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工作计划
文武镇初级中学2014—2015学年度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工作计划
为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制,促使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结合我校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学期关爱留守儿童实施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关爱保护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的必要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是保证民生的重要方面;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工作目标
掌握在校留守儿童人数,对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行之的措施和办法。做好家庭监护指导、教育关爱保护工作。坚持优先原则,对留守儿童在资助上优先享受,生活上优先照顾,学习上优先辅导,活动上优先参加,确保关爱保护落实到位。
三、主要措施
(一)建立摸底排查机制
准确掌握留守儿童人数、姓名、监护人情况、父母动态、学习状况等信息。建立档案和联系卡、动态管理,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二)确保适龄留守儿童接受教育
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落实辍学学生登记和劝返复书面报告制度。依法动员和保障适龄儿童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三)保障留守儿童生活服务
积极改善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条件,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建立食堂,澡堂、模拟家庭等服务设施,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关爱。
(四)强化留守儿童教育教学
平等对待留守儿童,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做好留守儿童的学业辅导,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课,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和青春期教育。
(五)大力开展“关爱行动”。
开展“大手拉小手”、“女职工结对帮扶”等活动。一名教师帮扶1到2名困难留守儿童,通过“代理家长”、“爱心妈妈”、“模拟家庭”等形式,呵护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学生成长日记。引导学生之间开展“一帮一”、“手拉手”等同伴互助活动,建立同学友情,帮助解决学业困难和孤独情绪。
(六)加强留守儿童安全管理
完善应急机制和安全预案,确保留守儿童安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报告和处置。加强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留守儿童自救自护、应急避险能力、预防溺水、煤气中毒、食物中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寄宿制学校严格落实教职工24小时值班和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
(七)切实维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建立强制报告制度,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开展法制教育。教育教学中若发现家长施暴、校外欺凌等行为,要第一时间报告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
(八)加强家校联动
向家长公布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联系方式,积极沟通,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心理变化情况。班主任及帮扶教师要定期走访,与监护人每月通一次电话,并做好记录。
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学校要定期开启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研讨会等形式,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引导教师奉献爱心,并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撑与帮助。学校、家庭、社会要共同配合、齐抓共管,使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生活上、身心上得到健康、愉悦、和谐地发展。
2014年9月1日
第二篇: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情况工作总结
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农村留守儿童
接受义务教育情况工作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监护。为了给留守儿童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现将我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4所,全部是公办学校。农村留守儿童在校生总数289人,占我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2.89%;农村留守儿童在校生男145人,女144人,男女比例为145:144;农村留守儿童相比于2013年增加100人,我区有1所寄宿制学校,占我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2.27%。
二、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做法及成效 留守儿童是新时期教育的特殊对象,为了做到有效管理,我们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与研究。调查表明,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严重断层或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出现以下问题:
首先,失去了父母的监管和教育,许多儿童会形成很多不良的行为:上网吧、饮酒抽烟、说谎骗人、爱说脏话、打架斗殴;不懂得尊重他人,不会与人相处。因为在家无人约束,孩子又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导致学习成绩不好,有的甚至沦为“双差”生。
其次,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的关心与爱护,会形成不良个性品质。青少年时期是人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孩子缺乏正确的家庭引导,就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导致心理畸形发展,严重的会危害社会。
针对留守儿童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我们明确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目标:即全面实施“关爱工程”,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各项工作考评制度,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爱留守儿童,学校是中心环节。我局要求全区中小学把留守儿童的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学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主阵地作用。
(一)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各中小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和实施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各中小学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情况,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和联系卡,登记家庭、家长联系电话号码和地址,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形成关爱网络。让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零距离,远隔千里同样享受父母之爱。
(三)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我们要求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让帮扶教师成为“代理家长”,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四)建立健全座谈会制度。
各中小学校每期最少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切实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倾听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对学校的意见,帮助教师做好帮扶工作。留守儿童出现问题及时与监护人联系。
(五)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应急机制。
各校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之间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学校与帮扶教师、班主任、家长(监护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六)注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各中小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活动,让留守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七)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为了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局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学校年终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通过查资料、问留守学生、咨询学生家长等方式,检查落实情况,并且将工作成效作为学校考评和教师师德师风评比的重要依据。
三、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存在的困难及下步工作计划
由于我区特殊体制的原因,一些教育优惠政策享受不到,农村学校没有标准化的食堂宿舍,一些留守儿童住宿、吃饭问题得不到解决。希望上级领导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农村学校标准化食堂宿舍建设问题。
四平辽河农垦管理区教育局
2014年10月21日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成果材料
钟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
成 果 材 料
钟祥市洋梓中学课题组
2015年6月
目录
1、研究报告„„„„„„„„„„„„„„„„„„„„„
2、未发表的与课题相关的文章(含调查报告)„„„„„„
3、与课题相关的获奖证书„„„„„„„„„„„„„„„
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
研究报告
钟祥市洋梓中学课题组
一. 课题的提出 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由此开始了大规模的人口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人口的流动和转移加大了城市就业、住房、医疗、教育、交通和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压力。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和人口分布状况是这种压力落到流动者身上,这就造成促进城市发展的农村劳动力不能享受和市民同等的待遇,不能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就是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也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原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留守儿童问题现在已经相当严重了,是社会现在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保护留守儿童享受同等的物质及精神待遇,所以我们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开展了本课题———《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心理学理论。儿童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出现问题是有其心理原因的,也是可以探究和解决的。当儿童有问题时,教育者不能把他看作是愚笨或难管教的,而应这样考虑:①他的动机方向是否适合教育目的?②他的行为方式是否偏离常规?他在顺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是否受到过挫折等。
2、新课程改革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3、政策、法规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第二条规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明天。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寻求学校对留守生学习管理、生活帮助的方式。
2、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困难,提高他们抵制不良影响和侵害的能力,让他们在学校、在班级里健康快乐地成长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通过本课题研究,争取形成切实可行的家校联系策略,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建立符合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方案,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四、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3)解决留守儿童教育、成长问题的对策和建议。(4)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问题。(5)留守儿童的监护问题。
(6)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综述。
五 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开展学生座谈会以及问卷调查,询问了解学生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认识程度,然后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普遍存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不好,养成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贪图享乐的人生观,这样的心理问题对学生以后的成长存在很大的影响,我们会对其中有针对性的问题展开研究。
2、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七、八、九三个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十个留守学生的案例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出农村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值得关注,对出现的问题要找出原因,及时补救,完善他们的身心发展,使之健康发展。
3、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有效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得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一种经验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调查研究和准备阶段2013年6月——2013年8月):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学习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研讨、制定开展活动的方案,进行策略和理念内涵的研究,梳理有关理论,调查分析总结已有的有效性教学经验。本阶段主要由王安斌同志和各子课题组长负责。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8月——2014年8月):用一年时间完成,上课以及实践活动。进行微型研究,实验总结具体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收集整理较为系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行研究。本阶段由所有参与者共同研究完成。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9月——2015年6月):利用一个学期时间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出版展示成果的专集,进行课题总结、验收。本阶段在由所有参与者共同研究基础上最后由课题负责人结题。
六 研究的效果
一、研究成效
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是多方位的,也是持久的。留守儿童面临诸多生活挑战。人们比较多的关注到留守儿童在行为约束、学习辅导等方面的缺乏,认为这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我们的调查来看,这些问题当然都存在。但是,我们发现,这些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在父母不在的情况下,还面临一些更具基础性的心理问题。
(一)留守学生表现突出的心理问题
1、缺少父母关爱养成孤僻性格,自卑、自闭。留守孩子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内向、缺乏与同伴和监护人积极的交流和互动、缺乏自信。一些不懂事的孩子容易欺负一些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使得他们认为可怜无助,低人一等,不愿与人交往。许多学生养成孤僻的性格。他们在行为上,常常表现出办事独来独往,与别人格格不入,很难与身边的人交往,人际关系极差,即便与教师交往也显得拘紧,对教师的关怀不易接受,甚至抱怀疑的态度;很少和朋友、同学一起玩耍、游戏。甚至连回到家里也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2、祖辈无端溺爱 产生自私心理。大部分留守学生都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由于祖辈们无端溺爱,使一部分留守学生产生狭隘的自私心理。他们眼界狭小,心胸狭窄、注重自身利益,对个人得失,哪怕是很小的一点得失都会斤斤计较,甚至耿耿于怀。具有这种不良心理的学生在言行上往往表现为凡事心我为中心,人人为我可以,我为人人则不能。听到一句不顺耳的话或遇到一件不顺心的事就会火冒三丈。轻者唇枪舌剑,重者拳脚相加。只要不顺心,就乱发无名之火。老师说他一句,他至少要强辩两到三句。
3、懒散,茫然,厌学。因为他们缺少了家庭温暖这一环,心灵在感受亲情上已受到创伤,不求上进,混日子。从留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查来看,大部分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其中只有2%的成绩优秀和16%的中等偏上,中等或偏下的占82%!问卷中有高达57%的留守学生明确表示自己有厌学、逃学、逃课的行为。有49%的认为“读书没有意思”。可见,厌学心理在留守学生身上表现较为普遍。他们往往表现出对学习毫无兴趣;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即使在教室内,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更有甚者影响其他人学习。有些胆大的还直接和老师作对,扰乱课堂纪律。
4、形成逆反心理 滋长敌对思想,没有安全感。逆反心理在当今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但在留守学生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一方面,留守学生由于缺少父母的的关爱体验,总是把教师的劝说、批评、告诫看成是“管、卡、压”。看成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因而经常把自己放在老师的对立面上,反其道而行之。另一方面,身心发展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是造成他们逆反心理严重的重要因素。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他们与其他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学生一样,也有许多成长需要,诸如交往需要、理解需要、成就需要、审美需要等。但由于家庭教育缺失,他们这些需要的实现与其他学生相比,常常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进而使他们产生难以自解的挫折感。当他们调节不了自己的情绪,没有能力把心理冲突平息下来时,他们就极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逆反。留守学生由于父母常年在外,自然与父母的关系相对疏远,进而导致家庭关系失调。长期生活在这种已经淡化了的亲子关系中,他们往往对人很冷淡,缺乏安全感。如果遇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比如:人们都认为他们缺乏家教、从而受到一些孩子的歧视、教师的冷落等,这些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因素长时间淤积于心,就会使他们表现出易冲动、行为粗暴、爱挑衅、敌对、具有强烈的攻击性等反社会的心理和行为,这也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暴力犯罪率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5、监护主体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负面影响。父母外出打工后,90%左右的农村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是留守孩子监护的主体。这个群体的监护人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没有文化或教育水平低以及身体素质差的问题。由于他们中大多数人自身的教育水平所限和思想观念落后,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
首先是来自监护人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制约。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这个监护群体大多数人是半文盲,没有接受很多教育,他认识不到读书的重要性,所以,一些老人不但对有些留守儿童不认真学习的行为不进行监督,而且为一些留守儿童迟到、旷课甚至是辍学持包容和支持的态度。
其次是来自监护人自身文化水平的制约。我们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大多数文知识水平有限,上过初中的人只有几个。由于他们自身的能力所限,根本无法也不可能给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任何的教育支持和帮助。在对留守儿童(抽样50名)的问卷调查中,在留守儿童的课外学习辅导一项中,没有任何课外学习辅导的比率占76%,有条件参加课外辅导班的仅占12%。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求助老师的比率占44%;求助同学的占28%;求助亲属的占2%;只能靠自己解决的占26%。在留守儿童个人期望的调查中,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和辅导的占86%;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在身边帮助自己学习的占82%。可见,孩子们这些小小的期望都得不到满足,家庭辅导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有些家长说:“把孩子留给老人带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他们只能给孩子做做饭和洗洗衣服,根本不可能帮助孩子学习。如果我们在家,对孩子的学习肯定有或多或少的帮助和辅导”。
(二)留守学生不良心理的相应对策
1、尊重学生 细心关爱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教育的出发点。能得到班主任和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留守学生在这方面的要求就更为强烈,这是因为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非常迫切地用师爱来弥补亲情的缺乏。因此,学校和老师在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用真挚的爱来对待他们;在教育实践中切不可用“笨”“坏”等字眼去刺伤他们的自尊心。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每一个进步;要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给留守学生过生日;多提问,多让他们参与集体活动等等,引导他们走出自卑、自闭和孤独的阴影。
2、目标导航 循循善诱
教育是双边活动的过程。在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过程中,遵循学生为主体,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教师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在实践教育过程中,要调动留守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内驱力,使教师的“教育”成为他们的“需要”。二是要掌握教育留守学生的“度”,不使教育活动成为他们心灵的拖累和负担。三是努力培养留守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这是留守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最高表现。要引导学生用目标导航,让每个学生确立三个目标:奋斗目标(考多少分)、竞争目标(找个对手比一比)、发展目标(个人想在哪个方面创优)。当留守学生把教师的教育以及他们受到的积极影响内化为主观形式的认识、情感、动机、态度之后,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作用。
3、真情包容 积极疏导
在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活动中采取启发、引导、疏通的方法,晓之以理、导之以法、疏而不堵。作为教师,首先要以满腔热情平等地对待留守学生,这是采用疏导手段的前提。只有建立起融洽、信任、真挚的关系,疏导才可能成为真正起作用的教育手段。其次,要多方启发留守学生的自觉性,调动他们的主体积极性,这是疏导的基础。它有利于他们主体积极性的发挥。再次,要做到实事求是,以理服人。这是疏导的核心。要使留守学生受到真正的教育,要使他们真正地提高觉悟,就必须坚持教育过程中的实事求是。最后,教师还要做到因势利导、促进转化,这是疏导的目的。
4、细心策划 持之以恒
在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要把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了解和转化留守学生不良心理的一种最重要手段,并且也把活动和实践作为留守学生实践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留守学生健康的心理是在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形成的。没有活动和实践就没有健康的心理形成的基础。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遵循实践性原则,教师一定要相信留守学生,放手让他们多参加活动;二是要在活动设计、策划上求变,顺应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在活动和实践中增强自信心。三是及时总结评比,不断反思,不断完善,持之以恒。四是注重实际,讲求实效。
(三)我校几点成功做法
1、要求教师对“留守儿童”做到“四掌握、四管理”,当好“五员”。四掌握:就是掌握“留守儿童”家庭背景、思想表现、学习成绩、日常行为,以“四掌握”为基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四管理:就是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当好“五员”:就是当好情感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员、思想品德辅导员、健康成长指导员。
2、要求教师对“留守儿童”给予特殊的关爱,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减少学困生受教育的断层与情感世界的真空。首先,在班级做到 “三多、三沟通”。“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开展一些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里家访;“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本人沟通,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沟通,定期与“留守儿童”的代管人沟通。其次,在班级开展以“互相关爱”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3、认真组织“五个一”活动,为学困生架起情感的虹桥,让其健康地成长。①每周开展一次心理健康咨询活动,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对于 “留守儿童”,除了多跟他们交流,接触,走入他们的心灵,还必须做好“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工作,纠正他们的心理障碍,因此,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②每月开展一次等级制评价活动,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完善等级制评价,就是将原来等级制评价中“不及格”或“太差”一类的评价词语改换了“加油!”“有进步!”“继续努力!”等词语来衡量“留守儿童”作业成绩的评价方式.③每学期开展一次“留守儿童”评奖活动,让学生点燃希望之光。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兴趣,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在“留守儿童”中开展评奖活动,使他们在点滴进步中通过奖励这个导火线,激发他们“渴望进步,渴望成功”的强烈的学习欲望。④开展“三联三帮”活动,让关爱之情充满校园。为了充分利用学校优质资源,帮扶“留守儿童”学习上的困惑。学校制定了“三联三帮”工作方案,具体做法是联班帮管,联师帮教,联生帮学。即确定一名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帮扶“双差”(纪律差、成绩差)班级的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确定一名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帮扶教学上感到吃力的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确定一名学科教师或几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帮扶“留守儿童”搞好学习。为把此项工作抓到点上,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一方面我们建立班级转化“留守儿童”信息库,并落实结对子名单上交学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帮扶“留守儿童”解决生活上的困难。⑤每月开展一次“星级班级评比活动”,让学生扬起前进风帆。为了积极地创造性地抓好“关爱工程”工作,学校十分重视每个学生成长,积极引导和激励每个学生都进步。为此,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星级学生评比活动”。在此基础上,学校每月开展一次五星评比活动,并实行星级学生挂牌行动,让每个学生心中都有奋斗的目标和发展的希望,都去争当星级学生。
4.开展“十个一”工程,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①【建好一个家】学校以班主任为“留守儿童”代理家长,把班级建成“留守儿童”之家,为了切实当好家长,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做到四掌握,四管理,即:掌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掌握“留守儿童”代管人基本情况,掌握“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掌握“留守儿童”代管人及外出父母的联系办法,同时管理好“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生活和日常行为。
②【开通一部亲情电话】学校免费开通一部亲情电话,将电话号码公开,让“留守儿童”在课间、午休时与家长联系,为他们的沟通提供方便,以此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③【落实一个学习小组】白天,让品学兼优的学生和“留守儿童”结成帮学对子;晚上,分区域将“留守儿童”与健全家庭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共同学习文化知识,共同进步,让他们不因家庭管理真空,而沾染上一些社会恶习。
④【每月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校要求各班每月必须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规,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⑤【每周一次谈心】要求班主任每周要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行为、身体等各个方面情况。与“留守儿童”交流感情,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⑥【举行一次结对帮扶活动】各班组织品学兼优的学生与学习成绩差的“留守儿童”结成学习帮扶对子,每位教师必须联帮三名“留守儿童”,给予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帮助。
⑦【写一封亲情书信】教师指导“留守儿童”给远方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⑧【开展做自立、自强、自理的留守儿童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个自立、自强、自理的“留守儿童”,从小培养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
⑨【举办一次培训活动】学校每期举办一次“留守儿童”管理教师及其代管人的培训活动,教给他们先进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方法,从而提高管理教师和代管人教育“留守儿童”的能力。
⑩【过一个快乐的生日】学校要求各班要建好“留守儿童”生日档案,开展给“留守儿童”赠一张生日贺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唱、点一首生日祝歌等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都过上一个快乐的生日。
二、研究存在的问题
学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经过来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提高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老师们都在无私奉献着,这种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也许现在还仅仅是起了个头。但是那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下,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工作。有决心对这项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这项工程。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但是留守儿童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那么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辅导。
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健康茁壮的成长。
三、课题后继研究工作: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重要的社会问题,关系着城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校在留守儿童工作上做了一些工作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关爱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我们只有不断的思考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探索新方法,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使我们的工作更有意义。我们相信,我们一定会继续努力,强化措施,创新工作方法和理念,不断把此项工作推向深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研究调查报告
洋梓中学课题组
詹晓芬
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
1、留守儿童生活问题
2、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3、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4、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
5、留守儿童安全问题
二、留守儿童产生的主要原因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
2、从家庭认识来看
3、从家长自身来看
4、从学校教育来看
三、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
1、政府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
2、学校也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3、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4、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附录:问卷调查
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
1、留守儿童生活问题。
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2.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据统计,80%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己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性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
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其原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的比例较高,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外出父母又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我们能够理解家长以物质上的满足来弥补其无法亲自照顾子女的愧疚心理。但是,即使是再多的物质和经济补偿也弥补不了子女见不到父母对其造成的心理“创伤”。相反,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往往为子女的越轨行为制造了温床,提供了条件,使他们难以抵制外界的诱惑,如沉溺于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临时没有钱引发偷盗、抢劫等犯罪行为。所以,父母应转变心态,更多的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谁关心子女的发展。3.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城内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平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的觉得自己受歧视,9.5%的有过被遗弃的感觉。
4.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5.留守儿童安全问题。
儿童防护能力弱,同时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遭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强奸留守女童的恶性案件。
二、“留守儿童”产生的主要原因
留守儿童存在以上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2003年,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已达到1.139亿,比2002年增加了8.8%,即增长了1000万农村流动人口。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200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第一、第二选择的6.7%。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3.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4.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三.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在于引导他们建立健康、乐观的心态,锻炼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从而促进他们自然、顺利成长,从而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针对当前双亲外出打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暑假无人监管的情况,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2.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设立咨询机构,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会应建立农产邻里管护网,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
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学校和教师应更多的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变化,增加情感投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应有的心理归属。还要与家长及代养人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发挥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3.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4.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留守儿童这一突出的社会现象首先是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应予足够的重视,能够从政策上、经济上给予支持和引导,加强政策的导向
作用,充分保证留守儿童不受任何偏见和歧视的接受义务教育。其次,加强农村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优化社会育人环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民工及其子女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打工村留守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当前必须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为千千万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与注释:
[1]庄华峰等.社会政策导论[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徐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朱力.社会问题概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03—468 [4]王思斌.社会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09—124.
[5]徐经泽.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9.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问卷调查
1、你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吗? A 是 B 不是
2、你在家由谁照顾?
A 自己的父母 B 其他亲戚 C 其他监护人
3、和他们的生活有矛盾时你怎样处理? A 吵架 B 闷不吭声 C 向父母诉苦 D 采取某种行为发泄
4、父母在家时和父母的交流有困难吗? A 没有 B 有一点 C 无法交流
5、你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 A 支持 B 不支持 C 无所谓
6、你对学习的态度如何?
A 听老师话,十分刻苦 B 一般,不爱听老师话 C 不努力,不爱听老师话
7、如果遇到困难时你会采取什么方式解决? A 救助老师 B 求助同学 C 自己解决
8、你在学校是否主动结交新朋友? A 是 B否
9、你觉得老师同学对你的关心程度如何? A 很关心 B 一般 C 不关心
10、在课堂听课时你的精神集中吗? A 非常集中 B 比较集中 C 不太集中 D 不能集中
11、你的作业完成情况是?
A 很好 B 较好 C 拖拉抄袭 D 不完成
12、你平时如果生病了会怎么办? A 忽略,让其自然好 B 自己配药 C 去医院或诊所 D 打电话给父母
13、你平时会帮家人做家务吗? A 经常 B 很少 C 从不
14、周末放假时间你都会做些什么?
A 看书 B 看电视 C 玩游戏 D 其他
15、如果考试没考好,大多情况下你会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A 自己不够努力 B 没有老师和家长指导 C 自己本来就不行
16、你学校被老师和同学批评了你会怎么做?
A 承认错误,下次不再犯 B 有点气愤,但不表现出来 C 无所谓,听完就忘
17、你认为父母外出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A 学习没人指导 B 没有人诉说心事 C 生活上没人照顾
18、如果有条件你是否愿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A 是 B 否
19、你所在的学校是否对留守儿童特殊照顾?
A 是 B 否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钟祥市洋梓中学
詹晓芬
谈到农村留守儿童,我们首先来理解这意思,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而随祖父母生活或寄养在亲友家的农村儿童。随着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和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农村留守儿童也在逐年增加,这一点在我乡尤为明显,现在从我乡三所村小中的一所小学下杨村小学调查。本校学生家长86%外出务工,对其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出现了一系列大问题,发人深思。他们虽然隅居农村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干,可是谁又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和将来对社会的影响?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也息息相关。
一、调查情况
基本情况:很少与父母联系的44.6%;想和父母在一起的88.9%;做错事被批评时当面顶撞的3.1%;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2.7%;害怕陌生人的39.4%;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27.3%;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52.7%;学习上听老师的话,很刻苦的19.8%;觉得身边得人不太关心自己的60.8%;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的18.4%;对生活平淡的8.1%。
二、目前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逆反心理强。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通过最近对下杨小学调查得知38%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有矛盾,34.6%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同学的欺负。
2、自卑心理障碍。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
3、对留守儿童学习造成影响:首先是祖辈文化程度偏低,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根本没有能力辅导、帮助孩子的学习,无从过问孩子的学习,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也从来不与老师联系、沟通,将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对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大多数祖辈也只是走个形式而已,起不到教育作用。
4、老人过分溺爱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导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差,怕苦怕累,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同时随便给孩子零花钱,造成很多留守儿童存在乱吃零食、打游戏等坏习惯,更甚者编造谎言,更多地索要零花钱;
5、留守生的成长不利,一所学校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留守生是母方在外务工,男方留在家中,对孩子的教育缺少教育,经常打牌赌博,不思进取,把孩子的冷暖教育丢弃一边。
6、留守生的道德问题,美国学者埃里克森指出:“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它的心理发展任务,如果未完成,它会阻碍个体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可见,留守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异常将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发展。俗话说:“先成人,再成才”。德育较之智育更需优先考虑。家庭教育的弱化和缺乏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教育导致留守儿童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偏离。加之没有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父母给的零花钱,使得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机室等等可就得不偿失了。从而助长孩子“重利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观念。
三、对解决留守儿童的建议
1.扩大社会的宣传和动员全社会的支持。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媒体阵地的作用,让他们宣传保护儿童的方针政策、法律措施,宣传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好的经验和好的办法。同时,还要表扬留守儿童的先进分子和留守儿童的先进家庭,以他们的经验做法,把他们动员起来。这样就可以动员全社会的人,都来关注我们农村留守儿童,切实把他们的事情办好。同时我们也对奶奶、爷爷进行现代化儿童的知识教育,让他们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
2.让父母明确:家长的角色不可代替。在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很多方面,他人(包括亲属)是无法取代父母的。家长的关心、爱护和引导,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必须强化对子女的教育意识,既不能溺爱无度,也不能放纵不管,更不能轻易地把职责移给他人。多资料也表明了儿童不应当与他们的父母分开。
3.把“留守”塑成教育与生活的一种特色,视为自我成长、自我磨练的机会。“留守”本身并非贬义,不代表不良发展。并不是所有的留守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都会出现异常。实际上,换一个角度来看,“留守”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出打工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背井离乡的各种精神与生活上的痛苦与磨难、他们在外所演绎的各种感人的故事以及他们从中体现出来的拼搏奋斗精神等等都是现实的教育财富。这些现实素材对于深化留守儿童对生活的认识,对于留守儿童健康的社会行为和他们社会性发展都有积极作用。因此,留守儿童的父母可以以自身外出打工的种种正面经历为教育素材,以间接手段为主、直接手段为辅加强与留守儿童间的沟通与交流也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但也可以看到有许多留守儿童在生活上非常坚强,他们不仅学会了生活自理,而且在行为上也非常自立,学习上也很自觉。他们的表现甚至比其他完整家庭的孩子更为优异。这就是因为他们珍惜父母出外打工带来的自我成长的机会,在理解父母打工选择的基础上,发展自身的独立性,增强生活、学习自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从而促进了自身社会行为的健康发展。
4.建立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首先从家庭上(1)、慎重选择。父母外出打工要三思而后行,多考虑考虑孩子,孩子的前途比金钱重要。如果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可让文化程度稍高的一方留在家中监护子女,一般以母亲为主,母亲心细,有耐心,孩子更愿意与她们交流。父母都外出务工的,如果条件允许,可让其在打工地接受义务教育。(2)、定期“温馨对话”。在外打工的父母,一定要及时了解子女的近,一方面利用书信或电话定期与孩子进行进行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向老师和临时监护人即使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等个方面的情况;其次从学校着手:(1)、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各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道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和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3)、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有序的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由纪律和自律的转变,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4)、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由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孩子是有内在力量的,故各个阶段的教育是帮助孩子实现自我发现、自我教育、以达到通过孩子内在力量形成人。当然,“留守儿童”作为新时期的特殊群体,教育难度是很大,我们应该不断摸索,寻找更有效的方法。“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大家都来关注“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实现和谐。
儿童园有呼有吸的生活,让孩子学到:①内在意志力引导他们身体做事,感统协调;②情感能力丰富:满足、喜悦;③感知能力;④思考力;⑤社交能力与专注力;⑥想象力;⑦动机;⑧道德与道德伦理;⑨学会等待,但玩具尽量每个人都有,有种归属感。
最后,农村留守生,特别是我们这种边远外出率特高的农村留守生问题的改善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它不仅仅需要家庭,需要学校,需要教师,更需要国家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他们应该同其他儿童一样享受同等的教育,在快乐中茁壮成长!
留守儿童的教育方式
钟祥市洋梓镇初级中学 詹晓芬
有位父亲他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比较独特,他从来没有辅导过女儿做功课什么的,就是每天回来跟女儿聊十分钟,只聊四个问题,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这四个问题是:
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
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帮助吗?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个问题是让她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
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在里面,事实上也证明很有效。
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关键的就是亲子关系要处理好。如果家长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责任,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相信家长所有批评、表扬的出发是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这种关系是良性的,是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稳定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最简单的事情,用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伴随孩子成长”。但是,现实生活大部分人的亲子关系是不稳定的,或者说是扭曲的,孩子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长。
谁家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但中国98%的家长错把爱的方式当成了爱。比如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吃,最好的衣服穿,这只是一种爱的方式,并不是爱本身。而家长们的爱也经常是有条件的,比如会出现只要这次考试得了前三名,就带你去哪里玩等等。
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感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无条件的,是一种整体接纳的,是要让对方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个好家长并不难,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几句话:
1、绝对禁止高压/打骂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关系。
2、真正地无条件爱孩子,给予孩子精神意义上的爱。
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时常对其鼓励表扬。
5、调正亲子关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6、要注意孩子的人格精神。
如果真正理解了以上的六句话,教育好孩子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
家长应知道的心理学规律
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会苍白而无力。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母亲都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科学地引导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中之龙、人中之凤!
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心理规律三: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
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在学习方面,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学习器具,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则最好不要。心理规律四: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吓“之类”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规律五: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
一个孩子学习的学科综合成绩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门学科成绩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孩子良好学习成绩的稳定形成不能靠某几门学科成绩的突出,而是应该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它的某些薄弱环节。因此当发现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时,就应及时提醒孩子,让其在这门学科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做到”取长补短“。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
家长的十个坏习惯会毁掉孩子家庭教育
为什么父母的苦心付出不能得到优良的回报,当真我们的孩子都是白眼狼吗?如果你是一个充满困惑的家长,又或者你是一个不希望未来遭遇这种困惑的家长,请你和我们一起,拨开这团困惑的迷雾,看到迷雾后面藏着的真相——中国完形教育著名的亲子教练陈鹏宇老师,经过大量案例的积累,探究出父母如何用自以为是的爱毁掉原本自信快乐的孩子的十条共性问题,您不妨对照一看。
1.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通常的说法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为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给孩子不断地施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迎合家长、迎合老师甚至迎合社会评价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样的优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
“优秀”是一把双刃剑!当孩子为了家长的期许不断迎合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状态不再自在和流畅!他只能紧紧地抓住他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得来的“优秀”!这样“优秀”的孩子,是一枚炸弹!随时会被引爆,不是炸伤别人,就是炸坏自己!有一个统计数字,大学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认是“很优秀”者。
2.孩子不令自己满意时贬损他、责罚他
其实孩子不能让父母满意的时候已经很负疚,这个时候最需要来自父母爱的陪伴、协助和支持。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被自己的情绪支配,只想着:你是我孩子,你要给我脸上贴金,你要让我有面子,你不能丢我的脸!然后用你自己奇多的规条和框框来束缚孩子。但是孩子往往越束缚越叛逆,你越管,他越不要听!鹏宇老师家的宝贝女儿在有一个假期刚开始的时候天天打游戏,晚上打到12点才睡觉。家里的妈妈、姨妈和姥姥都沉不住气了:这天天打电脑,作业不写怎么办!指责孩子,孩子鼻孔朝天“哼”一声,依然故我。鹏宇老师那次出差回来,正赶上妻子为此事犯愁。他进了女儿的房间:女儿回头叫了一声“爸爸”。他说:玩电脑呢,没事,你玩!然后手放在女儿的头上,半开玩笑说:爸爸给你传送一些爱的能量,别耽搁你玩,你继续玩吧。十几分钟后,他松开说:好了,不想玩了就早点休息啊,别累坏了!那天晚上,女儿十点半就睡了。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在负疚的状态下仍然可以得到爱,孩子才会有顺从以及有自我负责的可能。在孩子做了令你不那么满意而他自己也深知的事情时,无言地陪伴,单纯地给予孩子爱的支持更显得重要!3.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这是所有家长的通病。鹏宇老师说:当你把“比较”的枷锁套给孩子,孩子就永远无法幸福。
4.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
你考第一名就买旅游鞋!你进入前五名我们就全家去旅游!很多家长都把这个视为一种对孩子合理开明的奖惩举措!殊不知,这带给孩子潜意识的讯息是:符合爸爸妈妈的标准,才是被爱的。然后孩子会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付出失去自己的代价!鹏宇老师对女儿学习从没什么要求,甚至戏谑说:“不要考前几名,考前几名被老师盯上就麻烦了!”可是有次女儿考了第三名,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她对爸爸说:爸爸,今天请我吃肯德基吧!这个爸爸说了:好啊!不过爸爸不是因为你考第三名才要请你。爸爸爱你,即使你考倒数第一倒数第三,想吃肯德基了,爸爸也会请你的!孩子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知道了。你的她心里怎样,还用说吗,幸福着呢!5.数落孩子的不是
家长最乐意数落孩子、教导孩子!教导是每个家长都尤其热衷的一件事情,有人从教导中感受到自己的威严,有人从中体会征服的快感。全不管孩子是在嘴上服气,还是心里服气!然而,最好的教是“不言之教”。数落孩子的不是,不是让孩子失去自信就是让孩子丧失自尊。
6.预言孩子没出息
预言孩子没出息有两种后果,一是你越说他没出息,他越没出息,完全丧失斗志和学习能力,最终实现你的预言!另一种孩子,你说越说他没出息,他越要证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辈子活在“证明”中,失去自我,也丧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让自己幸福的智慧。有一个农村长大的女孩子,她上面有个哥哥。从小父母就偏爱哥哥,认定哥哥比她有出息。她心里很委屈、很不服气。所以自我砥砺,一定要争口气给父母看看,看看她是不是能把哥哥比下去。后来她果然比哥哥成绩还好,考上大学,有不错的工作,成家立业。但是因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证明给娘家看,久而久之令她的丈夫忍无可忍,要和她离婚„„
7.代替孩子做选择
孩子的心理独立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3岁、9岁和12岁。小的时候,孩子自己吃饭,父母应关怀而不干涉,不要说你都吃到衣服上了,我来喂吧!再或者孩子想穿什么衣服你也要代为选择!还有不声不响为孩子报了钢琴班,都是不智之举。
家长总是在用“自己的头脑”操控孩子,但是忽视了代替的过程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过程。你剥夺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长,孩子就丧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8.限制孩子做他想做的事
父母喜欢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然而孩子的天性是,你越不要我这样,我越要怎么样!9.总是担心孩子
不认为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认为孩子其实可以!所以——你得到不想要的结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担心!你担心孩子早恋,孩子一准早恋;你担心孩子网瘾,孩子一定网瘾!有个妈妈在孩子还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在经过一间网吧时警告孩子:看见没,这是网吧,很多孩子一进去就变坏了,你可不能进去!一天又一天,一开始孩子不明白,但是心里好奇极了,终于有一天孩子忍不住,要走进这间网吧看看。
再后来孩子网瘾了!孩子是否自信,取决于父母对待他们的态度。10.不相信孩子
不相信孩子的根源是父母不相信自己。当孩子对妈妈说:没事,我一个人在家写作业,你去忙吧!妈妈一关上门就想,孩子一定在家玩电脑呢!这样的反应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信任我、不喜欢我、不尊重我!不相信孩子就是在毁灭了孩子的自尊。父母总是努力把自己的孩子朝着成功的方向培养,致力于培养孩子成“才”,而忽视了孩子要先“成人”的问题。以至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越来越多。
鹏宇老师认为: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平静和喜悦的过程,平静和喜悦的状态就是爱!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心量拓宽的过程!改变孩子很容易,当你“容”下孩子时,孩子就“易(改变)”了!父母小小的改变,孩子大大的不同。
他会一点一点从父母那里学会“比较”,并且用“比较”杀掉自己的自信,让自己永远被“比较”来的“痛苦结果”所折磨。
家长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每个孩子都自有一份属于他的优秀之处!不要用比较杀伤孩子的自尊了.留守儿童教育心得体会
钟祥市洋梓初级中学 吴晓明 “留守儿童”主要指父母双方进城或外出打工,因而造成家庭里没有直接监护人的这批特殊儿童群体,一般将孩子交由临时监护人抚养、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仅是家庭问题、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全新的社会问题。管理教育好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对于帮助和促进留守儿童在身心健康方面正常发展;在行为习惯方面规范发展;在学业成绩方面稳步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加强思想教育。一是开设亲情教育课。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统一组织“留守学生”分批给家长打电话,汇报自己学习、生活和思想,了解父母在外工作、劳动、身体等情况,接受家长的教育与要求。二是聘请校外辅导员每学期开展法制教育讲座。三是融思想教育于各种活动中:模拟家庭,利用节假日把学生接到家中,像父母一样关心照顾,让他们重新体验到家庭的温暖;开展学生“结对子”活动,鼓励父母在家且家庭和睦的同学与“留守学生”结对子,便于平时的作业辅导、生活关心、思想交流;
2.建立成长档案。在入学初就为“留守学生”设计一份花名册,并分年级登记好留守生和家长的姓名、住址、联系电话以及代理监护人的姓名、住址、联系电话等,同时还用书面材料的形式,全面反映家庭情况、个人情况(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生活情况、兴趣爱好等)。
3.执行学校的教育服务制度。一是定点、定人联系制度。学校根据本校“留守学生”的总数与教职工的总数比例,确定教职工定点定人联系“留守学生”作为帮扶对象。二是定期与不定期沟通制度。建立与代理监护人、社区联络员、家长的沟通联系制度。三是建立安全责任制度。与家长签订《学生安全教育责任书》,明确监护人职责,配合学校严格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子女的教育和管理。
4.关注“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每周开设一节心理教育课,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二是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三是采取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或设立“心理咨询室”、“悄悄话信箱”等个别辅导方法,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四是采取正确引导、善于等待、坚持不懈、对症下药等策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5.提升“留守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一是签订自律承诺书,鼓励学生找出自身不足,向大家承诺限期有计划地改正,并写明改正的具体措施,接受集体的监督。二是鼓励自我评价,教师要让学生用各种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自己的行为、思想、学习、生活进行反省,与社会、家长、老师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行动计划进行对照,找差距、找原因。
总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要做到有细心、有耐心、有爱心。多给“特殊学生”一点关爱,一点鼓励,一点积极的暗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请相信:信赖,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关爱对策初探
钟祥市洋梓中学 杨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逐渐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的一个难点。缺少家庭教育和父母监管的特殊成长环境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性格和道德造成了不利影响。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不仅会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的解决,而且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同时也将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得找到产生问题的源头,方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为此,我们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分析,发现情况如下:
留守儿童群体所存在的问题:一是无人看管,缺乏监护;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远离父母,缺少关爱。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的特殊性,使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残缺的家庭教育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
一、监护不力导致的安全问题。
当地留守儿童多是由爷爷奶奶或母亲在家照顾,由于“隔代亲”以及女性相对软弱的特点,他们往往对这些孩子们百般溺爱,缺乏有力有效的监管。这种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二是自己行为失控。
二、亲子教育缺失、家庭环境改变导致的心理问题。
未成年人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他们特别需要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关爱和引导。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对心灵关怀的渴求和对感情交流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一些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排解,于是便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单亲监护会导致缺乏父亲或母亲的关爱,而使父(母)子之间产生隔阂;由于监护权的可转移性,有为数不少的留守儿童寄居在亲友家中,这种亲友监护使得孩子产生了寄人篱下的感觉,而且“感觉没有安全感”(学生语);隔代监护由于祖父辈文化程度一般不高,教育观念陈旧,而且与孙子辈往往存在“代沟”,沟通较少,因此易造成孩子冷漠、懦弱的不利性格。
三、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性格缺陷。
由于家庭环境的原因,留守儿童平时没人辅导功课,很少买有意义的课外书,没有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加之祖父母和其他监护人或因年长或囿于自身知识及经济条件所限,监管不力,造成孩子普遍存在冷漠孤僻、焦灼极端、忧郁多疑、不善于交流等多方面性格缺陷和不同程度心理障碍。他们的心理比非留守儿童要敏感、早熟。
四、留守儿童存在的行为表现。
我们所调查的人群均是7-13岁的在校小学生。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人际关系冷漠,自我意识低下,自控能力较差等行为特征,也有少部分同学表现出了厌学情绪。这些孩子们大都不爱和别人说话,其中以女生居多;自控力较差是另一个行为表现,特别是男生,这一点在课堂表现上就可以看出来。
五、留守儿童存在的自卑心理问题。
大自然赋予每个人质量大体相似的脑细胞,能不能发挥聪明才智,关键在于后天的塑造。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照顾尤为重要,这本来也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享受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已经变成一件奢侈的事,于是这些留守儿童就常常产生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他们总觉得是因为自己的原因,父母才外出打工,所以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这样也导致了极度自卑。
六、部分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较少导致的学习问题。
父母离家进城后,留守儿童在学习和接受教育上处于无人看管的境地。一旦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在学校还可以向老师请教,在家只能靠自己思索,思索不出只好放弃,长此以往产生了厌学情绪,并且自信心严重受损。由于留守儿童们过早的体验到生活的艰辛,而且他们的父母往往以分数的绝对值检验孩子在家的表现,所以他们事实上比非留守儿童更渴望学习,但由于缺乏一些正确的心理疏导以及学习上的帮助,使他们面对成绩不能上升的情况后逐渐变的消沉,总感觉自己太笨,没有自信心,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诸如学习表现不佳、性格和行为等明显偏差也不能完全归咎于留守儿童群体的留守状态,非留守儿童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就学习方面而言,留守儿童中有个别拔尖的,但大部分的学习成绩都在中等水平,下游的也为数不少,而在中游的留守儿童里又是有大部分的人确有一定的提高空间的,只是缺乏一定的引导和帮助。
七、家庭思想教育的弱化导致的道德问题
俗话说:“先成人,再成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成人较之成才更为重要,德育较之智育更需优先考虑。家庭教育的弱化和缺乏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教育导致留守儿童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偏离。加之父母们常年在外打工,他们也觉得在感情上愧对孩子,所以就把那种愧疚转化为金钱来弥补,这样使留守儿童手里拥有了一定数量的零花钱。如果孩子能够正确使用父母给的零花钱那当然皆大欢喜,如果让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机室、录像厅那可就得不偿失了。这种以金钱代教育的做法非但不能弥补家庭教育的缺陷,反而会助长孩子“重利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观念。
美国学者埃里克森指出:“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它的心理发展任务,如果未完成,它会阻碍个体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可见,留守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异常将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发展。根据以上所调查、分析总结的情况结合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关爱策略:
一、把家庭作为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港湾。
(一)让父母明确:家长的角色不可代替。
在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很多方面,他人(包括亲属)是无法取代父母的。家长的关心、爱护和引导,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必须强化对子女的教育意识,既不能溺爱无度,也不能放纵不管,更不能轻易地把职责移给他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也明确指出:儿童不应当与他们的父母分开,除非得到有能力满足他们福利的政府的照顾。
(二)让监护人懂得:提升自身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必要性。
监护人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可掌握教育的主导权,为留守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满足留守儿童求知的欲望。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未来的家庭是学习型家庭,监护人通过各种途径丰富自己的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掌握一定的有关儿童教育方面的知识,既丰富自己的视野,又能促进留守儿童的正常发展。监护人还需提升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指知、情、意、行和人格诸方面的心理特性品质。就心理素质而言,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影响最大的是行为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监护人的心理状态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监护人要努力使自己具备明朗、达观、善良、诚实等心理素质,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留守儿童”。
(三)让老师明白:把“留守”塑成教育与生活的一种特色。“留守”本身并非贬义,不代表不良发展。并不是所有的留守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都会出现异常。实际上,换一个角度来看,“留守”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出打工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背井离乡的各种精神与生活上的痛苦与磨难、他们在外所演绎的各种感人的故事以及他们从中体现出来的拼搏奋斗精神等等都是现实的教育财富。这些现实素材对于深化留守儿童对生活的认识,对于留守儿童健康的社会行为和他们社会性发展都有积极作用。在交通、信息联系日益便捷的当今,空间上的距离并不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教育损失。因此,留守儿童的父母可以以自身外出打工的种种正面经历为教育素材,以间接手段为主、直接手段为辅加强与留守儿童间的沟通与交流,这对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四)让留守儿童自悟:把“留守”视为自我成长、自我磨练的机会。
“留守”确实给孩子带来了生活上、教育上、精神上的诸多不便。然而,从多篇报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有许多留守儿童在生活上非常坚强,他们不仅学会了生活自理,而且在行为上也非常自立,学习上也很自觉。他们的表现甚至比其他完整家庭的孩子更为优异。这就是因为他们珍惜父母出外打工带来的自我成长的机会,在理解父母打工选择的基础上,发展自身的独立性,增强生活、学习自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从而促进了自身社会行为的健康发展。
二、让学校的教育关爱模式成为促进留守儿童茁壮成长的风帆。
(一)阵地模式
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以留守儿童家长学校为依托,定期开展留守儿童监护人培训,并利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之际举办留守儿童家长培训班;建立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卡、设立亲情热线电话、开通与留守儿童学生家长联系的视频“亲情网”,加强教师、班主任、校外辅导员与监护人和家长的联系。
(二)制度模式
开创“三知、三多、三沟通”制度,以教师为主,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划片包干、责任到人。“三知”即:知晓留守儿童情况、监护人情况、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多开展集体关爱活动、多进行家访。“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校外辅导员进行沟通。
(三)结对模式
在教职工内部和社会上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争当爱心妈妈”活动,对留守儿童实施结对帮扶。
(四)组织模式
鼓励在职、退休教师创办“留守儿童托教中心”。在留守儿童多的社区建立“留守儿童校外辅导站”,把留守儿童组织起来,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派教师上站辅导。
(五)活动模式
围绕“关爱留守儿童”积极开展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如:
1、开展“关爱留守孩,千里传家音”活动;
2、学校要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可以每年举办留守儿童集体生日会、“给远方亲人写一封信”等活动;
3、也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需要探亲的留守儿童开展集体探亲活动;
4、开展“留守儿童健康行”活动,为留守儿童免费进行了健康体检等。
(六)高校学生与地方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结对互动模式
以高校的院(系)为单位,每一个院(系)与一留守儿童比例较大的镇(乡)结对。而后再由高校院(系)安排,每20人为一小组,每小组负责结对乡镇的一所村小;其次,将这20人视结对农村小学的编班情况机动分组,如某村小共有10个班,则将20人分为5组,每组负责2个班;最后,由这些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们负责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辅助性心理辅导、学习辅导等内容,此项活动主要以书信、电话的途径进行。另外,这项活动可以和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结对村小成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使这项活动长久的进行下去。
当然,“留守儿童”作为新时期的特殊群体,教育难度是很大,我们应该不断摸索,寻找更有效的方法。“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人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相互配合,大家都来关注“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实现和谐。
我是怎样关爱留守儿童的
钟祥市洋梓中学 裴斐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城乡诸多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的进城就读问题,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年长的老人、亲朋以及左邻右舍照管。最终形成了进城打工者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堪忧局面。由此,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在农村悄然地形成了——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多么苍白的词语,读着令人心酸!这种留守现象,在我国仍将长期存在。这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出现的新问题,这是国情所决定的,谁也无法改变这个现实。既然改变不了既定的现实,我们只能直面,最优化地做好“留守儿童”的工作,使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外工作安心、使“留守儿童”在校学习舒心、生活顺心。让这些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儿童,都能享受到和其他孩子同等的关爱与快乐!使得这一群人在学校这个大集体里健健康康成长,快快乐乐生活。
“留守儿童”这个词在网上出现的频率之高令人诧异,不难看出当前人们对留守儿童的悲怜是多么的关切!我们广大教师要从政治高度认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如果现在不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再过十至十五年,我国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必将突显,到那时,必将像当今治理污染一样,就会需要耗费巨大的代价。我们把“留守”这些事情做好了,就是最好地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也是为国家分忧!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怎样才能把“留守儿童”的工作抓好做实?部分教师并不十分清楚。其实,只要做好份内的事情,使留守儿童在校学得好,留得住,品行正,能成才,就已达到目的了。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平时教学工作中的点滴做法,零零总总谈一些个人看法与做法:
关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素质,尤其要倍加关爱那些失缺父母之爱的儿童,这是重中之重!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一个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真爱,也就谈不上真正的教育,教师不但要教知,更重要的要对学生倾注慈母般的爱心,教给“学做真人”的真谛。农村教师每天面对的就是班上的留守学生,这一部分特殊人群无论在品行、自觉性、以及诸多方面较其他学生或多或少地残存着心理缺陷,如果教师不了解这部分弱势儿童的学习、生活及思想方面的动态,不去关注、帮助他们的身心发展,将对今后的后续教育和对这部分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较大影响。
我班有个男学生,每当上课时他总是没有固定的座位,一节课能挪几个地方坐,不仅他不听课,还影响到其他学生,批评、教育对于他毫不灵验。这种情况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还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因为班上有了这个“捣蛋鬼”弄得我无技可施,使我陷入了深深地苦思之中„„
该生为何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在家里也是这样吗?带着这些疑问,我进行了多次家访,从家访中得知:这个孩子母亲是贵州的,由于风俗、语言、以及性格上的不同,在他二、三岁的时候父母亲就离了婚。这个男生是被爷爷、奶奶带大的,由于隔代教育,存在代沟,祖辈们只能一味地弱爱、袒护、放纵,在培养、教育方面他们却无能为力。渐渐地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自律性较差。自从他的父母离婚后,该生的父亲就一直在外打工,平时很少回家,更谈不上父爱。生活、学习全靠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视他为小皇帝,无论要什么都会满足他,长期以往,变得谁的话也不听,任性而又懒散。
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本人经过反思,他不听话的主要原因除了他本身外,与本人的教育不当也是分不开的。对待这样的孩子必须要改变教育策略,“对症下药。”我想:主要原因没有平等地与学生交流,以教师的威严对待学生,把教师的地位凌驾于学生之上,使他产生逆反心理,现在看来是行不通了,必须要改变教师的角色。“当代西方哲学认为:师生交流与对话是一个含义深刻的哲学范畴;在哲学家眼里,交流与对话就是师生双方相互沟通与理解的过程,也是师生和平共处的基本方式。”于是,我转变了对待学生的教育态度,课堂上师生互动,对于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师生间进行积极地探讨与交流。注重每位学生的发言,特别要处理好答错问题学生的情绪,教师要肯定学生大胆答题的同时,并及时帮助释疑解惑。课下视学生为朋友、子女。多与学生交流、谈心,倾听学生想什么、做什么、爱什么。要做到使学生乐意把心里话说给教师听,要知道:如果学生非常惧怕一个教师,那么,这个教师就不是好教师,或是一名不称职的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亲密无间,融洽与共,平等的学习者,知识的探究者。要做到无话不谈的朋友。
平时,我总是找机会接近该生,与他聊天、辅导作业、帮助他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难题。通过与该生交流、平等对话;感化、悉心帮助,使该生感觉到学校处处有温情,老师时时有爱心,原本的放纵没了,好动、不听话的现象渐渐改了,学习成绩逐渐直线上升。每当看到学生有了进步,自己的辛勤没有白费,心里是快乐的。然而,这种教育方法不是对每个学生都灵验,有些学生不把你悉心教育,真诚帮助当作一回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区别对待,因人而异做好每位学生的思想工作。我班有一位女生,父母全部在外打工,把她寄养在姨妈家。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生,可就是不好好做课堂作业,布置5题做4题,布置4题做3题,偷工减料,家庭作业时常不交。多次说服、教育收效甚微。回家又无人督促、检查。针对上述情况,我采用篮球的技术:“盯人法”,即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把该生请进办公室,由教师盯着做,直到做好课堂作业或家庭作业,确认无错后才让她离开。就这样坚持数星期,这位女生渐渐改掉了不做作业的习惯。这两个案例只仅仅是我平时教学工作中的特例,留守儿童的教育转化工作是非常辛苦而繁杂的,留守儿童在校学习情况复杂,难以管理,案例真是枚不胜举。对此,使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教书容易,要想教好书、育好人却不是易事,管理好学生则更是难事。我们必须要把所有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去,以知识去浇灌学生,用爱心去润泽学生,用自己的品行感召学生。做一个无愧于社会的人民教师。
“留守儿童”,我们不但要留住学生的人,更要守住学生的心。“留守儿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长治久安。衷心希望家庭、学校、社会、政府从政治层面上引起高度重视,研究方案,拿出对策,切实解决好农村出现的“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
第四篇: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一)为了规范我校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建设和管理,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特制订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我区教育民生工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切实为留守儿童和潜能生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发挥学校、社会、团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改善农
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活动宗旨
加强对我校留守儿童和潜能生的关爱、教育、管理,从思想上疏导、学习上辅导、言行上引导,并在生活上予以帮助,让留守儿童和潜能生感到学校就象家一样温暖,让留守学生和潜能生与其它孩子一样幸福健康地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三、工作目标
1、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2、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
童建档率达100%,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4、关爱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5、拓展家教,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再提高培训工作。
四、成立组织明确职责
组长:潘超
副组长:秦军
成员:各班主任
职责:
1、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做好留守儿童的入学工作。
2、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3、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
4、教育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主要措施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
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留守儿童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要通过图书阅览等形式,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4、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5、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6.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7、开展“九个一”活动。
(1).建好一个“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建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室内布置做到温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配置有档案资料柜并分班级存放,实行一人一档,有一部电话机、一台计算机,有一定数量的体艺器材,有可供阅读的图书,并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留守学生在“家”中开展活动。
(2).开通一部亲情电话
学校开通一部亲情电话,设立专线,将电话号码公开,为留守儿童在课间、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并及时做好相关记录。
(3).开展“一帮一”活动
各班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次成绩测试和身心调查,让品学兼优的留守儿童
当“小老师”,给学习成绩差的留守儿童安排一名小伙伴--学习上是好帮手、生活上是知心朋友,上课时提醒、督促其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时帮他完成作业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快乐时和他聊天,为他排忧解难。
(4).落实一名爱心妈妈
给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爱心妈妈,爱心妈妈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一周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或家长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通过爱心的关心消除自卑感,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
(5).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积极实施“生态德育”工程,开展多姿多彩的人文关爱活动。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
学生身心都健康。
(6).组织一次游览活动
学校不仅要在学习上、生活上关心留守儿童,更在活动上给予优先。学校安排每学期到校外游览活动,使他们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社会的关爱,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
(7).提供一个活动平台
学校搭建阳光平台,定期举行队活动、书画展、演讲比赛等各种活动,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8).写一封亲情书信
爱心妈妈监督、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9).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教师、爱心妈妈引导学生每学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
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六、活动要求
1.各位教师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必须全身心投入这项活动,扎实做好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2.各老师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此项活动,确保活动收到实效,并按照爱心妈妈职责条款,认真履行,让学校所有留守学生都得到温馨的关爱,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六、活动行事历
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全面启动:
2月份
1、制定处室及学期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2、组织安排留守儿童住校生入住工作。
3、清理留守儿童档案,落实人员职责。
3月份
1、困难“留守儿童”摸底调查。
2、召开“留守儿童”会议。
3、“留守儿童”帮扶的落实及检查。
(二)整体推进:
4月份
1、“留守儿童”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2、“留守儿童”中“潜能生”教育课题研究工作。
5月份
1、开设留守儿童信箱、开辟留守儿童专栏和广播栏目
2、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之一教育讲座。
6月份
1、组织心理咨询室教师对留守儿童中的“潜能生”谈话,做好疏导工作
2、检查班主任“留守儿童”工作手册。
3、“留守儿童”工作整理评比。
7月份
1、召开部分“留守儿童”家长座谈会。
2、调整、完善家长学校及家长委员会成员。
8月份
1、搞好留守儿童“家长开放日”宣传及接待工作。
2、组织召开留守儿童家长培训会议。
3、开展“留守儿童”监护人培训工作
(三)总结评比
1、每学期结束前召开会议,对本学期留守儿童工作进行总结。
2.发现先进典型,及时收集材料,大力宣传活动成效,把活动推向高潮。评比各个团队、各个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小老师和优秀留守儿童。评比先进爱心妈妈。
3、学校组织召开大会,总结活动开展所取得的经验、成效和表彰活动中涌现的先进人物,以推动这项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二)为进一步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结合我乡的具体实际,更好地发挥学校、社会、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全面成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道口乡中心小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实施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
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4、关爱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实行结对帮扶活动。
三、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辅导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信息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电话号码:*******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
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对其他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
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
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确保他们完成义务教育。
3、积极发挥班集体作用,开展各项活动
课外活动时间,学校将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组织成一个新的班集体,定期开展各项活动。由教导主任汲广然担任班主任,拟每月开展一次大型文娱、体育、读书等活动,也可邀请关工委领导来校上课,学校领导也可以不定期对班级授课,对这些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自信教育,自强教育。
4、定期表彰自强留守儿童,进行榜样教育。
对于我校的留守儿童中出现的优秀学生、自强学生进行表彰,这是树立
留守儿童自信的重要激励工作,拟在学期末表彰一批自强学生。
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三)当前,农村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远家离乡,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有些儿童的家长不可避免地尽不了家长监护的责任,而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这部分远离了父母亲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便成了农村特殊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一、指导思想
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落实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和谐发展,服务经济,共创美好未来为落脚点,奉献一片爱心,让留守儿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活动内容
(一)目标任务针对我班30多名留守儿童得不到直接监护人的关爱,加之农村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因年老体弱或文化水平较低,无法担负起教育辅导孩子的责任,他们的生活习惯比一般家庭孩子差一些,有的成绩明显下降.如何确保留守儿童不失学、不违法犯罪,同时让外出务工的父母安心挣钱,这就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
(二)工作内容我们深深体会到大多数农村农民外出赚钱,解决了贫困问题,但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却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在建立和谐社会和城市化进程中,留守儿童的教育困惑,逐渐凸现出来,这不仅是一个家庭自己的事,更是全社会应关注的大事。
1、留守儿童家长教育能力与孩子自身发展的需求有差距。据调查,凡外出务工的夫妇家庭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的需求、交往、兴
趣关注很少,更谈不上给儿童精神上的慰藉和知识上的辅导。
2、营造关心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妇联、团委、镇政府是社会群团组织,我们组织这一次活动,意在呼吁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以便影响本地区不在利用游戏厅、网吧、舞厅来坑害未成年人.特别是要与学校加强协作,引导留守儿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发挥他们个人兴趣和专长,给他们创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留守、单亲儿童茁壮成长。
3、建立留守儿童的牵手扶助体系,确保对留守儿童的关心教育工作落实到位。针对留守儿童在校学习情况,生活状况,行为习惯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落实扶助措施,每个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其在外务工父母反馈,使我们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监护人,让孩子得到健康成长。
4、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减轻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由于父母双双
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许多困惑与疾病,因此学校除提供良好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要在他们身上倾注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得到更多的温暖,从而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和精神失落,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
三、活动要求及措施
凡牵手扶助联系留守儿童从初一开始,直至18岁之前,重点是初中阶段。联系要求:定期到学校、家庭了解留守儿童阶段性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校内外表现,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工作;定期与联系的儿童父母交换意见,以便形成有效的家庭、学校、社会的立体化教育网络,确保儿童成人成才。要求参与这项工作的牵手扶助人员,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使外出务工的家庭夫妇安下心在外赚钱,让留守儿童在“三位一体”化的牵手活动中健康成长,让家庭成员实实在在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群众团体组织力量的作用。同时也
是增强党员、干部服务妇女儿童,服务经济建设,服务“三农”大局的意识。
四、活动步骤
1、调查摸底阶段4月上旬
2、征求意见阶段4月下旬
3、召开座谈会5月中旬
4、拟定活动方案5月下旬
5、实施活动计划6月
五、活动的效果
群团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凝聚广大群众的重要手段,我们要通过活动的开展,要使广大群众认清形势,正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暂时困难,引导更多的农村家庭积极投身到富民创业致富奔小康的大潮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努力奋斗。
六、考核及奖励。
考核奖励分为两块。一块为牵手扶助志愿者、班主任。以初一第一学期期末学习成绩总分名次为考核基数,到第二学期期末,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每上升1
个名次,被考核人加10分,保持在班级前5名的加10分。学生无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以学校处分为依据),另加20分,学生获得“三好学生”称号的加10分。
依据上述加分的办法,每一学年累计得出的加分总分即为牵手扶助志愿者及班主任老师的考核得分,考核分是多少就奖多少元。牵手扶助人员所得总分等于包保留守、单亲儿童各自所得考核分的总和。学校班主任按本班相关学生所得考核均分为实际考核得分。
第二学年的考核就以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生考试成绩名次为依据,加分办法不变。
另一块是奖励学生(不含学校正常奖励)。设有班级优秀奖和越位进步奖。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总分在班级前第一名的奖100元,2—5名的即为优秀奖,奖学生30元。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比第一学期期末(或上一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总分名次进步达5名的即为进步奖,奖学
生15元。
第五篇: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2012-2013学第一学期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为了规范我校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建设和管理,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办法》和《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根据教体局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有关会议讲话精神,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特制宝丰小学农村留守儿童实施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我县教育民生工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切实为留守儿童和潜能生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发挥学校、社会、团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状况,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活动宗旨
加强对我校留守儿童和潜能生的关爱、教育、管理,从思想上疏导、学习上辅导、言行上引导,并在生活上予以帮助,让留守儿童和潜能生感到学校就象家一样温暖,让留守学生和潜能生与其它孩子一样幸福健康地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三、工作目标
1、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2、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4、关爱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5、拓展家教,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再提高培训工作。
四、成立组织 明确职责 组 长:吴建平副组长:陈建林 丁桂花 成 员:各班主任 职责:
1、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做好留守儿童的入学工作。
2、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3、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
4、教育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主要措施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留守儿童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要通过图书阅览等形式,丰富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4、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5、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6.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7.开展“九个一”活动。(1).建好一个“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建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室内布置做到温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配置有档案资料柜并分班级存放,实行一人一档,有一部电话机、一台计算机,有一定数量的体艺器材,有可供阅读的图书,每星期规定时间组织留守学生在“家”中开展活动。
(2).每天提供一份免费午餐
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开展免费午餐这一爱心公益活动,主要为贫困留守儿童提供免费午餐,帮助每个家庭困难的孩子都能安心学习,快乐成长,享受社会的关爱。
(3).开展“一帮一”活动
各班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次成绩测试和身心调查,让品学兼优的留守儿童当“小老师”,给学习成绩差的留守儿童安排一名小伙伴--学习上是好帮手、生活上是知心朋友,上课时提醒、督促其遵守纪律,专心听课;课余时帮他完成作业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快乐时和他聊天,为他排忧解难。
(4).落实一名爱心妈妈
给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爱心妈妈,爱心妈妈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一周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或家长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通过爱心的关心消除自卑感,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
(5).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积极实施“生态德育”工程,开展多姿多彩的人文关爱活动。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6).保证夏季每天两小时午睡
学校不仅要在学习上、生活上关心留守儿童,更在活动上给予优先。学校安排每学期到有机茶厂或金果园参观等校外游览活动,使他们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社会的关爱,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
(7).提供一个活动平台
学校搭建阳光平台,定期举行队活动、书画展、演讲比赛等各种活动,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8).写一封亲情书信
爱心妈妈监督、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9).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教师、爱心妈妈引导学生每学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六、活动要求 1.各位教师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必须全身心投入这项活动,扎实做好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2.各老师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此项活动,确保活动收到实效,并按照爱心妈妈职责条款,认真履行,让学校所有留守学生都得到温馨的关爱,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六、活动行事历 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全面启动: 8月份
1、制定处室及学期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2、组织安排留守儿童住校生入住工作。
3、清理留守儿童档案,落实人员职责。9月份
1、困难“留守儿童”摸底调查。
2、召开“留守儿童”会议。
3、“留守儿童”帮扶的落实及检查。
(二)整体推进: 10月份
1、“留守儿童”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2、“留守儿童”中“潜能生”教育课题研究工作。11月份
1、开设留守儿童信箱、开辟留守儿童专栏和广播栏目
2、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之一教育讲座。(学生处、教科室)
12月份
1、组织心理咨询室教师对留守儿童中的“潜能生”谈话,做好疏导工作
2、检查班主任“留守儿童”工作手册。
3、“留守儿童”工作整理评比。
(三)总结评比
1.每学期结束前召开会议,对本学期留守儿童工作进行总结。2.发现先进典型,及时收集材料,大力宣传活动成效,把活动推向高潮。评比各个团队、各个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小老师和优秀留守儿童。评比先进爱心妈妈。
3.学校组织召开大会,总结活动开展所取得的经验、成效和表彰活动中涌现的先进人物,以推动这项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