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下学期七、八年级人教版地理教学计划
2013年下学期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观察世界的地理眼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进入初中,开始正式地学习地理。在小学阶段对地理学习一般会有兴趣,注意要让这种兴趣好好保持,要让学生收获知识成果,体验到地理学习的价值。七年级学生程度参差不一,可能有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困难,教师要加强课外辅导。要让学生认识到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学好地理的。课堂教学上多花功夫,让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多领悟。强调课堂纪律,定期进行测验,以便体现学习竞争,巩固所学知识。强调地理知识的前后联系,特别是自然地理的基础性地位要得到保证,学会领悟概念,学会观察地图。
二、教材分析:
本期使用新课程人教版的《地理》教材。它依据2011年课程标准编写,突出地理课程在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勇于探索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实践能力的公民方面的独特价值。教材以德育为先,很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材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新的教学途径、教学方式和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七年级上册教材讲述两大板块: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部分内容)。
我们可以开发的教学资源包括: 1.教材、教学参考书; 2.专业书籍、地理笔记本、地理资料卡;
3.媒体信息(互联网、电视专题片中的地理知识); 4.课程基础训练、单元测试卷。
四、教学任务和目标: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与地球仪
认识地球的形状,描述地球的大小,演示和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纬线,确定某地的经纬度; 开展地理观测、动手制作等活动。2.地图
了解地图上的方向、经纬度、距离; 认识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地形类型; 学会查找地理信息,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 了解数字地图等的应用。
(二):世界地理 1.海洋与陆地
海陆的面积比、分布特点,七大洲、四大洋;
海陆处于不断变迁中,板块构造学说,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的关系。2.气候
天气与气候,认识天气符号,会看天气图; 人类活动对天气质量有什么影响; 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特点; 绘制气温、降水统计图,它们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某些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3.居民与聚落
归纳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说出人口过多的影响; 世界三大人种特点及分布;
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三大宗教及分布地区;
描述城市与乡村的景观差别,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4.发展与合作;
认识不同区域发展水平的差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学习中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五、教学进度安排及内容:
本期约有18周,地理每周2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学习内容
安排的课时 绪言
1课时 地球和地图
9课时 陆地和海洋 5课时 天气与气候 8课时 居民与聚落 6课时 发展与合作 2课时 期中期末复习和考试 3课时 机动 2课时
六、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研究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心理状态,不断改进教学,创造适合学生的地理教育。
2.构建备课——上课——辅导——考试的链式反馈系统,应用新课程理论知识,强调互动、新颖、质疑。
3.写好教后记。宜详则详,宜略则略。或记表现与发挥,或记心得与体会。
4.加强教学管理,特别是管好课堂纪律,这是保证质量的重要方面。5.与学生多交流,收集反馈信息。
6.学习地理专业知识,关注地理教学的新进展,搜集地理趣味资料。7.在人地关系、地图分析、人文地理等方面整理资料,写两篇相关的教学论文。
8.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比武和论文竞赛要作为常规要求落到实处。
2013年下学期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地理课程标准,做新课程的实施者,提高学生的地理文化水平,让学生做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中国人。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特殊时期,各种问题开始明显地出现,尤其是逆反心理表现突出。八年级学生既无普遍的升学压力,也无对环境的不适应,所以难管。经过七年级的地理学习,有些学生基础扎实,有些学生地理学习上掉队。本期由本人继续任教地理,师生彼此熟悉,有的学生听从老师的安排,积极学习地理,但也有学生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萌发了对异性的朦胧感情。学习上的分化开始,明显地出现学科兴趣的偏向。要让学生对地理学习有直接兴趣。所教的两个班是学校比较优秀的班集体,要争取班主任的支持,协助班主任搞好思想教育工作。调动学生的间接兴趣,为地理会考做好准备。
三、教材分析:
本期使用新课程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该教材着眼于学生的现有基础和未来发展,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联系中国基本地理国情,重视学生的思想感情教育和实践能力教育。教材深入理解和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生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课本图文并茂,可读性、可教性都很好,给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
四、教学任务和目标:
主要学习内容为中国地理,包括疆域与人口、自然环境与资源、经济发展,共分四大版块:
(一):从世界看中国(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在地图上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我国的领土、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我国的人口增长和人口国策;
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分布。
(二):中国的自然环境
在中国地形图上说出地形、地势特征; 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它的主要因素; 我国主要的河流,长江、黄河的水文特征及影响;
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三):中国的自然资源
资源的一般分类及其区别;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土地国策;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四):中国的经济发展
我国的农业分布特点,农业的重要性; 我国的工业分布特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学会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我国铁路干线的布局。
要求:通过学习,形成初步的人地协调、因地制宜等地理观点,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形成有关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以及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保持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
五、教学进度安排及内容:
教材有4章,共13节。地理课每周安排2个课时。预计期中学完第2章,期末学完全部内容。开学第一周,教师引导学生通览教材,整体感知教材内容及编排体例。师生共同商定新学期的学习计划和策略。全期用2—3周的时间组织学生期中、期末复习考试。
具体安排如下:
教材整体感知 2课时 从世界看中国
6课时 中国的自然环境
8课时 中国的自然资源
6课时 中国的经济发展
7课时 段考
2课时 期考
3课时 机动
2课时
六、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 要深入学习地理新课程标准,进一步加深理解,查找其它版本新教材,积极开展对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做新课程的有效实施者。
2. 地理课时一定要得到保证,不能敷衍塞责更不能误课。3. 精心备课,既要深入又要浅出。
4. 高效组织课堂教学,拔尖优生,带动中层学生,开发学习困难生的潜力。
5. 切实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推进师生互动,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6. 加强复习备考工作,发挥集体力量,搞好重点研究。
7. 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在地理教学的田野形式方面做出探索,注意地理知识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积极开发地方校本地理课程。
8. 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积极运用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象、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教学。9. 注重地理学科与政治、历史、语文等学科的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 研究学生的地理学习状况,写出两篇相关的地理教学论文。
第二篇:七、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地理学习的主要是中国地理,涉及的内容中有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已经在七年级学过了,因此八年级地理相对于七年级而言,更容易让人接受了。同时,相当一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兴趣更浓厚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会更高一些。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的地理学习,四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从课堂反应效果来看来看,四个班的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很浓厚,学习积极性也较高。这对于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结合高效课堂的要求,通过本期的地理教学,目的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另外还要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认识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和地区差异,了解人文地理的区域差异。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构成与分布,掌握行政区划划分的标准。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及其分布特点、行政区划划分标准及行政区划构成。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的内容较多,包括中国的地势特点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学习它们的分布及特点。通过学习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资源对影响,明确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本章的教学重点是部分重要的自然资源的分布。本章的教学难点是部分重要矿产资源如煤碳、石油、铁矿和有色金属的分布。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我国的经济产业。本章的教学重点包括农牧业的分布区域,我国工业的发展进程,我国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教学难点是农业、工业的分布原因。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大周(8月25日——9月4日)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第一讲 第二大周(9月8日——9月18日)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讲和第二节
第三大周(9月20日——9月30日)第一章第三、四节和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讲
第一次月考
第四大周(10月7日——10月18日)分析试题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讲和第二节
第五大周(10月21日——11月1日)第二章第三节,期中考试复习复习期中考试
第六大周(11月4日——11月15日)分析段考试卷,第三章第一、二节 第七大周(11月18日——11月29日)第三章第三、四节和第四章第一节 第二次月考
第八大周(12月2日——12月13日)分析月考试卷,第四章第二、三节
第九、十大周(12月16日——2013年1月10日)书重翻一遍复习,做题练习
注:以上安排可能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变动,具体会另做改动。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本学期地理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根据高效课堂的要求,大胆尝试,在学习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高效课堂的要求,本学期的地理教学紧紧围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爱学,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地理课堂这一教学思路,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做以下几点设想。
(一)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就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这一科的老师,而老师要想取得学生的尊敬就得提高自己的素养。首先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专业素质,这也是教学的基本,为此我要和学生一起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其次要在日常表现中征得学生的信任,可以包括以下几点:教师的言谈举止、主动与学生沟通、鼓励赏识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帮助等等,总的说来教师应具备教学、师德的高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师各方面素质都很棒,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二)地理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是第一次接触这种“3321”的高效课堂模式,经过一段培训,从中认识到这种模式发展的必然性,也领悟到了一点高效课堂的精神。为了能做好本学期的工作,我本着一切以学生发展的目标为原则,对本学期工作做一下尝试。
1、学习目标的确定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参的要求,对课本知识进行适当的整合,选择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重点、难点的处理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我想把它们简单问题化,让每个小组讨论后展示,在互相比较和学生点评、老师点拨之后,更加直观的学好这个知识点。
首先,培养学生主动看图,分析图的能力,图是贯穿地理每一个学习阶段的重要工具,学会用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前提。
其次,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可以培养他们合作的精神,共同学习会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学会更多。
最后展示环节,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在展示中发现各种问题,便于及时纠正。
总之,本学期总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把高效课堂的理念最大限度的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高效课堂模式。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大周(8月31日——9月4日)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第二大周(9月8日——9月18日)第一章第二节和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第三大周(9月20日——9月30日)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和第二节、第三节第一课时
第一次月考
第四大周(10月7日——10月18日)分析试题第二章第三节第二课时和第二章
第四节
第五大周(10月21日——11月1日)第三章第一至三节,期中考试复习复习期中考试
第六大周(11月4日——11月15日)分析段考试卷,第三章第四节和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一课时
第七大周(11月18日——11月29日)第四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和第三节 第二次月考
第八大周(12月2日——12月13日)分析月考试卷,第四章第四节
第九、十大周(12月16日——2013年1月10日)第五章、重新把书翻一遍,复习考试注:以上安排在实际生活中可能有变动,届时再另作调整。
第三篇:八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学期地理备考计划
刘亚
为了更好地做好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完成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但由于我不是地理专业毕业,教学中也许存在不少误区、盲区,学生知识没有形成系统。再加上学校和学生自身条件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练习、测试都很不到位。大部分学生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但班级之间教学成绩差距较大,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二、本学期教学总目标:
本教学以中国地理为主,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区域地理。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三、教学措施:
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宏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
2、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
3、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设校本课程,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美好的家园。
5、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特别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
6注 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
7、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严、实、精、活”的教风带动“勤、实、悟、活”的学风。
8、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四、教学进度: 第1---3周,学习课本第5、6、7章(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难点章节、重点章节)第4---7周,学习课本第8章(南方地区、难点章节、重点章节)第8---9周,(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中国在世界中。复习,结束课程。迎接期中考试 第10周,期中考试
第11----16周,复习七年级1、2、3、4、5、6、7、8、9、10章的内容)第17、18、19周,作模拟试卷。第20周,迎接中考
2016年3月15日
刘亚
第四篇: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教学计划
2016-2017年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能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指出四大地理区域;能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比较四大地理区的自然、人文地理方面的差异,了解各地理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能运用地图指出区域的位置、范围,能绘制某一地理事物略图,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了解祖国内地与港、澳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明确内地对港澳的促进作用;能根据一个城市的职能和历史条件,考虑城市发展和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3、能够以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为例,学会分析区域位置和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方法,学会评价自然区域特点,以两个地区为例,说明地理环境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相互渗透的一个整体,说明支柱产业及其形成的条件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4、通过对黄土高原和长江沿江地带的学习,能在地图上认识主要的地形类型,并能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归纳出区域的重要气候特征,能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辨证关系。
二、学情分析
通过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中国的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大部分学生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但班级之间教学成绩差距较大,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另地理学科属于非中考科目,学生普遍不重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更应钻研教材,上好每一节课。
三、教材分析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本章内容既是对总论部分的总结,又是对分区部分的引领,因其内容列接近区域地理,所以安排为分区部分的起始篇。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地理的概况,认识各地区的地理差异,为学好分区地理打下基础。
第六章 北方地区 教材从本章开始逐章介绍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北方地区是四大地理区域中最先讲述的一个区域,教材比较全面地讲述和分析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地位。因此,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黄土高原是一个以黄土景观为特征的特殊地形区,所以教材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突出其有别于其他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得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教材从首都北京、古城北京、现代北京三个方面来讲述北京。
第七章 南方地区 本章先总后分,先讲述自然特征与农业后分别从长江三角洲、香港、澳门、台湾讲述。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南部和浙江省北部。本节教材侧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文地理内容。“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领土,在经历了百年沧桑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香港和澳门是特别行政区,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和钓鱼岛,是我国的一个省。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第八章 西北地区 本章第一节讲述了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先描述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突出干旱,然后再突出盆地的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彰显塔里木盆地是一块“宝地”。
第九章 青藏地区 本章第一节与前三章设计一样,仍然先对青藏地区的概述,主要讲述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三江源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它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有独特的地理区域。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这一章对中国的国情进行概括性的总结,有利于从地理的视角认识祖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四、教学主要措施:
1、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自觉性;
2、运用地理图表、实物、远程资源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综合学生身边的地理事物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4、把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复习综合起来,一步一个脚印;
5、注意章节小结、反思,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漏洞。
第五篇:八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任教的班级是初二的1--4班。初二学生从思维发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习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及时准确地完成。二.一和二.四班学生整体整题地理基础良好,有少部分学生需要弥补初一的地理基础知识;二.二班学生比较内向,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地理基础相对三个班来说要弱一些,需要多花些心思,多去调动一下课题气氛,是该班的一个难点;二.三班学生地理基础良好,但分层严重,需要把重心放在中等和中等偏下的那部分学生来提高班上的整体成绩。
二、教材分析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物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本册内容共分五章: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本章是中国区域地理的开篇,上承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下启中国地理区域部分。在前四章讲评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本章将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域的地理差异。要求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地理的概况,认识各地域的地理差异,为学好分区地理打下基础。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在内,一共有34个。其中,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得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香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和澳门是刚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是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在我国各省级区域内部,在自然、人文或经济发展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地理单元。它们各有特色、异彩纷呈,如广东的珠江三角形洲地是我国鼎新开放的前沿,那里自然条件优越,极具人才优势,经济发展更是独占第一;再如云南的西双版纳,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典型的热带植物王国。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由于自然或人文方面的接洽,我国有许多跨省界的区域。如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等,它们气势派头迥异,又各具特色。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中国,这只腾飞于世界的东方巨龙下以崭新的姿态翱翔于天宇、走向世界。
三、教学目标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写好教案。努力讲好每一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保障每节一练,快慢适中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5、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6、注意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四、教学措施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事情计划。
2、当真写好教案。
3、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盘绕目标进行。
4、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5、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离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6、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7、注意教学要领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斗胆探索,勇于立异。
8、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9、精心选择作业,当真批改作业。
八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会学地理。
二、情况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我校初二级的174--177四个班。初二学生从思维发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习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及时准确地完成。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本学期主要是学习地理对我国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及科技发展的影响。其中以地理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的影响最为重要,特别是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和降水三个方面的影响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的教学难点。除地理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外,本章还需要掌握我国工农业的布局与发展,掌握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和不同地形区的常用交通运输方式。特别是要理解铁路、公路和水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意义。最后就是了解我国四大高技术产业区的分布及原因。
第二章沿海万里行
第三章陆疆万里行
第四章黄河万里行
第五章长江万里行
这四章属于中国地理中的分省地理,主要是介绍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工农业发展状况、交通运输、人文地理等。根据课标要求和《20xx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丛书》的规定,重点是掌握北京、辽宁、山东、上海、台湾、广东、香港、澳门、新疆、西藏、云南十二个省级行政的地理概况,其它的省级行政区主要是作为选学内容加以了解即可。
第六章走向世界的中国
本章内容主要是概述我国在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与地理有关的一些情况,包括我国的基本国情、区域差异以及我国今后发展的方向等。本章的内容以了解为主,重点掌握的是一些重要的数据。
四、具体措施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2、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注意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6、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7、通过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八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对中国地理区域差异的宏观介绍。简略介绍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等内容。本章是中国区域地理的开篇,上承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下启中国地理区域部分。
起到两方面的作用:
1、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点作知识上的铺垫;
2、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有了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以偏盖全。
第二部分是以案例的方式,对中国的区域差异进行具体介绍。所选区域按照省级区域--省内区域--跨省区域的方式组合。省级行政区作为我国建制历史悠久的一级行政区划,既是行政区,又是经济区、文化区,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材选择了较多的省区案例(5个)。其次,一些各省区内部在自然、人文或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地理单元,教材选择了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作为省内区域的案例;此外,由于自然或人文等方面的联系,我国还有许多跨越省界的区域。教材选择了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作为案例,来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
第三部分是全书,乃至全套地理教科书的结束语。由于是中国地理的最后一章,因此,先从中国出发,介绍我国在综合国力上的整体提高,再从世界着眼,分析当今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当代世界的挑战,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这样设计,一方面与七年级世界地理部分相呼应,另一方面始终把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使教科书有比较高的立意。
(二)教材图文并茂,培养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版式设计生动活泼,对地理问题的叙述,文字简明扼要形象有趣,同时借助多姿多彩直观生动的插图,针对性强,十分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的培养。例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文字简短精悍,图片却有五幅之多。首先出现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让学生进行感性认识,形成形象思维。如何划分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认真的阅读课本中的图5.5、图5.6、图5.7,图5.8,逐步进行分析,很快就能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方法,空间思维也在读图分析过程中培养起来了。
八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4
本学期我任教八年级两个班的地理教学,为了迎接20xx年地理会考,做好地理会考复习教学工作,制订以下复习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初二地理会考复习必须以地理教材、课程标准为依据,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和网络。要处理好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教学中应合理而有效地安排好一轮复习,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优势,加强学科内的综合,关注国内国际的自然和社会热点问题。
二、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和复习内容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考查内容可以分成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三大块。具体内容如下:
1.地球与地图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能够结合事实或材料说明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自转、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划分及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掌握有关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运用的基本技能,了解常见地图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复习时,应注意密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地球”着重让学生形成对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及应用有关知识解释现实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球仪”可以结合地图,加强对有关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复习;“地图”重点考查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等。
2.世界地理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复习,能熟练运用地图和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特点、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概况;举例说明海陆处于变化之中;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及常用天气符号,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通过读图,认识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降水分布的差异、主要气候类型与分布;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等的主要分布地区,能运用图片描述城乡景观的差别并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运用事例说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地区分布特点;学会认识大洲、地区和国家的方法。
复习时,有关“海洋与陆地”、“气候”分布的知识不宜让学生简单描述,而应结合地图,考察学生是否“知其然”同时“知其所以然”;“居民”部分应着重让学生对各种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地区发展差异”与“认识区域”部分要将微观与宏观联系起来,使学生形成运用微观知识理解宏观现象的能力。
3.中国地理
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复习,要能够认识我国疆域和人口、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与文化的基本情况和分布特征,了解主要地理单元的自然环境差异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学会从“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三个方面认识区域。
复习时,在标准中明确要求记住的内容其测评方式主要是通过填空、选择的题目来完成;在复习有关“自然资源类型”时课程标准中没有要求面面俱到,强调引导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特点,应渗透节约资源的教育;对于“地理差异”而应通过具体的地理现象和材料等,复习后学生能形成运用区域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区域特征的能力。
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实现家乡的可持续发展。
三、具体措施
时间(20xx-第二学期)安排:1周到8周,一轮基础复习。
9周到12周,二轮专题复习
复习方式:基础复习与典型例题训练相结合。
具体安排:
(1)、第1周---8周:基础知识复习。具体安排:把7年纪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的课本过一遍。做的过程即把重点知识粗略复习一遍;根据课程目标确立的内容标准,分册进行系统梳理,理顺脉络,构建主干知识科学网络。
(2)、第9周---12周:专题复习。
具体安排如下:(一)、地球与地图;(二)、世界的陆地和海洋;(三)、世界分区地理部分;(四)、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五)、中国地理分区部分;
(3)13周:强化训练。
八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5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八年级(1---7)班的地理教学,为了更好地做好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完成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本届八年级共四个教学班级,据上期情况来看,学生成绩不平衡。成绩优异的学生有百分之八左右。这些学生平时上课认真、学习勤奋。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主要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厌学情绪重。为此,在教学时,要因材施教,从严要求,热心帮助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争取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2、由于本学期教学时间紧,除了要完成本册书的教学任务,还要复习前三册的知识,所以教学务必紧促、落实。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理下册主要学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内容,介绍了中国的农业、工业、高技术产业、交通运输业以及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分为经济发展与区域地理两大板块。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在区域地理中,从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三个角度来认识我国的'各个区域。
三、教学措施:
1、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特别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便顺利地实现教学任务,完成教学任务。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在平时的教学中,强调地理同生活实际的联系,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引导学生把课堂中的地理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2、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优化与智力潜能的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提高教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推出教学品牌。
3、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严、实、精、活”的教风带动“勤、实、悟、活”的学风。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四、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表:
第1---4周,学习课本第1章(难点章节、重点章节)
第5---8周,学习课本第2章(难点章节、重点章节)
第9---11周,继续学习第2章,迎接期中考试
第12----19周,学习第3、4章
第20----22周,复习
第23周,期末考试
八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6
一、教学目标:
1、能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指出四大地理区域;能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比较四大地理区的自然、人文地理方面的差异,了解各地理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能运用地图指出区域的位置、范围,能绘制某一地理事物略图,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了解祖国内地与港、澳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明确内地对港澳的促进作用;能根据一个城市的职能和历史条件,考虑城市发展和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3、能够以珠江三角洲和西双版纳为例,学会分析区域位置和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方法,学会评价自然区域特点,以两个地区为例,说明地理环境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相互渗透的一个整体,说明支柱产业及其形成的条件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4、通过对黄土高原和长江沿江地带的学习,能在地图上认识主要的地形类型,并能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归纳出区域的重要气候特征,能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辨证关系。
二、教学主要措施:
1、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自觉性;
2、运用地理图表、实物、远程资源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综合学生身边的'地理事物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4、把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复习综合起来,一步一个脚印;
5、注意章节小结、反思,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漏洞。
三、远程教育课安排:
说明:具体上课时间,节次结合班级安排和远程资源情况确定。
第五章第四周
第六章第九周
第七章第十一周
第八章第十七周
四、教学进度安排
1
9/2——13
第五章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2
2
16——20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2
3
23——27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
4
2/3——6
章节复习、小结、测试
2
5
9——13
第六章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2
6
16——20
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2
7
23——27
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
2
8
30——3/4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
9
6——10
章节复习、小结、测试
2
10
13——17
期中复习、机动
2
11
20——24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
12
27——1/5
第七章 第一节 面向海洋的地区——珠江三角洲
2
13
4——8
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2
14
11——15
章节复习、小结、测试
2
15
18——22
第八章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2
16
25——29
第二节 以河流为生命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2
17
1/6——5
章节复习、小结、测试
2
18
8——12
期末复习第五章
2
19
15——19
期末复习第六章
2
20
22——26
期末复习第七、八章
2
八年级下学期地理教学计划7
一、课标要求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二、情况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八年级学生从思维发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习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及时准确地完成。
三、教材分析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本章是中国区域地理的开篇,上承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下启中国区域地理部分。在前四章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本章将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区的地下差异。要求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地理的概况,认识各地区的.地理差异,为学好分区地理打下基础。
第六章北方地区——本章将从自然特征与农业,东北三省,黄土高原和北京进行学习。领略我国北方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第七章南方地区——本章将从自然特征与农业,长江三角洲,香港和澳门,台湾进行学习。从中体味自然环境对我国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第八章西北地区——在这章里首先从农业谈到西北地区的特征和不足,再通过塔里木盆地的实际体会,认识西北是我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第九章青藏地区——这章先从农业谈西藏,最后通过高原湿地的教学,领悟青藏高原的价值。
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中国,这只腾飞于世界的东方巨龙将以崭新的姿态翱翔于天宇、走向世界。
四、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坚持每周定内容落实过关。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5、有条件时,可实行周考或周总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五、具体措施
l、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2、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注意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6、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7、通过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