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反思
小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反思
小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反思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
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
性问题,更是关系到我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县域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县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尤其是我县这样一个农业人口比例高达;仅01年才脱掉贫困县的帽子;山地面积高达%的特殊小山城,只有竭尽所能引导农民发展产业经济,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才能拉动我县经济活力,扩大内需,盘活我县国民经济全局,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尤其是改变我县农民落后的消费观念,才能实现我县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改变我县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
二、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
(一)地理环境
我县辖20个乡镇,363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万人口。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耕地占总面积的%,河滩和水面占总面积的%,谓“九山半水半分田”。整个县城山多地少,人口分布较散。
(二)新农村建设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镇人均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缓慢。由于投入不足,缺少统筹规划,村镇的水电路讯设施不完善、目前为止我县未建成生活燃气管道、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配备,导致村镇环境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地方人畜饮水困难,农村综合防灾能力脆弱,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2.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我县的农业总体上加工能力低、综合效益差,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畜产品养殖、加工业等过程中,更多地只追求数量的增长,忽视品牌的建立和塑造,低水平发展,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在此同时,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精深加工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实力弱,组织规模小,功能单一,结构分散,对整个县城的经济带动力弱。加上受地理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缓慢,受交通制约我县农村基本没有工业,有的工业
也是规模小、制作简单的手工业或是自然资源原始开采业,我县农村非农劳动就业比例平均还不到%,有些乡镇比例甚至不到1%,县乡财力紧张,村级债务负担沉重,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和运行质量亟待提升。
3.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整体落后。我县通过前几年的中小学撤并等政策的实施,教育的质量整体已所提高,但也因此很多相对偏远的村庄的小孩学前教育得不到保证,现在的很多农村小孩八、九岁就得住校过集体生活,受到学校和周围小朋友的越来越深,而受父母的影响反而越来越少,而此时的很多村镇的教学环境、师资力量、学习氛围都还不尽如人意,这将更严重深远的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现在我县的很多村庄感冒咳嗽也得跑上十几、二十里路去就医买药,导致很多农民能忍则忍,错过最佳就医时间,留下后遗症。社会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低,特
别是95以上的农民未参加养老保险,农村就学难、就医难和养老难等“三难”问题在我县普遍存在。
4.农民整体素质普遍偏低。我县农民文化水平低,职业技能差,思想观念落后,市场意识淡薄,劳动致富能力不强,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不相适应。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经营中时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全县农村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80。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98以上的劳动力没有职业资格
证书,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较为淡化。
5.基层组织建设尚需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亟需提高。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不强;带领群12全文查看
第二篇:小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反思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
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更是关系到我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县域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县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尤其是我县这样一个农业人口比例高达88.5%;仅01年才脱掉贫困县的帽子;山地面积高达91.5%的特殊小山城,只有竭尽所能引导农民发展产业经济,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才能拉动我县经济活力,扩大内需,盘活我县国民经济全局,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尤其是改变我县农民落后的消费观念,才能实现我县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改变我县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
二、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
(一)地理环境
我县辖20个乡镇,363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20.5万人口。总面积l195.6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91.48%;耕地占总面积的5.79%,河滩和水面占总面积的2.47%,谓“九山半水半分田”。整个县城山多地少,人口分布较散。
(二)新农村建设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镇人均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缓慢。由于投入不足,缺少统筹规划,村镇的水电路讯设施不完善、目前为止我县未建成生活燃气管道、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配备,导致村镇环境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地方人畜饮水困难,农村综合防灾能力脆弱,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2.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我县的农业总体上加工能力低、综合效益差,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畜产品养殖、加工业等过程中,更多地只追求数量的增长,忽视品牌的建立和塑造,低水平发展,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在此同时,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精深加工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实力弱,组织规模小,功能单一,结构分散,对整个县城的经济带动力弱。加上受地理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缓慢,受交通制约我县农村基本没有工业,有的工业也是规模小、制作简单的手工业或是自然资源原始开采业,我县农村非农劳动就业比例平均还不到11.5%,有些乡镇比例甚至不到1%,县乡财力紧张,村级债务负担沉重,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和运行质量亟待提升。
3.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整体落后。我县通过前几年的中小学撤并等政策的实施,教育的质量整体已所提高,但也因此很多相对偏远的村庄的小孩学前教育得不到保证,现在的很多农村小孩八、九岁就得住校过集体生活,受到学校和周围小朋友的越来越深,而受父母的影响反而越来越少,而此时的很多村镇的教学环境、师资力量、学习氛围都还不尽如人意,这将更严重深远的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现在我县的很多村庄感冒咳嗽也得跑上十几、二十里路去就医买药,导致很多农民能忍则忍,错过最佳就医时间,留下后遗症。社会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低,特别是95%以上的农民未参加养老保险,农村就学难、就医难和养老难等“三难”问题在我县普遍存在。
4.农民整体素质普遍偏低。我县农民文化水平低,职业技能差,思想观念落后,市场意识淡薄,劳动致富能力不强,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不相适应。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经营中时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全县农村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80%。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98%以上的劳动力没有职业资格证书,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较为淡化。
5.基层组织建设尚需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亟需提高。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不强;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工作作风欠扎实;服务意识不强。
三、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原则和措施
(一)原则
就我县实际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遵循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镇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的原则:
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引导创建我县特色品牌,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路、改厕、改水、改环境)工作,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编修村镇规划,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二)、措施
1.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中心镇、建制镇、各乡镇基础设施、文教设施、环卫设施建设,巩固村乡道路平整通畅,建设老年活动室、休闲广场等文化娱乐场所,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农民尽可能多地享受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与城市居民共享现代文明。
(1)加强县域环卫基础设施建设。2005我局组织编制了《磐安县域垃圾收集处理规划》。我局将按规划落实好我县垃圾中转站以及各垃圾填埋场的建设。计划在2010年实现县域范围内生活垃圾收集率80%以上,垃圾清运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基本做到村收集、镇(乡)中转、集中处理。彻底改变农村垃圾只能往河流小溪倾倒的现状,改善农村卫生环境。
(2)加快污水处理工程进度。污水处理工程计划年底完成80%工程量,污水输送系统完成85%工程量,计划在2007年上半年全线竣工投入运行,确保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3)加快小区建设。计划在年底完成石坑里、芭蕉坞、西山等安置小区的道路建设及硬化工程。启动下宅安置小区建设。
2.落实“三联”帮扶政策
根据县委提出的“联村、联户、联责任,协力共建新农村”的精神,我局经深入探讨,出台了具体落实措施:
(1)、深入调研,客观公正的确定帮扶对象。
(2)、细化帮扶对象,倡导全局职工2-3个人一组,与帮扶户结队,确保能给帮扶对象以技术、资金、岗位等多种形式的帮助。
(3)、加强农民技术培训。计划每年组织一到二次农民工专业及基本技能培训。通过组织农民工培训,培育懂技术、讲文明的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村经济竞争力。
(4)、加强对乡镇村建设的专业技术支持。
3.明确“四改”标准
改路:在康庄工程建设基础上,抓好各乡镇村的道路硬化工程,完成县委县政府要求的村内主干道硬化率达80%以上。
改水: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及自来水厂的建设,有计划改造农村现有供水设施,逐步淘汰一村一池式这种既不能保证水质又受到季节限制的供给方式,计划到2010年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达到100%。
改厕:加快实施旱厕改造,消灭露天粪坑,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坑式厕所,提高水冲厕所的比例和卫生厕所的普及率,实现用厕环境的明显改善,到2010年,农村水冲厕所普及率达到60%以上。
改环境:引导成立基层组织,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清柴垛等“四清”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及时上报、整治落实。
第三篇: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范文模版]
麦盖提县希依提墩乡
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一、小城镇建设方面
(一)希依提墩乡现状
1、人口现状:希依提墩乡现有居民人口13631人、总户数2815户,其中农业户数2429户12489人,非农业户口386户1142人。
英也尔村(1村)161户903人,其中农业户数152户888人、非农业户数9户15人;
英吾斯塘村(2村)294户1581人,其中农业户数263户1498人、非农业户数31户83人;
希依提墩村(3村)317户1721人,其中农业户数291户1648人、非农业户数26户73人;
琼库尔买亥来村(4村)607户2514人,其中农业户数442户2011人、非农业户数165户503人;
英买亥来村(5村)163户765人,其中农业户数159户745人、非农业户数4户20人;
英阿瓦提村(6村)192户1148人,其中农业户数188户1139人、非农业户数4户9人;
依格孜艾日克村(7村)105户588人,其中农业户数103户575人、非农业户数2户13人;
喀克夏勒村(8村)100户507人,其中农业户数96户493人、非农业户数4户14人;
尤库日卡帕克阿斯提村(9村)74户358 人,其中农业户数73户356人、非农业户数1户2人;
托万卡帕克阿斯提村(10村)户 人,其中农业户数96户372人、非农业户数1户2人;
苏帕墩村(11村)143户653人,其中农业户数138户646人、非农业户数5户7人;
艾日克坎土曼村(12村)86户462人,其中农业户数86户462人、非农业户数0户0人;
一农场(13村)227户1148人,其中农业户数221户1141人、非农业户数6户7人;
二农场170户653人,其中农业户数117户502人、非农业户数53 户151人;
乡巴扎77户251人,其中农业户数3户9人、非农业户数74户242人。
乡集镇区域(主要指乡巴扎、二农场、琼库尔买亥来村)854户3418,其中农业人口562户2522,非农业人口292户896人。
希依提墩乡居民主要从事粮棉、瓜菜种植、畜牧养殖以及外出务工等,2009年全乡人均纯收入3999元。
2、交通现状:希依提墩乡集镇区主要对外交通为S310、S215(巴莎公路)两条省道。此两条省道管辖权属于自治区公路局,在县域范围内属于麦盖提县交通局,在乡域范围内属于希依提墩乡养路站。省道S310线在希依提墩乡集镇区范围内长1.4公里;省道S215线在希依提墩乡集镇区范围内长1.8公里。
集镇区范围内以省道S310、S215线交汇处十字路口为中心,向东至希依提墩乡道班为S310线(麦岳公路),里程1400米,路面正在重修当中;向西至希依提墩乡轧花厂为土路,里程500米、宽20米;向南至希依提墩乡原加油站为S215线(巴莎公路),里程2000米;向北至希依提墩乡新文化站为S215线(巴莎公路),里程500米。
3、供电现状:希依提墩乡现无变电站所,用电来自牌变电站引出的两回10KV线路供电。近5-10年年总用电量720万KW、最大负荷为2400KW。
4、供排水现状:希依提墩乡自来水水源采用地下水,水源位于乡政府以东4公里处,无水厂,依靠潜水泵抽水,水质状况一般,现有水塔1座,供水能力差、水压小,日均供水1100方左右,全乡供水受益户490户(主要为乡巴扎区域范围内包括琼库尔买亥来村315户、英买亥来村65户、二农场60户、乡巴扎50户),普及率达17.4%。主管道全乡已铺设完毕,达47公里,主管道管径25公分。
排水设施主要为明渠,在乡集镇区域主要为S310线两边各有1条宽为1.5米,深度1米的梯形明渠连接其他引水渠道。其他以小渠、毛渠为主。
排污设施无。
5、供热现状:希依提墩乡没有集中供热锅炉房,居民采暖等使用废弃木材、枯枝、煤以及其他土燃料。
6、环卫现状:希依提墩乡环卫设施欠缺,环境卫生较差,生活垃圾主要以填埋等处理方式为主。镇区绿地面积较少、无广场等基础设施。
7、乡机关办公住宿现状:乡机关占地14697.96平方米,其中机关办公楼,长42米、宽11.5米,占地面积483平方;“4211”第一办公区,长59.5米、宽14.3米、占地面积850.85平方;“4211”第二办公区,长20.5米、宽7.25米,占地面积158.87平方;
机关干部单身宿舍(土木结构危房)长60米、宽8.3米占地面积498平方;干部宿舍(砖木结构危房),长37米、宽6.7米,占地面积247.9平方;
值班室,长8.2米、宽5.5米,占地面积45.1米;应急排宿舍(危房),长8.7米、宽6米,占地面积52.2平方;原学区办公室(危房),长24米、宽9.5米,占地面积228平方;企业站办公室(危房),长18.2米、宽6米,占地面积109.2平方;司法所办公室,长18.3米、宽5.5米,占地面积100.65平方;军械库库房(砖木结构危房),长10米、宽6.5米,占地面积65平方;广播站办公室(砖木结构),长13米、宽8米,占地面积104平方;库房(砖木结构),长15.6米、宽7米,占地面积109.2平方;厕所(危厕),长10.5米、宽2.5米,占地面积26.25米。
8、教育现状:全乡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所,教职工总数165名、53个教学班级,中小学生总数2050人,占全乡人口总数的15.04%。其中,三年制中学1所,共有教职工65人、14个教学班级、学生630人,学校占地面积26640平方、建筑面积4720平方;六年制乡级中心小学1所,共有教职工48人、15个教学班级、学生610人,学校占地面积14085平方、建筑面积2186平方;
六年制村级小学4所,共有教职工52人,在校学生810名。其中英吾斯塘村小学(2村小学),教职工16人、7个教学班级、280名学生,学校占地面积8400平方、建筑面积993平方;英阿瓦提村小学(6村小学),共有教职工12名、6个教学班级、197名学生,学校占地面积9156平方、建筑面积786平方;苏帕墩村小学(11村小学),共有教职工12名、6个教学班级、210名学生,学校占地面积16211平方、建筑面积821平方;农场小学(13村小学),共有教职工12名、5个教学班级、123名学生,学校占地面积10549平方、建筑面积732平方。另外,全乡现有“双语”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312名。2009年,全乡小学生均校园占地面积为48.71平方米;初中生均校园占地面积为36.14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4.7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6.3平方米;
2008年-2009学年,全乡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18%;初中阶段入学率为97.05%;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为100%;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为0.69%;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为0.24%;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100%;17周岁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6.19%。
9、卫生医疗现状:希依提墩乡现有卫生院1座,个体诊所2家,村卫生室13个。卫生院占地面积为15820平方米,门诊面积200平方米,住院部面积为280平方米,妇检室面积172平方米,各种医疗项目房面积为1152平方米。现有病床30张,职工总数35名,其中:业务人员30名、聘用人员5名,从事临床25人、妇幼保健3人、预防4人、财会3人。
卫生院技术人员年龄结构:50岁以上4人,40岁至49岁6人,40岁以下25人;职称结构为:中级职称3人、祝你13人;学历结构:本科1人、大专4人、中专30人。
10、商业网点现状:希依提墩乡镇区沿街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在乡政府周围、S310省道、S215省道希依提墩乡交汇处十字路口四周。集镇区域共有各类商铺、饭馆、摊点135家,经营面积达3000平米左右,主要以个体经营主副食出售、零售小食品、小五金等为主。
11、集贸市场现状:希依提墩乡现有农贸市场坐落在乡政府驻地南侧一百米处,市场东侧为乡派出所,西侧为乡客运站及居民区,南侧为琼库买里村一组清真寺及农户居民区,占地面积8亩,共150个摊位,年营业收入不足2万元。市场空间狭小,摊位凌乱,基础设施落后,摊位凉棚均为简易木头凉棚,消防安全难以保障,垃圾污水处理回收场所无处可寻,群众、商贩供销秩序混乱,极大地制约了全乡农副产品销售及市场经济发展。
(二)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希依提墩乡是典型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乡镇,基本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差,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以红枣为主可持续增收的自主产业尚未培育起来,集体经济增收缓慢,乡村农民增收难度大。农副产品销售空间狭小,是制约全乡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1、农民收入低,资金筹措较为困难;
2、乡集镇区域布局散乱,主要表现在:一是道路不成体系布局混乱;二是居住散乱,不集中;三是没有形成规模工业区,不便于刮泥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3、基础设施不配套,公建设施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有点、供电、给水、排水、消防、环卫、园林、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配套不完善或建筑年久失修,不仅不能满足近期要求,也不能为长远的发展提供保证。
4、集镇区域缺少可用来娱乐、休闲的园林绿地,农村生活环境。
5、小城镇建设中对原住房的产权问题、拆迁问题以及安置问题。
6、小城镇建设中就业的问题,无地农户的再就业问题。
(三)2011-2020年小城镇建设规划
1、小城镇建设定位: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以农产品加工和商贸为主的综合性小城镇。建设以乡政府为中心的形成集办公区、文化活动场所、配套设施齐全的居民住宅区、商业区、物流园区、学校集中的社会主义新城镇。
2、基本布局情况:主要考虑城镇总体布局以及重要基础设施布局,界定的希依提墩乡规划区:西至希依提墩乡道班,东至乡轧花厂,南至人事局设施大棚处,北抵集镇中心向北二农场机井处,规划控制区面积94.52平方公里。第一片区:由S215、S310两条省道形成的道路十字中心作为镇区的中心区,规划布置各类公建及公共服务设施,并结合广场、公园、景观绿地及道路绿化带形成镇区的景观中心;中心区的外围分布着居住用地,规划为一类、二类居住用地,形成以居住为主的第二片区,并在居住区集中的地方规划相应的公共绿地;第三片区为居住地外围的生产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及农田果园,第三片区与第二片区之间有生产防护型绿地分隔,形成了既有机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格局。
3、需新建项目及投资预算:
一是计划新建希依提墩乡农贸市场一座。建设地点位于S215省道(巴莎公路)东侧,距S310与S215省道汇聚丁字路口以北250米处(加油站对面),占地面积50亩,预计投资总额500万元,由对口援建单位全程援建,需要援助资金500万元。
二是计划新建希依提墩乡人力资源市场一座。人力资源市场预计投入200万左右。
三是计划新建希依提墩乡职业技能实训基地一座。实训基地位于希依提墩乡信用社旁(原文化站),建设面积2000平方米。建设内容为技能实训培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技能实训培训基地配套设施建设、技能实训培训基地信息化建设,包括厨师累培训场地、农机维修类培训场地、摩托车汽车维修保养类培训场地、美容美发累培训场地等,项目总投资600万元。
4、需改造提升项目及预算:
一是改造提升以乡政府为中心的政府机关、站所集中办公区,占地200亩,以及乡政府机关干部住宿条件改善项目;
二是将镇区现有的两所学校(乡中学、乡中心小学)建设为中、高年级分开的乡级小学。
三是建设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将新建文化站扩建为具有地方刀郎文化特色的乡级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刀郎舞及中老年健身中心、刀郎农民壁画观赏中心。计划占地100亩,其中文化站配套设施计划建设资金20万元,其中用于基础设施建设18万元,人员培训2万元。
7、需援建方投资项目及预算:
一是建设水、电、暖、天然气、污水垃圾处理场设施齐全,达到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标准的集中住宅区,占地300亩,入住人口达到3500人;
二是在乡政府驻地南侧,结合现有林地建设一处1.45公顷的绿化广场,其内配置喷泉、雕塑等建筑,提高乡镇的景观形象和文化品味。
三是供排水建设,计划新建50立方水塔一座集变频调速装置。规划水厂位于集镇区域东郊,需配备相应水处理设备,规划水厂占地面积2亩。
四是电力建设,规划在中心集镇区西端建设一处35KV变电站,35KV变电站10KV线路二回,对乡域实施供电。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
(一)村庄基本情况(后附地图一副)
一是安居房方面:希依提墩乡截止目前以完成抗震安居建设2335套,仍有907户需建设安居住房。其中砖木结构所占比例为3%、泥土房结构所占比例为29%,木板夹心所占比例为78%。人均住房面积为26.41平方。
英也尔村(1村)已建安居房140户506人,未建安居房111户359人,已建未完成安居房12户43人;
英吾斯塘村(2村)已建安居房271户1107人,未建安居房89户435人,已建未完成安居房9户39人;
希依提墩村(3村)已建安居房273户1120人,未建安居房139户601人;
琼库尔买亥来村(4村)已建安居房348户1630人,未建安居房181户875人,已建未完成安居房3户12人;
英买亥来村(5村)已建安居房159户537人,未建安居房69户228人;
英阿瓦提村(6村)已建安居房223户913人,未建安居房58户233人;
依格孜艾日克村(7村)已建安居房123户515人,未建安居房18户73人;
喀克夏勒村(8村)已建安居房126户487人,未建安居房5户 20人;
尤库日卡帕克阿斯提村(9村)已建安居房39户190人,未建安居房12户58人;
托万卡帕克阿斯提村(10村)已建安居房90户275人,未建安居房31户97人;
苏帕墩村(11村)已建安居房132户575人,未建安居房19户78人;
艾力克坎土曼村(12村)已建安居房81户373人,未建安居房18户89人;
一农场(13村)已建安居房217户840人,未建安居房82户308人;
二农场已建安居房113户402人,未建安居房75户244人,已建未完成安居房2户7人。
乡集镇区域(主要指琼库尔买亥来村、二农场、乡巴扎)已建安居房461户2032人,未建安居房256户1119人,正在修建抗震安居房5户19人,其中砖混结构所占比列为4.6%,土块房所占比例为35.5%,木板夹心所占比例为59.9%。人均住房面积26.7平方米。
二是低保方面:全乡共有低保户779户1852人,其中农村低保699户1718人、城市低保80户134人。另全乡有五保户61户65人。英也尔村(1村)农村低保56户112人、城市低保6户10人;
英吾斯塘村(2村)农村低保98户217人、城市低保8户14人; 希依提墩村(3村)农村低保81户215人、城市低保6户9人; 琼库尔买亥来村(4村)农村低保123户335人、城市低保42户71人;
英买亥来村(5村)农村低保41户117人; 英阿瓦提村(6村)45户143人;
依格孜艾日克村(7村)农村低保37户90人、城市低保1户2人;
喀克夏勒村(8村)农村低保31户62人;
尤库日卡帕克阿斯提村(9村)农村低保20户38人、城市低保1户1人;
托万卡帕克阿斯提村(10村)农村低保25户45人; 苏帕墩村(11村)农村低保29户52人; 艾日克坎土曼村(12村)农村低保21户60人;
一农场(13村)农村低保55户125人、城市低保1户1人; 二农场农村低保37户107人、城市低保80户134人。三是“四老”方面:全乡截至目前共有“四老”人员59户60人,另有16人已上报但未审批。
其中英也尔村3户3人;英吾斯塘村7户7人;希依提墩村6户6人;琼库尔买亥来村5户5人;英买亥来村7户7人;英阿瓦提村6户6人;依格孜艾日克村3户3人;喀克夏勒村4户4人;托万卡帕克阿斯提村6户6人;苏帕墩村2户2人;一农场5户5人;二农场3户4人。
(二)希依提墩乡新农村建设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投资1万、援建方提供1万、村民自筹3万的原则,群众建房积极性非常高,但是考虑到资金问题,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建设的方式是集中统一建设还是就原址改造提升?
(三)新农村建设中主要困难和问题,如何破解?
1、资金短缺问题:希依提墩乡目前正处于农业产业结构的大调整时期,以红枣为主的产业正在培育阶段,农业生产居民储蓄少,建房资金短缺;
2、土地使用权的问题;
3、拆迁困难问题;
4、新农村建设中就业的问题;
4、乡党委、政府积极热情推进新农村建设,但相当部分的农村和农民反映冷淡,不积极、不主动,很多地方出现了“干部干、群众看”的怪现象。
破解上述难题,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与帮助;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强力指导;需要乡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大力发展经济,为人民群众增收。
(四)基本设施配套如供排水、照明、道路、电信、供气、绿化等投资估算。
按照合理布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集中连片的原则,建设低层高密度经济适用房800余户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每户农民建设8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的抗震住房一套,并配套建设300平方米的暖棚一座,50平方米的棚圈一座,水冲式厕所一座,沼气池一座的现代农民新居室。实现村、组主要道路硬化柏油,完成自来水入户,使农民不再为水电发愁。
1、配套设施:水路、电网、气暖配套设施、卫生所(院)、垃圾处理区、治安管理区、公厕配套(一池三改)区、蔬菜生活品供应区、消防区、办公和刀郎文化活动场所、商业区、物流区、乡中心学校校区、乡养老及孤儿院、居民图书馆、绿化工程、农产品初加工区、多浪羊为主的庭院养殖及庭院经济区。
2、多元化附属配套设施:融入本地特有的刀郎文化,打造刀郎舞及中老年健身区、刀郎农民壁画观赏区、刀郎民族风味饮食文化区。
3、计划建设6个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指沿S310线、S215线的英也尔村、英吾斯塘村、希依提墩村、琼库尔买亥来村、英买亥来村、英阿瓦提村以及集镇区域的乡巴扎、二农场)休闲文化娱乐场所,计划投资3900万。
(五)县委、县政府及乡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一是乡党委、政府全力以赴,做好群众的思想宣传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二是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规划工作;
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各行各业都要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中共麦盖提县希依提墩乡委员会 麦盖提县希依提墩乡人民政府 二O一O年九月二日
第四篇:20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区城建局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汇报
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区城建局积极参与配合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是解决农民饮水、农村消防安全工程,是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工程,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工程,各乡镇都提高了思想认识,强化了责任意识,增强了工作主动性,切实做好了此项工作。今年我局向省建设厅共争取了省专项补助资金720万元,共新增受益人口14.4033万人,其中金西三镇新增受益人口12.95万人,白龙桥镇7956人,洋埠3643人,乾西乡2934人。超额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城镇集中供水覆盖农村人口新增4.5万人的任务。
2、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加大中心镇政策扶持力度,今年我局在小城镇建设建设项目预投资200万元,项目资金采用“以奖代补”形式发放,同时首次采用绩效考核。加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今年在2009年省污水设施专项资金补助1895万元基础上,又增加505万元蒋堂、琅琊污水处理设施补助,同时又申报了洋埠、罗埠、罗店、雅畈四镇省级2010年专项资金补助,目前正在审核中。同步争取了市级污水处理设施专项资金1224万元,并为琅琊、蒋堂等乡镇争取了部分市留土地出让资金预留给乡镇作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资金。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部门密切配合。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工程建设工作,区政府与乡镇签定工程建设责任书,制订了实施意见和工程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将工程建设列入对部门、乡镇的考
核。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编制、包装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项目批准后,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组长为乡镇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确定专人负责项目实施。各部门密切配合,明确责任,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与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2、落实制度,规范工程管理。为保障工程质量,在项目前期准备基础上,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安全目标责任制等相关制度;施工中从管网的设计、预算、工程招投标、材料选购等环节严格把关;相关部门不定时地对工程管材质量和管网的安装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有效地杜绝不合格管材流入工程,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如雅畈镇对工程质量严格落实“三检制”即班组自检、专职人员复检、公司质检科终检;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全程控制,认真履行“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的监理职责即控制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管理工程合同、信息,协调各种关系;对重要工程部位实行旁站监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等级,合格率100%,优良率70%以上。
3、严格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到位。由纪委牵头,协同区财政、审计等部门对省、市、区拨付给乡镇的集镇建设专项资金进行监督管理,督促工程实施单位严格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和落实配套资金,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充分发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在工程竣工后,根据有关规定及时编报竣工财务决算。区财政局按照文件要求,依据工程进度及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分期将补助资金拨付进入项目单位财政专户,严格控制开支范围和标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婺城区城乡建设管理局
第五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正主力军。只有维护好农民的主体地位,遵循“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与“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的原则,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地方,在农民的家乡搞利民富民的新农村建设,当然离不开农民作为主体的参与,不能不征求农民的意见,不能不尊重农民的意愿。农民对自己的家乡最熟悉,只有农民最清楚自己最需要什么、建设新农村自己有多大能力、有多少钱、能办多少事。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坚持以人为本,从与农民联系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事情入手,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事业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否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技能和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出新型农民,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得失。因此,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必要前提和必备条件。只有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把农民培养、造就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才能使农民从思想上、行动上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真正主人和主力军,才能不断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高素质的建设者,大大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确保农民的主体地位不动摇。要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当好主角,就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这是事关新农村建设大局的一个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