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论文:面对高考 一颗红心 多种准备——高三学生发展指导与未来设计(金国春)
德育论文:
面对高考 一颗红心 多种准备
——高三学生发展指导与未来设计
楚州中学高三(32)班班主任 金国春
作为高三年级班主任,经常会遇到家长谈论孩子高考的事,他们有的是担心自己的孩子考不上名校,有的是担心孩子考不上大学,看得出他们心里的七上八下;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部分高三学子的精神压力和困惑也会与日俱增,一些同学在这个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开始忧虑起来,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为了帮助高三学子调整心态,走出困境,提升境界,执着奋斗,我认为有必要对高三学生进行“一颗红心,多种准备”的教育,让他们放下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包袱,轻装上阵。应告诉他们:上大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只要竭尽全力,即使考不上大学,也照样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来。
在对高三学生进行“一颗红心,多种准备”教育时,不能仅凭空洞的说教,而应该运用具有极强说服力的实际事例来证明。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我想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运用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典型事例来教育
赫胥黎生于英国伦敦西部的伊林,8岁时开始上学读书。由于家境贫寒,赫胥黎只读了两年书就停学了。但是他爱好学习,每天坚持自学,在他自己制订的教育课程表上,只留下了一个项目:阅读。赫胥黎读书非常刻苦,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读书。因为家里穷,没钱买书桌,赫胥黎就点起一支蜡烛,将毛毯披在肩上,然后坐在床上读书。赫胥黎学习兴趣相当广泛,对什么都感兴趣。开始时想学土木工程,又想搞桥梁建筑;后来又转到了医学方面,跟父亲的一个朋友专门学医。由于他聪明好学,很快就掌握了一些医学知识。但是当他想进外科学院进修深造时,因为年龄小,未能如愿。赫胥黎求知欲非常旺盛,学习上永不满足,他在工作之余,又自学了法、德、意、拉丁和希腊等语言,成为一个自学成才的伟大学者。
恩格斯只上过几年中学,全凭自学,系统地学习和钻研了几乎涉及所有科学部门的渊博知识。他同马克思共同创建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独自开创了自然辩证法这一科学。马克思称他为“百科全书”。
列宁一年内学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以校外生资格,参加了彼得堡大学法律系的毕业考试,各门课程都是最高分数,名列第一,得到了高等毕业证书。
文艺复兴时代被称为“巨人时代的巨人”的达·芬奇,14岁就被父亲送到画室去学艺。自学、业余研究和实践使他不仅成为伟大的画家、雕塑家,而且还是工程师、建筑师、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哲学家。
曾被认为“低能儿”的发明大王爱迪生,只在学校读了三个半月书,由于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发明了电灯、留声机、电报等上千项发明,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大发明家。
高尔基只上过两年学,但他的著作《母亲》和《海燕》传遍全世界,成为伟大的作家。
道尔顿是近代化学的奠基者,原子学是他提出来的,他只在乡村读了几年书。
欧仁·鲍狄埃生于一个木箱工匠家庭,自幼失学。由于他为革命勤奋自学,一生写出大量宣传革命思想的诗歌,达240篇之多。
聂耳没有上过大学,他的《义勇军进行曲》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庄严的国歌。
齐白石30岁前是一个木匠,后来成为世界第一流的著名画家、篆刻家。他临终前写下了“精于勤”三个字,勉励后辈。
著名数学大师华罗庚年轻时只读过初中,后来又做过杂货铺的店员。
复旦大学副校长蔡祖泉由一个普通工人自学成为电光源专家。从要饭的小孩到街头艺人的侯宝林,后成为语言艺术家,著有《谈相声的形式、结构、语言》、《我和相声》等,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二、运用同时代的同龄人或身边校友的事例来教育 韩寒没有上过大学,但他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青年作家。韩寒是作为体育特长生升入上海市松江二中的。高一时,以《杯中窥人》一文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后因期末考试七科不及格而留级,被报道后引发社会关于素质教育政策及“学校应当培养全才还是专才”等系列教育问题的激烈讨论。他发表的首部小说是一部反映上海初三学生生活的小说《三重门》。通过这部小说的发行,他一举成名。该书累计发行200万册,中国近20年销量最大的文学类作品。在留级后,再次挂科七门并最终选择退学。
退学后,他继续勤于创作,后陆续发表了散文集《零下一度》、《通稿2003》、《就这么漂来漂去》和《杂的文》,小说《像少年啦飞
驰》、《长安乱》、《一座城池》、《光荣日》、《他的国》和《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等作品。
韩寒还涉足了音乐创作,2006年9月底发行了个人首张唱片《十八禁》,担任其中所有歌词创作。2010年韩寒友情参演胡戈的短片《动物世界宅居动物》。此外韩寒还参加演出了贾樟柯导演的电影《海上传奇》。2011年韩寒三部小说触电,包括《他的国》、《长安乱》和《光荣日》,其中由关锦鹏执导《他的国》已经开拍。
我担任班主任的2011届高三(33)班有一名学生名叫柏玉英,她家住平桥镇东风村张柏组,父亲几年前因车祸去世,家中生活仅靠母亲钱寿芹一人承担,除了要供姐弟二人的学习、生活费用外,还要赡养年逾八旬的祖母,家庭经济十分力不从心。她是一名美术生,当年高考,她以美术187分、文化260分、总分447分而与本科院校失之交臂。
柏玉英同学第一年高考就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她落榜不落志,依然选择了回母校复读。她十分体谅母亲的难处,发奋读书外,从不向母亲提出任何非分要求。经过她自身的努力和师生们的共同帮助,在2012年的高考中,她竟以美术专业261分、文化295分、总分556分的优异成绩被南京师范大学录取。由于学习成绩出色、家境困难,柏玉英还入选了当年《扬子晚报》首批50名“利群阳光学子”,获得了5000元的助学金。
与柏玉英同学有着相同复读经历的学生还有很多,如2009届的李迪,2010届的马正安、刘刚、徐小东、徐春红、徐霞、郭家俊、2011届的田红光、张磊、陈夜星、李小波等等。
三、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教育
年过五旬的我也称得上教育战线的一名的老兵了,自全国第二个教师节前夕走上教学岗位起,至今已有28个年头了。
然而由于受十年**“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担心读了中学后成为知识青年而“上山下乡”;也由于家庭兄妹多,经济拮据,我于1976年小学毕业后就被迫辍学;等三年后的1979年复学再次进入学校大门时,年龄已经不小;由于当时读初中的农村学校缺乏英语教师,我对英语几乎一窍不通,以致于1985年高中毕业时,在高考预考这一关就以失败而被关在全国高考的大门之外。
失利后的我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我选择了一条先就业再图发展的道路。我经过自学考取了当地教育机构为充实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师资力量而招收的初中语文教师培训班,培训半年后就走上了农村初中语文教育的岗位。
虽然我失去了读正规大学的机会,但我并没有气馁。我一边工作,一边坚持学习,1988年通过全国成人高考考取了淮阴教育学院中文专科函授班,接受了梦寐以求的高等师范教育。
后来因工作调动来到城区中学任教高中语文,承担了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任务,还担任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等职务,一头扎进繁忙的工作中,再没有时间和精力用于个人进修。
2008年,我又参加了西南大学网络学院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本科学习并顺利毕业。2011年成功通过了中学高级教师的评审。
由一名高考落榜生成长为一名中学高级教师的经历充分证明了上大学并非是唯一出路的事实和“一颗红心,多种准备”的必要。
尽管现在的高考本科录取率越来越高,但仍然不可能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大学,仍然会有一部分孩子上不了大学,这是无法改变的现实。对于十七八岁的孩子来说,一次高考说明不了多少,一切都还不晚,起码,通往大学的路还没堵死。
事实上,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开始流连于人才市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对未来的发展前途产生了迷茫……有许多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也进入了大学校门,或者一边工作一边继续读书。对一个有上进心的人来说,机会的大门永远向他们敞开。
综上所述,家长和学生本人均没有必要担心考不上大学,大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名校也不一定是你的首选。没考上大学不用怕,怕的是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怕的是没有一颗上进的心。只要你有一颗积极上进、自信、敢于拼搏的心,有自己的理想目标,不论走哪条路,都会取得成功。考大学只是人生中的一个点,并不是全部,社会上各式各样的岗位需要不同的人去投身,没有考上大学不一定就丢失了生活;社会不单单需要大学文凭,社会需要的更是真本事。
因此,一颗红心,应做多种准备,不要因为没考上大学就背上沉重的人生负担。生活还会继续,只要你认真对待生活,即使没有考上大学也一定会有发展前途的。
2014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