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长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分析典型的上行文请示与报告之区别

时间:2019-05-14 08:3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长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分析典型的上行文请示与报告之区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长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分析典型的上行文请示与报告之区别》。

第一篇:2018长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分析典型的上行文请示与报告之区别

2018长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分析典型的上行文请示与报告之区别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事业单位考试中公文部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党政机关公文15个法定文种中的典型的上行文请示与报告之区别。

一、知识点剖析 请示

(一)请示的适用范围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二)请示的特点 1.单一性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这条规定强调了请示主题单一和主送机关单一的显著特点。

2.期复性

请示是下级机关为请求上级机关批准某一事项或解决某个问题而制发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反馈即期待上级明确表态予以答复。

3.时效性

一般来说,请示的事项是亟待明确或继续解决的问题,时效性很强,上级机关受文后应及时研究,无论同意与否,都应尽快做出批复,不宜久拖不复。否则,便会影响下级机关正常开展工作。

报告

(一)报告的适用范围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二)报告的特点 1.陈述性

报告用于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主要是为了让上级了解情况。所以报告大都采用叙述、说明的表达方式,一般不要求上级批示答复,因而具有明显的陈述性。

2.沟通性

对下级来说,报告是“下情上达”的主要手段,以此取得上级机关的理解、支持、指导,减少和避免工作上的失误。对上级来说,通过报告获得信息,了解情况,得到合理建议,可以作为决策、指导和协调工作的重要依据。

3.单向性

报告向上级行文,不需要任何相对应的文件,即具有单向性。所以应避免使用“以上报告妥否,请批示”之类的结尾语言。

二、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请示与报告都是上行公文,但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却是十分明显的。1.行文目的不同

请示是有所恳求,要求上级机关批复;报告主要是下情上达,不要求批复。2.行文内容不同

请示主要写带有迫切性、需上级机关明确指示或批准的事项,行文时只能一文一事;报告则着眼于汇报或反映情况,既可一文一事,亦可一文数事。

3.行文时间不同

请示必须在事前行文,不允许“先斩后奏”;报告主要是事后行文,也可根据情况在事中、事前行文(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或开展工作、活动的打算等)。

三、考点分析与例题展示 1.会考查请示与报告的行文目的。

【解析】请示是有所恳求,要求上级机关批复;上级机关回复时采用批复文种进行回复。有请示有批复,无请示无批复。报告主要是下情上达,不要求批复。

例题.(多选)下列关于报告和请示的区别表述正确的有()。

A.请示是呈请,报告是汇报,一个是问件,需要领导机关答复,一个是阅件,不需要领导机关答复

B.请示产生于事先,事中,事后;报告可以在事先,事中,事后行文 C.请示与报告一般情况下可以越级行文

D.请示一文一事,报告可一文一事,也可进行综合性汇报

【解析】AD。从题干中看出本题考查的是请示与报告的区别。请示必须在事前请示,不得先斩后奏。而报告可以事前报告,事中报告,事后报告都可以。为了保持正常的上下级隶属关系,请示与报告一般情况下不得越级行文。故BC表述错误。AD正好体现了请示与报告的行文目的和行文内容,表述正确。故本题答案为选AD。

经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各位考生对于党政机关公文中15个法定文种中的典型上行文请示和报告的区别有了很深的了解。

以上是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为考生做的知识点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了解更多公告,请登录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网。网址里将定期发布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吉林省教师招聘、吉林省医院招聘公告。

第二篇:2018长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失业

2018长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失业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会考察一部分西方经济学的知识,下面主要为大家梳理一下这个部分常考的一个知识点:失业。

1.失业的定义

失业是指主体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失业主体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有劳动能力;愿意就业;没有工作。

2.失业的类型

按失业的原因划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①摩擦性失业:是劳动者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②结构性失业:指因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兴衰而造成的失业。③季节性失业:由于季节变化而产生的失业。

④周期性失业:指在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阶段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3.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和充分就业

(1)失业率:即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之比,是测量失业最常见的指标。

(2)自然失业率:又称正常失业率,即自然失业与劳动力的比率。自然失业主要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3)充分就业:当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的社会就业状况。在这种状态下,国家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所有经济资源均得到充分利用。

【例】:

1、纺织业不景气所以导致很多纺织业的工人失业,属于()。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季节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答案:B。解析:由于政府经济结构的调整,必然会淘汰落后的产能,纺织业属于传统的行业,在产业升级过程中由于一部分企业机器代替了人工,另外一部分的企业衰败,所以导致的事业属于结构性失业。

2、经济周期中的衰退和萧条导致的因需求不足的失业属于()。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季节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答案:D。周期性失业:指在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阶段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以上是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为考生做的知识点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了解更多公告,请登录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网。网址里将定期发布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吉林省教师招聘、吉林省医院招聘公告。

第三篇:山东事业单位备考之公共基础知识:正当防卫

山东事业单位备考之公共基础知识:正当防卫

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刑法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且对于刑法而言其内容的组成包括刑法总论、犯罪论、刑罚论以及刑法分则的一些考点,其中在犯罪论里面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那就是正当防卫,要想拿到正方防卫相关题目的分值,就要掌握其要件、定义以及法律后果等等,接下来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其定义。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且未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当合法权利遭到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公民有权对不法侵害人进行必要的反击。正当防卫不仅不构成犯罪,而且受到法律的保护。同时我们也要知道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其要件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存在不法侵害行为。对合法行为,则不能进行防卫。因此,对下列行为不能实行防卫,依法执行公务或执行合法命令的行为;公民的依法扭送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对上述四种合法行为不能实行正当防卫。那么什么叫做不法侵害呢,一般情况下主要是指犯罪行为,也可以是其他具有严重侵害紧迫性的违法行为。因为《刑法》规定的是“不法侵害”,而不是规定犯罪行为,而不法侵害是既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其他违法行为的。并且违法行为是可以转化为犯罪行为的。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过程中,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总之,不论是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只要形成侵害紧迫性,都可以进行正当防卫。这种不法侵害还必须是实际存在的,是确确实实发生了的,而不是想象的、推测的。假想防卫不是正当防卫。在现实中有这样的情况,本来没有侵害行为存在,行为人因为精神紧张或其他原因误认为有侵害行为存在,而进行了反击,给假想的侵害者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这在理论上叫假想防卫。并且不法侵害的行为必须正在进行中,也就是说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

第二,只能对不法侵害人实行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目的在于排除、制止不法侵害,所以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进行反击,而不能反击没有实施不法侵害的第三者(包括不法侵害者的家属、亲友)。

第三,正当防卫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 不法侵害。也就是说,防卫的目的是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果不是为 了保护合法权益,就谈不上正当防卫。下面两种情况不属于正当防卫:①防卫挑拨。是指故意地挑 逗或引诱对方先实施侵害行为,然后以正当防卫为借口,对侵害人进行报复、侵害的行为。这种防卫挑拨行为形式上看似乎是正当防卫,但实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预谋性犯罪,是利用正当防卫的合法形式来实施危害他人的犯罪行为,因而不能按正当防卫处理。②互相斗殴。是指双方都有非法 侵害对方的意图而发生的互相侵害的行为。把参与互相斗殴的每个人的行为分割开来看,似乎具备保护目的的合法性这个前提,但实质上双方都是为了侵害对方而不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双方的行为都是不法侵害,而不是正当防卫。

第四,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应当理解为:防卫行为是有效地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防卫行为的强度与侵害行为的强度基本相适应,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也没有给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刑法》第 20 条规定,防卫 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另外,《刑法》第 20 条第 3 款还特别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 刑事责任。”这种情况称为特别防卫权。

例题:

1.正当防卫的本质在于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其构成要件主要有()A.必须是为了保卫国家、公共利益、本人等合法权利 B.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而进行的防卫 C.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行为进行的防卫 D.必须是针对实施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进行防卫

本题答案为ABCD。原因就是这四个选项都是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因此全选。通过此题可以发现正当防卫的命题基本以要件的考查为主,把握好要件,基本就能应对题目从而取得高分。

第四篇:2018年长春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备考:公共基础知识测试题目

2018年长春市事业单位通用知识备考:公共基础知识测试题目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命题者会倾向于检查考生对于时政修法热点的关注度,因此会经常出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新法当中的重要内容来挖空设置考题。这类题目往往会考察的比较细致,但是一般难度偏低,仅需要经过基础的记忆工作即可作答正确。而在今年有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律也发生了修改,它就是《反法》而其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今天就让老师带着大家,通过几道模拟题对于《反法》有一个基础的命题方向把握。

【经典例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法》由2017年11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B.《反法》的立法目的仅是限制不正当竞争行为,保障经营者利益

C.《反法》所称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或者提供服务的自然人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责的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查处 【答案】A。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制定与实施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其立法目的不仅是保障因不正当竞争而利益受损的经营者,更引入了对于消费者的保护内容。故B选项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本法所称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或者提供服务(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因此,C选项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四条明文表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职责的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查处。因此,D选项错误。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由1993年9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这也是反法自初订之后时隔整整25年的第一次修改,其意义非常重大。同时在其第三十二条 当中规定本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因此,A选项正确。

故本题答案选A。

【经典例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其财产不足以支付的,优先用于承担刑事责任

B.在网络购物中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刷单炒信店家及参与人都会接受行政处罚

C.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权利人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

D.经营者利用网络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故意对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实施不兼容的,属于正当竞争行为

【答案】B。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七条: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其财产不足以支付的,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责任。因为《反法》是以保障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作为立法核心目的,因此,必须先让违法经营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填平受侵权人所遭受到的损失。故A选项错误。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之规定:经营者对其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或者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百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因此,不论是刷单炒信经营者还是参与人都会受到处罚。故B选项正确。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六条、第九条规定,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权利人三百万元以下的赔偿。反不正当竞争法自修订之后,对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原来处罚范围在1万元至50万元之间,现在最高可以对行为人罚款300万元。故C选项错误。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之规定:经营者利用网络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本法的各项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影响用户选择或者其他方式,实施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妨碍其他合法经营者之间的竞争。故例如腾讯管家和360管家之争,如果采取技术手段导致其他软件无法兼容侵害市场秩序,排除限制竞争的,应视为违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行为。故D选项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为B。

以上是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为考生做的知识点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

了解更多公告,请登录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网址里将定期发布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吉林省教师招聘、吉林省医院招聘公告。

第五篇:2018长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所有权与用益物权

2018长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所有权与用益物权

事业单位考试中民法的地位不可忽视,而物权更是考试中的必考内容,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是考察物权的主要内容。在此,中公教育为广大考生解读物权中所有权与用益物权的有关内容。

一、所有权

所有权是指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包括: 1.所有权取得的一般方式

所有权取得的一般方式包括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所有权的原始取得是指不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而是依据法律规定直接取得所有权,如因先占、建造取得一物的所有权;所有权的继受取得是指以他人的权利及意思为依据取得所有权,如因买卖、赠与取得物的所有权。

2.所有权取得的特殊方式

善意取得,指受让人以财产所有权转移为目的,善意、对价受让且占有该财产,即使出让人无转移所有权的权利,受让人仍取得其所有权。所谓善意是指受让人不知道出让人为无权处分人,或者受让人应当知道却非因重大过失而不知道出让人为无权处分人。善意取得既适用于动产,又可适用于不动产。

《物权法》第106条规定,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1)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2)以合理的价格转让;(3)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

但是,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物权法》第107条规定,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

二、用益物权

根据《物权法》第117条的规定,用益物权是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用益物权主要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地役权。1.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承包人依法通过承包而取得的对农村土地使用和收益的权利。2.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在国家所有的土地上建造建筑物或者其他附着物的权利。

3.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依法享有的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造个人住宅的权利。

4.地役权是指依合同约定,土地上的权利人为实现自己土地的利益而使用他人土地的权利。地役权的成立,以有两块土地为必要,享有权利的土地称“需役地”,供他人使用的土地称“供役地”。

以上为事业单位考试中经常考察到的物权中的所有权、用益物权。当然,物权中的担保物权的地位也不容小觑,广大考生可以从一系列的讲解中具体去学习。希望各位考生能够依据我们考试的侧重点进行理解并且运用!

以上是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为考生做的知识点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借鉴!了解更多公告,请登录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网。网址里将定期发布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吉林省教师招聘、吉林省医院招聘公告。

下载2018长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分析典型的上行文请示与报告之区别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长春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分析典型的上行文请示与报告之区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