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预防校园欺凌班会
校园欺凌预防教育主题班会
王迷俊 2018年 5月7日
一、班会目的及意义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精神,加强法制教育,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防止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二、校园欺凌定义
什么是校园欺凌: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其主要表现是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的学生,令其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因此,恶性循环导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此类案件不仅给被害者造成长期的心理阴影,甚至影响人格发展,施暴者也很可能滑入违法犯罪的歧途,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三、欺负行为
1、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粗言秽语、喝骂。
2、对受害者的重复的物理攻击,身体或物件。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
3、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他们嘲笑受害者。
4、欺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发生。
5、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6、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命令。
7、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致处分。
8、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收入水平、国籍、家人或其他。
9、分派系结党:孤立、杯葛或排挤受害者。
10、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11、画侮辱画。
12、网上欺凌,即在网志或论坛上发表具有人身攻击成份的言论。
四、典型欺凌者
1、霸道和冲动,倾向使用暴力欺压他人。
2、比较自我中心,对受害同学缺少同情心。
3、得到部分朋友的认同。
4、行为上比起其他同学突出。
五、被动欺凌者
1、看见欺凌者的暴力行为得逞,于是协助及附和欺凌者,有些则借此保护自己,免受欺凌。
2、看见欺凌者欺凌同学后,则嘲笑受害者无用。
六、被欺凌者
1、性格内向、害羞、怕事。
2、在同学间不受重视,只有很少朋友,在学校中十分孤单。
3、缺乏与朋辈相处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
4、有身体障碍者、有智力障碍者。
5、沉默、表达能力不佳者。
6、性格或行为上有异于他人。
七、产生的影响
欺负同学会对同学构成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身心影响:恐惧、消沉抑郁、创伤后遗症、忧虑、胃痛、吸毒、酗酒、自残、自杀,自己也成为欺凌者,可能是校园枪击案的原因之一。
其他影响:常常缺席、对老师不恭敬、诉讼
八、案例
五名未成年人欺凌同学被判刑案例
2017年,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宣判。五名犯罪时未满十八岁的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或有期徒刑十一个月。该新闻在网上引起广大网民的点赞和支持,不少网民称大快人心。
笔者认为,校园欺凌不能和稀泥处理,未成年人实施暴力伤害,同样不能逃避刑法的制裁。校园欺凌学生被判刑而不再是免于处罚甚至不处罚,具有鲜明的司法示范意义,将给予愈演愈烈的校园欺凌现象有力的司法回击,同时校园欺凌学生被判刑也是一堂生动的普法课,对于学校、学生及家长都具有以案普法的警示教育意义。
2017年2月28日,北京市西城区某职业学院的一名女学生朱某,伙同另外四名女被告人在学校女生宿舍楼内,采取恶劣手段,无故殴打、辱骂两名女学生。其间,五名女被告人还脱光了一名被欺凌女同学的衣服予以羞辱,并用手机拍摄了羞辱、殴打视频,事后还在自己的微信群内小范围进行了传播;其中一名被害人,当天先后被殴打了三次。经鉴定两名被害人均构成轻微伤,其中一名被害人精神抑郁,目前仍无法正常生活、学习。鉴于五名被告人实施犯罪时均未满十八周岁,在被羁押后均能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并考虑到五名被告人的父母积极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且取得了被害人谅解,依法对五名被告人从轻处罚。最终,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朱某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被告人赵某、李某、霍某、高某犯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这一司法判决体现了罪刑法定和罪刑相适应的原则。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该案校园欺凌恶行符合寻衅滋事罪的犯罪构成,考虑到未成年的因素,没有适用五至十年的上限处罚,在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下限内采用了一年以下的从轻处罚,符合罪刑法定和罪刑相适应原则。
九、总结
近年来,校园欺凌已经成为一个严肃且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和学生之间开玩笑、闹矛盾、冲突打架是不同的。欺凌者的欺凌行为具有长期性、隐秘性、双方强弱关系不对等等主要特征。直接欺凌表现为语言、肢体等方式的攻击,而间接欺凌则是指排斥、孤立、散布谣言等。
北京的这一判决表明,未成年人实施暴力伤害,同样不能逃避刑法的制裁。对未成年人从轻处罚并不等于不处罚或者免于处罚,实施严重校园欺凌的未成年人同样不能逃避刑法的制裁,应当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司法机关要以案释法、以案普法,向全社会普及这样的法律常识:未成年人实施暴力伤害,同样不能逃避刑法的制裁。同时,也要教育和鼓励家长、学生和学校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好学生权益。当然,校园欺凌需要全社会综合治理,仅仅依靠法律的手段也是不够的,但没有法律手段也是万万不能的。
治理校园欺凌行为,政府已经在行动。2016年11月11日,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九部委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
11月4日,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公布了《关于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提出的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建议有关部门抓紧反校园暴力法立法工作,待有关行政法规和配套规定施行一段时间后再研究制定法律。针对校园欺凌,不少学校和欺凌者及其家长,往往习惯于把它混同于学生们之间开玩笑、闹矛盾等,拿未成年人当挡箭牌,和稀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种漠然的态度和姑息迁就的心理让校园欺凌现象愈演愈烈。对于校园欺凌就应当理直气壮地说不,依据情节后果的轻重,该判刑就判刑,该处分就处分,决不能含糊了事,决不能姑息迁就。
期望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作出的这一司法判决,成为依法惩处校园欺凌的典型案例,给学校师生和家长上一堂生动的普法课,让校园欺凌的实施者付出应有的法律代价。
同学们需要明白以下道理:
1、暴力解决不了问题,只会造成恶果,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包容理解,发生矛盾时及时找老师解决,从自身做起,拒绝暴力。
2、学会自我保护的手段,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尽量不看有暴力画面的影视剧,不读有暴力情节的书刊,不玩有暴力色彩的游戏,不做有暴力倾向的人,让我们拒绝暴力,做个健康阳光的学生。
3、当好朋友受人欺负的时候,要学会选择正确的方法帮助他(向老师、家长、警察求助),不能教唆别人抢劫,实行打击报复,否则,就会构成犯罪,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要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乱花钱、讲哥们义气等,防止犯罪;要听老师、父母的话,不要到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去,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同学们牢固树立 “遵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为耻”的思想,学会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不仅要知法、懂法、守法,而且要让法律知识在全体师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第二篇: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定稿]
四年级反校园欺凌伤害主题班会
班会时间:9月21日
班会地点: 本班教室 主持人:
朱淑珍 班会议程:
校园欺凌
主要是指在校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其他人员之间、师生之间发生在校园内及校园周边的具有敌意的欺凌、体罚、伤害等性质的欺凌行为。由于校园欺凌行为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多数是青少年在校学生,并且欺凌行为发生在校园内或校园周边,因此大家习惯称其为校园欺凌。
对在校园里悄然“滋长”的校园欺凌,我们该如何抵制呢?
一、抵制校园欺凌,辨别是前提
一些同学在遭遇校园欺凌、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却全然不知,以为校园欺凌仅仅是不礼貌行为;另一些同学在目睹校园欺凌时也无动于衷,以为只是同学间的“嬉闹”。要抵制校园欺凌,首先要具备对校园欺凌的识别能力。
校园欺凌包括行为欺凌、语言欺凌和心理欺凌。行为欺凌在校园欺凌现象中最为普遍。
行为欺凌主要指包括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抢劫财物等一系列对人身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二、向校园欺凌说“不”
频频发生的校园欺凌打破了校园里原本属于我们的宁静与和谐,为了不让校园这方净土成为另一个“江湖”,为了不让我们的“花季”变成“花祭”,我们要坚决向校园欺凌说“不”!
①不崇拜欺凌文化,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②不参与校园欺凌。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坚决不充当校园欺凌行为中的帮凶。
③注重心理的健康发展。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主动与他人沟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④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施暴者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无知,这是校园欺凌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既要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要以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保护自己,关注他人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校园欺凌的发生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同学间因口舌之争或其他原因的肢体冲突。二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私欲而引起的争执、事端。预防争执和事端应做好以下两点:
①与同学友好相处。有的同学遇到矛盾时,不愿意吃亏,认为忍让就是没了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得矛盾不断升级,不断激化。我们应该宽宏豁达,不应为一丁点儿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计较,甚至拳脚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②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我们平时不要随身携带太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要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学校僻静的角落、厕所或楼道拐角都是校园欺凌的多发地带,我们在这些地方活动时尤其要注意,最好结伴而行。
③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事,很多欺凌事件的信息可以从校园同学间的交流中得到。为了保障我们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施暴人对我们打击报复,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匿名报告。预防欺凌重于应对欺凌,而这一切需要我们共同参与。
(2)应对欺凌,临危不乱
如果我们无法避免危险的发生,那么,在危险发生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惊慌!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是制胜的关键。我们应克服心里的恐惧,积极地去解决问题或者本能地保护自己。
①遭受语言欺凌时的自救
应对语言欺凌,我们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淡然处之。二是自我反省。三是无畏回应。四是肯定自己。五是调整心理。六是法律维权。
②遭受行为欺凌时的自救
如果被攻击者殴打,我们该怎么办?
一是找机会逃跑。二是大声呼救。三是借助一些小动作给自己寻找逃跑的机会。四是求饶。求饶不是懦弱的表现,是减少伤害的策略。五是如果以上退路被攻击者截断,那么应双手抱头,尽力保护头部,尤其是太阳穴和后脑。
在人身和财产双重危险时,应以人身安全为重,舍财保命,以免受到更激烈的伤害。
(3)及时报告,以法维权
由于校园欺凌事件的随机性,许多同学对其产生了恐惧和焦虑。一些同学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和老师,更不敢报警,甚至警方破案后也不敢出面作证,成为“沉默的羔羊”。忍气吞声往往会导致新的欺凌事件的发生。
自己或发现他人遭遇紧急情况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要应对欺凌,我们必须增强五个意识:
第一,要有依法的意识。违法行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第二,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第三,要有方法和策略意识。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切记不能蛮干。
第四,要有见义勇为、见义智为、见义巧为的意识。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他人实施救助。
第五,要有强烈的报告意识和证据意识。及时上报并注意搜集证据,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出示。
我们一定要记住:当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当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在确保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尽自己所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第三篇: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宝峰小学三年(2)班
班会目标:
1.让学生认识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认清校园暴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2.当面对他人的攻击时能够尝试用温和和理智的态度处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机。掌握应对校园暴力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防暴能力,进而学会保护自己。
班会重点:了解校园暴力的实质和危害,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暴力的方法和策略。
班会过程:
活动一:走近校园暴力
这一环节让学生就其平时听到或遇到的校园暴力进行讨论,然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归纳,之后引出校园暴力的概念。
校园本是静美之所,然而这片静土也染上了血腥。如果任由这种校园暴力发展下去,那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间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邪恶比正义更有力量,武力比智力更有价值。这是相当危险的,所以要拒绝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的最可怕之处在于其施暴者是孩子,而受害者也是孩子。对施暴者来说,其过早染指了不良恶习,日后的成长令人担忧。而对受害者来说,这样的经历无疑是一场梦魇,很容易留下永久的伤痕。
列举一些校园暴力事件:
2013年9月30日下午3时50分,西安市81中初一学生于某与同班同学李某在教室因琐事发生打架,于某用随身携带的一把不锈钢单刃匕首捅入李某左肋部,李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2012年10月24日下午4时20分,高陵县原后小学三年级学生巨某与五年级学生唐某放学回家途中,戏耍发生口角,打闹中唐某用随身携带的小水果刀划破巨某的颈部,巨某因流血过多,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2012年11月2日晚10时40分,西安桃李旅游烹饪专修学院中专学生甄某与同学史某等打斗,被史某用雕刻小刀刺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活动二:分析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
校园暴力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受多方面的影响。有家庭原因,有社会因素,也与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有关。调查中发现,仅从施暴者自身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压力大,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排解。
第二、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虚。
第三、传媒渲染(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社会暴力文化的影响。
活动三:校园暴力带来的危害
这一环节让学生就常见的校园暴力进行深入的分析,经过学生分析总结后让学生自己先说出校园暴力带来的危害。之后,教师进行总结。
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方面来看校园暴力危害。
校园暴力在很多人的心里都留下很深的烙印。这种不良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受害者,也使施暴者的心灵成长和社会前途中增添了大量的阻力。
对于施暴者而言:
给他人带来伤害,要承担治疗甚至赔偿费用,要受到学校老师严肃批评教育,甚至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他们的行为很难获得社会(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的认可,那些常在中小学打架,特别是加入到暴力帮派的学生,很多最终都走上犯罪道路。
对于受害者而言:
带来肉体损伤甚至残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气;造成心灵的阴影和伤害;厌学甚至辍学。
活动四:如何预防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常见情形:
1.是索要钱物,不给就拳脚相加;
2.是以大欺小,以众欺寡;
3.是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
4.是同学之间因“义气”之争;5.是不堪长期受辱,以暴制暴。
向校园暴力说“不”
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打破了校园里原本属于我们的宁静与和谐,为了不让校园这方净土成为另一个“江湖”,为了不让我们的“花季”变成“花祭”,我们要坚决向校园暴力说“不”!
①不崇拜暴力文化,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②不参与校园暴力。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坚决不充当校园暴力行为中的帮凶。
③注重心理的健康发展。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主动与他人沟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④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施暴者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无知,这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既要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要以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一,不能“怕”字当头。在遇到勒索、敲诈和殴打时不害怕,要敢于抗争。因为这些拦截的不良少年大多和受害者同龄,他们所实行的第一次拦截往往都是一种试探。如果此时在心理上就被对方所压倒,任其欺压,那么这样的第一次妥协其实就纵容、鼓励了拦截者,就会带来了更不良的后果。因而,有效防范校园暴力的第一要诀就是“不怕”。但是要注意避免激发对方暴力升级,导致眼前吃亏。
第二、要及时报告。我们也要认识到勒索、敲诈经常是同暴力紧密联系的,我们提倡在“不怕”的前提下与之抗争,但不意味着逞一时之勇,反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在遇到勒索、敲诈后要及时向学校、家长报告。第一次遇到拦截后的表现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对方的目的是否得逞,如果一味害怕而忍气吞声,或是不想宣扬,相反的会在无形中助长了对方的气焰,使得对方以为你软弱可欺,往往会导致新的勒索、敲诈和殴打事件的发生。
第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防范校园暴力的一条途径。一个有广泛、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就不容易成为勒索、敲诈和殴打的对象。
第四、要慎重择友。要对学生的交友进行教育,鼓励多交品德好的朋友,多交“益友”,不交“损友”,对已经受到暴力侵害的朋友要多安慰,但不宜鼓动或煽动其找人来报复,以免引起更大的争端。
活动五:班会小结
我们小学生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种子长不出和平的芽,暴力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让我们一起大声说“远离校园暴力”。这节课后,同学们要进一步向家长、老师请教如果校园暴力侵害我的时候,我还能怎样做?完善自我保护的手段,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尽量不看有暴力画面的影视剧,不读有暴力情节的书刊,不玩有暴力色彩的游戏,不做有暴力倾向的人,让我们熄灭暴力的火焰,做个健康阳光的学生。
第四篇:预防校园欺凌班会教案
预防校园欺凌 共创和谐校园
14单计(1)班 9.19 班长主持本节班会课
班长发言: 大家好!
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预防校园暴力,共创和谐校园。大家都知道,校园是一个供我们读书和掌握知识的地方,这里承载着我们美好的梦想,但是,如果这片圣洁的土地上因充斥着暴力而失去生命,将是何等的悲哀啊!“暴力”,它不但可以摧残人的肉体;还可以使一颗纯净的心灵走向弯曲;更能使人的精神受到痛苦的折磨,严重时,能威胁人的生命安全。
近几个月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多起校园惨案,让人触目惊心,也让我们更加关注校园安全。针对近期连续发生的校园安全极端事件,我们学校高度重视,积极行动起来,争取得到了市政府的支持,投入了近两万多元完善了学校的监控和报警系统,并聘请了一名校园专职保安,切实加强校园安全保卫,确保师生生命安全。
在学校加强安全保卫的同时,同学们也要学会一些面对危险的应急方法:(讨论)
1.在威胁与暴力来临之际,首先告诉自己不要害怕。要相信邪不压正,终归大多数的同学与老师,以及社会上一切正义的力量都是自己的坚强后盾,会坚定地站在自己的一方,千万不要轻易向恶势力低头。而一旦内心笃定,就会散发出一种强大的威慑力,让坏人不敢冒然攻击。正如刚才那位升旗手说的,万一发生危险,要像小老虎一样会撕咬,像小山羊一样敢顶角,不能听之任之,要想方设法逃离。
2.大声地提醒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纪律严厉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迅速找到电话准备报警,或者大声呼喊求救。
3.如果危险发生,可用自己的书包、扫把、凳子、桌子等物来挡,可以躲避受到的打击;若是隔壁班发生危险情况,要赶快关紧自己班的门、窗,不让歹徒进来。
4.如果受到伤害,一定要及时向老师、警察报案。不要让不法分子留下“这个小孩好欺负”的印象,如果一味纵容他们,最终只会导致自己频频受害,陷入可怕的梦魇之中。
5.如果周围有人,要大声喊叫,引人注意,同时也要避免激怒歹徒萌生杀机,须以保全生命为第一考虑。
6.要冷静与歹徒合作,先取得信任,再运用机智逃离。7.找机会逃到人多的地方求救,或躲入商店、民宅。8.在公共场所应找服务台人员或向警察求助。
9.若在大马路上,可以用手敲打路旁停放的车辆,让车子警报器大响以吓退坏人。
老师总结几点:
1.上课期间,学校大门关闭,任何同学都不得私自走出校门;因生病等特殊情况需家长来接的,要经过班主任同意,方可离校。
2.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坚持不懈地养成守时的好习惯。3.遵守学校的秩序,课间不在走廊追追打打,横冲直撞。4.放学,出校门后到指定位置及时回家,不在路上玩耍,不搭理陌生人。一旦被坏人纠缠,要冷静与其周旋,并设法向路人或警察求助;及时将情况向家长、班主任或学校保卫科人员报告。
为了个人的成长,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这荣辱相伴的整体,让我们共同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提高安全意识,在全校形成一个“人人关心校园安全”的浓厚氛围,做到警钟长鸣。
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预防校园暴力,共创和谐校园。从你我做起,从大家做起,从现在做起。谢谢大家!
第五篇: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
白界中心小学2018、9、1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校园欺凌(暴力)产生的原因,认清校园欺凌带来的负面影响。2.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暗示教会学生察觉自己的攻击意识,并合理控制与调整不合理的观念。3.当面对他人的攻击时能够尝试用温和和理智的态度处理矛盾,有效化解危机。掌握应对校园欺凌的正确方法,从而提高防欺凌能力,进而学会保护自己。
教学重点:
了解校园欺凌的言行和危害,掌握正确应对校园欺凌的方法和策略。
教学过程:
一、讨论:
你有没有遇到过“小霸王”呢? 说说他们的“恶行”。
二、平安导航:
1、横行校园“小霸王”
2、对欺凌说“不”
3、学会善待他人
4、校园暴力有哪些危害呢?
5、如何避免和预防校园暴力?
6、演一演:如何面对校园暴力?学生小组内讨论、表演、评价。
7、知识抢答
三、活动小结,教师寄语。
我们一定要记住:当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当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在确保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尽自己所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我们除了要学会保护自己,我们也不能去做校园暴力的施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