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题调研汇报提纲
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题调研汇报提纲
文章标题: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题调研汇报提纲
近年来,——县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在实践中做出了一些工作。下面,我按照调研的有关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各位领导作以简要汇报。
一、落实八个
长效机制文件,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一是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县委在县级媒体《金——视野》、县电视台开辟长效机制文件精神专栏,将长效机制文件精神摘要予以刊登或播放;各基层党委在各自单位板报分期刊登文件内容,为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是认真学习,使长效机制八个文件内容人人皆知。各基层党委普遍通过支部会议集中学、抓理论研论深入学、开辟论坛讲座辅导学等形式,将活动引向深入,使每名党员都能够基本了解八个长效机制文件内容。三是建章立制,使长效机制八个文件精神具体化。我们对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形成的成功经验进行了认真总结,并结合实际,建立了四个方面二十六个制度作为对结,使中央、省、市委文件精神切合我县实际。在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方面,建立了思想常新的学习教育制度、根基常固的日常管理制度、人本常现的服务群众制度、问题常察的监督制度、生机常青的纳新制度、党建常抓的责任落实制度等,并制定细化具体内容。在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方面,主要实行为民服务代理制、农村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责定岗制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主要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工作,使每名流动党员都“找得着,管得住”,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归宿感。在建立健全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方面,制定并落实了“三级五岗”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了县委领导、乡镇(部门)党委书记、组工干部、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党建指导员五个岗位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为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带领农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我们从党员作用发挥入手,不断深化载体活动,使党员服务于群众的积极性得到提升。一是巩固为民服务代理制。为民服务代理制在我县推行的较早,为了把这件制度深入持久的落实下去,今年,我们还建立了代办员挂牌上岗、代办事务公示、督察回访、责任追究四项制度。代办员挂牌上岗制,就是要求各乡镇的为民服务代办员在工作中挂牌上岗,姓名公示,方便群众监督。代办事务公示制度,就是要求各乡镇普遍把工作流程、代理室工作职责、村级代办员管理考核办法等制度公示,使群众对代办事项更进一步了解。督察回访制度,就是由乡镇纪委每月随机抽出一些办结事例,回访当事人,征求群众意见。责任追究制度,就是按照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原则,坚持分级把关,分级服务,对于出现工作失误,造成较大影响的,直接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二是深化党员承诺制。结合实际,推行了党支部和党员“双承诺”活动。在承诺内容上,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建和谐村庄”这一主题,农村党支部重点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承诺,农村党员重点根据自身特长做出承诺,党员有什么能力就办什么事,能做到什么就承诺什么;承诺的内容包括岗位评诺,实事承诺,便民承诺,自律承诺等各个方面。在承诺程序上,统一按照党员“提”诺、党组织“审”诺、党员签名“定”诺、公开“示”诺、党员“践”诺、民主“评”诺等六个基本步骤进行,坚持做到一年一承诺一总结,年初公布承诺,年末总结评比。在承诺的监督上,坚持做到党支部每季度一小结,党总支每半年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群众对支部履行承诺有意见的可直接向镇党委反映。实现了“灵活承诺内容,完善承诺机制,突出承诺实效”的工作目标。三是试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根据我县实际情况,为农村无职务党员设置了政策法律宣传岗、科技推广普及示范岗、村级经济发展岗、文明新风和卫生管理岗、计划生育监督岗、村务财务监督岗六个岗位,要求农村党员根据个人自身特点,自主选岗,使他们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和谐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发挥其自身作用。这项工作我们已经开展,但由于党员思想素质等各方面因素,落实的比例不是很高。
三、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健全党建工作体系 为了落实党建工作责任体系,从2006年起,我们——县县委就制订了“三级五岗党建责任制”,并在工作中持之以恒的贯彻落实。就是明确县委、乡镇党委、村党支部“三级”责任,明确县委领导、乡镇党委书记、组工干部、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党建指导员等“五岗”职责。在具体工作中,县委常委会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分别建立了乡(镇)、村党建联系点,实行县级领导干部“四个一”制度,即19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包抓一个乡镇、一个村级党建联系点、一个重点建设项目、一——贫困——,并带头到12全文查看
第二篇: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题调研汇报提纲
文章标题: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题调研汇报提纲
近年来,——县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在实践中做出了一些工作。下面,我按照调研的有关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各位领导作以简要汇报。
一、落实八个
长效机制文件,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一是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县委在县级媒体《金——视野》、县电视台开辟长效机制文件精神专栏,将长效机制文件精神摘要予以刊登或播放;各基层党委在各自单位板报分期刊登文件内容,为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是认真学习,使长效机制八个文件内容人人皆知。各基层党委普遍通过支部会议集中学、抓理论研论深入学、开辟论坛讲座辅导学等形式,将活动引向深入,使每名党员都能够基本了解八个长效机制文件内容。
三是建章立制,使长效机制八个文件精神具体化。我们对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形成的成功经验进行了认真总结,并结合实际,建立了四个方面二十六个制度作为对结,使中央、省、市委文件精神切合我县实际。在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方面,建立了思想常新的学习教育制度、根基常固的日常管理制度、人本常现的服务群众制度、问题常察的监督制度、生机常青的纳新制度、党建常抓的责任落实制度等,并制定细化具体内容。在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方面,主要实行为民服务代理制、农村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责定岗制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主要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工作,使每名流动党员都“找得着,管得住”,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归宿感。在建立健全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方面,制定并落实了“三级五岗”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了县委领导、乡镇(部门)党委书记、组工干部、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党建指导员五个岗位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为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带领农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我们从党员作用发挥入手,不断深化载体活动,使党员服务于群众的积极性得到提升。
一是巩固为民服务代理制。为民服务代理制在我县推行的较早,为了把这件制度深入持久的落实下去,今年,我们还建立了代办员挂牌上岗、代办事务公示、督察回访、责任追究四项制度。代办员挂牌上岗制,就是要求各乡镇的为民服务代办员在工作中挂牌上岗,姓名公示,方便群众监督。代办事务公示制度,就是要求各乡镇普遍把工作流程、代理室工作职责、村级代办员管理考核办法等制度公示,使群众对代办事项更进一步了解。督察回访制度,就是由乡镇纪委每月随机抽出一些办结事例,回访当事人,征求群众意见。责任追究制度,就是按照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原则,坚持分级把关,分级服务,对于出现工作失误,造成较大影响的,直接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二是深化党员承诺制。结合实际,推行了党支部和党员“双承诺”活动。在承诺内容上,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建和谐村庄”这一主题,农村党支部重点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承诺,农村党员重点根据自身特长做出承诺,党员有什么能力就办什么事,能做到什么就承诺什么;承诺的内容包括岗位评诺,实事承诺,便民承诺,自律承诺等各个方面。在承诺程序上,统一按照党员“提”诺、党组织“审”诺、党员签名“定”诺、公开“示”诺、党员“践”诺、民主“评”诺等六个基本步骤进行,坚持做到一年一承诺一总结,年初公布承诺,年末总结评比。在承诺的监督上,坚持做到党支部每季度一小结,党总支每半年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群众对支部履行承诺有意见的可直接向镇党委反映。实现了“灵活承诺内容,完善承诺机制,突出承诺实效”的工作目标。
三是试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根据我县实际情况,为农村无职务党员设置了政策法律宣传岗、科技推广普及示范岗、村级经济发展岗、文明新风和卫生管理岗、计划生育监督岗、村务财务监督岗六个岗位,要求农村党员根据个人自身特点,自主选岗,使他们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和谐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发挥其自身作用。这项工作我们已经开展,但由于党员思想素质等各方面因素,落实的比例不是很高。
三、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健全党建工作体系
为了落实党建工作责任体系,从2006年起,我们——县县委就制订了“三级五岗党建责任制”,并在工作中持之以恒的贯彻落实。就是明确县委、乡镇党委、村党支部“三级”责任,明确县委领导、乡镇党委书记、组工干部、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党建指导员等“五岗”职责。在具体工作中,县委常委会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分别建立了乡(镇)、村党建联系点,实行县级领导干部“四个一”制度,即19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包抓一个乡镇、一个村级党建联系点、一个重点建设项目、一——贫困——,并带头到
联系点检查调研,深入村组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在乡镇,落实了“一联五”工作措施,即每名党委成员联系一个先进村、一个后进村、一个党员致富示范——、一个贫困——、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形成了全县各级领导齐心协力抓创建的工作机制。同时,结合“三级联创”活动,每年年初,县、乡、村三级都层层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将目标、责任、考核逐条细化,层层分解,将创建活动与经济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评比。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相互衔接、相互促进、整体推进的创建工作新局面。
四、明确工作措施,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流动党员是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一个难点,今年以来,我县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非常重视,按照“流出党员不能成为断线风筝,流入党员必须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的思路,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实行了两项制度,一是统计月报制度。即要求各基层党组织每月要将流入流出党员的数量和名单统计上报县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再汇总上报市委组织部。二是流出党员办证制度。即要求凡流出市外六个月以上的党员,要在乡镇党委登记造册,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每年至少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期间思想、工作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此外,县委组织部还设立了流动党员接待站,公布咨询电话,负责落实流动党员的登记和党组织关系接转以及流动党员的问题解答等;基层党委设立流动党员管理站,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五、加大工作力度,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
2006年8月以来,我们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按照无村应建尽建、先无后危再改、整合各类资源的工作思路,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规划,积极施工,实行县、乡、村三级齐抓共管的办法,形成了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热潮。在工作中,落实“六个一”制度,即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包抓一个联系点、领导小组成员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县建设局为每个村派驻一名工程监理人员、乡镇领导每人联系一个建设村、乡镇党委每周向县村建办汇报一次工程进展、县村建办每月进行一次检查通报。形成了组织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基层党委认真落实的责任机制。
截止目前,全县第一批共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准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4个,第二批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5个,主体基本竣工的12个,8个村主体正在建设,5个村地基处理完毕,有11个村正在处理地基,其余的正在积极进行选址规划、联系施工队。
六、坚持选用齐举,注重农村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
一是加强基层干部培训。近年来,我们以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为目标,注重把那些农村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员列为后备干部培养对象,以县乡党校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主阵地,以电化教育为载体,创新培训方式,每年举办1-2期农村干部及培养对象培训班,培训内容以农村实用技术为主,注重增强他们的“双带”(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努力使他们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增强了新形势下农村干部工作的能力。
二是创新选用机制。在全面推行深化“两推一选”办法的基础上,从2006年4月开始在全县县乡后备干部中公开选拔30名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充实到全县3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担任村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这些“村官”到任后,都能利用自身优势,围绕各村实际,积极带领群众开展产调、引导群众发展高效农业,激活了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
七、关于上半年党建工作
上半年,我们遵循“农村党建树典型,机关党建求规范,非公党建重创新,社区党建上水平”的工作思路,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活动载体,在促进党建工作规范化管理作了一些工作。
一是深化“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丰富“三级联创”活动的内容,规范创建方式,完善考核办法,加大督查力度,切实落实县乡党委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责任制,做好省、市委命名表彰“三级联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先进单位的推选工作,在全县树立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二是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在总结以前村级“六卡制”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推行了以“一个核心,两委联席,三笔联签,五步决策”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管理模式,建立了一套让干部办事有规矩,群众监督有参照的规范化村级班子管理机制,做到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同时,建立了村级干部激励机制。对现任村级主要干部发放工资,按照村子人口多少,每人每月发放200-240元不等的工资,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是抓好党员发展工作。针对目前我县党员队伍的现状,制定了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在规范发展程序,健全发展党员工作制度方面提出了六项具体要求,做到“六不发展”,即未列入重点发展对象的不发展;培养时间不够的不发展;未经政审的不发展;未经组织审核资格的不发展;未经集中培训的和党的基本知识考试不及格的不发展;入党动机不端正的不发展。做到工作不走样,程序不变通,要求不降低,坚决杜绝违反程序或简化程序发展党员的现象。同时,在做好票决制、公示制、责任追究制的基础上,试行“发展党员先过群众关”的办法,即在确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及转正时,都先征求群众意见,对大多数群众没有异议的方能上会研究,从而保证了发展党员的质量。
四是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重点开展了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对全县50——规模以上非公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查,对18——符合建立党组织企业提出了建立党组织工作要求。目前,这些企业都在乡镇党委的指导下,积极进行组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通过开展党建活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
1、农村基层班子明显强化。农村基层班子成员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逐步确立。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进一步健全,党建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全县加强了乡镇、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做好了培养、选拔工作,一大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充实进了农村基层班子中。
2、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升。通过建立和完善定期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制度,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高。目前,全县广大农村党员和干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发展意识、进取精神明显增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明显提高,大多数党员尤其是部分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干部已成为当地种养植能手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涌现了渭丰乡定三村李发会等一批致富带富典型。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持把解决群众增收难作为活动重点,尽心竭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特别是注重在信息、技术、发展项目上提供强大的支持,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使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进而有效推动了全县总体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从存在问题来看,还有部分农村双委会班子关系不协调,部分党员的素质不能适应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存在着流动党员变数大,稳定性不够等因素,给教育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在非公党建方面,部分企业主对党的认识不到位、活动不经常、阵地不健全、活动经费难保证,影响了企业党建活动的开展。下一步,我们重点从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巩固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加大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力度等方面入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题调研汇报提纲》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题调研汇报提纲。
第三篇: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题调研汇报提纲
文章标题: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题调研汇报提纲
近年来,——县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在实践中做出了一些。下面,我按照调研的有关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各位领导作以简要汇报。
一、落实八个长效机制文件,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一是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县委在县级媒体《金——视野》、县电视台开辟长效机制文件精神专栏,将长效机制文件精神摘要予以刊登或播放;各基层党委在各自单位板报分期刊登文件内容,为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是认真学习,使长效机制八个文件内容人人皆知。各基层党委普遍通过支部会议集中学、抓理论研论深入学、开辟论坛讲座辅导学等形式,将活动引向深入,使每名党员都能够基本了解八个长效机制文件内容。
三是建章立制,使长效机制八个文件精神具体化。我们对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形成的成功经验进行了认真,并结合实际,建立了四个方面二十六个制度作为对结,使中央、省、市委文件精神切合我县实际。在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方面,建立了思想常新的学习教育制度、根基常固的日常管理制度、人本常现的服务群众制度、问题常察的监督制度、生机常青的纳新制度、党建常抓的责任落实制度等,并制定细化具体内容。在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方面,主要实行为民服务代理制、农村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责定岗制和群众满意度测评制。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主要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使每名流动党员都“找得着,管得住”,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归宿感。在建立健全抓基层党建责任制方面,制定并落实了“三级五岗”党建责任制,形成了县委领导、乡镇(部门)党委书记、组工干部、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党建指导员五个岗位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
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为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带领农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我们从党员作用发挥入手,不断深化载体活动,使党员服务于群众的积极性得到提升。
一是巩固为民服务代理制。为民服务代理制在我县推行的较早,为了把这件制度深入持久的落实下去,今年,我们还建立了代办员挂牌上岗、代办事务公示、督察回访、责任追究四项制度。代办员挂牌上岗制,就是要求各乡镇的为民服务代办员在中挂牌上岗,姓名公示,方便群众监督。代办事务公示制度,就是要求各乡镇普遍把流程、代理室职责、村级代办员管理考核办法等制度公示,使群众对代办事项更进一步了解。督察回访制度,就是由乡镇纪委每月随机抽出一些办结事例,回访当事人,征求群众意见。责任追究制度,就是按照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原则,坚持分级把关,分级服务,对于出现失误,造成较大影响的,直接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二是深化党员承诺制。结合实际,推行了党支部和党员“双承诺”活动。在承诺内容上,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建和谐村庄”这一主题,农村党支部重点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承诺,农村党员重点根据自身特长做出承诺,党员有什么能力就办什么事,能做到什么就承诺什么;承诺的内容包括岗位评诺,实事承诺,便民承诺,自律承诺等各个方面。在承诺程序上,统一按照党员“提”诺、党组织“审”诺、党员签名“定”诺、公开“示”诺、党员“践”诺、民主“评”诺等六个基本步骤进行,坚持做到一年一承诺一,年初公布承诺,年末评比。在承诺的监督上,坚持做到党支部每季度一小结,党总支每半年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群众对支部履行承诺有意见的可直接向镇党委反映。实现了“灵活承诺内容,完善承诺机制,突出承诺实效”的目标。
三是试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根据我县实际情况,为农村无职务党员设置了政策法律宣传岗、科技推广普及示范岗、村级经济发展岗、文明新风和卫生管理岗、计划生育监督岗、村务财务监督岗六个岗位,要求农村党员根据个人自身特点,自主选岗,使他们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和谐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其自身作用。这项我们已经开展,但由于党员思想素质等各方面因素,落实的比例不是很高。
三、强化党建责任,健全党建体系
为了落实党建责任体系,从2006年起,我们——县县委就制订了“三级五岗党建责任制”,并在中持之以恒的贯彻落实。就是明确县委、乡镇党委、村党支部“三级”责任,明确县委领导、乡镇党委书记、组工干部、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党建指导员等“五岗”职责。在具体中,县委常委会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分别建立了乡(镇)、村党建联系点,实行县级领导干部“四个一”制度,即19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包抓一个乡镇、一个村级党建联系点、一个重点建设项目、一——贫困——,并带头
到联系点检查调研,深入村组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在乡镇,落实了“一联五”措施,即每名党委成员联系一个先进村、一个后进村、一个党员致富示范——、一个贫困——、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形成了全县各级领导齐心协力抓创建的机制。同时,结合“三级联创”活动,每年年初,县、乡、村三级都层层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将目标、责任、考核逐条细化,层层分解,将创建活动与经济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评比。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相互衔接、相互促进、整体推进的创建新局面。
四、明确措施,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流动党员是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一个难点,今年以来,我县对流动党员管理非常重视,按照“流出党员不能成为断线风筝,流入党员必须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的思路,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实行了两项制度,一是统计月报制度。即要求各基层党组织每月要将流入流出党员的数量和名单统计上报县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再汇总上报市委组织部。二是流出党员办证制度。即要求凡流出市外六个月以上的党员,要在乡镇党委登记造册,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每年至少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期间思想、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此外,县委组织部还设立了流动党员接待站,公布咨询电话,负责落实流动党员的登记和党组织关系接转以及流动党员的问题解答等;基层党委设立流动党员管理站,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五、加大力度,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2006年8月以来,我们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按照无村应建尽建、先无后危再改、整合各类资源的思路,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规划,积极施工,实行县、乡、村三级齐抓共管的办法,形成了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热潮。在中,落实“六个一”制度,即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包抓一个联系点、领导小组成员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县建设局为每个村派驻一名工程监理人员、乡镇领导每人联系一个建设村、乡镇党委每周向县村建办汇报一次工程进展、县村建办每月进行一次检查通报。形成了组织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基层党委认真落实的责任机制。
截止目前,全县第一批共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准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4个,第二批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5个,主体基本竣工的12个,8个村主体正在建设,5个村地基处理完毕,有11个村正在处理地基,其余的正在积极进行选址规划、联系施工队。
六、坚持选用齐举,注重农村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
一是加强基层干部培训。近年来,我们以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为目标,注重把那些农村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员列为后备干部培养对象,以县乡党校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主阵地,以电化教育为载体,创新培训方式,每年举办1-2期农村干部及培养对象培训班,培训内容以农村实用技术为主,注重增强他们的“双带”(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努力使他们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增强了新形势下农村干部的能力。
二是创新选用机制。在全面推行深化“两推一选”办法的基础上,从2006年4月开始在全县县乡后备干部中公开选拔30名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充实到全县3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担任村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这些“村官”到任后,都能利用自身优势,围绕各村实际,积极带领群众开展产调、引导群众发展高效农业,激活了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
七、关于上半年党建
上半年,我们遵循“农村党建树典型,机关党建求规范,非公党建重创新,社区党建上水平”的思路,不断完善机制,创新活动载体,在促进党建规范化管理作了一些。
一是深化“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丰富“三级联创”活动的内容,规范创建方式,完善考核办法,加大督查力度,切实落实县乡党委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做好省、市委命名表彰“三级联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先进单位的推选,在全县树立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二是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在以前村级“六卡制”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推行了以“一个核心,两委联席,三笔联签,五步决策”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管理模式,建立了一套让干部办事有规矩,群众监督有参照的规范化村级班子管理机制,做到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同时,建立了村级干部激励机制。对现任村级主要干部发放工资,按照村子人口多少,每人每月发放200-240元不等的工资,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是抓好党员发展。针对目前我县党员队伍的现状,制定了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在规范发展程序,健全发展党员制度方面提出了六项具体要求,做到“六不发展”,即未列入重点发展对象的不发展;培养时间不够的不发展;未经政审的不发展;未经组织审核资格的不发展;未经集中培训的和党的基本知识考试不及格的不发展;入党动机不端正的不发展。做到不走样,程序不变通,要求不降低,坚决杜绝违反程序或简化程序发展党员的现象。同时,在做好票决制、公示制、责任追究制的基础上,试行“发展党员先过群众关”的办法,即在确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及转正时,都先征求群众意见,对大多数群众没有异议的方能上会研究,从而保证了发展党员的质量。
四是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重点开展了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对全县50——规模以上非公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查,对18——符合建立党组织企业提出了建立党组织要求。目前,这些企业都在乡镇党委的指导下,积极进行组建前的各项准备。
通过开展党建活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
1、农村基层班子明显强化。农村基层班子成员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逐步确立。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进一步健全,党建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全县加强了乡镇、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做好了培养、选拔,一大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充实进了农村基层班子中。
2、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升。通过建立和完善定期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制度,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高。目前,全县广大农村党员和干部思想观念、作风进一步转变,发展意识、进取精神明显增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明显提高,大多数党员尤其是部分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干部已成为当地种养植能手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涌现了渭丰乡定三村李发会等一批致富带富典型。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持把解决群众增收难作为活动重点,尽心竭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特别是注重在信息、技术、发展项目上提供强大的支持,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使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进而有效推动了全县总体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从存在问题来看,还有部分农村双委会班子关系不协调,部分党员的素质不能适应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存在着流动党员变数大,稳定性不够等因素,给教育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在非公党建方面,部分企业主对党的认识不到位、活动不经常、阵地不健全、活动经费难保证,影响了企业党建活动的开展。下一步,我们重点从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巩固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加大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力度等方面入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题调研汇报提纲》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题调研汇报提纲。CJr
到联系点检查调研,深入村组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在乡镇,落实了“一联五”措施,即每名党委成员联系一个先进村、一个后进村、一个党员致富示范——、一个贫困——、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形成了全县各级领导齐心协力抓创建的机制。同时,结合“三级联创”活动,每年年初,县、乡、村三级都层层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将目标、责任、考核逐条细化,层层分解,将创建活动与经济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评比。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相互衔接、相互促进、整体推进的创建新局面。
四、明确措施,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流动党员是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一个难点,今年以来,我县对流动党员管理非常重视,按照“流出党员不能成为断线风筝,流入党员必须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的思路,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实行了两项制度,一是统计月报制度。即要求各基层党组织每月要将流入流出党员的数量和名单统计上报县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再汇总上报市委组织部。二是流出党员办证制度。即要求凡流出市外六个月以上的党员,要在乡镇党委登记造册,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每年至少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期间思想、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此外,县委组织部还设立了流动党员接待站,公布咨询电话,负责落实流动党员的登记和党组织关系接转以及流动党员的问题解答等;基层党委设立流动党员管理站,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五、加大力度,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2006年8月以来,我们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按照无村应建尽建、先无后危再改、整合各类资源的思路,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规划,积极施工,实行县、乡、村三级齐抓共管的办法,形成了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热潮。在中,落实“六个一”制度,即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包抓一个联系点、领导小组成员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县建设局为每个村派驻一名工程监理人员、乡镇领导每人联系一个建设村、乡镇党委每周向县村建办汇报一次工程进展、县村建办每月进行一次检查通报。形成了组织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基层党委认真落实的责任机制。
截止目前,全县第一批共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准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4个,第二批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5个,主体基本竣工的12个,8个村主体正在建设,5个村地基处理完毕,有11个村正在处理地基,其余的正在积极进行选址规划、联系施工队。
六、坚持选用齐举,注重农村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
一是加强基层干部培训。近年来,我们以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为目标,注重把那些农村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员列为后备干部培养对象,以县乡党校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主阵地,以电化教育为载体,创新培训方式,每年举办1-2期农村干部及培养对象培训班,培训内容以农村实用技术为主,注重增强他们的“双带”(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努力使他们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增强了新形势下农村干部的能力。
二是创新选用机制。在全面推行深化“两推一选”办法的基础上,从2006年4月开始在全县县乡后备干部中公开选拔30名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充实到全县3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担任村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这些“村官”到任后,都能利用自身优势,围绕各村实际,积极带领群众开展产调、引导群众发展高效农业,激活了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
七、关于上半年党建
上半年,我们遵循“农村党建树典型,机关党建求规范,非公党建重创新,社区党建上水平”的思路,不断完善机制,创新活动载体,在促进党建规范化管理作了一些。
一是深化“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丰富“三级联创”活动的内容,规范创建方式,完善考核办法,加大督查力度,切实落实县乡党委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做好省、市委命名表彰“三级联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先进单位的推选,在全县树立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二是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在以前村级“六卡制”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推行了以“一个核心,两委联席,三笔联签,五步决策”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管理模式,建立了一套让干部办事有规矩,群众监督有参照的规范化村级班子管理机制,做到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同时,建立了村级干部激励机制。对现任村级主要干部发放工资,按照村子人口多少,每人每月发放200-240元不等的工资,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是抓好党员发展。针对目前我县党员队伍的现状,制定了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在规范发展程序,健全发展党员制度方面提出了六项具体要求,做到“六不发展”,即未列入重点发展对象的不发展;培养时间不够的不发展;未经政审的不发展;未经组织审核资格的不发展;未经集中培训的和党的基本知识考试不及格的不发展;入党动机不端正的不发展。做到不走样,程序不变通,要求不降低,坚决杜绝违反程序或简化程序发展党员的现象。同时,在做好票决制、公示制、责任追究制的基础上,试行“发展党员先过群众关”的办法,即在确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及转正时,都先征求群众意见,对大多数群众没有异议的方能上会研究,从而保证了发展党员的质量。
四是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重点开展了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对全县50——规模以上非公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查,对18——符合建立党组织企业提出了建立党组织要求。目前,这些企业都在乡镇党委的指导下,积极进行组建前的各项准备。
通过开展党建活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
1、农村基层班子明显强化。农村基层班子成员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逐步确立。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基层组织进一步健全,党建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全县加强了乡镇、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做好了培养、选拔,一大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充实进了农村基层班子中。
2、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升。通过建立和完善定期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制度,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高。目前,全县广大农村党员和干部思想观念、作风进一步转变,发展意识、进取精神明显增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明显提高,大多数党员尤其是部分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干部已成为当地种养植能手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涌现了渭丰乡定三村李发会等一批致富带富典型。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持把解决群众增收难作为活动重点,尽心竭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特别是注重在信息、技术、发展项目上提供强大的支持,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使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进而有效推动了全县总体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从存在问题来看,还有部分农村双委会班子关系不协调,部分党员的素质不能适应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存在着流动党员变数大,稳定性不够等因素,给教育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在非公党建方面,部分企业主对党的认识不到位、活动不经常、阵地不健全、活动经费难保证,影响了企业党建活动的开展。下一步,我们重点从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巩固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加大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力度等方面入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题调研汇报提纲(第2页)》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题调研汇报提纲(第2页)。CJr
第四篇:土右旗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题调研汇报提纲
土右旗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题调研汇报提纲
中共土右旗委组织部(2011年3月30日)
各位领导:
近年来,我旗按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新成效、新农村建设实现新突破的目标,不断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推动发展、解决问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多重作用,为农村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下面,我就本次专题调研活动涉及的8个方面内容向各位领导作汇报。
第一个方面,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情况
1、乡镇干部队伍建设。
2、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建立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管理监督、保障激励等方面下功夫,有2名村党组织书记通过公开招考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1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被破格提拔为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实现了岗位有明确目标、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二是建立关怀保障资金投入体系。投入资金85.11万元,为连续工作15年、累计工作20年以上正常离任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每人每年发放生活补贴600元;三是建立激励表彰资金投入体系。首次组织开展了 “兴村富民带头人”评选表彰活动,对评选出的10名优秀村干部,每人奖励3万元,并形成评选表彰长效机制,每3年组织评选一次,每次每人奖金不低于3万元。四是加强科学化管理。出台《土右旗村“两委”班子星级评选动态管理办法》,把村级各项管理事务设置为党建工作星、经济发展星、群众满意星等十颗星,每星10分,共100分,每年进行一次评选,评选结果与村干部绩效报酬挂钩。五是持续为村干部队伍充实有生力量。引进大学生“村官”90名,其中 1名大学生“村官”选任为村委会副主任,33名担任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助理,56名担任村(居)委会主任助理。
3、农民党员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党员分类管理。在农村无职党员中,深入开展“设岗定责”、“依岗承诺”活动,使无职党员有岗、有责、有为;对先富党员重点将其培养成产业带头人、致富能手或村干部;对流动党员,建立公安局源头调查、组织部分类建库、乡镇核实登记、支部教育管理的流动党员全程动态管理机制,切实提高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水平。二是注重体现实践特色。各党组织结合工作实际和党员岗位特点,深入开展 “双链双推”、“一强双带”(强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和“四联四岗”(产业建责联系责任岗、维护稳定联防责任岗、扶贫帮困联户责任岗、社会事业联点责任岗)等活动,激发党组织和党员比学赶超的热情。三是主动关心党员疾苦。为年满65周岁以上的农村老党员每人
员结成帮扶对子等方式,加强老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利用老党员威信高、经验足的优势,让老党员参加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工作,提高党务政务透明度;对困难党员实行务实化管理,采取结对帮扶等方式,提供技术、信息、资金和产供销服务,让困难党员尽快摆脱困境。
第二个方面,乡村两级作用发挥情况
1、乡镇党委作用发挥。各乡镇党委积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为推动全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全旗各乡镇财政收入预计完成10.76亿元,同比增长24.19%,占全旗财政总收入的53.8%;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8617元,同比增长9.5%。一是现代农牧业步伐快速推进。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生产基地,形成了年产70万吨粮、30万吨奶、20万吨果蔬、3万吨肉和3万吨油料的稳定生产规模。启动建设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蔬菜保护地1万亩,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1.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40%。不断提升养殖业规模化水平,累计建成奶牛、肉羊养殖园区(牧场)164处,养殖业规模化比重达到65%。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确定新农村建设试点村96个,建成4个高标准示范村。配合旗交通局、水务局实施乡村公路和村镇集中供水工程,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油)路,在自治区率先实现了农村自来水化和安全饮水自动化。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基层文化站点覆盖率达到68%,广播村村通和有线电视户户通实
作社,获得劳动收入和资本红利。扎实推行“支部+大户+基地+协会”模式,先后确定种养业大户36个,建成示范基地64个,成立奶牛、蔬菜等各类协会32个。深化“双链双推”活动,不断丰富“三级干部服务链”和“党员干部群众三结合致富链”内容,累计结成三级干部服务链210个、党员三结合致富链460个,5400名党员干部参与结链,覆盖农户3178户。二是发挥服务群众的作用。各村党组织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重要职责,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进一步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如:2010年,各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公开承诺兴办实事好事369件,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个别村党组织推行“村务轮值”和“坐班”管理制度,保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门常开、人常在、事常办,尽全力为群众提供低保申请、医保费用报销、水电费缴纳等“一条龙”代办服务。苏波盖乡朱麻营村党支部组建成立了全旗首家村级“爱心基金会”,“爱心基金会”募集资金28万元,先后对村内生活较困难的老党员、孤寡老人、贫困学生、和大病患者进行了爱心资助,解决了困难群众生活困难。三是发挥促进和谐的作用。各村党组织不断强化化解矛盾的责任、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做好化解矛盾的工作,紧紧围绕农村土地征用、土地流转、城镇房屋拆迁、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问题,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形成了社会矛盾联调、治安问题联治、邪教活动联防、社会管理联抓、便民实事联办的“五联”机制,切实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四是发挥团结民主的作用。各村党组织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四是严格乡镇机构编制管理。出台《土右旗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和《土右旗机构编制管理协调配合暂行规定》,明确机构编制工作审批管理程序,强化部门协调配合责任,严肃机构编制工作纪律,控制乡镇机构编制与实有人员只减不增。五是完善机构编制配套约束制度。财政部门在核拨经费时,以机构编制部门审核确认的机构和人员编制为依据,对乡镇增设的机构和人员编制,财政部门一律不核拨经费。
3、履职能力。各乡镇配备科级领导干部64人,其中58人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8人为乡镇农牧业服务中心主任。萨拉齐镇由于所辖人口多,工作任务重,配备3名正科干部(党委书记、镇长、人大主席),6名副科干部(专职副书记1名,副镇长5名),其他乡镇均配备3名正科干部(党委书记、乡镇长、人大主席),4名副科干部(专职副书记1名、副乡镇长3名)。
4、农民需求。一是教育需求。农村学校撤点并校后,学校服务半径过大,学生上下学路途远,大多小学生都选择住校读书,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增加了学生家长负担。另外,村级公路没有专门的公共交通工具,学生上下学途中搭乘“三无”车辆现象严重,存在安全隐患。二是医疗需求。近年来,农村卫生条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总体而言,农村卫生机构设施条件较差,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低下,许多农民患者有病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不得不选择到旗级或市级医院治疗,无形中增加了患者风险和经济负担。三是信息需求。近年来,信息产业发展很快,信息量明显增多,但真假信息交织在一起,农民信息咨询和诊断
形成了隐性的人员混岗问题,另外行政编制干部工资远远高于事业编干部,而乡镇的主要工作又需要事业编干部落实,许多事业编干部心理失衡,产生抵触情情绪,严重制约了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四是乡镇干部队伍结构及素质问题。目前乡镇干部大多为2000年以前落实政策安排、复转军人安置和大中专毕业分配人员,乡镇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且年龄老化,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同时干部队伍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具有专业特长的人少,导致乡镇服务职能不能很好发挥。
7、对策建议。一是按照权责一致、依法下放、能放即放的原则,扩大乡镇管理权,从有利于群众生产生活,有利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乡镇管理体制,赋予乡镇更多的管理权限。二是调整完善旗乡两级财政管理体制,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增收节支力度,在化解历史债务问题上下功夫,从根本上促使乡镇财政走出困境。三是积极推进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运行机制改革,对新设立的或保留的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层干部可实行竞聘上岗,一般干部可实行双向选择,根据实际确定重要岗位和一般岗位,拉开奖金分配档次。实行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建立健全财政经费和服务效益挂钩新机制,不断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四是注重人员结构的合理配置。在乡镇领导干部的配置时要进行“精选”,综合考虑相互之间的性格特点、能力专业结构等因素,切实把具有较高素质的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所必需的专业技术人员选到乡镇领导岗位,真正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干部。五是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在新
0产业,加强乡镇地方税体系建设,切实增强乡镇地方财力总规模,进一步缓解基层财力的困境。二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要及时清理政府隐性债务和在建工程项目,摸清家底,根据实际情况,区分轻重缓急,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切忌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防范过度负债带来的财政风险。同时,应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植支柱产业,拓宽财政收入来源,逐步偿还财政债务,减少财政负债压力,努力化解偿债压力和财政信用风险。
第五个方面,基层政权建设情况
1、村级基层自治组织建设。第六次村“两委”换届后,全旗产生“两委”成员1601名,其中村(社区)党支部委员977名,村(居)委员会委员850名,交叉兼职226名。选出村(社区)支部书记、村(社区)委员会主任总数525名,“一肩挑”的80名。牢固树立“大党建”理念,扎实推进村级组织„一体化‟建设,不断健全完善村级群团组织,目前,全旗建立农村工会35个、村级团支部298个,村级妇联298个,团支部和妇联实现全覆盖,通过党建带群建,使党群组织融为一体、相互促进。
2、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坚持把基层政权建设同经济建设一起部署,一起落实,每个行政村推选3—5名村民代表组成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小组,负责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有力地推动了村民自治工作扎实开展。2006年2月份和2009年3月份,连续2次被国家村务公开协调领导小组命名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特别是2010年,在全旗通过推行“四议、2等现象,群众有一定意见。三是村级活动场所利用率较低,缺乏有效管理和及时维护,活动场所的各种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7、对策建议。一是把村级组织一体化建设经费列入预算,形成合理的活动经费保障机制,因地制宜,整合村级活动场所资源,成立青年活动室、服务中心、妇女儿童活动室等,做到一室多用、综合服务。二是认真总结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经验,在原有基础上,将单一的财务公开转向政务、事务公开上来,特别是把村镇建设规划、农田水利、硬化道路建设、村镇绿化、改水改厕、垃圾处理等以前没有涉及的或涉及不多的事项全部列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工作内容,使农民真正了解实际情况。三是充分利用活动场所,推行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全天接待村务党务咨询、化解邻里矛盾纠纷。把村卫生室、计划生育服务室和“千乡万村农家店”与村级活动场所同步规划建设,打造集决策议事、党员活动、学习培训、便民服务、文体娱乐为一体的综合阵地。
第六个方面,乡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1、组织机构。全旗设有9个乡镇司法所,其中8个司法所经自治区司法厅验收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属于驻乡机构,管理以旗司法局为主,设法律服务所、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站3个办公室,有司法行政专项编制27名,实有在编人员22名。
2、人员结构。各司法所实行所长负责制,22名司法干警中有21名同志具有大专以上文化学历,15名为法律专业,平均年龄40周岁,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突出。
3、所务管理。建立了业务学习制度、考勤制度以及与之配
46、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开展情况。建立乡镇调委会9个,村(居)社区调委会305个,区域性、行业性调解组织20个,调解员2800人,在土右交警大队成立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工作体系。截止今年3月份,共排查矛盾纠纷383件,成功调解369件,调解率96%。
7、存在问题。一是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不足,影响了人民调解员工作积极性,限制了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二是调解员素质偏低,年龄偏大,不适应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要求。三是人民调解工作在组织建设、人员配备和业务水平上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尽管设立了调解委员会,并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8、对策建议。一是加强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和必要的经费投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让全社会支持、关心和参与人民调解工作。二是建议把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有关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建立完善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个案补贴机制。三是从改善队伍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着手,完善人民调解员选任制度,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民调解员担任人民陪审员,不断提高其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调解技巧,增强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四是以企业为重点,加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调解组织建设,探索在流动人口聚居区、行政接边地区、大型集贸市场、行业协会、物业管理小区、学校、医院领域建立调解组织,使人民调解工作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
61、土地流转。成立了由政府旗长任组长,农业、林业、国土、司法等部门为成员的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旗级服务中心大厅、乡镇(管委会)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法律咨询、流转信息等级发布、签订合同、建立档案等服务工作。2010年,全旗流转土地51.4万亩,集约化经营面积25.2万亩,500亩以上合同微机化入档5965份,入档面积13.08万亩。
2、土地仲裁。土右旗农村土地仲裁委员会成立于2010年1月10日,现有旗乡两级仲裁员43人,办公室日常工作人3人。农村土地仲裁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纠纷调解仲裁法》接待来访60起,185人次;已受理10起,结案7起,转回乡镇办理20起。
3、存在问题。一是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未报发包方和乡镇登记备案,土地流转分散、随意性强。二是流转中存在一部分口头协议,并且流转合同不规范,流转双方当事人责权利和违约责任不明确。三是农村土地调解仲裁中土地承包纠纷类型多样、成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既有历史遗留问题又有政策落实问题,又有补偿问题,且来访时间比较集中,处理起来难度较大。
4、对策建议。一是在土地流转方面,加强对土地流转合同管理,规范和完善土地流转合同,引导农民在进行土地流转时签订书面协议,并报乡(镇)有关部门备案。引导流转双方按规范程序进行土地流转,并加强对签订合同的指导,明确双方的责、权、利,避免因此造成的纠纷隐患。二是在土地仲裁方面,进一
第五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 报告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一)根据《全市“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专题调研提纲及责任分工》要求,市委组织部、市老干局、市城投公司、市电教中心工作组在对郧县青曲镇洪门铺村、周家洼村、巷子口村、乐园村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题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实际,撰写此报告。
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关于村级组织设臵
十堰市现有农村基层党组织1840个,农民党员80726人,占全市党员的52.44%。其中村村、村企、村居联合的“区域型”党组织493个;依托茶叶、蔬菜、柑橘、水产等优势产业,建立“产业型”党组织226个,村级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从洪门铺村、周家洼村、巷子口村、乐园村情况看,村级党组织健全,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矛盾和问题不容忽视。一是流动党员组织设臵难。2011年,四个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近2000人,占总人数的42%,外出务工党员86人,全市外出务工经商党员1.04万人,且分布广、行业跨度大,流动党员党组织设臵和党员管理难度大。二是村级组织设臵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当前村级经济正由单一的种植业向农、副、工、贸多产业发展,特别是跨村连片发展特色产业、特色基地,需要党组织提供引导和服务。如洪门铺村和巷子口村,近几年发展蔬菜产业,联系日益紧密,给党组织设臵提出了新要求。三是村级组织设臵与工作任务不相符。乐园村由尖疙瘩村和芦家沟村合并而成,人口多、村域面积大,国土面积2349.84公顷,合并前有村干部6人,现仅有3人,仅仅靠村级党组织人员力量十分有限,党小组和无职党员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关于村干部队伍建设
全市现有行政村1845个,村干部5780人。其中35岁以下755人,占13.06%;35—54岁4489人,占77.66 %;55岁以上536人,占9.27 %。大专以上学历257人,占4.45 %;高中、中专学历3200人,占55.36%;初中及以下学历2323人,占40.19%。村党组织书记1843人,其中35岁以下142人;35—55岁1443人;55岁以上204人。大专以上学历109人;高中、中专学历1129人;初中及以下学历605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的434人。有大学生村官219人。从调查情况看,当前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结构不优。突出表现为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无专业特长。洪门铺村现有村干部5人,平均年龄50多岁,60岁以上有3人,初中文化程度4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1人,且都没有专业特长,与新形势的要求还有差距。二是观念不新。部分村干部思想不够解放,跟不上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调整步伐,只能机械地抓落实;谋划发展缺少科学性,思想狭隘,存在短期行为;开展工作缺乏创造性,“上面让干啥就干啥,上面让咋干就咋干”,能动性、创造性不够。有些村干部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存在“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小农意识。三是能力不强。适应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好事抢着干、难事推着干、缠手事躲着干、得罪人的事顶着不干”,“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既没有发展集体经济本领,又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办法。四是动力不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干部职责繁重,但村级组织又不具备行政管理职能,权责分离且不对等,有的村干部面对任务重、工作难、报酬低的现实,动力不足,一有门路,就丢下“乌沙帽”走人,影响了村级工作。五是后继乏人。大批农村有文化的年轻人转向城市、城镇务工或居住,选拔年轻干部的余地越来越小。如洪门铺村35岁以下在家务农的不足10人,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不愿回村,造成许多地方村干部难培养、难选拔,存在队伍建设后继乏人的问题。
(三)关于村级组织阵地建设
全市1845个行政村中,有村级活动场所的有1539个,占86.22%,尚无活动场所的246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3.78%。村级阵地中,有党员活动室的有1539个。从四个村的情况看,都有远程教育站点和农家书屋,有3个村配有电脑和电视,有2个村通因特网。目前村级组织阵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阵地建设不规范、不统一,质量不高。一些经济薄弱村存在活动场地狭窄、设施简陋等问题;条件好的村与条件差的村差距大,影响部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阵地功能发挥充分。绝大部分村阵地主要用来日常办公、党员活动等方面,远程教育设备、电脑等设备利用率不是很高。有的村虽然配了电脑,但利用电脑提高办事效率,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做得不够。如工作组帮建的四个村,都建有农家书屋,但书都是新的,几乎没发挥作用。个别村将活动阵地部分出租,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三是经费不足,阵地维护不够,设施老化严重。我市绝大部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有438个村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收入。活动阵地有钱建、无钱管,更无力添臵活动设施,老化严重,成为空壳和摆设。四是软件建设不够。村干部考勤制度、党组织生活会制度、党员学习制度、民主评议党员等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落实不够;党务、村务公开栏和科普宣传栏设臵不规范;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档案不健全,对村集体财产、配套设施情况不清,监管、维护、管理不到位。
(四)关于村级组织活动及运转经费保障
村级组织活动及运转经费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低,经费无保障。全市无村办企业、无农业生产基地、无农业资源、无自有经济收入的“空壳”村达438个。四个村都没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洪门铺村现有集体经济主要靠村集体林退耕还林补贴,一旦政策执行完毕,集体经济就断了来源。二是公用经费严重不足。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主要来源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补助,基本只够日常办公支出,根本无法保障村干部待遇。三是村级债务沉重,困扰了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全市资不抵债的村130个,占9%。全市负债过百万元的村有329个,50-100万元的205个,10-50万的497个。四是村干部待遇偏低。全市村主职干部的工资基本上都在每月360元左右,其他“几大员”的工资每月仅200多元,村主职干部工资最低的每月仅300元,严重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五是村级财务管理有待加强。部分村文书业务素质不高,不能胜任工作;村级收入部分存在坐收坐支的现象;村级经费支出“白条”多、不合规单据多、不合理的开支多;财务公开不够,监督不到位,执行审计制不严。
(五)关于村集体经济
2010年底全市有1332个村当年无收益,占总村数74.62%;当年有收益的村453个,占总村数的25.38%。其中5万元以下的村1284个,占71.93%;5万元以上的村501个,占28.07%。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不愿发展。有市场经济头脑的村干部宁愿自己干,也不愿发展集体经济,同时存在怕苦畏难、怕承担风险等现象,还有的认为工作头绪多,没法搞。二是能力不强,不敢发展。部分村干部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对本村的优势把握不够全面,无法根据本村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发展集体经济对策;“等、靠、要、熬”思想严重,没有立足本村实际从内部挖潜;少数村干部考虑自身利益的多,考虑集体利益的少,有的为了享一时之乐,将集体资产一包几年,形成了“前人花钱、后人还帐”的恶性循环。三是投资乏力、后劲不足。村级经费主要用于工作运转,根本无力投资发展集体经济。四是责权利不清,集体经济“长不了”。部分村争取集体经济项目,花大量资金建成后却没能有效管理,权责利不清,集体收入昙花一现。五是村集体经济管理存在漏洞。有些村干部对集体机动地的实有数字瞒报,以此来降低村集体收入,获得上级党委和部门在资金上、物质上的更大支持,还有些村干部将集体地“公地私种”,自己从中获利,或者“公地私有合法化”,使村集体地越来越少。六是鼓励和支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较少,机制还不健全。
(六)关于村干部报酬及积极性调动
我市村干部工资报酬主要从财政转移支付中列支,由乡镇统筹发放,按照相对统一的工资标准,各地对村干部工资报酬发放和管理,一般采取结构补贴、定额补贴、基本补贴与实绩考核结合的方式。少数地方实行了业绩考核的办法,完成乡镇确定的考核目标,村干部可拿到标准工资,完不成的相应扣减一定比例的工资。部分村主职干部离职后领取了低额生活补助。丹江口市、竹山等地为部分村主职干部办理了商业养老保险,全市有3277名村主职干部参加了养老保险,占在职村两委班子成员总数的24.77%。目前村干部报酬及积极性调动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待遇偏低。洪门铺村村干部年平均工资为4000元,大大低于全市普通干部工资,甚至不及外出打工者收入的一半,经济条件差或债务负担重的村,工资则经常难以兑现,有的村干部开展村务工作还得垫付相关费用;村干部养老、就医问题日益凸显,存在后顾之忧。二是负担偏重。实行村组合并和交叉任职后,村干部工作量大幅增加,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捉襟见肘,难以兼顾。三是热情不高。工资待遇低,经济上没甜头;提拔晋级难,政治上没奔头;工作上得罪人,社会上没盼头;社会保障差,离职后没靠头,导致村干部产生严重的失落感和不平衡感,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四是后继乏人。工资太低,对农村青年越来越缺乏吸引力,从四个村情况看,村干部平均年龄为50多岁,35岁以下的仅1人。五是滋生不正之风。待遇偏低,对部分村干部失去吸引,工作中得过且过、应付了事;有的把当村干部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为政不廉、办事不公,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七)关于村民民主权力保障及村民自治
目前我市村民民主权力保障及村民自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在民主决策中不够民主。虽然都建立了“一会两票”民主管理机制,但许多地方流于形式、流于制度。有的村以村民会议召开难为由,长期不召开村民会议。有些村民代表开会前没有同村民沟通和充分听取意见。还有些村在决策重大村务时,没有按照“一会两票”民主管理机制程序开展,既没有开党员会,也没有开村民代表会,村民群众很有意见。二是民主管理存在形式主义。有的村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不是由干部群众一起讨论制定,而是由少数村干部制定,约束村民的多,而约束村干部的少。有些村务管理混乱,财务既不让村民参与管理,也不向村民公布情况。三是民主监督存在薄弱环节。有的村委会既不向村民会议报告工作,也不接受村民评议,使得村委会得不到有效监督。有的村村务公开内容不真实、随意性很大,流于形式。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管党责任落实不够,存在抓经济硬抓党建软的倾向,对村级组织建设抓得不力。有的地方领导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党建工作上级虽然有文件、有要求,但到基层却不能落到实处。一些领导干部到村检查指导工作,谈经济工作多,过问党建工作少,一些领导对村级党组织现状,情况不熟,研究不够,对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主动探索、创新精神,只等上级给政策,拿办法。目前,对基层党的建设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布臵任务多,检查落实少;一般号召多,具体措施少;讲究形式多,注重实效少。”乡镇党委对村干部缺少必要的管理、监督、制约措施,有的即使有,也流于形式,无人管,无人问,无人抓,基层组织建设落不到实处。
(二)抓基层组织建设任务不明、思路不清,存在被动应付现象。基层组织建设点多面广,内容十分丰富,近年来针对基层组织建设,市委提出实施“活力工程”,省委也提出要加强“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制定出台了具体的考评办法和细则,但是从四个村的实际情况看,由于村组干部要抓发展、保稳定、促民生,真正把精力用来抓党建的不多,更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目标,存在上级要检查的时候突击抓几天、领导过问的时候思想紧几天的不良现象。就是抓也仅抓硬件,建建房子、摆摆桌子、搭搭架子,没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虽然绝大多数村都建立了“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活动日”、“村务公开”、“重大事项决策”等制度,并且都写在了纸上,挂到了墙上,但相当一部分村党组织负责人认为制度是务虚的,用于迎检,没有实际意义。
(三)部分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有的表现为班子不强,班子成员素质差,能力低,观念陈旧、保守,不思进取,在群众中没有号召力,尤其是缺乏一个踏实肯干、公道正派,具有致富本领的党支部书记。有的班子不团结,搞内耗,“保垒里战斗不止”,无法形成核心,干部之间思想上互不交流,感情上恩恩怨怨,工作上“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有的村委会干部认为自己是村民选上来的,不愿接受党支部领导,致使两委之间关系紧张。有的村党组织不热心党的建设,不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工作无创新、无进步。相当部分党支部平时很少组织党员学习,有了事才临时召开党员会,有的支部虽然组织学习,但方法陈旧,缺乏吸引力。
(四)部分村干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不会抓基层组织建设。受农村传统、地域环境影响,一些村干部思想保守,开拓创新精神不强,工作方法陈旧,发展能力较低,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方面思路不清、路子不明、办法不多、步子不快,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适应,直接影响农村工作的开展。另外,村干部和农村党员队伍中还存在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农村工作激励机制尚未形成,农村干部受教育的机会一般较少,工作方法缺乏创新,与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不相适应。对农村工作“素质高的不愿干,素质低的干不了”,大部分有文化、有头脑的青壮年劳动力宁可外出打工,也不当干部,“两委”换届时只是“矮子里面拔高个”,严重削弱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部分村干部工作中存在私心,缺乏集体观念、义务观念和法制观念,凭感情办事,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的甚至在工作中背离了党的政策,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引起群众不满。
三、对策与建议
(一)明确原则,创新方式,灵活有效设臵农村基层党组织
1、明确基本原则。农村基层党组织设臵必须有利于促进和谐发展,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有利于方便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具体要坚持四条原则: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找准党组织设臵与党的中心工作结合点。二是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尊重党员民主权利和现实需求,创造条件,促使他们更加便捷有效地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三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组织形式变革要求,根据本地产业特点、经济规模和党员分布等情况,灵活设臵党组织。四是积极稳妥,适时推进。注意保持农村基层党组织设臵的稳定性,允许多种设臵模式的党组织并存和发展。
2、创新设臵方式。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结合一些成功的实践探索,创新农村基层组织设臵方式。基本思路可概括为“横向联建,纵向整合,动静结合,特色推进”。横向联建就是实行村与村、村与企(乡镇企业)、村与居(居民委员会)之间联合建立党组织,以实现优势互补。纵向整合就是按产业、行业划分建立比较专业化的党组织,或按产业跨区域、跨行业建立经济联合体党组织,促进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双加强。动静结合就是在加强对本地务工的农民党员进行组织化教育管理的同时,以乡、村或联村为单位在外出务工的党员群体中建立流动党组织(分长期和临时两种),实行由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负责的双向管理机制。特色推进就是在农村一些需要改进组织设臵方式但尚不具备改建条件的地方,可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按行业、企业、新经济联合体及党员特长或年龄等情况灵活设立特色党小组,促进党支部内部组织结构的优化组合。具体可采取以下途径创新党组织设臵方式:一是以优势产业为依托,组建农业产业化基地党组织;二是以专业组织为依托,组建行业协会党组织;三是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龙头企业党组织;四是以产业基地为依托,建立示范服务基地党组织;五是以农业园区或工业集聚区为依托建立园区党组织;六是以农业专业市场为依托建立市场党组织;七是以驻外机构为依托,建立驻外党组织;八是以流动党员管理站为依托建立党组织;九是以强带弱建立中心村党组织;十是按年龄层次,单独组建老年党支部。
3、处好四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党”与“政”的关系。党在农村中的组织体制和行政体制紧密相连,要力求做到互相衔接。调整党组织设臵方式,特别是跨区域建立联合党组织时,必须同步考虑行政体制的统一问题。二是正确处理“遵守党章”与“主动创新”的关系。既要从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在条件成熟时及时推进,又要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办事,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三是正确处理“动”与“静”的关系。要从动态上把握农村基层党组织设臵方式调整的时机,既不落后于农村形势发展要求,又不超越于形势发展要求;既不能盲目进行或朝令夕改,又不能一成不变或一劳永逸。四是正确处理“组织引导”与“个人意愿”的关系。实践中既要加强组织引导,又要充分尊重民意,把党组织设臵方式的创新实践化为利民办事、助民致富的现实行动。
(二)教育培训,强化管理,着力提高村干部队伍的能力和素质
1、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对事物发展的判断力。二是加强宗旨观念教育,帮助基层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三是加强政策法规、科学技术方面的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指导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要完善乡村干部培训制度,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通过学历教育、业务培训等方式,采取定期轮训、集中调训等措施,使乡村干部培训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从而提升乡村干部综合素质,提高其发展农村经济和驾驭农村复杂工作局面的能力。
2、健全干部选用工作机制,选准配强基层干部队伍。按照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选配好村领导班子,特别是选配好村党组织书记。进一步建立健全“重民意选干部,凭实绩定取舍”的基层干部选用机制,把民主推荐作为基层干部选拔的必经程序和关键环节,坚持凡是提拔和使用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进一步扩大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的知晓度,从而建强基层干部队伍,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战斗力。
3、加强后备干部培养工作,解决好基层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从当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现状看,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的问题。要保证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后继有人,避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加强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势在必行。一是把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中的知识型“苗子”作为村级后备干部预选对象,从基层公务员队伍中预选乡镇后备领导干部;二是从致富能手中优选管理型人才,把那些农村致富大户和致富能人列入后备干部队伍;三是从农村科技骨干和技术“秀才”中筛选科技型后备干部。
4、加强村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强化村干部的内部自我监督。建立健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由村党支部书记主持、村“两委”班子成员参加的联席会议,集中研究、民主决策村务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实行村务公开,强化群众对村干部的监督。加大村务公开监督工作力度,规范公开办事的程序,扩大村务公开的范围,增加工作透明度。实行村干部向村民述职制度,保证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全体村民大会,讨论和决定村级事务管理中的重大问题。三是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谈心谈话和诫勉制度,及时了解村干部的思想、学习、工作等全面情况,完善村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建立村级“一把手”重大事项报告档案。四是探索审计监督新途径,加强对村级“一把手”的任职审计。对村级“一把手”不定期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离任的村干部要进行离任审计,并将结果向群众公布。
(三)建管用并举,切实发挥村级组织阵地的作用和功能
1、立足实际,因村制宜建阵地。山区农村因基础条件不同,差异极大,在阵地建设上宜立足各村村情,在面积大小、建设风格、规模标准上,不能一哄而上,不搞一刀切,搞“千村一面”,要因地制宜、因村而宜。要全面谋划,统筹考虑,区别不同情况,区分轻重缓急,列出建设计划和要求,拿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对经济条件较好但目前还没有活动场所的,要加大建设力度;对已经有场所的要抓好达标升级;对于建好活动场所的,要加强管理和维护。各级党委在对村级活动场所的帮扶力度上,要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考核工作中,要分类确定指标,既要看建设成效,也要看基础条件和建设难度。
2、建用并举,提高综合利用率。规范和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管理制度,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五大作用。一是决策议事中心作用。利用办公活动场所组织发动群众、处理村级事务、讨论表决重大事项。二是教育培训中心作用。采取举办培训班、组织专题讨论、现场咨询、播放远程电教片等形式,有计划地开展村民群众的学习培训活动。三是群众活动中心作用。依托办公活动场所和文化体育健身设施,紧扣培育新型农民的主题,每年至少集中组织开展3至5次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村级阵地建设成为农民群众的休闲文化中心。四是信息服务中心作用。设立“说事”室、卫生室、文化室等场所,有效利用村务公开栏,公布村务党务、有关涉农政策、农业科技知识以及农业致富信息,为群众生产生活等全方面提供服务,解决群众问题、化解矛盾纠纷。五是社会维稳中心作用。使阵地成为基层矛盾调解中心、服务群众的窗口。
3、配套设施,着力提升阵地功能。强化村级卫生室、文化室、图书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三室一家”,搞好日常修缮维护,配臵必需的设施设备和专职工作人员,进一步增强村级办公阵地的综合功能,确保能够建得好、用得上。加强村级阵地的资产管理。健全完善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档案,对村集体财产、配套设施情况,变更情况及时登记造册,明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使用权归村集体,村级组织要安排专人负责管理,保证活动场所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侵占,不得擅自改变其使用性质,坚决防止随意出售、出租、抵押等情况的发生,做到监管、维护、管理“三到位”。加大村级办公阵地的美化、净化、亮化力度,结合实际,重点搞好村级办公活动场所的环境绿化和院墙、厕所等附属设施建设以及室外场地的硬化,夯实村级办公阵地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
(四)多措并举,开源节流,建立健全资金稳定、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
1、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长效机制。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不应该由村级负担的公共支出列入财政支出范围,逐步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村级组织的财政支持和转移支付力度,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积极化解历史债务,减轻村级债务负担。
2、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帮助村级组织千方百计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村级收入,弥补村级运转经费不足。引导走农、工、贸、产、供、销一条龙的路子,建立一村一品发展战略,提高农村集体经济效益,形成稳定可靠的财源体系。同时,村级组织可根据实际,加强发展行业、产业协会,一个协会发展一项产业,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
3、探索建立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多元投入机制,减少村级支出。在财政扶持和村级自我投入的基础上,引导和激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家、先富起来的个人以及所有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投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以捐款、捐物等捐赠方式兴办村级公益事业,逐步形成政府主导、村级(农民)主体、社会辅助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建立村级公益事业投资者利益补偿机制,企业捐款和投资村级公益事业,可以按规定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减免政策,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资村级公益事业可以冲抵营业税、所得税。
4、控制非生产性开支,严格财务管理。一是结合实际,精减村组干部职数。二是减少报刊征订费用,除规定的党报党刊外,不得强行征订其它报刊。三是实行“零招待费”制度,所有为村级组织服务、达标检查活动等,必须安排招待的,建议由政府统筹解决。四是规范农村优抚、特困救助、补助支出,加快五保户集中供养,对五保户中的危房户优先进入乡镇养老院集中供养。
5、建章立制,加强监管。要从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入手,加大对村级财务的监管力度,重点是在保持村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债权债务不变的前提下,完善“村账乡管”制度。加强会计监督,严格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加强对村集体所有的资产、资源、收入、支出和债务的管理。健全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实行村民民主议事、民主理财。建立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做到年初有计划,季度有分析,年终有总结,切实提高村级组织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的水平。
(五)创新思路,夯实基础,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1、提高认识,营造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良好环境。各级党委、政府及村级组织高度统一思想认识,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规划和具体的政策措施,研究发展办法,制订出台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增强“造血”功能。组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干部职工分别进行挂村结对帮扶和挂户结对帮扶,指导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搞好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2、拓宽思路,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应面向市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拓宽思路,广辟集体经济增收的来源渠道,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新路子。树立多业并举、多产并进观念,充分开发利用资源,打优势仗,走特色路,探索出各具实力的村级经济发展路子。城郊和交通要道的村居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城郊、要道经济,积极搞好房地产开发、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项目;地处小集镇附近的村居应积极发展社区配套服务业,通过经营和服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要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根据本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要强化招商引资,整合村级资源,形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
3、强化管理,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水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要加强村公益事业资金的收取和管理,如对粮田、鱼塘、房屋承包等合同,要按时足额收缴承包金;村集体经济收入要有一定的比例用于发展生产,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的比例和总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财务公开制度和做法,特别是一些集体经济收支行为较多的行政村,要在增加村财务公开次数的同时,加强村级财务的审计监督,增强村干部分配使用集体资金的约束力。加强现有资产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使村集体资产管理走向规范化轨道,杜绝乱借、乱用、贪污、浪费集体资金等现象的发生。聚集村级集体财力,坚持民主理财,接受群众监督,量力而行兴办公益事业,防止和减少村级不良债务的形成。
4、强基固本,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水平。着力选配一个政治立场坚定、群众基础较好、懂经营、会管理、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领导班子,选好一个政治素质过硬、驾驭市场经济本领强的好带头人。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经常性农村市场经济以及实用技术等培训,增强农村干部的市场观念和发展创新意识,提高村干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能力。制订完善村干部监督激励办法,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和成效作为考核的硬指标,激励村干部把精力聚集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广大群众致富上来。加大在农村发展党员和培养后备干部工作力度,改变农村基层干部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状况,努力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村干部培养、选拔、管理、监督系统,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
(六)以提高村干部经济政治待遇为着力点,不断调动村组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1、建立村组干部工资稳步增长机制,提高经济待遇。中央、省及地方财政应逐年追加对村级转移支付额度,确保村干部工资水平与经济发展速度同步增长,改变村级转移支付一定数年不动的状况。地方财政尤其是县级财政每年应从新增财力中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解决村干部待遇报酬问题,使村组干部年工资不低于外出务工者平均收入水平。推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采取县、乡、村集体及村干部个人各出一点的办法,按一定比例分别承担保险费,实行统帐结合式管理。设立特困村干部救济基金,采取“财政拨一点、党费拿一点”的办法,对严重疾病或生活难以自理的村干部予以补助,切实为离职村干部解决实际困难。
2、为村干部成长进步提供发展平台,提高政治待遇。坚持以人为本,从多方面关心、爱护村干部的成长进步,政治上给他们荣誉,工作上为他们撑腰,学习上加大培训,生活上予以关照,让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将从村干部中招聘国家公职人员的做法常态化,通过公开招考的形式,从优秀村干部中招聘人员到乡镇任职,或录用为公职人员,以此增强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调动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加快推进村干部职业化进程,实行村干部“岗位职业化”、“报酬工薪制”,制定出台有关具体政策,加快完善村干部待遇保障体系,使村干部干有所酬、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干有所值。
3、发展集体经济,鼓励带头致富,增强村级自我支付能力。鼓励各村自力更生,不等不靠,通过招商引资、盘活闲臵资产、开发可利用资源等途径,兴办二三产业,发展综合服务中介组织,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对村级集体经济增长部分,可以确定15-25%比例,用于发放村干部的误工、交通费用等补助,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贡献较大的村干部给予一定资金奖励。鼓励村干部带头创业致富,制定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为村干部带头致富提供项目、信贷、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扶持,支持村干部带头领办和创办基地,使他们先行一步富裕起来,逐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更好地安心服务于农村基层工作。
4、强化村干部的考核激励机制。一是明确责任机制。实行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一把手”负责制,并按照职位分工确定每位村干部的岗位职责,做到权责一致、责任明确、团结协作、齐抓共管。二是完善目标机制。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确定任期目标和工作目标,推行目标管理。三是强化考核机制。根据各村实际,对各项工作进行量化,在确定考核指标时,既突出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又对其它方面做好充分考虑,赋予相应的分值,方便具体操作。坚持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和乡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力求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四是严格奖惩机制。根据考核结果,积极运用奖惩手段,对一些政治立场坚定、作风正派、富有进取心和奉献精神的村级班子和村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
(七)保障民主权力,推进村民自治
1、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党政领导责任制,完善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促进村民自治健康发展。大力开展村民自治宣传活动,努力营造村民依法参与、政府依法推进的舆论氛围。支持村党组织在村民自治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在农村基层的影响力,确保村民自治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村民合法权益。充实和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指导部门的工作力量,不断提高民政部门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水平。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村民委员会及其他村级组织有效运转。
2、落实自治制度。一是民主选举。对选举制度进行规范与完善,比如要规范村民选举委员会的产生方式、人数;对选举前、选举时、选举后的各项有关选举工作进行组织和监督,保障整个选举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二是民主决策。大力推行“一会两票”民主决策机制,使村民能够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将议事范围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保障村民会议所作出的决策得到落实。三是民主管理。进一步修改完善村民自治的规章制度,依靠制定并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的村规民约等规章来进行自我管理和服务,实行依法治村、依规管村。四是民主监督。推行一户一张明白卡,一组一名监督员,一村一个公开栏,做到“给群众一个说法,还干部一个清白”。
3、完善政策法规。根据村民自治的发展情况,以村委会组织法为依据,围绕“四个民主”,结合本地实际做好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和各项制度的修订完善工作,建立规范、完整的行政指导规章、办法。尽快制定有关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详细规则,规范四个民主的具体运作程序。理顺村民自治管理体制,合理划分村民自治指导、管理体制,科学界定组织部门和民政部门指导管理农村基层组织的职能,将基层政权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作为一个整体,全面、综合地抓好落实。
4、加强宣传引导。定期举办各类村干部培训班,宣传党的强农惠民政策、村民自治的法律法规。通过各农村社区市民学校,举办各类教育讲座,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化各级干部特别是民政干部的理论和法律知识,全面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建立规范的行政指导办法。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坚持正面宣传和典型教育相结合,报道村民自治的典型实例,营造全社会尊重和支持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