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花园学校课外活动方案
花园学校课外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
二、工作目标
逐步完善学校的体育器材和其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丰富课外活动内容,使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的时间得到保证,让每天的课外活动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和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活泼快乐、健康成长。
三、工作内容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大力营造活动氛围。充分利用升旗、知识竞赛、校园广播站、班会、团会、宣传画、征文、标语等形式,使广大师生深入了解“课外运动”的重要意义。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开展“致家长一封信”活动,使“体育运动”深入到校外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同时,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及时宣传、报道学校的“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促进活动深入持久、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2、完善校园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活动室。严格执行国家《体育器材配备标准》,增加体育 器材的数量和品种,配全、配齐体育器材,规范器材的使用制度,加快发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1)、不断丰富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注重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面向全体学生,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本着实践与研究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统一与灵活相结合的原则,在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上下功夫。(2)、礼仪教育。(3)、美术手工制作、绘画。(4)、了解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学会从网络上收集各种有用的信息资料。(5)、学会灵活运用从课本中所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古诗词、英文演讲活动。(6)、练习书写汉字、软笔字,使书写水平有一定的提高。(7)、音乐合唱。(8)、棋艺活动。
四、组织领导
为使得学校体卫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组
长:李林亭
副组长:李卫东
成员:李学春
巩洪利
各级主任、班主任、音体美教师
五、责任分工:
体育活动:巩洪利、马晓光 音乐活动:刘拥军 美术活动:郑金玲、刘芳 软笔书法:崔洪俊
语文诵读:呼桂兰、语文组教师 英语口语:李春燕、英语组教师 棋艺活动:任涛 礼仪教育:各级主任
六、工作要求
(1)加强活动的统一领导,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分工、细化责任,动员和号召学生积极参与学校课外活动,学校料到、级主任、班主任、音体美教师要成为课外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2)、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学生的学习和课外活动两不误。科学制定课外活动计划,使文化课教学和课外活动 安排合理,保证文化课教学圆满完成,体育运动又有效开展。
(3)、加强课外活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
(4)、各项课外活动要做到精心策划,严密组织,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必须在教师的监控下进行。同时要有完善的安全工作方案和具体的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广饶经济开发区花园学校
2011.9
第二篇:学校课外活动规范方案
学校课外活动规范方案
篇一:学校课外活动规范方案
学校课外活动规范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引导和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以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建设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规范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内容和形式,推进课外文体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形成
本*县文体特色,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文明校园、活力校园。
二、实施目标
从今年秋季开始,各中小学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在巩固提高体育、艺术教育课程开设质量,健全课外、社区文体活动的基础上,全面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能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体艺“2+1项目”),以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实施原则
1、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的原则。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终身体育为原则,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系统地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体艺技能的内容和方法体系,有效开
发体艺教育功能。
2、深化课改,激发主体发展积极性的原则。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学生是主体,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积极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引导、激发学生参与体、艺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活动的参与和磨练,长见识、得乐趣,从而掌握运动技能和艺术技能,提高能力和水平。
3、发展特长,建设特色教育的原则。推进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就是张扬个性,发展特长;就是进一步拓展教育的空间,以目标构建内容,促使学生发展特长,学校发展特色,从而建设有*特色的体育、艺术
教育课程体系,提升教育质量。
4、教学相长,师生同步发展原则。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要以提高体育、艺术教育师资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为先导,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广大学生完善人格、学有专长、技能发展的要求,并满足个体选择发展和心智水平提高需求,开展师生互动,坚持教学相长,促进师生的共同发
展。
5、创设条件,保障安全原则。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需要基本的时间、空间、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保障。要充分合理安排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合理配置体育、艺术教育资源;要遵循教育、活动及技能发展规律,把体艺育人与校园建设(包括设施装备、环境布置)结合起来,让每一项经
费投入,每一项活动安排,都能体现对学生安全周到的关怀。
四、实施范围
全县所有中、小学校
五、实施要求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增强全体师生参与“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工作自觉
性
开展“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是我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操作载体,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衡量学校是否真正重视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试金石”。各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实验工作的通知》,不断充实丰富体育节、艺术节的内容。用多元智能理论和新课改理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增强开展“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各学校要充分考虑学校师资、学生爱好、周边居民的喜好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善于引
导学生,让学生乐意参加课外文体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精细准备,整合资源,确保“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有序实施
1、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一是各学校要把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融入新课改之中,要以保证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有效教学为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要严格执行浙江省新课程的教学计划,开足开齐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并尽力安排专职教师,严禁教师挤占音体美劳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给学生补习文化课。二是各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选择学习内容,对课程目标进行
整合,把课程目标改造成为具有操作意义的学习目标,使“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指标落到实处。三是各校要引导师生树立“健康第一”的办学指导思想,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要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特别要保证学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其中中学每天25分钟,小学每天30分钟)。各学校要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全校体育运动会(或体育节),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性文化艺术节,开展全校性的学生智能才艺大展示活动。
2、排好“第二课程活动表”。各学校要排好“第二课程活动表”,为学生拓展各类智能和技能营造良好的时空环境;要建立各类有助于学生开发智能和提高体育艺术技能的兴趣小组(如各类“运动俱乐部”、“健身协会”、“艺术沙龙”、“人际交流中心”、“书画社”、“英语角”、“民乐团”、“校运动队”、“艺术团(队)”等等),组织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内容(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主要是室外活动项目);要广泛开展小型多样、丰富多彩的课余文体比赛活动和各类实践活动。
3、加强体育、艺术师资队伍培养。各学校要在加大专职体育、艺术教师的培训力度的同时,以专职体育、艺术教师为核心,辅导带动一批有业余爱好的专长教师。全县中小学用三年时间,让全体教师人人至少学习并初步掌握一项体育或艺术技能,每位教师至少能辅导一个课外文体(心理)兴趣小组活动,以满足学生开展“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较高要求。
4、加强体育、艺术设施配备。*一中、*二中、三中集团学校、民族中学、实验小学集团学校、斋坛小学、望松小学、叶村小学、樟溪小学、新兴小学、赤寿小学等学校,要按国家或省配备目录要求配备体育场地及文体器材设施、音美专用教室等,能满足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开展需要。全县85%以上的学校要开放图书馆、阅览室、电脑房、棋艺室、文体活动室等各类文体场馆及设施设备。同时,各校要充分利用科技、文化、团县委等单位及社区的体艺场馆、器材资源,开展体育、艺术教育活动。
(三)依据《“2+1项目”体育与艺术技能标准》,规范操作,认真做好“课外文体活动素质”的测评认定工作
1、“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测评认定工作,由学校组织认定。每所学校都要成立由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各兴趣小组负责教师和班主任联合组成的“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素质”测评与认定小组,根据教育部制定的《“2+1项目”体育与艺术技能标准》(简称“标准”),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进行测评与认定,并将结果记入学生档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袋》和《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高中阶段学生记入《普高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测评与认定工作由校长负责,教导处组织班主任及专业教师实施。技能标准力求简明易行,体现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复评,努力达标。
2、“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测评认定工作,不分年级、时间、项目,由学生自主申请后安排认定,鼓励学生选择每个项目。认定采取本人现场表演、创作和测试等方法进行。美术类按标准规定数量的作品进行认定。全县小学三、四、五年级,初中一、二年级全面开展“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测评工作,学生获得项目认定后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中。
3、“课外文体活动工程”2+1项目的测评虽然以技能为主,但认定中应参考学生的兴趣、态度、知识修养等全面表现,以促进学生对项目的关注,并终身受益。
4、凡教育部《标准》中没有列入的项目,可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参考相似或相关项目的技能标准,加以考评认定。
六、组织管理
1、为加强对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领导,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县教育局成立全县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指导管理及督查评估工作。各中小学要相应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的“课外文体活动工程”领导小组,由教导处组织班主任和专业教师具体负责实施,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各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具体、详尽的实施计划和管理办法,把开展“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平台,积极探索“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测评的实践模式,并在人、财、物上给予充分保障,确保该项工作正常开展。各校“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实施方案请于今年3月10日前上报县教育局普教科。(实施方案交纸质文稿和电子稿各一份,纸质文稿加盖学校公章)。
3、县教育局将定期对学校“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及时总结各校的典型经验,对开展此项工程成绩突出的学校和个人予以表彰。其中,各省(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及体育特色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参与率要达95%以上(其他学校“第二课堂”的参与率力争达到85%以上),每年学生参加“体育艺术2+1项目测评”的测试率达100%。各校在实践过程中有何问题、建议与经验,请及时与县教育局普教科联系。
4、建立评比表彰制度。县教育局开展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校和先进个人评比活动并予表彰,各校也要开展相应的考核和评比表彰活动。
5、县教育局将根据《*县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校评估细则》进行县级示范校评选。
6、结合课外文体活动的开展,积极做好课题研究工作。要注重校本教研工作,把学校的研究项目与本校活动开展结合起来,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实验研究,不断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7、学校要落实相应的体艺经费,大力改善体育、艺术活动的场地设施和设备,提高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和有关指导教师文体活动的组织和指导水平,确保学校文体活动的正常开展。
篇二:学校课外活动规范方案
学校课外活动规范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引导和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以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建设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规范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内容和形式,推进课外文体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形成本*县文体特色,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文明校园、活力校园。
二、实施目标
从今年秋季开始,各中小学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在巩固提高体育、艺术教育课程开设质量,健全课外、社区文体活动的基础上,全面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能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体艺“2+1项目”),以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实施原则
1、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的原则。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终身体育为原则,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系统地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体艺技能的内容和方法体系,有效开发体艺教育功能。
2、深化课改,激发主体发展积极性的原则。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学生是主体,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积极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引导、激发学生参与体、艺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活动的参与和磨练,长见识、得乐趣,从而掌握运动技能和艺术技能,提高能力和水平。
3、发展特长,建设特色教育的原则。推进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就是张扬个性,发展特长;就是进一步拓展教育的空间,以目标构建内容,促使学生发展特长,学校发展特色,从而建设有*特色的体育、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提升教育质量。
4、教学相长,师生同步发展原则。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要以提高体育、艺术教育师资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为先导,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广大学生完善人格、学有专长、技能发展的要求,并满足个体选择发展和心智水平提高需求,开展师生互动,坚持教学相长,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5、创设条件,保障安全原则。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需要基本的时间、空间、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保障。要充分合理安排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合理配置体育、艺术教育资源;要遵循教育、活动及技能发展规律,把体艺育人与校园建设(包括设施装备、环境布置)结合起来,让每一项经费投入,每一项活动安排,都能体现对学生安全周到的关怀。
四、实施范围
全县所有中、小学校
五、实施要求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增强全体师生参与“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工作自觉性
开展“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是我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操作载体,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衡量学校是否真正重视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试金石”。各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实验工作的通知》,不断充实丰富体育节、艺术节的内容。用多元智能理论和新课改理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增强开展“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各学校要充分考虑学校师资、学生爱好、周边居民的喜好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乐意参加课外文体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精细准备,整合资源,确保“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有序实施
1、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一是各学校要把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融入新课改之中,要以保证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有效教学为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要严格执行浙江省新课程的教学计划,开足开齐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并尽力安
篇三:学生课外活动指导规定
海安集实验学校
学生课外活动指导规定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尊重、保护和发展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课外活动通过学校组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社会参与的课外文体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增强体质体能,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兴趣特长,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现根据标准化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盐城市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三个“活动”为基本目标,以实施新课程为依托,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开发和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为保障,大力开展中小学生课外活动,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而主动生动活泼发展。
二、活动项目
(一)课外体育活动
1.田径:短跑、中长跑,跳高、跳远、立定跳远、三级跳远,垒球、实心球等;
2.体操:课间操、健美操、技巧,跳绳、踢毽,双杠、单杠,跳箱、山羊等;
3.球类: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二)课外艺术活动
1.音乐:声乐、戏曲等民间传统舞蹈;
2.美术:素描、中国画、漫画卡通,等。
三、活动时间
课外活动时间指大课间、活动课,小学午间、放学后,双休日、节假日。
四、活动标准
(一)总体目标: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学生体质体能监测成绩处于省、市上游水平;特长生达80%以上,特色学校达70%以上;新课程实施水平明显提高。
(二)具体目标:所有的学生都会演奏一种乐器,掌握两项以上运动技能,在美术、民间传统文艺特色项目方面有自己的长项;各学校有80%以上学生参与的特色项目,且50%以上的学生能随时展示才艺;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学校文化品位明显提升。
(三)项目标准:课外文体活动项目标准,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学段的要求,按照教育部颁发的《“体育、艺术2+1项目”技能标准》执行。
五、实施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师生参与课外活动的主动性
大力开展中小学生课外活动,是在执行“五严”规定,实施“四名”工程的新背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生动活泼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抓手。各学校要在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同时,积极探索减负增效新路径,努力拓展素质教育新时空,发动全体师生自觉自愿参与课外活动,让学生多一些舒展的空间,多一些尝试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天地,多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多一份未来发展应有的良好素质,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基。
(二)把握实施原则,提高中小学生课外活动的有效性
1.教育性原则。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寓教于乐。在课外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做人的大爱之心、良好的行为习惯、乐观的生
活态度和合作的团队精神。
2.全体性原则。课外活动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及时充分的开发,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教育成功。
3.自主性原则。学生课外活动时间除大课间、活动课外,大多为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必须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禀赋和兴趣爱好,保证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
4.有效性原则。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校实际,科学制定大课间和活动课计划;活动内容与形式要灵活多样,尽可能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要与日常教育教学、新课程改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要坚持校内教育为主阵地,不断向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拓展延伸,努力营造良好的中小学生课外活动环境。
5.安全性原则。在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要防止以怕出事故为由不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的倾向。
(三)落实工作措施,确保中小学生课外活动有序推进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实施课外活动必须融入新课改之中,开齐开足上好各类课程,严禁教师挤占音体美劳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给学生补习文化课。
2.认真制定课外活动安排表。各学校要根据师资队伍、活动场所、体艺设施设备等,因校制宜,制定好全校每周课外活动安排表并上墙上网。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因生制宜,指导家长帮助学生共同做好个人素质发展规划,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课外时间积极实施。
3.成立课外活动兴趣小组。要根据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和意愿,建立各类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组建学校运动队、艺术团、书画社等学生社团,正常开展小型多样、丰富多彩的课余文体比赛和各类实践活动,定期举办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运动会,为学生锻炼技能、展示才艺搭建平台。
4.加强课外活动师资队伍培养。要坚持立足校内、自我培养的原则,以专职体育、艺术教师为核心,带动和培养出一大批有业余爱好的专长教师。每个教师至少要掌握一项体育和艺术技能,辅导一个课外活动兴趣小组。
5.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校内课外活动要安排指导教师,开放各类活动场所,提供体育、艺术活动器材,满足学生课外活动需要。校外课外活动要与共青团、妇联、文化、科技、关工委等部门密切配合,依托社会专业人才和校外教育机构共同实施。
六、活动评价
中小学生课外活动的评价工作,实行学生自主申请、学校组织认定、统一抽测。各学校要成立由音体美教师、各兴趣小组或社团辅导教师和班主任共同组成的课外活动评价小组,根据学生个人申请,统一安排时间,对照项目标准,采取学生现场表演、创作和测试等方法进行认定,并将认定结果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课外活动评价以技能为主,还要综合考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促进学生对项目的关注并终身受益。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复评,努力达标。学生参加校级以上比赛取得名次,或参加相关专业考级的成绩可直接认定;本《意见》未列入的活动项目,可参考相似或相关项目的技能标准加以考评认定。
将对各学校课外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每年随机抽取各年级一定比例的学生进行素质检测,并纳入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以推动学校“四名”工程的深入实施,努力塑创素质教育的新特色、新优势。
第三篇:学校体育课外活动方案
东兴中职2013学年体育课外活动
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活动的通知》精神。积极贯彻“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
二、工作目标
通过积极的开展课外体育锻炼,逐步完善学校的体育器材和基础设施建设,丰富课内外体育活动内容,使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的时间得到保证,让每天的体育运动和锻炼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和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活泼快乐、健康成长。
三、工作内容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加强对体育锻炼的宣传,大力营造活动氛围。充分利用升旗、班会、团会、黑板报、标语等形式,使广大师生深入了解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观念深入人心。
2、完善校
园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有良好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做保证。增加体育器材的数量和品种,配全、配齐体育器材,规范器材的使用制度,加快发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3、保证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开齐开足并上好体育课。中职体育与健康课时比例提高的实际,科学核定体育教师的工作量,防止因缺少体育教师而削减体育课课时的现象。学校严格按照自治区的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体育与健康)课时,全面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
4、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1)、不断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各学校要注重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面向全体学生,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本着实践与研究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统一与灵活相结合的原则,在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上下功夫。一般的体育活动有轻器械操、校园集体舞和小型团体操,以及乒乓球、羽毛球、气排球,篮球类活动等。(2)、学校每年要至少组织一次大型体育活动,如校内径运动会等;每月要组织一次小型的体育比赛,如篮球、气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及趣味性游戏等。鼓励以班级、年级或学校为单位开展“一项特色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树立终身
锻炼的意识。(3)、开展与南方体育活动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弘扬民族体育文化,丰富体育活动形式。(4)创建特色体育活动第二课堂,成立校内气排球队、篮球队等,保证每个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帮助每位学生掌握日常锻炼,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5、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1)开展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要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记录体系,测试成绩要记入系统,同时,对学生的体质状况的差异提出好的解决方法,督促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阳光体育运动”的领导,保证活动落到实处,学校成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
组长:黎晔
副组长:冼连军
成员:何智源 黄国才 刘广勇 蒋永清 凌子滢 谭国龙 各班班主任
五、工作要求、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加强活动的统一领导,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分工、细化责任,校长亲自动员和
号召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中,团委、班主任、体育教师、学生会要成为体育锻炼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2)要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几年,国家、自治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文体活动工程、落实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学校实际,认真组织本学校开展健康向上的体育运动。
2、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学生的学习和体育锻炼两不误。学校要科学制定有效的体育锻炼计划,使文化课教学和体育锻炼 安排合理,保证文化课教学圆满完成,体育运动又有效开展。
3、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为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优质服务。
4、加强体育运动的安全保障。开展体育运动要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各项保障措施。各项体育活动要做到精心策划,严密组织,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必须在教师的监控下进行。同时要有完善的安全工作方案和具体的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四篇:学校课外活动规范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引导和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学校课外活动规范方案。以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建设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规范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内容和形式,推进课外文体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形成本*县文体特色,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文明校园、活力校园。
二、实施目标
从今年秋季开始,各中小学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在巩固提高体育、艺术教育课程开设质量,健全课外、社区文体活动的基础上,全面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能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体艺“2+1项目”),以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为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实施原则
1、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的原则。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终身体育为原则,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系统地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体艺技能的内容和方法体系,有效开发体艺教育功能。
2、深化课改,激发主体发展积极性的原则。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学生是主体,要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积极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引导、激发学生参与体、艺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活动的参与和磨练,长见识、得乐趣,从而掌握运动技能和艺术技能,提高能力和水平。
3、发展特长,建设特色教育的原则。推进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就是张扬个性,发展特长;就是进一步拓展教育的空间,以目标构建内容,促使学生发展特长,学校发展特色,从而建设有*特色的体育、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提升教育质量。
4、教学相长,师生同步发展原则。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要以提高体育、艺术教育师资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为先导,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广大学生完善人格、学有专长、技能发展的要求,并满足个体选择发展和心智水平提高需求,开展师生互动,坚持教学相长,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5、创设条件,保障安全原则。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需要基本的时间、空间、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保障。要充分合理安排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合理配置体育、艺术教育资源;要遵循教育、活动及技能发展规律,把体艺育人与校园建设(包括设施装备、环境布置)结合起来,让每一项经费投入,每一项活动安排,都能体现对学生安全周到的关怀。
四、实施范围
全县所有中、小学校
五、实施要求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增强全体师生参与“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工作自觉性
开展“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是我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操作载体,是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衡量学校是否真正重视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试金石”。各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实验工作的通知》,不断充实丰富体育节、艺术节的内容。用多元智能理论和新课改理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增强开展“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各学校要充分考虑学校师资、学生爱好、周边居民的喜好等因素,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乐意参加课外文体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23
(二)精细准备,整合资源,确保“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有序实施
1、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一是各学校要把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融入新课改之中,要以保证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有效教学为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要严格执行浙江省新课程的教学计划,开足开齐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并尽力安排专职教师,严禁教师挤占音体美劳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间给学生补习文化课。二是各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和学生实际,选择学习内容,对课程目标进行整合,把课程目标改造成为具有操作意义的学习目标,使“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指标落到实处,规划方案《学校课外活动规范方案》。三是各校要引导师生树立“健康第一”的办学指导思想,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要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特别要保证学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其中中学每天25分钟,小学每天30分钟)。各学校要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全校体育运动会(或体育节),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性文化艺术节,开展全校性的学生智能才艺大展示活动。
2、排好“第二课程活动表”。各学校要排好“第二课程活动表”,为学生拓展各类智能和技能营造良好的时空环境;要建立各类有助于学生开发智能和提高体育艺术技能的兴趣小组(如各类“运动俱乐部”、“健身协会”、“艺术沙龙”、“人际交流中心”、“书画社”、“英语角”、“民乐团”、“校运动队”、“艺术团(队)”等等),组织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内容(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主要是室外活动项目);要广泛开展小型多样、丰富多彩的课余文体比赛活动和各类实践活动。
3、加强体育、艺术师资队伍培养。各学校要在加大专职体育、艺术教师的培训力度的同时,以专职体育、艺术教师为核心,辅导带动一批有业余爱好的专长教师。全县中小学用三年时间,让全体教师人人至少学习并初步掌握一项体育或艺术技能,每位教师至少能辅导一个课外文体(心理)兴趣小组活动,以满足学生开展“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较高要求。
4、加强体育、艺术设施配备。*一中、*二中、三中集团学校、民族中学、实验小学集团学校、斋坛小学、望松小学、叶村小学、樟溪小学、新兴小学、赤寿小学等学校,要按国家或省配备目录要求配备体育场地及文体器材设施、音美专用教室等,能满足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开展需要。全县85%以上的学校要开放图书馆、阅览室、电脑房、棋艺室、文体活动室等各类文体场馆及设施设备。同时,各校要充分利用科技、文化、团县委等单位及社区的体艺场馆、器材资源,开展体育、艺术教育活动。
(三)依据《“2+1项目”体育与艺术技能标准》,规范操作,认真做好“课外文体活动素质”的测评认定工作
1、“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测评认定工作,由学校组织认定。每所学校都要成立由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各兴趣小组负责教师和班主任联合组成的“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素质”测评与认定小组,根据教育部制定的《“2+1项目”体育与艺术技能标准》(简称“标准”),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进行测评与认定,并将结果记入学生档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袋》和《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高中阶段学生记入《普高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测评与认定工作由校长负责,教导处组织班主任及专业教师实施。技能标准力求简明易行,体现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复评,努力达标。
【1】【2】【3】
2、“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测评认定工作,不分年级、时间、项目,由学生自主申请后安排认定,鼓励学生选择每个项目。认定采取本人现场表演、创作和测试等方法进行。美术类按标准规定数量的作品进行认定。全县小学三、四、五年级,初中一、二年级全面开展“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测评工作,学生获得项目认定后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中。
3、“课外文体活动工程”2+1项目的测评虽然以技能为主,但认定中应参考学生的兴趣、态度、知识修养等全面表现,以促进学生对项目的关注,并终身受益。
4、凡教育部《标准》中没有列入的项目,可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参考相似或相关项目的技能标准,加以考评认定。
六、组织管理
1、为加强对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领导,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县教育局成立全县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指导管理及督查评估工作。各中小学要相应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的“课外文体活动工程”领导小组,由教导处组织班主任和专业教师具体负责实施,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各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具体、详尽的实施计划和管理办法,把开展“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平台,积极探索“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测评的实践模式,并在人、财、物上给予充分保障,确保该项工作正常开展。各校“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实施方案请于今年3月10日前上报县教育局普教科。(实施方案交纸质文稿和电子稿各一份,纸质文稿加盖学校公章)。
3、县教育局将定期对学校“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及时总结各校的典型经验,对开展此项工程成绩突出的学校和个人予以表彰。其中,各省(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及体育特色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参与率要达95%以上(其他学校“第二课堂”的参与率力争达到85%以上),每年学生参加“体育艺术2+1项目测评”的测试率达100%。各校在实践过程中有何问题、建议与经验,请及时与县教育局普教科联系。
4、建立评比表彰制度。县教育局开展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校和先进个人评比活动并予表彰,各校也要开展相应的考核和评比表彰活动。
5、县教育局将根据《*县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校评估细则》进行县级示范校评选。
6、结合课外文体活动的开展,积极做好课题研究工作。要注重校本教研工作,把学校的研究项目与本校活动开展结合起来,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实验研究,不断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7、学校要落实相应的体艺经费,大力改善体育、艺术活动的场地设施和设备,提高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和有关指导教师文体活动的组织和指导水平,确保学校文体活动的正常开展。
8、各校及相关科室,要十分重视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1 2 3
第五篇:小学学校课外活动方案
小学学校课外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及省教育厅关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育人为宗旨,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努力创设“课内轻松愉快,课外多姿多彩”的生动活泼的局面,使我校的课外文体活动取得更为突出的成效,特就学校课外文体活动制订如下方案:
二、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高尚情操和良好品德以及兴趣、爱好、特长等,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终身受益。
三、基本原则:
1.面向全体、务实创新; 2.彰显个性、遵循规律; 3.加强交流、开放研究; 4.注重安全、快乐身心。
四、重点工作: 1.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艺体教研组长和部分班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督查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开展。2.健全制度。
为了保证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顺利开展,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必要的保证。学校制定出符合我校实际的课外文体活动的各项规章制度,以保证师资、经费、场地、器材、时间等方面的落实到位。3.因地制宜、积极参与。
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文体活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特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加大活动设施和经费的投入。结合学校的课外活动时间,及每天下午放学后和双休日部分时间,组织学生参与文体活动,以保证活动时间的有效性。学校加强对课外文体活动的管理,保障师生活动安全,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
四、课外活动的主要项目及内容: 1.文艺类:
文艺项目有:写字、唱红歌、器乐、舞蹈四项。2.体育类:
体育项目有:跳绳、踢毽、游戏、乒乓球、武术5项。
各兴趣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五、具体要求:
1.活动时间:每天下午二节课后。我校规定,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是固定的活动时间,没有特殊情况,任何人不得随意侵占。2.活动地点:
学校全面考虑,合理安排了各个兴趣小组的活动场所,圆满地解决了各个兴趣小组的活动地点问题。体育游戏要求:
(1)游戏内容要丰富:游戏分传统游戏和创编游戏,传统游戏如“老鹰抓小鸡”“丢手绢”“贴烧饼”“丢沙包”“跳皮筋”“造房子”“跳长绳”等。如要利用器材的话,要求体现安全、简易、不占地方、节约为主的原则。创编游戏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创作,要求每位指导教师一学期同学生一起创编出一个新游戏。
(2)教师要做好指导和管理工作,游戏要健康向上,冲撞性不能太大。3.定教师。课外活动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进行思想教育和开发智力,辅导教师的配备是极为重要的。为此,我们确定学校有专业特长、事业心强的教师为各兴趣小组的辅导教师,对活动内容仔细研究,确定目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使活动得以有目的、有计划地顺利开展。
4.定人员。即基本固定各个活动小组的参加人数,以确保每个活动小组有相当数量的人员参加,保证了各个兴趣小组活动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