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常规教育教学计划
幼儿园常规教育教学计划
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在实践中常规教育经常被异化为对幼儿严格管理和过分限制,以期用高控制手段求得外表上的恬静、有序。以下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常规教育教学计划,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幼儿园常规教育教学计划常规不仅是幼儿一日活动正常开展的保证,更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因此,我们教师对幼儿常规培养非常重视。我们把常规的培养列入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部分,做到持之以恒。为使我们班常规工作做得更好,我制定了以下常规计划:
一、工作目标
继续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进餐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及穿脱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继续加强幼儿的礼貌教育,继续加强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具体措施
1、教师做好家长宣传工作,通过家园配合,让幼儿形成家园一致的饮食习惯,通过评选小红花,逐步提高幼儿的饮食速度。
2、教师根据班内幼儿表现情况每周每组选一名小组长,帮助本组幼儿协商解决问题。
3、两位教师根据常规要求,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常规教育,逐步养成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4、年段教师不定期的抽查级幼儿的常规情况。三、一日生活常规要求 生活常规
1、进餐常规
正确使用餐具,一手扶碗,一手拿勺。
一口菜、一口饭地进餐,不把菜全部倒入碗里,保持“三净”。安静、专心地进餐,进餐完轻拿椅子坐到指定地点。安静活动,不影响他人进餐。
用自己的口杯接水漱口,不玩水,正确漱口,把口杯放回指定的地点。
2、喝水常规
拿住杯子把柄,不玩杯子,不把手伸进杯口。
口渴了会自己喝水。能接适量的水,不过多,不过少,不把水洒在地上。
接了水离开接水区喝水,排队的小朋友站好等候,不推、不挤。
3、盥洗常规
知道便后、餐前洗手,手脏知道随时洗手。
入厕:男孩不把小便洒在别人身上或厕外。大便适量用纸,不浪费纸,便后洗手。
4、卫生常识 知道自己的身上是否清洁,在成人提醒下能拍打身上的尘土,不随便坐躺在地上。
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澡。不用脏手擦眼睛。不随地吐痰,会正确使用纸巾,会擤鼻涕。会使用垃圾桶,会将废物扔进垃圾袋内。
保持桌面、墙面清洁,特别在美术活动中不用蜡笔、水彩画桌面。
能按标签放好玩具、用品,不把玩具丢地上,不咬、玩学具。
5、午睡常规
睡前上厕所,大小便、洗脸、洗手。安静进入卧室,把鞋摆放整齐。
轻轻上床,自己脱衣服,把衣物叠放整齐放在指定地方。睡姿正确,侧卧式或仰卧,不能俯卧或蒙头睡。安静听故事入睡,不玩东西,不吮手指。安静起床,迅速穿好衣服,鞋袜。起床后洗脸、入厕。
6、坐的常规
会搬椅子,一手握椅背,一手托椅身,轻拿轻放,转椅子时要拿起椅子摆好再坐下。放椅子时不能有声音。知道爱护桌椅。
上课坐姿:双脚自然并拢平放。双手自然摆放,长时间坐着可以轻轻靠在椅背上。
绘画、写字坐姿:上身与桌子保持适当距离,双脚自然平放,上身不歪斜,眼物距离适当。
不斜靠椅背;不斜趴桌子;坐时不翘脚;不驼背坐。
7、礼貌常规
来园时能主动对老师小朋友说“早上好”,对保健医生说“医生好”,向家长说“再见”,离园时能主动对老师小朋友说“再见”。
会主动向客人问好。
会正确、生动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你好、对不起、没关系等。
8、上下楼梯常规
上下楼梯靠右边,看脚印上下,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推也不挤。
上下楼梯逐级走,不跑、不跳。
9、入园常规 坚持准时入园
由家长送到校门口,幼儿自觉参加晨检,晨检完马上进教室。
主动向见到的人问早问好,与家长再见。
10、散步常规
在老师带领下一个跟着一个走,不跑、不跳、不推、不挤、不大声喊叫。
遵循行人靠右走的交通规则,以免造成拥挤。在老师的指导下细心的观察周围事物。学习活动常规
1、晨炼、早操常规
会主动向老师、小朋友问好问早。按规定放好书包。愉快地参加晨运。
爱护晨炼器械,晨炼后能迅速收拾好器械,并放到指定的地方。
听到早操音乐迅速排好队,认真做操。做操时眼睛看老师示范及舞姿,耳朵听音乐节奏及变化。动作到位,跑动迅速,不拖拉,不懒散。
早操后放好器械,有顺序地回教室,在过道里楼梯上不大声喧哗、不奔跑。
2、户外活动常规
玩之前在老师提醒下知道脱衣服,玩后穿好自己的衣服。正确玩大型玩具:
①滑滑梯:从楼梯上,滑板下,坐着滑,脚先下。②能听老师指挥迅速排队,整理好队伍回教室。
③爱护大型玩具,可随意移动的玩具,在玩过后放回原处。④爱护活动室玩具,友好合作地游戏。⑤游戏后收拾好器械,便于下一个班幼儿游戏。
3、体能游戏常规
爱护各种体育器械,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体育器械。友好、合作、协商地使用各种器械。
认真进行体育活动,不无故不参加活动,活动前后学会自己脱穿衣物。
4、教学活动常规
注意安静地倾听教师的讲述,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积极大胆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时先举手,回答问题时声音适中,大方、不扭摆。
未经允许,不随意摆弄桌面的学具、学习用品。
5、区域活动常规
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进区。遵守每个区域的区域规则。
区域活动结束后主动收拾材料,根据区域标签摆放好材料。幼儿园工作计划幼儿园小班工作计划幼儿园中班工作计划幼儿园大班工作计划幼儿园教研工作计划幼儿园安全工作计划幼儿园后勤工作计划幼儿园园务工作计划幼儿园教学工作计划幼儿园德育工作计划幼儿园保教工作计划幼儿园家长工作计划幼儿园教案幼儿园教室布置幼儿园游戏幼儿园儿歌
第二篇:幼儿园常规教育
幼儿园的常规培养教育是指对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规则、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培养教育过程,是贯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的。在常规培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如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对他人要懂得文明礼貌、知道爱护公物、学会分享与谦让、学会等待与轮流以及关心、同情他人等,要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素养。
如果按照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内容来划分,幼儿园的常规可以分为生活常规、游戏常规、学习常规三部分。虽然每个幼儿园会根据本园的具体情况对这三部分的常规进行具体的规定,但是大致的内容是相同的。
(1)生活常规贯穿幼儿在因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是根据幼儿因的生活环节制定的活动规则。生活常规一般包括来园、盥洗、饮水、如厕、进餐、午睡、起床、离园等环节的常规。幼儿应该形成的生活常规包括:遵守作息时间,有良好的进餐习惯、睡眠习惯、卫生习惯,有良好的坐、站、走姿势,以及有良好的物品收放习惯等。各年龄班的生活常规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在具体的要求上有所不同。比如,在中班增加了劳动常规;到了大班增加了值日、收拾和整理活动的常规。下面是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
◆早晨按时入园,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大声向老师问好;
◆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整理自己的衣物并把自己的物品放到规定的地方;
◆参加班级的晨间游戏活动和晨间锻炼;
◆三餐和吃午点以前能按照规定的步骤洗手,大、小便后知道洗手;
◆安静进餐,不挑食,自己吃,不撒饭;饭后按要求把碗勺放到指定位置;
◆安静午睡,安静起床,尝试自己穿衣服;
◆离园时拿好自己的物品,向老师道别。
(2)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既包括室内游戏和户外体育游戏,也包括个人游戏、小组游戏和集体游戏。幼儿园的游戏常规主要是指这几类游戏的常规。为了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商议制定游戏常规。下面是中班幼儿的游戏常规:
◆能自己选择游戏活动,并有目的地活动;
◆游戏中遵守游戏规则,遇到问题主动想办法解决;
◆与小伙伴一起玩,能大胆表达与交流;
◆学习轮流按顺序游戏;不经过别人允许,不插手别人的游戏;
◆注意保持安静,不大声喊叫影响他人;
◆爱护玩具,能按照要求有序地收放玩具材料;
◆学习自主解决游戏中的困难与纠纷。
(3)幼儿因的学习活动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教师要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遵守纪律、认真倾听与交流、敢于大胆表现自己的好习惯。下面是大班幼儿的学习常规:
◆能积极、愉怏地参加各种学习活动;
◆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育,大胆且大声地回答问题;
◆有良好的坐姿、举手姿势、站姿、握笔姿势,懂得用眼卫生。
◆注意倾听教师和同伴的讲话并勇敢地回答问题。
◆大胆探索与尝试,有目的地进行操作;
◆注意观察和学习同伴的经验,积极与大家讨论问题。
在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同时,教师要保证幼儿的一日生活是安全的、快乐的、有意义的,要让幼儿获得应有的发展。
第三篇:幼儿园常规教育(精选)
幼儿园常规教育
幼儿园常规教育主要包括:一日生活常规、教育、教学常规等。幼儿园教师要会科学、合理地制订各项常规,要耐心细致,持之以恒地教育幼儿遵守各项常规,以使幼儿园常规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一节 生活常规
一、进餐的常规
培养幼儿进餐的常规,能促进消化和吸收,保证供给幼儿充足的营养素;保证进食卫生,预防病从口入;养成文明的进餐习惯。
进餐时要求幼儿遵守的常规如下。
(1)饭前洗手。进餐前用肥皂泡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洗干净手。洗净手后,不再干别的事,以免造成再次污染。
(2)吃饭时保持桌面、地面和衣服的清洁卫生。吃饭时,不用手抓饭,不剩饭菜。
(3)学会正确使用餐具。小班幼儿学会正确使用勺子,中、大班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筷子。
(4)吃完饭后,能把碗、筷放在指定的地方,把椅子放入原位后离开餐桌。
(5)饭后用温水漱口,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嘴。
(6)中、大班幼儿可轮流担任餐前准备和餐后的整理工作,如饭前分碗、筷、小勺等。
二、饮水的常规 幼儿对水的需要量比成人大,在一日活动中应多次安排幼儿喝水,喝水时要求幼儿遵守的常规如下:(1)教会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识别自己水杯的标识,能根据自己的标识,正确拿取杯子。
(2)组织幼儿拿取水杯,可用分组轮流的方法,以免拥挤,并减少等待的时间。
(3)分组组织,轮流取水,并学会排队,做到不拥挤。
(4)喝完水,立即把杯子放回原位,不玩杯子。
三、就寝的常规 幼儿睡眠除了要培养良好的睡姿,能自然、安静入睡等良好的习惯外,就寝时还要求幼儿遵守就寝的常规,它能使午睡室整洁有序,能让幼儿学会穿脱衣、裤、鞋、袜,就寝时要求幼儿遵守的常规如下。
(1)睡前能按顺序穿脱外衣、外裤、鞋子,并把衣裤叠整齐放在床后头或教师指定的地方;鞋子整齐地摆放,做到美观、整洁。起床后,会自己按顺序穿衣裤、鞋袜;起床后会自己整理床铺,将被子叠整齐,放置在床头。
(2)小班幼儿可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以上任务,中班开始慢慢过渡到独自完成。
四、盥洗的常规
(1)分组组织幼儿,按顺序轮流进入盥洗室,尽量避免拥挤,以免发生矛盾。幼儿盥洗时,应有教师在现场指导、照顾和督促幼儿认真洗,洗干净,提醒幼儿不玩水。
(2)能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洗脸。
(3)懂得节约用水的道理,学会节约用水的方法,盥洗时,不 要把水龙头开得太大,不浪费水。
五、入厕的常规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除了培养幼儿定时大便、按时小便等排便习惯外,同时要求幼儿在入厕时遵守一定的规则,可以让幼儿尽快学会自己料理生活的技能,培养讲卫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入厕时要求幼儿遵守的常规如下。(1)对初入园的幼儿,要会用语言表达要大、小便,学会坐盆或蹲坑,有些幼儿不习惯幼儿园的便盆或蹲坑,教师应耐心说服,逐渐使之习惯。(2)4岁后的幼儿,开始学习自己料理大、小便,学习自己穿脱裤子,自己擦屁股,应事先将手纸裁好,放在固定的地方,方便幼儿拿取。一般纸宽10厘米,纸长13厘米左右,并教会幼儿使用方法。第二节 教育、教学活动常规
一、集体活动中与人交往的常规
1.学会使用礼貌用语。(1)小班幼儿,会说“谢谢”、“再见”等简单的礼貌用语。(2)中、大班幼儿会说“谢谢”、“再见”、“请”、“不客气”、“您好”等常见的礼貌用语。并会主动用礼貌用语跟人打招呼和回答别人的问候。
2.学会有礼貌地听别人说话。听别人说话时有礼貌,表示对说话方的尊重,会赢得对方的好感,有利于交往。(1)小班幼儿,要做到能安静地听人说话,不随便插嘴,不打断别人说话。(2)中、大班幼儿,要做到能集中注意力,耐心地倾听别人说话,不打断别人说话,学会用轮流的方式与人交谈,不抢着讲,不乱插嘴。与人交谈时,做到有目光和表情的交流。个别交谈时,知道要控制音量,以对方能听到为准,不影响其他人。3.在自由结伴游戏时,能热情而有节制地寻找合作伙伴。找朋友时,会面带笑容,态度友好、动作轻柔,自然大方。4.在集体活动中不与他人相撞。5.学会看问题不仅要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出发,也要考虑别人的立场和观点,能和同伴共同商量解决活动中出现的简单问题,玩具的分配、游戏角色的分配等。
二、劳动的常规
幼儿应从小学习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包括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教师应按照幼儿年龄的不同,鼓励幼儿参加劳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以活动手、脑和整个身体,锻炼意志,培养爱劳动的态度和责任感。幼儿应遵循的劳动常规如下。小班幼儿(1)学习自己穿鞋子、袜子,能分清鞋子的左右脚,分清袜子的底和背,并能穿入脚上。学会自己拿勺子吃饭,不要老师喂。(2)学会自己搬椅子。方法为:双手分别握住椅子的两旁,椅背朝上,搬动椅子,不能在地面上拖着走。(3)会自己洗手;会用自己的毛巾擦手、擦嘴;会自己擤鼻涕。会把垃圾扔进垃圾箱。(4)会按老师的指令做简单的事。如帮老师拿扫帚、簸箕,帮小朋友拿衣服、鞋子,给花浇水、给小鱼喂食等。(5)会整理自己玩过的玩具、看过的图书,懂得东西从哪儿拿,应放回哪儿。中、大班幼儿(1)会自己穿脱衣服,会叠衣服;会扣纽扣、系鞋带。当同伴有需要时会帮助同伴扣纽扣、系鞋带。(2)会整理被褥,会把被子叠成正方形,会铺平床单。(3)会用筷子吃饭,不掉饭粒,不剩饭。吃饭时不高声说笑,不弄脏衣服,能钻心进餐。(4)会正确盥洗,盥洗时专心,不玩耍,不弄湿衣服和地面;动作迅速,不拥挤。(5)会自觉整理自己玩过的玩具、阅读过的图书,做到物归原处。(6)会按活动需要,摆放桌椅,搬动桌子时,做到两人抬着走,不推、拉桌子。(7)会擦桌子、窗户,会扫地,自觉保持环境清洁,自觉地将垃圾扔进垃圾箱。(8)会给植物浇水,给动物喂食,能做力所能及的园地劳动。(9)能较好地完成老师指派的劳动任务,如分发和收拾餐具、教具等。(10)能完成“值日生”的任务,尽到“值日生”的责任。
三、避免噪声的常规
噪声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众所周知,避免产生噪声人人有责。避免噪声的常规如下。(1)不高声喊叫。(2)与人文明交谈,个别交谈时会控制音量,集体交谈时,会注意倾听,不随便打断他人的发言或乱插嘴,做到一个接着一个发言。(3)唱歌、念儿歌时也要注意控制音量,能用好听的声音唱歌和念儿歌。(4)自由活动时,不狂奔乱喊,否则既制造噪声,又损伤嗓子。(5)轻轻地走路。(6)不在活动室里或走廊上跑跳,会轻轻地稳稳地走。(7)进午睡室,会小心地、悄悄地走。(8)轻轻地拿放东西。(9)搬桌子,两人抬着走;搬椅子,两手抱着走,不在地面上拖动,以免发出噪声。(10)饭后、饮水后、轻轻地把杯、碗、盘、勺、筷等放入指定的筐或桶内,尽量不发出声音。(11)平时不敲打桌子,不摇动椅子。
四、教学活动常规
幼儿园教学活动常规有一般性的组织常规,如排队、举手发言、坐姿端正等;也有特殊教学活动的常规,如针对音乐活动、体育活动等不同教学活动的特点,有一些特别的常规要求。教师应明确各项教学活动的规则要求,并指导、督促幼儿遵守各项规则要求,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好效果。
(一)教学活动中幼儿需遵守的一般常规
1.排队 在集体教育、教学过程的组织中,少不了排队这一组织形式,它是活动顺利、有序进行的保障,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习惯。教师不但要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组织幼儿排队,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自觉排队的习惯。让幼儿知道,一般有三人以上出现等待现象时,就要自觉排队。(1)盥洗、入厕、饮水时遇到等待现象应排队。(2)集体走楼梯、过走廊,要排好队靠右边走,把左边空出来,供别人用,以免挡住别人的通道。(3)玩滑梯、秋千、浪椅等大型活 动器械时,要排好队,一个接着一个来,懂得先来后到的道理,学会必要的等待。保证活动的安全。(4)在早操、游戏、音乐、体育等活动中,能根据活动的需要和教师的指令,排成各种队形。(5)集体出游、散步需要排队,一般排成两路纵队,幼儿两两拉手行进。小班幼儿可用绳子做护栏,即绳子两端分别由两位老师牵住,幼儿排成一路纵队,用右手扶住绳子,就可向前行进,这种方法既安全,又方便低年龄幼儿行走,比一个幼儿拉着一个幼儿的衣服走效果要好得多。
2.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常规(1)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解,按老师的指令开始、展开和结束活动,步调一致、反应灵敏、行动迅速。(2)举手发言。养成勤于动脑,积极发言的主动态度。同时又要做到回答问题或要求发言时,应先举手,得到老师许可,方可起立发言。会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等待教师邀请。注意倾听同伴发言,不随便打断或插嘴。(3)不随便进出活动室。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如喝水、入厕,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不随便借故离开活动室,更不擅自离开活动室,随便进出。能坚持完成学习活动。(4)不随便玩弄事先准备好的学具、操作材料等学习用品,以保证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活动中。(5)坐姿端正。背部挺直,靠着椅背,肩部放松,双手自然放在大腿上。保持正确的坐姿,既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又能保证骨骼的正常生长。(6)活动结束后,自己收拾简单的学具、乐器、操作材料等学习用品,整理场地。离开时,能迅速地将椅子轻轻靠近桌子。
(二)特殊教学活动的常规
音乐活动中韵律活动的常规 1.活动开始和结束的常规(1)听音乐的信号起立和坐下。一般采用旋律向上的音乐作为“起立”的音乐,用旋律向下的音乐作为“坐下”的音乐。(2)听音乐的信号开始活动和结束活动。(3)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活动后迅速找到空位子就座。(4)活动结束时,自己收拾道具和整理场地。2.活动进行的常规(1)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2)听音乐的信号变换队形,一般采用进行曲,听进行曲音乐,按音乐的节拍,边踏步边走成新的队形。(3)在没有队形要求的情况下,找比较空的地方活动。(4)在自由移动或活动时,不与他人或场地内的道具桌椅等相撞。(5)在自由结伴的活动中,安静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寻找、选择同伴、交换舞伴、分组或分配角色。(6)在自由结伴活动中,热情而有节制地与舞伴交流、合作。音乐活动中打击乐器演奏的常规 1.活动开始和结束的常规(1)听音乐的信号整齐地将乐器从座位底下取出或放回。(2)乐器取出后,凡不演奏时须将乐器放在大腿上,做到不发出声音,眼睛也不看乐器。(3)开始演奏时,按指挥者的手势整齐地将乐器拿起,做好准备演奏的姿势。演奏结束后,按指挥者的手势将乐器放回大腿上。(4)活动结束后,自己收拾乐器和整理场地。2.活动进行的常规(1)演奏时身体倾向指挥者,眼睛注视指挥者,积极地与指挥者交流。(2)演奏时注意倾听音乐和他人的演奏。(3)演奏时注意力要集中,不做与演奏无关的事。(4)交换乐器时,须将原来使用的乐器放在椅子上,再迅速、安静地找到新位子坐下。(5)交换乐器过程中不与 他人或场内的椅子相碰撞。
体育活动的常规(1)听口令或哨声踏步、走队形、做动作。(2)教师示范讲解时,集中注意倾听和观看。(3)解散活动时,应在指定的地方活动,不互相碰撞。(4)做剧烈活动时,不高声喊叫,以免损伤声带。(5)做体育游戏时,严格遵守游戏的规则。(6)成集中队形时,动作迅速,不发出声音。(7)结束活动时,会帮助教师收拾活动器具,整理场地。
第三节 常规培养的策略、方法。幼儿园各项常规一旦确定,教师就应教育、引导、督促幼儿遵守,严格要求,持之以恒,直至形成习惯。否则,哪怕制订得再好的规则,也只是纸上谈兵,失去意义。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参考以下策略、方法。
一、严格要求,毫不懈怠 幼儿园提出的各项常规,对幼儿来说,应该是符合实际,是他们接受能力范围之内的;但又应该做到有一定的难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即对幼儿的心理形成适当的压力。心理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有利于促进幼儿积极向上。同时,幼儿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和发展,努力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和经受挫折的能力。
教师在培养幼儿遵守常规的过程中,要严格要求,给幼儿以适当的压力,让幼儿经受一定的挑战,变压力为动力。而不能“心慈手软”,一旦遇到困难,或太浪费时间,就放松要求,甚至放弃。严格要求,就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既定的规则办,说话算数,说到做到。若幼儿感到有困难,也不能放松要求,更不能放弃,要有坚定的立场,顽强的意志和耐心,帮助幼儿反复练习,以形成自觉的 行为。当然,严格要求不是大声地训斥或责备。如,当教师提出“搬椅子时动作要快,不发出声音”的规则要求,幼儿有能力做到,却没能做到时,教师不能因为怕耽误时间,影响下面的活动,虽然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可看看椅子也已经放好了,就算了。这样做其实就是对规则的放松,没有严格要求,因此也就很难达到要求。要做到严格要求,那就应该让幼儿把椅子放回原位,重新搬,有必要的话,可反复进行,直至达到要求。在反复进行的过程中,要有耐心,保持心平气和,不训斥、指责幼儿。又如,教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自己拿勺子吃饭的常规,一开始幼儿拿不好勺子,到处撒饭粒,花的时间更长,既给教师增添麻烦,又耽误时间,还不如由教师喂来得省事。教师不能因为麻烦或浪费时间而放弃规则要求,而是要坚持原则,耐心地、不厌其烦地一点一点地按要求去做,直至达到目标。
二、共同合作,持之以恒 共同合作,持之以恒,指的就是一致性和一贯性。一致性和一贯性是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尤其是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上,更显得重要。共同合作,可以从内容和对象两个层面去理解。首先从合作的对象看,既包括幼儿园保教人员之间的合作,幼儿园保教人员与家长的合作,同时也包括幼儿园教师、家长与幼儿的合作。从合作的内容看,一是指合作制订各项常规,二是共同遵守各项常规。合作制订常规,不仅要求幼儿园班级中的各位教育者合作参与,共同制订出一致的规则,同时,可请家长参与,以便家长深入了解幼儿园的各项规则。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要鼓励幼儿亲自参与规则的制订,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成为规则的主人。幼儿园保教人员、家长、幼儿多方面合作制订的常规,更具有合理性、可行性,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共同遵守,为幼儿起榜样作用,也有利于家园合作共同督促幼儿遵守。如在交往的常规中,要求幼儿“会用礼貌用语,有礼貌地与人交谈”,幼儿只在幼儿园里被要求这样做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树立榜样的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与所有人交往的过程中都应该这样做。有多方合作,有一致的要求,常规就会很快成为幼儿的自觉行为。持之以恒,是指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时,要有一贯的要求,定下的规则,不随意更改,在执行过程中,不走样,不打折扣,不随心所欲,也不半途而废,始终如一,坚持到底。当一种常规刚刚建立时,需要每天坚持,以达到巩固。当一种常规已经巩固时,在执行时也要每次提醒幼儿做到。教师在提常规要求时更不能随心所欲。如,今天教师心情舒畅了,就会放松对幼儿的要求,哪怕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也可以随便说话,随便在地上打滚等。哪天教师心情不好了,就会“严格要求”,这也不许,那也不行,动不动就批评。当然,有这种行为的教师,前提是没有认识到常规教育的意义。幼儿园的常规不是教师用来压制幼儿,对幼儿实行控制的手段,而是塑造幼儿完善人格的积极措施。因此,在进行常规教育时,教师一定要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从幼儿身心健康出发,不惜付出耐心和恒心,坚持不懈,才能取得好效果。
三、激发兴趣,主动学习人的大脑皮层活动有它规律,“优势兴奋”就是其中的一种。当人的大脑皮层处于“优势兴奋”状态时,就会使人感到工作或学习过程十分的轻松、愉快,使人注意力高度集中,激 起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大大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促进大脑皮层“优势兴奋”状态形成的主要因素就是“兴趣”。人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等,就是因为兴趣能使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使人产生工作、学习的愉快感,激发人们工作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使工作和学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幼儿的常规教育中,幼儿园教师同样要善于利用大脑皮层优势的原则,尽量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常规训练,必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尝试用以下方法。1.游戏形式或游戏口吻 游戏是学前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是幼儿容易接受的学习形式。把常规教育内容寓于游戏的形式中,或用游戏的口吻进行组织,会大大激发幼儿学习常规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如前面提到的《吃饭=组装车》这一例子中,教师为了培养幼儿不挑食、自己吃完一份饭菜的习惯,就是利用孩子对汽车的兴趣,用游戏的口吻,把食物比作汽车零部件,把进食比作组装汽车,大大激发了幼儿的进食兴趣。又如:在打击乐活动中教师为了培养幼儿自己收拾打击乐器的常规,用幼儿乐于接受的游戏形式进行组织。具体方法是:请几位幼儿,人数与乐器的种类相同,即有几种打击乐器,就请几位幼儿,一位幼儿负责收一种乐器,每人发一个小箩筐;负责收乐器的幼儿手提小箩筐,跟着《找朋友》的音乐节奏,用跑跳步,轮流跳到拿同一种乐器的幼儿面前,幼儿逐个把乐器放入他(她)的筐内。用这一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乐器收得又快又好,活动环节显得紧凑,因为《收乐器》的环节很自然地成 了打击乐活动的最后一环节,没有一点附加的感觉,效果很好。2.儿歌类文学作品 儿歌、谜语一类的文学作品,有很强的节奏感,富有韵律美,念起来朗朗上口,幼儿乐于接受,感兴趣。因此,用儿歌来伴同幼儿学习常规,同样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让幼儿学习自己系鞋带,可配上系鞋带的儿歌“两根鞋带交朋友,两个朋友拉拉手(第一次交叉打结),两个朋友鞠鞠躬,再拉一次手,变成小蝴蝶(第二次打蝴蝶结)。”如让幼儿自己学扣纽扣,以防扣错扣眼(幼儿很容易扣错扣眼,这是个难点),可配上谜语“兄弟四五个,各进各的门,要是走错了,出来笑死人。” 如培养幼儿坐姿端正的常规,可配儿歌“椅背靠一靠,双脚并并拢,小手拍一拍,放在大腿上。” 这些儿歌不仅能激发幼儿对学习常规的兴趣,还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常规的学习要领,更有利于幼儿对常规的掌握。教师应根据具体需要选择相应的儿歌,也可自己编写儿歌,让幼儿在朗朗上口、饶有趣味的儿歌陪伴下,愉快地学习。在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的榜样作用是第一重要的因素。有人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在园的大部分时间都与老师在一起,再加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会有意或无意地进行模仿和学习。可见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的形成,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幼儿常规教育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俗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幼儿。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时时注意自己举止言行的规范,才能给幼儿以身 示范的教育影响。幼儿园里经常使用的间接榜样是文学作品活动——讲故事。幼儿喜欢听有趣的故事,教师充分利用故事等文学载体,运用文学作品中的教育典范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如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教师向幼儿讲述《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发生的事情,启发幼儿爱惜粮食。为了强化教育效果,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模仿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幼儿通过角色游戏的表演加深印象,模仿、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正面强化是指对幼儿遵守规则的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巩固其良好品行。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的正确行为,由于获得及时的正面强化刺激而固化下来,并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为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解决有些幼儿不愿洗手的坏毛病,教师对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用照相机拍照下来,然后在班级的小红花园地里展览。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两张图片,一张图为脏的小手,一张图为干净的小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哪只小手?为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说出脏手上有细菌,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洗手,当幼儿洗干净手后,教师应及时鼓励、赞扬,以使幼儿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除了以上策略和方法,幼儿园老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有很多深入的实践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参考。
第四篇:幼儿园常规教育
幼儿园常规教育主要包括:一日生活常规、教育、教学常规等。幼儿园教师要会科学、合理地制订各项常规,要耐心细致,持之以恒地教育幼儿遵守各项常规,以使幼儿园常规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一节 生活常规
一、进餐的常规
培养幼儿进餐的常规,能促进消化和吸收,保证供给幼儿充足的营养素;保证进食卫生,预防病从口入;养成文明的进餐习惯。进餐时要求幼儿遵守的常规如下。
(1)饭前洗手。进餐前用肥皂泡按照正确的洗手方法,洗干净手。洗净手后,不再干别的事,以免造成再次污染。
(2)吃饭时保持桌面、地面和衣服的清洁卫生。吃饭时,不用手抓饭,不剩饭菜。
(3)学会正确使用餐具。小班幼儿学会正确使用勺子,中、大班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筷子。
(4)吃完饭后,能把碗、筷放在指定的地方,把椅子放入原位后离开餐桌。(5)饭后用温水漱口,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嘴。
(6)中、大班幼儿可轮流担任餐前准备和餐后的整理工作,如饭前分碗、筷、小勺等。
二、饮水的常规
幼儿对水的需要量比成人大,在一日活动中应多次安排幼儿喝水,喝水时要求幼儿遵守的常规如下:
(1)教会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识别自己水杯的标识(在茶杯架的相应位置上粘贴上各种小动物、蔬菜、水果的图案,或直接在水杯上贴防水的图案,图案不能重复,保证每个幼儿都有一个仅属于他的图案),能根据自己的标识,正确拿取杯子。
(2)组织幼儿拿取水杯,可用分组轮流的方法,以免拥挤,并减少等待的时间。
(3)分组组织,轮流取水,并学会排队,做到不拥挤。(4)喝完水,立即把杯子放回原位,不玩杯子。
三、就寝的常规
幼儿睡眠除了要培养良好的睡姿,能自然、安静入睡等良好的习惯外,就寝时还要求幼儿遵守就寝的常规,它能使午睡室整洁有序,能让幼儿学会穿脱衣、裤、鞋、袜,就寝时要求幼儿遵守的常规如下。
(1)睡前能按顺序穿脱外衣、外裤、鞋子,并把衣裤叠整齐放在床后头或教师指定的地方;鞋子整齐地摆放,做到美观、整洁。起床后,会自己按顺序穿衣裤、鞋袜;起床后会自己整理床铺,将被子叠整齐,放置在床头。
(2)小班幼儿可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以上任务,中班开始慢慢过渡到独自完成。
四、盥洗的常规
(1)分组组织幼儿,按顺序轮流进入盥洗室,尽量避免拥挤,以免发生矛盾。幼儿盥洗时,应有教师在现场指导、照顾和督促幼儿认真洗,洗干净,提醒幼儿不玩水。
(2)能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洗脸。
(3)懂得节约用水的道理,学会节约用水的方法,盥洗时,不要把水龙头开得太大,不浪费水。
五、入厕的常规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除了培养幼儿定时大便、按时小便等排便习惯外,同时要求幼儿在入厕时遵守一定的规则,可以让幼儿尽快学会自己料理生活的技能,培养讲卫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入厕时要求幼儿遵守的常规如下。
(1)对初入园的幼儿,要会用语言表达要大、小便,学会坐盆或蹲坑,有些幼儿不习惯幼儿园的便盆或蹲坑,教师应耐心说服,逐渐使之习惯。
(2)4岁后的幼儿,开始学习自己料理大、小便,学习自己穿脱裤子,自己擦屁股,应事先将手纸裁好,放在固定的地方,方便幼儿拿取。一般纸宽10厘米,纸长13厘米左右,并教会幼儿使用方法。
第二节 教育、教学活动常规
一、集体活动中与人交往的常规
1.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1)小班幼儿,会说“谢谢”、“再见”等简单的礼貌用语。
(2)中、大班幼儿会说“谢谢”、“再见”、“请”、“不客气”、“您好”等常见的礼貌用语。并会主动用礼貌用语跟人打招呼和回答别人的问候。
2.学会有礼貌地听别人说话。听别人说话时有礼貌,表示对说话方的尊重,会赢得对方的好感,有利于交往。
(1)小班幼儿,要做到能安静地听人说话,不随便插嘴,不打断别人说话。(2)中、大班幼儿,要做到能集中注意力,耐心地倾听别人说话,不打断别人说话,学会用轮流的方式与人交谈,不抢着讲,不乱插嘴。与人交谈时,做到有目光和表情的交流。个别交谈时,知道要控制音量,以对方能听到为准,不影响其他人。
3.在自由结伴游戏时,能热情而有节制地寻找合作伙伴。找朋友时,会面带笑容,态度友好、动作轻柔,自然大方。4.在集体活动中不与他人相撞。
5.学会看问题不仅要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出发,也要考虑别人的立场和观点,能和同伴共同商量解决活动中出现的简单问题,玩具的分配、游戏角色的分配等。
二、劳动的常规
幼儿应从小学习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包括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教师应按照幼儿年龄的不同,鼓励幼儿参加劳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以活动手、脑和整个身体,锻炼意志,培养爱劳动的态度和责任感。幼儿应遵循的劳动常规如下。
小班幼儿
(1)学习自己穿鞋子、袜子,能分清鞋子的左右脚,分清袜子的底和背,并能穿入脚上。学会自己拿勺子吃饭,不要老师喂。
(2)学会自己搬椅子。方法为:双手分别握住椅子的两旁,椅背朝上,搬动椅子,不能在地面上拖着走。
(3)会自己洗手;会用自己的毛巾擦手、擦嘴;会自己擤鼻涕。会把垃圾扔进垃圾箱。
(4)会按老师的指令做简单的事。如帮老师拿扫帚、簸箕,帮小朋友拿衣服、鞋子,给花浇水、给小鱼喂食等。
(5)会整理自己玩过的玩具、看过的图书,懂得东西从哪儿拿,应放回哪儿。中、大班幼儿
(1)会自己穿脱衣服,会叠衣服;会扣纽扣、系鞋带。当同伴有需要时会帮助同伴扣纽扣、系鞋带。
(2)会整理被褥,会把被子叠成正方形,会铺平床单。
(3)会用筷子吃饭,不掉饭粒,不剩饭。吃饭时不高声说笑,不弄脏衣服,能钻心进餐。
(4)会正确盥洗,盥洗时专心,不玩耍,不弄湿衣服和地面;动作迅速,不拥挤。
(5)会自觉整理自己玩过的玩具、阅读过的图书,做到物归原处。
(6)会按活动需要,摆放桌椅,搬动桌子时,做到两人抬着走,不推、拉桌子。
(7)会擦桌子、窗户,会扫地,自觉保持环境清洁,自觉地将垃圾扔进垃圾箱。
(8)会给植物浇水,给动物喂食,能做力所能及的园地劳动。
(9)能较好地完成老师指派的劳动任务,如分发和收拾餐具、教具等。(10)能完成“值日生”的任务,尽到“值日生”的责任。
三、避免噪声的常规
噪声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众所周知,避免产生噪声人人有责。由于幼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健全,自控能力差,再加神经活动过于兴奋,这些往往使幼儿成了幼儿园内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长期生活在充满噪声环境中的人,容易疲劳,心情烦躁,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幼儿园教师应引起重视,要加强教育,建立预防噪声的常规,并引导、督促幼儿严格遵守,尽量避免噪声的产生,保证身心健康。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形成平和、安宁的心态,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避免噪声的常规如下。
(1)不高声喊叫。
(2)与人文明交谈,个别交谈时会控制音量,集体交谈时,会注意倾听,不随便打断他人的发言或乱插嘴,做到一个接着一个发言。(3)唱歌、念儿歌时也要注意控制音量,能用好听的声音唱歌和念儿歌。(4)自由活动时,不狂奔乱喊,否则既制造噪声,又损伤嗓子。(5)轻轻地走路。
(6)不在活动室里或走廊上跑跳,会轻轻地稳稳地走。(7)进午睡室,会小心地、悄悄地走。(8)轻轻地拿放东西。
(9)搬桌子,两人抬着走;搬椅子,两手抱着走,不在地面上拖动,以免发出噪声。
(10)饭后、饮水后、轻轻地把杯、碗、盘、勺、筷等放入指定的筐或桶内,尽量不发出声音。
(11)平时不敲打桌子,不摇动椅子。
四、教学活动常规
幼儿园教学活动常规有一般性的组织常规,如排队、举手发言、坐姿端正等;也有特殊教学活动的常规,如针对音乐活动、体育活动等不同教学活动的特点,有一些特别的常规要求。教师应明确各项教学活动的规则要求,并指导、督促幼儿遵守各项规则要求,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好效果。
(一)教学活动中幼儿需遵守的一般常规
1.排队
在集体教育、教学过程的组织中,少不了排队这一组织形式,它是活动顺利、有序进行的保障,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习惯。教师不但要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组织幼儿排队,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自觉排队的习惯。让幼儿知道,一般有三人以上出现等待现象时,就要自觉排队。
(1)盥洗、入厕、饮水时遇到等待现象应排队。
(2)集体走楼梯、过走廊,要排好队靠右边走,把左边空出来,供别人用,以免挡住别人的通道。
(3)玩滑梯、秋千、浪椅等大型活动器械时,要排好队,一个接着一个来,懂得先来后到的道理,学会必要的等待。保证活动的安全。
(4)在早操、游戏、音乐、体育等活动中,能根据活动的需要和教师的指令,排成各种队形。
(5)集体出游、散步需要排队,一般排成两路纵队,幼儿两两拉手行进。小班幼儿可用绳子做护栏,即绳子两端分别由两位老师牵住,幼儿排成一路纵队,用右手扶住绳子,就可向前行进,这种方法既安全,又方便低年龄幼儿行走,比一个幼儿拉着一个幼儿的衣服走效果要好得多。2.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常规
(1)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解,按老师的指令开始、展开和结束活动,步调一致、反应灵敏、行动迅速。
(2)举手发言。养成勤于动脑,积极发言的主动态度。同时又要做到回答问题或要求发言时,应先举手,得到老师许可,方可起立发言。会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等待教师邀请。注意倾听同伴发言,不随便打断或插嘴。(3)不随便进出活动室。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如喝水、入厕,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不随便借故离开活动室,更不擅自离开活动室,随便进出。能坚持完成学习活动。
(4)不随便玩弄事先准备好的学具、操作材料等学习用品,以保证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活动中。
(5)坐姿端正。背部挺直,靠着椅背,肩部放松,双手自然放在大腿上。保持正确的坐姿,既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又能保证骨骼的正常生长。
(6)活动结束后,自己收拾简单的学具、乐器、操作材料等学习用品,整理场地。离开时,能迅速地将椅子轻轻靠近桌子。
(二)特殊教学活动的常规
音乐活动中韵律活动的常规 1.活动开始和结束的常规
(1)听音乐的信号起立和坐下。一般采用旋律向上的音乐作为“起立”的音乐,用旋律向下的音乐作为“坐下”的音乐。(2)听音乐的信号开始活动和结束活动。
(3)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活动后迅速找到空位子就座。(4)活动结束时,自己收拾道具和整理场地。2.活动进行的常规
(1)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2)听音乐的信号变换队形,一般采用进行曲,听进行曲音乐,按音乐的节拍,边踏步边走成新的队形。
(3)在没有队形要求的情况下,找比较空的地方活动。
(4)在自由移动或活动时,不与他人或场地内的道具桌椅等相撞。
(5)在自由结伴的活动中,安静地在规定的时间内寻找、选择同伴、交换舞伴、分组或分配角色。
(6)在自由结伴活动中,热情而有节制地与舞伴交流、合作。
音乐活动中打击乐器演奏的常规 1.活动开始和结束的常规
(1)听音乐的信号整齐地将乐器从座位底下取出或放回。
(2)乐器取出后,凡不演奏时须将乐器放在大腿上,做到不发出声音,眼睛也不看乐器。
(3)开始演奏时,按指挥者的手势整齐地将乐器拿起,做好准备演奏的姿势。演奏结束后,按指挥者的手势将乐器放回大腿上。(4)活动结束后,自己收拾乐器和整理场地。2.活动进行的常规
(1)演奏时身体倾向指挥者,眼睛注视指挥者,积极地与指挥者交流。(2)演奏时注意倾听音乐和他人的演奏。
(3)演奏时注意力要集中,不做与演奏无关的事。
(4)交换乐器时,须将原来使用的乐器放在椅子上,再迅速、安静地找到新位子坐下。
(5)交换乐器过程中不与他人或场内的椅子相碰撞。
体育活动的常规
(1)听口令或哨声踏步、走队形、做动作。(2)教师示范讲解时,集中注意倾听和观看。
(3)解散活动时,应在指定的地方活动,不互相碰撞。(4)做剧烈活动时,不高声喊叫,以免损伤声带。(5)做体育游戏时,严格遵守游戏的规则。(6)成集中队形时,动作迅速,不发出声音。
(7)结束活动时,会帮助教师收拾活动器具,整理场地。
第三节 常规培养的策略、方法
幼儿园各项常规一旦确定,教师就应教育、引导、督促幼儿遵守,严格要求,持之以恒,直至形成习惯。否则,哪怕制订得再好的规则,也只是纸上谈兵,失去意义。
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参考以下策略、方法。
一、严格要求,毫不懈怠
幼儿园提出的各项常规,对幼儿来说,应该是符合实际,是他们接受能力范围之内的;但又应该做到有一定的难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即对幼儿的心理形成适当的压力。心理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有利于促进幼儿积极向上。同时,幼儿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和发展,努力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和经受挫折的能力。
教师在培养幼儿遵守常规的过程中,要严格要求,给幼儿以适当的压力,让幼儿经受一定的挑战,变压力为动力。而不能“心慈手软”,一旦遇到困难,或太浪费时间,就放松要求,甚至放弃。
严格要求,就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既定的规则办,说话算数,说到做到。若幼儿感到有困难,也不能放松要求,更不能放弃,要有坚定的立场,顽强的意志和耐心,帮助幼儿反复练习,以形成自觉的行为。当然,严格要求不是大声地训斥或责备。如,当教师提出“搬椅子时动作要快,不发出声音”的规则要求,幼儿有能力做到,却没能做到时,教师不能因为怕耽误时间,影响下面的活动,虽然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可看看椅子也已经放好了,就算了。这样做其实就是对规则的放松,没有严格要求,因此也就很难达到要求。要做到严格要求,那就应该让幼儿把椅子放回原位,重新搬,有必要的话,可反复进行,直至达到要求。在反复进行的过程中,要有耐心,保持心平气和,不训斥、指责幼儿。
又如,教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自己拿勺子吃饭的常规,一开始幼儿拿不好勺子,到处撒饭粒,花的时间更长,既给教师增添麻烦,又耽误时间,还不如由教师喂来得省事。教师不能因为麻烦或浪费时间而放弃规则要求,而是要坚持原则,耐心地、不厌其烦地一点一点地按要求去做,直至达到目标。
二、共同合作,持之以恒
共同合作,持之以恒,指的就是一致性和一贯性。一致性和一贯性是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尤其是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上,更显得重要。共同合作,可以从内容和对象两个层面去理解。首先从合作的对象看,既包括幼儿园保教人员之间的合作,幼儿园保教人员与家长的合作,同时也包括幼儿园教师、家长与幼儿的合作。从合作的内容看,一是指合作制订各项常规,二是共同遵守各项常规。
合作制订常规,不仅要求幼儿园班级中的各位教育者合作参与,共同制订出一致的规则,同时,可请家长参与,以便家长深入了解幼儿园的各项规则。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要鼓励幼儿亲自参与规则的制订,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成为规则的主人。具体做法如教师、幼儿共同商量、讨论出规则,然后让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将规则表现出来,并张贴在墙面上,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对规则做到心中有数,用图画表现出来的规则一目了然,容易理解,又可以随时提醒幼儿遵守。幼儿对自己亲自参与制订的常规,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会主动的去履行。
幼儿园保教人员、家长、幼儿多方面合作制订的常规,更具有合理性、可行性,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共同遵守,为幼儿起榜样作用,也有利于家园合作共同督促幼儿遵守。如在交往的常规中,要求幼儿“会用礼貌用语,有礼貌地与人交谈”,幼儿只在幼儿园里被要求这样做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树立榜样的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与所有人交往的过程中都应该这样做。有多方合作,有一致的要求,常规就会很快成为幼儿的自觉行为。
持之以恒,是指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时,要有一贯的要求,定下的规则,不随意更改,在执行过程中,不走样,不打折扣,不随心所欲,也不半途而废,始终如一,坚持到底。当一种常规刚刚建立时,需要每天坚持,以达到巩固。当一种常规已经巩固时,在执行时也要每次提醒幼儿做到。教师在提常规要求时更不能随心所欲。如,今天教师心情舒畅了,就会放松对幼儿的要求,哪怕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也可以随便说话,随便在地上打滚等。哪天教师心情不好了,就会“严格要求”,这也不许,那也不行,动不动就批评。当然,有这种行为的教师,前提是没有认识到常规教育的意义。幼儿园的常规不是教师用来压制幼儿,对幼儿实行控制的手段,而是塑造幼儿完善人格的积极措施。因此,在进行常规教育时,教师一定要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从幼儿身心健康出发,不惜付出耐心和恒心,坚持不懈,才能取得好效果。
三、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人的大脑皮层活动有它规律,“优势兴奋”就是其中的一种。当人的大脑皮层处于“优势兴奋”状态时,就会使人感到工作或学习过程十分的轻松、愉快,使人注意力高度集中,激起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大大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
促进大脑皮层“优势兴奋”状态形成的主要因素就是“兴趣”。人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等,就是因为兴趣能使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使人产生工作、学习的愉快感,激发人们工作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使工作和学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幼儿的常规教育中,幼儿园教师同样要善于利用大脑皮层优势的原则,尽量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常规训练,必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尝试用以下方法。1.游戏形式或游戏口吻 游戏是学前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是幼儿容易接受的学习形式。把常规教育内容寓于游戏的形式中,或用游戏的口吻进行组织,会大大激发幼儿学习常规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如前面提到的《吃饭=组装车》这一例子中,教师为了培养幼儿不挑食、自己吃完一份饭菜的习惯,就是利用孩子对汽车的兴趣,用游戏的口吻,把食物比作汽车零部件,把进食比作组装汽车,大大激发了幼儿的进食兴趣。又如:在打击乐活动中教师为了培养幼儿自己收拾打击乐器的常规,用幼儿乐于接受的游戏形式进行组织。具体方法是:请几位幼儿,人数与乐器的种类相同,即有几种打击乐器,就请几位幼儿,一位幼儿负责收一种乐器,每人发一个小箩筐;负责收乐器的幼儿手提小箩筐,跟着《找朋友》的音乐节奏,用跑跳步,轮流跳到拿同一种乐器的幼儿面前,幼儿逐个把乐器放入他(她)的筐内。用这一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兴趣,乐器收得又快又好,活动环节显得紧凑,因为《收乐器》的环节很自然地成了打击乐活动的最后一环节,没有一点附加的感觉,效果很好。
2.儿歌类文学作品
儿歌、谜语一类的文学作品,有很强的节奏感,富有韵律美,念起来朗朗上口,幼儿乐于接受,感兴趣。因此,用儿歌来伴同幼儿学习常规,同样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让幼儿学习自己系鞋带,可配上系鞋带的儿歌“两根鞋带交朋友,两个朋友拉拉手(第一次交叉打结),两个朋友鞠鞠躬,再拉一次手,变成小蝴蝶(第二次打蝴蝶结)。”如让幼儿自己学扣纽扣,以防扣错扣眼(幼儿很容易扣错扣眼,这是个难点),可配上谜语“兄弟四五个,各进各的门,要是走错了,出来笑死人。”
如培养幼儿坐姿端正的常规,可配儿歌“椅背靠一靠,双脚并并拢,小手拍一拍,放在大腿上。”
这些儿歌不仅能激发幼儿对学习常规的兴趣,还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常规的学习要领,更有利于幼儿对常规的掌握。
教师应根据具体需要选择相应的儿歌,也可自己编写儿歌,让幼儿在朗朗上口、饶有趣味的儿歌陪伴下,愉快地学习。
3.音乐作品
音乐是情感艺术,它通过人的听觉直接打动人的心灵,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等直观性和美感,能引起人精神上的快感。幼儿喜欢听音乐,喜欢唱歌,因此采用音乐作品来辅助幼儿常规的学习,是幼儿园教师常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尤其是在音乐后动中,能很好地运用音乐来指挥幼儿学习常规,如幼儿听音乐做律动进活动室入座;听音乐开始活动和结束活动;听音乐起立或坐下;听音乐踏步变队形等。音乐的运用能很好地帮助幼儿学习常规,也能使音乐活动变得紧凑而有条不紊,大大减少教师的组织时间和幼儿的等待时间,同时能创造出浓厚的音乐氛围,使音乐活动取得好效果。
在日常生活常规的学习中,也可用音乐来辅助,如漱口时,可配上“漱口”的歌曲;洗手时可配上“洗手”的歌曲;刷牙时可配上“刷牙”的歌曲等。
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儿歌、音乐等材料,能很好地激发幼儿学习常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热情,还能随时提示常规的要领,对幼儿学习和巩固常规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应适当选择、合理运用以上材料,在常规教育中发挥其作用。
四、榜样鼓励,正面强化 榜样激励是指为幼儿提供正确的行为典范,激励幼儿去模仿。为幼儿提供的榜样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直接的榜样主要是指成人和同伴,间接的榜样有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在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的榜样作用是第一重要的因素。有人说: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在园的大部分时间都与老师在一起,再加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会有意或无意地进行模仿和学习。可见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的形成,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幼儿常规教育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俗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幼儿。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时时注意自己举止言行的规范,才能给幼儿以身示范的教育影响。
幼儿园里经常使用的间接榜样是文学作品活动——讲故事。幼儿喜欢听有趣的故事,教师充分利用故事等文学载体,运用文学作品中的教育典范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效果。如为培养幼儿爱惜粮食,教师向幼儿讲述《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讨论故事中发生的事情,启发幼儿爱惜粮食。为了强化教育效果,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模仿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幼儿通过角色游戏的表演加深印象,模仿、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
正面强化是指对幼儿遵守规则的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巩固其良好品行。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的正确行为,由于获得及时的正面强化刺激而固化下来,并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为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解决有些幼儿不愿洗手的坏毛病,教师对已经养成洗手习惯的幼儿用照相机拍照下来,然后在班级的小红花园地里展览。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向幼儿出示两张图片,一张图为脏的小手,一张图为干净的小手,然后组织幼儿讨论:“你喜欢哪只小手?为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说出脏手上有细菌,吃到肚子里会生病的道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学会洗手,当幼儿洗干净手后,教师应及时鼓励、赞扬,以使幼儿逐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除了以上策略和方法,幼儿园老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有很多深入的实践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参考。
第五篇:幼儿园常规教育小结
小班幼儿常规教育小结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也就是我们平常经常说的常规,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幼儿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是“动力定型”的建立过程。若一开始由错误的教养方式可得错误的动力定型,将会导致一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或生活不能自理。反之,若一开始建立良好的动力定型,无疑会终身受益。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加上小班幼儿年龄小、依赖性强、对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也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顽皮,一旦整天生活在一个班集体里,势必很不习惯、很不适应。众所周知,要搞好一个班级,建立常规是必要的,初入园的小班幼儿,因而良好常规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那怎样把常规转化为幼儿的自觉生活习惯。本学期我们小班年段从实际出发进行了关于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研讨。回顾一学期的工作现小结结如下:
一、分清阶段、把握重点。
从小班一开学开始,我们在学期初就对小班幼儿一年中的常规培养做好定位,分成若干个阶段:小班上学期的前半学期:以适应、熟悉为主;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为主。小班下学期的前半学期:以巩固、适应为主;后半学期:以乐意遵守为主。
二、内容分层、循序渐进。
作为教师都希望把自己的班级常规抓好,但是每班幼儿的特点是截然不同的,要培养千万不可以“一刀切”,更不可急于求成,常规培养不能只追求即时效果,应循序渐进。什么常规在什么时候教下去才适当,深入到什么程度才适宜,遇到问题,如何去调整,都应象会计做预算一样有一个统盘的考虑。下面我就以如何引导幼儿收拾玩具为例,说说各班是如何开展的。
(一)各班级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定目标。
小一班:大多数的幼儿已经学会给玩具分类,但多数幼儿区角的观念还不是很明确,在区角活动后收拾玩具时经常将玩具放错,如语言区的玩具放到动手区。目标就定位为学习一一对应收拾摆放玩具。
小二班:幼儿不能很好的、自觉的爱护和收拾玩具,对丢在地上的玩具不能主动的捡起来,目标定位为懂得玩完玩具后要放回原位,学习收拾玩具的方法。小三班:在玩娃娃家时,幼儿不能有次序地收拾玩具,菜市场的菜经常很随意地放回塑料筐中。目标定位为初步学会按相同标记收拾玩具。
小四班:一样玩具要收拾,许多同伴都来帮忙,你帮着往那搬,我帮着往这搬,最后玩具没收好,还争吵了起来,有时还撒了满地,这都是因为孩子无法把握好如何适度的帮忙,协作帮忙的方法没掌握。目标就定位为学习合作收拾大型玩具。(二)通过相互观摩讨论,寻找成功教学策略。
1、标志法:小班幼儿不认识阿拉伯数字,更不识汉字,记忆的持久性较差,就运用标志引导幼儿分类收拾,如放串铃的框子外就贴上串铃的标志,让幼儿通过标志了解相同的玩具要放在一起,提高幼儿的分类意识;如音乐区的玩具用上唱歌、音符等较形象的图案;美工区就用画画等形象的图案,让幼儿了解什么材料应该放置哪个区角。
2、游戏法。
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学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如“送玩具回家家”的游戏,把班级常用物品按固定位置摆放。如:幼儿脱下的衣服叠好后放在玩具柜上,杯子放在杯架上,图书放在图书架上等,这样使幼儿对班上物品的位置产生深刻印象,养成了不乱拿乱放的好习惯,通过这样反复的游戏,幼儿知道什么玩具改该送什么地方,还加深了幼儿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规习惯。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 让幼儿扮演不同的小动物,通过看不同的小动物标志,相同的动物回到同样的家,让幼儿了解到标志的起示作用,知道小动物有家,玩具也有家,相同的玩具也要住在一起,使幼儿能分类收拾玩具。
3、情景法
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对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容易接受,并且接受很快,反之,幼儿就注意力不集中,情景式教学是小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就利用小班幼儿这一年龄特点,尽量采用情景式的教学,如设置小熊家的情景,以让幼儿帮小熊整理家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讨论收拾玩具的次序,并引导幼儿有次序地进行收拾。
4、观看视频
(1)把幼儿平日里乱收玩具的情况拍摄下来,让幼儿通过观看自己的录象进行思考和讨论懂得爱护和收拾玩具。
(2)拍摄有关幼儿搬玩具的相关录像片段。片断一:一个幼儿搬不动玩具。
片断二:许多幼儿来帮忙,没商量,方向不一致,玩具还是没收回原位。片断三:一个幼儿来帮忙,协商一人搬一边,玩具收回原位。片断四:许多幼儿来帮忙,商量方法,玩具收回原位。也是让幼儿通过观看、体验、比较寻找出最好的方法。(三)活动后的反思
1、教师在活动中要多注意一些细节部分,如游戏时搭建的房子不牢固,致使场面有些混乱;摄的视频材料,不仅要注意整体内容,还要关注视频中的对话,它可能就是影响活动的重要因素;教师组织活动要注意提问的设计,不适宜太泛,思维空间不能太大,应多为选择性等较简单的问题,使幼儿稍一动脑就能回答的问题。
2、情感交流与肢体语言相结合,创造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常规管理生情并茂。如多用一些身体的语言如:抱抱他们、亲亲他们、与他们握握手,通过这些与孩子情感交流, 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孩子们会越来越喜欢你,有了感情的基础,这是建构良好常规的基本前提。
3、和孩子一起制定常规
通过不断学习落实《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是让幼儿主动发展的好机会,在每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力,还能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增强责任意识。还孩子一起制定常规,能使孩子们由简单、被动遵守规则转变为自身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