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职研究生考试心理学名词解释总结
在职研究生考试心理学名词解释汇编
一、名词解释: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是心理过程和修改心理特征的统一体。
3、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2002年名词解释)
4、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2003年名词解释)
5、构造主义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创始人为冯特。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经验)的科学。他把意识为感觉、感情和意象三个基本元素,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这些基本元素构成的。(2004年选择题)
6、机能主义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机能主义者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认为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7、格式塔心理学:1912年产生于德国,创始人是惠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该学派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Gestalt
8、认知心理学:又称信息加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处理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分析、贮存、转换并加以利用。这些活动叫做信息加工过程。
9、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应该具备下列条件: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应该是可以观察的、可以测量的。10.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性原则:是将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在发展中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上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11.心理学研究的系统性原则: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
12.心理学研究的教育性原则:在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的选题、使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坏被试的身心发展,而应该符合教育的原则,特别是当被试是儿童时,更应注意这个问题。
13.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14.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15.测验法:通过标准化测验来研究个体心理或行为差异的一种方法。16.调查法:是指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问题。17.个案研究法: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人研究的方法,也称个案.二、名词解释:心理的生理基础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它由细胞体、轴突、树突三部分组成。(1998年填空题)
2、突触:即两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
3、刺激过程:客观事物或以物理的性质或是以化学的性质影响人们的感受器,感受器在受影响后发生变化,引起传入神经的变化,再引起中枢(脑)的变化,这就是刺激过程。
4、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最基本的方式。是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一定的外界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
5、反射弧: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6、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反射。它是机体和环境之间的比较恒定的联系,它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建立并遗传下来的,只是那些为数有限的固定的直接刺
7、条件反射:是后天的,在个体生活过程中获得的反射。是高等动物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它是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暂时建立的起来的神经联系。
8、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巴甫洛夫称这种反射为条件反射或条件作用。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反射或经典性条件作用。
9、工具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几率就会提高。工具性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反应。
10、泛化:指任何一个刺激物一旦成为条件刺激物后,在初期不仅本身能引起条件反射,而且和它相近似的刺激物初次作用时,也会产生条件反射,这种现象叫泛化。
11、分化:条件反射形成的后期,用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物不再能引起同样的条件反射,这种现象叫做分化。
12、强化: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就是无条件刺激物与中性刺激物在时间上的反复结合。
13、动力定型:本来是由一连串刺激形成的一连串反应,训练巩固以后,只要开头刺激出现,后面一连串反应就可以依次出现,巴甫洛夫把这种现象叫做动力定型。
14、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它是人与动物先天具有的。
15、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它是人所特有的。
16、相互诱导:兴奋和抑制紧密联系着,其中一种神经过程可以引起或加强另一种神经过程,这种现象称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2001年名词解释)
17、外抑制:额外刺激物出现,对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发生的抑制。(2002年选择题)
18、超限抑制:刺激物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兴奋,反而会发生抑制。
19、分化抑制:只对条件刺激物加以强化,而对与其近似的刺激物不强化,经过若干次后,只有条件刺激物才能引起条件反射性反应,近似刺激物引起的反应受到抑制,这种抑制称为分化抑制。
三、名词解释: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1、反映:是一个物体受到外界的影响,就以某种状态的改变来回答外界的影响。
2、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感应性是有生命的标志。(1998年、2000年名词解释)
3、信号性反应:是指能够建立条件反射。它是心理发生的标志。(1999年填空题、2002年名词解释、2004年填空题)
4、心理发展:广义的心理发展指个体或种系(即人和动物)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过程。狭义的心理发展则指个体(即人)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四、名词解释:感觉和知觉
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感受性:是人的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3、感觉阈限:是指持续一定的时间并刚刚能引起某种感觉的刺激量,它是对感受性的度量。
4、绝对感受性:就是人对最小的客观量的感觉能力。
5、绝对感觉阈限:那种刚刚能感觉到的最小刺激量。
6、差别感受性:是对两个刺激量强度差别的感觉能力。(2002年名词解释)
7、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8、适应: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适应。(1998年名词解释,1999年选择题,要掌握和能判断出适应现象)
9、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1998年选择题,需掌握和能判断出对比现象;2000年名词解释、2002年简答题)
10、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名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2000年选择题)
11、空间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即形状、大小、距离、立体、方位等的知觉。
12、形状知觉:是个体对物体各部分排列组合的反映。
13、深度知觉:又称距离知觉或立体知觉,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映。(2001年、2004年选择题)
14、方位知觉:是个体对处身或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的反映。
15、大小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的空间尺寸的反映。
16、时间知觉:是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2002年选择题)
17、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反映。(2001年、2004年简答题)
18、似动知觉:又叫似动运动知觉,是峡谷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知觉。(1998年选择题、2001年简答题、2003年和2005年名词解释)
19、真动知觉:是对物体本身真正在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2001年简答题)
20、知觉的恒常性:是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仍然仍然相对不变。(1998年选择题、2005年简答题)
21、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纷繁复杂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背景。(2005年简答题)
22、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解。(2005年简答题)
23、知觉的整体性:它是指把物体或现象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它是知觉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是知觉的基本特征。(2005年简答题)
24、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2004年名词解释)
25、韦伯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1795-1878)发现同一刺激差别量必须达到一定比例,才能引起差别感觉。这一比例是个常数,用公式表示为:K=△I/I。其中,I代表原有刺激量,△I代表增加的刺激量(差别阈限),K代表常数。这个公式叫韦伯定律。
26、外受感觉:即接爱身体外部的刺激,对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001年选择题,掌握其种类如视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等,比掌握名词本身重要)
27、内受感觉:是人对机体内的刺激即身体内脏怕不同状态的反映。(1999年年选择题,掌握其种类如饥饿、渴觉、内脏痛等,比掌握名词本身重要)
28、本受感觉:就是运动觉或动觉,它接受的刺激是人在运动时肌肉的活动情况。
29、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
五、名词解释:记忆
1、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2002年简答题一部分)
2、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通常以表象形式存在,所以又称为“表象记忆”。
3、词语记忆:是以词语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亦即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内容的记忆。
4、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5、动作记忆:是以个体的动作、运动及其系统为内容的记忆。
6、记忆表象:是指人在知觉客观事物后,在人脑中所保存的形象。(1998年填空题)
7、工作记忆:是指在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同时将之加以存储,即它具有加工与存储双重功能。(2004年选择题)
8、情景记忆:是关于个人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
9、语义记忆:是关于世界各知识的记忆。
10、程序记忆:是关于“怎样做”的记忆,是通过熟练行为和认知程序来表达的,它与意识相分离。
11、外显记忆:是指当个体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臆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
12、内陷记忆:是指不需要意识或不需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已有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13、机械识记:是指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面形式,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
14、意义识记:是指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及把握材料的内容进行的识记。
15、保持:是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贮存过程。
16、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1999年、2002年名词解释)
17、回忆:是指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在一定条件下能把它重新再现出来。
18、再认:是指曾经接触过的事物再出现的时候能识别出来。
19、联想:是指由一事物的映象、观念想到另一事物的映象、观念的心理过程。20、识记:就是去记,即与所要记忆的事物接触,接受它的刺激作用并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
21、复习:多次的识记称之为复习。(2000年名词解释)
22、衰退理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减弱、衰退以至消失。
23、干扰理论:遗忘是由于多种痕迹之间相互引起抑制而产生的,抑制被解除,记忆还可恢复。
六、名词解释:思维与想象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简介的反映。(1998年填空题)
2、动作思维:又叫直觉行动思维,以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3、形象思维:又叫直观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4、抽象思维:依赖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思维,主要是借助语词、符号来思考问题,又叫语词逻辑思维。
5、聚合式思维:也叫集中思维,把问题所提供的种种信息或条件朝着一个方向集中,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案。(2005年名词解释)
6、发散式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对信息或条件加以重新组合,找出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或者假说的思维。(2004年填空题)
7、常规思维: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着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8、创造思维:用创造性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9、分析:就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或将事物的个别特征、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过程。
10、综合: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结合起来考虑的过程。
11、比较:在思想上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
12、分类:思想上按照事物的异同,把他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13、抽象: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把这些本质属性、特征与其他属性、特征分离开来的思维过程。(1998年选择题)
14、具体化:同抽象和概括相反,将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知识运用到具体对象上去。
15、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1999年名词解释、2000年和2004年选择题)
16、变式:是事物的变换样式。(2001年名词解释)
17、想象: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1999年选择题)
18、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有预定目的和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19、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无预定目的、不自觉进行的想象。(2002年选择题)
20、再造想象: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等的提示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1998年填空题)
21、创造想象: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2001年选择题)
22、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1999年选择题)
23、概括:在思想上把抽象出来的本质属性、特征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
24、思维的广阔性:是指能全面细致地考虑问题。
25、思维的批判性:能使自己的思维受到已知客观事物的充分检验。(2001年和2004年简答题、2003年名词解释)
26、思维的深刻性: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里面去考虑问题。(2001年、2004年简答题)
27、思维的灵活性:一个人的思维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1998年选择题、2001年和2004年简答题)
28、思维的敏捷性:能够在很快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意见。(2001年、2004年简答题)
七、名词解释: 情绪与情感
1、情绪: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2、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
3、需要:个体与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或群体对其生存与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4、心境:一种持久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1999年选择题、2005年名词解释)
5、激情:一种强烈的、暴风雨般的、激动而短促的情绪状态。(2000年名词解释)
6、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险情景所引起情绪状态。(2001年填空题、2002年名词解释)
7、道德感: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1998年填空题、1998年选择题,需掌握道德感的各种表现形式,如友谊感、同情心、怜悯心、责任心、眷恋心等)
8、美感: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的美的特征的情感体验。
9、理智感:对认识活动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1999年、2000年、2001年选择题,需掌握理智感的各种表现形式,如好奇心、成功感、怀疑感等)
10、表情动作:简称表情,是情绪在有机体上的外显表现,或者指有机体通过自身的外显行为来表达感情。
11、叶克斯-道得生定律:它说明了作业效益与激奋水平之间得关系:前者先随后者得升高而提高,达到最佳水平后,又随后者得提高而降低。这种适中得激奋水平又以作业得复杂程度为转移,作业越简单,这种适中得激奋水平应偏高;作业越复杂,这种适中得激奋水平应偏低。(2003年填空题、2005年选择题)
12、激奋水平:人或动物的神经系统在高度兴奋与高度抑制之间有不同的水平,谓之激奋水平。
13、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个体以体验得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周围事物意义的认知,并对他人施加一定的影响。
14、情绪情感的调节功能:情绪或情感对行为活动具有支配的作用,并指引和维持活动的方向。
八、名词解释:意志
1、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目的的心理过程。
2.动机: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人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
3.双趋冲突:从两所爱者或两趋向中仅能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
4.双避冲突: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必须选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
5.趋避冲突: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6.意志的自觉性:是一个人能够深刻地认识行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自愿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行动目的的品质。
7.意志的果断性:是一个人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
8.意志的自制性: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9.意志的坚韧性:是一个人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去达到行动目的的品质。
10.归因:当人们进行某种活动取得成功或失败时,都有对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探究的愿望。这种对导致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知觉和推断,称之为归因。
11、自我效能感:阿尔伯特●班杜拉把个体对自己是否能胜任某种任务的判断和知觉,称为自我效能感。通俗地说,自我效能感就是个体根据以往成败的经验,相信自己对于处理某一方面的任务,具有较高的能力或水平。(2005年填空题)
九、名词解释:注意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2005年名词解释)
2、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3、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4、定向反射:是由情景的新异性所引起的一种反射,它为人和动物所共有。
5、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同样清楚地知觉出来的对象的数目。(2002年选择题)7±2
6、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够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
7、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一定时间之内,能够同时进行不同活动的数目而言。
8、注意转移:人们把注意有目的地从一个事物及时地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
9、兴趣: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
10、爱好:是从事某种确定活动的倾向,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
11、好奇心:是人们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一种倾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
12、过滤器理论:过滤器理论认为,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存在着过滤器,它以某种方式对外界刺激信息进行选择。一些信息能通过过滤器被识别和进一步的加工,其余的信息则被阻断在人的认知系统之外。
十、名词解释:言语和技能
1.语言:是由词汇(包括形、音、义)按一定的语法所构成的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过程,也就是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过程。(1998年、2003年名词解释)
3.内部言语:是非交际性语言,是指借助语言进行思维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4.技能: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2004年名词解释)
5.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2005年选择题)
6.动作技能:是指在学习活动、体育活动和生产劳动中外部行为的操作方式系统。
7.练习曲线:是练习进程与练习效果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图。
8.高原现象:是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9.技能的迁移:是指已掌握的技能、技巧对以后的技能、技巧的学习产生的影响。
10.技能的干扰:已掌握的技能、技巧对相似的新技能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阻碍新技能的学习和形成,称作技能的干扰,也称作技能的负迁移。
11.智力技能:又称心智技能,是指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的心智操作方式系统。(1999年、2001年、2003年名词解释)
十一、名词解释:能力
1.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2000年名词解释)
2.才能:是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2000年选择题)3.天才: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的多种能力在活动中达到了最完备的发展与结合,能够高水平、创造性地完成多种活动任务,或完成某一领域中人们通常难于完成的特殊活动任务,这种人被称为天才。
4.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它是从事一切活动所必备的。(2001名词解释)
5.特殊能力:是从事某项专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
6.模仿能力: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再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能力。
7.创造能力:是指按照预先设定的目标,利用一切已有的信息,创造出新颖、独特、具有个人或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8.液态能力:是指受神经系统成熟影响较大,受后天文化和知识影响较小的能力。(2000年简答题、2002年选择题)
9.晶体能力:是指与知识以验的积累有关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2000年简答题题)
10.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它是人们完成活动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条件,即我们一般所讲的智力。(2001年填空题)
11、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纵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种活动的能力。12.信度:是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程度,也称为可靠度。13.效度:是指所测验的结果是不是所要测量的东西。
14.测验的标准化:为了减少测验结果的误差,就要控制无关因素的影响,这个过程就叫测验的标准化。
15.常模:就是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1999年名词解释、2001年选择题)
十二、名词解释:气质与性格
1.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动力特点。
2.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1998年名词解释、2002年选择题)
第二篇:在职研究生考试
在职研究生几种方式
在职研究生一共有六种方式:同等学力申硕、十月份联考(GCT)、单独考试、、一月法律硕士、一月份MBA、研究生进修班
报读在职研究生的费用与时间
报读在职研究生时间分三种时间:
一、是五月份考试的同等学力申硕,报名时间是在三月份中下旬;
二、是十月份的在职联考(GCT)考试,报名时间是在七月份中旬;
三、法律硕士和MBA在一月份统考,报名时间是在十月份等等。
这个是现在最基本的在职研究生的报名时间和考试时间。在职研究生的现在报名费用基本上是在两万到四万之间,要根据不同专业和不同的院校来具体定。
在职研究生的相关查看和咨询到中国在职研究生网官网了解。
在职研究生的学历情况
参加十月联考的,毕业能获得专业硕士学位证书,但不能取得研究生学历证书。参加1月联考的在职研究生,毕业后既能获得硕士学位,又能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参加研究生进修班的,获得结业证书(注意结业证书非国民教育体系,非学历证书),参加5月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后,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证,但没有研究生学历。
学位不等同于学历,取得学士学位证书的,必须首先获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而取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证书的,却不一定能够获得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现在经常出现将学位与学历相混淆的现象,如有的人学历为本科毕业,以后通过在职人员学位申请取得了博士学位,这时,学历仍为本科,而不能称之为取得“博士学历”。下面按照两种分类方式进行介绍。
教育方式
在职人员参加研究生教育的方式分为两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在职研究生分单独考试、同等学力申硕和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三种:
(详细分为六种方式:单独考试、1月份法律硕士联考、1月份工商管理硕士(MBA)联考、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进修班)
单独考试
单独考试: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一般应限于用人单位推荐为本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单独考试硕士生学习期间不转户口,不转人事关系,不转工资关系,医疗费由考生原工作单位负责,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
单独考试考生报考的条件:
(1)大学本科毕业后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连续工作四年。
(2)政治表现好、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的在职人员,经本单位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并且是为 本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考生,可参加单独考试。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可向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为在职人员进行单独考试的招生单位申请报名。
(3)有所在单位和两名高级专业职务的专家推荐。
(4)年龄可放宽到40岁左右。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一般应限于用人单位推荐为本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单独考试硕士生学习期间不转户口,不转人事关系,不转工资关系,医疗 费由考生原工作单位负责,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参加单独考试考生直接到招生单位或招生单位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公告指定的报考点进行确认报名,确认截止日期与统考生确认截止日期一致。单独考试的初 试科目均由招生单位自行命题。单独考试考完后可以全脱产、半脱产、在职学习。学习期满,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且考试合格并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国家颁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 士学位证书。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
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是在有硕士授予权的学校报名,参加一个难度很低的入门考试后,被录取,按照应修学分,交纳2-4万元不等的学费。在2-3年内修完所有课程(一般是周末授课),同时参加全国统考两门:一门是英语,一门是专业课程。
同等学力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基本要求是: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毕业后2年(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或者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 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这个规定是必要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专科毕业两年(含两年)是报考 研究生的基本条件,各招生单位还将在此基础上对同等学力做出具体的规定和要求。
一般说来,同等学力考生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大专生,二是成人教育应届毕业生,三是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也按同等学力对待。
一是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实行全国联考,一般每年7月份报名,10月份考试。毕业后只能获取专业硕士学位,不能取得研究生学历。如:教育硕士、体育硕士、艺术硕士等。
二是和全日制统考生一起学习、但不转户口和工作关系的委培和定向的在职研究生。这种情况和全国统一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完全一样,一般10月份网上报 名,11月份现场报名,考试一般在次年的1月份,只不过录取类别为定向或委培,入学时不转户口和档案关系,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和全日制统考生和自费生一 样,委培生和定向生(即在职研究生)毕业后都能获取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如1月份法律硕士联考、1月份工商管理硕士(MBA)联考。
在职申请学位不是学历教育,申请人在获得学位后,只表明其在学术上已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具有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的同等学力(学习能力的“力”),不涉及学历。因此申请人的学历并没有改变,也不能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五月联考 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考试,只有学位没有学历,是参加有资格授予学位学校的研究生课程班后,获取资格证后才能参加的考试。考试科目是外国语水平及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五月联考是检验同等学力申硕学员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的全国统一考试,因为考试时间定在每年的五月,所以俗称“五月联考。参加五月联考 的前提是参加有学位授予资格的学校的研究生课程,并获得资格证。考试的科目为外国语和学科综合。通过五月联考后即可获得硕士学位。
就读步骤
第一步: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招生对象及条件一般为:
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的在职人员。
2、具有大学本科或大专毕业学历的人员,且毕 业后工作三年以上。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作为在职人员进修、提高业务水平的一种教学形式,不直接与授予硕士学位挂钩。课程成绩合格者,可由办班单位发给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 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获得证书后学历和学位不会有任何改变。其证书为为同等学力即学习能力的证明。
参加研究生进修班和申请学位的关系:
1、对报名人及申请人的要求不同,对学位申请人的要求比参加研究生学位进修班的人员要求要高。
2、一些学校研究生进修班和申请学位考试合二为一,但对考生合格要求不同。例如北京大学规定:研修班学员的成绩以60分为及格,在职申请学位人员的成绩为70分及格。
3、报名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人员不一定有资格申请学位。申请学位的人员也不必一定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一些培养单位规定:报名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的人 员,可在报名时同时提出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须取得学士学位三年),培养单位将按照在职申请学位的有关规定进行资格审查(见下文)。
4、申硕考试在每年的3月中旬报名,每年的5月最后一个周末考试。
第二步:申请学位
凡是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法规,品行端正,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学术水平或专门技术水平已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人员(以下简称同等学力人员),均可按照本规定,向有关学位授予单位申请硕士、博士学位。
资格审查:
(一)申请人必须已获得学士学位,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在申请学位的专业或相近专业做出成绩。
(二)申请人应在学位授予单位规定的期限内,向学位授予单位提交以下材料:
1.学士学位证书;
2.最后学历证明;
3.已发表或出版的与申请学位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专著或其他成果;
4.申请人所在单位向学位授予单位提供的申请人的简历、思想政治表现、工作成绩、科研成果、业务能力、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外语程度等方面情况的材料(加印密封)。
在职研究生
在职研究生,在职研究生是国家计划内,以在职人员身份,部分时间在职工作,部分时间在校学习的研究生教育的一种类型,属于国民教育系列。在报名、考试要求及录取办法方面与脱产研究生相同。是经过学校录取的正式研究生,获得与脱产相同的研究生毕业的学位。
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招生类别 :
(一)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包括法律硕士(J.M)、教育硕士(Ed.M)、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公共卫生硕士(MPH)、军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硕士(MPAcc)、公共管理硕士(MPA)。
(二)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在职攻读学位可以脱产或不脱产进行学习。04年的部分规定: 考试报名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网上报名时间为7月中、下旬。现场报名时间为2004年7月28日至31日。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实行全国联考。其中,外国语(英语、日语、俄语)考试科目的考试,除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外,使用同一试卷。全国联考时间为2004年10月23日、24日。教育硕士、军事硕士专业学位和高等学校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综合等课程考试的命题、阅卷由各招生单位自行组织,考试与全国联考同时进行。有关招生单位须在7月10日前在本校网站公布有关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综合课的考试信息。
法硕和MBA全国联考
法硕和MBA1月份全国联考,报名及考试时间与全国统考时间一致。“MBA联 考”的初试科目(英语、综合能力)命题工作均由教育部委托有关机构承办。选考日语或俄语的考生,用全国统考的试卷,其他语种的试题由招生单位自行命题(政 治理论改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在复试中进行)。“法律硕士联考”的初试科目共4门:政治、外国语、专业基础课(含刑法、民法)、综合课(含法理、宪法和中国法制史)。其中政治、外语使用全国统考试卷,两门业务课的命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承办。MBA和法硕都可以脱产学习、不脱产学习。学习期满,完成规定课程学习且考试通过,并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者,授予教育部统一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法律硕士 专业学位证书及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证书。
注意:法硕和MBA1月份全国联考与10月份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考试中的法硕和MBA学位考试(学位办举行)不同:前者为学历教育,毕业后颁发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后者为非学历教育,毕业后颁发学位证书。
考试常见问题
一、在职研究生考试与国家一月份考试有什么不同?
答:考试时间上不同,在职研究生参考考试的时间为每年的5、10月份。
5月份考试又叫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10月份考试叫做全国联考,又叫GCT考试,为什么叫GCT考试,因为参加10月份的同学大部分是想获得工程硕士学位。10月份考试主要针对的学生是工程类专业、还有一些管理类专业 工程类:软件工程、计算机运用等等。管理类有MBA、项目管理等等。
二、在职研究生需要什么条件?
答:大专学历者就可以报考。
补充问题:申请硕士学位者需要什么条件?
1、要有本科学历
2、并且具备有学士学位者
3、毕业满三年
4、如是跨专业学习,需单位证明(证明你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与你所报考的专业有相关性)
三、在职研究生,是什么考试形式?什么时候考试,需要考什么?
答:
1、在职研究生考试为国家考试,采取的方式是笔试。
2、每年的5、10月份考试。3、5月份考试,每年5月份下旬参加考试。
需要考的科目为:1.外语 2.综合课程(专业课)
10月份考试,又叫GCT考试。每年10月份参加考试,考试的科目一般为:1.语文 2.数学 3.逻辑 4.外语。
四、在职研究生的专业是不是也和全国统考的那样,可以随便选择专业和导师?
答:在职研究生专业与一月统考是一样的。可以随便选择专业和导师。
五、我本科学的是通信工程专业,现在想考计算机专业。那么我可以怎么选择?
答: 你参加的是国家10月份的考试,那么,这种考试方式为:先考试,后入学。先参加国家每年10月份的考试,然后根据自己的成绩,以及你所报考院校对外招生的分数线来进行录取。如果,成绩没有达到你所报考院校的分数线,那么,你还可以考虑调剂问题。
六、如果我的成绩没有过线,我该怎么办?
答:GCT考试的成绩一般是两年有效,如果当年就打算入学的话可以考虑调剂,很多学校在初试分数线公布之后也会发布本校的调剂信息,所接受调剂的分数要求以及专业要求,GCT调剂已经成为 GCT考试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当年没有满意的调剂学校,所报考的学校会保留一年成绩,等待第二年参加录取工作或者调剂工作。
七、什么是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都可以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 士学位的规定》的要求与办法,向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是国家为同等学力人员开辟的获得学位的渠道。这对于在职人员业务素质的提 高和干部队伍建设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申请人通过了学位授予单位及国家组织的全部考试、并通过了学位论文答辩后,经审查达到了硕士学位学术水平者,可以获 得硕士学位。
八、什么是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
答: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后,在工作岗位上通过各种学习途径,使自己的专业知识的结构及水平以及学位论文达到研究生毕业的水平,这就叫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
九、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不满三年,或获得学士学位后虽工作不满三年但在获得学士学位前工作已超过三年,能否申请硕士学位?
答:不能。在向各校申请硕士学位时,申请者必须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满三年。从2004年起条件放宽为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满两年,但此类考生待工作满三年以后方可参加规定考试。
十、外语已经通过国家六级考试(或相关等级考试),申请硕士学位的学员是否还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
答:还需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
十一、报考在职研究生及在职教育的几种形式?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答: 研究生学历教育是指: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硕士生入学考试(含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推荐免试和部分高等学校经教育部批准自行组织的单独入学考试),被录取 后,获得研究生学籍。毕业时,若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均符合学位条例的规定,可获硕士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研究生学历教育的招生工作由教育部高校学生 司负责。非学历研究生教育是指:不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硕士生入学考试,没有学籍。学生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按教学计划修完课程,并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外 语统测,获得可以申请学位的资格,再通过硕士论文答辩,可以获得学位证书,但没有研究生毕业证书。研究生非学历教育工作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负责。
十二、那么在职人员如何报考研究生学历教育?在职人员报考研究生学历教育可根据自身报考条件,选报全国统考、联考或单独命题考试。本科毕业生工作4年,业务优秀者,可报名参加单独命题考试。
答:全国统考是在职考生与应届考生一起参加每年1月份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加复试的要求由教育部规定。单独命题考试的考试时间和考试科目(政治、外语和三门专业课)与全国统考相同,不同的是单独命题考试的5门课全部由考生所报考的院校单独命题。
十三、大专生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
答:专科毕业生毕业两年后可以考研究生,报名时按照同等学力对待,考卷都是一样,只不过在复试阶段有加试,不会很难的。如果不想两年后再考,那就通过自考形式拿到学位即可。有些院校只要求有本科毕业证,没有学位也可,看具体学校研究生招生简章。如今在职考研 的门槛越来越高,并且招生院校都是一些重点名校,社会认可度也越来越高,在职人员选择报考在职研究生进修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十四、求职时,在职研究生毕业证和普通研究生毕业证有区别吗?
答;在职研究生没有毕业证书,只有一个结业证书,不过在职研究生的学位证书和普通研究生的学位证书一样
在职研究生的待遇和普通研究生的待遇是一样的,没有区别。
十五、在职研究生报名条件?
答:在职研究生的报名是有条件的,一般是符合国家规定的考研条件:往届本科毕业生,大专毕业满两年并达到本科同等学力;或其他同等学力考生,包括本科结业生等。在此基础上,有些学位,如工程硕士,MBA等的报考还要求有一定的工作年限。
在职考研有几种,一是参加一月份的全国统考,录取毕业合格后,可以拿到学位和学历;而是参加十月份的在职申硕考试,全国联考,毕业合格只有学位,没有学历;三是研究生进修班,毕业发结业证,可以通过学位考试申请学位(在职研究生报考说明会爆棚 “先读后考”受追捧)。
十六、在职研究生考试报名时间?
答:在职研究生培训的证书无非有以下几种按含金量由低到高分为如下几种: 结业证或研修证,为同等学力即学习能力的证明,一般只需通过相应课程学习即可获得,含金量最低,获得证书后学历和学位不会有任何改变;(由中国在职研究生 网独家收集并整理,如转载请注明来源。)在职申请学位,参加每年的在职人员申请学位考试,需要本科以上学历同时具有学士学位可以参加,考试的内容有英语和 综合,其中英语为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相当于五级半到六级的难度,考试通过颁发在职研究生学位证书。
十七、什么是在职考研? 答:在职研究生是国家计划内,以在职人员的身份,部分时间在职工作,部分时间在校学习的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一种类型。属于国民教育系列。在报名、考试要求及录取办法方面不同种类有所不同。是经过学校录取的正式研究生,获得与脱产相同的研究生毕业的学位。
十八、读在职研究生有用么?
很多人觉得读在职研究生没有毕业证,只有硕士学位证,意义不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只要你不准备投入巨大的时间精力去考统招研究生,不准备在考上了 以后辞去你现在的工作,但是你又想要学历证书,那么,你就只能选择读在职研究生了,因为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基本上只有统招研究生毕业以后可以拿到研究生 的毕业证,在职研究生都是没有毕业证,只给硕士学位证的。
十九、在职研究生考试难么?
答:在职研究生考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另外一种是十月份的在职联考(专业硕士)
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的难度:同等学力申硕采取的是“免试入学,边学边考”的方式,因此从表面看上,是获取学位最容易的一种方式。然而,在职学习者要最终获 取证书,需要过三道关:A、通过学位授予单位组织的课程考试,一般学校会安排14~18门课程,每门课程修满学分并考试合格。B、通过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 士学位的外国语水平及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申请人自通过资格审查之日起,须在4年内通过学位授予单位的全部课程考试和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否则本次 申请无效。这项考试的难度较大,很多专业的通过率不到10%。C、在通过全部考试后的1年内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此外,还需要在国家统一刊号的 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
十月联考(专业硕士)考试难度: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有10月份的“联考”和年初的“统考”两次机会,考生 可自行选择。这两大国家级别考试的专业考试,是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不同专业的入学难度各不相同,热门专业相对难一些。例如,2004年上海复 旦、交大、财大三所高校MBA的录取比例在6∶1左右;2004年全国法律硕士录取率则不到10%。此外,“联考”和“统考”的难度也不一样,由于“统 考”考生远多于“联考”考生,考试竞争激烈程度自然也大。不过,“联考”的考试虽容易,但录取时更看重申请者的工作背景和经验。
二十、在职研究生的学费大概是多少?
在职研究生考试中的同等学力申硕与十月联考的学费有一定的区别。
十月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学习费用:专业硕士学费按照不同专业类别差别较大。例如,MBA的学费要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而工程硕士的学费一般为3万~4万元。加上有些专业是全日制课程,需要辞职3年,因此教育成本是三种途径中相对来说最昂贵的。
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学习费用:根据不同学校收费,一般学费在每年6000~10000元之间。由于是在职攻读,因此相比于以上两种途径,花费最少。
二
十一、在职研究生,是什么考试形式?什么时候考试,需要考什么? 答:
1、在职研究生考试为国家考试,采取的方式是笔试。
2、每年的5、10月份考试。3、5月份考试,每年5月份下旬参加考试。需要考的科目为:1.外语 2.综合课程(专业课)。10月份考试,又叫GCT考试。每年10月份参加考试,考试的科目一般为:1.语文 2.数学 3.逻辑 4.外语。
二十二、在职研究生考试与国家一个月份考试有什么不同?
答:考试时间上不同,在职研究生参考考试的时间为每年的5、10月份。5月份考试又叫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10月份考试叫做全国联考,又叫GCT考试,为什么叫GCT考试,因为参加10月份的同学大部分是想获得工程硕士学位。10月份考试主要针对的学生是工程 类专业、还有一些管理类专业 工程类:软件工程、计算机运用等等。管理类有MBA、项目管理等等。
在职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的步骤
一、审核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审核通过办理考试资格卡。
二、通过所报学校的校内考试以及全国外语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
三、通过考试后一年内,提交硕士学位论文,申请答辩。
四、在提交论文半年内需进行论文答辩。
五、通过答辩后经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硕士学位。
在职人员读硕方式
在职人员参加研究生教育的方式分为两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结束后可以获得双证(毕业证+学位证),非学历教育没有毕业证,没有学籍,申请通过可获得学位证。在职人员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
一、学历教育
1、单独考试
(1)大学本科毕业后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连续工作四年。
(2)政治表现好、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的在职人员,经本单位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并且是为 本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考生,可参加单独考试。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可向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为在职人员进行单独考试的招生单位申请报名。
(3)有所在单位和两名高级专业职务的专家推荐。
(4)年龄可放宽到40岁左右。
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一般应限于用人单位推荐为本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单独考试硕士生学习期间不转户口,不转人事关系,不转工资关系,医疗费由考生原工作单位负责,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
参加单独考试考生直接到招生单位或招生单位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公告指定的报考点进行确认报名,确认截止日期与统考生确认截止日期一致。单独考试的初试科目均由招生单位自行命题。
单独考试考完后可以全脱产、半脱产、在职学习。学习期满,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且考试合格并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国家颁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2、1月法律硕士联考
这里所说的法硕考试属于学历教育,随一月份的全国统考一起进行,可获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同时在10月的在职攻读专业硕士考试中也有这个专业,但是报考条件有所不同,10考试属于非学历教育。
法律硕士考试说明:
要培养有特定专业背景的高层次、宽基础的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是高素质法律人才的主要培养形式。从2000年开始,专业课实行全国联考(统一命题、统一阅卷),并限招收非法学专业考生,06年有48所高校招收法律硕士研究生,在联考各校之间还可以调剂。
报考条件:除了满足全国统考的报考条件外,还需满足以下条件: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的(下列13个专业不得报考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法学、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劳动改造法、商法、公证、法律事务、行政法、律师、涉外经济与法律、知识产权法、刑事法)。
报名时间及注意事项:法律硕士的报名手续、报名时间与参加1月全国硕士研究生统考的报名手续、报名时间相同。考生可直接到所报学校的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报 名,也可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名点报名。考生同时可报联考院校中的两所高校,分数达到国家规定的录取线后,第一志愿未被录取,第 二志愿有可能被调剂录取。
考试时间及科目:考试时间与1月统考时间相同。
初试科目共4门:外语100分,政治(文)100分,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民法学)150分,综合课(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150分。其中政治、外语使用全国统考试卷,两门业务课的命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承办。
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会同有关单位编写,考试用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大纲》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指南》。
在职研究生复试时间、地点、科目、方式由招生单位自定。复试办法和程序由招生单位公布。
录取:参加“法律硕士联考”考生可被录取为定向或非定向硕士生,也可被录取为委托培养或是招生单位自筹经费硕士生。
学习方式:法律硕士采用全日制脱产和非全日制不脱产两种学习方式,全日制脱产学习为二至三年,非全日制学习不超过四年。在教学上,法律硕士以课堂教学为主,重视案例教学,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按法学一级学科设置,采用学分制,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为30学分,总学分不得低于45学分。法律硕士实行导师组集体培养,导师组由各专业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正、副教授组成,并吸收法律实务部门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硕士学位论文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原专业背景有所侧重,字数一般不少于2万字。
证书获取: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3、1月工商管理硕士(MBA)联考
报考条件: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大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报名时间、注意事项、考试时间及科目:与1月全国统考相同
初试科目为英语(满分为100分)和综合能力(满分为200分),命题工作均由教育部委托有关机构承办。选考日语或俄语的考生,用全国统考的试卷,其他语种的试题由招生单位自行命题(政治理论改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在复试中进行)。联考科目的考试大纲由全国工商管理(MBA)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写。
复试时间、地点、科目、方式由招生单位自定。复试办法和程序由招生单位公布。
录取:
参加“MBA联考”考生可被录取为定向或非定向硕士生,也可被录取为委托培养或是招生单位自筹经费硕士生。
学习方式:
MBA的学习方式主要采用全日制脱产、非脱产(周末或晚班或集中授课)几种方式,学制一般2年-2年半。
证书获取: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
如果条件允许,第一种方式是最理想的,虽然条件苛刻一些,但是真的轻松不少,不耽误工作。后两种都是全国统考,竞争压力较大。
你若07年本科自考取得了毕业证就可以报考在职法硕和MBA,没有学位证没关系,单独考试需要四年工作经验,按你本科毕业证书的时间计算算,也就是要到2011年才能报考在职单独考试。
另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参加每年1月份的全国统考,和应届本科生一起考,但这个就不属于在职研究生了,一般均为全日制,毕业后有双证。
二、非学历教育
1、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
没有学历证书,有学位证书。
属于研究生非学历教育,每年10月考试,主要以招生在职人员为主,其中有部分专业也招收应届毕业生,如软件工程硕士等。目前,共有15种专业学位。在职攻读学位可以脱产或不脱产进行学习„„
具体有:法律硕士(不同于1月份法律硕士联考的那一种)、教育硕士、体育硕士、艺术硕士、公共卫生硕士、军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不同于1月份MBA联 考的那一种)、会计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高校教师读硕、中职教师读硕 ;专科生报考的话,可以没有学士学位,但是录取率只有10%的比例。
2009年报考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可以报考:
1、2006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2、2005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
考试与录取
1、参加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CT--ME),考试内容包括英语、数学、逻辑及语言表达。
2、参加大学研究生院组织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面试)考试。
3、由大学综合GCT—ME统考成绩与专业考试成绩,自主划线录取。
2、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
没有学历证书,有学位证书。
属于研究生非学历教育,申请人在获得学位后,只表明其在学术上已达到硕士学位的学术水平,具有硕士学位毕业研究生的同等学力(学习能力的“力”),不涉及学历。因此申请人的学历并没有改变,也不能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资格门槛: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后工作3年以上。
学习方式:在职学习。
学习费用:根据不同学校收费。
证书获取: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结业证书。
适合人群:其授课时间灵活的培养方式是目前最适合在职人员深造的途径。
入学难度:同等学力申硕采取的是“免试入学,边学边考”的方式,在职学习者要最终获取证书,需要过三道关。
3、研究生进修班
没有学历证书,没有学位证书,可获得结业证书;
是在职人员进修、提高业务水平的一种教学形式,不直接与授予硕士学位挂钩。课程成绩合格者,可由办班单位发给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获得证书后学历和学位不会有任何改变。其证书为同等学力即学习能力的证明;
(1)课程结束后颁发结业证书,注明达到研究生同等学力。
(2)获得学士学位工作三年以上的学员可按有关规定申请硕士学位证书(与正式考研学生拿到的硕士学位证一样)。
在职研究生的课程相关学校: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政法大学
根据相关规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统一收费为1.6万-2.2万元左右,部分进修班因为提供其他增值服务,收费有所不同
根据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代表一个人社会 身份 地位的象征.例:习近平也是在职研究生学历
研究生进修班颁发何种证书,有何意义?
完成进修班规定的学习项目者,经办班单位审核并由办班单位发给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证书。获得办班单位研究生院颁发的进修班结业证书,证明该学员在办班单位进修了某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完成了规定的进修项目,且课程考核合格,达到研究生课程同等学力水平。
4.如何分辨正规在职硕士学位班看其入学条件,不是越低越好。
很多在职研究生项目,任何入学筛选。不懂英语的,交钱就可以报名并录取;之前没有获得任何高等教育证书的,也可以“直接读硕士”,交钱就可以报名并录取;无法保证到场学习及学习时间的,交钱也一样可以录取„„总之,只要肯交钱,就都能录取,入学不需要任何考试。
但请注意,其两点“忘记说”的东西:
(1)学习后,是否只能获得一个含金量很低的“进修证”。
(2)如果本身可以申请学位,申请学位是否有严格的要求。
因此,本质上讲,这些“免试录取”的学位班,只有两种可能:
要么就是所颁发的证书含金量很低,不是国家承认的学位证;
要么就是有意回避了申请学位证的条件,让人先报名,到时候由于一些硬件条件不达标,一样无法获得学位证。而学位证的名额相对较严格,因此有的学校等于和 学生对赌,肯定有很多人因为国家统考的英语不达标、因为之前的教育背景不达标无法获得学位,但学习费用已经交了无法退回了。
所以,这类“免试入学”的在职班,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第一,就是明确在简章注明 “入学后学费概不退还,学费一次性缴清”
第二,此班级实际上是将学习“进修班”和随后的学位申请,分成了两个过程。因此上“进修班”的是一批人,真正能有资格申请答辩的,又是另一批人。因此,理论上讲,如果一批报名者都很努力,英语等达标,也无法都获得学位的,因为其学位本身数量是很有限的。常用的做法是,一些进修班的课程,认为规定“不合格 率”,去淘汰一部分人。实际上,很多“进修班”获得学位的比例不足50%。
免试入学不可信。放宽入口往往是因为要么学习后无法获得国家认可证书;要么就是超出实际的学位证名额进行“扩招”,必然会在毕业时认为限制申请学位的人数。
2010年考试时间
1月9日上午8:30-11:30:政治理论(满分为100分);
1月9日下午14:00-17:00:外国语(满分为100分);
1月10日上午8:30-11:30:统考数学或一门业务课(满分各为150分)报考教育学、历史学、医学门类者,考专业基础综合(满分为300分);报考农学门类者,考农学门类公共基础;
1月10日下午14:00-17:00:业务课(满分为150分)报考农学门类者,考农学学科基础综合;参加全国统考的考生到本人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的考场应试(地点)。
一月是:在职人员可以参加,通过后需要脱产学习,是唯一的一种既可以拿学历又可以拿学位的那种,报名即可以是应届毕业生也可以是在职人员;他们和全日制统一考生一起学习、但不转户口和工作关系的委培和定向的在职研究生
五月的是: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考试,只有学位没有学历,是参加有资格授予学位学校的研究生课程班后,获取资格证后才能参加的考试。考试科目是外国语水平及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
国家计划内,以在职人员的身份,部分时间在职工作,部分时间在校学习的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一种类型。属于国民教育系列。在报名、考试要求及录取办法方面不同种类有所不同。是经过学校录取的正式研究生,获得与脱产相同的研究生毕业的学位。
2010年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最新考试政策
教育部近日发出《关于做好2010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水平和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工作的通知》,确定今年5月30日上午9时至11时 30分进行外国语水平考试,下午2时30分至5时30分进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人员,只有参加该考试且均达到合格分数线后,才能 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据悉,全国统一组织的外国语水平考试的主要语种包括英语、俄语、法语、德语和日语。考试报名将采用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办 法。外国语水平考试不考听力
按规定,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均须参加外国语水平考试,且应试语种须与接受其硕士学位申请的学位授予单位相应学科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语种相同。
申请外国语专业硕士学位的同等学力人员须参加外国语水平考试。对于获学士学位时为外国语专业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外国语专业的硕士学位,参加外国语水平考 试的语种须与接受其硕士学位申请的学位授予单位相应外国语专业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规定的第二外国语语种相同。
据了解,全国统一组织的外国语水平考试不含听力测试,由各学位授予单位自行组织。
27个学科设综合水平考试
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的学科有哲学、经济学(含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生物学、历史 学、地理学、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作物学、临床医 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和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等27个学科。在这些学科范围内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人员,除要通过 学位授予单位按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考试(包括外国语)外,还须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外国语水平和相应学科的学科综合水平考试且均达到合格分数线,方能 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考生三月中下旬须上网报名
教 育部已经明确规定报名参加外国语水平考试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的考生,必须是已通过学位授予单位资格审查的硕士学位申请人,即考生应具备以下资格:已获得学 士学位,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即2007年3月底以前获得学士学位);本人在教学、科研、专门技术、管理等方面做出成绩的有关材料已提交学位 授予单位,并经学位授予单位审查被确定具有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已通过学位授予单位按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考试(包括外国语考试)。
考试报名将采用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办法。报考者在网上报名规定时间内,通过互联网登录有关省级主管部门指定的网站,填写、提交报名信息;然后,在规定的现场确认时间内,持经学位授予单位审查通过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资格审查表》到指定地点现场照相、缴费、确认报名信息。据了 解,网上报名时间为3月中、下旬,现场确认时间原则上在3月底。据悉,我省目前还暂时没有确定参加外国语水平考试和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的报名时间。
第三篇:在职研究生考试
专科 + 在职 + 跨专业 + 985 + 一等奖学金,希望对你有帮助!
金秋的九月,我已经坐在明亮舒适的教室里,听着导师们侃侃而谈的精彩讲课,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回想起之前的考研之路,感觉这一切都不是真的。因为我是一名毕业9年的专科生,在职考研,跨专业考研,但今年我考上了一所985高校,获得一等奖学金,8月底才辞职,所以连我自己也不相信。
中学时就读的是一所重点中学,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但高三时因为得了一种比较严重的胃病而高考败北,分数虽然上了本科线,但因为志愿较高而只被专科所录取。本来可以复读一年再考,但父母的坚持,我只好去读专科(因为当时包括专科生的大学生总共才80多万)。中学时成绩相差不多的同学,有的上了清华北大,有的上了浙大复旦,即使考差了的也上了川大和电子科大。大家都是满怀理想和豪情,充满无限憧憬的到大学报道,而我报道时的心情却充满了无限落魄。刚入大学时还曾想过要专升本,但很快就被无情的现实击败了。大一上学期成绩还能过得去,但之后自己很快融入“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过的不亦乐乎。然而有一点是我非常不喜欢的,走在大学的校园里,总觉得自己比那些本科生低人一等,那是一种令人难以启齿的感觉。但是当时自己思想太不成熟,无准备也无力改变这一现状,因此随波逐流。大学时光很快过去,毕业后进入一家国有控股企业工作。这是一个崭新的公司,有很多年轻的同事,大家都朝气蓬勃,自己也决定从新做起,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国有企业的弊病逐渐显露出来,效率低下,晋升无望,大家的工作热情也渐渐退却。我出去应聘了一些较大的公司,但是四处碰壁,大公司都不招专科生,高考失利的恶果慢慢开始发挥它的负面影响。
这期间,碰到一个高中同学Z,通过交流,得知他在考研。Z高考时以一分之差和浙大法律专业失之交臂,最后被调剂到重大建筑机械专业。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生,但他却只能把自己的才华掩盖在起重机、挖掘机和搅拌机中。他毕业后到了机械三设计院工作,刚开始时只有几百元工资,单位也没宿舍,还要自己租房子,生活比较清苦。他决定边上班边考清华大学的机械研究生,但考了两次都以较小分差落败。后来他搬来和我一起合租房子,他劝我考研,但因为长期出差,所以我当时是有心无力。第三次,Z决定考北京对外经贸学院的法律专业,当我在外面出差各地时,而他在家寒窗苦读,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第一次考该专业就考上了。现在他已经毕业了,在商务部工作。虽然和Z住的这一年我并未开始考研,但是我也获益匪浅,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付出终有回报。
Z离开后,我决定搬到准备报考的大学内居住,接受校园氛围的熏陶。而公司的岗位也开始调整,我到了一个不用出差的岗位,于是我终于决定考研了。但是考研对于我,谈何容易。首先当时的英语单词量,我用软件测了一下,最多也就三百来个,更不用说阅读和作文,毕业后就没碰过。其次数学由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三门组成,除了高等数学其他两门我都想不起自己曾经学过,而专科水平的高等数学我才刚考试及格。这样的基础去考研,难度可想而知。最后是专业课经济学,因为跨专业,所以之前没有学过。另外还有毕业N年后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重新拾获,学习的毅力,家庭的支持,工作的压力,这一切困难都像一座座大山摆在我面前,一座比一座高,需要我不断去克服。
2007年,断断续续背了一年单词,基本上处于看了忘,忘了看的状态。英语把语法和自考本科教材看了一遍,数学把高数和线性代数教材看了一遍,而概率统计和经济学教材还未摸过,而政治把复习指导过了一遍,就这样上了20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场。分数可想而知,政治57分,英语33分,数学三22分,经济学45分,总分157分。除了政治做完以外,其它各科很大部分都没做,英语是30分的作文没有时间写,数学花了最多的时间学习,考的分数是从没看过的经济学的一半。第一年背单词,单词量达到2000左右,2008年继续背单词。英语把语法和自考本科教材再看了一遍,然后把一本复习指导和一本阅读做了一半。数学第一次看了概率统计教材,接着把数学的三部分教材和辅导再看了一遍,接着把黑博士考研数学成功指南做了一遍。经济学第一次看了一遍教材,而政治把复习指导过了一遍,就这样上了考场。政治74分,英语34分,数学三73分,经济学82分,总分263分。2008年的分数让我喜忧参半,在其他各科都有较大进步的情况下,而英语在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却只增加了一分,这让我差点失去了考过英语的信心。后来究其原因,英语虽然开始做阅读了,但做题太少,且没有注意做题速度,所以结果仍旧是30分的作文没有时间写;而数学和经济学也是存在做题速度较慢,相当大部分的题也没做完。
2008年在家过春节时碰到了高中同学H,他也是工作多年后在2007年考上研究生,现在已经入学半年了。H告诉我2003年在同一个地方他碰到了同学T,T的经历一直深深鼓舞着他。T也是我的同学,从四川大学生物专业毕业后,被清华大学特招进入医学院硕博连读,然后毕业时作为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2003年非典肆虐神州大地时,T 在国家973项目中,和同学一起,率先解析出SARS病毒中一种蛋白酶的三维空间结构,比美国一些知名大学更早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听着H慢慢诉说T的一些经历,我的内心像大海一样波涛翻滚。
2009年,在继续巩固知识点的基础上,我把另一重点放在了做题速度上。前两年背单词,单词量达到4000左右,我继续背单词。3月至9月,我把数学的三部分教材和辅导再看完一遍。5月,我开始看英语阅读基本功难句过关,7月开始做100篇精读荟萃,9月开始做去年那本阅读剩下的一半,而此时背单词已经基本结束。10月,我开始看数学辅导全书,并把经济学教材再看了一遍。11月下旬,多年来我第一次接触英语作文,把万能作文看了一遍。虽然又是一年,但我的进度仍旧非常令人不满意,到了11月底,我不仅没有开始做真题,而且连政治都还没开始看。12月初,我向公司请了一个月假,并且做了一个让自己后来觉得非常英明的决定。我决定不管各科教材和辅导书看完没有全部放下,我都一律按考场时间开始做真题和模拟题,然后对照答案为自己打分,对错题进行分析归纳并重做一遍。数学做完全真模拟经典400题和历年试题解析,经济学做完10年真题,英语做完历年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最近的4套和考研英语最后冲刺8套题的前4套,然后背了大约10个作文模板。时间真是非常非常的紧,每天学习时间达到了15个小时左右。时间像牙膏一样被我尽量一点一点榨出来使用,但还是感觉快榨干了。数学和经济学第一、二套做下来,由于做题速度还是很慢,3小时完了,还是很多题没完成,得分和去年考研差不多。但随着做题套数的增多,题型的熟悉,做题速度的加快,到了最后几套题时,我的分数能保持在130分左右了。但英语仍是我的致命点,只有两套分数上了50分,其他都在40分至50分之间,而去年的英语单科分数线可是52分。我已经渐渐认清,今年英语过,我可能上,英语不过,我就不能上。由于时间非常紧,以至于临考前3周,才开始看政治,而且只能每天晚上睡觉前看两小时。直到临考前第3天,才把序列一看完;临考前第2天,匆匆把序列三看完;临考前1天,匆匆把序列四的客观题做完了;在考政治那天早晨,我在去考场的路上还在看序列四的主观题。就这样在非常紧张和匆忙的情况下走上了2009年的考场。
第一天上午政治的客观题感觉有点难度,很多题都无把握,这是我前两年考政治没有发生过的,第一科考试就让我有点不知所措。下午的英语考试,我一直告诫自己不管前面阅读读懂与否,都不要过于纠结,一定要腾出时间把作文写了,作文是今年考研的重中之重。第一篇阅读读完之后没读懂,但我是还按着自己的感觉快速选择了答案。第二篇、第三篇、„„、最后一篇阅读下来,我基本上都没读懂,考场上我渐渐开始失望,心想今年又完了。即使这样,我还是在不断告诫自己,时间不多,必须写作文。当我作文写完的一刹那,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此时的我,心情非常复杂,我的确按照考前的战术终于把英语题做完了,但是正确率是多少,我真的已经不敢多想了。第一天的两科下来,政治分数应该超不过去年,而去年英语很难,没想到今年更难,我绝望了。当时的我,第二天弃考的心都有了。在给朋友的电话中,我一边诉说考试难度的异常,一边诉说只能明年再来了。而朋友也在安慰我,劝我好好加油。当天晚上,我失眠了,翻来覆去睡不着。我想反正第一天英语考砸了,第二天就放下包袱好好考,使明年看到希望,结果我一下就来了动力。第二天我轻装上阵,把心情调整到了比较良好状态,思维较敏捷、信心也十足,两科考试做题都非常迅速,且提前完成试卷。这也是我第一次在规定时间内做完数学和经济学的试题。考完之后,心情大好,但我很清楚即使其他科考的再好,英语单科过不了分数线,也是白搭。就这样忐忑不安的度过了2009年的春节,每天都注视着分数的公布日期。2月底在公司上班的某一天早晨,我在考研论坛上看到分数已经公布,我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登陆了查分网站。当我在点下查分按钮的那一刹那,我手停住了。我心里默念,上天保佑我英语一定要过啊。我手终于点了下去,总分365分,我差点在办公室叫了出来。我再往下看,英语59分,我终于在办公室叫了出来:YES!政治73分,数学三118分,经济学115分。去年重大分数线是330分,英语分数线是52分,我想我的这个分数应该可以去参加重大的复试了。这一刻,眼泪一直在我眼眶里打转,我很想大哭一场,更想高声呐喊。但这是在办公室,我忍住了,我深深知道,更严峻的考验还在等着我。
初试过了要参加复试,除了英语听力口语外,还要参加导师面试和专业笔试,另外同等学力考生还要参加管理学和财务管理两科加试。虽然初试英语过关了,但是复试的英语听力口语我多年来并未准备,而导师面试和专业笔试要考些什么内容也不知道,更要命的是,加试不及格就不予录取。管理学和财务管理我从未学过,且财务管理用的是注册会计的教材,很多学会计的都考不过,而我更未接触过这个专业又怎能考过,况且离复试和加试时间只剩下一个月了。我匆匆买了管理学教材、注册会计的财务管理教材和辅导(非常厚两本书,每本大概500页左右)。由于时间非常紧张,我决定暂时不管复试科目,集中精力对付加试的这两科。我用了4天左右把管理学背了两遍,然后把其他时间全部用在了财务管理上,我知道财务管理是最制约我的那个点。当我第一遍看财务管理时,完全是在看天书,太多的定义,太多的公式,完全看不懂,但是我还是硬着头皮看完了。接着再看第二遍、第三遍,我开始渐渐理解里面一些的内容了,并试着完成对应的辅导书。当看完第三遍后,我做了几套模拟试题,最后得分为70多分,于是我有了信心。但这时也到了4月初,是我参加复试和加试的时间了。我在第一天晚上八点考完加试后,匆匆吃了几口饭,就回家准备第二天的复试了:英语听力口语、导师面试和专业笔试。因为之前没准备复试,所以准备到凌晨2点过,时间之紧,是我有生以来没经历过的。虽然太多太多东西都没准备,但是我第二天还是上了考场。当我勉强完成复试走出考场后,我深深的吸了口气。紧接着学校放清明节,由于对加试成绩的深深忧虑,虽然明知道学院老师不在,但在节日期间为了打探成绩我还是每天跑到学院里看有老师在不,有时一天跑学院几次。今年由于复试政策改革,往年几天就能下复试成绩,而今年拖了10多天,我每天都在不停的刷新学院的网站,我觉得自己快变神经质了。4月中旬,那天也正好在公司上班,我机械的打开学院的网站,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拟录取考生名单赫然出现在我眼帘。我心里一紧,就像查看初试成绩时一样,我的手在空中停住了,我心里默念,上天保佑我一定要上啊。我的手终于点了下去,第一遍,没看到自己的名字,我开始冒冷汗。第二遍,我睁大了眼睛一字不漏的看,XXX,A等奖学金。我考上了,我考上了,我还得了一等奖学金。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解脱了,我终于重生了,而我也留下了两行热泪。
第四篇:心理学在职研究生面试心得分享
资料来源:中科院心理所心理学在职研究生网 这个时间,考研的童鞋们基本上都知道了自己的录取结果。成功也好失利也罢,总有一些经验要给后辈们分享。笔者也是今年参加的研究生考试,所以就写篇文章分享一下面试的经验。犹豫考试科目不一样面试的套路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看好了,我是心理学的考研面试,不是物理不是计算机不是……
面试前的准备
面试前一定要准备充分,你需要准备的主要是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准备。在初试结束以后就要着手准备复试笔试和面试。复试笔试我就不说了,这个没有太多的经验要分享。面试准备主要的就是多浏览一些研究课题。笔者主要的阅读资料就是心理学的权威期刊。为了更有针对性的阅读,我先去了解了一下想要报考的学校的主要研究领域,然后搜索相关的研究去读。
了解导师的研究领域
在面试的时候,如果你的兴趣和导师的兴趣相似,那么你就很容易找到话题,避免了无话可说的尴尬。怎样了解导师的研究领域呢?主要是去一些期刊网上搜索导师的名字,高校里都有免费的期刊数据库可以搜索,你直接搜索导师的名字就可以找到他的研究,认真的读一下他们的研究。复试笔试的时候很多题目都是与导师的研究相关的。
知道怎样摆放自己的姿势
一般考试面试都是坐姿,我面试的时候,放在自己坐下就可以了。会感觉不舒服,毕竟被那么多人盯着。你可以参考。
要有说“不知道”的勇气
试的时候你要表现出来。如果你不知道,你一定要说“不知道”你格外低的分数。导师不一定会给你低分,因为导师知道咱们
夸赞自己的学校和导师
如果你是跨院校的考生,就要注意,导师会问到你原先学校的情况,很多学生觉得自己的学校不好,就在面试的时候过分的谦虚,有的甚至鄙视自己的学校,导师不会要这样的学生的(一个鄙视自己母校的学生)。
严格按照要求去自我表述
在面试之前都有一个自我表述的过程。面试之前会有人给出题目,包括很多题目,比如你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你度过的书、你擅长的领域等。你要严格按照上面的题目一一表述。笔者面试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没有按照要求来,我只说了所有题目中的三个题目,剩下的题目没有说,闹出了很大的笑话。
冷静对待突然出现的笑场:在面试的时候导师在下面偷笑是常见的,这时候你自己不要紧张,他们笑的不一定是你。你要镇静下来继续自己的讲话。
欢迎咨询:010-64878403
第五篇:心理学名词解释总结
名词解释
1、实验法:是指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
2、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通过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现象的规律和特征的一种研究方法。
3、社会性: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切特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4、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认识,是其社会性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集中体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5、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或称“榜样”)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6、顿悟:也叫领悟,学习就是一种突然的领悟和理解,领悟是对情境全局的知觉,是对问题情境中实物关系的理解,也就是完形的组织过程。
7、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指示,或者说成是关于“是什么”的指示,它包括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
8、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程序性知识也可以被称之为“技能”。
9、概念学习:就是学习者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集合在一起并冠以一个名称,把不具有此类属性的事物排除出去。
10、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指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如书写、体操、游泳、舞蹈等。动作技能主要是借助于骨骼、肌肉和相应的神经过程来实现的。
11、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利活动方式,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智力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按照客观的、合理的、完善的程序组织起来的认知活动方式,是一种内隐的智力操作,没有明显的外部动作。
12、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学习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
13、教师威信就是指教师具有的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信誉。
14、问题解决是指由问题引发,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认知策略去解决疑难的过程。或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扫除障碍,从而将初始状态转换为目标状态的过程.15、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或指激发、定向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心理过程。学习动机支配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16、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
17、习得性无力感:简指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18、自我效能感:指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9、意义障碍:是指学生头脑中存在的某些思想或心理因素阻碍他们对道德要求及其意义的真正理解,从而不能把这些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20、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
21、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与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方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
22、发现学习: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23、个案研究法:是对一个人或一组人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方法。
24、深入访谈法:是一种非结构式访谈,在访谈的过程中调查者无须按照预定的访谈结构和问题机械地提问,被调查者也无须按备选答案对问题做出回答,而是就某一主题与被调查者进行自由、深入的交谈。
25、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指教育工作者对自己日常工作中获得的教育过程心理现象进行整合性认识和总结,并寻找其中规律性的方法。
26、有意文学习:实质就是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27、类属学习:是把新观念归入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其中原有观念是总观念,新学习的观念是从属观念。
28、总括学习:是指在若干已有的从属观念的基础上归纳出一个总观念。
29、认识策略:是指学习者对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储存。30、学习策略教学:是指系统地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途径和策略,使学生最终学会学习的教学活动。
31、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
32、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阻碍作用。33.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莫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和品质.34。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和某种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特点。35。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所谓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原型启发在问题解决中有很大作用。36。头脑风暴法:又叫智力激励法,由奥斯本于1945年提出的,以多人集体讨论或一组人员运用开会的方式进行,鼓励尽可能多又快的提出各种各样的设想或观点,并相互启迪,激发灵感,从而引起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映,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37.前习俗水平: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决定于外在要求。包括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和相对于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38.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是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39.合作学习:是一种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40、教学反思能力是指教师自觉地将自己的教学时间作为认识对象进行深入思考与总结,从而优化教学活动,形成自己新的教育思想并改进教学实践,教学反思能力是优秀教师重要的心理品质。
41、社会认知;
42、自我体验;
43、并列结合学习;
44、知识的表征;
45、概念的形成;
46、概念的同化;
47、原理;
48、元认知;
49、定势;50、内驱力;
51、诱因;
52、自律;
53、他律;
54、习俗水平;
55、程序教学;
56、掌握学习;
57、后习俗水平;
58、内在动机(第41—58个名词解释请见期末复习指导)
二、简答与论述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以及文件分析法等。这些研究方法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量的研究方法,一类为质的研究方法。
2、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这种理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过程,与外界影响及教育无关;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
3、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4、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 ⑪学优生和学差生的人格差异。第一,动机差异。学优生的成就动机显著高于学差生的;第二,主体性差异。学优生具有自觉性、坚持性、自信心、责任感、主动性和独立性;第三,人格适应差异。学优生通常表现出高度的自我整合性、高独立性、更成熟等特征,很少有人格适应问题,而学差生常出现人格适应不良问题。⑫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的人格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一般具有如下人格特征: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包含内容有⑪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⑫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⑬学习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⑭学习是指那些比较持久、恒定的行为与思维的变化。⑮学习的结果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6、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⑪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⑫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⑬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7、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他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观察学习分为四个过程:注意、保持、复制、动机。
8、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9、简述奥苏泊尔关于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因此原有电观念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新观念加以同化,即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10、简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⑪陈述性知识是“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怎样做”的知识。⑫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信息的变形和操作。⑬陈述性知识激活的速度比较慢,是一个有益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激活的速度很快,是一种自动化了的信息变形的活动。
11、简述原理学习的主要形式。⑪概念学习的例-规法与规-例法也是原理学习的两种基本方式。⑫例-规法指在教学中先呈现一系列例证,让学生从例证中概括出原理。当问题不太复杂,学生通过探究能够发现规则时,可使用例-规法。⑬规-例法指先呈现要学习的规则,然后用例证来说明规则。当学生已掌握了上位规则,既可采用规-例法学习与之相关的下位规则。
12、促进概念学习都有哪些条件? ⑪提供概念范例。包括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例-规法,另一种是规-例法。⑫利用概念之间的联系构图。⑬消除错误概念。⑭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13、简述模式识别程序和动作步骤程序的学习过程。⑪模式识别学习就是指学会对特定的内部或外部刺激模式进行辨别和判断。模式识别的主要任务是学会把握产生式的条件项,这一任务一般通过概括化和分化来完成。⑫动作步骤的学习是指学会顺利执行完成一项活动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动作步骤首先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来习得;然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转变成程序性知识,而这一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程序化和程序合成。
14、什么是自我调节学习?自我调节学习的模式有哪些? 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它强调学习者能够积极激励自己拥有与调用适当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自我调节学习包括自我评价与监控、目标设置与策略计划、策略执行与监控(意志控制)及策略结果的监控。
15、加涅培林认为智力技能形成分为哪几个阶段?(1)活动的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3)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4)无声的 “ 外部 ” 言语活动阶段。(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16、简述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①认知阶段②分解阶段③联系定位阶段④自动化阶段。17、如何培养动作技能?(1)了解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达到熟练操作。(2)理解任务的性质和情境。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学习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作业期望,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其次,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指出学习应达到的目标,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期望。(3)示范与讲解。教师的示范与讲解具有导向功能,能引导学生做出规范性的动作。教师的示范、讲解与让学生说出示范动作相结合;要把各个步骤充分展开加以示范,使学生准确地把握动作的结构与特点,更好地观察、理解与模仿;在学习的初期,示范动作的速度要降低;引导学生回忆并利用已掌握的有关技能;动作技能的学习以一定的认识活动为基础。(4)练习与反馈。练习时,学习者必须调动感知、记忆、思维等多种认知成分的积极参与。要采用多种练习方法;要注意练习周期,克服 “ 高原现象 ”;提供恰当的反馈。电
18、学生元认知发展有哪些特点? 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②从他控到自控③从不自觉到自觉再到自动化④从局部到整体。
19、什么是产生式?产生式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⑪所谓产生式就是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简称C-A规则。⑫产生式迁移理论则是针对认知技能的迁移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两项任务之间的迁移,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20、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能力上有何不同之处?(1)与新手相比,专家解决自己专业领域内的问题时较为出色,在不熟悉的领域,专家通常并不比新手好。(2)在解决问题时专家以较大的意义单元即组块加工信息。卓越人社区-全(3)专家的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容量比新手大。(4)专家问题解决比新手快。(5)问题解决过程中,专家比新手花更多的时间来表征问题。(6)专家比新手在更深层水平上表征问题。(7)专家比新手具有更好的自我监控能力。
21、简述尝试-错误说和顿悟说关于问题解决的理解的不同之处。⑪桑代克提出了尝试-错误说。认为问题解决是刺激情景与反应形成适当联结的过程,而这种联结是通过尝试错误逐步形成的。尝试错误说是从动物实验得来的,科学发展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都是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而获得的。问题解决过程首先要通过一系列的盲目操作,不断地尝试错误,发现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即形成刺激情景与反应的联结,然后再不断重复巩固这种联结,直到最终问题解决。⑫苛勒提出了顿悟说。认为问题解决要求看出问题情境中的各种关系,而对这种关系的理解是突然产生的,是一个领悟的过程。问题解决是由于突然对问题情境中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有了理解和顿悟而实现的。顿悟说也是由动物实验得来,面对问题,人们会重组当前的问题情境,改组问题情景的结构,突然领悟问题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的关系,使问题得以解决。
22、简要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①问题情境②问题表征③知识经验④认知策略⑤心理定势⑥功能固着⑦酝酿效应⑧原型启发⑨情绪和动机状态 ⑩个性心理特征
23、简述强化训练的形式。奖赏训练:依随于做出某个反应而进行正强化;取消训练:依随于不做出某个反应而进行正强化;惩罚训练:依随于做出某个反应而进行负强化;回避训练:依随于不做出某个反应而进行负强化。24、什么是成就动机?成就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成就动机指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规定成就动机强度的因素有三个:追求成就的行为强度;认知到的成功可能性:满足感。对成功的期待和成功的诱因值之间具有互补的关系,反之亦然。人在追求成就时有两种倾向,一种是追求成功倾向,一种是回避失败的倾向。据此把人区分为成就动机水平高低不同的两类人,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大于回避失败的倾向,成就动机低的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小于回避失败的倾向。25、根据班杜拉的理论,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何影响?(1)影响活动的选择。(2)影响努力的程度和坚持性,决定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影响活动时的情绪。(4)影响完成学习任务。
26、根据强化理论的原理,简要说明为什么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强化是激发动机的必要条件,行为受到强化后,有机体会产生对下一步强化的期待,从而以获得强化为个体的行为目标。学习结果的反馈具有信息作用,通过结果反馈,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目标,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及时反馈、及时强化这是有效运用强化的一条基本要求。教师要利用好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教师要注意及时批改和返还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试卷,也可采用学生之间相互批改的方式,使学生及时知道结果。
27、简述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维纳根据“控制点”和“稳定性”两个维度,把成就行为归因于能力、任务难度、努力、运气。能力是稳定的内部因素,努力是不稳定的内部因素,任务难度是稳定的外部因素,运气是不稳定的外部因素。人们往往把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归结为上述4个原因中的一个或几个,归结为不同的原因会带来相应的心理变化,表现为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待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以后的成就行为,出现情感反应。
28、如何消除学生的习得性无力感? ①消除学校中的“不可控状况”。②防止学生产生“结果不可控”的认知。③培养意识,增强免疫力。
29、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哪些内容? 品德的心理结构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等四种因素构成的,⑪道德认识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道德认识是品德的基础。⑫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⑬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⑭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之下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它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道德认识和其他心理成分的外部标志和具体表现。30、什么是品德?品德形成的心理实质是什么?(简要概述品德的形成过程?)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人的道德品质是在社会文化和教育条件下,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中,知情意行这4个心理成分要协调一致地发展,通过大量的道德实践,一定的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方式之间形成稳固的联系。在这种条件下,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人行动的指南,成为个人的道德信念,这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实质。31、皮亚杰和科(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动机在道德品质形成中有哪些作用? 皮亚杰和柯尔伯格强调道德动机在道德品质形成中的作用,其基本观点为:第一,道德品质的发展与人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水平密切关联;第二,道德品质的形成取决于道德动机、道德判断和道德知识;第三,要根据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去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32、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规律。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是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过程。年幼儿童的道德判断是由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的,具有客观的性质,是一种他律水平的道德;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的道德认识也在不断发展,道德判断的标准开始逐步摆脱成人的影响,在评价某种行为的是非时,能依据自己掌握的道德标准做出判断,这种道德判断具有了主观的性质,是一种自律水平的道德。儿童在五、六岁以前是属于无规则的阶段。儿童在六岁到八、九岁期间处于他律的阶段,八、九岁之后儿童过渡到自律阶段。在道德认识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中,影响其发展的两个因素是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33、教学设计由哪些基本问题组成 ? 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我要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定,其次是“我如何去那里?”即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等;再次是“我怎么判断我已达到了那里?”即教学评价与监控。
34、什么是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它给教育的启示有哪些? 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是指学生的能力倾向不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措施也不相同,即只有符合学生能力倾向的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启示:第一,没有适合所有学生的万能的最佳教学法;第二,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上的个别差异,选择最适合学生能力倾向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第三,对于能力倾向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进行预先训练,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方面对他们加以指导,提供给他们必要的先备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力倾向水平。;
35、教师工作都有哪些特点? ⑪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⑫劳动的内容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多面性。⑬劳动的方式决定了教师工作具有个体性与集体性相结合的特点。⑭劳动的质量决定了教师工作的自觉性和创造性。(5)劳动的效果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延时性。
36、简述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品质,及这些心理品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合作及民主的态度;仁慈、体谅;兴趣广泛;和蔼可亲;公正无私;有幽默感; 6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出坚强的意志,有毅力,有韧性;能真诚地与学生相处,能忍受学生的缺点错误并予以正确地矫正;勇于自责,富有自我批评精神等m2 作用: 1、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 2、会间接影响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3、是学生人格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37、学习准备都包含哪些内容?为什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包括生理机能、智力、情趣、社会性、学习策略、知识基础等 6 个方面。卓学习准备是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是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学的起点。教学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并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
38、简述教师的一般能力。⑪教师的认识能力。①敏锐的观察力②善于分配注意的能力③良好的记忆力④创造性思维能力⑤丰富的想象力。⑫教师的情感能力。①热爱教育事业②热爱学生。⑬教师的意志力。①明确的目的性与坚定性②处理问题的果断性③自制力。⑭教师的个性品质。
39、如何有效地进行原理教学。⑪使学生知道,通过学习能懂得可以应用该原理来做什么。如在学习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原理后,能说明雨的成因,能说明冰箱的安装原理。⑫用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重新陈述或回忆已经学会的组成该原理的那些概念,从而为引出新原理做好准备。⑬用言语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将组成原理的那些概念以适当的次序放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原理。⑭用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说明这个原理的具体实例,并对其回答给予反馈。⑮通过合适的问题,要求学生做言语的陈述。⑯在学习原理之后,提供间隔复习的机会,呈现一些新的实例,让学生回忆并说明这个原理,使学习的原理得到良好的保持。40、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条件。⑪提供例证。正例和反例的提供是学习模式识别的必要条件,通过分析和比较,完成概括化和分化的过程,达到对同类和不同类刺激模式的准确判别和区别,因此动作步骤也被正确运用到该用的问题情境中去。⑫练习和反馈。没有练习,程序性知识就不可能成其为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只能永远以陈述性规则的命题及命题网络表征和贮存在人脑中,既无法实现程序化,更无法达到自动化地熟练运用。从促进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来看,提供练习要注意练习的内容、速度、形式、时间的分配以及反馈的方式和要求等。
41、简述如何培养元认知策略。⑪通过学生的自身学习经验自发的获得;⑫结合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元认知的能力;⑬通过专门的训练获得。无论是结合学科的培养还是专门的训练都离不开以下五条具体途径和三种具体方法。五条具体途径是:①提高学生元认知学习的意识性;②丰富学生关于元认知的知识和体验;③加强对学生元认知操作的指导;④给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反馈条件;⑤注重引导学生对非智力因素的调控。三种具体方式是自我提问法、相互提问法、知识传授法。
42、如何进行归因训练。⑪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可以通过观察、谈话或问卷测验来进行。⑫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败体验。可让学生通过数学练习、单元考试、回答问题等取得成功与失败的体验。⑬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可以让学生在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中选择其成败的原因。⑭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当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时,教师要给以积极强化;若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或外部因素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归因指导,告诉学生成功是你努力的结果,而失败则是你努力不够。43、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措施有哪些? ①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②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③恰当地运用外部强化;④使学生学会自我强化。
44、简述合作学习的特征和成效。⑪特征:异质小组;明确的目标;小组成员相互依赖;教师作为监督者和信息源;个人责任;奖励小组的成功;自我评价;变化合作期限。⑫成效:①各种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表现出较高的学习成绩,女生及后进生成绩提高尤为突出;②学生对学校科目更感兴趣、更多地参加课堂活动,更经常地在学习上互相鼓励,相互支持,在课堂上较少表现不良行为;③学生之间能相互理解、相互接收、相互友好、建立友谊。合作学习有助于发展复杂的认知技能。
45、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⑪愉快地接受自己的职业角色;⑫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⑬独创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⑭良好的人际关系;⑮积极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46、如何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要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还应从教师的个人因素入手,通过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来促进或维护心理健康水平。包括⑪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⑫努力工作,学会休闲。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⑭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⑮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⑯保持健康的身体。⑰学会调控职业压力。⑱避免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
47、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规律主要是指学生如何学习和教师如何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48、试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先天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不论是遗传素质还是生理成熟,他们都是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为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则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但环境和教育的关系决不像行为主义所说的那样机械的决定心理的发展,而是通过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而起作用的。所谓内部矛盾是指在儿童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其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它才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心理发展并不是由外因机械决定的,也不是由内因孤立决定的,而是由适合于内因的一定的外因决定的,也就是说,心理发展主要是由适合于他们心理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来决定的。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发挥又依赖于教育要求的标准。即只有那种高于原有水平,经过他们主体努力后又能达到的,才是最适合的要求。
49、联系教学实际,试论述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学。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包括有:
1、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第一种,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的线索为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的影响,这类学生适合于那些强调“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如善于听老师讲解,喜欢与别人讨论等。第二种,场独立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独立判断。他们不适合于那些“社会敏感性”的教学方法,更喜欢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学习。
2、冲动型和沉思型。⑪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思考,有时问题还未搞清楚就开始解答。⑫沉思型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在确认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会给出答案。
3、具体型和抽象型。⑪具体型儿童在进行信息加工时,善于比较深入地分析某一具体观点或情境,这类儿童在结构化教学方法(如演绎法和讲解法)之下,成绩会更好。⑫抽象型儿童在对事物进行认知时,能够看到某个问题或论点的众多方面,在非结构教学方法(如归纳法或发现法)下表现得更好。50、论述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桑代克的联结论的基本观点可集中在对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规律的认识上。学习的实质就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公式是: S → R。他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直接的,并不需要中介作用。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而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建立的。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最终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启示:在教育中允许儿童错误,在错误中学习,从多次错误中反思,渐渐走向正确。桑代克的联结论不仅说明了学习过程是如何进行的,而且具体地阐明了学习的规律,通过一系列动物和人的学习实验,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主律和副律。学习的主律有三条: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对知识的巩固,要加强相应题目的练习。赏比罚更重要,要注意对学生多赞赏,在学生做到的方面多加赞赏,使她们更开心进行学习;对学生做不到的方面,少用罚,加以正面引导,当学生达到了及时赞赏。学习的副律有五条,分别是:多重反应原则、倾向和态度原则、选择性原则、同化或类化的原则、联想交替原则。
51、试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实质的认识与认知主义不同之处。威特罗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建构对信息的解释,并从中做出推论。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中,学习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刺激,他要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与加工,主动地去建构信息的意义,而外部信息的意义并不是由信息本身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间反复、双向的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每个学习者都会以自己的原有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形成自己的理解,原有知识又因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信息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还包含新旧经验冲突所引发的观念和结构重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52、论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及其对现代教学的影响。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他认为认知结构是反映事物间稳定联系的内部认知系统,是用来感知和概括新事物的一般方式,它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变动。认知结构形成后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重要内部因素和基础。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学习过程可以分为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认知学习理论使我们看到了认知因素的作用,也为我们指导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新的视野,为此,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认知学习的原理。⑪重视对关系的了解。由于认知学习注重对关系的了解,这样就是对学习的理解更接近人类学习的实质,看到了人类学习的主体内在过程。⑫重视结构和顿悟的作用。主张要改革和重编基本课程的教材,要把那些基本的知识结构放在中心地位。⑬提倡发现学习和发现教学法。认知学习的理论在教育上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提倡发现学习。
53、论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现代教育实践的启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意义学习强调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意义学习是一个没有结论的过程,它包含4个要素:第一,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考的过程,整个人都要参与到学习之中,既包括认知参考,也包括情感参考;第二,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的,内在动机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以个性等都发生变化;第四,学习的结果是由学习者自我评价,他们知道自己想学什么,自己学到了什么。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人本主义学习论重视学习者高层次学习动机的激发,强调充分发展学习者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的体系,从而使学习者成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教师要做一个学习的促进者,为学生创造一种环境来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帮助学生明确他们想要学习什么,安排适合的学习活动和材料,建立并维持能促进学习的心理气氛。教师要尊重学习者,无条件的接受学生。相信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力,重视学生的意愿情感、需要、价值观,能够设身处地理解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54、如何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第一,把握好课堂教学的速度。教学速度与学习内容的分量是密切相关的,因而首先要减轻学习内容的分量,其次要组织好教学内容,达到“精讲”。第二,使用表象。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想象。第三,使用类比。对不熟悉的材料可采取用熟悉材料去类比的方式来促进精加工,使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把学生熟悉的内容与要学习的新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第四,使用典型例题。选择具有关键特征的典型例题,并指导学生发现例题中所包含的原理。第五,组成知识系统。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把系列的知识组织起来,构成相互联系的命题网络。
55、程序性知识学习由哪几个阶段构成?(1)陈述性阶段。首先要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来获得。要理解有关的概念、原理、事实和行动步骤等。(2)程序化阶段。经过大量的练习和反馈,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将一个个产生式形成产生式系统,将各个行动步骤联合起来,流畅地完成各种活动。(3)自动化阶段。随着进一步的练习,学生无需有意识的控制或努力就能够自动完成有关的活动步骤。这时操作的准确性和速度均得到了很大提高。
56、试分析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区别和联系。二者的区别。第一,活动的对象不同。动作技能是属于实际操作活动的范畴,其活动的对象是物质的、具体的,表现为外显而易见的骨骼和肌肉的操作。智力技能的活动对象是头脑中的映像,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属于观念范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第二,活动的结构不同。动作技能是系列动作的连锁,不能省略。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可以高度省略和简缩,甚至难以觉察到其活动的全部过程。第三,活动的要求不同。动作技能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反应的连接,而智力技能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二者的联系。一方面,动作技能经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而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于内部语言实现的。另一方面,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动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解者,复杂的运动技能往往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者智力活动的参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
57、论述言语指导在指导学生掌握原理的过程中的作用。(1)它能为学习者提供掌握原理后所达到的行为表现的描述。(2)言语指导能唤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原理所涉及的概念的回忆。(3)言语指导可以提供不需要对整个原理做出准确词语表达的言语线索。(4)言语指导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演示或证明原理。
58、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⑪形成条件化知识。智力技能形成的关键是把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知识。在教学上一是编制产生式样例题;二是向学生呈现与实际生活背景相似的知识,提高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可检索性和应用性。⑫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产生式知识必须经过练习达到十分熟练的程度,甚至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才能变成一种心智技能。⑬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大声描述观察内容、直观教具的操作过程以及思维过程和概括的结论,鼓励学生互相问答和相互议论等,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融洽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喜欢、愿意和敢于言语表达。⑭要科学地进行练习。练习是促使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必要条件首先,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其次,练习形式应多样,注意举一反三,促进知识学习的正迁移;再次,练习要适量适度,循序渐进。
59、联系实际论述教师在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形成中的作用(还可以问成: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首先,教师要唤起学生有意识的自我监控。即要求学生以个人、小组的方式分析自己的资料,帮助他们以自我监控的结果为基础,设置目标并选择策略,让学生负起学习的责任。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自我调节和策略选择的方法程序,教给学生自我调节的技巧。例如,展示自己使用的过程监控表格;对策略进行选择,并对结果进行评价;根据所得的结果进行评价。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实施自我监控,以达到改进自我调节策略的目的。当学生的自我调节策略看似没有奏效时,教师的支持会对学生继续使用自我调节策略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60. 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将策略教学落实到每一节课中。首先,教师要真正弄懂策(1)教师应该明白各种策略的内涵和外延,使策略知识概念化;(2)教师要把比较抽象的策略,赋予丰富的内容,使之具体化。(3)教师要把各种相关的策略结合在一起用,使之综合化。(4)教师运用学习策略组织教学时,要讲清在什么条件下运用某种策略,使之条件化。其次,将策略落实到每节课中。(1)掌握策略,必须操练。(2)掌握思维训练点,指导落实策略的内容。(3)落实指导的途径。(4)每节课的具体落实。(5)教学中应注意及时根据需要调整策略教学等的问题。61、论述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原则。⑪学习策略教学指系统地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途径和策略,使学生最终学会学习的教学活动。⑫过程性原则。就是要让学生有机会体验自己的学习过程,并用教师所呈现的学习策略加以比较,有意识地改进和优化自己的学习策略。⑬训练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进行学习策略教学是,必须事先设计好训练内容,根据训练内容,为学生提供有助于策略学习的示范和足够的练习。⑭分解性原则。指在学习策略教学中,教师为了明确指点和解释某种策略意义、功能、使用条件和使用程序,必须把完成某一学习任务的完整思维过程分解为几个阶段,总结出每一个阶段中的最有效学习策略加以概括和总结。⑮一体性原则。指学习策略教学必须与具体学科的学习内容相结合,并能根据学习者的实际特点和个别差异性有针对地进行。⑯迁移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习策略的同时,要向学生指明学习策略的使用条件,要注意不能把条件限制的过死,要考虑策略性知识在尽可能广泛的条件中的运用;要给学生提供一般策略在学科中运用的实例,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将一般策略运用到各门学科之中去,进而达到灵活熟练地歉意。⑰效能感原则。指学生在执行某一任务是对自己胜任能力的判断,它是影响学习策略选择的一个重要的动机因素。62、论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⑪科学精选教材。①突出每门学科的基本结构。②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更新。③把最基本教学的内容和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放在首位。④突出学习材料的共同要素、内在联系、组织结构和应用价值。⑫合理编排教材内容。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⑬确立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是学习迁移的前提。⑭有效设计教学程序。一是宏观方面,即整体安排;二是微观方面,即每个单元、每一节课的教学程序的安排。⑮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尽量在回忆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尽量突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⑯注意启发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应把每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放在教材的中心地位并作为教学的重点,突出教材重点内容之间的逻辑。⑰教学中多应用比较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分析不同学习材料的异同,全面、精细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⑱灵活地运用变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会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方法,才能使他们懂得怎样从事物的千变万化的复杂现象中去抓住本质,举一反三,使思维既深刻又灵活。⑲重视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教学。教师必须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把学习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突出出来。63、什么是学习迁移?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习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简单地说,学习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⑪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学习内容方面的共同要素越多,需要运用的相同原理、产生式越多,则正迁移现象就较明显。⑫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如果已有知识的概括水平高,学生就能去揭露新事物的本质,把它纳入到已有的经验系统中去,这样迁移就顺利。⑬认知结构。将最佳知识结构以最佳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并最终优化为各种能力,是促进学习迁移的条件。⑭认知技能与策略。分析问题的相同认知方法也能实现有效的迁移。⑮心理定势。它反映出心理活动的稳定性和前后一致性,⑯学习态度与方法。当对学习活动具有积极的态度时,便会形成有利于学习迁移的心境,掌握了灵活的学习方法就会有助于学习迁移。⑰智力与年龄。智力较高的学生能比较容易地发现两种学习情境之间的共同要素或关系,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迁移产生的条件与机制不同。⑱教师的指导方法。教师在教学是有意地引导学生比较学习材料的异同,启发学生总结概括学习内容,注意指导他们的学习策略都会促进学生迁移的发生。64、结合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促进积极的学习迁移,克服消极的学习迁移。首先,要帮助学生在其知识结构中,建立起处于高层次、凌驾于具体知识之上的,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知识框架,这对于新的学习能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可以在学习新课之前,介绍一些引导性材料,它比新课的内容更概括,也与要学习的材料相关联,以便去联系新课的内容。其次,提高新的潜在有意义的学习任务与同化它的原有知识系统的分化程度,即提高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可以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和知识积累。教师要帮助学生加强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总结共性,识别差异,融会贯通地去理解和运用要学的材料。最后,要帮助学生建立稳定的、清晰的知识结构。只有当原有知识被掌握以后,新知识才能呈现,这样才能增强原有知识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它能及时提供反馈信息,纠正错误的意义、错误的理解和模糊的概念,防止产生错误定势,因而还能提高原有知识的清晰度及其与新知识的分化程度。65、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⑪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研究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和核心知识,然后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不仅要重视陈述性知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要重视程序性和条件性知识的学习。⑫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教给学生一些通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思维策略,会有效提高他们问题解决的能力。⑬培养学生发现知识和识别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搞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及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以达到深刻地识别问题的目的。⑭掌握问题解决的启发式策略。①手段-目的分析法②逆推法③联想法④简化计划法⑮考虑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采用主动地接受学习方式,辅以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和主动解决问题的经验,会提高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66、论述培养创造性的基本原则。(1)协同性原则。创造性的培养应同日常教学活动及学生的其他活动协同进行,充分发挥创造性培养与训练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培养、个性品质培养等在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协同效应,促进学生综合创新素质的提高。(2)主体性原则。把学生放在整个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地接受训练的热情,引导学生自觉性进行自我训练,自觉地去寻找各种有效的方法,尝试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独立进行创造的精神。(3)活动性原则。创造性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更为有效地解决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因此,结合实际,在形式多样的发明、制作、实验、论文等各种科技创造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能力,意义更为重大。(4)整体性原则。学生的创造性的提高,不只反映在掌握了有效的创造方法上,还表现在创造性意识的增强、创造性动机的激发、创造性心理的完善、创造性人格的成熟、创造性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这些综合构成了一个人的创造性的整体结构。从整体上去提高创造性更加有价值。(5)兴趣性原则。教师善于创设活动情境,采取以趣激学、寓教于乐、趣中启智,使学生对创造性的培养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还要善于创设和谐协调、合作竞争的心理氛围,使全体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进行创造活动的热情。67、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①创造意识的培养与创造性教育。培养创造意识可以通过创造性教育来进行。在创造型学校管理和学校环境中,由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性教学方法培养出创造型学生。特别是要竭力营造出创造性的学校心里气氛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倡竞争。②创造人格的培养。创造人格的训练,即在于培养让个体形成有利于创造的各种人格品质,包括强烈的创造动机、浓厚的创造兴趣、积极的创造情绪和坚强的创造意志,使之成为一个具有高创造性的人。③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主要包括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辩证性训练等。如头脑风暴法、直觉思维训练与头脑体操法。④创造方法的培养。创造方法的训练可以诱发个体的潜在创造性。有检查提问法、类比模拟法、分析借鉴法、移植发明法等。68、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外来动机和内在动机。⑪外来动机的激发。①使学生建立起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目标要具体,难度要合适。②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教师要注意及时批改和返还学生的作业和试卷。③对学习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不仅要指明对错、打出分数,更应给予有针对的评语。④适当开展竞争。竞赛要适量,而且要使大多数同学都有获胜的机会。⑤选用有效的强化物。强化物要能对学生发挥有效的强化作用。选择学生所喜欢和想要得到的物品或活动来强化其他行为。⑥多用正强化,慎用负强化。适当表扬的效果明显优于批评;教师的批评与表扬,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⑫内在动机的激发。①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②实施发现学习。教师首先要选择和组织适合于发现学习的教学内容,其次是设计好问题。③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先要把学习内容划分成单元;然后,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进行学习,使所有小组成员掌握应学习的内容。④使学生形成掌握目标的定向。教师要调整评价方式,注重使用绝对评价。⑤满足与发展学生的合理需要。发展学生正当的心理需要,培养学生的高层次需要为主导需要。⑥培养学习兴趣。采用有趣的、变换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课内外实践活动和学科兴趣小组;挖掘容易使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把学生对其他活动的兴趣迁移到学科学习上。⑦发挥教师情感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对所任学科和学生有感情;注意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性处理。69、试述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影响。科尔伯格50年代末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发现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内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其层次不能紊乱或倒置。⑪前习俗水平。①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②相对于功力的道德定向阶段。⑫习俗水平。①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②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⑬后习俗水平。①社会契约道德的定向阶段。②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道德认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道德认识的培养就应该根据各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特征加以实施,同时,每一阶段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都应在本阶段完成,不能依靠后期的补救,因为后期的补救往往困难得多。道德认识或品德的发展,是随着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而发展的,当人们面对那些以前从未碰到过的复杂问题时,就会产生认识上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就会促使一个人进入高一阶段的思维,而高一阶段的思维就会推动自身的道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因此,为了形成道德认识,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道德两难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从而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品德的形成。70、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⑪道德认识的培养包括①给学生进行道德实践的机会。②保持道德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③结合实例形象地进行榜样教育。④努力避免“意义障碍”的消极影响。⑤促进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⑫道德情感的培养。一是丰富学生有关的道德观念,并且使这种观念同一定的情绪体验联系起来;二是充分发挥优秀文艺作品与具体、生动事例的感染作用,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扩大他们道德实践的间接经验与情感内容;三是要注意在具体情感的基础上阐明道德要求的概念与观点,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概括、不断深化,既要注意到广度,又要注意到深度的发展;四是要注意学生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⑬道德行为的训练包括①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②价值观辨析法。是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方法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并把自己的行为模式与他人的行为模式进行比较,解决价值冲突,按照自己较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支配自己的言行。③榜样引导法。教师利用中学生的模仿特点,让他们通过榜样行为的观察,使自身受到强化,模仿榜样的言行,从而实现受辅导的目的。④行为强化法。就是教师运用强化手段来巩固学生良好行为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71、布卢姆和加涅对教学目标分类的研究对教师有何启示意义? ⑪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3个领域,每一领域的目标又由低级到高级分成若干层次。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有助于教师从多角度、多水平、多层次去考虑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问题。使学生获取知识或者对所教内容的简单回忆不是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达到更高水平的认知目标。不仅要考虑认知领域目标的实现,还要考虑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目标的实现。有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态度和情感的发展,促进学生健康的体魄及各种身体运动技能的发展,使学生能够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参与各科学习。⑫加涅将教学目标分为5类: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加涅的分类被认为具有处方性,这是因为他的教学目标分类不只是条目的说明,而且还进一步告诉教师怎样设置情境,去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还特别强调了与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达成密切相关的学习的内在条件。72、联系实际谈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具有哪些教学能力? 1)把握教学过程的能力。具体为:了解学生学习准备的能力;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组织教学内容的能力;关注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2)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主动的计划、控制、调节、检查、评价和反馈的能力。3)教学组织能力。完成七方面的组织工作:组织教学进程,安排教学步骤;组织学生注意;维持课堂秩序;组织教材;组织和安排教学方法;组织班集体、团队和学习小组的活动;组织班级活动,课外活动等。4)言语表达能力。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不仅直接影响这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接受,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言语和思维的发展。5)教学反思能力。是指教师自觉地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总结,从而优化教学活动,形成自己新的教育思想和改进教育实践。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才能逐步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73、谈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发挥教师威信的影响力。(论述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因素。)教师威信是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形成的一种积极肯定的关系。教师威信的形成,是各种主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观条件是指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这是威信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客观条件是指影响教师威信形成的外部因素,包括教师的社会地位、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领导者对教师的态度以及家长对教师的态度。但对教师威信形成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其自身的主观条件,即教师本身的素质,这是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其内容包括:一是崇高的思想品质。政治信念坚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学生有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二是优良的心理品质。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工作中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富有自我批评精神等。三是较强的业务能力。教学经验丰富,知识渊博,善于灵活使用教学方法,讲课富有启发性,教学效果好。四是得体的仪表。穿着朴素,举止从容,仪表端庄。五是良好的“第一印象”。师生初次见面,教师就表现出较高的教学艺术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并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就会很快获得学生的敬重。74、简述创造性与智力、人格的关系。⑪创造性与智力。它们是两种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能力。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概括地说:创造力与智力有所不同。智商高,创造力不一定高,而创造力高的人,智商也较高。中等以上的智商是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限于成绩好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并不一定都有高创造力。相反,一些成绩一般的学生,创造能力却很高。⑬创造性与人格。具有创造性的人不仅具有较强的创造力,而且还具有一些相应的人格特征与品质。兴趣广泛,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目标专一,有毅力。独立性强。自信心强。情感丰富,有高度责任感,勤奋好学,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探索未知世界。很少受暗示,思维及其灵活。诙谐、幽默。75、教师应如何根据最近发展区思想安排教学。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中应提供教学支架,也就是通过提供教学支持,帮助学生完成他们起初不能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成功地通过最近发展区,并最终独自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支架是从工人建筑楼房时所使用的支架引申而来的。有效的支架总是针对学习者的需要,与学习者操作能力水平相适应。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大声思维、提问、调整教学材料、言语指点、提供线索等多种方式给学生提供教学支架。教师在给学生提供教学支持时要注意适可而止,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足够的支持,以促进学生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果教师提供的支持太多,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依靠自己解决问题,如果教师提供的支持太少,学习任务对学生的挑战太大,学生可能会失败并灰心丧气。因此,有效的教学支持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要能适合学生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的需要。76.创造性的常用的评定方法有哪些? 创造性的评定主要运用创造性测验法、创造性实验法、作品分析法、主观评定法等方法。77.论述学习策略教学的途径。学习策略教学实现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学科渗透式教学,另一种是学习策略的专门训练,但无论是哪一种教学形式,都需要通过在实践活动中的解决问题、尝试监控、教师指导等一般途径来实现。(1)学科渗透式教学就是把学习策略教学与具体学科知识的教学结合起来,这种途径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但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全员参与。一般来说,较为具体的、使用于某类材料和学习情境的学习策略适用于在第一种教学情境学习。(2)学习策略的专门训练这种教学过程较独立,具有完整性,能够使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策略本身,而不被大量的学科知识所淹没。一般来说,较为一般的、适用范围较广泛的学习策略适用于在第二种教学情境中学习。要注意四个问题:第一,明确地告诉学生如何使用具体的方法并做出示范;第二,强调学生自己来管理策略学习,但教师要告诉学生在何时及如何检查自己的策略使用效果;第三,提供充足的时间;第四,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策略教学实践并及时调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