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兰县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东兰县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水稻病虫害问题是影响东兰县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如何防治水稻病虫害直接关系到了水稻种植农户的切实利益。本文通过结合东兰县水稻生产中的主要病虫害类型及目前应用较多的防治措施,并提出了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095
前 言
近年来,当地的水稻种植面积连年增加,水稻年播种面积6208hm2,年产量49354t,但病虫害成为阻碍当地水稻高产优质的瓶颈,极大地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经农技及农户等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虽然水稻病虫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但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本文通过分析东兰县的主要水稻病虫害类型,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促进东兰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参考。东兰县水稻主要病虫害类型
2.1 稻飞虱
稻飞虱可以直接刺吸水稻植株汁液,破坏输导组织,阻碍水稻营养供给并传播病毒病,影响其正常生长,如果该病害发生严重,可导致稻丛成团枯萎,甚至整片稻田死秆倒伏。该病害是东兰县水稻主要病虫害类型之一,近年来,该害虫持续影响着当地的水稻生产,同时对粮食安全也构成威胁。
2.2 卷叶螟
在我国水稻主产区,卷叶螟是最重要的害虫之一,该害虫具有长距离、大区域、季节性的迁飞习性[1]。当地的气候条件(降雨、气温等)会影响到卷叶螟幼虫为害程度,若在幼虫盛发期时气温适宜,雨量充足,则其形成爆发性危害的可能性越随之变大;反之,发生轻微、危害较小。
2.3 稻瘟病
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简称M.grisea)引起的水稻真菌性病害,该类型是水稻3大病害之一。该病害主要侵染邻近表皮细胞,之后深入叶肉细胞,被感染的细胞随后会生成新菌丝和分生孢子梗,在环境条件适宜时,会进一步分生出孢子并随风传播,导致重复感染[2]。我国曾在1993年时发生了一次稻瘟病特大灾害,波及粮食种植区的面积达543.2万hm2,损失稻谷高达10亿kg,造成了重大农业减产和经济损失。
2.4 纹枯病
纹枯病也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一般可以造成10%~30%的减产,高发病时减产量可达到50%。该病害是由立枯丝核菌(Rhzioeotniasoalni)引起,在世界各产稻区均有分布。其发病率较高,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均有可能发生,以分蘖期和抽穗期危害最重,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最易发病。可以造成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产量下降。东兰县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较为落后
东兰县土地面积的43%左右为喀斯特地貌,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可耕用地面积少、耕层浅、地力差,人均耕地较少。该县东部约50%以上的农田均位于沟壑或半山腰,防病难度大,基本靠天吃饭。较差的农业基础配套,导致了水稻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和防治难度大大增加。
3.2 药剂防治见效快,难治本
杀虫、防病类药物能够起到一定的病虫害防治的效果。但大量、过分依靠此方式,从长远上来看是不可取的。长期的药物防治会造成病毒、害虫的抗药性增加,导致需要药性更强的药物来防治,造成恶性循环,同时潜在的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难以避免。
3.3 绿色防控难以推行
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手段是进行病虫害绿色防控的主要措施,有关部门曾提出,对于黑条矮缩病、灰飞虱等高发地区,可在播种后覆盖防虫网;同时建议在有条件的地区,可推广稻田养殖、稻鸭共作,共同防控病虫害的发生。但在实际生产中,这些防控措施往往与药剂的效果差距较大。换言之,在病虫重发年份,使用绿色防控措施难以达到有效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减少农药使用量、少用甚至不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虽然早已提倡实行,但为了追求高产,农民往往依然大量应用农药,这对农业管理和农药研究单位是一大难题。
3.4 农民重视程度不足
许多病虫害的发生具有隐蔽性和暴发性,如稻飞虱、稻曲病、穗颈瘟等,若不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如若暴发流行,则将难以控制,造成重大甚至毁灭性灾害。对此,部分农户往往存在侥幸心理,等到病虫害大面积流行时才采取措施,但此时往往为时已晚,损失难以挽回。这是由于农户对其严重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造成的。主要防治措施
4.1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通过各种物理方法以及机械设备等来防治病虫害,最大程度避免伤及水稻。主要包括:灯光、颜色等外界力量将其诱杀;某种顽强的病虫,可选择不同波长的激光来进行捕杀。当前杀虫灯的使用,能够降低害虫的数量;测报灯可以起到提前预测的作用,为防治害虫争取到宝贵时间。
4.2 化学防治
直接性是化学防治最突出的特点,该方法可以迅速、有效的抑制病虫害的扩散。化学药剂是当前水稻病虫害应用最广泛的防治手段,它具有见效快、操作简单等优点。
下面几类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每667m2用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10g,加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60g后,兑水50公斤喷雾;每667m2用20%氯虫苯甲酢胺(康宽),加10%吡虫琳可湿性粉剂30~50g,之后兑水50公斤喷雾;每667m2用乳油60m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叶酸盐5.7%,加50%烯旋虫胺45g,加2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g,之后兑水50kg喷雾;每667m2用40%毒死乳油70mL,加25%甲氰菊酯30g,之后兑水50kg喷雾;方法
五、每667m2用1.8%阿维菌素乳油45mL,加25%吡蚜酮25g,之后兑水50公斤喷雾。治疗稻纵卷叶螟的农药品种还有锐劲特、毒死蝉、阿维菌素、杀虫单、Bt复配剂等。防治指标为:分蘖100-120头/百穴,穗期60-80/百穴。稻瘟病:合理的做好田间的管理和水稻的施肥及农药的喷洒有以下几种药物可以供选择(任选一种)富士一号100g,70%甲基托布津100g,25%多菌灵250g,25%多菌灵250g加硫胶悬剂250g。方法
二、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浸秧,或40%稻瘟灵乳油,每667m2用100mL或富士一号乳油100mL对水60kg喷雾。
4.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有绿色的、最有发展前景的防治手段,它主要是借助于作物与天敌之间的生物规律来抑制病虫害的数量和繁殖速度。该方法具有适应性较好,同时可以取得较好的防御效果。无污染,安全性高是这种方法的优点所在。结 语
水稻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是难以避免的,在防治期内应大力推广无毒、低毒、低(无)残留化学药剂的施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用药次数及用药量,使水稻高产、绿色、优质。同时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农业基础条件等,开展气象预警、科普推广、政策扶持、技术引进等多元复合模式,以指导农民、扶持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 张孝羲.昆虫迁飞的类型及生理、生态机制[J].昆虫知识,1980,17(5): 236-239.[2] 李杨,王耀雯,王育荣,等.水稻稻瘟病菌研究进展[J].广西农业科学,2010,41(8): 789-792.[3] 吴建明.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防止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08,4:45-46.[4] 周圣发,凤为成.舒城县水稻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7:12-14.作者简介:张树平(1973-),男,壮族,现在在东兰县切学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第二篇: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水稻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的南方大部分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分布都十分普遍。水稻的高效生产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温饱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计,值得我们进行高度的重视与关注。目前,在水稻种植领域,人们研究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就是水稻的病虫害防治问题。目前在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当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需解决,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与探究,从而寻求积极的解决对策。水稻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意义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近年来水稻病虫害问题越来越多,加之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我们所遭遇的水稻病虫害情况越来越复杂,防治的难度不断加大。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稻都在受病虫害的严重威胁,尽管很多农户在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还是收效甚微。水稻病虫害的影响不仅造成水稻产量锐减,水稻品质越来越差,还给以水稻种植为主要经济收入的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加强水稻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农民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积极进行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使水稻能够健康的生长,全面提升水稻种植的产量和水稻的品质,使人们可以吃到健康安全的大米,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水稻病虫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病虫害防治意识
对于绝大多数的农户来说,他们对于病虫害防治都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农户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甚至错误地认为水稻出现的病虫害最终自己能够克服,不需要特意进行防治,从而造成严重的损失。加之,近年?砗芏嗯┗Ф纪獬龃蚬ぃ?比如吉林省辉南县朝阳镇就有很多的农户都外出务工了,因此对于水稻后期的生长缺乏足够的关注,无法对病虫害的出现进行及时的应对。
2.2 忽视前期的防治工作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在于防而不是治,但是通过对吉林省辉南县朝阳镇的农户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农户都没有进行前期防治工作。在病虫害发生之前,农户没有任何的预防措施,也不考虑水稻遭遇病虫害造成的后果,而问题一旦出现的话,就显得有十分手足无措,不知道怎样应对。
2.3 防治药物选择不合理
水稻病虫害防治药物的选择对于最终的预防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对此农业部门也有专门的规定和药物准入市场标准。但是,有些农户为了降低投入成本,会选择进入一些不太正规的药店购买农药,这类药物价格低廉但是药效并没有保障。有时候不仅不能起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反而会给水稻的生长和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
2.4 缺少综合防治的措施
通过对吉林省辉南县朝阳镇的农户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手段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农户都只是采用单一的农药防治的手段,而对于其他的像物理防治、生态手段、生物技术等都不甚了解。在这种单一的防治观念和防治手段之下,病虫害防治的效果一般。
2.5 病、虫害防治工作失衡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就是既有对水稻病害的防治,又有对水稻虫害的防治。目前在水稻防治工作中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相比于病害的防治,人们往往会把防治的重点放在虫害的防治上。其实,这是农户在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当中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人们总是把肉眼看到的问题当做更为重要的问题。由于虫害发生的特征比较明显,在虫害出现之初农民就能够及时发现,并实施一定的药物治疗。而病害的特征一般都不太明显,往往农民发现的时候就已经比较严重了。这种病害和虫害防治工作的失衡也导致我们的防治工作整体效果较差,病虫害问题难以得到实质性的解决。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对策
3.1 激发农户的病虫害防治意识
农户的病虫害防治观念落后从根本上制约着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因此,我们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当地农户的病虫害防治意识,使广大农民对于水稻病虫害的存在予以高度的重视。比如我们农科站可以在当地开展一些农业相关知识的普及工作,以培训班或者讲座的形式鼓励农民前来学习,向广大农户积极传达各种水稻病虫害表现及防治,提升农民的基本农业素养和科学种植能力。
3.2 政府的政策支持
对于农户来说,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十分重要的。比如给予农民一定的政策支持与资金补贴,使农民在应对病虫害问题时能够获得更加强大的经济支撑。一方面,在水稻病虫害预防的时候,农户获取一定的农药补贴就有经济能力买品质有保障的药品,进行病虫害防治。另一方面,对于因遭受病虫害而导致没有经济收入的农户应当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保障农户的基本生活。
3.3 实施多元化的综合防治措施
单一的防治手段无法起到显著的效果,并且一味的药物防治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和水稻质量的破坏,因此我们可以实施多元化的综合防治措施来全面保障水稻病虫害的防治。除了化学药物防治手段之外,还有物理手段、生物防治手段等。比如,在防治过程中使用一些先进的物理技术和机械设备可以有效应对病虫害的威胁,例如杀虫灯可以有效扑杀很多的害虫,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还有,利用生物防治能够有效预防病虫害。通过一种生物的繁殖来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生或者扩张的速度,这种方式相对来说无公害、无污染,符合绿色农业发展的要求。
水稻病虫害的存在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损害了广大农民的经济效益,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良性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对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全面提升水稻种植的产量和质量,促进水稻种植业的良性发展,切实提升广大农民的根本经济利益,确保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
(作者单位:135100吉林省辉南县朝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第三篇:水稻病虫害防治手册
一、水稻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及措施
水稻主要害虫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螟虫。不同时期要针对不同的主要害虫进行防治。
(一)稻飞虱:稻飞虱是近年来连续严重爆发的水稻害虫,随着杂交稻面积的扩大以及稻飞虱的迁飞危害,防治需采用“狠治一代,控制二代”的策略,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穗前治虫保苗,压低虫口基数,防后期上穗为害的防治策略。
防治措施:撒种时稻谷用5%锐劲特悬浮剂加水拌种预防稻飞虱的发生。大田防治,在水稻分蘖期加强测报及田间调查,监测稻飞虱的发生情况,在主害代的低龄若虫盛期,以1%灭虫清(阿维菌素)悬浮剂(40—50)ml/亩喷雾防治,在田间虫量达到百丛稻株虫口>1000头时开始选用吡虫啉、阿克泰、艾美乐、速灭威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例如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亩兑水37.5kg喷雾。施药时要连片联防,必要时要出动机防队进行大面积范围统防统治,降低虫源,减少施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
(二)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的防治要坚持“以农业栽培措施为基础、科学用药为关键,压低基数与控制危害相结合的”综合治螟策略。及时做好螟虫冬前与冬后残留情况的调查:在发生期间,做到查虫与查卵相结合、田间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查虫情与查苗情相结合;准确掌握螟虫发生动态。
防治措施:为及时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危害,必须加强虫情监测,密切注意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测报灯下出现高峰日或是田间蛾量急剧上升时,应及时分析发布预报,提出防治适期,做好防治宣传指导,并及时向当地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以便掌握有利时机,组织农户开展统一防治,提高防治效果。防治稻纵卷叶螟必须抓住幼虫孵化后未卷苞之前施药。在分蘖期百丛幼虫量≥50头,孕穗期百丛幼虫量时≥30头时要及时防治,抓住虫卵孵化盛期进行施药防治可提高防治效果。在主害代2龄幼虫盛期(大量叶尖被卷)时可选用下列内吸性强、能杀虫杀卵的药剂进行防治:①杀虫双+敌敌畏,②巴沙+敌敌畏,③杀虫双+吡虫啉,④阿维菌素素+毒死蜱,⑤阿维毒死蜱。
(三)水稻螟虫。水稻螟虫的防治要坚持“狠治第一代螟虫,挑治第二、三代重治穗期保丰收”的治螟策略,做好冬前与早春基数调查,重视田间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加强预测预报以准确掌握螟虫发生消长动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水稻螟虫危害。
防治措施:第一代螟虫的防治重点是中稻秧田和早稻大田,特别是中稻秧田,因秧苗较矮小,容易看到螟蛾和查到卵块,同时秧田有多种害虫,可以混合兼防。起到减少一代螟虫危害,压低二、三代虫源的明显作用。在开展预测预报和进行田间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喷药防治田块对三代螟虫进行防治。在螟蛾发生盛期,对田块进行调查,确定易受害稻田范围,在螟蛾产卵盛期到田间查卵,卵块盛孵期喷药防治。防治时期掌握在水稻大苞至破口期。掌握好防治适期,在螟虫卵孵高峰期至低龄幼虫阶段用药适时开展化学防治。具体实施方法为一代三化螟和一代二化螟发生期,对移栽苗、抛秧苗,以及早播直播稻苗,在6月初至6月下旬进行重点防治,一般用药1-2次。在6月下旬至7月初这一阶段,对所有稻田的二代二化螟进行狠治。7月下旬左右视螟虫发生实况进行重点防治,其它地区作兼治,三代三化螟发生区和二代二化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重治一次。选用药剂为三唑磷、毒死蜱、杀虫单、锐劲特等。)推荐使用的高效、低毒农药:
1.防治白背飞虱:噻嗪酮、噻虫嗪、烯啶虫胺、吡虫啉。
2.防治褐飞虱:吡蚜酮、噻嗪酮、噻虫嗪、乙虫腈。
3.防治稻纵卷叶螟:氯虫苯甲酰胺、丙溴磷、毒死蜱、阿维菌素、茚虫威、呋喃虫酰肼、甲维·毒死蜱、苏云金杆菌、白僵菌(两头歼)、甲维·杀。
4.防治二化螟:甲维·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丁烯氟虫腈、虫酰肼、白僵菌(天擒)。
5.防治三化螟:氯虫苯甲酰胺、甲维·毒死蜱、毒死蜱。
二、水稻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及措施
(一)水稻稻瘟病。稻瘟病又称稻热病,俗称火烧瘟,是真菌性病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病害。
防治方法:为了准确及时用药,首先应进行病情调查,一般于水稻分蘖期前,每逢降雨后到感病品种的高肥田、入水口以及粪堆底(生长茂密地段)等处进行调查,观察有无急性型病斑出现,如有急性型病斑出现应立即进行药剂防治,施药后10天左右,病情仍在发展可再施药1次。如叶瘟于孕穗期才开始发生,病情不重,可结合预防穗颈瘟进行药剂防治。防治水稻苗瘟、叶瘟:主要抓住发病初期用药;本田从分蘖期开始,如发现发病中心或叶片上有急性病斑,即应打药防治。常用药剂:20%或4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富士1号)乳油、40%灭病威胶悬剂、20%三环异稻可湿性粉剂对水均匀喷雾防治。防治穗瘟:叶枕瘟、穗瘟、节瘟和枝梗瘟对产量影响较大,防穗瘟要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孕穗(破肚)期和齐穗期是防治适期。常用药剂: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21.2%加收热必可湿性粉剂、2%加收米、20%三环异稻可湿性粉剂、40%克瘟散乳剂对水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雾一次。
(二)水稻纹枯病。水稻纹枯病由病原真菌引起,纹枯病防治适期为分蘖末期至抽穗期,以孕穗至始穗期最为关键。一般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5%-10%,孕穗期达10%-15%时应用药防治。高温高湿天气要连防2-3次,间隔期7-10天。
防治方法:在分蘖期和孕穗期达到防治指标即要用药防治,气候及苗情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的要连续打2-3次药。防治药剂:5%井冈霉素水剂或20%粉剂对水喷雾或泼浇、或制成毒土撒施在稻基部;也可用2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农抗120水剂喷雾。
(三)水稻稻曲病。稻曲病是真菌病害。根据当地以往发病史,结合天气、品种、苗情进行分析,做出预测预报,选择用药,适时准确防治。
防治方法:防治适期为水稻孕穗后期(抽穗前3-7天)至始穗期。常用药剂:种子消毒用2%-3%石灰水、50%多菌灵、500倍液强氯精浸种;大田喷药防治用20%瘟曲灵、35%稻曲清、25%粉锈宁可湿粉、50%DT可湿性粉剂(琥胶酸酮)、水稻孕穗后期(破口前3-5天),用25%富力库乳油、加倍井冈霉素+50%多菌灵。
(四)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白叶枯病是细菌病害,又称过火风、白叶瘟。
防治方法:药剂防治病区关键抓秧田防治和发病前期的防治,秧田在秧苗三叶一心期进行,大田在出现零星病株(发病中心)时进行。常用药剂:每亩用20%叶青双(川化-018)可湿性粉剂125克或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300克或12%施稻灵悬浮剂30毫升或10%氯霉素可湿性粉剂70克等对水75千克喷雾,大田初病期每隔7天连续喷洒2-3次。
(五)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条纹叶枯病由灰飞虱传毒为主的病毒病害。防治的关键是控制灰飞虱的发生、传播及危害,达到“切断毒源,治虫控病”。
防治方法:用10%吡虫啉20克对水5千克浸种5千克、50%二嗪磷乳油、10%吡虫啉(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治虫防病。
(六)水稻普通矮缩病。水稻普通矮缩病是由水稻普通矮缩病毒经黑尾叶蝉、电光叶蝉、二点叶蝉传播。病毒潜存于带毒昆虫体内,并可经卵传递给后代。
防治方法: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关键是治虫防病,重点抓传毒昆虫两个迁飞高峰期防治,即抓早稻秧田和本田前期及晚稻秧田和本田前期的防治。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克,对水喷洒,治虫防病。
第四篇: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新化乡农技站
一、稻瘟病
稻瘟病是由灰梨孢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水稻各生育期、各个部位均可发生,根据发生时期和部位
分为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等,常发并危害大的主要有苗瘟、叶瘟和穗颈瘟。
发病规律:稻瘟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谷、病稻草上越冬,气流传播。种子带菌易引起苗瘟。
在分蘖至孕穗期,经常低温多雨易造成叶瘟爆发,抽穗前期多雨易引起穗颈瘟流行。山区、长期深灌、冷浸田、偏施氮肥等都容易引发稻瘟病。
防治:稻瘟病防治应采用以种植抗病优质品种为中心,健身栽培为基础,药剂保护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抗病品种。(2)科学田间管理:培育壮秧,施足基肥,增施钾肥、锌肥、有机肥,巧施穗肥,适时
晒田。(3)种子处理:10%401抗菌剂1000倍液浸种48小时或80%402抗菌剂2000倍液浸种48~72小时直接催芽,或
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浸种24小时,洗净后催芽。(4)药剂防治:叶瘟应在发病初期(病叶率3%时)喷
药保护,穗瘟在抽穗初期喷药保护,以后视天气情况决定喷药次数。药剂选择:每亩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
或40%富士1号100克或40%克瘟散乳油150~200克。为了保证药剂防治效果,每亩应保证50千克用水量,不宜盲目
加大用药量。
二、稻纹枯病
稻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水稻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以抽穗前后最盛。该病主
要危害叶鞘、叶片,形成云纹状病斑,肉眼常可见叶表气生菌丝纠成的菌核。发病规律:稻纹枯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他寄主残体上越冬。该
病菌寄主范围很广,生活力强,菌源地广泛。土壤中菌核第二年漂浮水面,萌发侵入稻株,形成病斑,再长出菌
丝向四周蔓延。菌核有多次萌发特征,随水漂流,造成多次侵染。适温(25~32℃)高湿条件,氮肥使用偏迟、过
量,田水过深,保持时间长等对该病发生有利。
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应以农业措施为基础,结合药剂防治。(1)抓好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的栽培防病,肥
料应注意稳施氮、磷,增施钾、锌肥。以施足基肥、保证穗肥为原则,水稻生长中期不宜施氮肥提苗。灌水要贯
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2)药剂防治:以保护稻株最后3~4片叶为主,施药不宜过早(拔节期以前)、过迟(抽穗期以后)。药剂选择:5%井岗霉素水剂每亩150毫升或12.5%纹霉清水剂100~200毫升,或20%纹霉清
悬浮剂60~100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50~70千克喷雾。喷雾时要保证用水量,喷到稻株中、基
部。
三、稻白叶枯病
稻白叶枯病是由水稻黄单胞杆菌水稻致病变种侵染引起的细菌病害,症状主要有普通型、急性型、凋萎型。
发病规律:病原物主要在病稻草、稻桩、再生稻、稻种及一些杂草上越冬,次年主要通过流水、风雨传播,从水稻的水孔或伤口处侵染发病。高温、多湿,多台风、暴雨是病害流行的条件。稻田流水串灌、偏施氮肥、土
壤酸性等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稻白叶枯病的防治应以控制菌源为前提,以种植抗病品种为基础,秧苗防治为关键,狠抓肥水管理,辅以药剂防治。(1)农业措施 培育无病壮秧,加强肥水管理,切忌深灌、串灌、漫灌。(2)利用抗病品种。
(3)杜绝病草入田,进行种子处理 80%402抗菌剂2000倍液浸种48~72小时或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浸种24~48小时。(4)药剂防治:病区关键抓秧田防治和发病前期的防治,秧田在秧苗三叶一心期进行,大田在出
现零星病株(发病中心)时进行。药剂有每亩用20%叶青双(川化)。
第五篇:水稻病虫害防治教案
水稻病虫害防治教案
种子期
1、恶苗病:氰烯菌酯(防效100%)、二硫氰基甲烷、恶霉灵、门神、咪鲜胺、多菌灵、丙环唑、硅唑咪鲜胺。
2、稻瘟病:门神、三环唑、稻瘟灵。
3、白叶枯病:叶枯唑、井冈霉素、石灰水、门神、乙蒜素。水稻病虫害防治秧田期
绵腐、立枯病:敌磺钠、门神、恶霉灵、甲霜灵、甲霜恶霉灵。白叶枯、细条病:络氨铜、叶枯唑、氯溴异氰尿酸、硫酸链霉素。灰飞虱:吡虫啉、吡蚜酮、噻嗪酮、异丙威、啶虫脒。稻蓟马: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稻瘿蚊:丁硫克百威。水稻病虫害防治分蘖期
稻瘟病:门神、三环唑、稻瘟灵、硫磺、咪酰胺-三环唑。纹枯病:井冈霉素、三唑酮。螟虫:三唑磷、杀虫单、甲维盐。稻纵卷叶螟:吡·杀单、阿维·毒。稻飞虱:吡虫啉、噻嗪酮、异丙威 胡麻斑病:稻瘟灵、20%氟硅唑咪鲜胺。水稻病虫害防治抽穗期
稻瘟病:三环唑、氟硅唑、硫磺、门神、咪酰胺-三环唑、稻瘟灵、咪鲜胺。纹枯病:井冈霉素、门神、三唑酮、己唑醇、嘧菌酯、恶霜嘧铜菌酯(高科)、烯肟菌胺(爱可)。
螟虫:三唑磷、杀虫单、甲维盐、毒死蜱。稻纵卷叶螟:吡·杀单、阿维·毒。稻飞虱:吡虫啉、噻嗪酮、异丙威、啶虫脒。稻曲病:井冈霉素、门神、三唑酮、烯肟菌胺。白叶枯、细条病:门神、络氨铜、叶枯唑。穗枯病:三环唑、氟硅唑咪鲜胺、三唑酮。稻秆腐病:稻瘟灵、恶霜嘧铜菌酯、咪鲜胺。水稻病虫害防治防治技术
稻黑色菌核秆腐病
水稻成株期茎基部的一种真菌病害,又称水稻茎朽腐或小球菌核病。病原菌是半知菌亚门的小球双曲孢和卷
水稻病虫害防治(6张)喙双曲孢。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的小球腔菌。病菌侵害茎基部叶鞘,形成椭圆形或纺缍形黑色斑,后扩大至整个叶鞘,茎秆上也有大块黑斑,后期的茎基部腐烂,植株青枯,茎腔内有大量小球状黑色颗粒状的菌核。成熟后的菌核在病稻草或土壤中越冬,栽秧时附着在秧苗基部,以菌丝从伤口或叶鞘基部侵入寄生。病菌为弱寄生菌,喜高温高湿,故穗期受害比前期重,稻飞虱多的田块病害更重,常造成复合侵染。防治方法应以加强肥水管理为主,结合治虫防病,辅以适时喷药。水稻病虫害防治稻白叶枯病
水稻叶部的一种细菌病害。病原菌是原核生物界的水稻黄单胞稻致病变种。病菌从根、茎、叶部的伤口或水孔侵入稻体,在维管束的导管中繁殖危害。苗期和分蘖期最易受害。秧苗叶片多表现叶枯症状。在感染品种上多出现急性凋萎症状,病斑青灰色水渍状,病叶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种上产生褐色枯斑。病菌的发育适温26~30℃,在病残体上越冬,稻种亦可带菌,经风雨传播。氮肥过多和低洼积水田发病早而重。台风暴雨后,病害常在感病品种上迅速扩散。防治措施:选栽抗病品种、防止稻田淹水是防病关键,并结合药剂防治。稻矮缩病
稻苗上的一种病毒病害,病原物是植物呼肠孤病毒组的稻矮缩病毒。病毒呈粒体球状。传毒介体有黑尾叶蝉、电光叶蝉和大斑黑尾叶蝉等,循回期14~20天。病害可在虫体内增殖,并经卵传到子代,该病毒寄生范围广,病株矮缩,不及正常高度的1/2,分蘖增多,叶色时暗绿,叶片僵硬,叶鞘上有黄白色与叶脉平行的继续的条点,偶有散生的。分蘖期和苗期受害的病株矮缩,不能抽穗。抽穗后感染的,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病株根系发育不良,大多老朽。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防治传毒介体昆虫是防病的关键。
稻恶苗病
又称白秆病,系水稻地上部的一种真菌病害。病原菌是子囊菌亚门的藤仓赤霉菌。无性态为半知菌亚门的串珠镰孢。从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病株徒长,瘦弱,黄化,通常比健株高3~10厘米,极易识别。病株基部节上常有倒生的气生根,并有粉红霉层。病菌发育适温25℃左右,种子带菌。选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用药剂浸种是防治的关键措施。
稻纹枯病
对发病稻田,应掌握孕穗期病株率达30%~4%时施药。药液要喷在稻株中、下部。采用泼浇法,田里应保持3~5厘米浇水层。施用井岗霉素时,最好在雨后晴天进行,或在施药后两小时内不下大雨时进行。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150毫升,或井岗霉素高浓度粉剂25克,任选一种,对水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对水400千克泼浇。
水稻螟虫
重点要抓好2代2化螟和部分地区的2代3化螟的防治,并以水稻处于孕穗到齐穗以前的稻田为重点。亩用5%杀虫双大粒剂1~1.5千克撒施,也可亩用25%杀虫双水剂150~200毫升,或25%杀虫双水剂100毫升加BT乳剂100毫升,任选一种,兑水60~75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
稻飞虱
应掌握小若虫高峰期,每百丛虫量达1500头以上时施药防治。用药时应注意先从田的四周开始,由外向内,实行围歼。喷药要均匀周到,注意把药液喷在稻株中、下部。使用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25克,或25%优乐得可湿性粉剂20~25克,或20%叶蝉散乳油150毫升,任选一种,兑水75~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稻苞虫
以迟中稻田为重点,掌握低龄幼虫盛期,每百丛水稻有虫10~20头时施药。亩用90%晶体敌百虫75~100克,或50%杀螟松乳油100~250毫升,或BT乳剂150~200毫升,任选一种,兑水75~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
稻纵卷叶螟
重点防治主害代。在低龄幼虫期,每百丛水稻有初卷小虫苞15~20个,或穗期每百丛有虫20头时施药。亩用25%杀虫双水剂150~200毫升,或50%杀螟松乳油72毫升,任选一种,兑水60~72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5~7.5千克低量喷雾。施药时间以傍晚为宜。
大力推广穗期使用粉锈宁新技术。在水稻孕穗期,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100克,对水常规喷雾或低量喷雾,可有效地防止杂交稻早衰,还可兼治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等多种穗期病害。
稻蝽蟓
为害状:用口器刺吸茎杆汁液、谷粒汁液,造成植株枯黄或秕谷,减产甚至失收。主要为害早晚稻早抽穗或迟抽穗的稻田。
药剂防治:在水稻抽穗期进行药剂防治,早晚露水未干时喷药效果最好。每亩可选用:⑴、80%敌敌畏乳油75~100毫升。⑵、40%毒死蜱乳油50~75毫升。⑶、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水稻病虫害防治稻瘟病
稻瘟病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分布广,危害大,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还使稻米品质降低。
症状:稻瘟病在水稻全生育期中都可发病,按发生部位和表现的症状可以分为苗瘟、叶瘟、叶节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
苗瘟多由病种子引起,发生在秧苗三叶期前,一般无明显病斑,但秧苗常常变黄褐色枯死。叶瘟发生在稻叶上,又随气候条件和水稻抗病性不同而表现为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和白点型等四种类型。叶节瘟叶耳、叶舌和叶环发病称为叶节瘟。叶耳易感病,初为淡绿色病斑,后向叶环、叶舌发展,呈灰白色至灰褐色,病斑不规则。节瘟多在穗颈下第一、二节发生,初表现褐色或黑褐色小点,后环状扩大至整个节部。穗颈瘟和枝梗瘟发生在穗颈、穗轴和枝梗上,病斑初为水渍状淡褐色小点,以后围绕穗颈发展,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形成白穗,迟的谷粒不饱满。谷粒瘟发生在谷壳和护颖上造成椭圆形褐色斑点,谷粒不饱满,米质变黑。
病原:病原是半知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病菌的菌丝内生,从病部气孔或表皮伸出的分生孢子梗,不分枝,有2~8个隔膜,其顶端可陆续产生分生孢子5~6个,多达9~20余个。分生孢子呈梨形,初无隔膜,成熟时常为两个隔膜,密集时呈灰绿色。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长出侵染丝,侵入寄主组织危害。
发生特点:稻瘟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和病谷上越冬。次年春天当气温回升到20摄氏度左右时,若遇降雨,就会不断地产生分生孢子。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带,引起周围秧田或稻株首先发病,另一途径是播种病谷,引起苗瘟。病稻草和病谷是稻瘟病的初次侵染来源。
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受品种抗病性、肥水管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其中品种抗病性的相对稳定性又常受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而发生变异。肥水管理的好坏是影响稻株抗病力的重要因素,气候条件是影响病害发生流行的必要条件。
水稻白叶枯病
它是水稻中、后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病轻重及对水稻影响的大小与发病早迟有关,抽穗前发病对产量影响较大。
症状:白叶枯病主要在叶子上表现症状,有叶缘型和凋萎型。叶缘型常见于分蘖末期至孕穗期发生,病菌多从水孔侵入,病斑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生黄褐或暗绿色短条斑,沿叶脉上、下扩展,病、健交界处有时呈波纹状,以后叶片变为灰白色或黄色而枯死。籼稻病斑为黄褐色,为灰白色。田间湿度大时,病部有淡黄色露珠状的菌脓,干后呈小粒状。凋萎型一般发生在秧苗移栽后一月左右,病叶多在心叶下1~2叶处迅速失水、青卷,最后枯萎,似螟虫危害造成的枯心,其他叶片相继青萎。病株的主蘖和分蘖均可发病直至枯死,引起稻田大量死苗、缺丛。
病原:病原是黄单孢杆菌属的一种,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菌体一端生1~2根线状鞭毛。病菌的生育温度最低10℃,最高40℃,最适温度26~28℃,病菌为好气性细菌。病菌对热较敏感,致死温度为53℃,10分钟(潮湿状态),在干燥有胶质保护状态下,致死温度为57℃,10分钟。病菌的存活期与环境条件关系密切。从各地收集的菌株,在一套鉴别品种上测定,其致病力有强有弱,大致可分为四群菌系。Ⅰ群弱,Ⅱ群为中等,Ⅲ及Ⅳ群较强及强。发生特点:白叶枯病主要在种子和稻草上越冬。初次侵染来源,新病区以病谷种为主,老区以病草为主。带菌稻种播种后,病菌由芽鞘和根部侵入引起发病。拔秧移栽时造成大量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另外用病稻草催芽或扎秧把堵水洞,也是病菌侵染的一个途径。灌溉水和暴风雨是病害传播的重要媒介。其发生、流行与气候、肥水管理、品种等都有密切关系。
稻细菌性条斑病
症状:在水稻叶片上,病斑初时为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以后形成一条条暗绿色至黄褐色条斑,很快在叶脉间伸展。条斑可扩大到宽约1mm,长约10mm以上,其后转为黄褐色。发病严重时,病斑融聚呈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洁白色斑块。病株矮缩,叶片卷曲,烈日下卷叶更明显。
病原:细菌性条斑病菌与白叶枯病菌相似,也是黄单孢杆菌属的一种,但在生理、生化反应方面,二者有一定的差异。
发生特点:细菌性条斑病也白叶枯病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侵染途径主要为气孔,也可由伤口侵入,有时也从机动细胞处侵入。
稻纹枯病
稻纹枯病发生普遍,也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从苗期到穗期都可发生,尤以分蘖盛期至抽穗期危害最重,主要危害叶鞘,次为叶片和穗部。
症状:病害发生先在叶鞘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的小斑点,扩大呈椭圆形,最后呈云纹状,由下向上蔓延至上部叶鞘。病鞘因组织受破坏而使上面的叶片枯黄。在干燥时,病斑中央为灰白色或草绿色,边缘暗褐色。潮湿时,病部长有许多白色蛛丝状菌丝体,逐渐形成白色绒球状菌块,最后变成暗褐色菌块,最后变成暗褐色菌核,菌核容易脱落土中。另外也能产生白色粉状霉层,即病菌的担孢子。纹枯病严重危害时引起植株倒伏或整株丛腐烂而死。
病原:稻纹枯病是受真菌寄生引起。病菌的无性时期产生菌丝和菌核,有性繁殖体是担孢子。菌丝白色,老熟时浅褐色,主枝与分枝成锐角,分枝处溢缩,离分枝不远处有分隔,菌丝能在寄主体内生长,也能在寄主表面结成菌核。发生特点: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受菌源数量、水肥管理、种植密度、品种抗病性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水肥管理,长期淹灌深水或氮肥施用前多过迟,使稻株内部纤维素、木质素减少,茎杆变细,组织软弱,不仅有利于病菌入侵,而且也易倒伏,加重病害。纹枯病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也能由菌丝或菌核在病稻草或杂草上越冬。水稻成熟收割时大量菌核落在田中,成为第二年或下季稻的主要初次侵染来源。菌核生活力很强,数量又多,一般发病田块存留在土中每亩达5~10万粒,重病田可高达100万粒以上,春耕插秧后漂浮水面或沉在水底,菌核都能萌发生长菌丝,从气孔做直接穿破表皮侵入稻株危害,在组织内部不断扩展,继续生长菌丝和菌核,进行再次侵染。水稻病虫害防治主要害虫 编辑
水稻病虫害防治三化螟
三化螟只危害水稻,是一种单食性的害虫。
形态特征:成虫前翅呈三角形。雌蛾前翅淡黄色,中央有一个黑点,腹部末端有一束黄褐色绒毛,产卵后脱落。雄蛾前翅淡褐色,翅尖至内缘中央附近有一
农田中常见害虫(4张)斜带,中央有一个黑色点,外缘七个黑点。卵块长椭圆形,中央稍隆起,覆盖黄褐色绒毛,卵块内卵粒,中央三层,边缘一、二层。幼虫 体为乳白色或淡黄绿色。腹足不发达。蛹初为黄白色,后变黄绿色,雄蛹触角长达翅长的7/8,后足伸长达第七或第八腹节。雌蛹触角长达翅长的1/2,后足伸长达第六腹节。
发生特点:成虫口器退化,白天静居在稻丛中,黄昏开始活动,有强烈的趋光扑灯习性,夜间交尾和产卵。在产卵时有选择生长嫩绿茂密的水稻产卵。秧田卵块多产于叶尖,大田卵块多产于稻叶中、上部。雌蛾一生可产卵1~5块,卵粒100~200多粒。
初孵幼虫叫蚁螟,蚁螟破卵壳后,以爬行或吐丝漂移分散,自找适宜的部位蛀入危害。秧苗期蛀入较难,侵入率低。分蘖期极易蛀入,蛀食心叶,形成枯心苗。幼虫一生要转株数次,可以造成3~5根枯心苗,形成枯心塘。圆杆拔节期蚁螟侵入较难,孕穗到破口露穗期为蚁螟侵入最有利时机,也是形成白穗的原因。幼虫转移有负苞转移习性。幼虫老熟的第一、二代在近水面处稻茎内化蛹。越冬幼虫在稻桩结薄茧过冬,4~5月在稻桩内化蛹。水稻病虫害防治纵卷叶螟
危害水稻的纵卷叶螟有两种,稻卷叶螟和显纹纵卷叶螟,四川省稻纵卷叶螟五十年代零星发生,六十年代局部地区间歇发生成灾,到七十年代严重发生,已成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发生特点:稻纵卷叶螟晚间活动,有趋光性,向嫩绿茂密的稻株产卵。稻纵卷叶螟产卵分散,一处产一卵,少数一处产2~3粒。显纹纵卷叶螟产卵在稻叶背面,以三五粒排成鱼鳞状,散产的少。有远距离迁区和群集特性。
初孵幼虫先在心叶或嫩叶上取叶肉,随后吐丝,纵卷单叶管状虫苞,一苞一虫,三龄后转移危害,虫龄增大,虫苞扩大,危害越为严重。每头幼虫能食害5~9叶。(显纹卷叶螟的虫苞有1~4头,多达7头。)水稻病虫害防治稻飞虱
稻飞虱以褐色灰飞虱和背飞虱危害最大。稻飞虱一般都躲在稻田中间稻株下部的叶鞘和茎的组织内,刺吸稻茎的汁液,稻苗被害部分出现不规则的长形褐斑,严重时,稻株基部变为黑褐色。由于茎组织被破坏,养分不能上升,稻株逐渐凋萎而枯死,或者倒伏。水稻抽穗后的下部稻茎衰老,稻飞虱转移上部吸嫩穗颈,使稻粒变成空壳或半饱粒,同时灰飞虱能传播水稻病毒病。
稻飞虱种类很多,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一)、褐飞虱
形态特征:成虫长翅型:雌虫,小盾板中间黄褐色,两边各有半月形黑褐色斑一个。雄的全部黑色。短翅型:雌虫小盾板中间豆浆色,两边各有半月形黑褐色斑一个。雄虫全部黑色。卵:红长0.8毫米,长卵圆稍弯,初产乳白色,渐变灰黄色,在较细一端出现一对黄色的眼点,卵成块,常15~30粒排列,卵痕不显著,卵块产在叶稍内侧,表皮常肿。若虫体近椭圆形,腹部末端浑圆,初龄若虫体淡黄,眼暗赤黑色,腹背3~4节后缘白横带明显。大龄若虫腹背白斑与白横带更明显,体色黄褐或暗褐色。
(二)、白背飞虱
形态特征:成虫长翅形:雌虫的小盾片中央黄白色,两侧暗褐色,雄虫较小,小盾片中央白色,两侧黑色。短翅形:雌虫小盾片几乎成黄白色,两边淡灰色,雄体灰黑(田间不易见到)。卵:长卵圆形略弯,眼点红色,卵块排列松,成单行,卵帽不露出产卵痕外。若虫橄榄形,腹末较尖,幼龄体灰白,以后变灰褐色,落水时后足左右平伸。
发生特点:白背飞虱成虫在水稻茎秆和叶背危害,一般取食部位都比褐飞虱和灰飞虱为高,有趋光性和趋嫩性。产卵都在叶稍肥厚处,也有产在叶片础部中脉内和茎秆中。产卵痕较灰飞几时和褐飞虱为大,成虫和若虫均能危害,但以分蘖盛期至孕穗期抽穗期最为适宜。此时繁殖快,数量大,危害重。灰飞虱在稻田中多产卵于稗草上,其产卵部位,都在稻、麦、稗草的下部叶稍及叶片基部中脉组织中。又能传播稻、麦、玉米等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小麦丛矮病,玉米粗矮病。
防治方法:
滴油杀虫。每亩滴废柴油或废机油400~500克,保持田中有浅水层20厘米,人工赶虫,虫落水触油而死亡。治完后更换清水,孕穗期后忌用此法。
撒毒土。每亩用1.5公斤乐果粉、2公斤湿润细土撒施。用药喷施,用40%乐果乳剂0.5公斤加水800~1000公斤喷施。水稻病虫害防治稻蓟马
稻蓟马很小,成虫为黑褐色,有翅,爬行很快。一生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若虫和成虫相似,淡黄色,很小,无翅、常卷在稻叶的尖端,刺吸稻叶的汁液。被害的稻叶失水卷曲,稻苗落黄,稻叶上有星星点点的白斑,心叶萎缩,远看象火烧一样。扬花时稻蓟马聚.防治方法:由于稻蓟马很小,一般情况下,不易引起人们注意,只是当水稻严重危害而造成大量卷叶时才被发现,因此,要及时检查,把稻蓟马消灭在幼虫期。每亩用40%乐果乳剂1500~2000倍液,秧田和大田施药后,都要保持水层。防治稻蓟马后要补施速效肥,促使秧苗和分蘖恢复生长。水稻病虫害防治稻苞虫
稻苞虫又叫卷叶虫,常常几年发生一次,导致水稻大幅度减产。稻包虫常见的有直纹稻苞虫和隐纹稻苞虫,以直纹稻苞虫最为普遍。有些地区间歇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区为常发的虫害。发生特点:成虫白天飞行敏捷,每天上午8~11时,下午4~6时最为活跃,食喜苞类、芝麻、黄豆、油菜、棉花等的花蜜。凡是蜜源丰富地区,发生危害严重。每天雌虫平均产卵120粒左右。产卵散产,有稻叶背面近中脉处,一张稻叶上产1~2粒,多有6~7粒。
1~2龄幼虫在叶夹或叶边缘纵卷成单叶小卷,3龄后卷叶增多,常卷叶2~8片,多可达15片左右,4龄以后呈暴食性,占一生所食总量的80%。白天苞内取食。黄昏或阴天苞外危害,一生食稻叶10多片。使植株矮小,穗短粒小成熟迟,无法抽穗,影响开花结实,严重时期稻叶全被吸光。稻苞虫一代危害杂草和早稻,第二代危害中稻及部份早稻,第三代危害迟中稻和一季晚季稻虫口多,危害重。第四代危害晚稻。世代重叠,第二、第三代危害最重。
稻苞虫大发生主要6~7月份雨量多,湿度高,对稻苞虫有利对天敌不利。防治方法:
每亩用2.5%敌百虫粉2公斤喷粉或甲六粉1公斤加细土10公斤撒毒土。用90%晶体敌百虫150克加水80~100公斤喷雾。
.水稻病虫害防治稻纵卷叶螟
幼虫稍大便开始在水稻心叶吐丝,把叶片两边卷成为管状虫苞,虫子躲在苞内取食叶肉和上表皮,抽穗后,至较嫩的叶鞘内危害。严重时,被卷的叶片只剩下透明发白的表皮,全叶枯死。
防治方法:用25%二二三乳剂250倍液,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时间应掌握在幼虫的三龄前,并以傍晚用药效果最好。防治后,要检查效果,如果虫口密度像以前那样,应再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