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风险预控管理实现科学安全发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定稿)
强化风险预控管理 努力实现安全发展
——神华集团走煤矿安全发展之路的探索和实践
神华集团是一个以煤为基础、煤电路港航油(化)一体化运营的特大型国有企业,2011年生产原煤4亿吨。神华集团共有52处生产矿井、12处在建矿井,分布在内蒙古、陕西、山西、宁夏、新疆等省(区),其中有9处高突矿井,20处水文条件极为复杂的矿井,大部分矿井自然发火期较短,部分矿井受煤田火灾威胁。神华集团既有千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矿井,也有60万吨左右的中小型矿井;既有条件相对较好的矿井,也有瓦斯、水、火等灾害严重的矿井;既有厚达7米以上的厚煤层矿井,也有0.9米左右的薄煤层矿井;既有开采达百年历史的老矿井,也有近几年建设投产的新矿井。自成立以来,神华集团立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煤炭产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实现了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十一五”期间,神华集团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028,2011年为0.018,达到世界先进水平。52处生产矿井中,有12处矿井实现了开建以来“零死亡”,6处矿井安全生产达10年以上,25处矿井安全周期超过1000天,全部建成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特别是位于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地的安全基础差且水、火、瓦斯等灾害严重的煤矿被神华集团兼并重组后,安全生产状
2一系列重要措施,主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经过神华集团上下的共同努力,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千人重伤率等一些主要指标都居世界先进国家煤炭企业的前列。
——在煤矿的劳动组织上,奉行“无人则安,人少则安”的理念。神华集团通过提升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大幅度减少井下高危险岗位的用人,客观上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神华集团以这一理念重新审视煤矿的建设和发展,大力应用先进技术与装备,优化矿井劳动组织管理。主力矿井采用了一个综采队每班7人的采煤劳动组织方式,井下通风、变电所、排水等固定场所更是实现了自动控制和无人值守,井下用工大幅度减少。
——在煤矿瓦斯治理上,坚持“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瓦斯历来被认为是煤矿“一号杀手”。神华集团坚持认为,只要做到科学管理,将各类隐患当作事故进行处理,就能够将瓦斯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从根本上控制和消除隐患,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这一理念进一步强化了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性,集中体现了关口前移、超前防范的安全管理思想。
——在煤矿安全投入上,坚信“安全投资能产生最佳的效益”。只要煤矿安全需要投入,神华集团就坚定不移地予以保证。在按照规定提取并全额使用安全费用的基础上,还投入了数百亿元用于更新提高安全科技装备水平;针对部分老矿井的人员多、系统复杂等情况,主动在安全投入上给予倾斜,加大生产安全系统的改造力度,不仅实现了安全生产,而且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神华集团的煤矿安全理念,在各煤炭子(分)公司和广大员工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升华。神东公司提出“只有感悟不到的隐患,没有避免不了的事故”;神宁公司提出“收入=安全+质量+任务”、“安全=细节+流程+执行力”、“执行力=知道+做到”;乌海公司提出“安全是干部的政治生命,安全是员工的最高利益”等一系列全新的理念。这些理念改变了干部员工对煤矿灾害不可控制的认识,成为推动煤矿安全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构建一套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为实现安全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手段
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的指导下,神华集团从2005年开始组织国内许多知名专家,专题研究煤矿安全管理问题。经过6年多的艰苦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的安全管理方法——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就是运用系统的原理,对煤矿各生产系统、各工作岗位中存在的与人、机、环、管相关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分析评估;对辨识评估后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控标准和措施,明确管控责任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同时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建立危险源数据库,使各类危险源始终处于动态受控的状态。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由五部分构成:一是风险辨识与管理。主要规定了煤矿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流程和职责、风险控制措施
6体系执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将考核结果在全集团公司内排序通报,并与全员安全结构工资挂钩,不同岗位的挂钩比例有所区别,矿级领导挂钩比例高达60%。推行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来,神华集团安全隐患大幅度下降,重大隐患得到了超前控制。五是建立了循环闭合的运行体系。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严格执行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方法,建立了从管理对象、管理职责、管理流程、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直至管理目标的一整套自动循环、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管理体系内部各子系统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独立循环,有力促进了闭环管理持续改进机制的形成,使安全质量标准和措施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得到执行、隐患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得到消除。据统计,神华集团推行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来,员工“三违”现象减少了80%以上,设备故障率下降了77%。六是简便实用,便于职工掌握。从某一个矿辨识的危险源来看,多达几千条,似乎难以掌握,但具体到某个部门和岗位,仅有几条或十几条。以神东上湾煤矿为例,综采煤机司机日常工作需要执行的安全标准仅7条,安全措施仅8条,做成一张小卡片带在身上,就可以随时掌握岗位危险因素和作业规范,保证了每个员工更清楚自己该做什么、按什么标准做,切实形成了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格局。
神华集团在煤矿推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其可贵之处在于“落实了一个思想,提供了一套方案,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就是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落到了实处,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安全管理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地解决了因规定不具体而“严不起来”、因操作性不强而“落实不下去”的问题,实现了岗位自主管理和风险超前防范。实践证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套全面的、系统的、循序渐进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是一套能够集中解决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是不断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
三、探索一条建设现代化矿井的途径,为实现安全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子
神华集团的快速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我国煤炭工业的整体水平还相对落后,安全生产水平较低。神华集团以国家实施能源战略西移、重点开发建设神东煤田为契机,确立了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五高”建设方针,开始了神华集团的跨越式发展。经过20余年的努力,走出了一条具有神华集团特色的“系统科学化、生产规模化、技术现代化、服务专业化、管理信息化”的现代化矿井建设之路。
(一)采用先进科学的矿井设计理念建设新矿井、改造老矿井,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优化和集约生产。在新井建设上,充分利用煤层赋存稳定、埋藏浅的优势,优化设计,简化系统,工作面走向延长到3000-6000米,工作面长度延长到240-400米;采用大断面、多通道的巷道布置方式,实现了低阻力通风,有效控制了煤层的自然发火;采用无轨胶轮化运输,减少了辅助运输环节,大幅度提升了运输能力,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采用地面箱
10员多、机构设置多、安全管理难度大等弊端,而且集中了人才、资源等优势,提高了设备、人员工作效率,实现了全公司的减人提效。实施专业化服务后,综采工作面回撤平均用时由26天降为9天,工作面安装平均用时由15天降为6天,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安装、回撤效率,而且提高了设备利用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
(四)多系统集成应用安全生产网络管理资源,推进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神华集团积极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建设,建设了国内先进的综合信息系统,搭建了集团总部、子(分)公司、煤矿三级信息网络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先后实现了煤矿监测监控和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化,实现了胶带运输和辅助生产系统的自动化,实现了井上下变电所、风机房、水泵房等岗位的自动控制和无人值守;全部生产矿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测监控和人员定位系统,90%以上的生产矿井安装了移动通讯系统。除井下移动设备以外,所有固定设备均实现了远程控制、监测和诊断,全部生产过程及设备控制均可以在地面调度室完成,在调度室就可以监控多达上万个点的生产运行状况。特别是自动化综采工作面的实施,实现了工作面的记忆割煤、液压支架与采煤机联动;大运量、大功率、单点多驱动、超长距离胶带运输机的使用,加上CST软启动或变频启动、自动顺序开停机、全机分段通讯和监控系统等技术的应用,使主运系统便捷、安全、可靠。井下无线移动通讯的投入使用,可以随时掌握井下作业人员的工作动态,极大地方便了生产指挥和安全管理。这些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的普遍应用,大大减少了井下作业人员数量,简化了作业环节,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提升了整体安全水平。
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员工队伍,为实现安全发展构筑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人的因素始终是决定性的因素。提高人的素质,不仅可以实现自保,更能实现互保。神华集团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从战略的高度更加重视煤矿人才的引进和队伍的教育培训,实现了矿工队伍素质和自保互保能力的持续提高。
(一)着力构建人岗相宜、人尽其才的选人用人机制,充分发掘人力资源的潜能。2000年以后,面对煤炭市场好转、人才竞争愈加激烈的形势,神华集团及时调整人才引进策略,变招工为招生,大力引进大中专毕业生。神东公司2004年以来共引进5377名大中专毕业生。人才的大量引进,不仅使公司员工的整体文化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而且使员工的年龄和专业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目前公司员工21576人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52%,35岁以下员工占总数的50%。在选人用人方面,坚持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锻炼,从工人做起,从班组长做起;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任人唯能”,建立了“赛马”与“相马”相结合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健全了公开竞聘、“三推三考”制度,即根据任职条件,由员工自我推荐、职工联名推荐、单位推荐,经过书面考试、答辩面试、组织考核来甄选人才,同时根据安全状况实行“一票否决”。
314司在发挥自身教育培训资源的基础上,每年选派近百名中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进行学习锻炼和系统培训。神东公司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优势,与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重点培养高端人才。
人才的聚集和培育,不仅满足了本企业用人的需要,而且还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近10年来从神东公司走向其他煤炭企业的人才有1693人,其中中层以上干部455人,技术骨干1238人。这些人带去了神东公司的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优秀的企业文化,起到了积极的带动辐射效应,为整个煤炭行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五、培育一种具有神华特色的安全文化,为实现安全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多年来,神华集团在注重理念引领的基础上,把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坚持“安全文化、重在建设”的原则,紧扣“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这一主题,遵循煤矿安全生产规律,始终把文化建设作为铸魂、育人、塑形的战略措施,树标杆、争一流、创品牌,形成了底蕴深厚、朴素贴切的具有神华特色的安全文化,为安全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一)以“树生命至上的安全观,做安全幸福的神华人”为核心,不断丰富完善安全文化建设内容。尊重人、理解人,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是神华集团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神华集团把这一思想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体现了生命至上的庄重宣言。这一安全誓言感染着每一位员工,他们基本上都能做到认真落实岗位责任,自觉践行着自保互保的岗位职责。2008年以来,神华集团全面推进“幸福员工”工程,从提高职工收入、开展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改善职工住房和就医、方便子女入学等方面,全方位地提高煤矿职工的幸福指数,神华集团煤矿员工的收入大幅增长,职工居住环境大幅改善,职工幸福感油然而生。特别是通过加强矿井现代化建设,井下文明生产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员工劳动强度大幅度减轻;通过定期为矿工进行健康检查,配备先进防护设施,采取多种措施对矽肺病等职业性伤害进行预防等,使矿工珍惜工作岗位的情感和意识不断增强,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员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安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融合,着力凝聚安全发展的精神支撑力量。神华集团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其兼并重组的煤矿不少是过去的老国有煤矿,有着深厚的煤矿文化传统,表现出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顾大局的可贵精神。许多老矿工都深深热爱着煤炭事业,对煤矿有着深厚的感情,有的矿工家庭几代人工作在煤矿,成了矿工世家,父子同队、兄弟同班的情况也多处可见。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在神华集团煤矿的大量推广应用,以神东煤矿建设为代表的新井建设理念和技术不断成熟,又逐步形成了一种独具神华特色的“敢于超越、勇争一流”的现代
718全,激发出了搞好安全生产的强大精神力量。
神华集团为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创造了很好的经验,但神华人却清醒地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永无止境,煤矿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能从零开始、向零奋进。神华经验不仅适用于神华集团的煤矿,同样适用于其他各类煤矿。神华经验在全国煤矿系统的全面推广,必将对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产生重要影响,推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第二篇:强化风险预控管理努力实现安全发展
强化风险预控管理 努力实现安全发展
——神华集团走煤矿安全发展之路的探索和实践
神华集团是一个以煤为基础、煤电路港航油(化)一体化运营的特大型国有企业,2011年生产原煤4亿吨。神华集团共有52处生产矿井、12处在建矿井,分布在内蒙古、陕西、山西、宁夏、新疆等省(区),其中有9处高突矿井,20处水文条件极为复杂的矿井,大部分矿井自然发火期较短,部分矿井受煤田火灾威胁。神华集团既有千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矿井,也有60万吨左右的中小型矿井;既有条件相对较好的矿井,也有瓦斯、水、火等灾害严重的矿井;既有厚达7米以上的厚煤层矿井,也有0.9米左右的薄煤层矿井;既有开采达百年历史的老矿井,也有近几年建设投产的新矿井。自成立以来,神华集团立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重中之重的位臵,在煤炭产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实现了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十一五”期间,神华集团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028,2011年为0.018,达到世界先进水平。52处生产矿井中,有12处矿井实现了开建以来“零死亡”,6处矿井安全生产达10年以上,25处矿井安全周期超过1000天,全部建成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特别是位于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地的安全基础差且水、火、瓦斯等灾害严重的煤矿被神华集团兼并重组后,安全生产状
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主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经过神华集团上下的共同努力,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千人重伤率等一些主要指标都居世界先进国家煤炭企业的前列。
——在煤矿的劳动组织上,奉行“无人则安,人少则安”的理念。神华集团通过提升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大幅度减少井下高危险岗位的用人,客观上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神华集团以这一理念重新审视煤矿的建设和发展,大力应用先进技术与装备,优化矿井劳动组织管理。主力矿井采用了一个综采队每班7人的采煤劳动组织方式,井下通风、变电所、排水等固定场所更是实现了自动控制和无人值守,井下用工大幅度减少。
——在煤矿瓦斯治理上,坚持“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瓦斯历来被认为是煤矿“一号杀手”。神华集团坚持认为,只要做到科学管理,将各类隐患当作事故进行处理,就能够将瓦斯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从根本上控制和消除隐患,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这一理念进一步强化了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性,集中体现了关口前移、超前防范的安全管理思想。
——在煤矿安全投入上,坚信“安全投资能产生最佳的效益”。只要煤矿安全需要投入,神华集团就坚定不移地予以保证。在按照规定提取并全额使用安全费用的基础上,还投入了数百亿元用于更新提高安全科技装备水平;针对部分老矿井的人员多、系统复杂等情况,主动在安全投入上给予倾斜,加大生产安全系统的改造力度,不仅实现了安全生产,而且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
益。
神华集团的煤矿安全理念,在各煤炭子(分)公司和广大员工中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升华。神东公司提出“只有感悟不到的隐患,没有避免不了的事故”;神宁公司提出“收入=安全+质量+任务”、“安全=细节+流程+执行力”、“执行力=知道+做到”;乌海公司提出“安全是干部的政治生命,安全是员工的最高利益”等一系列全新的理念。这些理念改变了干部员工对煤矿灾害不可控制的认识,成为推动煤矿安全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构建一套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为实现安全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手段
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的指导下,神华集团从2005年开始组织国内许多知名专家,专题研究煤矿安全管理问题。经过6年多的艰苦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的安全管理方法——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就是运用系统的原理,对煤矿各生产系统、各工作岗位中存在的与人、机、环、管相关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分析评估;对辨识评估后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控标准和措施,明确管控责任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同时借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建立危险源数据库,使各类危险源始终处于动态受控的状态。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由五部分构成:一是风险辨识与管理。主
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力争杜绝事故的发生。同时,对各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执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将考核结果在全集团公司内排序通报,并与全员安全结构工资挂钩,不同岗位的挂钩比例有所区别,矿级领导挂钩比例高达60%。推行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来,神华集团安全隐患大幅度下降,重大隐患得到了超前控制。五是建立了循环闭合的运行体系。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严格执行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方法,建立了从管理对象、管理职责、管理流程、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直至管理目标的一整套自动循环、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管理体系内部各子系统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独立循环,有力促进了闭环管理持续改进机制的形成,使安全质量标准和措施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得到执行、隐患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得到消除。据统计,神华集团推行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以来,员工“三违”现象减少了80%以上,设备故障率下降了77%。六是简便实用,便于职工掌握。从某一个矿辨识的危险源来看,多达几千条,似乎难以掌握,但具体到某个部门和岗位,仅有几条或十几条。以神东上湾煤矿为例,综采煤机司机日常工作需要执行的安全标准仅7条,安全措施仅8条,做成一张小卡片带在身上,就可以随时掌握岗位危险因素和作业规范,保证了每个员工更清楚自己该做什么、按什么标准做,切实形成了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格局。
神华集团在煤矿推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其可贵之处在于“落实了一个思想,提供了一套方案,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就是把安
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落到了实处,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安全管理解决方案,最大程度地解决了因规定不具体而“严不起来”、因操作性不强而“落实不下去”的问题,实现了岗位自主管理和风险超前防范。实践证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一套全面的、系统的、循序渐进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是一套能够集中解决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突出问题的长效机制,是不断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
三、探索一条建设现代化矿井的途径,为实现安全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子
神华集团的快速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我国煤炭工业的整体水平还相对落后,安全生产水平较低。神华集团以国家实施能源战略西移、重点开发建设神东煤田为契机,确立了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五高”建设方针,开始了神华集团的跨越式发展。经过20余年的努力,走出了一条具有神华集团特色的“系统科学化、生产规模化、技术现代化、服务专业化、管理信息化”的现代化矿井建设之路。
(一)采用先进科学的矿井设计理念建设新矿井、改造老矿井,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优化和集约生产。在新井建设上,充分利用煤层赋存稳定、埋藏浅的优势,优化设计,简化系统,工作面走向延长到3000-6000米,工作面长度延长到240-400米;采用大断面、多通道的巷道布臵方式,实现了低阻力通风,有效控制了煤层的自然发火;采用无轨胶轮化运输,减少了辅助运输环
服务单位,不仅有效消除了传统煤矿粗放式管理带来的管理人员多、机构设臵多、安全管理难度大等弊端,而且集中了人才、资源等优势,提高了设备、人员工作效率,实现了全公司的减人提效。实施专业化服务后,综采工作面回撤平均用时由26天降为9天,工作面安装平均用时由15天降为6天,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安装、回撤效率,而且提高了设备利用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
(四)多系统集成应用安全生产网络管理资源,推进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神华集团积极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建设,建设了国内先进的综合信息系统,搭建了集团总部、子(分)公司、煤矿三级信息网络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先后实现了煤矿监测监控和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化,实现了胶带运输和辅助生产系统的自动化,实现了井上下变电所、风机房、水泵房等岗位的自动控制和无人值守;全部生产矿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测监控和人员定位系统,90%以上的生产矿井安装了移动通讯系统。除井下移动设备以外,所有固定设备均实现了远程控制、监测和诊断,全部生产过程及设备控制均可以在地面调度室完成,在调度室就可以监控多达上万个点的生产运行状况。特别是自动化综采工作面的实施,实现了工作面的记忆割煤、液压支架与采煤机联动;大运量、大功率、单点多驱动、超长距离胶带运输机的使用,加上CST软启动或变频启动、自动顺序开停机、全机分段通讯和监控系统等技术的应用,使主运系统便捷、安全、可靠。井下无线移动通讯的投入使用,可以随时掌握井下
作业人员的工作动态,极大地方便了生产指挥和安全管理。这些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的普遍应用,大大减少了井下作业人员数量,简化了作业环节,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提升了整体安全水平。
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员工队伍,为实现安全发展构筑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人的因素始终是决定性的因素。提高人的素质,不仅可以实现自保,更能实现互保。神华集团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从战略的高度更加重视煤矿人才的引进和队伍的教育培训,实现了矿工队伍素质和自保互保能力的持续提高。
(一)着力构建人岗相宜、人尽其才的选人用人机制,充分发掘人力资源的潜能。2000年以后,面对煤炭市场好转、人才竞争愈加激烈的形势,神华集团及时调整人才引进策略,变招工为招生,大力引进大中专毕业生。神东公司2004年以来共引进5377名大中专毕业生。人才的大量引进,不仅使公司员工的整体文化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而且使员工的年龄和专业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目前公司员工21576人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52%,35岁以下员工占总数的50%。在选人用人方面,坚持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锻炼,从工人做起,从班组长做起;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任人唯能”,建立了“赛马”与“相马”相结合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健全了公开竞聘、“三推三考”制度,即根据任职条件,由员工自我推荐、职工联名推荐、单位推荐,经过书面考试、答辩面试、组织考核来甄选人才,同时根据安全状况实行“一票
314
公司在发挥自身教育培训资源的基础上,每年选派近百名中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进行学习锻炼和系统培训。神东公司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优势,与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重点培养高端人才。
人才的聚集和培育,不仅满足了本企业用人的需要,而且还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近10年来从神东公司走向其他煤炭企业的人才有1693人,其中中层以上干部455人,技术骨干1238人。这些人带去了神东公司的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优秀的企业文化,起到了积极的带动辐射效应,为整个煤炭行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五、培育一种具有神华特色的安全文化,为实现安全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多年来,神华集团在注重理念引领的基础上,把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坚持“安全文化、重在建设”的原则,紧扣“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这一主题,遵循煤矿安全生产规律,始终把文化建设作为铸魂、育人、塑形的战略措施,树标杆、争一流、创品牌,形成了底蕴深厚、朴素贴切的具有神华特色的安全文化,为安全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一)以“树生命至上的安全观,做安全幸福的神华人”为核心,不断丰富完善安全文化建设内容。尊重人、理解人,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是神华集团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神华集团把这一思想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坚决做到“不安
全、不生产“,体现了生命至上的庄重宣言。这一安全誓言感染着每一位员工,他们基本上都能做到认真落实岗位责任,自觉践行着自保互保的岗位职责。2008年以来,神华集团全面推进“幸福员工”工程,从提高职工收入、开展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改善职工住房和就医、方便子女入学等方面,全方位地提高煤矿职工的幸福指数,神华集团煤矿员工的收入大幅增长,职工居住环境大幅改善,职工幸福感油然而生。特别是通过加强矿井现代化建设,井下文明生产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员工劳动强度大幅度减轻;通过定期为矿工进行健康检查,配备先进防护设施,采取多种措施对矽肺病等职业性伤害进行预防等,使矿工珍惜工作岗位的情感和意识不断增强,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员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安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融合,着力凝聚安全发展的精神支撑力量。神华集团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其兼并重组的煤矿不少是过去的老国有煤矿,有着深厚的煤矿文化传统,表现出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顾大局的可贵精神。许多老矿工都深深热爱着煤炭事业,对煤矿有着深厚的感情,有的矿工家庭几代人工作在煤矿,成了矿工世家,父子同队、兄弟同班的情况也多处可见。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在神华集团煤矿的大量推广应用,以神东煤矿建设为代表的新井建设理念和技术不断成熟,又逐步形成了一种独具神华特色的“敢于超越、勇争一流”的现
718
全,激发出了搞好安全生产的强大精神力量。
神华集团为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创造了很好的经验,但神华人却清醒地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永无止境,煤矿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能从零开始、向零奋进。神华经验不仅适用于神华集团的煤矿,同样适用于其他各类煤矿。神华经验在全国煤矿系统的全面推广,必将对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产生重要影响,推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第三篇:强化风险预控管理 努力实现安全发展
强化风险预控管理 努力实现安全发展
——神华煤矿走安全发展之路的探索和实践
同志们:
在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奋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喜迎十八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国务院在宁夏、在神华召开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经验交流现场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煤矿工人的关心和厚爱,也是对神华工作极大的鼓励与鞭策。借此机会,我代表神华集团23万干部员工,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及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神华集团是53家中央直管的央企之一,是以煤为基础,矿电路港航、煤制油煤化工一体化发展的综合能源企业。在最近发布的世界500强中排名第234位。集团资产总额7000亿元,现有42家子(分)公司,52个生产煤矿,1600公里铁路,1.5亿吨吞吐能力的两个港口,650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电厂。今年上半年,神华集团完成煤炭销售3亿吨、发电量1500亿千瓦时、煤制油化工品56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750亿元,缴纳税费350亿元。
长期以来,如何让煤矿成为安全场所,让井下作业人员不为生命安全担忧,是煤矿员工的梦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一代一代煤矿人为此付出了艰辛的探索。今天我要汇报的,就是新时期这个探索的一个缩影。2005年以来,神华已经生产原煤22亿吨,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0.02。期间,神华集团两次实现一周年‚零死亡‛,神东煤炭集团4次实现生产亿吨煤炭无死亡,神宁煤业集团连续3年多实现‚零死亡‛,神华集团52处生产矿井有 12处实现开建以来‚零死亡‛、6处安全生产达10年以上、25处安全周期超过1000天。
这些成效的取得来之不易,饱含着神华集团员工的努力探索实践,饱含着全国煤炭企业的帮助支持,饱含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我们谋求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树立一个理念、构建一套体系、探索一条途径、打造一支队伍和培育一种文化‛,现汇报如下。
一、树立一个先进安全理念,为安全发展奠定坚实思想基础煤矿安全,认识是先导,理念很关键。
为了转变在广大员工思想深处一直存在的事故难免论、出不出事凭运气等观念,神华提出了‚煤矿能够做到不死人‛、‚生产时瓦斯不超限,超限就是事故‛等理念,表达了坚定贯彻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抓好煤矿安全的信心、决心和意志。我们把这些理念作为神华的安全观,作为抓好安全工作的核心指导思想,以理念指导行动、以思想约束行为,从源头上消除不安全意识和行为,做到‚知行合一‛。
——在煤矿安全发展的目标上,坚持“从零开始、向零奋进”。我们致力于实现‚九个零‛的工作目标,延长安全周期。即:技术工作‚零缺陷‛,工程质量‚零次品‛,机电设备‚零故障‛,标准化工作‚零差距‛,现场生产‚零隐患‛,检查监管‚零死角‛,员工工作‚零‘三违’‛,成绩面前‚零自满‛,最终实现‚零伤亡‛。
——在煤矿的安全定位上,力争“把煤矿建成安全行业”。我们把‚零死亡‛、‚零伤亡‛作为企业价值追求,采取学习、对标世界优秀煤矿等系列措施,从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千人负伤率和职业健康等关键指标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在煤矿的劳动组织上,奉行“无人则安”的理念。通过提升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大幅度减少井下高危岗位的用人数量。各矿井采掘队都按精干、高效原则,优化了 劳动组织方式,井下通风、变电所、排水等固定场所大都实现了无人值守。矿井用人的大幅度减少,客观上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在煤矿瓦斯治理上,坚持“瓦斯超限就是事故”。进一步强化科学管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贯彻落实关口前移、超前防范的安全管理思想。将隐患当做事故来处理,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控制隐患,从而消灭事故。
——在煤矿安全投入上,坚信“安全投资能产生巨大益”。在按照规定提取并全额使用安全费用的基础上,还主动加大安全投入,投入数百亿元用于更新、提高安全科技、装备水平,加强安全技改等等。实现安全生产,本身就获得了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神华的煤矿安全理念,在各煤炭子(分)公司和广大员工中引起了强烈共鸣,激发了抓好安全的智慧。神宁煤业集团提出‚神宁安则神华安‛、乌海能源公司提出‚安全是乌海最大的前途‛,将压力传递到各矿井,再从矿井提出‚只有感悟不到的隐患,没有避免不了的事故‛、‚安全=细节+流程+执行力‛、‚执行力=知道+做到‛、‚安全是干部的政治生命,安全是员工的最高利益‛等子理念,奠定了煤矿安全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构建一套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为安全发展提供有效手段。
神华煤矿具有全国煤矿共性的特点,既有千万吨大矿,也有60万吨的中小型矿井;既有条件好的,也有瓦斯、水、火等灾害严重的;既有厚达7米以上的厚煤层,也有90公分左右的薄煤层。从2005年开始,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指导下,神华与国内6家科研院所联合研究煤矿安全管理体系课题,现已形成了一套管用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风险预控科学流程。通过全面辨识各生产系统、各作业环节、各工作岗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明确安全管理对象;进行风险评估,确定不安全因素的危险程度,明确各个环节安全管理的重点;制定管控标准和措施,明确安全管理的依据和手段;落实管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保证标准和措施执行到位。
二是建立风险预控保障体系。层层建立风险预控领导小组,对体系中的每个管控元素进行细化分解,将各项工作任务分配到相关领导、部门和生产单位,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三是建立风险预控考核机制。煤矿每旬一查、每月一考,子(分)公司每月一查、每季一考,集团层面每季督察、年终验收,从上到下对体系运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考核验收,根据得分高低进行排名通报,并将考核结果与领导班子、与员工的安全结构工资奖惩挂钩,一线员工安全结构工资达到30%,班组长达到50%,矿和公司级领导最高达60%。
四是建立风险预控的信息平台。建立危险源数据库,做到系统自动预警,实现从危险源辨识、录入到排查的全程跟踪管控,使隐患整改‚五定‛原则得到有效落实。
这套体系,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安全管理解决方案。与传统的管理方法相比,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更加注重实际效果,更加注重把安全责任落到实处,强调建立全方位的责任制度,最大程度地解决‚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更加注重把风险管控在源头,超前防范,风险预控更加有效; 更加注重过程控制,746项考核指标中,过程性指标占到64.6%;更加注重简洁易行,便于员工掌握。众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具体落实到部门和岗位,仅有几条或十几条。神东煤炭集团上湾煤矿,综采煤机司机日常工作需要执行的安全标准仅7条,安全措施仅8条,做成一张小卡片带在身上,可以随时掌握岗位危险因素和作业规范,保证了每个员工更清楚自己该做什么、按什么标准做。
三、探索一条现代化矿井建设途径,为安全发展开辟新路子。
2011年,神华52处生产矿井,生产原煤4亿吨。除9个露天矿外,43个井工矿也全部按照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生产规模化、技术现代化、服务专业化、管理信息化的‚五高四化‛方针,建成现代化矿井。——采用先进的矿井设计理念,最高程度地实现系统优化和集约生产。新矿井建设,采用斜硐式开拓,取消多盘区布局,在大巷两侧直接拉开工作面,使生产系统得到最大限度的简化,工作面长度延长到240米至400米,走向长度3000米至6000米;采用大断面、多通道的巷道布臵方式,实现低阻力通风,有效控制煤层自然发火等事故发生;采用无轨胶轮化运输,大幅度提升运输能力,减轻员工劳动强度;采用连采快速掘进、长短壁结合的高效生产方式,实现了安全高效开采,安全保障能力大大提高。神东煤炭集团先后建设了世界上第一个7米大采高重型工作面、第一个中厚煤层综采自动化工作面和国内第一个千万吨矿井、第一个千万吨综采工作面,建成了大柳塔等10个千万吨矿井(群)。同时,集团运用这一先进的矿井建设理念,对原来‚西三局‛、神宁煤业集团、神新能源公司的21处老矿井进行技改,全面推行‚一井一面‛综合机械化开采。神宁煤业集团的白芨沟煤矿,原来4个采区、4个工作面、11个掘进头,优化简化成为‚一井一面‛,实现了合理集中生产。不仅提高了产能,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安全基础差、欠账多的状况,大大提高了矿井的安全保障能力,使老矿井焕发出了新活力。——舍得投入,推进生产技术装备现代化。神东煤炭集团瞄准国内外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和工艺,从美国、德国等国家20 多个公司引进生产装备100多种、1300多台(套)。采煤机实现煤机电气系统的自我调节、机械故障的自动诊断,简化了人工操作,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高强度、大阻力、稳定性好、能够带压移动的液压支架,避免了上覆岩层对顶板和支架产生的冲击载荷,有效预防了顶板事故。工作面装备了功能齐全的工况参数监控系统,有效防止了机电事故发生。同时,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与煤科总院等科研院所和郑州煤机厂等制造企业合作攻关,实现了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掘锚机等主要采掘设备的国产化,国产化率已达80%左右,促进了我国煤矿装备制造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推进煤矿专业化服务,高效助推煤矿安全生产。神东煤炭集团将矿井开拓准备、综采工作面回撤安装、设备维修管理、后勤服务等20多项业务从煤炭核心业务中分离出来,成立了生产服务中心、开拓准备中心、设备维修中心等10个专业化服务单位。不仅有效克服了传统煤矿管理人员多、机构设臵多、安全管理难度大等弊端,而且集中了人才、资源等优势,提高了设备、人员工作效率,实现了全公司的减人提效,大大减少零打碎敲事故,有效保证了安全。综采搬家倒面,每次安装平均用时从15天下降到9天,回撤平均用时从26天下降到7天,运用先进技术解决了综采搬家过程中的安全难题。10年来共完成367次综采工作面安装、329次回撤,累计多采出原煤1.58亿吨,发生一起工伤事故,轻重伤率下降68%。
——集成资源,推进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神华积极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先进的综合信息系统,搭建了集团总部、子(分)公司、煤矿三级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了煤矿监测监控和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化、胶带运输和辅助生产系统的自动化,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测监控和人员定位系统,安装了移动通讯系统,固定设备均实现了远程控制、监测和诊断,全部生产过程及设备控制均可以在地面调度室完成。自动化综采工作面的实施,实现了工作面的记忆割煤、液压支架与采煤机联动。这些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的普遍应用,大大减少了井下作业人数,简化了作业环节,提升了整体安全水平。
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员工队伍,为安全发展构筑人才保障。
随着煤矿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神华从战略高度更加重视人才引进和员工教育培训。
——突出煤矿人才选拔,充分发掘人力资源的潜能。2000年以来,神华调整人才引进策略,变招工为招生,大力引进大中专毕业生。目前神华集团23万员工,平均年龄36岁,博士440人、硕士2900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20%,为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撑。在选人用人方面,坚持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锻炼,从员工做起,从班组长做起;坚持‚五湖四海、选贤任能‛,建立‚赛马‛与‚相马‛相结合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健全公开竞聘、‚三推三考‛制度,即根据任职条件,由员工自我推荐、员工联名推荐、单位推荐,经过书面考试、答辩面试、组织考核来甄选人才,而且实行安全一票否决。2009年8月以来,先后通过公开竞聘选拔煤矿各级管理干部上千人,并强化跟班带班,促进煤矿安全人才的培育。
——突出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培训质量和效果。在北京成立了神华管理学院,集培训、研发、成果推广为一体;在神东煤炭集团建成了高水准和多功能的教育培训中心;在神宁煤业集团建立采掘等‚五大‛实训基地。教育培训工作大力推进了‚三个转变‛:推进由基础性培训向细分专业化培训转变,根据生产需要,缺什么补什么,提升培训的针对性与超前性;推进单一培训向系统化、规范化的体系培训转变,建立‚教材、课程、课件、实操、师资、考务‛六个培训管理系统,提升培训效果;推进由单一课堂模式向多元教学模式的转变,充分利用实操基地及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促进了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广大员工通过实训,上岗以后基本上能够做到懂原理、熟系统、会操作、能保安。
——突出班组建设,强化一线员工的安全技能。实现了全员持证上岗,劳务工和外委施工队伍也全部纳入统一管理。发挥班组和班前会作用。制定班前会的程序和工作标准,规定班前会必须有学习、排查、记录等程序,使班前会成为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安全教育的第一课堂和安全管理的第一道防线。神宁煤业集团推行了‚四五六‛班组管理新模式,实行‚手指口述‛和‚准军事化‛管理,对3000多名班组长全部公推直选,涌现出了一批安全生产优秀班组、先进个人。——突出矿长作用发挥,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煤炭高端管理人才。坚持把矿长作为安全生产的关键,制定了选拔及考核标准,每年召开一次矿长大会,打造世界一流的矿长团队。部分子(分)公司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选派中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操作人员进行学习锻炼和系统培训,培养高端人才。人才的聚集和培育,不仅满足了企业用人,还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近10年来从神东公司走向其他煤炭企业的人才1700人,其中矿助理级以上管理干部450人,技术骨干1200多人。他们带去神东先进的技术、安全管理理念、创新精神与文化,起到了积极的带动辐射效应,为煤炭行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五、培育一种特色安全文化,为安全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神华集团把文化建设作为铸魂、育人、塑形的战略措施,树标杆、争一流、创品牌,为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以“幸福矿工”为核心,不断丰富安全文化内容。2008年集团提出,要使神华矿工成为最幸福矿工,全面推进‚幸福矿工‛工程,从矿工入井能穿上干净的工作服、井下能吃到热气腾腾的饭菜入手,从提高员工收入、进行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改善员工住房和就医、方便子女入学等方面提高矿工的幸福指数。现在,井下清洁度提高了、空气质量改善了,矿工的工作、生活环境条件更好了,矿工珍惜岗位工作的情感和意识增强了,自豪感和归属感增加了,自觉做好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大提高了。
——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增强安全文化的感召力。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顾大局的传统在神华集团传承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评优争先的重要指标,广泛开展对标管理和‚找差距 抓整改、促提升‛活动,树立标杆矿厂、区队和班组,选树安全生产标兵,重奖安全生产长周期单位,煤矿形成了安全创先争优的生动局面,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内部安全文化。神新能源公司乌东矿的巷道文化、碱沟矿的班组文化、屯宝矿的民族团结文化,成为安全文化建设的亮丽风景。
——大力实施理念引领、文化渗透工程,不断丰富安全文化建设载体。通过开展‚安康杯‛和‚安全大反思、大讨论‛等各类主题活动,大力弘扬先进的安全理念;通过文艺汇演、漫画展览、事故案例展、安全论坛等,提高认识、陶冶情操。神宁煤业集团灵新矿大力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将员工全家福照片挂到了工作面;羊场湾矿开展了‚万千百家‛安全亲情文化活动,组织员工家属千米井下探亲、送温暖;清水营矿以员工真实生活为题材制作了40集安全广播情景剧《煤矿一家人》等等,使思想政治工作和安全宣传教育相互融合。——狠抓习惯养成使安全文化的软实力变成安全发展的硬动力。在推进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将安全文化理念融入安全规章制度、管理工作流程和各种行为规范之中,培养了一种令行禁止的安全执行文化,并健全激励与惩罚并重机制,以人性化的考核保证各项制度和措施的严格落实。通过长期的程序化管理和标准化操作,促进员工把制度变成习惯、变成自觉行动,真正使安全文化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各位领导,以上是我汇报的主要内容。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煤矿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神华的安全工作与许多兄弟单位相比也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将以此次现场会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和本次会议精神,虚心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以更大的决心和毅力、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更好的安全生产成效,来回报党和国家的关怀与鼓励,回报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回报社会各界的关心与爱护,回报广大矿工兄弟的期盼与重托。我们也真诚期望,与全国的同行一起努力奋斗,让采煤成为一个安全的、绿色的、幸福的、受人尊重的职业!
第四篇: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
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建立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电厂安全生产面临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对于形成安全生产预防机制,规避和化解安全风险,有效控制人身事故和人员责任事故,保障公司和电网安全发展,促进企业平安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实现上述目标,结合我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望各车间认真学习、执行。
一、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没有先例可循,需要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按照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作业和标准化整治的核心思想和工作要求,遵照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以及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建立有系统、深入推进安全风险评估。通过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深入查找、控制和整改安全隐患,不断提升我厂安全管理水平。
二、为保证本制度顺利开展,特成立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领导小组:
三、为实现安全生产风险预控,需认真做好隐患排查及异常情况汇报工作。特制定以下细则:
1、各车间检修主任每天要督促落实检修人员对其所包设备进行巡检,对发现的缺陷及时安排处理,凡因特殊情况不能处理的,车间要及时做好缺陷统计,并及时上报厂部。
2、巡检时必须携带听针、手电筒、测温仪、测振仪等工具,以便对设备有更全面的检查。
3、各车间检修主任要认真填写当天检修报表及检修记录,以便及时掌握了解当天各车间处理的缺陷内容。
4、对群监员查出的缺陷,车间要认真安排处理,若因特殊原因不能处理的,车间应做好统计,及时登记在设备缺陷台帐上,并及时报厂部。
5、在每次计划停炉停机检修前,各车间检修主任要认真核对设备缺陷台帐,对存在的缺陷进行统计,及时上报厂部,以便厂部统一安排处理。
6、各专业、各岗位人员应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安全职责,尽职尽责,保证安全生产。出现异常情况时,各岗位工作人员应按照岗位管理权限,逐级汇报。
7、在生产现场发生危及安全生产的重大异常情况时,发生异常情况岗位值班人员应立即按事故处理的规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事故处理,阻止事故的发展与扩大;同时,应首先向班长、值长汇报,班长及时汇报车间值班主任到现场协助、指导事故处理;事故处理后告一段落后,要及时向值长、主任汇报。值班主任应根据情况或厂领导安排及时召集车间不值班主任到厂支援。
8、值长和发生异常情况的车间值班主任应根据事件的性质,轻重缓急,分别向值班厂长、生产厂长、厂长、生技部汇报。当发生异常停机炉时,值长必须向值班厂长、生产厂长、厂长、各厂级领导和总值长汇报。
9、车间遵照《异常情况汇报制度》执行。
第五篇:安全生产标准化牌匾式样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附件四:
安全生产标准化牌匾式样
企业名称
安全生产标准化
×级企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制
××××年××月 ××××××××颁发
说明:
“×级企业”中的“×”为“一”、“二”或“三”。“(×××××)”中的“×××××”为行业和专业,如“冶金炼钢”或“冶金铁合金”等。
发证时间中的数字为中文简体大写,如“二○一一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