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调研视导《转变理念人为先 百年名校展新》颜
转变理念人为先百年名校展新颜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课程改革情况汇报
吕高愿
(2011年4月15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真诚地欢迎各位领导、专家莅临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检查、督促、指导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
2007年秋,陕西省高中新课程全面启动。三年多来,我校始终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终极目标,践行“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课改理念,把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作为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把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把校本教研作为落实课程改革要求的抓手,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课程改革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在高中新课程的推进中学校始终坚持“一个目标三个结合”,即坚定不移地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师的操作层面、体现在教学细节中作为教师培训的目标。坚持个人研修与学科组合作研讨相结合、校本培训与专家引领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回顾课改三年来,我校所走过的历程,尽管我们课程实施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这场改革带来的学校文化的变革是深刻的。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一切改革是为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一切改革要依靠教师和学生的有效参与,一切改革的成果都由学生和教师共享。
下面,我从课程建设、教师队伍、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校园文化等五个方面,向各位领导、专家简要汇报我校的课改情况。一.满足学生:以研促改,推进课程改革体系
课程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落实培养目标,支撑办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载体。课程建设是增强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三年来,我校将课程建设确立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在课程制度建设、课程理念培训、课程资源开发、课程体系构建、课程设置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课程体系。
1.根据课程纲要,开齐国家课程
自新课程启动以来,学校全面落实《国家高中课程方案》、《新课程实施纲要》和《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按照《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和《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高中新课程规划》,以“目标整体性、结构多元性”为原则,突显学校培养目标、办学特色,构建融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可选择性为一体的、面向未来的学校课程体系。学校开足开齐了《国家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特别是在学校财力、师资都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想尽一切办法,创造条件,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程和信息课。学校完善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通用技术教室建设,严格按照国家的课程规划,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如期修完国家课程规定的144学分。学校还开发选修课网络管理平台,使选修课全部实现数字化管理。
2.加强四项指导,保障课程实施
一是加强课程开发和管理指导。学校坚决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加强校本课程的管理与指导,促进学校形成自己特色的课程体系。新课程实施后,学校分学段召开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组织专题性的培训活动,不断总结经验,推广先进典型。重点指导必修、选修等课程编排与开设,在学生选课指导、学分管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和高考新方案全面接轨。
二是加强教学常规落实的指导。在完善教学常规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八十九中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以管理推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落实新 课程精神,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三是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指导。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合格公民。在新课程实施中,为调动学生主体意识,开发智力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实现自我价值,刻苦钻研,努力拼搏,养成“好学”、“乐学”、“会学”的学习品质,八十九中制定《八十九中学学生学习一日常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是加强校本教研的指导。学校充分发挥教研室和学科教研组的作用,通过开展组长论坛、教师沙龙、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对话、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骨干教师讲座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等,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基本要素的校本教研制度。
3.满足学生需要,开发校本课程
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学校还为有兴趣、有能力的同学提供了不同门类的学校课程,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校专门成立了“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制定了《西安市第八十九中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并编辑了《校本课程开发目录》,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遵循“需要是前提,兴趣是基础”的原则,按照“实践—评估—开发”思路,对学生进行了“需要”调查、评估,在教师中进行课程招标,充分发掘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发动和组织教师编写课程纲要和教材,逐步形成学科拓展性课程、特色课程、实践技能性课程“三大主题”,“科学素养”、“人为素养”、“身心健康”、“生活职业技能”、“学科拓展”五大门类100门课程的校本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支持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投入巨额资金,建设了历史、地理、音乐、美术、通用技术等一批专业教室。
学校还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积极利用“八办”、省妇幼等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接触社会过程中,学会做人,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二.提高学生:合作探究,构建高效课堂体系
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推进课程改革的灵魂,对学校教学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三年来,学校每年都会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开展教学观念大讨论。在讨论和争辩中,要求每个老师都要反思自己教学行为,更新教学观念,自觉实践新课程理念。
1.加强集体备课,共享集体智慧
学校加强集体备课制度。学校根据各年级、各学科特点,建立各层次备课组,制定了备课组活动细则,要求各备课组每周抽出半天的时间进行集体备课,每次备课活动都有一名中心发言人做重点准备,通过“说课”的方式解读新课标,阐述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意见,阐明教学思想和理念,提出设计思路。全组教师共同参与和讨论,加强合作,发现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集体研究解决,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这一制度已坚持数年,得到广大教师的肯定,已经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大亮点,效果十分明显。除此之外,学校还实行每周2~3次随机抽样听课,随时了解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2.落实课程理念,建设高效课堂
新课程理念关键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上。在课堂教学中,学校提出教师必须要真正落实课程意识,坚决抵制“教教材”的传统观念和行为,提出教师必须“用教材教”。要延伸教学内容,努力整合教材,拓宽教学层面,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校还提出教师必须每课有反思,力求每课有一得,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追求新知,成为不断自我反思的学习者、研究者。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已举办了七次。活动采取同备一节课,共上一堂课的“同课异构”形式,课后由专家进行点评,通过上课、听课、评课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学校每年都坚持组织不同年龄段教师上一节公开课。要求40岁以上教师要上一节示范课;40-35岁的教师要上一节探究课;3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上一节创新课;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新教师必须上一节汇报课。组织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探讨,共同发展提高。
由于狠抓课堂教学不放松,落实新课程理念不动摇,目前很多一线教师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鲜明教学风格,出现了课堂教学百花齐放的局面,学校教师群体已普遍具备先进课程理念,娴熟的教学技能,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升。我校先后接待了来自安塞、天水等许多地区教师参观考察,同行们在听课后,普遍肯定我校教师严谨的教风和先进的理念。
3.恪守四个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优化教学目标。目标有效,教学才能有效,我们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教师要带着方法上讲台。
二是优化教学方法。学校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灵活适宜的教学方法,倡导“三讲、三不讲”。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鼓励探究,引导学生摆脱学习中存在的迷惘和困惑,实现教学目标。
三是优化教学环境。我们始终认为“环境造就人”,良好的环境对实现教学目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提出并坚持落实“校风是脸”的理念,制定《八十九中学教师行为规范》和《八十九中学生学习一日常规》,规范教师和学生日常行为。学校定期开展美丽教室评选,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是优化分层练习。学校要求教师把课堂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练习、综合练习、提高练习。对于作业要求四个必须:作业必收;必改;必评;必纠。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练习,教师运用教育机制适时引导,积极推动、鞭策优生努力进取,鼓励差生迎头赶上,“抓两头,带中间”,推动中等生不断进步,最终推动学生的共同发展。
4.尝试学案教学,减轻学生负担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国家中长期教育纲要里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课程的对教学的要求。学校针对过去一些教师布置作业随意,随意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的现象,学校提出,向课堂教学要效率。为此,学校组织一些教研组和骨干教师,积极编写学案,尝试开展学案教学。学校还明确规定,学案必须要做到目标清楚,重点突出,方法指导有力,内容适当有效。在尝试学案教学过程中,学校坚决反对超量作业,坚决制止任意补课,鼓励教师大胆尝试新作业方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这一工作已开展两年有余,化学组、语文组课堂普遍使用学案教学,从目前实施情况看,效果明显,比较受学生欢迎。
新课程的扎实推进,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010年陕西省新课程第一年高考,我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600分以上的学生创纪录的达到53人,97.83%的学生都达到了二本录取线,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三.服务学生:校本培训,完善教师成长体系 1.落实教师培训,提升队伍水平
学校发展的核心在学生,关键在教师。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高低优劣,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学校发展的发展水平。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专业成长不仅关乎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也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办学档次和教学品位。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校、教师第一”的发展战略,始终把切实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学校坚持以新理念、新课程为重点,推进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全面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努力塑造具有“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教学严谨、科研得力、成绩突出、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师群体。
三年来,学校狠抓教师的学习,持续开展教师读书活动,采取学校推荐、专家推荐和教师相互推荐的方式,阅读名著,写读书笔记,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学校领导更是以身示范,带领教师阅读教育经典,精读教学理论专著,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构建“书香校园”,帮助教师自我演进和更新内在的专业知识结构,为新课程提供的坚实的理论和专业基础。
为有效推进新课程实施,学校积极落实教师培训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2007年,崔勇、李树全、陈枭等老师参加了国家高中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学校组织全体高中教师参加西安市教科所统一组织的高中新课程培训,并且适时延伸培训内容,开展校内新课程培训。为开阔教师视野,加快理念更新,学校先后组织教研组长和学科骨干教师,分赴山东等地,学习先进地区的课改经验。学校还利用暑假,组织全体教师参加新课程理论和教师专业知识测试。通过这些必要的学习和培训,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明显转变。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还邀请省内、外课改专家来学校做课改方面的报告和讲座。2007年11月我校承办了全国《北师大版高中数学课改实验区》经验交流与研讨会,来自全国的300多名教研员进行了课堂教学研讨,教材主编王尚志、陕师大数学教学专家罗增儒、市教科所汪香志主任等专家与我校教师座谈新教材,观摩教学徐启鹏、马岩老师的实验研讨课受到课改专家的一致好评;2008年,学校邀请中国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央教科所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张芃教授作《关于高中新课程改革》报告;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文新华作《做一名智慧型教师》报告;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郑金洲作《教师专业发展》报告。邀请西安市课改专家到学校做课改报告和听课、评课。专家的引领,对全校教师的理念更新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学校为每一位教师建立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袋,及时记录汇总教师教学、教育、科研、进修等方面的过程材料和成果,并结合教 师评价考核要求及时提供反馈意见。尤其重点抓好“五个一”: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上一节有创新的公开课;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制作一个高水平的课件;完成一篇原创的教学论文。
新课程的实施,也为学校打造了一批专业精、业务强、理念新的教师队伍。马岩、李静、李树全老师参加西安市和陕西省新课程比赛,均获得一等奖。李静老师参加2009年全国信息技术课比赛,获得一等奖。李树全老师承担了新课程全国历史示范课和陕西省骨干教师培训班示范课教学。我校先后有两名教师承担了高中新课程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工作,得到陕西省考试管理中心的充分肯定。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校还涌现了自己的课改专家队伍。马岩、惠和平老师多次赴陕西省各地开展新课程示范讲学;李树全老师不仅承担了三年来西安市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师的培训任务,还多次应邀前往内蒙、山西等地开展教学讲座,承担了教育部组织的山东、海南两省的教师远程培训任务。目前,我校有四名教师被聘请为西安市教研室新课程中心组成员。在新课程实施中,八十九中青年教师也迅速成长,2009年,在新城区组织的青年教师新课程全过程教学比赛中,八十九中力拔头筹,获得一等奖,展示了八十九中青年教师良好的精神面貌。2010年,我校李树全老师被评选为西安市学科带头人,马玉珺、李靖、崔勇、韩树团等四名老师被评为西安市骨干教师。
2.推进教研工作,实施科研兴校
教科研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新课程启动以来,学校重视教科研工作,提倡教学与教科研紧密配合,以教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
学校鼓励教师承担各级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推动对教学问题的深入研讨。学校承担了国家和省市区各级的研究课题,近三年来,我校承担了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工作,目前正在结题阶段,我校承担的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 及“新课程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建设及应用研究”已结题,我校吕高愿校长获“课题负责人先进个人” 称号。学校鼓励教师研究教学中的问题,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很多老师纷纷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文章,探讨新课程,研究新问题,形成了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其中我校马美铭老师在各级刊物上发表的文章近四十篇,是我校科研型教师的楷模。2007年,马美铭老师被新城区教育局教研室聘为政治学科授课教师,参加了新城区2007年中学“名师大讲堂”活动。
四、关爱学生:注重过程,形成多元评价体系
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通过评价,可以提高教学的成效,促进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学校依据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理念,在细节上下工夫,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学情,始终围绕着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和互动性原则予以实施。
1.评价激励学生,重视发展过程
近两年来,我校积极倡导用评价激励学生,并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培养学生信心,我们以设置的课程为平台,给他们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学校多次举办“英语语言能力大赛”、演讲比赛,开办数理化竞赛辅导班,利用美术选修课选拔校园书法家等,并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荣誉感,发现了学有所长的价值,形成了健康的心态,提高了学生对发展过程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整体的学业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2.评价方式多样,呈现成长历程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把日常评价、成长记录与学科模块测试结合起来,把纸笔测试与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实验操作等结合起来,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其中教师和学校进行学分认定是关键。学分认定方式由三部分组成,即:阶段性笔试考试、修习过程表现和学科学时数。阶段性 笔试考试成绩,占综合成绩的60%;修习过程表现,即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实验操作、课外作业与任务等,占综合成绩的20%,各学科的阶段性学时数,占综合成绩的20%。构建起了对学生学业成绩的立体评价网,充分体现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五.丰富学生:特色交流,营造校园文化体系
1.落实素质教育,发展特色教育
学校特色建设是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要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品牌竖立的重要标志。2010年7月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2011年陕西省高中校长会议也特别提出,高中教育要坚持素质教育方针,要办出特色。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校坚持正确的特色观,在保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方针,谋划自身发展特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我们认识到特色不是追求一个形式的花架子,不是打造
一、两个简单的闪光点,而是办学水平、学校质量、学生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全员、全程的文化渗透,一定要从学校实情出发,从学生发展出发,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有利的空间,为不同潜质的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追求全面的质量。不跟风,不赶潮,抓重点,创亮点,以优质强化特色,以个性彰显特色。
我校是国家级传统体校和西北地区排球副主席学校,具有体育特长生招生资格,每年招收体育特长生。长期以来,学校一直坚持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学校每年举办一届“体育节”,学校每天都安排一节课时间作为学生课外活动时间,鼓励各种体育活动的开展。学校田径队、篮球队长期坚持训练,参加省市各种比赛,取得优异的成绩。2010年,代表西安市参加陕西省第十四届运动会获得集体奖——突出贡献奖(西安市政府表彰)。代表新城区参加2010年西安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奖情况:初中男子组第 二名、初中女子组第三名、高中男子组第五名、高中女子组第八名,我校受到西安市委市政府的嘉奖并被授予“优秀训练基地”荣誉称号。
在新课程大潮推动下,学校各种艺术活动丰富多彩,学校合唱团、秧歌队、舞蹈队、管乐队长期坚持活动,参加各种大型活动,获得社会的广泛好评。学校动员和鼓励学生成立各种社团,创办报纸,形成丰富的学生文化。学生创办的报纸“原味”在学生中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师生必看的报纸。
学校每年举办一次“读书节”,营造浓郁书香的校园环境。每人读一本好书,每人推荐一本好书。通过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人文素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建设文化校园。
学校每年还举办一次“艺术节”活动,几乎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展现自己的青春年华,为各种专长学生提供了大舞台。有学生说:“在八十九中学习,充实、愉快”。
2.加强对外交流,提升办学档次
在课程改革实施中,学校确立了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加强对外合作和交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思想,推动学校更快发展。学校先后与香港、澳门、英国、德国等一些国家学校建立友好关系,加强沟通和学习,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0年暑假,学校师生代表团三十余人访问德国学校。2011年,我校被确定为“DSD项目合作学校”,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
学校还加强与国内一些教育机构合作,不断扩大学校影响。2010年,学校被定为“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学校、承担了陕西省“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援助计划”项目及“影子校长”的培训工作。
学校十分重视发挥重点中学办学辐射作用,先后对临潼、户县、陕北安塞及新城区内的许多学校帮扶和送教下乡,充分发挥百年名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年来的不懈探索,我校课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李树全老师被聘请为 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和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培训专家,陕西省教育学院特聘专家,高中新课程历史教材培训专家、“国培专家”;4位教师被聘为西安市教研室新课程中心组成员;有165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获的省、市、区级一、二等奖。2010年,学校被评为西安市课改先进单位,校长吕高愿和李树全老师被评为西安市课改先进个人。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们将会一如既往的推进课程改革,践行“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宗旨,以“追求内涵发展,彰显办学特色,打造一流名校”为目标,借鉴先进经验,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在转变教师行为模式的基础上,积累案例,深入推广。进一步探索人文教育、科技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不落征帆、锐意进取,为成功申办省级示范高中不懈努力!
谢谢!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 二0一一年四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