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市人大代表来区视察时的汇报材料
2012年市人大领导来区视察时的汇报材料
尊敬的沈主任,各位领导:
非常欢迎沈主任以及各位领导莅临滨江区视察、指导工作!我们滨江区位于海滨市区西北翼,是海滨市区四个组成区之一。
现将我区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作一简要汇报。
一、近年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一)抓机遇、谋发展,经济量质跃上新台阶。近年来,面临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性影响和转型升级过渡性减速的双重压力,我们坚持“稳增长、建新城、促和谐”工作主线不动摇,始终做到在稳增长中抓转型,在抓转型中稳增长,不断促进全区经济量质跃上新台阶。一方面,经济总量持续攀升。2011年实现GDP218.4亿元,是2007年同口径的1.85倍;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亿元,是2007年同口径的2.32倍;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514.8亿元,是2007年同口径的1.5倍;完成经营性服务业税收6.96亿元,较上一年增长20%。另一方面,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5.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4.8%,比2007年分别提高4.6个百分点和9.4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达11%,比2007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税收占比95%,位居市区前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一般预算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79709元、8771元、12829元,滨江已成功跻身苏南发展水平行列。
(二)抓推进、促转型,项目建设掀起新高潮。针对产业层次不高,发展较为粗放这一现实,区委六届十次全委会提出转型升级战略,指出要以“1+6”空间布局为依托,着力构建“5+3”产业体系。为此,我们始终突出以项目带动区域发展,以项目促进转型升级,重点在“招、推、培”三个字上下功夫。一是招大商。我们在2007年打造“三区三园”分类集聚的基础上,进行产业研究、重新定位,不断抬高项目准入门槛,全力将资源向重大项目集中,将要素向重大项目倾斜,依托重大项目破解瓶颈制约。2009年,还新组建三个区级招商分局,加强招商队伍建设,重点瞄准体量大、档次高、业态新、对产业转型和城市功能升级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狠下工夫、盯紧粘牢、促成落户,目前在手的重特大项目预计总投资超过500亿元。二是强推进。从2008年“五大会战”开始,2009年、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三年实施“五大工程”,我们始终把项目建设放在拉动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着力健全 “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位领导、一抓到底”的“四个一”运作模式,不断提高项目推进的组织化程度。我们积极发挥重大项目领导小组作用,每年排定重大项目推进计划,围绕“开工、建设、运营”等环节对企业实行全方位服务,对责任单位实施节点化考核,有力促进项目建设。中集气瓶、会田冲床、宝钢线材、宝通合金钢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相继竣工投产,总投资80亿元的江苏海滨电厂“上大压小”项目已正式开工。华润苏果、百安谊家已投入运营,以万科、保利品牌为代表的一批地产项目落户开发,尚美家、鸿运装饰城等新建市场年交易额均超亿元,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三是重培扶。面对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们以“双走进”活动为载体,实施科技“3580”计划,通过政策引导,科技创新,现场指导,全程服务,全力帮扶企业渡过难关。仅2009年,区民发担保中心提供的贷款担保就同比增长122%,区发改委、科技局和外经局分别为企业争取工业发展扶持资金3400万元、科技扶持资金3914万元、外贸扶持资金936.75万元。全区2000万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已由2007年底的188家增加到目前的379家,精华制药、润邦重机成功上市,交运物流成为全区第一家跻身我市大企业集团行列的服务业企业。此外,借助大学大院大所科技资源,一共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63项,“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 正式成立,奥蓝玻璃等3家院士工作站成功认定;积极推进“一城多园”孵化器建设,紫琅科技园、软件北园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牛津科创园被认定为市级孵化器。
(三)抓建设、优环境,城市面貌呈现新气象。我们紧抓城建体制调整的有利时机,坚定不移走城市引领发展之路,努力以高水平的城市发展引领现代产业和现代生活,集全区之力、全区之智打造北翼新城。一是大力推进拆迁。在市区城建体制调整的机遇带动下,我们掀起了大拆迁、大安置的建设高潮。针对拆迁量逐年加大这一现实,我们在2005年成立拆迁推进办公室的基础上,于2010年更名为拆迁安置办公室,研 究制定全区拆迁补偿政策、拆迁推进机制,有序推进了全区拆迁工作。然而随着拆迁体量增多、任务变重、难度加大,任务繁重的街道(开发区)自行推进拆迁已显得力量单薄,进展不快,为此,我们专门成立拆迁机动大队,从区级部门抽调精干力量,充实到拆迁一线。近年来,为有效加快拆迁扫尾进展,我们又采取区领导挂钩拆迁,联系部门与街道(开发区)捆绑考核等办法,着力解决各种难题,推动重点户、难点户拆迁。2008年以来,累计拆迁民房16646户、非居1145户,不仅拆迁量年年创新高,而且超过区划调整后前十五年的总和。二是大力推进安置房建设。随着我区城建步伐的不断加快,拆迁、安置量逐年增大,我们始终把推进安置房建设作为保障民生的头等大事,努力建设成为群众的“安居房”、“舒心房”。针对社会开发商开发建设安置房周期长、矛盾多、难协调等现状,我们果断决策,实行政府主导,区属城镇公司开发的模式,大大缩短了建设周期,提高了安置房品质。针对拆迁量大、拆迁户过渡期过长的状况,我们于2009年8月提出“大干500天,安置8000户”的要求,加大考核激励,加大统筹推进,安置房建设速度明显加快。2008年以来,我们累计竣工安置房320.67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12168户。三是大力推进环境打造。着力以打造环境提升城市品位。2008年以来,累计完成城建投入188.74亿元,实施城建项目155个,新增各类道路162公里,新建配套管网167公里,建成市区首座立交、首家农民公园、首家私家园林景区。
(四)抓开发、提功能,板块打造取得新突破。我们立足区情实际,准确研判宏观大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聚焦重 点区域,以板块经济的开发建设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全区板块打造取得新突破。一是全力推进核心区建设。我们以打造区级经济文化中心为切入点,于2007年着手启动火车站站前区建设(后更名为核心区),将北大街周边9.5平方公里作为先行启动区,组建专门的管委会,负责各项工作推进,集中资源要素、集中财力物力,全力打造核心区。目前,新城形象日渐显现。一方面,品牌项目争相进驻。填补滨江星级酒店空白的绿洲假日酒店已建成营业,海滨华强方特城市乐园已开工建设,万科金域蓝湾、嘉御龙庭、纽约时代等商业地产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另一方面,环境面貌不断改善。着力推进北城大桥、静海大桥的开工、建设、通车,凭借横跨通吕运河上的数座大桥,促成与老城区无缝对接。着力推进江海大道高架、通宁大道高架建设,以区域内“四横六纵”的路网体系,完全打通城市交通内外循环。着力推进秦灶河、幸福竖河等河道整治,以贯通水系依水造景,全力打造滨水景观带。二是借力打造市北科技城。我们以有效承接上海产业转移为抓手,借助外力,跨江合作,与上海市北集团联合开发上海市北高新(海滨)科技城。自2010年8月签订合作开发协议以来,全力以赴,强势推进,取得明显成效。一是搬迁扫尾快。市北科技城共涉及搬迁民房1450户,非居108家,从2011年10月启动搬迁后,目前所有民房已完成拆迁,只剩下3家非居未签约。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快。科技城内河道整治和水系调整工程已开工建设,9条主次干道正在加紧建设。三是项目入驻快。目前,已有总投资1亿美元的挪信新能源研发运营中心、总投资40亿元的长江智谷、衣谷创意园等项目正式签约落户。三是快速启动“万顷良 田建设工程”。我们以破解发展瓶颈制约为目标,于2010年开始实施全省最大体量的“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并成为全省当年报批、当年验收的首个工程,2011年年底已通过省国土厅验收。一是搬迁扫尾进展顺利。工程一期共涉及搬迁民房2646户,非居188家,截至目前民房搬迁全部完成,8家非居未拆除,青苗费和附属物补偿全部发放到位。二期347家非居于今年2月已开始启动搬迁。二是整理复垦基本到位。697个挂钩图斑土地复垦整理、550个沟塘回填工作基本到位。三是安置房建设快加紧推进。万顷良田的配套安置房仁和景居和瑞景新居主体工程已全部封顶。
(五)抓保障、惠民生,人民共享发展新成果。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每年组织实施10大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政府重点工程督查范围,确保每项工程都能落到实处。2008年以来,我们圆满完成“五城同创”各项任务,并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自来水普及先进区”、“省科普示范城区”、“省有线电视先进区”、“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区”、“省社会治安安全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一是老有所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保、新农保、城乡低保、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2009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并轨,启动发放城镇无保障老年居民生活补贴,2010年又全面实施被征地农民回归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并对城乡低保、长寿金补助进行提标,2011年开始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进行衔接转保。2008年以来,用于各类民生保障的财 政资金就达7943.2万元。二是病有所医。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成功创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第六人民医院和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使用,使居民小病不出社区就能得到医治。在全市率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体化管理,药品价格和就诊费用分别下降30%和3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人均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增至30元,服务项目扩展到10类41项目。三是学有所教。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位居全市全列,建成“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大力推进“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新、改、扩建各类学校10所,内培外引省特级教师4名,学科带头人4名。倾力打造“北城系列”优质教育体系,与海滨中学联办的北城中学已于2010年春季开学,北城高中、北城中学二期、北城小学等建设工程有序推进,不断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四是贫有所济。落实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一系列帮扶措施,大力发展社会慈善和社会优抚事业,设立机关事业单位爱心救助基金,2008年以来共发放社会救助基金3200万元,惠及35000人次。2008年,开始重点对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实行生活救助,2011年开始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一日捐”活动,在全市率先重点对一户多残,依老养残低收入家庭残疾人实行生活救助。五是住有所居。自2005年起,我们投入1500多万元,先后对17个老小区实施综合整治,投入7亿元,对唐闸、天生港片区的新工房、华能八十间等7个危旧房项目实施改造,惠及老镇居民3000余户、近万人。在加快推进安置房、实施老小区和危旧房改造的同时,于2010年又启动了限价房、公租房建设,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住房 需求。目前,幸福、秦灶限价房已全面开工建设,陈桥公租房一期已可交付,秦灶公租房一期已封顶,陈桥、秦灶公租房二期年底均可封顶,可提供房源5100多套。六是安全有保障。以“长安滨江”建设为抓手,2008年以来累计投入3000万元用于社会治安、农村家庭和学校技防监控系统建设,实现治安监控全覆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不断完善,“大信访”、“大调解”、“大防控”机制进一步健全,“四位一体”长安工作经验全市推广。
(六)抓廉洁、讲民主,管理效能实现新提升。我们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转变工作作风,促进效能提升,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一是制度建立到位。在工作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摸索建立了一整套有利于推进工作的制度,主要表现为“四化”。目标具体化,就是每年初,按照经济优质、功能优越、环境优美、生活优裕的“四优强区”目标,将事关全局的发展重点和关键任务项目化、具体化,每一项工作都明确牵头领导和责任部门,并以考核文件形式予以下发。过程紧控化,就是针对排定的各项工作,每月由分管区长集中会办一次,每两个月组织一次专题推进会,由区纪检监察部门牵头逐项进行督查和考核。此外,分季度重点组织开展拆迁会战、扫尾攻坚战、项目集中开工、项目集中签约、城建项目和安置房建设集中检阅等活动,形成重点工作重点抓、重点突破促全局的工作格局。举措创新化,就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创新举措,破解难题。例如,为有效解决“肠梗阻”问题,专门成立城建指挥部,代表区委、区政府统筹各项城建工作。研究出台“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双置换”政策,先行启动安置房建设,群众利益保 障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为有效推动产业和城市功能转型升级,制定出台二三产业剥离政策,设立生态农业、服务业、社会事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激励五大引导基金,资金规模达2.5亿元,更是全市首创。考核严格化,就是明确导向,严格考核。原先的考核只是简单考核个人,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为此,我们从2010年实行绩效考核,进行延伸式、捆绑式考核,科级干部实行公开排名制,这样有效提升了工作执行力和工作效能。二是廉政落实到位。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廉洁从政,勤政为民,切实提高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政府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建立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电子政务平台和监察系统,强化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和重点资金的监管,积极推进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正确把握“为”与“不为”的尺度、“放”与“管”的限度,合理划分、依法界定区各行政机关职能和权限,确保政令畅通、高效快捷。三是民主监督到位。全面实施城市规划、项目招引专家论证制度,提高决策科学性。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履行职能,切实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群众团体联系。2008年以来,共向区人大常委会报送13件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累计办理市、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222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100%。
二、全区“十二五”时期的目标定位、发展思路及重点举措 展望未来五年,滨江正处在转型升级的突破期、“主城区”地位的确立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期。我们将紧紧抓住沪通铁路规划建设、海滨中心城市建设等独特机遇,充分利用近年来重大项目加快集聚、城市建设快速推进所形成的厚积 薄发之势,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力推进滨江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今后五年,全区的总体发展思路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
“一”——锁定一个目标。就是以“迈入主城区、率先现代化”为总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市委“八个领先”的要求,坚定不移走城市引领发展之路,以更高水平的城市发展引领现代产业和现代生活,全面展示新城形象和品质魅力,力争到2015年左右,在全市提前三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推进两大转型。就是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全力推进经济转型和城市功能“双转型”。由于我区是由郊区演变而来,以工业企业、老企业居多,低端的产业层次,粗放的经营模式,使我区加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步履维艰。随着我区“主城区”定位的确立,迫切需要我们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发展与主城定位相符合的城市经济,加快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供与主城定位相适应的公共服务资源,改变过去不城不乡的城市面貌。因此,我们就是要以转型为突破口,立足主城定位,以“产业层次更高、综合功能更强、人气商气高度集聚、要素流通十分发达、现代气息浓厚、环境形象优美”为方向,积极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城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全力打造产业强、品质优、功能强的宜居创业新城。
“三”——聚焦三大区域。在发展载体上,重点突出打造三大城市中心,实现“两城一区”互动开发。北翼新城核心区。定位为生活型服务业集聚区,是集商、办、住、游、购、娱、文、教、卫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城。在主攻5.5平方公里启动区建设的同时,深化城市设计,推动核心区向工农北路沿线延伸,拓展发展空间。突出“环境、配套、项目”三大关键因素,在明年全面完成启动区拆迁的同时,加快在建楼盘的建设,2年内基本实现新城“住”的意图;以华强城市乐园2012年年底建成开园为节点,初步形成“游、娱”特色;以城市综合体、美食城、商务城、数码城2012年开工建设、2013-2014年建成运营为节点,初步实现购物、休闲功能;以北城小学、体育中心以及医疗资源整合提升为重点,实现“文教卫”等公共服务功能的提升,确保核心区3年内出形象、出功能。市北科技城。定位为长江以北生产性服务业第一园区。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出形象、五年见成效”的总体要求,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招引工作同步推进,一方面,加快集贤路、幸余路和水系景观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2012年主干道和水系景观建设全面建成;另一方面,加快挪宝全球研发运营中心、衣谷创意园暨北极绒区域运营总部、长江智谷、智翔人才培训基地等项目建设,瞄准IT人才培训基地、云计算数据备份中心等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快项目集聚和建设,力争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超过40亿元,2018年左右建成省级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区。滨江经济开发区。定位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按照“南北分片”的功能定位,永兴大道西北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产业高地,永兴大道南以通吕运河沿线和江海大道为两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现代化城市组团,重点以永兴商城改造为契机,加大商贸龙头项目的引进推进力度,大力发展商贸、居住等主导产业,力争3年内初步建成人气集聚、商贸集群的北翼新城次中心。
“四”——实施四大方略。“四大方略”,是转型发展的关键 举措。一是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建引领”方略。把城市建设作为滨江发展的第一抓手,牢牢把握“拆”和“建”两大环节。“拆”的方面,突出北翼新城核心区、市北科技城、万顷良田、开发区等板块,加快重点地块的拆迁;“建”的方面,一方面全力加快安置房建设,优先安排土地指标、保障资金供给,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和小区“配套标准关”,确保群众满意。另一方面全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在进一步加大城市综合体、餐饮娱乐综合体等项目引进力度的同时,抓紧挪宝、海滨电厂、吉宝重工、华强城市乐园、北城中学、北城小学等重大项目的建设,确保按时间节点推进。二是坚定不移地实施“兴三优二”方略。现代新城建设不仅要造城,更要兴业,方能实现人气、商气、财气的集聚。必须坚定不移走产城融合之路,大力推进“兴三优二”,着力构建二三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服务业突出“快”字和“好”字,以房地产、商贸服务、服务外包和软件、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五大产业为重点,力促服务业跨越发展,力争到2015年末,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50亿元,较2010年增长2.5倍,在GDP中的占比达43%,年均提高4个百分点。工业突出“优”字和“强”字,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大企业集团为基础,以产业链条的优化整合为支撑,以产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为方向,走内涵发展之路。力争到2015年末,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突破30%。三是坚定不移地实施“招商引园”方略。推进经济转型、城市功能升级,外源性动力仍然是关键。必须大力引进产业链高端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重点推进“三个转变”,一要变引资为引商,淡化街道招商职能,强化开发区、重点园区和区级招商职能,重点围绕功能性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及行业领先企业开展招商选资。二要变招商为引园,加大造城型、园中园等项目的招引力度,集成引进资本、技术、管理、招商等多种资源,推动开发园区向特色化、基地化转型。三要变招商为引智,围绕重点产业和优先发展的产业,大力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区域总部和研发、采购中心,实现人才和项目的优势叠加。四是坚定不移地实施“民生优先”方略。坚持富民优先,全力推进群众收入倍增,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和帮扶“五大”增收渠道,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确保5年内群众收入翻一番。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基本保险”覆盖面,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广覆盖、多层次、立体式社会救助体系。坚持公共服务优先,进一步加大对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看病、上学等现实问题。坚持社会管理创新优先,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六大创新”和“十大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群众诉求表达、社会矛盾排查和预警、社会矛盾调处、信息资源共享、社会舆情汇聚和分析、应急管理等七大机制,加快向服务型管理转变。
“五”——实现五个滨江。通过努力,力争较全市提前三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五个滨江的目标。一是魅力滨江。就是按照现代化主城区的标准,突出功能、品质、环境三大要素,把滨江建设成为海滨综合交通枢纽的门户之区,集商办住游购娱为一体、空间布局合理的海滨城市副中心,功能齐全、生态一流、形象优美、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城。二是实力滨江。促进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现代产业体系,产城融合、协调发展,把滨江建设成为增长速度快、运行质态好、经济结构优、产业层次高、区域特色明、发展后劲足、综合实力强、人均经济水平走在全市前列的经济优质之城。三是创新滨江。创新驱动发展,使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在滨江加速转化,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在滨江快速成长,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在滨江不断涌现,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在滨江脱颖而出,把滨江建设成为科技创新高地和人才富集之区。四是长安滨江。以社会管理创新为抓手,着力解决社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形成综合治理、有效管理新格局,实现区域长治久安,把滨江建设成为秩序优良、社会安定、人民满意度较高的平安之城、和谐之区。五是幸福滨江。坚持把提高群众生活品质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更加关注民生改善,确保民生支出增幅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平均支出增幅,把滨江建设成为富裕安康、文明祥和、人与社会全面进步的美好福地,成为全市幸福指数最高的地区之一。
三、今年的工作打算
2012年是经济形势更为复杂、稳增长压力不断加大的一年,更是我区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做好充分准备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利用各种机遇和有利条件谋求突破和发展。坚定信心,锁定目标,以“迈入主城区、率先现代化”为统领,突出“城市建设提升年、服务经济加速年”两大主线,着眼于“稳”,立足于“进”,进中求稳、进中求好、进中求快,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增长,确保转型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 开。重点做到五个“不遗余力”:
一是不遗余力稳增长。我们将始终把服务业跨越发展贯穿于稳增长、促转型之中,确保服务业投资增长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提高3个百分点。同时,深入开展走进基层、走进企业“双走进”活动,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发展,确保实现全部工业应税销售收入500亿元以上。
二是不遗余力建新城。我们将以北翼新城规划提升为契机,大力打造突出“拓展、畅通、提升、宜居”四大工程,实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98个,计划完成投资76亿元。全年拆迁民房6000户、非居335家,拆迁总量146万平方米。加快老镇改造提升,先期实施危旧房改造1000户。力争全年收储经营性土地3000亩,出让经营性土地1600亩。
三是不遗余力攻项目。我们将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项目建设并举,推动重大项目向核心区、市北科技城、开发区、火车站北物流园四大载体集聚,着力打造重大项目集聚高地。加大造城型、园中园等领军型项目招引力度,突出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企业招商,加快楼宇向楼宇经济转化。着重将服务业项目建设作为服务经济加速年的核心来抓,全年实施重点服务业项目44个,完成投入70亿元。同时,加快海滨电厂、吉宝重工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
四是不遗余力惠民生。我们将把安置房建设和安置工作作为民生第一工程,组织开展“苦干六百天,安置一万户”大会战,力争到2013年8月底前安置拆迁户1万户,其中2012年年底前安置4500户,三年内在全市率先实现“零过渡”。积极推进万顷良田建设,积极调整二三期实施步骤,力求做到搬迁一块、复垦一块、验收一块。通过实施群众收入倍增行动,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五是不遗余力促和谐。我们将把社会管理创新贯穿于促和谐之中,进一步优化运行机制,健全基础网络,提高工作实效,在“优化提升、源头管理、化解矛盾”等方面下功夫,确保全区社会稳定和谐。
谢谢大家!
第二篇:人大代表视察汇报
交 通 运 输 工 作 汇 报
西和县交通运输局(2014年9月)
今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我局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市委433发展战略和县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精神,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市县各级主管部门的安排部署,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和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一个重点,四大提升”(即以十天高速公路建设为重点,实现路网结构、路面等级、管养水平、运输安全四大提升)为工作思路,全面开展公路建设、养护生产、路政管理、运输安全等工作,当前全县交通运输事业基本形成了“两轴两站六干二十四环”的工作格局。现将今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十天高速公路征迁工作情况
十天高速公路西和段土地征收共涉及我县石峡、西高山、十里、汉源、西峪、石堡、长道等7个乡镇的53个行政村,涉及7000多户,应征收土地面积为4455.39亩(其中林地900.27亩),自去年开展征迁工作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按照省市的相关要求,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和乡镇,充分动员沿线乡镇广大人民群众,扎实有序开展征
迁工作。截至目前土地已全部补偿到位,共完成各类补偿资金共计2.71亿元。通过第二次、第三次征地,目前已交付各标段建设用地6000余亩(其中林地900.26亩)。
房屋征收共涉及我县长道、石堡、西峪、汉源、十里、石峡等6个乡镇31个行政村,拟征收467户群众房屋。当前尚有西峪1户未完成拆迁。
企业征迁共涉及我县征迁企业40户(包括矿山、砖厂、采砂厂、石厂、养殖厂、材料加工厂),为确保按期完成企业拆迁工作任务,在评估公司评估的基础上,我局组织监察、税务、工商、国土、相关乡镇工作人员,积极与各类征迁企业业主进行反复商谈,截止目前,已全部完成征迁任务。
二、征迁安臵点建设情况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县十天高速公路房屋征迁步伐,妥善解决房屋征迁户的安臵问题,确保十天高速公路建设在我县境内顺利进行,我县共征用土地308亩,在石峡镇、十里乡、汉源镇、西峪乡、石堡乡、长道镇6个乡镇新建征迁安臵点18个,当前招投标工作已完成,施工单位已进场建设。我县共筹集2200万元完成征地及三通一平建设工作。
三、特困片区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为全面推进大桥特困片区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自身行业实际,采取
调整项目和企业垫资的形式,累计投入5190余万元,开展农村公路建设工作。其中,今年开展的项目为:蒿林至卢庄大桥公路,全长12公里,投资约1000万元;仇池山公路,全长12公里,投资约850万元;洛峪至龙凤公路,全长12公里,投资约2000万元。已建成项目为:大桥至太石河公路,共投入720万元;蒿林至赵沟公路,共投入500万元;洛峪镇街道硬化项目,共投入120万元。
四、出口路、旅游路建设情况
为了减轻城区环境卫生压力,提升县城总体形象,今年来,我局通过调整和争取项目,共投资2000余万元对部分出口路和旅游路进行了改建,其中:投入400余万元,对隍城路进行了硬化改造,当前已基本完成,剩余部分边沟正在建设;投入约810万元,对西晒路县城至兴隆乡政府4.5公里进行了硬化改造,当前已完成;投入约800万元,对县城鱼磨至卢河玉明4.5公里进行硬化改造,当前正在建设。
五、骨干路、县际路建设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与周边县的联系,提升骨干路的通行条件,今年我局对姜席至礼县雷王公路、西马公路进行了建设。其中:姜席至礼县雷王至江口公路,全长21公里,按照三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总投资2900余万元,当前路基工程已基本完成,铺筑水稳基层10公里,待检测合格后铺筑路面;
西马路全长20公里,总投资1750万元,当前已完成砂垫层,正在铺筑水稳层。
六、通行政村水泥路建设情况
今年通行政村水泥路建设项目当前已完成招投标工作,所有项目施工单位已进场建设。今年我县通行政村水泥路的实施,将继乡与乡、村与村相连的16个环形联网路后,新增加8个环形水泥路,使我县环形联网路达到24个,我县将真正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七、桥梁建设情况
今年我局共实施桥梁建设项目3项,其中:西汉水杜河大桥位于大桥乡,桥梁全长127.2米,当前该项目正在建设当中;蒿林乡赵沟西汉水大桥位于蒿林乡,跨越西汉水,连接乡政府所在地及赵沟村,桥梁全长127.6米,引道长130米,当前正在当中;张刘河桥位于石堡乡张刘村,桥梁全长26.54米,该项目已完成。
八、养护工作情况
在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上,我局按照“四个结合”(即:养护站和道班、养管协会、群众、企业结合专业养护公司)的公司化养护模式,全面开展日常管理养护工作,实现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常态化、规范化,逐步提高管养水平,推动农村公路向“建养并重、均衡发展”转变,为社会提供
了便捷、安全的道路运输环境。一是开展全县农村公路桥梁普查工作,对全县所辖20个乡镇的77座桥梁2136.9延米,经统计:缺失的桥梁扶手74根,栏杆40根,需要刷漆的桥梁77座,经预算:需要进行修复栏杆扶手、路缘石、锥坡、铺底修复、清淤,刷漆等费用共计451731.6元。二是对西晒路韩马段进行了水毁修复,完成浆砌挡土墙3处计118.9m/1055.3m3使用资金379907元。三是开展仇池山养护工程,按照县委政府会议精神全力打造千年古村,对仇池山公路进行了全面的养护维修,总计使用资金1241110元。其中铲草、清理边沟、整修路肩12.56km,清理塌方4342m3,使用资金115370元;修复浆砌挡土墙9处127.4m/360.7m3,补栽安全警示桩121根,刷新防撞墩156个,警示桩283根。使用资金186540元;铺砂62800m2,使用资金942000元;爆破塌方石体670m3,使用资金40200元。
九、路政管理工作情况
我县路政管理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及高度重视下,紧紧围绕工作目标,依法治路,以保护路产路权、保通保畅保安全为己任,认真履行职责,科学施策,取得了一定的工作实效。半年来,路政人员上路率为83%,清除堆物占道1798.26㎡;查处违章建筑2016.24㎡/16起;查处超限车辆7辆/1起;维修弯道广角镜15处;增设标线35公里;
张贴宣传标语2份,出动宣传车27次,利用有线电视宣传3次,散发宣传资料2900余份;罚款400.00元;散发公路管理宣传材料3000份;利用有线电视宣传6次;路产完好率和路政案件查处率达到98%以上,路政案件正确率达到100%,许可率达到100%;路政法律文书使用率和建档率达到100%;路政赔偿率、补偿率和占用回收率达到95%以上。
十、运输安全情况
在今年的安全生产工作中,我局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隐患治理行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深化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为交通运输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一是与局属各单位、各项目办、局内有关股室签订了15份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二是不定期对局属单位、各施工现场、车站、码头等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结合隐患排查进行了4次安全大检查;三是结合交通行业实际,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散发交通安全传单800多份,悬挂了腾空横幅,在车辆上张贴了标语和横幅,提高了广大人民的安全知识;四是定期召开安全例会破解安全生产中的难题;五是加强了春运、汛期、暑期及节
假日的安全管理,制定了周密的工作方案,保证了节假日的安全畅通。
当前存在的问题:一是由于十天高速公路的建设,导致我县建筑材料、人工价格飞涨,使农村公路建设成本进一步加大;二是当前我县干旱缺雨,使农村公路养生工作开展较为困难,影响了项目建设质量;三是由于今年对招投标进行了改革,而交易中心收费过高,对违约保证金收取的过多,致使施工单位在项目未开工前垫资太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四是由于缺乏养护资金,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无法正常开展。五是路政执法人员相对不足,缺少执法车辆及设备,路政执法工作无法正常有序开展。
我们坚信,我县交通运输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配合下,在全县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的努力奋斗下,全县将形成一个安全、畅通、整洁、绿色、文明的交通运输环境,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人大代表视察汇报材料
发挥基层平台作用
促进劳动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艾山街道办事处
艾山街道地处莱芜市东南部,是钢城区委、区政府和莱钢集团驻地,区域面积76平方公里,辖33个村(居),总人口4.2万人。1—6月份街道共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6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亿元,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9220元,增长19.3%。在狠抓经济发展的同时,街道党委办事处充分发挥基层平台的作用,努力促进劳动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一、加大投入,注重劳动保障平台建设
街道党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工作,在人员、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大力向劳动保障所倾斜。在人员配备上,配备了4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街道33个村(社区)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站,并配备了1名劳动保障协理员。在硬件配备方面,我们投资50余万元建设了这个300多平方米的劳动保障服务大厅,高标准配齐了办公设施,开通了“新农保”、“劳动就业99三版”业务专网,建成了以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为重点,覆盖全街道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
二、加强服务,促进各项保险的扩面征缴
几年来,我们一直把社会保险扩面作为社会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常抓不懈,每年都较好地完成了区里下达地扩面征缴任务。截止目前,全街道共有 7560人参加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960人参加了失业保险;
2671人参加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1680人参加了工伤医疗保险;2100人参加了生育保险。有501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按规定享受到了养老金,并全部实现了社会化发放。特别是自去年区里开展劳动关系和谐星级企业创建活动以来,我们严格按照活动要求,紧密结合街道实际,以“社会保险缴费检查”为突破点,先后到辖区内30余家企业督促指导社会保险缴纳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截止目前,共有18家企业的290名职工新参加了社会保险。
三、强化措施,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
为确保新农保工作深入开展,自去年以来,我们通过召开动员会、悬挂宣传标语、下村入户进行现场解答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真正做到了新农保政策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有效地调动了群众参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截止目前,街道16-59周岁人员中共有10572人参保,累计参保率达90%,其中45-59周岁参保人数达到6059人,参保率98.8%以上。2011年的新农保缴费工作已经启动,各村(居)正按照区人社局的统一要求,组织参保人员到农信社将保费打入个人存折,既方便了群众缴费,又提高了基金管理的安全度。
四、拓展就业创业,努力实现培训与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
年初,我们对辖区内农村、社区的劳动力及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摸底调查,建立了基础台账,对企业用工进行了调查,定期发布就业信息,有针对性的开展了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工作。1_6月份我们通过培训完成转移农村劳动力950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1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完成268人,创业培训完成98人。
颜庄镇疃里社区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汇报
颜庄镇疃里社区涵盖疃里村和民营经济园,现有人口3500余人,包括园区职工2200余人和疃里村民1226人。社区党委下辖1个村党支部和7个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近年来,社区走“村园融合发展”的路子,逐步形成以钢铁深加工、粉末冶金、建筑材料为主导的新型民营经济园区。目前,入园企业达到58家,年产值28亿元。2008年开始,我们抓住挂钩试点的机遇规划建设新社区,共建设居民楼16栋,可容纳村民和园区企业务工人员3000多人集中居住。
一、借助新法的启动实施,确保各项社会保险扩面
为推进园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维护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在劳动保障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对园区内企业职工参加社会保险情况作了调查,对个别未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的企业进行了专门走访座谈。尤其是今年以来,借助新《工伤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法》的先后出台实施,社区党委坚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党委成员所属企业要做出表率,率先启动保险缴费。目前,7个企业党委成员已全部为职工办理了社会保险,在他们的带动下,园区其他企业参保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截止目前,园区企业职工参保率已达到80%以上。
二、坚持多措并举,确保新农保工作的扎实推进
自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惠民政策以来,我们做了大量认真细
致的调查工作。2010年,通过发放明白纸、定期广播、宣传栏等宣传平台,大力宣传新农保政策。在宣传发动中,充分发挥了党员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员骨干带头参保,带动身边的邻居、亲属积极参保;为方便群众,推动参保进程,购置了一台复印机专门免费为村民复印身份证件;对没有身份证的村民,由社区工作人员为他们集中办理户籍证明。我们在大厅临时开设了一个新农保窗口,村民可以随时来登记参保,同时考虑到村民的工作和生活习惯,社区党员自发组成几个小组,晚上到村民家中为村民办理参保手续。经过努力,社区共有551人参保,其中45岁以上参保人数为256人,参保率达到97%,目前已有220人按月领到了养老金,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今年新一轮的缴费已经启动,村民缴费的积极性更高也更方便了,直接拿着存折到信用社缴费就可以了。
三、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
近几年来,我们社区一直十分注重劳动保障工作,由副书记分管,配备了一名劳动保障协理员,在大厅设立了专门的劳动保障窗口。为解决社区居民就业问题,在区就业训练中心的指导下,我们成功举办了一期创业培训班和两期技能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160多人,为他们日后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为稳定企业职工队伍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在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指导下,社区专门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及时、妥善地处理好各种劳动争议、纠纷,切实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了园区企业的健康有序顺利发展。
第四篇:在副市长来我区视察时的汇报
在副市长来我区视察时的汇报
尊敬的有成市长,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欢迎并感谢您及各位领导百忙之中来我区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把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2004年主要工作情况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
个中心任务,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旅游富民”发展战略,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18%;实现财政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完成出口供货额亿元,比上年增长%;社会消费品
零售额达到亿元,比上年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万元,比上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53元,比上年增长%。
1.“三农”工作得到加强。按照中央1号和市委4号文件精神,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平谷区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全区上下初步形成了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的合力。果、畜、菜三大农业主导产业持续发展,完成农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加快土地开荒复垦,兑现粮食直补资金518万元,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创新农产品销售方式,在全市率先推出大桃邮政投递,实施大桃、豆角销售奖励政策,努力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了大宗农产品顺畅销售。观光农业取得新成果,投资200万元,建成四条农业观光采摘带,熊儿寨乡老泉口和金海湖观光采摘园被评为市级观光农业示范园。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新建标准化示范
基地19个,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万亩,39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认证,禽流感防治取得阶段性胜利,防疫和补贴受损农户273万元。全面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3个村进行了社区股份合作制试点,万亩土地确权工作基本完成。发展节水灌溉万亩,机井安装水表2096块。山区集体生态林补偿机制开始实施,增加农民养山就业2249人,促进了山区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致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村村通油路”141公里、改厕5000个、泥石流易发区搬迁82户280人,解决了54个村万户人畜饮水困难和6000农户看电视难问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2.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完成工业总产值104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工业利润亿元,同比增长27%。加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保留了兴谷、滨河、马坊3个市级工业开发区,为我区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韩资工业园已引进18家现代汽车零部件企业,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发
展的重要增长点。成旺食品、千喜鹤二期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动工或投产达效,48家国有集体企业完成转制。招商引资步伐较快,引进各类项目156个,实际到位资金23亿元,投资亿元的永丰余集团纸业和投资3亿元的健力宝健康产业园落户我区,投资亿元的龙基电力一期项目正式签约。新办三资企业20家,实际利用外资3400万美元,完成出口创汇7000万美元。
3.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建成艺术化旅游导向系统,京东大峡谷升级3A景区,丫髻山修复工程正式启动。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玻璃台、将军关、挂甲峪3个试点村进入工程实施阶段。民俗旅游进一步壮大,新发展民俗旅游村15个,其中市级民俗村6个,新增民俗接待户1000家,户均纯收入达万元。全年接待旅游人次455万,实现旅游收入亿元。4.城乡建设整体推进。编制完成了《平谷区域及新城总体规划》、《平谷新城概念性整体城市设计》、《平谷区城市环境
建设规划》、物流园区起步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多渠道筹措资金,完成了污水处理厂一期、马坊水厂一期、黄关路二期、顺平路大修和杨家台水库续建等一批重点工程,220千伏变电站、金海湖环湖路、百里观光采摘带道路已动工兴建。京平高速路建设已经市政府批准,前期工作有序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62。完成了金矿关闭和110万吨黄金尾矿砂治理工作。5.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四项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7775人享受农村低保,5379人享受城市低保,2564人享受粮油帮困卡,实现了应保尽保。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开发就业岗位9650个,免费再就业培训28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摸清了1993年以来全区征占地基本情况,为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依据。
此外,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三个文明”建设上迈出了新步伐。
二、今年的工作思路及重点
2005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12全文查看
第五篇:在副市长来我区视察时的汇报材料
在副市长来我区视察时的汇报材料
在副市长来我区视察时的汇报材料
尊敬的有成市长,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欢迎并感谢您及各位领导百忙之中来我区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把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主要工作情况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旅游富民”发展战略,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18%;实现财政收入
亿元,比上年增长%;完成出口供货额亿元,比上年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亿元,比上年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万元,比上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53元,比上年增长%。
1.“三农”工作得到加强。按照中央1号和市委4号文件精神,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平谷区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全区上下初步形成了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的合力。果、畜、菜三大农业主导产业持续发展,完成农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加快土地开荒复垦,兑现粮食直补资金518万元,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创新农产品销售方式,在全市率先推出大桃邮政投递,实施大桃、豆角销售奖励政策,努力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了大宗农产品顺畅销售。观光农业取得新成果,投资200万元,建成四条农业观光采摘带,熊儿寨乡老泉口和金海湖观光采摘园被评为市级观
光农业示范园。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新建标准化示范基地19个,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万亩,39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认证,禽流感防治取得阶段性胜利,防疫和补贴受损农户273万元。全面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3个村进行了社区股份合作制试点,万亩土地确权工作基本完成。发展节水灌溉万亩,机井安装水表2096块。山区集体生态林补偿机制开始实施,增加农民养山就业2249人,促进了山区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致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村村通油路”141公里、改厕5000个、泥石流易发区搬迁82户280人,解决了54个村万户人畜饮水困难和6000农户看电视难问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2.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完成工业总产值104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工业利润亿元,同比增长27%。加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保留了兴谷、滨河、马坊3个市级工业开发区,为我区工业发
展奠定了基础。韩资工业园已引进18家现代汽车零部件企业,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成旺食品、千喜鹤二期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动工或投产达效,48家国有集体企业完成转制。招商引资步伐较快,引进各类项目156个,实际到位资金23亿元,投资亿元的永丰余集团纸业和投资3亿元的健力宝健康产业园落户我区,投资亿元的龙基电力一期项目正式签约。新办三资企业20家,实际利用外资3400万美元,完成出口创汇7000万美元。
3.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建成艺术化旅游导向系统,京东大峡谷升级3a景区,丫髻山修复工程正式启动。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玻璃台、将军关、挂甲峪3个试点村进入工程实施阶段。民俗旅游进一步壮大,新发展民俗旅游村15个,其中市级民俗村6个,新增民俗接待户1000家,户均纯收入达万元。全年接待旅游人次455万,实现旅游收入亿元。
4.城乡建设整体推进。编制完成了《平谷区域及新城总体规划》、《平谷新城概念性整体城市设计》、《平谷区城市环境建设规划》、物流园区起步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多渠道筹措资金,完成了污水处理厂一期、马坊水厂一期、黄关路二期、顺平路大修和杨家台水库续建等一批重点工程,220千伏变电站、金海湖环湖路、百里观光采摘带道路已动工兴建。京平高速路建设已经市政府批准,前期工作有序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62%。完成了金矿关闭和110万吨黄金尾矿砂治理工作。
5.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四项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7775人享受农村低保,5379人享受城市低保,2564人享受粮油帮困卡,实现了应保尽保。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开发就业岗位9650个,免费再就业培训28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
在%以内,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摸清了1993年以来全区征占地基本情况,为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依据。
此外,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三个文明”建设上迈出了新步伐。
二、今年的工作思路及重点
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15%;实现财政收入亿元,剔除非即期因素,比上年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万元,比上年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36元,比上年增长10%。
为确保上述各项目标顺利实现,我们的总体工作思路是: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实施“工业强
区,旅游富民”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为此,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贯彻市郊区工作会议精神,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年初,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郊区工作会议,对郊区工作进行了部署,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按照这次会议精神,我们将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切实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以“221行动计划”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功能开发,走集约化、精细化、产业化的农业发展道路。继续巩固大桃产业的优势地位,实施大桃精品战略、营销战略和综合开发战略,推动大桃产业优化升级。以千喜鹤商品猪、大发和华都肉鸡、绿都羊业为龙头,带动生猪、肉鸡、肉羊生产,建成50万只标准化肉鸡养殖示范基地。以三十华里蔬菜带建设为重点,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发展菜田亩,新增设施菜基地5个。适度控制粮食生产,在确保完成市里下达任务的基础上,向优质优种倾斜。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完善动物防疫和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普及无公害防治技术,新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5个,使20个企业或基地获得安全生产认证。积极推进观光农业,结合小流域治理和国土整理,重点建设北寨红杏、苏子峪大枣农事体验园和刘家店蟠桃、金海湖樱桃观光采摘园,满足城市居民在观光、采摘、旅游等方面的不同需求。
深化农村经济制度改革。今年,我们将在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选择有条件的村进行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造,培育农民按份共有的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形式。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继续实行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政
策,筹集资金支持村级组织发展,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土地承包合同管理,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保护农民土地经营权益。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组建农产品行业协会,加强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内部工作机制,密切合作组织和农户间利益关系,充分发挥组织农民和富裕农民的积极作用。
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着力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经过调查,我们已全面掌握了农村饮用水基本现状,目前,全区有247个村存在不同程度的饮用水困难,194个村饮水管道老化,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们决定加大工作力度,用2—3年左右的时间彻底解决农村饮用水问题,今年准备解决50个村。另外,我们还将完成“村村通油路”扫尾工程,硬化路面30公里,连通16个行政村,完成泥石流易发区搬迁112户、农村改厕5000个,为万农户接通有线电视,通过这些实际行动,切实提高
农民的生活质量。
2.加快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推进全区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整合资源,集中财力,优化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地的发展条件,建设标准化厂房,加快峪口、马坊集中供暖站和兴谷开发区开闭站、集中供水厂建设,积极筹建马坊污水处理厂和峪口垃圾填埋场,完善滨河开发区、东高村乐器制造基地的道路网络,为重点产业基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支持重点企业抓好技改,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食品、化工、服装等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同时,抓好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的扩产增产,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壮大饮食品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增加工业经济总量。加强对重大项目的服务和跟踪落实,促使龙基电力一期、永丰余纸业、纺织控股集团等项目尽早开工。全力抓好招商引资,通过改进招商方式,完善招商政策,营造新的招商引资平台,吸引日、韩等外资企业,港、澳、台和
长江、珠江三角洲北移企业以及市区外迁企业到我区投资,真正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项目和总部企业。全年引进投资亿元生产型企业5家以上。
3.以旅游富民为目标,培育壮大旅游产业。为加快旅游业发展,尽快使之我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平谷区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旅游业发展方向。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农民成为旅游开发的主体、接待的主体、经营的主体和受益的主体,最终实现富民的战略目标。今年,我们将重点加快黄松峪地质公园、滑雪场、玻璃台等新景区建设,建成旅游雕塑走廊,改造上宅文化陈列馆,修复丫髻山文物建筑。全力打造一批精品民俗旅游村,改善民俗村宽带网络、垃圾消纳、供水、供电等基础条件,满足民俗旅游发展需求,新发展市级专业村5个、民俗接待户800家。继续举办系列旅游活动,开发特色旅游商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旅游宣传,进一步拓宽客源市场,实现旅游收入亿元。
4.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
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用科学的规划统筹平谷未来的建设与发展。今年我们将编制完成重点乡镇域规划,修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