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依法治校的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依法治校的问题与对策
连云港市班庄中学
杨世锋
一、基本内涵
依法治校是指学校的师生员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学校章程和学校规章制度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管理学校的事务,保证学校各项工作依法进行,维护学校的利益,保障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依法治校的核心是“依法”。所谓“依”,是指依据和根据,不仅指直接利用法律作为工具和手段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运用学校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学校管理活动时不能同宪法、法律、法规等上位法相抵触,有效地把法律作为一种最高权威和依据;所谓“法”,是指国家制定并颁布的体现国家意志,在全国范围内产生约束力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一系列法律规范体系。从法的内容上看,依法治校的“法”,除指宪法和法律外,还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以及各类学校为实现管理目的而制定的章程及学校规章制度等,尤其指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如《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学校工作量化考核制度》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当然,在中小学校施行依法治校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进步,但同时凸显出一些自身的弊病。
二、存在问题
1.规章制度不够完善,落实不到位。目前的中小学校的法制建设表现为不系统、不全面。有的学校只是在某段时间对学校进行依法治理,其最终效果也不明显;有些学校制定的制度等尚不宽泛,不够全面,缺乏连续性。比如近年来,因教师严重不负责导致学生受到伤害的案件日渐增多,但由于学校没有制定明确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追究制度,因此在执行中随意性较大,导致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
2.管理中以行政命令为主要手段,权大于法、有法不依的现象时有发生。学校管理过程中存在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执法不严的情况。许多学校领导干部对依法治校重要性的认识明显不到位,法制观念还比较淡薄,远没有形成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管理教育、调处纠纷、维护权益的观念与习惯。在学校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上,官本位思想还较广泛存在, “人治”大于“法治”。
3.民主监督机制不够健全,有些学校校长法制观念淡薄,独断专行,对学校内部重大事项,不召开校务会或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任凭自己一个人说了算,即使召开校务会也是“一言堂”,教职工代表大会也是走走过场。
4.教职工的整体法律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有些学校很注重对教职工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教职工的“师德”和法律法规学习。导致教职工法律意识不强,经常出现侵犯学生权益的行为:体罚、变相体罚、私拆学生信件。
三、基本对策
针对我国中小学面临的无法可依、内部民主缺失、权力与权利冲突、管理手段和方式粗放落后等问题比较突出的现状,依法治校当围绕理顺关系、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和制约权力、保障合法权利、提高工作效率和办事效益,通过宣扬民主法治观念、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民主制度、改进管理方式和手段,来不断推进校务管理的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进程,逐步将这一宏大理念和方略付诸于具体的办学实践过程当中,渗透于中小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并依靠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实现中小学教书育人、传承文明和探索真理之崇高使命。
1.强化法律学习,改变传统观念,提升法律意识。主动学法,提高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法律意识,转变学校管理理念,是依法治校的基础。在校内通过党支部活动,在党员中积极组织学习,要求党员率先带头学法,并在师生中起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教职工大会,广泛宣传法律的目的和意义。在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全面宣传动员的基础上,利用每周政治活动的时间,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要求业余时间学习与自己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规。要把学法和本校、本职的工作联系起来,促使学习深入发展。只有在实践中学习法规,通过学习法规指导实践,才能提高依法治校的水平。同时要提高广大教职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坚持利用教师大会定期的学习制度,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师德规范,大力宣传依法治校、以法育人的重要性,增强广大教师的法治意识,形成自觉守法和依法治教的优良风气。
2.规章制度修订和完善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依法治校的基础,根据我国目前的立法进程,现有的法律、法规还不能涵盖学校事务的一切方面。有些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仅过于陈旧,而且与现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冲突。做好学校依法治校的基础工作,要有属于学校内部的“立法”:即紧密联系学校实际,适应本校未来发展需要,制定一部《学校章程》。在制定或修订工作中,要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并遵守相关程序。学校要根据形势需要,充分吸收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开展建章立制工作,实时地制订或修订学校内部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民主决策制度、教育教学评估制度、教学工作量考核制度、教学质量考核分配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与学校章程相配套相适应。各校还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教育法规体系,加强教育执法制度和执法队伍的建设。
3.构建和完善有效保障师生权利的监管救济机制。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保障师生的合法权利,中小学校就必须树立“无救济,则无权利”的法治思想,建立和完善有效保障师生权利的救济机制,使师生的权利救济机制成为法治状态下学校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落实校务公开,强化民主管理与监督。中小学校校要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在管理中要做到“三公”:即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例如:把学校收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等涉及公众利益的内容向社会公开;把财务管理、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教师管理制度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内容向教职工公开;把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制度,班级考核评比制度,“校园之星”、“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等评选要求和评选程序等涉及班级和学生管理的制度向学生公开,自觉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同时,也要加强党风廉政教育,防微杜渐,促进学校良性发展。
5.狠抓学生的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加强中小学校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是推进依法治校的基础,也是依法治校的重要工作任务。对学生管理不能仅一罚了事,学生不健康的心理,会导致人格的扭曲,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心理教育,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帮助克服学生中存在的逞能、好胜、急躁等心理, 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学校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大力加强法制教育。可以每个学期设立一个法制教育宣传月,比如我们学校就是每年的4月和12月。在开展普法教育过程中,应该坚持做到四个相结合:即课内和课外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全面普法教育与专项活动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通过“四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地进行安排,使普法教育做到经常化。学校应该结合学生在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系列活动:比如举行法制教育讲座;模拟法庭;以班级为主阵地,举行“法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开展法制教育为主题进行黑板报评比;组织学生对班级的纪律、卫生、“两操”、等进行检查和评分,制定评分标准,并严格执行,在监督管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举行法制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6.强化依法治校与以德立校、以情育人的有机结合。学校管理是一门综合艺术,法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保证,德是一所学校得以发展的灵魂,情是学校管理的润滑剂。把握这三者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才能达到治本的效用,使一所学校得以可持续发展。
总之,实行依法治校是学校贯彻依法治国方针和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学校的管理者,应以依法治校为宗旨,联系实际,确立本校的办学思路和治校方略。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依法治校的水平,最终形成学校管理层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执教,学生依法治学的和谐局面。
第二篇:依法治校的问题与对策
学校依法治校的问题与对策
4月28日、29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体局在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中小学校长依法治校专题培训班”,通过聆听领导和教师的讲座,使我深刻认识到依法治校的重大意义,认识到依法治校既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保障。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结合我县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依法治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如下探讨,希望能抛砖引玉,共同交流,为依法治校尽绵薄之力。
一、学校依法治校存在的问题分析
1、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有待加强。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在校长负责制中具有重要作用。党组织担负着联系、宣传、组织、团结全体教职工,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学校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责任。现在,个别学校根本就没有党组织,或者虽然有组织,但也是有名无实,流于形式,没有职权,不能很好的起到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
2、学校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法制建设落实不够。目前学校的法制建设不系统、不全面。如教职工代表大会,虽然成立了,但相应的配套制度没有跟上,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作体系,致使教职工大会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有些学校制定的制度不够全面,缺乏连续性;有的学校制度缺失,无章可依,比如近年来,因教师严重不负责导致学生受到伤害的案件日渐增多,但由于学校没有制定明确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追究制度,因此在执行中随意性较大,导致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
3、学校管理中还存在依靠行政管理手段为主的现象,权大于法、有法不依的现象时有发生。学校管理过程中存在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执法不严的情况。许多学校领导干部对依法治校重要性的认识不到 位,法制观念还比较淡薄,远没有形成自觉运用法律手段管理教育、调处纠纷、维护权益的观念与习惯。在学校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上,官本位、一言堂思想还较广泛存在, “人治”大于“法治”普遍存在。
4、教职工的整体法律素质还不是很高。有些学校很注重对教职工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教职工的“师德”和法律法规学习。导致教职工法律意识不强,经常出现侵犯学生权益的行为:体罚、变相体罚、私拆学生信件等。
三、学校实施依法治校的对策
要在学校更好地实施依法治校,从而创设和谐的校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主动学法,努力用法。提高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法律意识,转变学校管理理念,是依法治校的基础。在校内通过党支部活动,在党员中积极组织学习,要求党员率先带头学法,并在师生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通过教职工大会,广泛宣传法律的目的和意义。在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全面宣传动员的基础上,利用每周政治学习的时间,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要求业余时间学习与自己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规,并做好学习笔记。
2、依法制定和修订有关规章制度。有法可依是依法治校的基础,根据我国目前的立法进程,现有的法律、法规还不能涵盖学校事务的一切方面。做好学校依法治校的基础工作,要有属于学校内部的“立法”:即紧密联系学校实际,适应本校未来发展需要,制定《学校章程》。在制定或修订工作中,要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并遵守相关程序。学校要根据形势需要,充分吸收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开展建章立制工作,实时地制订或修订学校内部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与学校章程相配套相适应,从而使学校各项工作步入有序化、法制化轨道。
3.建立和完善有效保障师生权利的监管机制。在构建和谐校园的 2 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保障师生的合法权利,建立和完善有效保障师生权利的监管机制,使师生的权利监管机制成为法治状态下学校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实行校务公开。学校要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在管理中要做到“三公”:即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同时,也要加强党风廉政教育,防微杜渐,促进学校良性发展。
5、坚持依法治校与以德立校、以情育人有机结合。学校管理是一门综合艺术,法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保证,德是一所学校得以发展的灵魂,情是学校管理的润滑剂。把握这三者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才能达到治本的效用,使一所学校得以可持续发展。
总之,实行依法治校是学校贯彻依法治国方针和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学校的管理者,应以依法治校为宗旨,联系实际,确立本校的办学思路和治校方略。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依法治校的水平,最终形成学校管理层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执教,学生依法治学的和谐局面。
第三篇:浅析农村中小学依法治校
浅析农村中小学依法治校
潘光富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依法治教已成为党和政府管理教育的基本方针,而依法治校作为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新时期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但是,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依法治校难以得到落实,本文试图对农村中小学依法治校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而提出一些理论观点和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农村 中小学 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农村学校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和具体要求,实行依法治教,把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法治轨道,是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一、依法治校的概念
什么是依法治校?依法治校就是在加强法制教育,普遍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的基础上,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建立规章制度,以规范法人行为和师生个体行为,领导全校师生,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学校,把学校各项工作的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使学校各项工作都依法运行,实行依法促进人的发展,促进学校自主发展,以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和提高办学社会效益的目标。
二、目前农村中小学依法治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学校在依法治校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除了一个问题,就是依法治校实际上还停留在表面上,还只是一种口号,一种泛化,而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一)对依法治校的认识存在误区,法制观念淡薄。主要表现为:
1、对法律学习的理解存在错误观念
学校每学期初都要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有时是流于形式,但更多的时候是领导在认真地组织,教师在认真地记笔记,表面上看,教师都学得不错,笔记也记得工工整整的,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习法律法规的原因是为了上级的要求,目的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不是发自自己内心的需要,不是自身对法律知识的渴求而愿意学的,只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式的学习。
其次,对于学习法律的目的不清楚,也没有系统地组织学习一部法律法规,只是盲目地学习,或者说盲目地去“记”,比如,学习《教师法》就只记其中的教师的几项权利和义务,如果你问教师的“教育教学权”指哪些?则没有几个老师能回答得出来,有的甚至连教师有几项权利、几项义务也记不清了,其他的比较复杂的就更不用说了,更谈不上领悟法律的精神了。
再次,学习的形式只是领导读,教师记,比灌输式还“灌输式”,一节课可以学完《教育法》和《教师法》两部法律。有时甚至都不用领导读,而是“自学”——教师自己找来相关书籍材料,选择简单的条款记上一些,就学完了。这样学习的结果是只能知晓教育法律都有哪些,能说出这些法律的名称,记忆力好的能记住其中的几项条款,至于这些条款如何理解,怎么运用那是另外的事了,跟教师无关,最后使领导、教师对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流于形式,偏离了其最初的学习目的,从而丧失了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的意义。
手段与体制,树立起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
(二)加强学习宣传,增强法制观念。
学法是基础,用法是关键,依法治理是目的。学校管理者应把教育法制学习与宣传纳入重要工作职责范围。学校可充分利用校园网、校报、广播、板报等宣传工具进行广泛的普法宣传;可以在学校教职工中经常开展法制讲座;可以开展各种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以及把法庭审判现场搬到学校等,让广大干部、师生增强法制观念规范自身行为,并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健全管理体制。
1、制订《学校管理章程》,统领学校管理。
依法管理学校事务是依法办学的核心内容。学校管理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学校管理章程》是学校依法制订的全面规范学校办学宗旨、内部管理体制及教育教学、人事、财务活动等重要制度的自律性文件。《学校管理章程》的制订根据《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紧密结合学校实际,适应学校未来发展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程序,得到学校广大教职工的认可和支持,并在教代会上获得通过。
2、完善、配套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科学的民主决策制度、各部门工作规范、教职工岗位责任制、教育教学工作评估制度、安全卫生保健制度、奖惩制度、校内纠纷调解制度和申诉制度等等,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置于统一规范和要求之下,强化学校的科学管理,推进学校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运行机制的形成。
(四)推行岗位责任制。
依法治校不光是学校管理者的职责,同时也需要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各职能部门及所属教职工要严格依照《学校管理章程》的规定履行各自的职能与岗位职责,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学校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五)强化依法行政。
学校管理者在对学校进行领导和管理中,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改变思想作风和管理方式,要从过去主要依靠权力、运用行政手段的“家长式”管理,逐步转移到依靠法律、法规、规章和学校章程实行管理,严格行政执法程序,明确执法范围,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法制化水平。
(六)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实行校务公开。
学校管理者按照国家教育法律、法规与《学校管理章程》对学校实行自主管理,要重视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要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学校在管理中要做到: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例如:把学校招生、收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等涉及公众利益的内容向社会公开;把财务管理、工程建设、物资采购、干部人事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内容向教职工公开。自觉接受师生和社会监督。同时,还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民主监督机制,来限制、约束、监督管理者的权力运用。
(七).正确处理法与规章的关系。
依法治校,体现的是一种法治精神,强调的是依法办事,但不能简单地认为依法治校就排斥学校管理中的政策性规范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我们要把法制与学校内部规章制度能动地相结合,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同时也不能完全排斥学校管理中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及其他手段。
(八).合理借鉴先进经验。
第四篇:市中小学依法治校实施方案
市中小学依法治校实施方案
市中小学依法治校实施方案
为贯彻依法治教方针,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03]3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的通知》(教政法[2003]4号)及《广东省中小学依法治校实施
方案》(粤教策[2004]25号)精神,结合我市中等及中等以下学校(含小学、普通/职业初中、普通/职业高中、普通/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等,以下简称中小学)的实际情况,提出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依法治校及“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行依法治教,把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法治轨道,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完成新时期教育工作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通过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活动,增强学校举办者、校长、教职工及学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
二、组织领导
依法治校涉及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把推进依法治校作为促进教育行政部门转变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进依法治教进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予以高度重视。
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是依法治校的工作机构。法制工作机构会同其他部门建立本地区依法治校工作的政策指导、组织协商、检查评估的协调机制,保证教育行政部门各职能机构自觉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履行学校的管理职责,按照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基本标准,规范中小学校的依法治校工作。
学校要转变管理理念、明确依法治校的基本原则,制定推进依法治校的工作规划和目标,认真落实教育部《若干意见》和《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的通知》的要求,尤其是依法治校示范学校要在依法治校工作中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
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既要全面按照基本标准推进依法治校,也可以结合地区和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为依法治校的切入点,由点及面,启动依法治校的工作。
三、依法治校基本标准
(一)管理制度完善健全
1、依法制定学校章程。学校章程经教育行政部门审定,作为学校办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学校遵照章程实施办学活动。
根据教育法的规定,中小学校章程的基本内容是:
学校名称、校址、类型;
办学宗旨;
办学规模;
主要任务;
内部管理体制;
教师、职员、学生;
经费来源、财产和财务管理制度;
章程的修改程序。
2、依法制定各项管理制度。
(1)学校基本管理制度包括教育、教学、教师、学生、安全、财务、分配、物资采购、基建、后勤等制度。
(2)学校管理制度要求:
管理制度制定程序合法。学校章程确定的基本管理制度和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由学校相关部门起草;采取书面征求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听取学校党委(党支部)、教师、家长委员会的意见,也可在校刊或校园网公布草案征求学生意见;涉及教师权益事项的规定,还应将草案提交教师代表大会或工会征求意见。草案修改后提交校长办公会审议(民办学校由校长提交学校董事会决定通过),校长签署公布。
管理制度内容合法、公正。起草规定要保障学生和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在规定其应当履行的义务的同时,应当规定其相应的权利和保障权利实现的途径。管理制度不得与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相抵触,不得损害学生和教师的合法权益。
管理制度形式合法。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文件,应当符合学校文件的发文形式。
管理制度公开。学校规章制度应当公开,有条件的学校应在学校校刊和校园网公布。
管理制度修订和废止。学校应当根据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部规章的变化及时修订和废止学校管理制度和规定,对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学校管理制度和规定,要及时修改或者废止。修订和废止管理规定也应遵循管理制度的制定程序。
学校管理制度和规定应当汇编成册。
(二)校内管理体制完善
学校基本管理体制应在章程中列明,并有相应的规章制度。
1、公立中小学校要依法健全校长负责制,规章制度要规定校长决策程序和学校党组织的政治保障作用。
校长具有合法资格;
校长能按照章程履行学校管理职责,主动接受党组织和教代会的监督;
有明确的党组织监督保障工作机制、具体监督保障措施。
2、民办学校要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外合作
办学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学校董事会、理事会或者其他决策机构的议事规则,规范决策程序。
有合法的董事会、理事会;
董事会、理事会有章程和议事规则;
董事会、理事会能按照章程履行职责,决定重大事项;
校长能按照董事会、理事会的决议履行学校管理职责。
3、内部机构设置符合规定。
机构设置符合标准;
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岗位目标;
有具体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措施。
(三)办学活动依法规范
要保证学校的发展规划、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对外签订的民事合同等符合法律的规定;完善学校内部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收费的规定,健全监督机制,依法管理好学校法人财产。
1、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办学活动。
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熟悉教育的基本原则及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学校的权利义务;
有健全的管理系统并能有效的依法按照章程实施管理活动;
学校的发展规划、各项管理制度符合法律规定;
招生规定、招生广告、收费项目、标准和办法、退费标准和办法、财务、学校法人资产管理符合法律规定;
对外签订民事合同经过学校法制机构的法律审查,符合法律法规规定;
学校无乱收费情况。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2、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领导和管理人员明确教育方针、办学方向、培养目标;
教育方针、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及各项规定得到贯彻落实;
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健康、规范。
3、依法保障教育教学管理秩序,有良好的校风。
教师岗位职责明确,遵守职业道德、教学制度和教学规程;
学生学籍管理、教学监督检查制度健全并得到落实;
考场秩序井然,考试规则落实。
4、教育教学质量良好。
有健全的教学工作评估标准、评估方法和评估程序,并得到教师认可;
教研制度健全落实;
教师进修计划落实;
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合格。
5、贯彻落实有关校园安全的法律及规定,完善学校保护机制。
建立了学校安全管理责任制;
学校设施设备无安全隐患;
校园无凶杀、抢劫、强奸等暴力犯罪行为;
教师、学生无贩毒、吸毒、性侵犯等严重违纪和刑事犯罪行为;
校园无邪教和封建迷信活动;
投保了学校责任险;
建立了学生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报告制度;
学生伤害事故依法妥善处理,赔偿责任落实;
校园周边地区综合治理,周边环境文明、健康。
6、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进行的行政管理和监督。
自觉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进行的指导、督导、监督和管理;
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相关行政机关依法进行的检查、视察和监督;
自觉执行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做出的行政决定。
(四)民主管理机制健全
1、依法建立教职工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并发挥积极作用。
有健全的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组织和工作制度;
学校发展等重大决策经过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
工会和教代会能有效行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
工会能有效地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2、实行校务公开,校内监督机制完备。
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财务收支、基本建设、物资采购等事项公开;
教师职务评定与聘任、教师的评先、评优、教师工资、教师福利待遇以及涉及教职工权益的其他事项,向教职工公布;
学校的招生规定、收费项目、标准和办法等事项,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开;
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学校决策涉及学生权益的重要事项接受家长委员会的监督;
建立学校与社区、家长联系制度,定期听取社区、家长对学校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五)保障教师权益
1、依法聘任教师。
学校聘任的教师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
教师聘任合同的权利义务符合教师法和劳动法的规定。
2、依法保障教职工权利。
教师职务评审制度合法;
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合法;
教师进修、培训制度符合国家规定;
教师分配制度公正、合法;
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学、科学研究等权利和工作条件得到保障;
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相关的福利待遇得到落实;
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校内民主管理机制得到落实。
3、依法管理教师。
<1&amgt;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制度健全;
教师能够依法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
4、依法公正、公平解决教师与学校的争议。
建立了教师违纪处理委员会;
教师的违纪有明确的处理程序;
对教师的处理决定的形式符合规定;
教师的申诉权等救济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六)学生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
1、依法维护学生受教育权,保障学生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
2、尊重学生人格及其他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教职工无体罚或变相体罚及侮辱、歧视学生的现象。
3、按照国家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无乱收费现象。
4、建立了校内学生违纪处理委员会。
学生违纪有明确的处理程序;
学生处理决定的形式符合规定;
5、建立了学生申诉委员会。
学生申诉委员会成员公开;
学生申诉委员会申诉规则公开。
(七)法制宣传教育成效明显
1、认真贯彻国家和教育系统“四五”普法规划,法制教育成为学校重要的日常工作。
2、建立普法责任制,成立了学校普法领导小组。
普法工作有规划、有措施、有总结;
学校领导学法制度落实;
学生法制课在计划、课时、教材、师资方面做到“四落实”;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教职工学法制度落实;
法制副校长工作制度落实;
法制教育考核制度落实。
3、法制宣传教育有成效。
学校形成学法、用法、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
校领导依法办学;
教师、学生法律意识明显提高。
(八)依法治校工作机制健全
1、学校党政领导重视依法治校工作,制定依法治校实施方案,定期研究依法治校工作。
2、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
3、学校有负责依法治校工作的机构。
4、依法治校工作机构职责:
(1)审核学校章程和规章制度;
(2)处理学校内外法律事务;
(3)受理学生申诉;
(4)负责学校普法教育。
5、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依法治校领导小组。
6、学校法制工作机构职能明确、人员到位。
7、依法治校计划实施方案得到落实。
四、实施步骤
(一)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方案制定本地区依法治校工作方案及依法治校示范校具体要求,开展本地区依法治校工作和创建本地区依法治校示范校活动。
(二)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方案中第三部分(基本标准)的要求,逐条对照,认真做好检查督促工作,并在每年10月中旬评出本地区依法治校的示范校作为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候选单位,被确认为“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将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
(三)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依法治校领导小组。
(四)市教育行政部门每年11月份组织评估组对县区依法治校工作进行检查,并评选出“市依法治校示范校”。
××市教育局
第五篇:中小学依法治校示范校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省教育厅印发的《**省中小学依法治校实施方案》的精神,树立依法治校的先进典型,提高教育系统依法治教的水平,现决定在全市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含民办学校)开展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活动。
一、指导思想
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构建和谐学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措施。通过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增强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的法治观念,提高学校依法按照章程自主办学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创建对依法治校示范校工作的领导,市教育局成立依法治校示范校考评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
成 员:*** *** *** *** ***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德育工作处,具体负责指导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组织专家对申报学校进行考评等工作。
各区教育局和学校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加强对依法治校工作的领导。
三、考评内容
(一)管理制度完善健全情况。依法制定学校章程,经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并遵照章程实施办学活动。依法制定教育教学、财务、教师、学生、后勤、安全等各项管理制度,内容合法、公正、公开,并得到切实有效执行。
(二)校内管理体制完善情况。各级各类学校依法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校长、学校党群组织、学术组织健全、职责明确,依法发挥相应的作用。
(三)办学活动依法规范情况。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办学活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依法保障教育教学管理秩序,有良好的校风。学校教师、学生无严重违纪和刑事犯罪行为。教育教学质量良好。
(四)民主管理机制健全情况。依法建立学校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并发挥积极作用。实行校务公开,校内监督机制完备。中小学建立学校与社区、家长联系制度,定期听取社区、家长对学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五)教师权益受到保障情况。依法聘任教师;依法提供相应工作条件,保障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参加进修培训等权利。依法保障教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和相关的福利待遇。保障教师通过校内民主管理机制参与学校管理。建立和实行校内教师申诉制度。
(六)学生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情况。依法维护学生受教育权,尊重学生人格及其他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保障学生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无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及侮辱、歧视学生的现象。按照国家规定向学生收取费用,无乱收费现象。建立学生安全和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报告制度,依法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建立和实行校内学生申诉制度,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七)法制宣传教育成效。认真贯彻国家和教育系统普法规划,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重要的日常工作。建立普法责任制,做到有措施、有落实、有总结。按照规定开设法制课,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法律素质明显提高。学校形成学法、用法、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
(八)依法治校工作机制健全情况。学校党政领导重视依法治校工作,制定依法治校实施方案,定期研究依法治校工作。学校有专门机构或者领导负责依法治校工作。
四、考评标准
为保证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质量,促进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市教育局结合我市中小学依法治校工作的实际情况,按照“统一标准、宽严适当、分项测评、综合考评”的原则,把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基本标准具体化,制定“**市中小学依法治校示范校考评标准”(以下简称《考评标准》),作为学校自评申报、区教育局初评推荐、市教育局考评确定依法治校示范校的依据。
《考评标准》设置的一级指标有10项,即领导依法办学、学校章程与管理制度符合规定、办学行为规范、安全管理规范、法制教育制度落实、民主管理制度落实、教师权益得到保障、学生权益得到保障、学校权益得到维护、依法治校成效显著。一级指标划分成若干个2级指标,形成完整的考评指标体系。
《考评标准》目标价值是:形成学校依法按照章程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现代学校制度,增强被考评学校领导、教职员工、学生的依法治校的理念,推动学校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
按照《考评标准》设置的指标,经过学校自评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初评,受评学校按照获得的分数可以分成A、B、C、D四个等级。A级:总评100-90分,具备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候选资格;B级:89-80分,具备区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候选资格。C级79-70分,具备申报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资格;D 级69分以下,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才能具备申报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资格。
五、考评程序
1.具备申报条件的学校,按照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基本标准和《考评标准》,进行逐项自查自评,自评得分在B级以上的,可向区教育局申报。
2.区教育局严格按照《考评标准》对申报学校组织初评,对初评得分在B级以上的,择优向市教育局推荐3-5所学校。推荐材料应包括:
(1)学校自评报告、申报表和考评得分表(按《考评标准》学校自评与区评得分);
(2)区教育局的推荐报告,包括区教育局的初评意见,申报学校依法治校的主要成绩和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意见(一式2份)。
3.具备申报条件的市属学校,按照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基本标准和《考评标准》,进行逐项自查自评,自评得分为A级的,可向市教育局申报。
申报材料包括:学校自评报告、申报表和评估得分表(一式2份)。
4.区教育局、市属学校于2006年10月底前分别向市教育局报送推荐材料和申报材料。市教育局于2006年11月底前组织专家组分组按照《考评标准》对申报学校进行复评。
5.经专家组评估达到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标准的学校,由市教育局命名,授予“**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2006年首批评定20所左右。
6.在评定的“**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中,市教育局择优若干所学校向省教育厅推荐申报**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六、考评办法
1.查阅近三年来学校依法治校有关资料。
2.召开学校教职工、学生、学生家长等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
3.设计依法治校有关问题的问卷进行调查并予以统计。
4.考评时,考评组对二级指标分值可以进行细化,按照不同的二级指标分值要求,可以细化成0.5、1、1.5、2、2.5、3、3.
5、4等分值栏。
七、有关要求
1.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列入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广泛宣传开展依法治校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对依法治校工作和创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具体指导,及时总结和推广依法治校的成功经验,切实发挥示范学校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推动依法治校工作的全面开展,普遍提高学校依法办学水平。
2.申报学校要认真学习《若干意见》、《通知》、《**省中小学依法治校实施方案》和《考评标准》,成立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创建活动总体规划、活动方案,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针对性、实效性强的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3.申报学校应按依法治校示范校《考评标准》的基本要求准备2003年1月以来的相关资料。
4.凡申报学校或者具备授予市级以上的依法治校示范校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经市教育局调查属实的,取消申报资格或依法治校示范校资格:
(1)学校级教职工在履行职务过程中职务犯罪的;
(2)学校管理制度与依法治校基本要求相违背,办学活动、管理秩序混乱造成较大影响,或者受到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通报批评的;
(3)发生严重侵害教师、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在校内或者校外造成较大影响的;
(4)发生应当由学校负主要责任的重大安全和学生伤害事故的;
(5)以虚假材料或者不正当手段获得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的。
5.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每两年评定一次;同时对已评定的依法治校示范校进行复查,复查不合格的,限期整改,经整改仍达不到合格标准的,取消“**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复查合格的,继续保留“**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对特别突出的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市教育局将向省教育厅推荐申报全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6.在依法治校示范校的推荐考评中要坚持标准,宁缺毋滥。
7.各区教育局可按“**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考评内容和《考评标准》,评定本区依法治校示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