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试论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
主要经验和做法
摘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递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在本篇文章里,我们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全国各地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拓宽其就业门路的主要经验和做法,主要包括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就业
经验
拓宽。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隐成基在今年1月2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止到2010年12月底,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90.7%,较上一年的87%提高了三个百分点[1]。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呈现稳步上涨的趋势,同时就业率处于不稳定阶段。
图表 1 2003至2010高校毕业生人数
(数据来源:国家教育部、统计局)
图表 2近四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6届~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
回望2008年9月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世界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中国也无可厚非的受其影响,一时间国内外企业纷纷裁员,对于我们的高校毕业生来说就业就更是遥不可及。那中国是如何克服金融危机,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且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上升,直至今天喜人的90.7%的就业率,这个问题在此我们来进行简单的分析。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听到高校毕业生们在抱怨就业难、难就业。那到底是为什么我们的毕业生们有如此感叹呢?归根结底不是就业难,而是他们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难。从高校门槛跨出的大学生,大都想涌进大城市,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生活无忧的工作,或捧起国家给予的“铁饭碗”。可是面对数以万计的高校毕业生,大城市能提供的高薪职位和国考省考所招收的公务员职位,显然杯水车薪,要想成为万里挑一的幸运儿并不容易,所以大多数毕业生不得不感叹就业太难。
从近年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和提高就业率的做法和经验来说,这是一个需要国家和高校毕业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只有在国家的调控之下,出台具体的措施提供就业职位,高校毕业生才有就业的可能;同时毕业生们在发达地区、公务员考试中失利时,要学会改变就业观念,放低要求,另辟蹊径。只有在这两者兼备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国家为缓解就业压力所提供的职位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对上号。
为了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2009年1月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2]。现在全国各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所发通知的内容,主要采取以下几种举措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门路,并都取得巨大的成效。
一、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
当今大学生大都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的80后,缺乏独立性和坚强的意志,去城乡基层一线工作,无疑既能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又能使其得到锻炼,磨练其意志,培养其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更重要的可以改变当今大学生“天之骄子”的心态,为其以后能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人民作准备。
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就业工作的通知》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围绕基层面向群众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救助服务等领域的职位。中央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
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后顾之忧,《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就业工作的通知》中还提出了学费后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同时,对有基层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实行优先,在地市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时进一步扩大对其招考录用的比例。
2008年9月选聘到广西合浦县廉州镇泮塘社区担任村支书助理的大学生“村官”王翠翠说:“农村这个大舞台让我得到锻炼——在我任职所在的泮塘社区,有一支远近闻名的由群众自发组织的文艺队很活跃。文艺队几乎清一色的大姐们能歌善舞,我为她们经常下乡进村义务为群众演出所感染,自觉地加入到她们的队伍中去,主动请缨担任起了撑场的主持人一角,并利用经常排节目的机会与她们在一起谈心,了解村里的大事小事,协调帮助村民解决一些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得到群众的好评[3]。
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大多高校毕业生都想进国企或者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可是往往这些企业门槛高、录用人数有限。所以国家鼓励毕业生们去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同时国家清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限制,为他们提供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以及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形成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社会环境。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企业招用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4]。
黄天峰(市民代表、2008届大学毕业生):我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软件工程系2008届本科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遇上金融危机,就业岗位削减,就业形势很不理想,至今闲置家中。我也多次赶赴人才招聘会,但每次碰壁,要么没有适合的岗位,要么条件限制要有3年的实践经验,我十分彷徨和困惑。在这个时候,我姐姐给我指了两条路,一条是考公务员,另一条就是放低标准先找个事干起来,积累社会经验,等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之后再自主创业。但不管走哪条路,都应该融入社会,加强自己与人的交往能力。我仔细分析一下自己就业难以随愿的原因,主要是认为自己是高材生,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有些岗位和自
己的理想相差甚远而不愿去做。而相中的岗位“门槛”设置高又与之无缘。通过《市民论坛》进行交流,我感到,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该改变以往传统的就业取向。岗位没有贵贱之分,任何工作都能锻炼人。没有人是一上岗位就能做好的,只要坚定信心,转变就业观,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找到定位[5]。
三、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部分高校毕业生具有技术专长和创新精神,可苦于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门槛高,难以进。不得不放弃进这些地方的可能,这样既增加了就业压力,又扼杀了这些创新性人才,所以国家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创造条件,更多地吸纳有技术专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条款,解决了这些企业和高校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四、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增长点。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应届毕业生中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0.3%。创业难度很大,潜力也很大。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关键是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因此国家出台了可申请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和享受“一条龙”指导服务来帮助大学生创业。
曹玉传,襄樊学院机械系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2007届应届本科毕业生。如同许多“80后”的大学生一样,曹玉传在高中就对电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潜心研究创建网站的知识。大一下学期,曹玉传应聘为系学生会科教部部长。他向系里老师毛遂自荐,要求帮忙建网站。结果一炮打响,他建的这个网站深受系里老师同学称赞。大二的时候他又应聘为院学生会宣传部副部长,负责院学生会的网站制作和维护,并且建立了襄樊学院学生论坛,大三时创办了襄樊学院大学生网络协会。2006年8月,曹玉传开始萌发创业的念头。暑假期间,通过朋友的介绍,他和同学接到一个杭州公司2400元的网站业务,初尝到了一点甜头。在仔细分析了就业形势、网络行业的发展和他们自身的能力条件后,他决定走创业的道路。上海一家外贸公司提供的一台服务器成为了他最初创业的资本。2006年11月,这台服务器在襄樊电信机房上架,曹玉传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80平方米的房子作为办公地点开始了初期的创业。因为没有营业执照,很少有人信任他们。为了取得别人的信任,他们赠送了一些虚拟主机给网友使用。由于服务质量好,他们的网络在网友中渐渐传开。短短一个月他们的服务器资源就快卖光了,同时他们也有了超过15000元的业绩,开始盈利了。2007年1月17日,襄樊优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曹玉传任总经理,随后又分别以7800元和45000元的价格签下了两个网站建设合同。
以上措施都是国家为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所采取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在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要想找到工作、找好工作,我们在学校里面也要懂得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所以高校也需在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上下功夫。
在当今浩浩荡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军中,我们如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历来的经验告诉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行为只会让我们与这个社会脱轨,我们应该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努力做到关注时事,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多与人交流,洞悉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最好是能把社会的需要与自己的兴趣和专长结合起来,把学习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我们才能在择业、就业的时候多一份胜算,少一份迷茫。
【1】 杨华云.人社部:201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7%.新京报.2011-01-26.【2】 大学生就业:4大选择拓宽就业门路.中国网.2009-02-17 【3】 庞亮 陈革.大学生当“村官”——合浦县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拓宽大学生就业门路.北海日报.2009-10-15.【4】 黄志武 刘嘉.西藏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到基层 进私企 自创业.西藏日报.2009-11-5.【5】 佚名.拓宽就业门路 推进充分就业.江阴日报.2009-02-20.
第二篇:试论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主要经验和做法[范文模版]
试论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强调2011年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力争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确保就业人数继续增加,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就业服务等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下面就推进高校开拓就业市场的有效措施进行一下论述:
(一)高度重视,全员参与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的中心工作。高校领导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首先在制度上要有保证,要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机构,层层落实。学生的就业工作不只是学校就业办公室一家的工作,应是关系学校发展的全校性的工作。高校要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委员会”,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专门负责,党政领导相互协调,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各二级学院努力实施。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比较宏观地开展学生就业教育、指导、服务和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等工作。高校的就业工作重心要下沉,以各学院为主开展工作,尤其要发挥专业教师的力量,专业教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比较了解,他们也都有一定的专业社会关系,故要求教师积极为学生推荐就业岗位,要把教师参与就业工作作为他们的职责。此外,高校可以设立就业专项基金,并设置指标对学院进行就业奖励,以更大程度的发挥学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拓展渠道,发布信息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信息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应主动与劳动人事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各行业集团等保持密切联系,广泛收集用人需求信息和招聘信息,加快毕业生就业指导网页的建设,努力使供需信息的收集、发布和供需双方的相互选择快捷、高效,使学生享受到更多的就业资源。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网页的建设,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积极为毕业生提供政策法规、就业技巧、就业信息、网上推荐等服务。
(三)加强联系,开拓市场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应与校内各学院一起,定期走访与学校关系比较密切的企业,开拓市场; 定期将用人单位请到校内,开设各种专业就业市场和综合就业市场,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并方便他们的选择。对本地区与学校关系密切的一些企业,高校应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 等组织,密切校企关系,使校企之间的联系制度化。如上海海事大学 于 2005年初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就引起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重视,新闻媒体也密切关注。该促进会由学校、相关企业、行业集团、行业协会、中介机构等70多家单位组成,该促进会的企业定期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咨询、指导、渠道和信息。
各学院应走出校门,与相关行业集团、大型企业和单位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将这些单位作为学生就业的基地,根据这些单位的需求,开设有关课程,对学生进行“订单式”培养,然后输送出去。要将就业基地的建立与教育实习和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结合起来,使这些基地成为实习(实践)、就业“双基地”。
(四)重视生涯规划,加强就业指导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对就业指导的需求正逐渐增强。对于“大学生应该何时考虑就业”问题,有 28%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应在四年级,45%认为应在三年级,11%和 10%的学生分别认为应在一二年级。而对于就业指导来说,58%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应在四年级开始,另有近一半人选择应从大四前就开始。就业指导工作并非只是针对毕业生的,应该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列入高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之中。高校需要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建立一支就业指导专业队伍。
1.重视大学生的生涯规划。现在的大学生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上大学,一步步走下来,不用过多的思考,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思考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在高三饱受折磨后一些新生计划着大一大二先轻松一下,到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迟,但回顾今年学生毕业时的情形,看到更多的是大学生们找工作时的慌乱、艰难。学生们已经淡化了专业对口,不再关心户口问题,甚至对工资要求也越来越现实,但没有工作经验、知识能力储备不足、英语不够好、自我定位不够准确等还是对其就业产生影响。专家认为,大学应重视学生的生涯规划,生涯规划应从大一做起,大学时期是毕业起跑的助跑期。高校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深入思考和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从一年级至四年级,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 课,具体内容包括: “人生导航”、“职业准备”、“ 就业指导”、“就业心理辅导”、“职业技能培训”等课程。将上述课程纳入学校整个课程体系,分阶段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
涯规划。除了学校教学大纲有关上述课程的教学工作外,还应聘请杰出校友、职业问题研究专家以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资深管理人员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另外,还可举行“就业讲座”、“就业报告会”、“模拟招聘会”,以此作为就业指导课的补充。学校对毕业生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给他们分析就业形势及各种职业的特点,指出学生自身的优势和缺陷,量身打造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机遇。
2、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高校要引导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增强就业竞争力。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引导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主动积极地到基层、艰苦行业和西部去就业、创业,把个人的聪明才智融入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的洪流之中。在毕业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大力加强毕业年级的党建工作,发挥毕业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服务群众的作用。
(五)密切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适用人才
校企合作教育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对校企合作教育在国际上称为“合作教育”,它是指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合作,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有些人对“校企合作教育”中的“教育”两字认识不够深刻,仅仅停留在依靠企业支持经费和提供科研项目、解决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或获得学生毕业设计课题等某些教学环节等几个方面。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其完整的教育体系,应当贯穿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校企合作教育的主要目标有三个: 一是通过实践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 二是通过实践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 三是通过实际的顶岗工作实践,使学生的专业素质获得全面提高。
第三篇:谈论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实现途径论文
论文关键词:拓宽 高校 毕业生 就业门路
论文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本文在分析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寻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途径。
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数据,2008、2009、2010年各类高校毕业生分别达到559万、610万、630万人。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质量的好坏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杠杆。就业工作的好坏已经成为高校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
一、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情况突出
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高校扩招之后,存在着大学生供大于求的现象,超过了我国社会经济增长对大学生这一层次数量的需求;二是目前大部分大学生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够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其中由于高校专业设置的滞后和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严重、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原因所带来的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情况尤为突出。
2.毕业生就业观念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
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已经从“统招统分”转变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就业市场也由以学历为主导变为以能力素质为主导。就业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就业观念随之变化,但是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还停留在“统包统分”的时代,主要表现在缺乏竞争意识,不能主动寻找就业机会,而是消极等待机会的来临,或是过分依赖家长,等待家里帮助找工作;缺乏忧患意识,不能理解社会的激烈竞争,在校期间不能打好专业基础和锤炼自己的职业能力;就业定位存在偏差,片面地理解工作岗位的性质,追求教师岗位、公务员岗位等稳定工作以及追求薪酬高、名气大的岗位的心理,非某些单位不去,耽误了自己对就业时机的总体把握。
3.高校毕业生知识和能力无法直接达到就业岗位的要求
首先,由于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内容的滞后性,难以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其次,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偏重于理论和科研的现象,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弱,操作性差,专业知识单一,缺少实践能力,与用人单位实践性、复合型的人才要求尚有较大距离。
最后,由于高校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就业意识,使在大学学习期间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仅没有踏实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关注本专业前沿知识,而且也缺少就业岗位对自身其他能力要求的认识,不能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职业技能。
4.高校就业工作体系有待完善,就业指导工作效果有待加强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许多高校都开展了就业工作研究,从而指导和推动本校的就业工作。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目前高校的就业工作体系还不够完善,仍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存在着在研究中侧重于理论研究,可操作性较差,难以形成有效的指导,不能产生较好的实际效果的缺点。
二、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实现途径
就业门路不仅仅是指毕业生的具体就业途径,还应该包括为毕业生寻找就业途径的一切工作准备和创造的有利条件。在国家以及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有利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的情况下,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强高校专业设置管理,更新课程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1)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定位,面向市场办学,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一是根据地区产业经济特点,增设和建设品牌及特色专业;二是加强新老学科的整合调整,大力扶持适应新的产业结构的新兴专业,调整或是暂停或是减少就业困难的专业。
(2)高校课程的设置和高校专业设置一样,要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应该以市场需要为导向,根据应用性、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确保课程设置尽量符合当前发展的需求,实现专业学习和就业的顺利接轨。
(3)要注重增加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还应该与时俱进,兼顾甚至是加大实用性知识和技能所占的教学比重,在课堂教学中也能达到增强学生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2.完善高校就业工作体系,切实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
(1)完善高校就业工作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首先,要完善高校内部的就业工作组织机构,就是要有统一的就业工作领导机构,要理顺各级就业工作机构关系,明确目标、任务以及明确的工作步骤,增强就业工作的组织性。其次,要完善就业制度建设,包括就业目标管理、就业工作队伍管理、就业激励机制、就业工作保障等,使就业工作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就业工作能力。要注重一线就业工作队伍,特别是政治辅导员的就业工作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就业工作的能力,提高高校就业工作的成效。一是要注重政治辅导员的培训,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学习机制,拓宽辅导员的就业知识面,锤炼其解决实际就业问题的能力和就业指导的实际工作能力;二是重视辅导员在学生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工作努力,切实落实奖励机制,并在地位上和职业发展上给予一定的机会。
3.更新就业观念
就业观念的更新,不单单是指学生就业观念的更新,还应该包括学生家长、高校以及就业指导老师就业观念的更新。
(1)毕业生应该端正就业态度,以积极的心态,主动了解就业信息和参加应聘活动,改变寻找终身职业、非国有单位不去的想法,依赖家人等找工作,盲目追求高薪以及过分要求专业对口的误区。(2)学生家长要改变以往的就业观念,如过分重视到政府、事业单位等部门就业;缺少对孩子的了解,按照自己的意愿单方面主导孩子的就业方向;缺少就业的长远规划和前瞻性眼光,只关注当前的焦点工作岗位等等。要从整体上了解就业市场的形势,树立起灵活就业的观念,及时与孩子沟通,掌握孩子的就业情况。
(3)高校也要更新观念,特别是在学校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建设以及就业管理机制等方面,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工作思路。
同时,就业指导老师,如政治辅导员,不应把自身的就业工作仅仅停留在上传下达、解答政策性工作上,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专业学生的就业动态、心理情况,真正为学生的就业做出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4.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是关键。
(1)夯实毕业生的专业基础,适应社会分工细化的要求。就是在校期间,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要使毕业生能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行业知识,解决学生专业不对口,或是对口专业学生能力不足的情况。
(2)增强毕业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注重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专业实习效果,在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得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增强毕业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注重毕业生职业能力培养,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增强职业素养。在夯实大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其知识运用能力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毕业生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组织管理、创业以及创新等方面职业能力的培养。
另外,高校还可以引进包括秘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等多种形式的国家职业资格考试项目,加强项目培训质量管理,强化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获取就业门槛资格,增强就业竞争力。
5.积极通过各种措施,大力开拓就业市场
首先,高校就业管理部门应该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开展市场调研,选择适合本校毕业生就业的目标区域和行业,增强就业工作的针对性。
其次,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如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积极主动地联系目标区域和行业用人单位,建立合作联系;加强与各地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的联系,发挥其资源优势,获取有用的就业信息,组织单位到校举办专场咨询会;通过高校的校友资源、毕业生资源,构建就业资源网络等等。
最后,高校在进行就业市场开拓的同时,应注重学校的整体形象宣传,在用人单位中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为用人单位提供周到热情的服务,主动吸引用人单位到校选聘毕业生。
6.加强就业信息管理工作,增强信息的有效使用,注重就业资源的积累
及时、准确将有效的就业信息、就业政策传达给每一名毕业生,是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手段。因此,应该对就业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首先,高校就业管理部门和人员应通过正规、权威的渠道,获取符合高校专业和学生特点的就业信息,并对获取的就业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归纳出就业信息的主要内容;其次,要通过高效的信息渠道,如高校网络平台、就业信息员、QQ群等,及时通知到毕业生;再次,要注重对就业信息进行跟踪,建立就业信息反馈制度。对于有效的或是产生了工作成果的就业信息,还应该建立优质信息资料库,方便以后就业工作联系。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强化高校就业指导,重视实习实践平台的建设等途径和方式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门路。
参考文献:
[1]洪环.对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的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11).[2]李淑萍.新形势下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的路径探讨[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1).[3]赖艳,舒福灵.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策略分析[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2).
第四篇:人事部努力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人事部将研究制定促进非公有制单位和中小企业接收高校毕业生、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有关政策规定,做好有关社会化服务工作,并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进一步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这是人事部副部长侯建良10日在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介绍的。
侯建良说,2005年,各级人事部门要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行聘用制的需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积极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各地都要因地制宜,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人事部将与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意见”。
各级人事部门将不断完善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的形式和内容。侯建良说,各级人事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的作用,切实做好人才市场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招聘服务工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市场都要设立专门的服务部门或服务窗口,积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培训、推荐等服务,提供集体户口办理,党团关系、人事关系接转,人事档案保管,转正定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社会保险金缴纳等全方位的人事代理服务。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特别是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的联系,继续建立一批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创业基地。要在有条件的城市探索建立人才储备周转制度。要加大对人才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坚决杜绝和查处虚假招聘、就业歧视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侯建良说,各级人事部门要进一步健全人才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做好网站链接、信息交换工作,及时收集、报送有关毕业生需求信息,方便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要进一步完善“人事部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建设,争取在3到5年内使该网逐步成为功能齐全、辐射全国、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网站和劳动力市场网站相贯通的人才市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吕诺)
来源:新华社
第五篇:经验和做法(整理)
做法和经验
1、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行高透明度政务公开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行高透明度政务公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建设公开型、服务型、高效廉洁政府的有效途径。
如济源市的政府网站建设。目前济源市各乡镇市直单位都开通了网站,网站已成为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政务公开主要是领导信息、政务动态、部门概况和规划计划等政务。信息上网和信息更新及时。在线办事做到了全面、公开。住房公积金网、济源质监网、经济信息网、济源无线电、济源工商网等政府部门网站对面向社会公众,做到了全面、公开。全市各部门网站在页面布局、栏目规划、信息检索、规范域名和ICP备案等方面整体做得好。济源市政府网站建设,顺应了我国政府改革发展趋势,充分保障了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于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如新安县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新安县电子政务建设采用分层次的系统模型,由县电子政务信息中心、远程教育中心和广电视频点播中心组成网络的骨干层,三个中心之间由千兆路由器进行环型互联,远程教育中心和广电有线电视点中心可对安全级别较高的电子政务信息中心进行系统备份和支持。把当前的广电光纤和远程教育光纤相互连接起来被三个中心共用,并共租网通的互联网出口,实现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投资。今后将要建设的所有应用系统均可利用当前统一的网络资源。全县所有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通过互联的广电和教育系统的光纤和电子政务信息中心相连,全县所有学校和远程教育中心相连,全县所有的有线电视用户可与广电有线电视系统相联。电子政务用户在接入方式上,各乡镇和党政机关均利用广电或教育光纤就近实现光纤接入;人数和业务量比较小、离教育广电光纤比较远、经济财力不足的单位可用宽带或有线电视网络接入。
新安县电子政务建设采用“急用先上”和“投资收益率高先上”的方法,逐步扩大应用,着力建好政府门户网站群系统、党委政府自动化办公系统、以搞好农民培训为主建设视频点播系统、完善远程教育系统、邮件系统等。
新安县电子政务建设促进了政府工作模式的转变,塑造出开放、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服务、节约型政府的良好形象,具有节约建设经费和后期运营成本较低的特点,促进了电子政务、教育和广电业务的拓展,实现了合作共赢,三网合一的网络架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资源整合的要求,并能够满足电子政务长远发展的需求,具有先进性、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和易管理性。
2、转变观念创新意识大力发展广电宣传事业。
3、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准确定位(栾川旅游)
4、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发展(西峡县)
5、重视文物保护提升文化底蕴
经验:
(一)统一思想。由于电子政务技术含量较高、有些领导还不太了解,这是推动电子政务建设的首要问题。今年我县是省电子政务建设试点县,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一定要加强宣传,让全县上下做到思想统一,认识一致,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促进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措施,共同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二)加强领导。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今年县委、县政府已把它作为建设服务型和公开型政府的重要举措,纳入了今年的主要工作,目前正在全面调研,科学规划。并准备成立电子政务工作领导小组,充实县政府办公室信息中心,强力推进此项工作。希望各单位抽调本单位熟悉电子政务业务的人员,积极和县政府信息中心联系,促进电子政务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做好本单位的光纤接入、布线和业务应用软件的开发工作。
(三)落实建设资金。电子政务建设网络、开发应用系统、培养人才都需要雄厚的资金作支撑。今年我县在财政资金紧张情况下,安排600万专项资金,用于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和各项网络应用的开展。各单位也要安排相应的资金,做好本单位的光纤或宽带接入、布线、终端设备配置、单位业务应用软件开发等工作,保证和县电子政务平台同步建设,确保电子政务工程能按期投入使用。
(四)做好统筹规划,防止重复建设。我县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始终坚持“统筹规划、分布实施、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各部门原则上不得单独建设部门网络,上下级之间和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一律由全县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实现,避免分散建设、重复投资,以利于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考察后设想
工业支撑,突出特色
科学规划,全面发展
政务公开,构建和谐
发展工业强支撑
建设城镇重科学
繁荣文化显特色
社会事业高标准
发展旅游深挖掘
发展工业强化支撑 建设城镇科学规划 繁荣文化提升品位 政务公开构建和谐 发展旅游实现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