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政办〔2018〕65号

时间:2019-05-14 08:1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政办〔2018〕65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政办〔2018〕65号》。

第一篇:信政办〔2018〕65号

信阳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科学有序高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河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信阳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指导性文件等,制定本预案。

1.3 事件定义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和辐射污染事件。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境内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 1 — 核设施及有关核活动发生的核事故所造成的辐射污染事件、船舶污染事件、农业污染事件和重污染天气的应对工作按照其他相关应急预案规定执行。

1.5 工作原则

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科学处置,信息、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原则。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立即自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6 事件分级

按照事件严重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见附件1。

1.7 预案体系

本预案是我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体系的组成部分,与我市其他领域专项应急预案相互衔接。其下级预案包括市直有关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环境应急预案。本预案与其下级预案共同组成信阳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组织指挥体系

2.1 市级组织指挥机构

信阳市人民政府成立环境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协调全市较大突发环境事件或超出事发地县(区)政府处置能力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指挥部总指挥由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必要时由市政府主要领导 — — 2 担任。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是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主任由市环保局局长担任,副主任由市环保局分管应急工作的副局长担任。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市政府根据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组织指挥工作。现场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由指挥部总指挥视情况临时指定。现场指挥部设立工作组,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根据本部门、单位职责,牵头或参与工作组相关应急工作。当地政府组织的指挥机构和参与现场处置的有关单位、人员要服从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国家、省已成立环境应急指挥部或已派出工作组的,市级组织指挥机构在国家、省环境应急指挥部的领导或工作组的指导下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市级组织指挥机构组成及职责见附件2。2.2 县级应急组织指挥机构

县(区)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明确相应的组织指挥机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跨县(区)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由各有关行政区域政府共同负责,或由市政府负责协调处置。

需要市政府协调处置的跨县(区)级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由有关县(区)政府向市政府提出请求;或由有关县(区)环保局向市环保局提出请求,由市环保局向市政府请示后确定。

— 3 — 3.预防

3.1 风险评估

县(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结合本行政区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气候和环境风险源分布,以及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情况等,依法依规开展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分析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提出对策措施,报请本级政府予以实施,提高区域环境风险防范能力。

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落实环境安全主体责任,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划分环境风险等级,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排查治理环境安全隐患。

3.2 制定预案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和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企事业单位,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制定或修订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演练。4.预警

4.1 预警分级

对可以预警的突发环境事件,按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紧急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预警级别从高到底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预警级别的具体划分标准和发布权限,按照环境保护部的有 — — 4 关规定执行。

4.2 预警监测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要加强日常环境监测,并对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信息加强收集、分析和研判。工业和信息化、安全监管、交通运输、公安、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商务、卫生计生、气象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应当及时将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通报同级或事发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要加强日常污染物排放监测和毒性气体、危险化学品泄漏监控,对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信息要加强收集、分析和研判,并按照预先制定的环境应急预案采取措施,当有可能达到政府突发环境事件级别时,应当及时按照有关规定上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

4.3 预警信息 4.3.1 信息收集处理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开展环境污染信息的收集、综合分析、风险评估工作。

企事业单位违法排污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信息收集处置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生产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水利工程、自然灾害等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信息收集由相关主管部门或负有监督管理责任的部门负责,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同级政府的统一部署,配合做好预警信息收集的有关工作。

— 5 — 4.3.2 信息发布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当研判即将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应当及时向本级政府或市政府指挥部办公室提出预警信息发布建议;本级政府或市政府指挥部办公室应当立即核实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等预警信息,当判断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要及时向本级政府提出预警信息发布建议,同时通报同级相关部门和单位。

当预警信息达到发布预警级别条件时,事发地政府或其授权的相关部门,应当按照环境保护部预警级别发布权限的有关规定,及时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手机短信、当面告知等渠道或方式向本行政区域内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并通报可能影响到的相关地区。

4.4 预警行动

预警信息发布后,事发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视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4.4.1 分析研判

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家,及时对预警信息进行分析研判,预估可能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4.4.2 防范处置

迅速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控制事件苗头;针对突发环境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或限制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在涉险区域设置注意事项提 — — 6 示或事件危害警示标志,利用各种渠道增加宣传频次,告知公众避险和减轻危害的常识、需采取的健康防护措施。

4.4.3 应急准备

提前疏散、转移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并调集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做好应急保障工作;环境监测机构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发展情况;涉及饮用水安全时,做好储水和启用后备水源的工作;对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加强环境监管。

4.4.4 舆论引导

及时准确发布事态最新情况,公布咨询电话,组织专家解读。加强相关舆情监测,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4.5 预警级别调整和解除

发布突发环境事件预警信息的政府或有关部门,要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当判断不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危险已经消除时,宣布解除预警,适时终止相关措施。预警信息的取消按照“谁发布,谁取消”的原则执行。5.事件信息处置

5.1 信息收集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通过互联网信息监测、政务值班电话、环境污染举报热线等多

— 7 — 种渠道,加强对辖区内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监控、收集,及时掌握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情况。因生产安全、交通运输、水利工程、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引发的次生环境污染的,有关主管部门或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要及时通报同级或事发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5.2 信息核实研判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获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应当立即调度核实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和数量、监测数据、人员受害情况、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受影响情况、事件发展趋势、先期处置情况等,并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和类别做出初步认定。

5.3 信息报告与通报 5.3.1 初报

初报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事件后首次上报,初报可以用电话直接报告,随后补充书面报告。初报应当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和数量、监测数据、人员受害情况、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受影响情况、事件发展趋势、处置情况、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初步情况,并提供可能受到突发环境事件影响的环境敏感点的分布示意图。

5.3.2 续报

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事件发展情况后随时上报,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事件的处置进展情况。

— — 8 5.3.3 处理结果报告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应当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事件潜在或者间接危害以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

5.3.4 涉事者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涉事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在一小时内向事件发生地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同时按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随时核实、补充并报告有关信息。涉及到放射源丢失的单位还应同时向公安部门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名称、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联系人、企事业单位的主要产品、产量及生产工艺;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事件起因、基本过程;采取的先期处理措施等。

5.3.5 部门与政府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对初步认定为一般或者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事件发生地县(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四小时内向本级政府和市环保局报告。

对初步认定为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事件发生地县(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一小时内向本级政府和市环保局报告。市环保局接到报告后,应当进行核实并在一小时内报告市政府和省环保厅。

— 9 — 各级政府接到报告后,应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响应级别,向上一级政府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已经或者可能涉及相邻行政区域的,事发地政府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报相邻行政区域同级政府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5.4 信息不清处理

对于情况不够清楚、要素不全的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特别是特别重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信息,以及事件发生在敏感区域、特殊时期或可能演化为重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不受分级标准的限制,涉事者、事发地政府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边报告、边核实。无法立即核实清楚的,应当先报告,并注明“正在核实中”,同时,指定专人跟踪核实上报。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6.应急响应

6.1 响应分级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将应急响应设定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四个等级。初判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分别启动Ⅰ级、Ⅱ级应急响应,在省政府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由事发地政府、市政府开展应对工作;初判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启动Ⅲ级应急响应,由市政府负责应对工作;初判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启动Ⅳ级应急响应,由事发地县级政府负责应对工作。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易造成重大影响的地区、敏感区域、特 — — 10 殊时期或演化为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时,可适当提高响应级别。应急响应启动后,可根据事件损失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调整响应级别,避免响应不足或响应过度。

6.2 响应措施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各有关政府及部门、单位要根据现场应对工作需要或在预警行动的基础上,组织采取以下措施。

6.2.1 先期处置

涉事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要立即进行先期处置,采取关闭、停产、封堵、围挡、喷淋、转移等措施,切断和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蔓延扩散。同时,做好有毒有害物质和消防废水、废液等的收集、清理和安全处置工作。

当涉事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不明时,由事发地政府负责现场污染处置工作。事发地政府要在进行先期处置的同时,组织环保、公安、安监等有关部门对污染来源开展调查,查明肇事者,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污染范围,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参与先期处置的有关部门、单位要依法及时收集、保全涉及突发环境事件的相关证据。

6.2.2 现场污染处置

事发地政府应立即组织制定综合治污方案,采用监测和模拟等措施追踪污染气体扩散途径和范围;采取拦截、导流、疏浚等措施防止水体污染扩大;采取隔离、屏蔽、吸附、打捞、氧化还原、中和、沉淀、消毒、去污洗消、临时收贮、微生物消解、调

— 11 — 水稀释、转移异地处置、临时改造污染处置工艺或临时建设污染处置工程等措施处置污染物,严禁采用稀释、水冲等方法处理放射性物质污染。必要时,可根据公共利益和应急处置的需要,必要时还可责令其他相关排污单位停产、限产、限排等措施,减轻环境污染负荷。

6.2.3 转移安置人员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影响程度及事发当地的水文、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因素,建立现场警戒区、交通管制区域和重点防护区域,确定受威胁人员疏散的方式和途径。及时有组织、有秩序地及时疏散转移已经受到威胁和可能受影响的人员,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同时,妥善做好转移人员安置工作,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确保生活生产有保障和必要的医疗条件,稳定受害群众的情绪。

6.2.4 医学救援

迅速组织当地医疗救护力量,对伤病员进行诊断治疗,根据需要及时、安全地将重症伤病员转运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强救治。指导和协助开展受污染人员的去污洗消工作,提出保护公众健康的措施建议。视情况申请或增派医疗卫生专家和卫生应急队伍、调配急需医疗物资,支援事发地医学救援工作,做好受影响人员的心理援助工作。

6.2.5 应急监测

加强大气、水体、土壤和伽玛辐射剂量率、放射性表面污染等应急监测工作,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种类、性质以及当 — — 12 地自然、社会环境状况等,明确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案及监测方法,确定监测的布点和频次,调配应急监测设备、车辆,及时开展监测,并发布事发地的天气监测、预报和预警信息,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提供依据。

6.2.6 市场监管和调控

密切关注受事件影响地区市场供应情况及公众反应,加强对重要生活必需品等商品的市场监管和调控。禁止或限制受污染食品和饮用水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食用,防范因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集体中毒等危害。

6.2.7 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

事件相关信息的发布工作由政府或政府授权委托的部门、单位负责。宣传部门、政府新闻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新闻发布工作。信息发布工作要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开展,并在事件处理过程中持续进行。重特大事件信息,要在向上级报告的同时向社会发布,原则上不超过1小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较大社会影响的,要在24小时内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并视情况增加召开的频次。

信息发布应当依托电视、广播、报纸、新媒体等媒介,采取发新闻稿、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组织专家解读等方式,主动、及时、准确、客观地向社会发布突发环境事件有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澄清不实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信息发布内容包括事件原因、污染程度、影响范围、应对措施、需要公众配合采取的措施、公众防范常识和事件调查处理进展情况等。对事件中国家秘密、商业机密、个人隐私的信息,应当依照有关

— 13 — 法律规定处理。

6.2.8 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受影响地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借机传播谣言制造社会恐慌、哄抢救灾物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转移人员安置点、救灾物资存放点等地点的治安管控。做好受影响人员与涉事单位、事发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防止出现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6.3 指挥部响应程序 6.3.1 立即赶赴现场

初判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或事件情况特殊时,指挥部办公室立即组织应急力量赶赴现场,调度核实有关信息,指导事发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现场处置工作。同时,根据应对工作需要,报请应急指挥部启动市级应急响应,并提出成立现场指挥部及下设相应工作组的建议。

初判发生重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时,指挥部办公室立即组织应急力量赶赴现场,调度核实有关信息,指导事发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现场处置工作,控制事态的发展。同时,根据应对工作需要,报请省政府应急指挥部提出启动省级应急响应建议,请求提供队伍、物资、技术等增援力量。

6.3.2 启动市级响应

根据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建议,指挥部决定启动市级应急响应,必要时报请市政府主要领导批准。应急指挥部总指挥主持召开协调会、现场会或发布命令,决定成立现场指挥部,指定现场 — — 14 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明确现场指挥部职责,部署任务,并责成现场指挥部进驻事发地进行现场指挥。

6.3.3 现场指挥协调

现场指挥部根据事态发展和响应措施落实情况,组织指挥部成员单位及有关专家进行研判,研究分析事态发展,制定应急处置方案,采取更加具体的应对措施,部署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协调调度全市应急救援资源,支援现场处置。研究决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的请求事项。经指挥部同意或授权,现场指挥部向各有关政府及部门、单位下达命令,并进行督导。同时,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有关情况。

生产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水利调度、自然灾害等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已启动市级相关领域应急预案的,按照其指挥机构的统一部署,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本预案有关规定,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做好现场环境监测、污染处置和污染调查等工作,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有关情况。当事件转化为以应对环境污染为主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视情况报请市政府启动本预案。

根据事态发展国家、省指挥部进驻后,市应急指挥部将指挥协调权转交省级指挥部,并配合做好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6.4 响应终止 6.4.1 终止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即满足响应终止条件:(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 15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降至最低水平。

6.4.2 终止程序

(1)现场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向现场指挥部提出申请;

(2)经过专家讨论,取得一致意见,经现场指挥部批准;(3)现场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响应终止命令;

(4)响应状态终止后,相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应急指挥部应根据应急指挥部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7.后期工作

7.1 损害评估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终止后,县(区)政府要依法依规及时组织开展污染损害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评估结论作为事件调查处理、损害赔偿、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重建的依据。

7.2 事件调查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根据《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 第32号),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牵头,可会同 — — 16 监察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事件调查,查明事件原因,确认事件性质,认定事件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理意见。

7.3 善后处置

事发地政府要及时组织制定补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和环境恢复等善后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协调保险机构及时开展相关理赔工作。

事发地县(区)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总结、评估应急处置工作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并向市环保局报告。

对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根据有关规定给予表彰。8.应急保障

8.1 队伍保障

各级环境应急救援队伍、公安消防部队、大型国有骨干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及其他相关方面应急救援队伍等力量,要积极参加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应急处置与救援、调查处理等工作。发挥环境应急专家作用,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方案制订、污染损害评估和调查处理工作提供决策建议。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依据本预案,紧密结合本单位、本系统实际和特点,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和演练,提高指挥、协调和现场救援能力。县(区)政府要强化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加强环境应急专家队伍建设,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快速响应及应急处置能力。

8.2 物资与资金保障

— 17 — 市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做好环境应急救援物资的紧急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工作,保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和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需要。县(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加强应急物资储备,鼓励支持社会化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应急处置期间应急物资、生活必需品的供给。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当地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信息的动态管理。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经费首先由事件责任单位承担。县(区)政府及市政府有关部门应在年度经费预算中安排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经费,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提供资金保障。事发地政府应急处置经费不足,经市政府同意后,市财政应予以支持。

8.3 通信、交通与运输保障

各级政府及其通信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确保应急期间通信联络和信息传递畅通。交通运输部门要健全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紧急运输保障体系,保障应急响应所需人员、物资、装备、器材等的运输。公安部门要加强应急交通管控,保障运送伤病员、应急救援人员、物资、装备、器材车辆的优先通行。

8.4 处置现场治安保障

各级公安部门负责保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现场治安秩序。县级以上公安部门要针对当地社情、民情,根据不同级别突发环境事件制定相应的维护治安秩序的行动方案;视现场情况加强治安力量,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证事发地社会治安秩序 — — 18 稳定,确保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8.5 技术保障

支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和监测先进技术、装备的研发和运用。依托环境应急指挥技术平台,提升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综合集成、分析处理、污染损害评估等事项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9.附则

9.1 预案管理

预案实施后,市环保局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预案宣传、培训和演练,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组织对预案进行评估和修订。县(区)人民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或及时修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9.2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附件:1.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

2.市级组织指挥机构组成及职责

— 19 — 附件1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

一、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一)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

(二)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

(三)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四)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五)因环境污染造成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六)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急性死亡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的突发环境事件。

二、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一)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 — 20

(二)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三)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四)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五)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六)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下急性死亡或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较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七)造成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三、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一)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二)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三)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

(四)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五)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六)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10人以下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小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七)造成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四、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一)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二)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下的;

(三)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四)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性群体影响的;

(五)Ⅳ、Ⅴ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厂区内或设施内局部辐射污染后果的;铀矿冶、伴生矿超标排放,造成环境辐射污染后果的;

(六)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尚未达到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级别的。

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 — 22 附件2

市级组织指挥机构组成及职责

市环境应急指挥部主要由市环境保护局、市政府应急办、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城市管理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商务局、卫生计生委、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安全监管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地震局、气象局、市委宣传部、供电公司、信阳军分区、武警信阳支队等部门和单位组成,根据应对工作需要,增加有关县(市、区)政府和其他有关部门。

一、指挥部主要职责

(一)研究确定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

(二)领导、组织、协调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三)负责发布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信息。

(四)审议批准指挥部办公室提请审议的重要事宜。

(五)向市政府及省政府有关部门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六)组织、协调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工作。

二、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一)贯彻落实指挥部的各项工作部署,收集、汇总、分析

— 23 — 各相关部门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信息,及时向指挥部及其有关成员单位报告、通报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二)组织、指挥、协调较大、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对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进行核查、认定;指导县(市、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检查有关部门应急准备工作落实情况。

(三)组织环境应急相关宣传、培训和演练。

(四)组织修订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五)组织管理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库。

(六)组织或参与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七)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现场指挥部组成及工作组职责

现场指挥部根据应对工作需要设立相应工作组,各工作组组成及职责分工如下:

(一)污染处置组。由市环保局牵头,市公安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安全监管局、供电公司、信阳军分区、武警信阳支队、事发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等参加。

主要职责:收集汇总相关数据,组织技术研判,开展事态分析;迅速组织切断污染源,分析污染途径,明确防止污染物扩散的程序;组织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轻已经造成的污染;明确不同情况下的现场处置人员须采取的个人防护措施;划定现场警戒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确定受威胁人员疏散的 — — 24 方式和途径,疏散转移受威胁人员至安全紧急避险场所;依法核查环保部门移交涉嫌构成环境违法犯罪的线索,构成刑事犯罪的依法立案侦办;对出入污染区域车辆机械进行必要的洗消处理;协调军队、武警部队等有关力量参与应急处置。

(二)应急监测组。由市环保局牵头,水利局、农业局、气象局、信阳军分区、事发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等参加。

主要职责: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种类、性质以及当地气象、自然、社会环境状况等,明确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案及监测方法;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明确监测的布点和频次,做好大气、水体、土壤等的应急监测工作,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提供依据;协调有关方面的监测力量参与应急监测。

(三)医学救援组。由市卫生计生委牵头,市公安局、民政局、环保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事发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等参加。

主要职责:组织开展伤病员医疗救治、应急心理援助;组织、指导开展受污染人员的去污洗消工作;提出保护公众健康的措施建议;统计死亡、中毒(或受伤)人数和住院治疗人数;禁止或限制受污染食品和饮用水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食用,防范因突发环境事件造成集体中毒等。

(四)应急保障组。由市应急指挥部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环保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供电公司、事发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等参加。

主要职责:指导做好事件影响区域有关人员的紧急转移和临

— 25 — 时安置工作;组织做好环境应急救援物资及临时安置重要物资的紧急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工作;及时组织调运重要生活必需品,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市场供应;开展应急测绘。

(五)新闻宣传组。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环保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事发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等参加。

主要职责:组织开展事件进展、应急工作情况等权威信息发布,做好新闻宣传报道工作;收集分析社会舆情和公众动态,加强各级、各类媒体管理,正确引导舆论;通过多种方式,通俗、权威、全面、前瞻地做好相关知识普及工作;及时澄清不实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六)社会稳定组。由市公安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委、交通运输局、商务局、武警信阳支队、事发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等参加。

主要职责:加强受影响地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借机传播谣言制造社会恐慌、哄抢物质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转移人员安置点、救灾物资存放点等重点地区治安管控;做好受影响人员与涉事单位、事发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防止出现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对重要生活必需品等商品的市场监管和调控,维护市场稳定。

(七)调查评估组。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具体情况,由现场指挥部指定部门牵头,市环保局、工业和信息化委、民政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卫生计生委、安全监管局、— — 26 地震局、气象局、事发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等参加。

主要职责: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环境污染损害调查,评估、核实事件造成的损失情况;对较大环境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对应急处置过程、有关人员责任和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存在的问题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八)专家组。现场指挥部根据应对工作需要组织环境监测、工业管理、危险化学品、生态环境保护、环境评估、辐射、防化、气象、生物、水利水文、损害索赔等专家参加。

主要职责:明确环境污染事件性质和类别;分析环境污染事故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人群健康或环境的影响;确定环境污染事件的级别;研究、评估污染处置、人员撤离等工作方案;对生态修复和恢复重建等提出建议。

工作组设置、组成和职责可根据工作需要作适当调整。

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6月4日印发

第二篇:光政办[2011] 号(光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0年工作总结)

光政办„2011‟25号

光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本办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办公室“办文、办会、办事”的工作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确保了政府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0年工作情况

(一)突出以文辅政,辅佐决策有新成效

一是办文更加规范。以规范公文运作为重点,严把公文处理行文关、内容关、政策关、法制关、文字关,做到准确、及时、安全、保密、规范。一年来,共起草编发县政府综(函)字号文件272份;政府办公室(函)文件202份;整理各类会议纪要及备忘录59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注重公文的时效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注重

从重在文字整理,转到重在提练思路、观点;从重在追求工作数量,转到重在提高工作质量;从重在被动应付,转到重在超前服务,创造良好成绩上来。今年以来起草了一系列关于项目开发、招商引资、工业发展、“三农”工作及灾后重建等方面的文件材料,完成各类工作汇报、领导讲话、调研文稿等文字材料100多篇,较好地完成了《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和修改完善工作,得到多方面的肯定与赞扬。

二是信息更加及时。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各阶段重点工作,认真编写、上报信息,充分发挥信息“前哨”的作用。及时整理县领导重要讲话,以《光泽政讯》形式刊发,让乡(镇)、县直部门及时了解县政府重大工作安排部署,按照县政府要求抓好落实;认真编写、上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及新成效,让市政府了解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时将我县发生的重特大事故上报市政府总值班室。在“6.19”抗洪救灾期间,充分发挥县政府应急总值班室应急信息枢纽作用,及时、准确上传下达应急信息,编写抗洪救灾《简讯》18期。全年共编撰《光泽政讯》40期,其中正刊6期,增刊34期,向市政府报送信息48条,被采用25条。

三是法制更加严密。加大规范性文件的法制把关力度,向市人民政府、县人大常委会报备规范性文件30件。积极开展行政执法案件评查工作,共对21个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案卷进行评查,指导督促行政执法部门规范办案。认真做好

—2—

全县行政执法部门工作人员2011年福建省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工作。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全年受理行政复议案件5件,行政应诉案件1件。经市政府测评,2010年我县抽象行政行为合法率居全市第一位。

(二)突出统筹兼顾,综合协调有新突破

注重强化大局观念,协调上下左右,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遇事多跟有关部门早通气、早协调、勤沟通、勤交流,较好地发挥了综合协调作用,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一是强化综合协调。对上及时请示汇报,准确把握各项重要部署,精心搞好领导之间的工作衔接和活动安排。对下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使领导全面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政策执行效果和基层反映的实际问题。主动加强与几大班子办公室的联络协调,及时交流情况、沟通信息、衔接工作;强化与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分兵把口、分线作战,配合联动、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较好地完成我县参加“5.13”、“6.19”、“9.8”等大型活动筹备工作,顺利地组织了闽北商贸物流城开工仪式和圣农第二食品加工厂落成典礼、梅树湾新村交房仪式等庆典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协助县政府领导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特别对抗击“6.19”特大洪灾和处置美迪化工氟硅运输泄漏事故等事件,协助领导现场指挥、依法及时果断处置,避免了矛盾激化和大的损失。

二是狠抓督查落实。对县政府召开的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会

—3—

议、县政府班子成员碰头会形成的纪要中需要落实的议定事项,进行分解,督促有关部门抓好落实,开展各类督查活动65次,形成督查通报18件,对23个单位落实工作不力予以通报批评。每次会议后一周内收集进展情况,每一个季度汇总一次落实情况并予以通报,使领导及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促使会议议定的事项得到较好落实。

三是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按照规定程序,认真进行催办、检查,并及时向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提交了今年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2010年,共办理县人大代表建议61件,政协委员提案114件,办复率为100%,满意率均达99%。

(三)突出规范高效,后勤保障有新进步

一是认真做好接待工作。坚持从讲政治和维护光泽形象的高度出发,按照“有礼、有节、热情、周到、节约”的原则,组织安排好公务接待。对会议筹备、食宿安排、活动路线、安全保卫等每一个细小环节,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次接待工作。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中食宿不准超过当地接待标准的规定》,控制陪餐人员,加强接待经费管理,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接待任务。全年共完成省、市领导及兄弟县(市、区)领导、客商外商接待90多批次,没有出现大的差错。

二是规范做好会务工作。努力适应领导工作要求,不断改进

—4—

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沟通上下、联系左右的枢纽作用,按照“百密而无一疏”的要求,认真负责,周密安排,环环相扣,搞好衔接,真正做到周全细致,不出纰漏。认真做好会务工作,全年圆满完成各类会议通知、会场布置263场次。制定出台《光泽县人民政府全体成员会议、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会议、专题会议、党组会议制度》,对县政府各类会议进行规范,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三是加强车辆的管理使用。建立车辆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签订了车辆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交通事故责任追究制。对机关车辆采取定人、定岗、定车“三定”制度,严格执行公务派车制度,严禁公车私用。通过加强管理,有效地保证了接待和公务用车,全年未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四)突出宗旨意识,服务群众有新举措

一是深化政务公开。对涉及民生、专业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政府信息进行解读,深化了政府信息公开内容。“6.19”洪灾发生后,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恢复生产、灾后重建的政策,及时将这些政策和相关解读材料送到企业、乡村,方便受灾企业、群众及时掌握理解政策。严格要求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统一公布有关文件、政策,政务公开栏更新公布了6期,内容涉及林业、劳动保障、人事职称评定、国土产权证发放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加大对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政务公开督促力度,定期开展政务公开督查,对未及时公开的

—5—

单位进行通报,强化政务公开的时效,进一步方便群众了解政策,接受群众监督,提高政府在群众眼中的形象。继续实行群众旁听县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全年县政府召开6次常务会议,各行各业群众共32人次参加旁听,让政府的决策更加透明公开。

二是完善政府门户网站。严格按照省政府办公厅2010年县级政府门户网站考评指标体系要求,投入6万元,建设15个子网站,其中乡镇完成5个,县直部门完成10个,初步形成以县政府网站为主体,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组合的县级网站群。全年政府门户网站访问量达78.5万人次,网站信息公开量达1.2万条,网上信访量656人次,在线访谈23期,网上办事600项。

三是加强电子公文传输。为拓展我县电子政务应用范围,启用了普通电子公文传输平台,取消纸质公文分发,将普通电子公文正式改由政务网进行电子公文传输,并将其作为普通公文往来、信息衔接的主要渠道。为保障公文顺利运行与公文传输及时,下发了《公文传输管理暂行规定》和操作要求,目前,电子公文传输系统运行平稳,2010年文件传输总量达706份。

四是积极开展外事侨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外事、侨务工作会议精神,严格履行外事报批程序和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办理填报出访团组报批及业务材料,确保重点团组的有效审批。我县全年共报批因公出国参展考察、出(境)招商团组4批13人次,圣农集团申报商务旅行卡6批,为我县外贸出口转型和营企涉外商洽工作拓展平台,提供了有力地外事支撑与服务保障。

—6—

积极为侨属办实事,认真开展特困归侨的慰问工作,慰问和扶助归侨、侨属15人,发放慰问金1万元,把党和政府的侨务政策落到实处。

(五)突出以人为本,自身建设有新发展

一是注重提高干部素质。围绕“内增素质、外树形象”的目标要求,坚持把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作为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干部的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全局意识、服务意识,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湛、品质优秀,能够担当重任的干部队伍。同时,注重后备力量培养,输出2人,新招聘公务员2名,选聘选调2名,促进人才良性流动。积极创造条件,让工作人员参加上级举办的培训班及县里组织的外出招商考察学习,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

二是注重加强班子建设。办公室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发挥表率作用。自觉加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建立健全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注重科学民主决策,建立议事制度,班子成员有事多通气,工作多商量,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在工作和生活上主动关心爱护干部职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三是注重党风廉政建设。抓好反腐败和廉洁自律工作,认真学习公民道德行为规范,规范全办干部职工的言行举止;同时开

—7—

展警示教育,教育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觉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促进廉洁从政。

2010年,我办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工作效率还不够高,服务质量还不够优,后勤保障还不够好,办公室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将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0一一年三月十三日

主题词:文秘工作

办公室

2010年

总结

光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3月13日印发(共印20份)

—8—

第三篇:政办工作总结

镇政府办公室工作小结

镇政府办公室秉承着以服务为宗旨,以效率为准绳,以满意为目标,为领导服务、为干部服务、为群众服务,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2017工作任务。现做小结如下:

1、坚决执行党委政府及领导决策

作为镇党委、政府的综合办事机构,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发挥领导的参谋助手、决策的督促检查、部门的协调综合作用,对党委政府及领导的决策坚决执行,改进工作方式,由被动变主动,制作工作清单,主动督促,保证上级工作不落空,领导要求不失误。推进了全镇工作有序进行。

2、严肃机关工作纪律

改进机关干部的考勤工作,采用点名和指纹打卡签到结合的方式对干部的上下班情况进行统计与督促,保证干部的到岗率,对各种会议会前签到,会中点名,保证政策的传达接收率,提高全镇的工作效能,改进了工作作风。

3、严管机关内务

(1)做好接待工作。办公室按照热情有礼、大方得体的原则接待好各级来访,按照八项规定避免浪费的原则,督促政府食堂工作人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就餐人员能正常开膳。

(2)抓好政府院子内水电供应、清洁卫生工作。合理划分卫生责任区,加强检查督促,确保镇政府院子内保持清洁。(3)做好办公用品购买和发放、车辆安排工作,为改善同事们的办公住宿环境,今年6月进行了电路改造,9月修葺了宿舍门前的排水沟及改建新办公楼厕所,购置大型打印机一台,小型打印机3台、电脑10台、健身器材一套、党委会议室桌椅一套等。

(4)做好各种会议的筹备工作及支持工作,会前准备、电话通知、点名签到,茶水供应,文件印刷等等,保证会议的正常进行。

(5)按照有关规定和权限慎重使用和保管好公章,对不符合政策或有关手续不齐的一律不予盖章,耐心做好解释工作,避免群众造成误解,维护党委、政府的良好形象。

(6)认真接听电话,做好电话记录,及时请领导批转,保证工作进度。

4、严格收发文程序

改变以往陈旧的收发文程序,采用先进的收发文制度,安排专人对收发文工作及电子政务平台进行管理,截至目前为止,今年已经收文2055件,镇党委发下行文214件,上行文34件,政府发文下行文106件,上行文113件。做到办公室留原件存档便于查阅,复印件流传,及时完成工作。同时注意保密性,严格公文的传阅范围。

5、做好群众接待工作

政府办是窗口单位,每天要接待各类办事群众数十位,做到热心宣传政策,仔细把好关口,耐心说服教育,对非本办公室工作做好群众的引导分流,确保群众办事顺利及时。对反应问题的群众做好记录登记,及时汇报,予以解决。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镇政府的工作往往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各部门协调,政府办的同志们不但要完成本办公室的工作,往往还要支援其他办公室的工作,真正做到了指哪打哪,执行力强,发挥了砖头精神,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1、人员流动大,工作衔接需要过程,办公室是镇政府培育人才的摇篮,在办公室锻炼过的同事无论分到镇政府的哪个岗位上都能独当一面,但是正是这流动性造成办公室很多工作在衔接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2、与领导和其他办公室的沟通还不够,下村时间较少。

下一步打算培养两名办公室专职人员,专门负责办公室 的相关工作,稳定老人,培育新人,力争把办公室的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第四篇:信阳市市级统筹文件(信政办【2010】148号)

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转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信阳市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管理区、开发区,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制定的《信阳市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信阳市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实施方案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市财政局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为提高我市工伤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增强工伤保险抗风险的能力,保障工伤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河南省工伤保险条例》、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解决我省老工伤问题和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工作意见的通知》(豫人社工伤〔2010〕5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工作目标

实现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后,全市工伤保险工作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统一管理,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全市工伤保险经办业务,各县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承办本县区内的工伤保险经办业务。全市工伤保险实现“六统一”:统一参保范围和参保对象;统一行业差别费率;统一基金管理;统一工伤保险待遇支付标准;统一经办流程和信息系统;统一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

二、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各县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建立健全参保职工数据库;对历年基金征缴和待遇支付资料进行清整、分类归档,对暂收、暂付款和欠费进行全面清理,收入户、支出户、财政专户基金要做到账账相符、账表相符。

(二)财务审计。各县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的基金收入和支出情况,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协助审计部门做出审计结论。

(三)移交衔接。按照规定项目和程序办好移交手续,实现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平稳过渡。

三、工伤保险市级统筹的办法

(一)参保范围和对象

全市行政区域内各类企业、不属于财政拨款支持范围或没有经常性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含农民工)或者雇工(以下统称职工)办理参加工伤保险手续,缴纳工伤保险费。

(二)基金征缴

市、县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工伤保险基金征收管理工作。工伤保险实行实名制参保,用人单位按月申报参保人员及其缴费工资,缴费基数低于全市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全市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高于全市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全市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作为缴费基数。工伤保险费率按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卫生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工伤保险费率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3〕29号)的规定执行。

(三)基金管理

1.工伤保险基金账户的设立。实现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后, 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具体承担工伤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业务管理和待遇支付工作。市本级现有的工伤保险基金收入户、支出户和财政专户直接转为市级统筹管理工伤保险基金的收入户、支出户和财政专户。各县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保留原有在国有商业银行设立的工伤保险基金收入户、支出户,不再设立财政专户。

2.工伤保险基金的上划与拨付。市和各县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将收入户征缴的工伤保险费(含滞纳金和收入户、支出户利息收入)于每月月底前及时转入市工伤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做到月末无余额。各县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在次月5日前将上月发生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总额上报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审核,经市财政部门同意后及时拨付到各县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基金支出户。

3.各县区工伤保险基金历年基金的累计结余,全额上缴市工伤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参保单位的历年欠费由县区经办机构负责继续收缴。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各县区上月平均工伤待遇支付额度在支出户上预留2个月的待遇支付周转金。

4.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根据《河南省工伤保险条例》有关规定及用人单位参保、基金征缴情况提出工伤预防费使用计划,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提取,按规定用途使用。5.建立市级工伤保险储备金并按规定上解省级储备金。当出现重大工伤事故,市级储备金不足支付时,由同级人民政府先行垫付,再申请省级储备金调剂。

6.工伤保险基金应专款专用,接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四)待遇支付

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审批实行分级管理。参保单位职工发生工伤事故的救治费用,符合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2万元以下由县区经办机构负责审核、支付,2万元以上的需由县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提出初审意见,报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复核。具体管理办法由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另行制定。

(五)工伤认定

实现市级统筹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市本级的工伤认定工作,根据《河南省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委托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办理本行政区域内工伤认定的具体事务。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工伤认定工作进行管理和指导。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工伤案件认定情况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六)劳动能力鉴定

全市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由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做好日常劳动能力鉴定的组织实施工作。

四、工作职责

(一)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统一承办全市工伤保险经办各项业务,其主要职责是:

1.办理市本级所辖参保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登记、变更登记及注销登记;

2.负责市本级所辖参保单位工伤保险费的征收和基金稽核;

3.负责审批和支付全市工伤保险待遇;

4.编制统筹地区基金预决算,按时上报工伤保险的各类财务、统计报表;

5.按规定负责工伤保险基金管理;

6.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其履行的其他职责。

(二)各县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承办本县区工伤保险经办的各项业务,其主要职责是:

1.办理本县区所辖参保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登记、变更登记及注销登记;

2.负责本县区所辖参保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的征收和稽核;

3.受理、审核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的申请,按照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授予的审批权限对工伤保险待遇进行审批;

4.负责发放工伤保险待遇;

5.配合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编制工伤保险基金预决算;

6.法律、法规规定由其履行的其他职责。

(三)医疗服务管理

1.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伤定点医疗机构资格的认定。市、县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负责与取得相应资格的医疗机构签订协议,由定点协议医疗机构负责工伤职工的医疗救治工作。定点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按照工伤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服务标准进行医疗救治。参保单位、工伤职工及其亲属要求使用目录外药品、诊疗项目外的服务,应履行自费签字手续,费用由参保单位或工伤职工承担。未经参保单位或工伤职工及亲属同意,所产生的目录外用药、诊疗项目及服务标准外的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负担。

2.工伤职工转诊转院的管理。各参保单位发生工伤事故后,应及时将工伤职工送往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抢救治疗,在就诊定点医疗机构登记备案,作为参保单位工伤职工报销首次医疗费的依据。需转往统筹地区以外医疗机构诊治的,由参保地所在经办机构初审后,报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审批。

3.定点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的管理。由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确定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中选定,并与其签定服务协议。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服务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的服务协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四)基础管理工作

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工伤保险经办业务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劳社厅发〔2004〕6号)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控制度规定,全市统一规范工伤保险参保登记、工伤保险费征缴、工伤事故快报、工伤医疗、工伤康复、辅助器具配置、工伤待遇审核与支付、财务管理、基金稽核监督等各项经办业务管理制度和办理程序,使用统一的表格和文书,统一确定企业和职工编码,统一工伤保险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工伤保险数据集中到市级数据中心,实行统一管理,各县区不得对工伤保险管理软件进行本地化修改,做到全市工伤保险信息化工作“标准统一、资源共享、安全高效”。具体操作规程由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另行制定。

五、管理职责

(一)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后,市、县区人民政府是当地工伤保险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工伤保险事业的发展需要,及时解决工伤保险行政管理部门和经办机构的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问题。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是当地工伤保险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工伤保险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各级人社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工伤保险信息网络化建设,尽快实现市县两级联网,工伤保险信息网络建设所需经费可从各级再就业经费中列支。市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要加强对县区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的业务指导、督查、管理、考核和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二)建立工伤保险工作目标任务激励约束机制。各县、区政府要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险职责,确保完成社会保险各项目标任务。每年市政府将与各县区政府签订社会保险工作目标责任书,完成市下达当年工伤保险征缴目标任务后,当年支出有缺口的县区,从市级工伤保险统筹基金中调剂解决;未完成当年工伤保险征缴目标任务的县区,当年支付不足部分由县区财政先行垫付30%,以后每年从基金中归还。全市完成省下达征缴工伤保险目标任务后,市政府要给予适当奖励,用于补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的业务经费。

(三)各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和职业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工作体系,努力发展职业康复事业,帮助因工致残者得到康复,从事适合身体状况的劳动。

(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经办机构、从事劳动能力鉴定的组织或者个人,要严格按照《工伤保险条例》、《河南省工伤保险条例》有关规定,认真开展各项工伤保险工作。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组织领导

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工作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工作质量要求高,为加强对全市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信阳市老工伤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管理和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加强领导,高度重视,财政、审计、编制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落实责任,积极推进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工作。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要认真做好工伤保险市级统筹的各项工作,不断加强工伤保险行政管理和经办机构队伍建设,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努力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确保全市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工作顺利进行。

本方案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如国家、省出台新的工伤保险政策,按新的政策执行。

第五篇:微信订阅号

这个问题不能笼统的回答,好坏都是相对的。两者的不同点不能归为优缺点,而是是否适合你所在的行业或你想用微信公众号来做什么。主要不同点有: 1.申请主体略有不同。

服务号只能是企业或组织等属于官方机构的主体才能申请,订阅号是企业或组织、个人等都可以申请,个人只能申请订阅号。2.两者功能不同。

首页二者在微信端展现方式不一样,服务号推送的消息后,可以直接在接收消息列表中展现出来,并有提醒,而订阅号发送消息后,所有订阅号都被收集到了一个文件夹中,不再单独展示,也无即时提醒。

腾讯为了限制企业的微信营销,保护用户体验,服务号每月只能发送一条信息,一年才能发送12条。订阅号每天可以发送一条。

服务号都有自定义菜单,并可以申请微信认证,只要是公司名字或商标基本都可以,订阅号只能是媒体类,政府类、艺人等非公司性质的才能申请,也只有经过微信认证后才有自定义菜单。3.接口开放的权限不同。

主要不同点也就是以上几点,总体看来各有优劣。笔者认为,大众服务类,有很大用户基础的企业适合做服务号,比如电信运营商,航空公司,电力公司,银行等,这些企业提供的是一些基础服务,不用发送更多的信息去做推广,也会有大量用户在使用企业的服务,开通微信公众平台,是把服务方式多元化了,如果用户体验很好,就会持续使用。服务号的功能接口较多,也便于提供更多服务,所以,基础服务类的企业是适合做服务号的。

大众消费品行业是适合做订阅号的,如餐饮、服装、汽车、娱乐等。任何一个面向大众的生产型企业,都需要不断的营销自己,产品和品牌,以此来保证自己的市场地位或开拓更大的市场。这样的企业做的大量的工作就是广告营销,不断的把产品或品牌信息传递出去,以影响更多的消费者。理论上,企业用公众号不断的推送产品信息,采用订阅号是比较合适的(有个适度的问题,过多的广告会变成垃圾信息)。用户浏览好的信息后,会转发到朋友圈,从而促进品牌传播。

目前第三方微信开发已经很成熟,订阅号也可以做各种功能,如微网站,抽奖,报名,商城等各种功能,也给企业留下了更多的选择。

也有一些企业采用的是双号策略,服务号做服务,订阅号做品牌传播。

不管怎样,微信营销已经变成一种趋势,我所说的营销不仅仅是广告推送,也包括服务沟通渠道,如电脑公司的售后沟通渠道,企业的移动展示平台,餐厅的微信点餐,预约服务等。微信的未来想象空间很大。

下载信政办〔2018〕65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政办〔2018〕65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微信公众号

    1、要一个人坐在家里学习微信营销,要经常去一些微信营销的QQ群,看一看大家都在聊什么,在这些群里你能学到很多东西。 2、针对微信的认证对提升企业的信任度很重要,所以想尽一切......

    西政〔2007〕号(调整残疾人联合会)

    西政〔2007〕86号 殷都区西郊乡人民政府 关于调整西郊乡残疾人联合理事会的 通 知 各村委会、乡直各单位: 为了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进一步搞好残疾人工作,现决定调整西郊乡......

    网信办工作总结

    篇一:网信部工作总结2013.6.3 网络信息部2012年工作总结 我部门在本学期在学生会以及分团委的领导下,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在本学期我部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取得了一些成果,也......

    网信办工作制度

    网信办工作制度 为了不断提升日常工作效率,加强工作的严谨性、机动性和纪律性,有序不紊的净化区域舆论环境,以此制定本制度。 1、工作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思想政治和......

    东政办〔2011〕号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工作意见

    东政办„2011‟82号 东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县农业局 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 与发展工作意见的通知 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

    澧政办函【2012】号 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伤预防小组

    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调整澧县工伤预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 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根据工作需要,县人民政府决定调整澧县工伤预防工作领导小组组成成员。现将调......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闽政办〔2012〕150 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 闽政办„2012‟150 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贯......

    微信服务号如何认证

    微信服务号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功能最强大的微信平台类型,认证后的服务号可开通微信支付、微信小店等功能,该功能是订阅号无法开通的。下面我们来介绍2016年最新的服务号认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