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及格式及范例

时间:2019-05-14 08:2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及格式及范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及格式及范例》。

第一篇: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及格式及范例

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及格式及范例

根据青年教师读书组计划安排,本学期最后一次活动拟于1月中旬举行。本次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根据一定的要求在网络环境下,设计一个课题研究方案。(不带任何资料)

二、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制作一份多媒体课件或电子灯片,用来向别人介绍你的课题。具体参赛要求另有通知。

现从网上搜集有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及格式

1、课题名称(题目)。

2、承担单位。

3、课题论证。

4、课题的界定。

5、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6、研究方法。

7、研究对象。

8、研究原则。

9、研究的操作措施。

10、研究的周期及步骤。

11、研究的预期成果。

12、研究的条件、经费预算及来源。

13、研究的组织机构及成员。

(来源:《教育科研指南》)

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这次各个学校课题申报表中,我看名称都比较简洁,我就不再多说了。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大家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现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错误。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不三不四,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报告、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生活数学课题研究方案

[ 作者:陈忠明]

一、研究背景

就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而言,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上仍未真正跳出应试教育原有传统的框架体系,还不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四重四轻的现象:即重“知识”轻“情感、能力”;重“结论”轻“体验过程”;重“书本”轻“实践活动”;重“技能”轻“综合运用”。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导向和主要内容。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二.概念界定。

生活数学包括生活问题数学化(即数学抽象)和数学问题生活化(即数学应用)两个理论层面的内容,这两者的辩证结合,对于数学学习有其十分重要的意义。

1.生活问题的数学化(数学抽象)

生活问题数学化就是指由生活中具体事物中抽取出量的方面、属性和关系,并形成相对独立的数学对象。

2.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应用)

数学问题生活化就是指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将学到的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三.研究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题试图通过“生活─数学─生活”的实践过程,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培养学生能数学地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具体目标

A、生活问题数学化研究(数学抽象研究)。

1.真实情境体验教学

2.模拟情境体验教学

B、数学问题生活化研究(数学应用研究)。

1.认识阶段的应用研究。

2.探索阶段的应用研究。

C、构建新型的数学评价体系的研究。

1.结果评价

2.过程性评价。

(1)情商评价

(2)能力评价

(3)个性评价。

具体设想: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教学设计要充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通过研究,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和用数字、符号、图形描述现实生活的过程;

通过研究,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通过研究,让学生成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明智使用者,学会在实践中数学地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四.研究方法

1、自然实验法。①按照均等性原则实验

②控制实验条件实验

2、综合其它研究方法。

结合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测量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五.研究阶段:

(一)形成阶段(2004年2月——2004年6月):

确立课题,做好课题实施方案,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修改完善课题方案。召开开题会议,确定人员分工,向市教科所申请立项。

(二)实施阶段(2004年7月——2006年2月)

1、第一阶段: 学习有关理论和进行师资培训。

2、第二阶段: 继续进行理论学习。

3、第三阶段: 聘请专家对当前工作进行评价指导、理论和业务讲座,做好延续、深入、提高工作。

(三)总结阶段(2006年3月——2006年4月)

结题。在以上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写出实践报告,召开成果汇报会。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研究》子课题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的实践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2001年5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加强劳动教育,积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题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不仅是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研究方向,也是我国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追求的。2.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将不断被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所刷新,一些以劳动为基础,与生活相联系,对学生发展有益的当代新技术日益走进学生的生活领域并广泛地被学生所接受。因此,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建构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同时又具有一定弹性和开放性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体系,既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决策,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素养,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劳动与技术教育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是新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用先进教育理论支撑,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盘活教学过程,探讨新型的课型设计,深化教学模式研究是当前中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发展的关键之一。

二、南京市承担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南京市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已经开展了二十年,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南京市是国家教育部表彰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先进城市,南京市也有被教育部表彰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二十年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创业和发展使得我市产生了一名江苏省目前唯一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特级教师,一批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和劳动与技术先进教研组,一支懂教学、会研究、素质较高的教研员队伍,近百名骨干教师活跃在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的第一线。

2.南京市劳动与技术课改实验基地、国家子课题实验学校(南京三中)、南京市综合实践活动实验基地(南京五十四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改实验基地(南湖三小)、南京市青少年科技发明创造活动基地(南京二中)等学校具有良好的课题研究基础和环境。为此,我们可以发挥南京市初步形成的综合实践活动框架下各项目之间相互整合、渗透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结合南京市教研主管部门、南京市教育学会、劳动与技术教育专委会的管理职能,把我市承担的子课题各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南京市范围内铺开,力争在2005年的结题工作中有一个完满的结果。

3.课题组成员有较高的研究能力。课题组成员绝大部分都承担过各级重大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有资深的教育科研专家,有第一线从教多年的骨干教师,有市区教学研究人员,还有一些行政领导和学生家长。可以说组成了一个立体交叉的教科研网络。南师大教科院顾建军博士、江苏省教研室劳动与技术教研员李生元、原南京市劳动技术研究会秘书长俞鸿生、原南京市劳动技术研究会副秘书长秦鹏鸿等专家和领导也将继续指导我市的课题研究。

4.南京市教研室重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科研工作,定期开展学科教学研究活动,开展劳动与技术教师的优质课评比、基本功大赛、优秀教学论文评比等活动,组织劳动与技术学科的随机教学视导,检查、督促、指导学校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劳动与技术教科研水平和质量。

5.各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各实验学校关心支持教育科研工作,为开展课题研究创设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每年还可以投入一定的经费,保证科研顺利进行。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劳动教育的理论。这些学说和理论在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以及中央关于教育的文件中也是一贯强调的。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纲要》、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指南》,国家总课题组相关文件以及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是我们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我们将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前期人教社《中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成果,深化子课题确定的研究目标,把课题研究工作做得更好。

2.自我建构的学习理论。人们对于知识意义的获得,不是简单地从外部灌输进去的,而是学习者“独自建构起来”的。这是我们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进行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学习的主要理论依据。

3.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所倡导的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体发展的思想,与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为我们挑战传统、形成新的有时代特色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多元智力理论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把这种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置于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看待,把智力的结构看作是多维的和开放的,把智力看作是有待于环境和教育激活及培养的潜能,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层面上的新支点、新依据、新视角和新参考。

4.课程改革新理念、新思想。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是本课题研究始终要坚持的,要充分认识学生是劳动与技术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是劳动体验、动手实践、勇于创新的主体,也是技术探究的主体,教师则是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确立这些理念是我们开展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劳动技术教育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子课题的研究,正值国家课程改革深入实施之际,是在劳动与技术课程改革的大前提下开展的研究工作。为此,我们要抓住这次机遇,在南京市多年成功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础上,通过课程改革和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的研究,进一步提升南京市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整体水平,使之有一个再发展,再飞跃的过程。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转化课程功能定位,使课型设计与教育教学模式更趋多元化,全方位地突出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创新的新理念,把触角深入到与劳动与技术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科技发明创造、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家庭教育、学生兴趣活动等方面,通过探索性实验研究真正反映出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教育模式具有的可塑性、可操作性,通过劳动与技术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的研究,改变传统观念,使学校培养的学生真正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2.研究项目:

◆综合实践活动相互渗透的研究

◆多学科视野相互渗透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劳动与技术教育与其它领域相结合模式的研究

◆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课型设计的研究

◆劳动与技术教育与科学发明创造的研究

◆农村学校劳动与技术教学与当地农科所(站)相结合的研究

◆怎样发挥社会实践基地作用的研究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技术意识和技术素养的研究

◆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各种兴趣爱好,参加活动性课程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阶段

1.第一阶段:2004年2月—2004年4月,总结南京市《中学劳动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和经验,围绕子课题确定的研究目标,讨论、撰写研究方案,组织专家论证,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成果形式:研究方案。

负责人:曹国盛、王进宏。

2.第二阶段:2004年4月—2004年6月,成立子课题及各项目研究小组,各项目组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参与人员及分工(除研究管理组人员外,各项目研究组尽可能地吸纳第一线的教师和社会可利用资源参与研究)。

成果形式:各项目组课题研究方案。

负责人:各项目组负责人。

3.第三阶段:2004年8月—2005年6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用课改的新理念指导课题研究工作。主要的学习内容有: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纲要》、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指南》、国家总课题《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研究》的要求以及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等相关理论和文本精神,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

各项目组定期召开研讨会议,学期结束时课题组召开专题研讨会,了解、分析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成果形式:公开课、观摩课、经验论文、课堂教学案例、录像片等。

负责人:各项目组负责人。

4.第四阶段:2005年6月—2005年10月,继续第三阶段研究,搜集整理资料,撰写子课题总结和课题研究报告。

负责人:曹国盛 王进宏。

六、研究方法

以劳动与技术教育为主体,跨学科、多视野、多元化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重点是研究国家规定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多元化教学模式体系对学生人格的影响个性化发展、自主性探究等综合素质提高的研究,这种研究活动是在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进行的,也是逐步提升的,因而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行动研究法。

(1)劳动技术教育课型设计与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采用观察分析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个案调查法。

(2)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研究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结构如何用行动加以改革,使之符合新课改要求。

(3)通过劳动与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科创活动,学生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整合,研究实践活动中多元化模式的运行机制以及操作程序与方法。

七、运行机制

子课题实验研究的机构和人员 经过中央教科所课题组郑教授、王教授认可,南京市教研室、南京市教育学会中学劳技教育专委会对本课题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视,专门召开专题研讨会,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组顾问:

顾建军(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博士)

李生元(江苏省教研室劳动与技术教研员)

俞鸿生(原南京市教育学会中学劳动技术研究会秘书长)

秦鹏鸿(原南京市教育学会中学劳动技术研究会副秘书长)

课题组成员:

分工姓 名 单 位职 称职 务具体分工情况

组长包庆平南京四中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四中校长、市劳技专委会理事长

子课题管理总负责,主要从宏观上指导子课题的策划和研究活动的开展,协调各项目组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组长陈平南京市教学研究室中学高级教师

市教研室信息中心主任、市教研室综合实践组组长、劳技教研员、市劳技专委会副理事长

副组长曹国盛南京三中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劳技特级教师市中学劳技中心教研组组长、市劳技专委会秘书长、南京三中劳技教研组长

主要分管子课题的具体策划,沟通协调与国家课题组的联系,主抓教学环节这一块的研究

副组长王进宏栖霞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一级教师

市劳技中心教研组副组长、市劳技专委会副秘书长、栖霞区劳技教研员

成员林 静南京五十四中中学高级教师市劳技中心教研组副组长、南京五十四中劳技教研组长分管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学模式的研究

成员周洪妹建邺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一级教师市劳技中心教研组成员、建邺区劳技教研员

成员王金宝南京四十中中学高级教师下关区兼职劳技教研员,下关区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负责人分管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开展工作情况的研究

成员陶其伟南大附中中学一级教师鼓楼区劳技兼职教研员、市劳技中心教研组副组长、劳技教研组长分管教学课型设计研究工作

成员李秀斌江宁区教研室中学高级教师江宁区劳技教研员

成员王武林南京二中中学一级教师南京市劳技中心教研组成员、市科创中心教研组组长、市科创基地负责人分管科创基地和科创活动中教学模式的研究

成员王宝荣南京三十七中中学高级教师市劳技中心教研组成员、市科创中心教研组成员

成员周功美溧水县教研室中学一级教师溧水县劳技教研员,市劳技中心组成员分管农村学校劳技教学与当地科研基地相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

成员王洪贵南京市百家湖中学中学一级教师市劳技中心教研组副组长,百家湖中学劳技教研组长

成员窦泽平江苏省海模协会全国海模高级裁判江苏省海模技术部主任、江苏省海模竞赛总裁判长、南京三中“江苏省青少年海模活动基地”负责人分管劳技教育与航海模型活动相结合模式的研究

成员马 俊南京三中 南京三中海模队教练,南京三中“江苏省青少年海模活动基地”负责人 成员何 石南京市田家炳中学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田家炳中学海模队教练 成员黄玲玉南京市田家炳中学中学一级教师南京市田家炳中学海模队教练

成员虞承霖南京市宁海中学中学高级教师市劳技中心教研组成员分管研究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技术意识和技术素养

成员周 洁南京市华电中学中学一级教师市劳技中心教研组成员

八、研究成果

形成课型设计方案(教学案例)、课件展示。教学模式实验论文、调查报告、课题总结报告、结题研讨会。

课型设计方案与教学模式论文评比。

学生研究性学习论文、调查报告、劳动与技术学习心得体会、学生劳动与技术作品展示。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综合实践组

南京市中学劳动与技术(通用技术)中心教研组

南京市教育学会中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

国家重点课题南京市子课题研究组

2004年2月

<<案例与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研究方案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从有关研究看,有创新意识、会学习、能不断地更新自己,是新时代教师的一个重要特征。学会学习成为社会生存的必要条件,这不仅是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也同样适合教师。

另外,随着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将是一个终身的过程。过去将人的一生分为学习——工作——闲暇三阶段的传统观念已被淘汰。在今天和未来,学习——工作——闲暇将在人和一生中交替出现,循环往复。

但长期以来,对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对在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发展方面,往往是通过一些传统方式,如“送出去,请进来”,“送出去”是指把教师送到高等院校或相关的培训学校做进一步的深造;“请进来”是指把专家学者请进学校,以讲座和报告的形式对教师进行指导。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教师的自我提升,这主要通过教育科研活动来实现,以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形式,交流经验心得。这些培养方式应该说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也看到了,在诸多的进修和培训中,往往强调的是理论的讲授与学习,相应的对教育教学一线的实践工作的交流则重视不够。对教师的再教育也就显现出一种理论与实际,知识与能力的失衡。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多样性。学校作为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第二进修的院校,是第二家庭,是智慧的乐园,探索的天地,实验的场所。我们学校在教师的培养方面从80年代初就开始实行导师制,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指导年青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帮助青年教师迅速实现由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的顺利转化;青年教师通过观摩导师课堂,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驾御课堂的技巧与艺术。在这种注重实践的“传、帮、带”培养模式下,许多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导师制在我校取得的成功,使我们进一步思考,能否将这种注重实践有着极强的可操作性的培养方法推广到整个教师群体呢?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校提出了“案例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课题。教育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创造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艺术和教学的能力往往表现在对一些事件的处理上,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育教学中最真实也是最为宝贵的财产。案例就是要求教师如实而详细生动地记录下事件发生的全过程,通过教师间的交流,使经验得于全面推广,教训得于及时总结。它改变了原有的教师培训方式,为教师素质的提高、业务能力提升,提供了一条更为便捷的途径。这将对学校“严谨、谦逊”教风的形成有很大帮助,也有助于培养教师之间切磋共进的学风,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找到新的生长点,从而使学校长久长新,永葆活力,改变学校面貌。

我们鼓励教师撰写案例,这有助于记载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的经历,有助于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教师系统化反思教育教学的行为,有助于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具体形象的案例中,举一反三促进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从理论——实践——理论,案例可以深化教师对理论的认识,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知识与能力的统一,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另外,案例的撰写强调教师的个人体验,这有助于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撰写案例使每个教师既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又是研究者,又是经验教训的传播者。二. 概念的界定

教育教学中的案例,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含有问题或疑难情节,具有典型性的事件,它一般是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角度来描述,涉及问题的发现和对相关问题的讨论或解决方案。

教师专业素质主要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偶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人际(包括师生之间、师与师之间、师与家长之间、师与学校这间)交往能力、科研能力等等。

它具有以下特征:

1。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事例,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可以缩短教育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2。案例的叙述是具体、典型的,不是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可以缩短教师的认知过程,更好地对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

3。案例对行动等的陈述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复杂性,教师通过交流、讨论可能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

4。案例的叙述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对教育教学进行反思。三. 课题的理论假设

1. 人的认识规律是案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一。

认识论认为:一个正确认识的形成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而人的认识规律具有这样的特点: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通,由具体到抽象。

托尔(Towl,A.R)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支撑点;它是关于某种复杂情景的记录;它一般是在让学生理解这个情景之前,首先将其分解成若干成分,然后再将其整合在一起。”案例主要是由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组成,有利于教师的学习。2. 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理论是案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要重视实践,要理论联系实际。而案例是生活是真实可靠的事件,它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把它们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教师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表现,增进其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会恰当地掌握它所具的的特定含义和意义。撰写案例也就是强调教师注重对实践活动的体验与总结,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深化对理论的认识,求得自身的发展。3. 马克思主义有关发展变化的理论是案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三。

马克思主义认为万事万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没有一层不变的事物。而教育本身就具有它的特殊性。在教育和教学中,我们所面对的情境常常是独一无二且变动不居的。那么需要学而得之的固定不变的规律和真理也就为数有限了。学会面对新的情形,掌握处理新问题的技能与技巧,相比之下,就变得更为重要。案例教学的着眼点在于教师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

课堂是一个流动的、充满了变化的领域。所有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仅仅能够提供一个知识背景,而课堂涉及到的是多学科、多维度的知识,除教育学、心理学外,社会学、人类学、生物学、卫生学、文化学、伦理学、生态学等无所不及。课堂同时又是多变的,不存在两次一模一样的课堂情景。鉴于这种情况,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但也是远远不够的。而案例直面教育教学实践,通过案例的撰写、交流、积累,在发展和变化中发展自己的业务,使学到的知识和能力与原有的知识与能力得于整合。4. 反思性实践理论是案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之四。

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这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具有做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波纳斯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还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反思对教师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撰写案例可促使教师反思自己工作中的某些方面,可以发现某些问题,并进而澄清有关问题。这实际上可以极大地促进其专业素质发展,促使其向专业化水平迈进。四. 研究目标

探索高中教育教学规律,研究教师成长、终身学习的新途径,立足于教育教学的最前沿,探索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的内在联系,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创设新的平台,为团结协作,进取务实的教师群体的养成创设条件,使学校的教育科研踏踏实实做到实处,真正体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使学校焕发新的生机。

五. 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校管理中的案例研究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①案例中体现的组织建设中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影响

组织建设主要指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②案例中体现的制度建设中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影响

制度建设主要指各种规章制度、奖惩条例的建制与执行。

③案例中体现的师资培训中对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影响

师资培训主要指师资培养方案、培养手段等。

2、学科教学中的案例研究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① 案例中体现的教师的主要教学思想

包括能否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否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等。

② 案例中体现的教师的课堂驾御能力

包括教学手段的革新,课堂氛围的营造,师生双边的交流,甚至教学语言的组织等。

③案例中体现的教师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包括面对偶发事件的心理变化,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处理方式,行为展开中的不足。

3、德育中的案例研究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① 案例中体现的教师主要育人观念

包括能否体现学校“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底气的新人”的整体办学理念,能否体现“体验教育”的教育特色。

② 案例中体现的教师思想工作艺术

包括教师在育人过程中采取的育人手段:言语、动作。育人的出发点。具体情境的设置与运用。

③ 案例中体现的师生关系的协调能力

包括师生情感沟通的方式方法等。

4、教师自身建设中的案例研究与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① 案例中体现的教师为人师表的行为艺术

包括校园外教师的生活方式,教师的社会生活内容,教师的社会关系的处理等。

② 案例中体现的教师自学能力

包括教师阅读的情况,教师对外界信息的接受与筛选,再学习的途径与方式。

③ 案例中体现的教师心理素质

包括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主体内容,例如需要、注意、情感、意志、兴趣、动机等。

④ 案例中体现的教师自我嬗变能力

包括教师在教育科学研究方面的自觉性,教师对自身持续发展的认识及所做出的种种反应。

从案例中还可以反映出教师处理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学校之间关系的能力,众多关系中表现了团队协作和组织协调能力也是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育教学领域内出现的各种事件,可以是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是失败的教训,通过案例的撰写推广经验,吸取教训,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以上的研究内容在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根据实际的研究需要做一些微观的调整。

六. 研究对象及主要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本校全体教师 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检索和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材料,通过学习提升教学理念。

(2)行动研究法:教师以教育教学实践为立足点,撰写案例。

(3)专家评审法:邀请有关专家做讲座并对教师撰写的案例进行评审和指导。

(4)经验总结法:对撰写的案例按课题要求进行阶段性小结和课题研究结束时的总结,形成结题报告和论文。七. 成员组成及分工

课题组负责人:秦力

课题组主要成员:陆月东、陈国华、王 辉、王亚东、曹建新、任小文、翟玉明、许建东、严雪鹰、周庆龙、陈 亮、倪建国、马丽忠、钱洁雅、吴向荣 八. 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从2001年7月——2006年7月,历时5年,经历准备、实践研究

一、实践研究

二、实践研究

三、总结等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1年7月——2001年10月)提出课题,建立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学习有关理论。

第二阶段:实践研究第一阶段(2001年11月——2003年1月)

邀请有关专家做案例写作的讲座。各教研组在讨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案例写作的初步尝试。在2001年底进行校内的首次案例交流。并在本阶段结束时汇编成册。

第三阶段:实践研究第二阶段(2003年2月——2004年6月)请专家对撰写的案例进行评审和指导,进一步学习有关理论,进行案例的研究,推动子课题的开展。

第四阶段:实践研究第三阶段(2004年7月——2005年月12月)在上一阶段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加强案例撰写的深度和广度,对已有的案例根据实践作进一步的完善。

第五阶段:总结阶段(2006年1月——2006年7月)主要进行学校管理、学科教学、德育教育等方面案例的整理,进行总结报告的撰写。

九. 成果展示

(1)学科中的案例撰写交流

(2)德育案例集

(3)教学案例集

(4)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案例集

(5)案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论文及报告

(6)案例教学的经验交流及推广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案例与教师的专业发展》课题组

二○○一年十月八日

第二篇:课题研究方案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实施方案

一、题目: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二、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对学生的辅导关系到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否,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切身利益,从远处看,更关系到每个学生家庭的幸福生活以及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因此,面对不同的辅导对象,我们要选择适合的辅导材料,合理的把握时机,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这样才能做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这种辅导才会有意义有价值。同时,对学生的辅导也是我们教师应尽的义务,对学生辅导的同时不断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友谊,对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提供有力的保证,教师在辅导中也充实了自己的工作生活,使得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意义。目前我国有许多对小学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研究,也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提出问题解决的对策,这对我国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研究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但是目前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研究比较少,也没有比较规范的研究,所以这是本文研究的意义。

三、理论依据、丁淑纯在《学生厌学原因及相关对策》中提出厌学,是学生中常见的现象,根据表现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有些学生只是偶尔对某门学科或某位老师产生不满的心理和情绪,从而讨厌上某一次课,或产生厌烦,从而导致上课睡觉,不写作业,甚至旷课,有时还伴有一些诸如头痛之类的生理反映,讨厌做某一门作业,这是轻度厌学;有些学生经常对某门学科或某位老师、某个学校,这是中度厌学;有些学生则一提到学习就头痛、厌烦并伴有呕吐现象,对与学习有关的一切表现出极度的愤慨乃至仇恨,仇恨书本,仇恨学校,仇恨处处与他为“敌”的老师,仇恨“逼”他读书的父母,这是重度厌学。在这三种程度中,前两种比较常见。在07年第5期的《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关于对中小学生辅导需要调查的报告里提到,辅导室协助学生克服适应和发展上的困难的教育活动;辅导应面向所有学生;辅导的目标是学生全面的发展;当事人对学生辅导需要的知觉可以作为辅导需要的测量指标。文章里面也提到了美国学校心理咨询师学会在97年通过的《学校辅导计划的国家标准》指出,在学校情境中,促进和增强教育过程,使所有的学生成为更好的学习者,是一个全面的辅导计划的全部。

四、研究目标、内容、假设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通过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出问题解决的对策,希望能通过本次的研究,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研究内容:

(1)学生分层研究,如何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学生分层。

(2)课内针对性辅导,包括学生对目标的理解,知识的接受与延伸,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课外针对性辅导,怎样设计不同类别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开展个性化的课外拓展。

3、研究假设

我校如何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的一系列研究,能给全校小学生的问题解决提供较好的解决方法,针对小学生的各方面辅导有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能提高我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五、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1)组成研究小组。

(2)选择有代表性的课堂实践年级:一年级和三年级.2、研究方法:

(1)访谈法:通过与相关学生的交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必要时,对学生家长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及生活状况

(2)分层教学法:在每节数学课的课前课中课后,设置不同层次的知识点及作业,以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学习需要;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学生个性的研究,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特征,对个性化辅导的学生做特别的档案记录,然后用教育比较法进行分析比较。

(4)阶段总结法:不定期召开课题小组成员会议,让大家对前段时间的数学课堂内个性化辅导策略的研究作一个汇报,并提出在课堂辅导中碰到的问题。

六、时间和步骤:

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年6月—8月

(1)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整理、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及理论;

(2)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3)撰写课题具体实施方案。

(二)研究阶段: 2013年8月—2014年2月

(1)按时上传小课题研究资料,交流、讨论、分享研究心得体会。

(2)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课题研究,做好记录,设计教学案例,撰写教学反思。

(3)按时参加小课题研究培训学习,及时获得专家引领、研究方法和理论支持。

(4)与其他研究人员合作交流,和谐互助,取长补短。

(5)随时调整研究方法,师生互动,重视研究效果。

(6)结合指导教师的帮助,撰写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上报研究情况。

(三)总结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加工修改研究案例,撰写结题报告。

七、预期成果: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学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数学。通过与相关学生的交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必要时,对学生家长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及生活状况,对其制定针对性的辅导方案;在每节数学课的课前课中课后,设置不同层次的知识点及作业,以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对学生个性的研究,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特征,对个性化辅导的学生做特别的档案记录,然后用教育比较法进行分析比较;不定期召开课题小组成员会议,让大家对前段时间的数学课内外针对性辅导策略的研究作一个汇报,并提出在期间碰到的问题,各抒己见群策群力给予后续方法的改进。运用了访谈法;分层教学法;个案研究法;阶段总结法等手段。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八、分工一览表、九、条件分析、1.领导高度重视、教师积极参与

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在新课改环境下,重视数学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校教育要逐步从“传统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教师以课题研究为契机、为切入点,都积极参与到教学创新中去,努力研究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过程。

2.硬件、软件条件成熟

学校的硬件建设良好。学校现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师办公室都配有连接因特网的计算机。有足够的空间和宽带保证本课题所需的网络环境。

同时,学校在软件资源建设方面也逐年加大投入,学校订有《教师报》、《中小学教学设计》、《中国现代教育》等多种国家级杂志,校图书馆现有图书4万余册,并且每年保持一定的更新比例。这些软件资源都为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其它保障条件

学校行政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并且在组织上、制度上规范了本课题的运作。教研室的领导也对本课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给予我们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指导,协助我们进行科研攻关。

综上所述,在我校进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的课题研究是切实可行的。

第三篇:课题研究方案

《如何引导一二年级学生看图写话》研究方案

靖边县梁镇小学王蓉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是写作的初步阶段,也是孩子对写作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孩子在这时候是否喜欢读书、写作,将会影响孩子在进入三年级后的命题或半命题作文的质量和兴趣。所以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在这个阶段引导孩子的看图写话,为孩子喜欢写作、顺利学会写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的写话的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在日常的看图作文教学现状中,小学生写话有许多不尽如意的地方, 如“流水账”式的表述、杂乱无章式的幻想、缺乏主题和重点等,这直接影响着写作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主要是研究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看图写话时存在的盲点和误区,通过一系列教学探索,从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课堂写话的训练,看图写话的指导等多个角度,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看图

写话的能力,避免学生在看图写话时无话可说、无从下手等现象,并为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奠定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思路。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看图写话现状的调查研究;

2、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看图写话的训练方法研究;

3、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看图写话的指导方法研究;

4、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写话评价体系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

1、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加强课题有关的理论学习。

2、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看图写话的现状,明确研究内容和方向。

3、重视学生语言积累,为写好看图写话打下基础。

4、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多途径多方法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

5、授之以渔,注重教给学生看图写话的方法。

6、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形成爱写的良性循环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研究过程:第一阶段(2013年5月——2013年6月):选题 接到通知,通过和课题组其他成员商定,确定题目《如何引导一二年级学生看图写话》。

第二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0月):设计研究思路,选择教学情景。

在这个阶段,同本组其他成员设计并确定研究思路,进而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选择实验班级和对比班级,查找资料,制定看图写话的指导策略。

第三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3月):开展实际教学研究

在本阶段,根据前期选择的素材进行实际教学,调研组其他成员观摩,提出宝贵意见,并对看图写话的指导方式和策略有效的进行试验。

第四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整理前期活动照片、论文、随笔,撰写课题报告。

将前期筹备、实施过程中的所有素材(照片、论文、随笔)整理,并根据前期课题开展情况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调查法;

3、个案研究法;

4、行动研究法;

5、经验总结法;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和预期成果

(一)本课题的预期目标:

1、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找出阻碍学生写话的原因,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2、初步构建一二年级写话教学的基本模式与方法;

3、通过一系列教学探索提高一二年级学生看图写话质量;

4、通过行之有效的写话激励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写话的积极性,在班级内形成较好的写话氛围。

(二)本课题的预期成果

1、通过研究和实践,总结出指导学生看图写话的教学方法经验。

2、激发学生写话兴趣。

第四篇:2017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研究方案

海阳市留格庄镇初级中学 姜风志 吴洪

《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是由海阳市留格庄镇初级中学姜风志、吴洪同志承担,于2016年11月该课题由烟台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编号:YJGH135169),被确定为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为保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能够有序,有效地开展,现根据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的要求,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以保证该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二、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全方位的改革,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改革纲要及各学科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许多全新的理念。如何将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是取得本次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而且《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建议老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自2016——2017学始,海阳市教学研究室大力倡导初中语文教学要开展阅读教学,“高效阅读”教学也因此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但在实际操作中,就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却存在着各种问题,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语文教师依然是囿于教材,只管一味基于考试点将教材中的讲读课文咀嚼的粉碎,对学生实施“填鸭式”教学,而学生呢,因为疲于应付课本知识,无心也无力进行阅读。另一方面,有些学校,或者老师,即使偶尔组织阅读,也是采取“放羊式”阅读的方式,至于“读什么”“怎么读”,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的时候,往往是放任自流。阅读教学无内容、无选择、无方法、无效率等问题普遍存在。所谓的“高效阅读”教学只是表现在口头上或纸面上,而无实际行动;或者有一定的行动,却不能做到规范科学,持久发展,不能养成阅读的习惯。阅读教学呈现出“散”“乱”“差”的局面。教师所做的往往是避重就轻,注重做足表面文章,用来应付一些部门的检查。学生所谓的阅读,也只是从一些凌乱的资料上零零星星摘抄了一些文字而已,无所谓学习,无所谓理解,是一种名副其实的任务阅读。一言以蔽之,由于对阅读教学的意义缺乏深度的理解,实践中,阅读教学作秀,阅读力低下,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鉴于此,这就要求学 校的语文教学必须及时积极推进“高效阅读”的改革步伐,加强教学研讨,改变过去阅读教学无方法、无策略、无习惯、无效率等阅读局面,改变过去“教师累,学生苦;读书慢,收获少”的阅读状况,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核心能力——阅读教学能力,让“阅读力就是学习力”的观念成为一种行为准则。

(二)研究意义

读书素养是一个人最起码的素养,阅读的狭窄和阅读的趣味浅薄,会造成人文素养的缺失和精神世界的匮乏,并且好的读书习惯是令人终生受益的。目前,“全民阅读”的呼声日益高涨,阅读已成为生活工作的必需。顺应时代的发展,学校重视“高效阅读”教学已是大势所趋。而加强阅读教学的研究,不仅符合“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要求,也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对于提高教学成绩更是大有裨益的。同时开展“高效阅读”,对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这一切的实现则源于“高效阅读”能够有序有益、有效、有序的开展。本课题正是本着这个原则,立足实际,有效的整合资源,通过探索系列策略,使阅读教学更趋于规范化、高效化、常态化。所以说,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现状

近些年来,语文教学领域出现了“大语文”教学改革倡议,各种关于“高效阅读”的理论模式也应势而出,屡见于报端,一些“高效阅读”教育项目工程研究也已初见成果。就“高效阅读”而言,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相对独特、有益的理论。如于春吉《大阅读与语文素养的提升》、程汉杰《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法》,施良方、赵春林等专家也就“高效阅读”的组织实施提出了具体的观点,这对我们的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和技术指导,对于本课题的研究不无裨益。但理论层面的东西,往往高屋建瓴,用于具体的实践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而大部分教师又疏于学习,一些形成的科研成果往往无人问津,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将专家形成的一些研究成果用于实践中,产生实践效应。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课题组提出了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意在“高效阅读”的理念指导下,整合各种有效的资源,通过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定位“核心素养”,因势造型,因地制宜,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渐形成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系列化的、可操作的有内容、有形式的组织策略,用于规范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在研究中,主要从 以下几方面予以突破:一是形成“高效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二是构建实用性阅读教学校本课程。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1.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和认知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育学、心理学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2)叶圣陶先生谈阅读: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唯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多作固属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不能切实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方法。

(3)程汉杰高效阅读法。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程汉杰先生,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脑科学、系统论和控制论等学科的有关原理,借鉴国内外传统的优秀读书方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结合我国中小学生的阅读实际和现代汉语的特点,设计而成的一套现代文教学训练体系。

(4)赵春林通用固定程序阅读法。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高效阅读课题组赵春林,倡导高效阅读,他提出的目标是“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读书万卷;高效阅读,高效学习,高效人生。”

2.政策依据

(1)关于开展2016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新广出发{2016}1号):广泛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组织开展主题演讲、经典诵读、读书征文、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力倡导家庭阅读、亲子阅读、阶梯阅读„„建立规划科学、服务高效i、覆盖城乡的基础阅读设施体系,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提升数字化阅读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拓展全民阅读活动的载体和形式,丰富全民阅读活动的内容。深入探索读者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的数字化转型,因势利导,提供更便捷、人性化的数字化阅读技术服务,全面推进全民阅读的多媒体、多平台融合„„建立健全全民阅读组织领导机构,不断完善全民阅读工作体制机制。

(2)《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广泛阅读各中国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建议老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自2016-2017学始,海阳市教学研究室大力倡导初中语文教学要开展阅读教学,“高效阅读”也因此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部分。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课题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海阳市留格庄镇初级中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对“高效阅读”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成因,以及“高效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用以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从而促进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有序有益的开展。这是一项应用性课题研究。

“高效阅读”指的是围绕着语文阅读核心素养,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原理,借鉴国内传统的优秀读书方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法,结合学生的阅读实际设计而成的一套具有快节奏、高效率为主要特征的阅读课堂教学策略。

(二)研究假设

假如我们以“高效阅读”科学理论为指导,以“高效阅读”教学课堂为研究点,采用文献研究、经验总结、行动研究等方法,针对当前初中语文“高效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课堂评价以及课堂监管的问题进行观察研究,就能够探索出科学、规范的“初中语文“高效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从而实现阅读课教学的“高效率”。

(三)研究目标

在认真分析“高效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研究探索出一套符合实际的“高效阅读”教学策略,并建构实用性阅读教学校本课程。

1.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效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2.通过行动研究,形成“高效阅读”教学策略。3.通过经验总结,建构实用性阅读教学校本课程。

(四)研究内容

1.“高效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研究。2.“高效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1)“高效阅读”教学行为策略研究。重点是在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通过高效阅读课堂教学目标、课堂组织、课堂环节设计、阅读材料整合开发等行为研究,探究实现高效阅读的规范化课堂教学策略。

(2)“高效阅读”课堂管理策略研究。重点是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通过师生教育行为管理、心理管理、环境管理等的研究,探究建立一个和谐有序、张弛有度 的课堂氛围的管理策略。

(3)“高效阅读”教学评价策略研究。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借助于课堂观察、案例研讨、课堂反思等手段,重点加强过程性评价策略和结果性评价策略的研究。

3.实用性的阅读教学校本课程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课题研究的组织及分工 1.成立课题组

主持人:姜风志

吴洪

成员:隋红娜

崔海燕

付永华

李丽艳

刘祥民 2.课题组成员分工

姜风志

吴洪负责进行课题管理,工作协调,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报告

崔海艳、付永华、李丽艳负责课题实验,是课题实验人。

隋红娜、刘祥民负责阶段性工作总结及过程性材料的手机和整理。

(二)研究思路

思路:学习、研究、实践、提升

路线:调查诊断(准备)——实施方案(假设)——研究深化(实施)——归纳总结(结题)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已有的同类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检索,在文献分析和综述的基础上,探寻本课题的研究起点,形成初步研究框架,确立课题研究的理论前提和基本理念。

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配合课题组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获取教师对组织初中语文“高效阅读”的观点以及合理化建议。

行动研究法:按照设计的研究方案,采用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边总结完善的研究方法,逐步实现项目研究目标。

经验总结法:总结组织“高效阅读”的个案材料,归纳、提炼初中语文“高效阅读”的成功经验和有效策略,形成典型案例,在全校范围内加以推广、应用。

(四)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2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课题组由姜风志、吴洪牵头,付永华、李丽艳、崔海燕、刘祥民、隋红娜等年轻骨干教师担任本课题主要研究力量。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人员任务分工;开展校本资源建设相关文献研究;参加课题组项目启动开题论证会;组织课题组教师培训等。

2.课题实施阶段(2017年1月—2018年6月)

由主持人协调,各成员按照分工开展课题研究。开展本校语文教学阅读现状调查,形成调查报告;选定研究方向,开展“高效阅读”的有效策略的专题研究,及时收集案例资料,总结、提炼、总结有效的“高效阅读”策略。组织课题组成员在教学中实践中观课反思,撰写案例,收集、整理、交流“高效阅读”案例资料。

3.课题总结阶段(2018年7月—2018年9月)

收集、整理、分析项目研究资料,汇编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五)可行性分析

课题主持人姜风志、吴洪,负责学校的教学、教科研工作,曾实质参与过学校烟台市级课题研究,本人多次主持海阳市级课题研究,具体指导过学校60多名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并不陌生,且基本入门,基本熟知课题研究的基本技术路线。另外,课题组成员都是一线教师,从事语文教学,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有效的遵循课题研究“边研究,边实践,边研究”的研究思路,确保课题研究有效有序的开展。再者,“高效阅读”已成为海阳市语文教学工作的“重头戏”,也是学校语文教学工作研究的重点,也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环境支持。同时,学校领导重视,能够通过建章立制,资金投入,确保课题研究有序有益的开展。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形式

(一)阶段性成果:主要是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典型案例、学术论文。

(二)最终研究成果:于2018年9月底前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三)成果转化:1.课题组成员通过自己的体验和反思,对其他教师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本校语文教学“高效阅读”大环境的形成;2.通过这一研究以期对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起到指导、辐射作用。

第五篇:课题研究方案

深化“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研究 研究方案

一、课题背景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我国中小学教育长期存在久治不愈的顽症。近年来减负工作在持续不断,各级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学校和教师也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环境下,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减轻家长经济及其它负担;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有利于真正将大学区制改革进行到底;有利于均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西安市2012年启动“大学区管理制”,试点在4个区283所中小学实施,2013年全市推进;学校和教师也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于真正意义解决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把学生从沉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还给他们一块蔚蓝的天空,丰富我们自身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从而推动新课健康与持续发展。对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理论经验,指导教学方向。要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积极主动探究新知识,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而要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学习。所以我们对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有效性研究,实际上是和减轻学业负担完全一致的,致力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就等于抓住了新课改的灵魂。因而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及创新之处

(一)主要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以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的“三个还给”教育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个性发展。

2.通过对本课题的探讨和研究达到有效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目标。改变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通过积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实现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教师与方法、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方法、教材与方法的和谐统一。

3.通过本课题的探讨和研究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创造性地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愉快合作,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主动探究、自主、自觉、自能地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真正地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的课程目标。

(二)课题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1.“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是追求社会公平、改善社会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和内容。

2.“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是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创新。3.“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是追求高质量教育的实践活动。

4.“大学区管理制”改革是有效减轻课业负担,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第二部分 “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对减轻课业负担的有效路径研究 1.深化认识,转化理念。

“大学区管理制”改革主要是依靠教育行政力自上而下来推动的,学校和教师都是被动参与的,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不同学校的原有的文化观念、教师专业化程度的不同,对这项改革的认识程度存在不够到位、不够统一、认同度不够高的状况,尤其是要实现同一学校的认同与融合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树立现代教师素质教育观,真正理解“大学区管理制”对有效地开展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性。

2.有效路径研究(1)资源整合

由政府主导推进,引导和调控优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投入大量专门经费和管理,加强薄弱学校的硬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合理流动。建立学科基地,让优者更优,缩小差距,共同发展,使学生在学习条件上保障“减负”。

(2)课程整合 各个“大学区” 要注重课程研究,把优秀教师的教案、心得体会、成功做法可以作为共享资源流动起来,引导“大学区”内成员围绕课程标准、精选教学内容等,整合课程,有效促进学生乐学善学,借助名校力量捆绑带动,合作共生,在课程开发与课标研究中形成全方位的合作模式,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学校,使课堂成为减负的主阵地,有效实现学生“减负”。

(3)活动整合

教学活动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辅导、检测反馈、问题探讨、德育活动等等,我们将各个环节整合、统一,特别是注重每一个教学细节和教育要素,搞好实践教学,从而提升课堂效率,减轻课业负担。

(4)文化整合

“大学区管理制”的发展的长久性在于文化的渗透与融合,在充分考虑各个学校各自特点的基础上,把西安市文化元素和优质学校的优秀文化元素,通过文化整合将各种分散的、孤立的,甚至冲突的文化价值力量整合为一种具有西安特色的“大学区”文化价值。

(5)师资整合

优秀教师不只是学区长学校的专用资源,而要为整个学区服务。学区内教师资源应该统一调配,合理配置,由“学校人”变为“学区人”,突破区域的限制,让优秀教师蕴藏在教学、科研实践中的隐形智慧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6)形式整合

由于“大学区”内各个学校地点的限制、时间紧等客观因素,我们的资源、课程等整合统一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应在教学形式上进行整合的基础上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完成同步与共享。

第三部分 “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评价体系 1.对管理的评价制度 2.对教师的评价制度 3.对学生的评价制度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有效地将“大学区”管理制度与学生素质教育相结合; 2.建构出具有西安文化特色的教育管理新体系; 3.明确提出这个体系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实现路径。

四、课题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先对“大学区”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搞清楚现状,总结当前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表现形式、特点及其弊端,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法。通过实地的调查和收集材料,用准确和真实的信息确保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系统研究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基础教育的成效本身就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本课题力求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来研究问题,综合和组织已有的资料,得出具有实际操作和能够得到实现的办法和措施。

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本课题采取“理论—实证—总结”的技术路线,研究拟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课题的前期准备。拟完成以下工作: 1.相关研究领域的文献综述; 2.课题组研讨、制定总体研究计划;

3.设计调查方案、访谈提纲和课堂教学观察指标。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拟完成以下工作:

1.分析调查研究获取的数据,明确影响教育效果、加重课业负担因素; 2.从理论上进行系统挖掘,探查“大学区管理制”的发展机制,构建“大学区”改革的基本框架。

3.依据构建框架,设计减轻课业负担的新发展及实施方案,提出监控实施中要注意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效果对方案不断地加以调适。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结题阶段。

1.拟定完善“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减轻课业负担的新方案。2.把经验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撰写论文及研究报告。

五、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研究资料

本课题结合我市中小学德育教育资源,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料,在各个学校收集一手资料。

2.实验仪器设备

每个研究者所在的学校都拥有校园网、校电视台、校广播电台等设备齐全,并为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交流平台。

3.配套经费

学校能够筹措研究经费,保证课题的顺利完成。4.研究时间

本课题自申报之日起,需要约1年的研究时间.

下载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及格式及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题研究方案的内容及格式及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课题研究方案

    《“荷花”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沅陵县荷花池小学课题研究组一、问题的提出:(一)学校发展的需要荷花池小学是一所积淀丰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学校因校园荷池而命......

    课题研究方案

    《优化课堂教学,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 教学结构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背景:中国的教育,多年来因受到了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上,许多教师往往忽视......

    课题研究方案

    《信息技术与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学期)学科整合的研究》研究方案武陟县木城二小课题组一、 课题研究背景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给教......

    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1、课题价值的论证:研究背景及原因本课题研究家访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的作用,时下人们通过网络、手机、路路通可以达成即时的联系和交流,这一特点也体现在家校......

    课题研究方案[模版]

    小学低年级写字指导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延安慧泽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一)理论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的基......

    课题研究方案

    新课程实施中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溧阳市别桥中学管青云张招娣 一、研究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实现教育创新的过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课......

    课题研究方案

    “新课程实施中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组 南阳市二十二中历史教研组 一、课题的提出与背景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这给学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