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生劝老人公共场所禁烟导致老人死亡案的分析

时间:2019-05-14 08:4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医生劝老人公共场所禁烟导致老人死亡案的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医生劝老人公共场所禁烟导致老人死亡案的分析》。

第一篇:对医生劝老人公共场所禁烟导致老人死亡案的分析

对医生劝老人公共场所禁烟导致老人

死亡案的看法

事件经过:37岁的杨君(化名)是名医生,在医院里劝病人不能抽烟是常事。然而最近半年,对于劝人莫抽烟这件事,杨君有了阴影。大约在半年前,因在小区电梯里劝一名老汉不要抽烟,引发争执,老人情绪激动心脏病发作离世。事后,家属将杨君告上法庭,要求40余万元的赔偿。9月4日,金水区人民法院对此案做出一审判决,法院酌定杨君向冯清家属补偿1.5万元。

本是一句善意的提醒,谁曾想到,竟会招致如此后果?这种情况的责任应该如何划分呢?

我认为:首先,从法律上进行分析,《某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条例》第十条规定:公民有权制止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的吸烟者吸烟。杨先生在自己所处的环境遭到污染后积极行使了自己作为公民的监督权利,且这种行为并不会造成死亡的结果。此处冯某处于不利地位。

其次,从道德上来看冯某在电梯内抽烟是不对的,杨先生的劝阻是有对的,这点我们应该给予其肯定。当然我们也希望能够更加圆满的处理这个问题,毕竟最后他俩还是吵了起来,时间还有点长。然而人民法院对此案做出一审判决,认为冯某在电梯内抽烟导致双方发生语言争执,冯某猝死,这个结果是被告未能预料到的,被告的行为与冯某死亡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冯某确实是在与被告发生言语争执后猝死,依照《侵权责任法》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根据公平原则,法院酌定杨君向冯清家属补偿1.5万元。

由此可见,此次事件问题的争议点是对道德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处置和平衡。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互相交叉和渗透的,法律所禁止的,在道德层面上同样被谴责;而被道德所谴责的行为,在法律上却不一定被禁止。法律所提倡的行为,在道德上也被鼓励;而道德上鼓励的行为,在法律中就不一定提倡。也可以说,法律要求的东西基本上是道德的底线,而道德是法律的提升。法律内容的补充更多的是基本道德底线的提升,而道德规范的扩大,却不一定对法律产生什么影响。法律的规定跟道德的要求之间并不完全一样。关于本案还有一个值得深思的法律问题:赔偿与补偿的区别。我们注意到在本案中杨先生说:“老人突然离世,他也很难过,即便家属不索赔,他发自内心也想给予家属一定补偿,但这个补偿是出于人道主义的捐赠,不是赔偿。”我认为杨先生的说法是对的。法院的判决让杨先生承担的是补偿,而非赔偿,虽然都是钱,但是这是存在重大区别的。赔偿的前提一定是有错,但是补偿并不是全部如此,可能并没有主观过错,只不过是基于公平原则,法律作出的一种特殊规定。例如在一个高楼下被某物砸伤的人在找不到直接侵害人时可以要求该楼的所有住户承担相应的责任,这里依据的也是公平原则。同时,法院不知是否有“对方是老者,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其可能有潜在疾病、不能激动、不应与其争执“的逻辑。因此,法院判决补偿老人家属1.5万元,应是从息事宁人和讲和谐的角度,以补偿名义,平衡下当事人利益,实际支持的即是道义性的补偿,不是认定法定责任。

在此我有一些建议:

第一,加强对公民的道德素质教育。尊老爱幼和助人为乐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继续弘扬这种好的传统,给未来的一代做好榜样。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更要积极倡导维护公共场所的良好秩序,确保每一个人的应有权利得到保障。

第二,加强普法意识宣传。当前我国在建设法治国家上投入了巨大精力,但还得继续努力,加强普法的力度与广度,尤其是要加大在基层的普法力度,让广大底层人民也能够学法,懂法和用法。

第三,加强制度的完善。我国是礼仪之邦,儒家传统文化中对道德两个字看得很重,此次案件的判决,无疑是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者的一种伤害,但法律是无情的,我们只能说法官的判决不够妥当,但可以看出法官对医生杨某还是做出了一定的保护。所以助人为乐行为,因目前我国法制的不完善,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我国法律在今后能更加完善。

第二篇:2018开发区法律援助中心对失地老人提供法律援助案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法律援助中心对失地老人提供法律援助案

一、案例基本信息采集 案件类型:民事 办理方式:诉讼+调解

指派单位: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法律援助中心 承办单位:河北君德风律师事务所 供 稿:河北君德风律师事务所 高易

审 稿: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法律援助中心 高慧芳 米秋实 检索主题词:法律援助 失地老人 赡养费

二、案例正文采集

【案情简介】

今年84岁的张某兰老人,家住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望海店村,共有三个子女,大儿子体弱多病,女儿有残疾,在征地拆迁补偿时,老人将三套房屋及土地补偿费全部赠予了二儿子。2016年底开始与二儿子共同生活,在此期间,老人每月付给儿子儿媳700元生活费,且在身体状况许可的情况下承担带孩子、做饭等部分家务劳动。然而,共同居住期间婆媳间常因一些家庭琐事发生矛盾,后二儿子儿媳不愿再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拒不支付基本生活费。

本案受援人是一名丧偶又无家可归的高龄老人,面临生存的绝境,援助律师接受指派后,在第一时间联系了张某兰,经了解,老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部分非医保类用药无法报销,需自费筹措购买,老人每月仅靠自开发区养老保险领取的基本养老金维持生活,无 1 其他固定收入,经济极其困难。本着息诉解纷、家庭和睦为原则,在最快时间内争取调解,妥善处理纠纷,让老人居有定所是首要任务。鉴于受援人的特殊情况,援助律师向人民法院提出对老人的司法救助申请,提交《减免诉讼费申请书》及《先予执行申请书》并积极与立案庭沟通,得到了开发区法院的支持,诉讼费用可以予以缓缴。

开庭前援助律师多次与其子联系,拟在庭前促成调解,但均被拒绝。开庭当天,考虑到本案是一起家庭纠纷,争取调解是快速息诉止争的最有利方式,援助律师本着维护受援人最大利益的角度出发,尽管多次受挫,仍然积极促成本案调解。在开发区法院法庭外等候开庭时,援助律师向其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强调了受援人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并通过其他亲友劝诫,形成舆论压力,在与法官积极沟通并对其子高某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后,双方终于达成调解协议,受援人的诉讼请求也如愿得到了支持,《民事调解书》载明张某兰自2017年10月1日开始,随其子共同生活,其子于每月1日支付其赡养费1000元。至此,张某兰老人的脸上才终于露出了笑容。

【案件点评】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家庭赡养纠纷,事实和责任清楚,并不是疑难复杂案件,但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法律纠纷易解,家庭矛盾难断,在律师初次与张某兰老人接触时,老人夜不能寐,日日以泪洗面,年逾古稀的老人渴望亲人的陪伴,也非常需要亲情的寄托,帮助双方当事人解开心结,让老人回家,才是案件处理的关键。在援助律师的不懈努力下,老人最终与亲人团聚,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不致流 离失所。

近年来,随着开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农村出现了一个亟需关爱的特殊群体--失地老人。重点关注高龄、空巢、失独及经济困难老年人,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度过安定幸福的晚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一纸民事调解书就是老人老有所养的保障,既避免了双方当事人对簿公堂,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缓和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同时又有利于提高办案效率,减轻当事人的讼累和法院审判工作压力,这样的解决方案更符合《民法总则》关于亲属关系的立法本意。帮助失地老人解决医疗、救助、赡养、财产继承等老年人最关心、最现实的法律问题。解法结更解心结,让他们拿到的不仅仅是一份判决、一份调解,更要让他们看到维权的希望、人间的温情!

第三篇:当前老人对高端养老公寓的需求分析(四)

当前老人对高端养老公寓的需求分析

(四)作者:周燕珉,李佳婧 本文原载于《中国房地产报》

对套内设施、建筑风格、周边配套的需求

当我们询问老人关于设备设施方面的需求时,老人也提出了许多的要求,体现出老人对独立性、舒适性及安全性的考虑,具体如下:

1.套内设施:适应安全、舒适、独立的生活方式

最好有自己的洗衣机

老人大都不喜欢把自己的衣服和他人的混在一起洗,因此希望能有自己的洗衣机,不能自理时再交给护理人员统一洗。这就需要在养老公寓的套型设计时考虑洗衣机的位置,以及老人在室内晾晒衣物的空间需求。② 希望有小厨房

许多老人表示在能够自理时倾向于自己有一个小厨房,方便热饭、做简单的粥和汤,满足自己的特殊营养需要。同时一些老人也表示,也可以通过做饭促进与子女的交流。一些老人则表示可以不需要套内小厨房,但宜设一些公用厨房,有微波炉等简单设备方便热饭即可(图1)。图1 日本老人公寓中的小厨房:满足烧水、热饭菜、煮粥需求(作者自摄)

③ 满足泡澡需求

在调研中,许多自理老人提出泡澡是对生活的一种享受,希望套内能设置浴缸。但老人们也担心自己在泡澡时滑倒,并且卫生间内的洗浴空间有时也不够宽敞,难以设置浴缸。因此,可以考虑在公共浴室中设置浴池、水疗池等,这样既可满足老人的泡澡需求,又可有专人看护、协助,保证老人的使用安全。

④ 有充足的储藏空间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许多老人在入住养老公寓后,希望把之前家中的许多物品搬至自己的房间中,但这样往往导致居室内储藏空间不足,屋内很乱,有时甚至会有绊倒的隐患。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利用房间内的上部空间做吊柜、顶柜、让子女或者工作人员帮忙拿取物品,适当加宽走道做柜子,也可以将地下室部分划为一些存储隔间给老人放置换季物品,充足的储藏空间将使老人的居室内显得更加宽敞、舒适。

2.建筑风格:多样化需求,文化感受青睐

① 外形宜庄重、大气,偏爱中式立面风格

调研过程中,我们拿出不同立面风格的建筑照片,请老人从中挑选喜爱的样式。多数老人认为养老公寓建筑外观给人的总体感受首先应当是方正、色调温暖的,同时要体现文化感、厚重感,也有老人提出喜欢怀旧的感觉。

从调研结果看,大部分老人更偏爱庄重的中式立面,也有一些老人喜欢独特的中西合璧式。剖析原因,大概是由于老人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部分有出国经历的老人又对西方建筑样式有特殊的感情。但总体而言,简单、大气的立面风格更受到老人喜爱。

一些老人的子女表示喜欢欧式的入口,认为比较高档、气派,并且希望从外立面可以看出养老公寓的特别和优越感,这体现了许多子女希望能够通过送父母进入高端养老公寓来体现孝心的心理。

② 室内装修宜温馨、舒适

我们在调研中提供了中式、日式、欧式三种装修风格的图片供老人选择(图2)。老人的选择比较多样,但大部分老人认为日式装修的简约、细致给人安全、舒适的感觉,室内木色材质也让人觉得很温馨;中式装修比较符合老人的怀旧心理和文化偏好,室内空间效果较为气派,但调研中老人普遍担心中式风格会比较昂贵;选择欧式风格的老人则表示喜欢欧式装修中的地毯、沙发及整体配色给人带来的温暖、柔软的感觉。老人们也提出如果套型内的室内风格能多样化,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有所选择。

图2 室内风格对比:老人的喜好各有不同,但人性化、舒适化是核心 ③ 喜欢中式园林

许多老人表示希望养老公寓的室外环境能够有山有水,最好能有较大的庭院或者周边有大型公园。健康老人则喜欢有晨练的广场。在园林的风格上,大部分老人都表示偏爱中式园林,认为中式景观“层次丰富、树多、好玩有趣”。老人的子女则更关注景观的安全性,喜欢开阔的绿地和平整的散步道。有些老人还表示设施中的园林可以定时开放给外界,为园林增加人气。

3.周边配套设施:立足老人,满足餐饮娱乐及日常需求

在调研过程中,有些老人认为公寓内的配套设施过于单一,不能满足老人多样化的生活需求。而养老公寓周边一定的餐饮、商业等配套设施往往可以方便养老公寓中的老人生活,也使老人的活动有更丰富的选择。老人对周边配套设施的需求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① 希望附近有高档中餐厅

许多老人表示希望老人公寓附近有中高档的餐厅,方便子女探望时一起外出就餐。外出就餐一方面能促进老人与子女的交流,一方面老人的子女也希望能借此机会为老人换换口味。

周围有贴近老人需求的菜市场、小超市、药店、食品店

调研中,很多老人都反映周边的购物配套设施不足,希望养老公寓的附近能够有可以满足老人日常需要的商店,如药店、食品店、超市,一些能自己做饭的老人希望能从小商贩手里直接买到新鲜的蔬菜才好,老人的子女则希望商店具有专业性,商品种类应能够贴近老人需要,使他们可以买到护膝、助步器等老人很需要但一般商店难买到的商品。

③ 有底商、中高档购物中心或娱乐设施供游玩

在调研中,很多老人希望养老公寓周边能有形成规模的底商或购物中心,一方面方便老人和子女买东西,一方面也能使日常生活更加丰富。一些老人的子女提出,希望养老公寓周边或设施内部能有可以陪老人在里面玩一整天的娱乐休闲设施,既满足陪老人逛街、休闲的愿望,同时也能增进和老人的交流。目前,许多位于近郊的养老设施周边餐饮、商业、娱乐等配套设施很少,许多老人表示:“如果周围有玩的地方,孙子孙女就可以和儿女们一块过来,一家人一起过个周末。”

④ 需要技术好、环境优雅的理发店

理发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服务,特别是60-70岁左右的青年老人们仍很关注自己的仪表。很多老人希望养老公寓周边能有理发技术好、环境优雅的理发店。然而,目前在养老公寓中单独配置的理发室往往会出现使用频率较低的情况,可以考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设施周边的理发店为老人提供优质理发服务。

⑤ 洗衣店很有必要

许多老人表示,尽管已经有了居室内的洗衣机,但养老公寓周边有配套的洗衣店也是非常必须的,可以更方便地送洗大衣、床单及换季衣物等。

总结

本文通过四期的连载,讲述了老人选择入住养老公寓时,对区位交通、医疗条件、护理服务、硬件设施等方面的考虑因素,这些需求可凝练为三点,即:保障安全的需求、享受生活的需求与摆脱孤独的需求。

然而,在满足老人生活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基础上,养老公寓应当进一步关注老人的精神生活,促进老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性,使其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一方面,应尊重老人的生活习惯,满足老人独立、自主、个性化的生活需求,提供针对不同护理程度老人的照护服务。另一方面,应积极为老人提供丰富的活动种类与活动空间,帮助老人度过健康、充实、快乐的晚年。

目前,许多养老公寓的开发和设计片面考虑设施的高档豪华或者规模的大型化,正在步入“高端化”误区。而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考虑入住养老公寓时,老人们最关注的往往不是设施的豪华或者规模的宏大,而是公寓内的硬件设施是否适合老人、各项服务是否周到及时等因素。因此,只有从老人的养老需求与期望出发,把策划、规划、设计、运营统和成一个整体,才能使养老公寓成为老人理想的养老场所。

第四篇:对社会转型期农村贫困地区留守老人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对社会转型期农村贫困地区留守老人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以甘肃陇南市××村为例

内容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使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却愈发加重, 农村留守老人的大量出现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现象,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就通过对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产生背景及原因、西北贫困地区留守老人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解决问题的对策并进行探讨。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留守老人;双重留守

一、选题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更是日新月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步伐的加快,消费水平不断上升,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农村地区原有的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已不能满足农村的生存需要。为了生计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开始不断的向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转移,这给农村地区原有的家庭结构、亲情关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继续向外转移,使得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愈加严重,农村留守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西北贫困地区的留守老人的问题日益突出。

西北地区占地面积广阔,人口密度低,是传统农业区,交通落后、种植方式落后,原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不高,生活环境恶劣,属于贫困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生活环境和地区的发展水平的限制,并伴随着大量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使得该地区留守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沉重的劳动、隔代抚养等负面问题日益突显出来。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一)目的

农村“留守老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之一,这主要表现为农村“留守老人”经济上的收入低、社会上的地位低、生活质量的层次低、政治上的影响力低和心理上的高敏感。他们辛苦劳作一生,到了安享晚年的时候,却要面临着子女常年离家、继续劳动的重大压力、缺乏社会的关爱、承受骨肉两地分离的痛苦,留守老人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所以解决留守老人问题,可以使他们能够真正安享晚年;使得外出子女没有后顾之忧;也有利于该地区的协调、健康发展。

我国的历史就是以农业为主的发展过程,而从事农业劳动的人集中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然而“留守老人”的问题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如果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将使其子女不能专心工作而阻碍城市化建设,影响社会健康发展等问题。在物质文明走向发达的今天,虽然农村“留守老人”的大量出现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但是。他们自身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很难依靠自身力量解决自身的养老问题,他们需要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以达到改善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和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使得农村留守老人能安度晚年,其子女能专心为城市化建设工作、社会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意义

首先,我国自古以来就推崇孝悌之道,解决好老年人的问题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是我们对老年人应尽的义务;其次,留守老人的难题若得不到解决,将会影响到他们的晚年生活与身体健康;所以,解决好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也有利于家庭关系的和睦,使农村外出子女没有后顾之忧,能够专心的工作;再次,解决好农村留守老人问题,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有利于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建设;所以解决好留守老人的问题意义和影响深远重大。

三、文章主要概念界定及分析

(一)对社会转型概念的界定

“社会转型”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主要有三方面的理解:一是指社会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即是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

(二)农村贫困地区“留守老人”的界定及分析

农村留守老人不同于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农村留守老人是指因子女(全部子女)长期(通常半年以上)离开户籍地进入城镇务工或经商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而将孩子、妇女、老人(年龄60岁及以上)留在农村,即所谓的农村留守人员,留守人员中的老人就称为留守老人。

四、贫困地区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及其问题-----对陇南市××村的实地调查

(一)基本生活缺乏保障,生活质量差,生活开支多

根据访谈得知,该地区留守老人面临三方面的主要经济压力:一是基本生活费缺乏保障。留守老人说: “我们既没有退休金和养老保险,又不符合‘低保’‘ 五保’的条件,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子女,但子女们大多数干的都是体力活,收入不高,不仅要维持家庭开销还要负担孙子们成长的各项费用,他们也很难应付,用来顾及我们的就比较少了,为了生存,我们只能自己解决生活问题。”二是平均生活消费水平偏低。留守老人在基本的贫困线上挣扎,老人们说:“能自己把自己养活着已经很不容易了,哪来多余的钱来干其他事儿呢?”三是有的留守老人还得担负人情往来的重任。老人们说: “我们留在家里,虽然没钱但是还得婚丧嫁娶中的‘份子钱’依照传统习惯还得继续.”

(二)自然条件差,交通不发达,日常生活用品缺乏和生活活动不便 该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地处秦巴山地与岷山山脉、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山大沟深,地势陡峭,交通落后,而留守老人多数年龄较大,身体行动不便,其人身安全没有保障,其日常生活所需用品的购买以及各种费用的缴纳成为困难。当地老人说:“因为腿脚没有以前灵活了,有时候即使自己种点药材,自己也没有能力背到山下去卖成钱,每个月又要去山下缴纳电费等非常的不方便。”

(三)经济困难且多为双重留守家庭,劳动任务繁重,照顾孙辈,力不存心 首先是承担农业生产活动,身体上不堪重负。因为农村贫困地区经济落后,自然环境复杂,对农作物的收种只能依靠人力。老人们说:“年轻的都走了,小的太小,我们已经干不动了,特别是每年收种的时候,已经不能像年轻的时候那样了,但是还得撑着”。二是不少留守老人还得料理孙辈的生活。许多老人不仅要自己养活自己,还要照顾留守在家的(外)孙子女。老人们说:“我们身体已经不行了,有时候连自己都照顾不好,还得照顾孙子,对孙子女的照顾容不得半点马虎,小孩子有时候又太过调皮不听话,我们有时候感觉压力真的太大了”。

(四)娱乐方式单调,生病无人照顾,长期忍受孤独和病痛

农村贫困地区的娱乐活动设施基本没有,留守老人在空闲时候除了看电视、串门聊天、打牌再无其他的娱乐方式,生活单调。农村医疗条件较差,留守老人最担心的是生病。虽然有不少留守老人参加了农村医疗保险,但仍有部分老人有病没钱医治。老人们说:“上了年纪了,子女们没在身边,感觉心里空落落的,身体不行了,病也多了,平时的生活已经够我们受的了,有时候生病了,又害怕子女们担心,所以只能自己扛着,有时候实在扛不过才去了才去买点药,有的人小病拖成大病了,也就只能等死了”。

(五)缺乏安全感,权益没有保障。

一些偶然因素可能意外受伤,导致不必要的悲剧。二是社会上的一些不法人员给他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据反映,有些原本只能是年轻人干的活,比如说上树打核桃等危险性的农活,老人们只能硬着头皮去干,但是无法避免一些意外对老人们的伤害。子女们走后,那些无所事事的人员向他们索要钱物,并且威胁他们不能向别人提及,没有子女在身边,他们只能默默忍受着,无人来帮助和保护他们

五、解决农村贫困地区留守老人问题的有关对策及探讨

(一)增加农村外出务工者的经济收入

子女对父母的养老义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经济供养, 二是生活照料。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外出的子女往往通过对父母的经济补偿来弥补对老年人在生活照料方面的缺位。然而增加农民工的收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如农民工歧视和工资歧视的存在, 老人们说:“孩子们出去打工的时候也会受到当地人的欺压,比如他们工作的环境比较差,有的单位他们进不去,而且即使是在同样的岗位上他们的待遇也要比当地市民低。”所以现阶段必须认真解决好农民工受歧视问题, 给予他们和市民平等的待遇, 这会很大的促进农民工收入的增长。

(二)发展地方产业,吸引青壮年农民在家门口务工

各基层组织在认真分析本地区的自然条件、交通状况、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当前国家鼓励经济发展的契机,主动与周边地区和发达地区进行产业对接,培养、扶植、壮大一批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为农民在家门口务工提供机会。因为该地区多崇山峻岭、山清水秀,可以发展旅游业,也可以鼓励有志之士发展本地的特色产业,该地区气候属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地带,气候多样,可以根据地区气候条件发展和种植香菇、黑木耳、天麻、茶、蚕桑等多种特色农业,也可以利用充足的水资源来发展特色水产养殖,比如养殖娃娃鱼。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大力推行退耕还林,以经济收入的增加来彻底解决留守老人的生活问题和精神问题。

(三)帮助留守老人增加经济收入,为隔代抚养留守老人“减负” 村委会等组织可以联系人员对老人们的所种的药材、蔬菜等进行收购以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并鼓励留守老人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以增加养老资金来源、抗意外伤害和治疗疾病的能力,还可以适当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范围,使得留守老人能享受低保。动员子女就近就业,即使在繁忙之余也能尽量自己照顾子女,这样不仅能减轻老人的负担,也能使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夫妻一方留守照顾子女,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带子女到异地就近入学,自己承担教育子女的重任,如果夫妻都要到外地就业,可以把子女送入寄宿制学校学习,尽可能的不要让老人承担他们的主要抚养任务,让孩子得到好的教育。

(四)发挥基层医疗组织的作用,解决留守老人“看病难”问题

组织医务人员对留守老人普及一些日常生活中对疾病的预防知识,对老人的身体应该是预防及日常生活的防范,尽量避免生病,生病后的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关键以及生病后及时就医的重要性,不能以传统的方式对病情一拖再拖。如果已经生病的要劝他们利用医疗保险等政策及时就医,是他们没有经济方面的后顾之忧。

(五)加强联系,消除心理的孤寂感

提高农村电话信号覆盖率,并鼓励外出务工的子女多与老人联系,使得留守老人心理得到安慰,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加强与同辈群体的联系,让他们在生活和精神方面互帮互助,找寻到支持和帮助。定期开展一些老人们喜欢的文化娱乐节目,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六)加强治安管理,普及法律知识,在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农村地区摆在重要位置,予以重点关注、重点建设。坚持对重点人群和高危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地排查与掌控,持续对他们实施有效的重点管理,使留守老人能安居乐业,通过整合资源,对留守老人定期开展法律常识普及活动,使留守老人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对违法犯罪活动进行严厉打击,并设立举报电话,对农村风气进行整顿,以保证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为农村无所事事的人员找些工作,比如帮助留守老人干活,可以适当的给他们一些报酬,以和谐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他们的问题。

下载对医生劝老人公共场所禁烟导致老人死亡案的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医生劝老人公共场所禁烟导致老人死亡案的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