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恩与孝道(一)
编者按:
在总结表彰2011年奋战2012年动员大会上,董事长在《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2012年要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家事理念”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干部员工教育,始终不渝地把“家事理念”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作为员工与企业荣辱与共、肝胆相照、干事创业、打造“百年聚源”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家事理念”理应成为我们心中的一面旗帜,需要我们进一步倡导、培育和弘扬,更需要全方位的践行。
在2012年1月28日,集团公司新一届董事会班子成员会议上,董事长强调指出,要做事先做人,其中之一就是要做一个有孝道,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本期以《传承孝道文化 深入践行“家事理念”》为题进行阐述。
何为孝道: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百善孝为先,传统的孝道文化数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整个华夏民族。中国人把孝视为:人立身之本、孝是家庭和睦之本、孝是国家安康之本,同时也是人类延续之本。孝,千百年来是中国社会维系着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一个关于爱与责任,亘古不变、常论常新的话题。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也是政治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基本元素,也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在2012年1月28日,集团公司新一届董事会班子成员会议上,董事长强调指出,要做事先做人,其中之一就是要做一个有孝道,常怀感恩之心的人。孝是一种文化,百善孝为先,孝乃德之本。什么是孝?知孝、懂孝、行孝、扬孝。孝的狭义说法就是孝顺父母
和老人,照顾兄弟姐妹。广义的讲,从国家、从社会、从一个团体都存在着孝道的问题,要感激社会、感激企业、感激帮助过自己的人。弘扬这种孝道文化,说到家就是提高自己的修养问题。感恩也就是感恩我们的社会、感恩企业、感恩组织和员工,希望大家要举一反三的来认识这个问题。孝道是一种社会文化、社会行为和社会文明,不懂孝道就是不懂感恩。
孝道文化的发展 弘扬孝道文化
素以文明古国著称的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其中,孝道文化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秀文化的精髓,闪烁了人性的光辉。各民族人民把尊老、敬老、爱老、养老视为传统美德,其历史地位和作用无与伦比。自古以来人民就把敬孝老人视为做人的道德基础,提出“百善孝为先”,“孝德之始也”。
孝道文化的发展史渊源流长。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孝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回顾历史的足迹,早在周朝初期,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代表最高权力就提出了“孝”的观念,随后逐渐成为了宗教伦理的范畴。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孝道文化发展方面,已经产生了比较完整的伦理道德和孝道观,基本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孝道文化的思想体系。《论语》、《孝经》等孔子的经典名著就深刻地阐述了孝道文化。故中国孝道文化的历史久远,几乎成了区别于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最大特征。“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经孔孟儒学的宣扬发挥和历代帝王的提倡,已经深入人心,世代相传,不可动摇。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不得不把“无夫无君”的教义改变为“忠孝”的说教;基督教传入中国之初,也不得不改变“不能崇拜偶像”的诫条,允许信徒“祭祖”……。因 2
此,孝道文化已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根深蒂固,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扬光大。
孝道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孝道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修身养性。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得到完善。否则将失去孝道,就失去了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儒家历来以修身为基础,今天倡导孝道,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融合家庭,对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在我国历史上,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用二十四孝来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当今时代,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第三是报国敬业。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导报国敬业。封建时代儒家认为,实行孝道,就必须在家敬父母,在外事公卿,达于至高无上的国君。虽然其对国君有愚忠的糟粕,但蕴藏其中的报效国家和爱国敬业的思想则是积极进步的;第四是凝聚社会。孝道的思想可以规范社会的行为,建立礼仪制度,调节人际关系,从而凝聚社会力量,达到民族团结,天下一统的目的。第五是塑造文明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于诸子百家,历代都有损益变化,但孝道的思想和传统始终统领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同化无数外来文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孝道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孝道文化。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孝道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赋予新的内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文化,重建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对融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挥贤孝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构建和谐社会需要 3
孝道文化,孝道文化需要与时俱进地发展。弘扬孝道文化是当代人的责任和义务。
传承孝道文化 孝与感恩
曾子认为,孝道是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无所不在,无时不用,无所不包,那就不能仅仅适用于父母与儿女之间,还应该扩展到社会。孝,狭义说就是善事父母;广义说,就是孔子说的“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感恩,狭义说就是感激父母,广义说,就是感激自然,感激社会,感激祖国,感激所有帮过自己的人。孝与感恩是以孝敬父母为本的孝道文化的基本元素。孝是感恩的前提与基础,是人内在的品质,属于魂。感恩是孝的体现,是人外在的品行,属于形。孝与感恩是思想,是态度,是文化,是行为,是素养,是文明。不孝,便不知感恩,不知感恩,便是不孝。孝是人性,孝是根本,孝是至德。
孝敬父母是子女的伦理规范与道德责任,是做人的修养与觉悟。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地开展感恩教育是对孝道文化最好的继承。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更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大力提倡亲情教育。感恩是人类社会最朴实的情感表达,是社会道德和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知父母恩是尊敬父母的前提。提倡诵读如《论语》、《孝经》、《礼记》、《弟子规》等经典,使人们从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思想养分,懂得孝敬和感恩父母。
开展孝与感恩教育。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孝道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很注重行孝的民族。古代的圣贤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等人,没有一个不教导人要孝敬父母,没有
一个不是自己努力去实践孝道。孝是所有爱之本源,对父母的养育产生了报恩的孝心,进而扩展到对于传授自己知识,教导自己做人的老师,就会产生一种回报之心;我们的一切“所得”,都缘于
别人的“所施”,因而产生了一种博大的爱心,上帝称她为博爱,佛祖唤她做慈悲,她就是圣人的“仁爱之心”,也就是“仁”。这种报恩的情感,对于天地而言就是敬畏之心;用于对民族、国家、事业,她就是忠诚之心;用于对朋友她就
是友爱之心,用于对社会、对自然,她就是热爱之心……行孝的过程,其实就是感恩的过程。一个人最高尚的精神状态,就是时时刻刻常常怀着一颗充满感激的心。
孝的三个阶段:
1、生之孝——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2.养之孝——感谢亲人的无私关怀3.教之孝——感谢导师的谆谆教导,感谢企业提供的发展平台。孝道的行为就是感恩。一个有着感恩心的员工,会把对企业感激,转化为勤奋工作、刻苦学习、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一个有着感恩心的员工,会关心他人,关心企业,关注社会发展,对企业利益负责,与企业同舟共济。在我们聚源,就是需要我们要牢固树立“家事理念”,争做“家事理念”的践行者。
崇尚孝道 感恩企业
2009年董事长孙远华在学生座谈会上曾这样说过:做事先做人。人本是第一位的,当你学了本事有了赚钱的能力首先要孝敬父母,要知道感恩,感恩养育你的父母,感恩社会,感恩给你舞台的企业,不管你的职务有多高、不管你能赚多少钱,都要有这样的基本素质与道德修养。而结合我们自己,就是要用“家事理念”来衡量自己,用“家事理念”的标准来考量自己,用一颗感恩的心来践行“家事理念”。
世界因感恩而美丽,人类因感恩而伟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虽然父母的恩情我们永远也还不完,但多一份感恩,就多了一点亲情;多了一丝的温馨;多了一缕幸福;少了一份愧疚。报答!并不是口头上的承诺,说自己要怎
么做,怎样来报答。因为口头上说的全是无稽之谈,只有落实到行动上,这才算报答。其实报答父母并不一定要取得好成绩,给父母捶捶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会使父母感到欣慰,这就是报答。报答不论大小,关键看你有没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需要用心去体会,去报答,感恩是敬重的,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概。当你把一杯热茶端给下班归来疲惫不堪的父母时,父母喝起来是很甜很甜的;当你学会洗衣服、起床叠被、整理屋子时,父母会感觉到你长大了……孝敬父母是一种亲情,是一种爱,是一种美德,是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音符,是天下所有子女应遵循的道德规范。高山感恩于土壤,方能成其雄伟;大海感恩于细流,方能就其博大。让我们把感恩的言行堆积成小小的金字塔,让感恩的雨露洗刷心灵的污垢,让孝敬的阳光洒满青春的心田,让亲情的花朵开满心灵的港湾。让我们学会感恩,与孝心同行!父母恩重,感恩父母,用心尽孝!把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当作人生信条。大孝!治国,中孝!治企,小孝!治家。人不可能连父母都不感恩会感恩老师感恩朋友兄弟,人不可能连父母都不回报会回报公司回报社会…把对父母的这份孝心,扩大到团队、扩大到企业、乃至扩大到天下,当人与人相互之间有了一份至真的敬意,团队成员之间相互生起一份真诚的尊重和感激,冲突、问题也就将荡然无存。所以感恩孝道文化是企业迅速稳健发展的根本。
孝是治企之本,也是员工责任感、忠诚感的根本体现,孝道的行为就是感恩,孝道是一种责任,感恩是一种智慧。一个员工,从到公司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有感恩公司的意识。因为,公司为你提供了工作、学习、生存的环境。所以,要学会感恩,为公司奉献力量。
2009年党委书记张莉同志在召开的学生座谈会上对广大的青年学生这样要求,扎实敬业爱岗,常怀感恩之心,争做“家事理念”的践行者,敬业爱岗是一种务实的人生态度,感恩则是一种基本的道德修养,既然大家选择了聚源,就应该扎根聚源,热爱聚源,牢
固树立“家事理念”,特别是广大学生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做人做事,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尽心尽力干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真正做到“干公司的事就像干自己家里的事情一样”,真心实意的去践行“家事理念”。
首先,在工作中要热爱本职。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中度过,曾经有人说过:“假如你非常热爱你的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非常讨厌你的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地狱。”虽然,工作不等于生活的全部,但是,谁又能真正地把工作和生活分开。因此,既然已从事了一种职业,选择了一个岗位,就必须接受它的全部,就算受到委屈,那也是这项工作的一部分。
其次,要学会承担责任。要熟悉自己的工作岗位的责任,明白你的工作范围,对自己责任内的任何事情,都要主动地去工作,积极去创新,千万不要事事都等领导来安排工作。
再次,在工作中要常怀感激之心,乐于付出。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支持、领导的关心、培养,同事的帮助。日常工作中,要常怀感恩之心,把感恩意识化成自己的一种行为。对组织、对领导要多一些感激,少一些怨恨。因为,领导不是圣人,有时处事不能面面俱到,有时也不能事事都摆平;对同事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不要因为交流上的误会,影响了同事间的感情。懂得付出,主动做事,才能获得更多机会,才会有更多的同事愿意同你交往、喜欢同你说话、喜欢听你说话。
古人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世间种种,以感恩的心来看待世界,怀着责任心做好任何一件事,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事业成功的保障。
感恩生我养我的父母,给予我生命;感恩教我育我的师长,给予我智慧;感恩栽我培我的领导,给予我平台;感恩帮我助我的友人,给予我力量。因此,只有感恩,才能天长地久。
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会珍惜所取得的成绩、荣誉、地位,以及收获;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想干事、能干事,才能不断产生持
久的动力;只有懂得感恩,欣喜就会荡漾。因为,感恩是一种让人的生命更加美好的品德,是对他人、对自己的一种回报;感恩同样是一种境界,拥有感恩之心的人,待人处事必定完美,事业必定成功。
“家事理念”的践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感恩企业的机会,“家事理念”即“公司的事就是家里的事”,这个概念伴随着聚源成功改制而诞生,伴随聚源的不断发展壮大而升华,“家事理念”已经成为员工与企业荣辱与共、肝胆相照、干事创业、打造“百年聚源”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我们应怀着感恩的心情去尽自己的职责。牢固树立“家事理念”,将感恩之情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做人做事,在“家事理念”的践行中不断升华感恩。做一名崇尚孝道、学会感恩、爱岗敬业的优秀员工。
第二篇:孝道与感恩(演讲稿)
孝道与感恩文化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是一个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多元文化体系。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是政治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基本元素,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中坚力量。
孝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如周代将孝道作为人的基本品德,当时提出的“三德” “三行”,成为社会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春秋时期强化礼教,《左传》中有“六顺”: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战国时期,孔子继承了商周的伦理思想,创建了独特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体系,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以“人性本善”为理论基础,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南宋的朱熹在继承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提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道德规范。综上可见,孝道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
“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基本文化,“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又是和谐文化.中国特色文化,理应承继这份道德遗产,发展这份优良传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
孝道文化,社会文明的力量。孝,狭义上说就是善事父母;广义上说,就是孔子说的“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感恩,狭义上说就是感激父母,广义上说,就是感激自然,感激社会,感激祖国,感激所有帮过自己的人。孝与感恩是以孝敬父母为基础的孝道文化中的基本元素。孝是感恩的前提与基础,是人内在的品质,感恩是孝的体现,是人外在的品行。孝与感恩是思想,是态度,是文化,是行为,是素养,是文明。
几千年前,孔子曾写出一部被誉为“使人高尚和圣洁”、“传之百世而不衰”的不朽名著--《孝经》,千百年来被视作金科玉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对其推崇备至,产生了人类文明的伟大力量,成为独特的中国孝道文化。
孔子提倡的孝道文化,其内涵可以从如下五方面来理解: 敬养父母。这是对双亲而言。敬养父母是人类的天性。孔子认为:“父子之道,天性也。”意思是说,父母培养教育子女,子女奉养父母,这是人类一种天性。又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这是孝敬父母的天性五种表现,只有这五方面全部做到,才称得上是能侍奉双亲的孝子,也才能算是真正体现了人的孝亲的圣洁本性。
毛主席在战争年代,曾提出忠孝问题,他说我们提倡忠孝不是忠于某一个人,孝于某一个人,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就是最大的孝。把“不独亲其亲”、“老吾老”的传统美德,熔炼、提升为革命传统美德。在这种思想道德观念指导下,许多革命烈士通过尽“忠”去实现尽“孝”,积极投身革命,解放全中华的父老双亲,使其从根本上改善政治、经济地位,实践了“最大的孝”,体现了最大的忠。新中国成立以后,进一步继承发扬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宪法中不仅将赡养父母列为儿女的义务,而且在公共福利事业中,建立、发展、壮大了社会主义的敬老事业,形成了良好的健康的社会道德环境。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将孝道文化精神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紧密结合起来,以报效祖国和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是,广大青少年应具备的广义的“孝与感恩”的崇高品德,是传统美德现代化的需要。
感恩教育,传承孝道文化。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古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经典名句。孝敬父母是子女的伦理规范与道德责任,是做人的修养与觉悟。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地开展感恩教育是对孝道文化最好的继承。
感恩是人类社会最朴实的情感表达,是社会道德和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提倡诵读《论语》、《孝经》、《礼记》、《弟子规》等传统经典,使人们特别是未成年人从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思想养分,懂得孝敬和感恩父母。
最后,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传承孝道文化的正能量,真正把我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谢谢!
刘 朋 2014.7.30
第三篇:感恩与孝道演讲稿
心系感恩,胸怀孝道,肩负责任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我是财务部***,站在这个讲台,参加这次演讲比赛,倍感荣幸和自豪.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心系感恩,胸怀孝道,肩负责任.心系感恩,感恩于给予了我生命、哺育我健康成长的父母;感恩于给了我教诲、让我增长知识的老师;感恩于给了我友爱与情谊,使我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不再孤单的朋友;感恩于给予我鼓励与帮助、提升我职场价值的领导和同事.心系感恩,感谢给予我们工作的企业,让我们在碌碌的人生追逐中,拥有了展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找到了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轨迹.秉着责任,转化为感恩,转变为对孝道的承递.有一位哲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一种人生的态度、一种人生的精神境界!,感恩的心改变着我们的态度,改变着我们的习惯,改变着我们的行动。在这里,我们每个人在为酒店奉献着青春和智慧的同时,酒店也在为我们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的生存,生活得到了基本的保障,同时也丰富着我们的阅历,体现出自我的人生价值;因此,懂得心系感恩,胸怀孝道,肩负责任的我们,应该感恩酒店,把对酒店的感激之情转化为化为忠诚酒店的行动,转
变成一种崇高的责任。作为一名威酒企业的员工,作为一个父母的儿女,我们肩负着重若泰山的责任和使命,爱岗敬业,感恩企业成了我们义无反顾的选择。即使有时觉得不公平,有时觉得努力没有得到回报,也不必有所抱怨,只要相信这只是暂时的,因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终将会有回报。因此,我们要尽职尽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没有任何借口,抛弃一切怨言,扎扎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奉献自己的人生价值。亲爱的同事们,既然奋斗的目标已经确立,前进的动力已经加注,昂扬的斗志蓄势待发,责任和使命正在强烈地激励着我们,就算前方的路途布满着荆棘,眼前的虚幻充满着迷离,我们也继而披荆斩棘,排迷祛离,心系感恩,胸怀孝道,肩负责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激昂的斗志投入到明日辉煌的工作中去!篇二:孝道与感恩(演讲稿)孝道与感恩文化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是一个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多元文化体系。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是政治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基本元素,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中坚力量。
孝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如周代将孝道作为人的基本品德,当时提出的“三德” “三行”,成为社会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春秋时期强化礼教,《左传》中有“六顺”: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战国时期,孔子继承了商周的伦理思想,创建了独特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体系,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以“人性本善”为理论基础,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南宋的朱熹在继承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提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道德规范。综上可见,孝道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
“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文化,“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又是和谐文化.中国特色文化,理应承继这份道德遗产,发展这份优良传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
孝道文化,社会文明的力量。孝,狭义上说就是善事父母;广义上说,就是孔子说的“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感恩,狭义上说就是感激父母,广义上说,就是感激自然,感激社会,感激祖国,感激所有帮过自己的人。孝与感恩是以孝敬父母为基础的孝道文化中的基本元素。孝是感恩的前提与基础,是人内在的品质,感恩是孝的体现,是人外在的品行。孝与感恩是思想,是态度,是文化,是行为,是素养,是文明。几千年前,孔子曾写出一部被誉为“使人高尚和圣洁”、“传之百世而不衰”的不朽名著--《孝经》,千百年来被视作金科玉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对其推崇备至,产生了人类文明的伟大力量,成为独特的中国孝道文化。
孔子提倡的孝道文化,其内涵可以从如下五方面来理解:
敬养父母。这是对双亲而言。敬养父母是人类的天性。孔子认为:“父子之道,天性也。”意思是说,父母培养教育子女,子女奉养父母,这是人类一种天性。又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这是孝敬父母的天性五种表现,只有这五方面全部做到,才称得上是能侍奉双亲的孝子,也才能算是真正体现了人的孝亲的圣洁本性。
毛主席在战争年代,曾提出忠孝问题,他说我们提倡忠孝不是忠于某一个人,孝于某一个人,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就是最大的孝。把“不独亲其亲”、“老吾老”的传统美德,熔炼、提升为革命传统美德。在这种思想道德观念指导下,许多革命烈士通过尽“忠”去实现尽“孝”,积极投身革命,解放全中华的父老双亲,使其从根本上改善政治、经济地位,实践了“最大的孝”,体现了最大的忠。新中国成立以后,进一步继承发扬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宪法中不仅将赡养父母列为儿女的义务,而且在公共福利事业中,建立、发展、壮大了社会主义的敬老事业,形成了良好的健康的社会道德环境。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将孝道文化精神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紧密结合起来,以报效祖国和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是,广大青少年应具备的广义的“孝与感恩”的崇高品德,是传统美德现代化的需要。
感恩教育,传承孝道文化。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古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经典名句。孝敬父母是子女的伦理规范与道德责任,是做人的修养与觉悟。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地开展感恩教育是对孝道文化最好的继承。
感恩是人类社会最朴实的情感表达,是社会道德和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提倡诵读《论语》、《孝经》、《礼记》、《弟子规》等传统经典,使人们特别是未成年人从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思想养分,懂得孝敬和感恩父母。
最后,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传承孝道文化的正能量,真正把我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
谢谢!
刘 朋
2014.7.30篇三:懂得感恩,践行孝道演讲稿 懂得感恩,践行孝道
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能够为大家演讲我感到很高兴。我演讲的题目是《懂得感恩,践行孝道》。
感恩,是对他人的恩惠表示感激。感恩父母,既是是一种血缘情感的连接和爱心的延续,又是道义上对抚养自己、帮助自己的父母的一种感激,一种健康心态和性格的表现。中国传统道德和传统文化中强调“孝”的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首先是基于孝的报恩之根本宗旨。换言之,孝的核心意义在于报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父母对子女“恩情”有如下三方面:一是生育之情,二是养育之恩,三是教育之泽。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就是中国传统道德和传统文化中强调“孝”的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诗经》上说,父母“生我养我,育我鞠我”。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的确,在一般情况下,父母对自己的子女,都要在这三个方面付出辛勤的劳动。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孝”,就同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中的“报恩”思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应当说,“孝”的根据是“报恩”,这是重视血缘关系和宗族纽带的中国社会所形成的道德要求,是带有东方文化和东方道德传统特点的。
自古以来,在人们的道德关系中,能不能对受到“恩惠”加以报
答,是判断一个人有无道德和道德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之一。中国有一句著名的道德格言就是“受恩必报,施惠莫记”。唐朝孟郊《游子吟》里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讲的就是回报。在中国文化中,一些宗教同样有报恩的含义,如佛教就强调要“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四重恩之一就是父母恩。这种感恩的思想既是亲情的一种表达,也是讲求道义的折射。如果说,一个人,连父母对自己的“恩惠”都不能够、不愿意报答,甚至虐待父母,我们又怎么能期望他会报答他人、社会、国家对他的“恩惠”呢?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呢?中国传统道德之所以强调“孝”是道德的根本,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出发点,应当说,是有道理的。感恩报恩是孝的精髓,我们要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实践感恩。我们不仅要知道感恩父母、还要知道感恩他人、感恩国家、感恩社会。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于社会关系之中,如果企业员工有了感恩的意识,他就会珍惜自己的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工作,以图感恩给自己提供生活与展示条件的企业;如果企业本身有了感恩的理念,他就会珍惜自己的辉煌,不断创新,打造企业航母,以图感恩给自身成长与发展提供机遇、帮助的社会、国家。感恩是一种认同,是一种品德,是一种态度,是对给予企业的关爱、恩惠的心存感激和回报品质。企业伦理是一个阔大、厚重的体系,但感恩是构成企业伦理的核心。“孝,始于孝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开宗明义》)因身家而致天下,孝贯其一生。感恩是孝文化的理论特色,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理论。也可以说,“感恩”是企业认同的精神基础,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
让我们携起手来,以感恩的心态,包容、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共同打造一个美好灿烂的明天。篇四:“感恩父母、践行孝道”演讲稿(1)“感恩父母、践行孝道”演讲稿
四年二班 张楚涵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父母、践行孝道。”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王祥“卧冰求鲤”、黄香“扇枕温席”等美谈,今有田世国为母捐肾、邹尊喜背父上学等佳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父母的皱纹深了,却滋润了我们青春的脸庞;父母的眼睛花了,却明亮了我们清澈的双眸。你是否记得,当你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时,父母眼中那欣喜的泪水; 你是否记得,当你咿呀学语,叫第一声爸妈时,父母脸上那幸福的笑容;
你是否还记得,当你生病时,父母彻夜无眠、守在床头,布满血丝的双眼;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
正如歌中所唱,父母对于我们的恩——重如山,父母给予我们的情——深似海。古语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尚能如此,做为人类的我们,又怎能不感恩父母,践行孝道呢? 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我们现在还小,等长大以后,爸爸、妈妈老了,再尽孝道也不迟啊!”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201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使我深刻地领悟到了这句话,我明白了:孝心不能等,尽孝要趁早。
那年春节,当所有人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氛围时,我的妈妈却突发脑出血,昏迷不醒。看着妈妈被抬上救护车的那一刻,我感觉天都快要塌了。往日里,妈妈照顾我、呵护我的点点滴滴,一幕一幕浮现在眼前。妈妈,请您不要丢下我,女儿还没来得及报答您 ;妈妈,请您不要离开我,女儿还没来得及说爱您。幸运的是,经过手术,妈妈的命保住了。我暗暗地告诉自己:从今以后,要乖乖地听妈妈的话,好好地照顾妈妈。打那时起,我从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变成了一个乖巧懂事、善解人意的小助手。每天帮妈妈洗脸洗手,给妈妈捶背按摩,陪妈妈散步,逗妈妈开心。如今,妈妈已经完全康复了,我的心里简直比蜜还要甜。
特别是学校组织开展 “孝道文化进校园”活动以来,通过学习《青少年孝道教育读本》以及观看铁岭电视台“我与《弟子规》”栏目,我对“孝道”一词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明白了:对父母尽孝,不一定非得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它可以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现在,每天放学后,我 都会帮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淘米、洗菜、洗碗、擦桌子;周末休息时,会为爸爸妈妈做一顿简单的饭菜;爸爸妈妈过生日时,还会亲手给他们做一张卡片、画一幅画?? 虽然我们现在还小,不能为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但是,我们可以在学习上、生活中自立自强,少让父母为我们操心。等我们长大了,也要像小时候他们爱我们一样,多给父母一些关爱。如果有一天,他们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的时候,请紧紧握住他们的手,陪他们慢慢地走,就像当年他们牵着我们的手一样。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亲爱的同学们,感恩父母、践行孝道,不仅仅是你我的一份责任,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精神支柱与根基。
第四篇:孝道与感恩文化
孝道与感恩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的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传统美德形成的基础,也是政治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基本元素,也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所以,给予我国孝道文化以科学和现代的诠释,对当下公民教育大有裨益。
一、孝道,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舜是中国古代守孝的第一君主。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孝敬父母为核心的孝道文化。传说很久以前我国有个君主叫舜。舜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年幼丧母,父亲是瞎子。后来父亲又娶后妻,生一子叫象。从此后母常虐待舜,后来连父亲也讨厌舜。每当父母发狠心要杀死舜时,舜只好逃跑。可当父母生病需要人照顾时,舜又回到他们身边,尽力服侍父母,还处处让着弟弟。舜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当舜在历山的农田耕田时,竟有大象跑来帮他犁田,小鸟飞来替他播种。后来,尧帝发现并提拔了舜,让舜协助自己来管理国家大事。舜在尧手下干了28年,做过各种各样的官,都很称职。最后,尧把帝位传给了舜。尧之所以选中舜为帝位继承人,就是因为舜不仅有才干,而且是个大孝子。可见,把孝亲敬老视为最崇高的美德,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是自远古就沿袭流传下来的,并时代相袭、贯穿百代。
如周代将孝道作为人的基本品德。当时提出的“三德”[至德(道)、敏德(行)、孝德]“三行”(学孝行,以亲父母;学友行,以尊贤良;学顺行,以事师长)。成为社会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春秋时期强化礼教。《左传》中有“六顺”: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孔子继承了商周的伦理思想,创建了独特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体系。他创私学把孝放在教学首位,作为道德的根本。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发展孔子思想。以“人性善”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仁、义、礼、智(亦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孝、悌、忠、信。孟子说:“世俗所谓不孝有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朱熹是后汉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在继承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构成了一套系统的、严密的、哲理化的道德教育思想,他提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他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作为“五教之目”。朱熹把学校教育分为小学(8~15岁)、大学(16岁以后)两个阶段,无论小学大学,都以“明人伦”为目的。他主张小学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遵守“孝、悌、忠、信”等道德规范。大学要“明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0世纪初,以孙中山、章太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一步提出“道德革命”、“家庭革命”口号。孙中山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八德目的道德规范,重新解择并赋予其民主主义的新内容。
综上可见,孝道贯百代,上下五千年。孝道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为了维护、形成这个孝道传统,在周朝,每年举行一次大规模的“乡饮酒礼”活动,旨在敬老尊贤。礼法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有食肉的资格,享受敬神一样的礼遇。春秋战国时,70以上的老人免一子赋役;80岁以上的老人免两子赋役;90岁以上老人,全家免赋役。在中国民俗中,还有隆重的老年仪式礼。在民间60岁的老人可以接受儿孙的祝寿;在宫廷中,则有皇帝亲自主持尊老的礼仪。东汉时期,皇帝带头倡导养老敬老之礼。清朝年间还举行过大型的尊老敬老活动——千寿宴。康熙六十一年(1722)正月初二,在乾清宫宴请65岁以上的老人,共有1020人。筵席上,老人和康熙平起平坐,皇子皇孙侍立一旁,给老人倒酒。康熙还即兴赋诗,名曰《千叟宴诗》。为保障崇孝风尚固化,历代皇帝采取褒奖孝行、劝民孝行的各种举措。汉文帝时,诏令天下郡守,推举孝廉之士,授以官爵;隋唐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度中,均专门设立孝廉科名。在整个封建时代,《孝经》是国家规定的教材,开科取士的考评依据。小孩子从入学起便从童蒙教材《三字经》、《弟子规》中诵读“首孝悌,次见闻”。此外,严惩不孝。隋唐后的刑律皆将不孝列入等同谋反不予宽赦的“十大恶”之中。杀父母者历代皆凌迟处死。明律中,凡不顺从父母致使父母生气的事皆视为忤逆,可告于官,要打板子直至判刑。民间流传的“打爹骂娘,天打雷劈”,表明不孝者皆为世人所不齿,天地所不容。
“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文化,“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又是和谐文化,中国特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应承继这份道德遗产,发展这份优良传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
二、当代人所具有的孝道观
1.现代人对于“善事父母”的意识以及行为表现。“善事父母”是传统孝道的最基本的要求。善事父母首先是对父母的“事生”,即父母健在时要对父母尽孝心,主要包括养亲、敬亲和悦亲三个方面。所谓“养亲”就是指赡养父母,即对父母提供经济帮助、生活照料及精神慰藉等。“敬亲”是对传统孝道内涵的更高层次上的体现。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们通常认为,传统孝道中的敬亲就是要做到对父母“无违”,即不违背礼节,严格按照礼的规定和道德的通行标准来孝敬父母;要以“色”事亲,即儿女应该要做到和颜悦色,顺从自己的父母;要做到谏亲,若君主或父亲的思想或行为“不义”,“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然而,若父亲不停劝谏,儿子还是得服从 父亲。当代人对于敬亲的理解则是:因为爱父母,亲情间的真爱使其自觉的尊敬父母。敬亲是出于对父母的一种礼让,是对父母价值观的一种尊重和理解,更是对父母的重视。“悦亲”是传统孝道中比较重要的道德规范。孔子曾说:“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为孝。”《二十四孝》中的老莱子,73岁“着五 色斑斓衣,做婴儿戏”,“佯跌卧地,为儿啼”以取悦亲。此乃传统孝道中“尽其欢”的典型。当代人对“悦亲”的观点也在改变,他们认为悦亲的方式有“做出成绩,让父母自豪”、“经常与父母联系,表达对父母的关爱”及“给父母丰厚的物质条件”等,并不是为了取悦父母而损毁自己的价值追求。
2.当代人对传统孝道观中关于“传宗接代”的看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追求永恒的宗法性是传统孝道的理念之一。在古代,父母对于结婚的子女的生育后代问 题很关心,且要求儿子生男丁以继承家业。然处在现代社会对此有和看法呢?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5%的当代年轻人不赞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孝道观。大多数认为,当今社会已经不同于以前,男孩女孩都是一样的,所谓“有后没后”的说法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生育后代与传统的孝道没有多大关系,只是成年人表达爱的一种方式而已,是为了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完整一点,体验为人父母的感觉和责任,是自我情感的需要和寄托,是家庭稳定和幸福的源泉。
三、当代孝道观和传统孝道观的区别
1.在“善事父母”方面的区别。首先,在养亲方面,传统孝道观要求子女对父母要尽赡养义务,主要是阵对父母是物质生活方面,且传统孝道观要求子女要和父母同住以尽孝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社会,多数人认为认为善事父母,不仅要为父母提高物质生活帮助,更重要的是要给父母精神慰藉,且精神安慰要放在首位。此外,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较快,加之子女不在像过去那样只从事农业生产,而是从事农业以外的活动,故父母和子女不能住在一起。当代人认为 “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孝道观已过时,即使将来不和父母同住,也不会影响对父母的赡养和照顾。因为现在交通发达,趁节假日 可以回家和父母团聚,平时可以多和父母通通电话之类,给父母以精神上的慰藉。其次,在敬亲方面,传统孝道观要求子女要对父母盲从、百依 百顺,不能以任何理由顶撞父母,即使父母犯了过错,做子女的也只能顺从,不得违背父母的意愿。这种传统孝道观只顾及父母,而不顾及子女的感受,显然已不适用于现代社会。当代人认为敬亲是出于对父母的真爱,是子女自觉的对父母的一种尊敬,在现代仍要对父母礼让,要讲究长幼之分,但是这种尊敬不能以牺牲子女的基本权利或压抑人性为代价。
再次,在悦亲方面,传统孝道观要求子女尽自己的一切努力以博得父母高兴,不论父母有什么要求,只要能让父母高兴,子女都得照办,这样才算是对父母尽孝。而当代人不完全赞同这种方式的孝,他们认为通过自己的成就使父母自豪、通过照顾好自己使父母放心等才是让父母最高兴的。通过此类方式取悦父母,不仅能体现父母的价值,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2.在“传宗接代”方面的区别。传统孝道观追求传宗接代,重男轻女,婚姻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了传宗接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影响了我国社会几千年。当代年轻人却越来越认为在现代社会男女都一样,生儿生女无关紧要,生女儿并不代表不孝。生育后代 主要是为了表达情感,当然也是为了父母的快乐,但是生育后代 已经不是为了唯一的目的——尽孝让父母高兴。
四、感恩教育,传承孝道文化
总之,随着社会进步孝道的理解也在逐渐的改变,但对与传统孝道观,我们应取其精华,既要继承,也要发展。孝道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古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经典名句。孝敬父母是子女的伦理规范与道德责任,是做人的修养与觉悟。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地开展感恩教育是对孝道文化最好的继承。
大力提倡亲情教育。感恩是人类社会最朴实的情感表达,是社会道德和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知父母恩是尊敬父母的前提。提倡诵读如《论语》、《孝经》、《礼记》、《弟子规》等经典,使人们特别是使未成年人从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思想养分,懂得孝敬和感恩父母。
开展丰富多彩的孝与感恩的教育活动。在学校和社区可开设孝敬课、感恩课,可以采取学科渗透、主题活动等方式。例如,给母亲梳头,给父亲洗脚、到敬老院认亲,给孤寡老人送温暖;评选孝敬父母好孩子;推荐孝亲敬老的好爸爸、好妈妈;为自己父母过生日;运用文艺手段编写传唱孝敬父母的歌曲;中学生可以到社会开展调查总结孝敬父母和不孝敬父母的典型,用身边例子教育自己的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让年轻人懂感恩、会感恩、乐感恩。
学校、家庭、社区、单位四结合共同营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良好环境。孝与感恩文化建设,要齐抓共管。学校要结合校园文化开展活动,单位要结合职业道德实际创建有效的运行模式,社区要提高执行能力建立保障机制,各种媒体应当理直气壮的宣传以孝敬父母为核心的孝道文化,使知恩、感恩、报恩形成主体主流的舆论共识,真正把我国建成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
第五篇:感恩孝道
感恩孝道,自强不息主题班会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感恩孝道,自强不息
二、活动时间:2012年3月4日
三、活动地点: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J301教室
四、活动主办方:医学院11级17、18班
五、活动对象:医学院11级17、18班全体学生
六、活动背景:
总有一种真情能触动我们内心的脆弱,总有一种人格驱使我们不断的自我完善,总有一种感动能让我们泪流满面,那就是感恩行孝,自强不息的精神。不错,这便是刘普林、黄碧海精神。自从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刘普林和武汉大学博士黄碧海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之后,我校就掀起了一股“向刘普林,黄碧海学习”的热潮。为鼓励全班同学向刘普林,黄碧海学习,让感恩行孝,自强不息不止成为一种口号。3月4日晚,医学影像11级17、18班特此召开了以“感恩孝道,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班会。
七、活动目的:
希望通过班会的形式,让大家都接受了一次感恩行孝,自强不息良好精神的熏陶。号召同学们向刘普林、黄碧海学习,学习他们孝敬父母,感恩行孝的传统美德;学习他们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们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学习他们乐爱劳动,报效祖国的人生追求。积极引导同学们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刻苦专研科学文化知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八、活动形式:主题班会
九、活动流程:
一)、前期筹备工作:
1:确定活动场地、时间。
2:节目准备:通知各人员,布置任务并讲明要求。3:召集相关人员分配任务
二)、流程及节目说明:
1、晚上7:30开始
2、班主任介绍班会目的3、主持人出场,进行开场白,宣布班会正式开始
4、主持人简要说明班会内容
5、班会节目:
1)同学简要介绍刘普林、黄碧海
2)同学讲述刘普林、黄碧海的感人事迹
3)同学探讨刘普林、黄碧海精神的实质
4)同学就自身感受发言
5)同学手语演唱《感恩的心》
6)主持人总结
三)、后期总结:开会总结本次活动,全班同学进行反思和活动思想总结
十、人员安排:
主持人:李文静、王金春
与会人员:严米娅及医学院11级17、18班全体学生
策划书:李文静
王金春
二0一二年三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