诊会诊:被邀请人员,必须随请随到。
(四)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五)院内大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义务科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由申请科主任
主持,义务科要有人参加。
(六)院外会诊:病情复杂的疑难病例,需请外院专家会诊,由科主任提出,报医务科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
系,确定会诊时间。应邀医院应指派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前往会诊。会诊由申请科科主任主持。若病情
允许可由医护人员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
(七)科内、院内、院外集体会诊: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史。做好会诊前准备和会诊记录,会诊中,要认真
查看病人,充分发扬技术民主,提出明确的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6、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一、抢救工作必须有周密、健全的组织分工,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应有高度的责
任感,全力以赴,紧密配合,遇重大抢救应根据病情,提出抢救方案并报告领导。凡涉及法律纠纷,要报告有关
部门。
二、抢救器材和药品要力求齐全完备,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储存,用后随时补充。值班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多种
器械、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做到长备不懈。抢救室物品一律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三、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听从指挥,根据病情按疾病抢救程序及时给予必要的抢救措施,如吸氧、吸痰、测血压、建立静脉通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配血、止血等。
四、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详细做好病情记录,并注明抢救时间,对病情复杂,疑难病例立即请上级医师或专业医师协
助诊治。
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日夜应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待,护理人员执行口
头医嘱时应复诵一遍,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执行,使用后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方可弃去,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六、多种抢救物品、器械用后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房间进行终末消毒。
七、及时向病员家属或单位讲清病情,以取得家属或单位的配合。
八、抢救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写出抢救记录及抢救小结,总结经验,促进工作。
7、术前讨论制度
对重大、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长、护士及有关人员参加。制定出手术方案、术后观察事项及护理要求等。讨论情况记入病历,必要时上报医务科批准。
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死后1周内召开,特殊病例应及时讨论。尸检病例,待发出病理报告后进行,但不应迟于2周,由科主任,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派人参加,谈论情况记入病历。
9、查对制度
一、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
二、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对床号、姓名和服
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三、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四、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
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五、输血前,需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六、给病人配血或检验抽取血标本时,先在试管上贴好病人姓名、床号和号码后再抽血。
10、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
11、交接班制度
一、病房护理人员实行三班轮流值班,值班人员应严格执行医嘱和护士长安排,对病人进行护理工作。
二、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15分钟进科室,阅读交班报告及医嘱本,在接班者来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岗。
三、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遇特殊情况,必须做详细交待,与接班者共同做好工作方可离开,必
须写好交班报告及各项文字记录,处理好用过的物品,日班为夜班做好用物准备,如消毒敷料、试管、标本瓶、注射器、常备器械、被服等,以便于夜班工作。
四、交接班中发现病情、治疗、器械、物品交待不清,应立即询问,接班时如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因
交班不清,发生差错事故或物品遗失,应由接班者负责。
五、交班报告白班的由主班护士写,小夜、大夜、则各由其值班护士书写,要求字迹整齐清晰、简明扼要、有连贯性、运用医学术语,如进修护士或护生填写时,带教护理人员或护士长要负责修改并签名。
六、医护人员每周开1~2次短时间晨会,共同听取护士和医生的交班报告,护士长或科主任传达院周会内容或上周工
作情况,并提出本周工作要求。
七、护理晨会集体交班由护士长主持,全体人员应严肃认真的听取夜班交班报告,要求做到交班本上要写清,口头要
讲清、病人床头要看清,中午班、小夜及大夜下班前均应进行床头、口头及书面交班,如交待不清不得下班。
12、技术准入制度
一、凡新开展的项目和技术一律实行准入制度,不能准入的项目和技术不允许开展。
二、新开展的项目和技术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包括安全性,可靠性,持久性和经济效益。
三、对新开展的项目和技术必须作好各种准备和预案,不具备条件不能开展。
四、新开展的项目和技术必须向医务科申报,经院长同意批准后方能开展。
五、各科对新开展技术和项目要认真进行总结,条件成熟后可进行推广。
13、手术分级制度
为了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预防医疗事故发生,加强医师的手术管理,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我院实行科主任指导下的手术医师分级负责制。所有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手术医师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一、手术分类
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手术技术的要求,把手术分为四类:
1、四类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2、三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3、二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
4、一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1、住院医师
2、主治医师
3、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
上。
4、主任医师
三、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1、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四类手术。
2、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三、四类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类手术。
3、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二、三、四、类手术,在上级医师参与指导下,逐步开展一类手术。
4、高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完成二、三、四类手术,在主任医师的指导下,开展一类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
成部分一类手术、开展新的手术。
5、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各类手术,特别是完成开展新的手术或是引进新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
四、术审批权限
1、正常手术:原则上经科室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科主任授权的副主任审批。
2、特殊手术:凡属下列之一的可视作特殊手术,须经科室认真进行术前讨论,经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备案,必要
时经院内会诊或报主管院领导审批。但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生命,主管医师应当机力断,分秒必争,积极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或总值班汇报,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1)手术可能导致毁容或致残的;
(2)同一患者因并发症需再次手术的;
(3)高风险手术;
(4)本单位新开展的手术;
(5)无主患者、可能引起或涉及司法纠纷的手术;
(6)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手术人士等;
(7)外院医师来院参加手术者、异地行医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14、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一、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使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二、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正确应用成熟的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
体输血等。
三、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实行。
四、输血申请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
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五、如果因病情需要,输血量一次超过2000毫升时要履行报批手续,经治医师必须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超过2000
毫升以上)》,并经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医务科批准,申请单必须由输血科(血库)留存备案。
六、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的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
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务科或分管院长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危重患者抢救紧急情况下需要输血时,时间内报医务科审批,时间外报总值班,必须由当班医或医务科签名,医务科备案。
七、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
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八、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准确无误后方可输血。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取回的血液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存。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代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代血继续输注。
九、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上报医师,在积
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入;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 B O血型、R H(D)血型。用保存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
血样、血袋中的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
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硬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数学反应,抽取血袋肿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喉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十、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立即通知输血科,并逐项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备案。
第四篇:十四项核心制度
十四项核心制度
1、首诊负责制度
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一、医疗机构应建立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实行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和相关人员参加。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1次。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
三、对急危重患者,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临时检查患者。
四、对新入院患者,住院医师应在入院8小时内查看患者,主治医师应在48小时内查看患者并提出处理意见,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应在72小时内查看患者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理提出指导意见。
五、查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要的检查器材等。查房时,住院医师要报告病历摘要、目前病情、检查化验结果及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上级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提出诊治意见,并做出明确的指示。
六、查房内容:
(1)、住院医师查房,要求重点巡视急危重、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患者,同时巡视一般患者;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核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询问、检查患者饮食情况;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饮食等方面的意见。(2)、主治医师查房,要求对所管患者进行系统查房。尤其对新入院、急危重、诊断未明及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住院医师和护士的意见;倾听患者的陈述;检查病历;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征求对医疗、护理、饮食等的意见;核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3)、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要解决疑难病例及问题;审查对新入院、重危患者的诊断、诊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医疗、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决定患者出院、转院等。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一、凡遇疑难病例、入院三天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等均应组织会诊讨论。
二、会诊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三、主管医师须事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整理完善,写出病历摘要,做好发言准备。
四、主管医师应作好书面记录,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报告及讨论目的、参加人员发言、讨论意见等,确定性或结论性意见记录于病程记录中。
4、会诊制度
一、医疗会诊包括:急诊会诊、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全院会诊、院外会诊等。
二、急诊会诊可以电话或书面形式通知相关科室,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15分钟内到位。会诊医师在签署会诊意见时应注明时间(具体到分钟)。
三、科内会诊原则上应每周举行一次,全科人员参加。主要对本科的疑难病例、危重病例、手术病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病例或具有科研教学价值的病例等进行全科会诊。会诊由科主任或总住院医师负责组织和召集。会诊时由主管医师报告病历、诊治情况以及要求会诊的目的。通过广泛讨论,明确诊断治疗意见,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科间会诊:患者病情超出本科专业范围,需要其他专科协助诊疗者,需行科间会诊。科间会诊由主管医师提出,填写会诊单,写明会诊要求和目的,送交被邀请科室。应邀科室应在24小时内派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会诊。会诊时主管医师应在场陪同,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会诊后要填写会诊记录。
五、全院会诊:病情疑难复杂且需要多科共同协作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医疗纠纷或某些特殊患者等应进行全院会诊。全院会诊由科室主任提出,报医务科同意或由医务科指定并决定会诊日期。会诊科室应提前将会诊病例的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和拟邀请人员报医务科,由其通知有关科室人员参加。会诊时由医务科或申请会诊科室主任主持召开,业务副院长和医务科长原则上应该参加并作总结归纳,应力求统一明确诊治意见。主管医师认真做好会诊记录,并将会诊意见摘要记入病程记录。
医疗机构应有选择性地对全院死亡病例、纠纷病例等进行学术性、回顾性、借鉴性的总结分析和讨论,原则一年举行≥2次,由医务科主持,参加人员为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委员会成员和相关科室人员。
六、院外会诊。邀请外院医师会诊或派本院医师到外院会诊,须按照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卫生部42号令)有关规定执行。
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一、制定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各专业常见危重患者抢救技术规范,并建立定期培训考核制度。
二、对危重患者应积极进行救治,正常上班时间由主管患者的三级医师医疗组负责,非正常上班时间或特殊情况(如主管医师手术、门诊值班或请假等)由值班医师负责,重大抢救事件应由科主任、医务科或院领导参加组织。
三、主管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适时与患者家属(或随从人员)进行沟通,口头(抢救时)或书面告知病危并签字。
四、在抢救危重症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快速、准确、无误。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在抢救过程中要作到边抢救边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五、抢救室应制度完善,设备齐全,性能良好。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6、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执行《河北省三级医院手术分级管理规范(试行)》,二级医院参照执行。
一、手术分类
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手术技术的要求,把手术分为四类:
(1)、四类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2)、三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3)、二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4)、一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1)、住院医师(2)、主治医师
(3)、副主任医师:①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②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
(4)、主任医师
三、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1)、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四类手术。(2)、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三、四类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类手术。
(3)、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二、三、四类手术,在上级医师参与指导下,逐步开展一类手术。
(4)、高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完成二、三、四类手术,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一类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一类手术、开展新的手术。
(5)、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各类手术,特别是完成开展新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
四、术审批权限(1)、正常手术:原则上经科室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科主任授权的科副主任审批。
(2)、特殊手术:凡属下列之一的可视作特殊手术,须经科室认真进行术前讨论,经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备案,必要时经院内会诊或报主管院领导审批。但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生命,主管医师应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和总值班汇报,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①手术可能导致毁容或致残的; ②同一患者因并发症需再次手术的; ③高风险手术;
④本单位新开展的手术;
⑤无主患者、可能引起或涉及司法纠纷的手术;
⑥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特殊人士等; ⑦外院医师来院参加手术者、异地行医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7、术前讨论制度
一、对重大、疑难、致残、重要器官摘除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二、术前讨论会由科主任主持,科内所有医师参加,手术医师、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必须参加。
三、讨论内容包括:诊断及其依据;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要点及注意事项;手术可能发生的危险、意外、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是否履行了手术同意书签字手续(需本院主管医师负责谈话签字);麻醉方式的选择,手术室的配合要求;术后注意事项,患者思想情况与要求等;检查术前各项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四、对于疑难、复杂、重大手术,病情复杂需相关科室配合者,应提前2-3天邀请麻醉科及有关科室人员会诊,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一、死亡病例,一般情况下应在1周内组织讨论;特殊病例(存在医疗纠纷的病例)应在24小时内进行讨论;尸检病例,待病理报告发出后1周内进行讨论。
二、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本科医护人员和相关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派人参加。
三、死亡病例讨论由主管医师汇报病情、诊治及抢救经过、死亡原因初步分析及死亡初步诊断等。死亡讨论内容包括诊断、治疗经过、死亡原因、死亡诊断以及经验教训。
四、讨论记录应详细记录在死亡讨论专用记录本中,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讨论意见等,并将形成一致的结论性意见摘要记入病历中。
9、查对制度
一、临床科室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剧、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时要严格三查八对制度(见护理核心制度--
六、查对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二、手术室
(1)、接患者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性别、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左、右)。
(2)、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3)、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后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
(4)、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巡回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验送检。
三、药房
(1)、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
(2)、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四、血库
(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瓶(袋)号、采血日期、血液种类和剂量、血液质量。
五、检验科
(1)、采取标本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3)、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4)、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5)、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六、病理科
(1)、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姓名、性别、联号、标本、固定液。(2)、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切片数量和质量。
(3)、诊断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4)、发报告时,查对单位。
七、放射线科
(1)、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2)、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3)、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八、理疗科及针灸室
(1)、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2)、低频治疗时,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3)、高频治疗时,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常。
(4)、针刺治疗前,检查针的数量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
九、(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基础代谢等)
(1)、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验目的。(2)、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3)、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其他科室亦应根据上述要求,制定本科室工作的查对制度。
10、医师交接班制度
一、病区值班需有一、二线和三线值班人员。一线值班人员为取得医师资格的住院医师,二线值班人员为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三线值班人员为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进修医师值班时应在本院医师指导下进行医疗工作。
二、病区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医师应按时接班,听取交班医师关于值班情况的介绍,接受交班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
三、对于急、危、重病患者,必须做好床前交接班。值班医师应将急、危、重患者的病情和所有应处理事项,向接班医师交待清楚,双方进行责任交接班签字,并注明日期和时间。
四、值班医师负责病区各项临时性医疗工作和患者临时情况的处理,并作好急、危、重患者病情观察及医疗措施的记录。一线值班人员在诊疗活动中遇到困难或疑问时应及时请示二线值班医师,二线值班医师应及时指导处理。二线班医师不能解决的困难,应请三线班医师指导处理。遇有需经主管医师协同处理的特殊问题时,主管医师必须积极配合。遇有需要行政领导解决的问题时,应及时报告医院总值班或医务科。五、一、二线值班医师夜间必须在值班室留宿,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遇到需要处理的情况时应立即前往诊治。如有急诊抢救、会诊等需要离开病区时,必须向值班护士说明去向及联系方法。三线值班医师可住家中,但须留联系方式,接到请求电话时应立即前往。
六、值班医师不能“一岗双责”,如即值班又坐门诊、做手术等,急诊手术除外,但在病区有急诊处理事项时,应由备班进行及时处理。
七、每日晨会,值班医师应将重点患者情况向病区医护人员报告,并向主管医师告知危重患者情况及尚待处理的问题。
11、新技术准入制度
一、新技术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实施。
二、实施者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申请表》,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实施细则、结果及风险预测及对策,科主任审阅并签字同意后报医务科。
三、医务科组织学术委员会专家进行论证,提出意见,报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开展实施。
四、新业务、新技术的实施须同患者签署相应协议书,并应履行相应告知义务。
五、新业务、新技术实施过程中由医务科负责组织专家进行阶段性监控,及时组织会诊和学术讨论,解决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一些较大的技术问题。日常管理工作由相应控制医师和监测医师完成。
六、新业务、新技术完成一定例数后,科室负责及时总结,并向医务科提交总结报告,医务科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讨论决定新业务、新技术的是否在临床全面开展。
七、科室主任应直接参与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并作好科室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的组织实施工作,密切关注新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积极妥善处理,做好记录。
12、病历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医院病历质量管理组织,完善医院“四级”病历质量控制体系并定期开展工作。
四级病历质量监控体系:
1、一级质控小组由科主任、病案委员(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科护士长组成。负责本科室或本病区病历质量检查。
2、二级质控部门由医院行政职能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负责对门诊病历、运行病历、存档病案等,每月进行抽查评定,并把病历书写质量纳入医务人员综合目标考评内容,进行量化管理。
3、三级质控部门由医院病案室专职质量管理医师组成,负责对归档病历的检查。
4、四级质控组织由院长或业务副院长及有经验、责任心强的高级职称的医、护、技人员及主要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院各科室病历质量的评价,特别是重视对兵力内涵质量的审查。
二、贯彻执行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卫医发[2002]190号)、《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卫医发[2002]193号)及我省《病历书写规范细则》的各项要求,注重对新分配、新调入医师及进修医师的有关病历书写知识及技能培训。
三、加强对运行病历和归档病案的管理及质量监控。
1、病历中的首次病程记录、术前谈话、术前小结、手术记录、术后(产后)记录、重要抢救记录、特殊有创检查、麻醉前谈话、输血前谈话、出院诊断证明等重要记录内容,应由本院主管医师书写或审查签名。手术记录应由术者或第一助手书写,如第一助手为进修医师,须由本院医师审查签名。
2、平诊患者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在8小时内查看患者、询问病史、书写首次病程记录和处理医嘱。急诊患者应在5分钟内查看并处理患者,住院病历和首次病程记录原则上应在2小时内完成,因抢救患者未能及时完成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3、新入院患者,48小时内应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查房记录,一般患者每周应有2次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并加以注明。
4、重危患者的病程记录每天至少1次,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对病重患者,至少2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对病情稳定患者至少3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对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至少5天记录一次病程记录。
5、各种化验单、报告单、配血单应及时粘贴,严禁丢失。外院的医疗文件,如作为诊断和治疗依据,应将相关内容记入病程纪录,同时将治疗文件附于本院病历中。外院的影像资料或病理资料,如需作为诊断或治疗依据时,应请本院相关科室医师会诊,写出书面会诊意见,存于本院住院病历中。
四、出院病历一般应在3天内归档,特殊病历(如死亡病历、典型教学病历)归档时间不超过1周,并及时报病案室登记备案。
五、加强病历安全保管,防止损坏、丢失、被盗等,复印病历时,应由医护人员护送或再病案室专人复印。
六、依据《病历书写规范细则》的要求与规定,建立科室及个人病历书写质量评价通报制度和奖罚机制。
13、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一、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提倡成分输血。
二、临床输血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有关输血的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后果,签署输血同意书。正常手术用血和治疗用血应提前一天申请,由经治医师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后与受血者血样一起在用血前一天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签字验收。
三、紧急输血时,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近亲属签字,没有近亲属的,由其关系人签字,同时签署授权委托书;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关系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的负责人签字。原则上由科主任负责签字,同时经治医师签字,科主任无法及时赶到时,为抢救患者依次由科室副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或住院医师签字,至少2名医师签字,同时医疗总值班或医务科签字。写明当时的患者病情需要紧急抢救,无法联系到患者家属的具体情况。抢救结束后书面报告医务科或院总值班,由医务科备案,并记入病历。
四、对于Rh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必须提前三天将《临床输血申请单》和血样送交输血科,以备和哈尔滨市中心血站联系。
五、在本院进行输血者应按规定进行ALT、HBsAg、抗HBs抗体、HBeAg、抗HBe抗体、抗HBc抗体、HCV、HIV1/
2、梅毒检查。
六、配血者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输血治疗同意书、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血型等项目,检查准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交叉配血和发血。
七、血液发出后,必须将患者血液标本保存24小时备查,临床科室输血完成后应将血袋保存24小时,待患者无不良反应后方可毁型。
八、输血科二人值班时,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互相核对;一人值班时,操作完毕后自己复核,并填写配血试验结果。
九、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室、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10年。
十、血液从输血科发出后一概不得退回。
14、医嘱制度:
1.医嘱一般在上班后1小时内开出,要求层次分明,内容清楚。转抄和整理必须准确,不得涂改。如须更改或撤销时,应用红笔填“取消”字样并签名。临时医嘱应向护士交代清楚。医嘱要按时执行。开写、执行和取消医嘱必须签名并注明时间。
2.医师写出医嘱后,要复查一遍。护士对可疑医嘱,必须查清后方可执行。除抢救或手术中不得下达口头医嘱,下达口头医嘱,护士需复诵一遍,经医师查对药物后执行,医师要及时补记医嘱。每项医嘱一般只能包含一个内容。严禁不看病人就开医嘱。
3.护士每班要查对医嘱,夜班查对当日医嘱,每周由护士长组织总查对一次。转抄、整理医嘱后,需经另一人查对,方可执行。
4.手术后和分娩后要停止术前和产前医嘱,重开医嘱,并分别转抄于医嘱记录单和各项执行单上。
5.凡需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要交代清楚,并在护士值班记录上注明。6.医师无医嘱时,护士一般不得给病员做对症处理。但遇抢救危重病人的紧急情况下,医师不在,护士可针对病情临时给予必要处理,但应做好记录并及时向经治医师报告。
第五篇:十四项医疗核心制度
十四项医疗核心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三、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四、会诊制度 5
五、急诊会诊制度
六、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七、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八、术前讨论制度
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十、查对制度 12
十一、医生交接班制度
十二、新技术准入制度 2 3 4 6 7 8 10 11 15 16
十三、病历管理制度 17
十四、分级护理制度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