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0512副省长、市委书记陈德荣在文调研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共)
县委办通报
第15期
副省长、市委陈德荣书记在文调研统筹城乡
改革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2011年5月12日)(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编者按:5月12日,副省长、市委书记陈德荣率市政协主席包哲东,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昌荣,市委常委、秘书长葛益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温州市委会主委王小同及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先后到玉壶、黄坦、西坑等地实地调研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座谈会上,陈书记就推进中心镇建设、村级组织设置改革、农房集聚改造等工作作了重要讲话。陈书记的讲话,对进一步推进我县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现根据县委主要领导的意见,将陈书记在文调研时讲话精神印发给各乡镇、部门单位,请认真组织学习讨论,深刻理解精神实质,提出贯彻落实意见,并将落实情况报县委办信息科,由《文成信息》陆续刊登。
今年市委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应该说文成在这方面走在了温州的前列,第一个批下文件,第一个实施到位,整个工作过程周到、严密、平稳。这次来文成,主要是对乡镇撤扩并以后全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下一步工作进行调研,切实抓住行政区划调整机遇,对中心镇建设、农房集聚改造建设和村级组织设置等重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深入推进我市统筹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
一、集聚是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今年是“十二五”工作的开局之年,未来五到十年是整个温州包括文成、泰顺等欠发达山区城镇化、现代化的关键时刻。在城市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努力,无论是收入、住房、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各个方面都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而在农村方面,差距甚大,所以温州现代化的关键在农村。
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是关键。现在的西方国家人均收入达到了2万美元,相当于13万元人民币,这么高的收入,没有大量农民的非农化转移,仅靠农民守着一亩三分地,根本不能实现。在城市这块,按照我国现在的发展速度,未来十年、二十年可以继续保持8-9%的年增长速度,基本可以达到这一要求;而在农村,就必须要转变发展思路,最大限度地用好农村劳动力、土地资源,通过做大做强做优中心镇推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
最近这几年,城市普遍发生民工荒,这说明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异地转移到城市这一发展阶段将停止。现在农民进城最大的制约不是就业,而是房价,农民进城不可能跨过2、3万一平米的房价门槛。从发展趋势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也就不可能在一线城
市生存,产业迁往二、三线城市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必然趋势。这种趋势,为我们文成、泰顺等中西部地区加快推进城市化、工业化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因此,我们必须要在机遇来临之前,做好劳动力在中心镇的集聚,切实为产业集聚、城市化和工业化做好充分准备。
人口集聚和就业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农民到中心镇来不是“过夜”的,是来就业的,有了就业才能长期过夜。如何使安居和乐业相协调?这就需要我们的中心镇具备就业基础。如果没有乡镇撤扩并,仅在小乡小镇“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根本形不成规模,产业链也难以形成、污染治理成本难以降低、政府监管成本居高不下,产业集聚就是一句空话。通过撤扩并,产业集聚就有了实现的可能,但这还仅仅是一个方面,要真正推动欠发达乡镇城市化、工业化,还需要我们对产业进行选择。
拿一产来说,文成是传统农业大县,在新形势下,也必须有选择性地进行转型升级。文成山上的梯田,肯定要慢慢地自然退耕,因为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又不能机械化耕种,完全靠人力和畜力来耕种,比较成本无法降低,所以最终只能放弃。农业是一种土地密集型产业,只有规模种植才能降低成本,而文成的山地现状,又不适合搞规模农产品密集型农业,传统农业更不可能带领农民实现现代化,所以必须要走生态、休闲、旅游、观光为主的都市型农业道路。都市型农业对于湖南、湖北人口不密集的地方来说,其生态价值并不高,但对于温州这个拥有900多万人的人口密集型都市来说,最缺乏的就是生态,交通拥挤、空间狭小、空气不好,农业的生态价值就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的时候就讲,安吉山里老农刨地瓜的动作,跟
有钱人打高尔夫球的动作是一样的,因为打高尔夫球是花钱出汗,刨地瓜劳动同样也是出汗,而打高尔夫球场还没有地瓜地生态,刨地瓜还能吃上真正的绿色食品。所以在文成,就应该要充分挖掘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旅游价值和观光价值,真正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对于二、三产业,只有通过城镇化把大量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在中心镇形成劳动力集聚;通过“三分三改”让土地自由流动、规模流转,形成农村土地要素资源规模集聚,才能够大规模吸引工商资本投入,才能大投入大产出,才能实现现代化。“无恒产者无恒心,有恒产者有恒心”,没有明晰的产权,没有劳动力、土地资源的集聚,投资就得不到保障,谁也不敢投入。所以说,我们前期搞的“撤扩并”、“转并联”、“三分三改”,这些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城市化和农村要素集聚的手段,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现代化。
下一步,文成要在行政区划调整的基础上,切实做大、做强、做优中心镇。要高要求、高起点编制中心镇“1+X”规划,对镇域空间、功能设置、产业布局等,都要按照现代化的一流水平作为参照系数来规划,最大限度地促进人口集聚。在规划经费上,市里将给予一定的补助。
二、扎实推进基层组织“转、并、联”工作
近期中央、省里就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对于温州来说,随着经济转型和现代化的推进,社会转型势在必行,即便是在文成这样相对欠发达的地区,非农产业比值也占到90%,而当前城市化远远滞后于工业化的现状,使得经济转型动力不足、后劲乏力。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如何深化基层组织建设、加强社会管理是一个现实课题。
没有村级基层组织“转、并、联”、没有“三分三改”,就无法实现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也就无法推进新型城市化。因此,要把村级基层组织“转、并、联”设置改革作为重构温州村镇管理体制的基本思路,以中心镇“1+X”体系规划的社区为平台和依托,创新农村社区管理组织体系,优化配置公共资源,提高基层服务管理能力,更好构建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从而为老百姓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对基层社会实施更强有力的管理,从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在这方面,应该说文成已有比较多的探索,近期也对这项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部署,并提出了要在今年上半年基本完成转并联,如果这样的话,文成在这一轮工作中又将走在全市的前列。下一步,村级组织设置改革工作要本着“优化服务、加强管理”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实现现代化社会管理。一方面要方便老百姓办事,实施扁平化管理;另一方面也不能造成资源浪费,要更加科学地履行好公共服务管理职能,加强社会管理。
三、抓住农房集聚改造“牛鼻子”
农房集聚改造建设是整个城乡统筹工作的“牛鼻子”,只有做好农房集聚改造建设工作,山上的农民才能真正集聚到中心镇。因此要加大改造力度,加快推进农民向市民转化,使农民切实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文成的农房集聚改造规划,一定要树立“大景区”的理念,做到整个文成就是一个景区,要使每一幢房子、每一个地方都成为最生态、最自然的景点。城里人千里迢迢开车来文成游玩,要的是城里看不到的、听不到的、闻不到、吃不到的东西。他们听
不到山上虫子叫、听不到早晨那一声公鸡报晓、听不到林子鸟鸣声,听到的全是车子发动机的声音、卡拉OK的嘈杂声和超市的喧哗声。所以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生态、越有地域文化的地方,就越令人向往。农房改造也要把传统文化和自然生态保护下来,这是我们最大的资源,要以游客的眼光来规划建设农房,突出地域特色、体现生态优势,让县域处处皆景、处处赏心悦目,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价值。
接下去市里对中心镇的考核就两项:
1、投资。投资主要考核投资率,投资率跟中心镇的财政收入、用电量相挂钩。一是财政收入,考核方法是:中心镇的财政收入除以全县财政收入,再乘以县里GDP总量,这个分数占投资考核总分的50%;二是用电量,考核方法是:中心镇的用电量除以全县的用电量,再乘以GDP,这个也占50%。再根据乡镇的财政收入考核分和用电量考核分算出投资基数。
2、农房集聚改造建设工作。动工算三分之一,结顶算三分之二,搬进去算完工,这实质上是考核撤扩并以后总的农户数和每年集聚人口进度的比例,谁农房集聚改造快,谁的分数就高。
县城作为功能区来考核,剩下的50个镇就在同一个赛场比赛。然后发令枪一响,大家就开始跑。看看谁投资比例高,谁农房改造快;谁英雄谁好汉,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溜完了到年底算帐,谁第一名第二名排下来,这就叫赛场挑才,干得好的就提拔,今后我们就是按实绩考核干部。从今天的座谈会上,我发现我们的干部素质都很高,思路也非常开阔,谈话还很有激情,希望我们文成的干部能够在下一轮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赛场当中脱颖而出。当然这还是次要的,关键是要把推动文成发展这项事业干好,让老百姓真正过上现代化的生活。
总之,在生态文明时期,谁具有生态资源的优势,谁就能占据生态文明的制高点。前段时间,文成在这方面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希望接下来的工作文成能够继续走在前列、加快走在前列,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创新,为全市统筹城乡推进新型城镇化、推进生态建设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本期发至各乡镇,县直属各单位)
主题词:统筹城乡改革发展 调研 领导讲话
中共文成县委办公室 2011年5月17日印发
(共印100份)
○姜开圣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表明,城乡发展不平衡是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由二元结构到一元结构的过渡,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有重点、有步骤、分地区地推进。
“运河名城,精致扬州”实施主体和展示载体,是包括广陵区、维扬区、邗江区和市开发区在内的1100平方公里的主城区。主城区有条件、有基础、有必要建设成为全市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试验区、示范区、先行区,通过市区的先行先试,使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和特色工作能在苏中处于领先、在全省位居前列、在全国有一定影响。
市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产业布局、就业社保、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需要恪守规划布局至上和集中集聚集约的发展原则,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坚持分级负责和共建共试共享相结合,发挥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城市化进程,共享同城效应,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加强城乡空间管制,实现城乡功能分区和空间格局最优化
规划一经制订并公布,就要严格执行,并作为龙头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当前,市区需要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合理确定功能分区,做到“中心城区—南部板块—北部板块”三大板块统筹发展,“中心城区—城镇—农民社区”分层次推进。
1、三大板块协调发展,形成一城六镇多点的城乡空间和产业布局结构
一是市区联动,形成“中心城区—北部板块—南部(北洲)板块”三大板块协调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东至芒稻河(行政东界),南至夹江、长江一线,西至行政边界,北至甘泉、槐泗行政边界。中心城区通过整合城市边缘的朴席、杭集、甘泉、槐泗、杨庙、泰安,扩大中心城区范围,进一步优化内部空间结构,并与江都、仪征在空间和功能上形成一体化的布局;南部(北洲)板块包括沙头、李典、头桥三个镇,依托夹江生态资源,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工业向扬州(邗江)船舶工业园集中;北部板块包括杨寿、方巷、公道三个镇,主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及邵伯湖生态资源,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及滨湖生态旅游,工业逐步集中至中心城区北部的北山工业园。中心城区东北部的泰安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依托“七河八岛”生态资源优势,与茱萸湾风景区联合打造东部大型生态旅游景区。
二是分“中心城区—城镇—农村社区”三个层次推进,形成“一城六镇多点”的城镇布局结构。“一城”即中心城区,通过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对中心城区内部的乡镇和村庄用地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向东延伸城市的生活与服务功能,推动扬州、江都城市空间与功能的整合;向西重点发展朴席产业片区,进一步对接仪征,强化扬州-仪征城市空间与功能联系,形成东西联动的发展态势;“六镇”是指中心城区外围的杨寿、公道、沙头、头桥、李典、方巷,应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完善产业配套,适当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配套居住、商贸等生活服务功能,强化其对周边农村社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多点”即逐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中心城区之外规划保留建设200个左右农村社区,以居住功能为主,集中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禁止在规划的农村居民点设置工业用地。
2、引导城乡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全面推进三大板块建设(1)中心城区要切实提高城市化水平,实现整体内涵提升。鼓励人口向中心城区集聚,到2014年中心城区人口由目前的99万人(户籍人口约78万人)增加到约130万人(户籍人口约99万人)。有序推进中心城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中心城区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农民庄台原则上全部实施拆迁改造,并实现集中安置;远期建设用地(含备用地)范围内应严格控制农民新建、翻建住房,鼓励其向安置区集中。中心城区的城镇(街办)近期应结合新城建设、园区开发以及城中村改造,分别建成1-2个农村居民集中安置区,基本实现旧城工业企业“退二进三”的用地置换,整合优化现有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
(2)小城镇要分类引导其发展,形成各自优势和特色。规划近期外围的城镇数量由12个减至6个。引导城镇人口适度增长,到2014年每个镇总人口达到7.3万人左右。鼓励发展飞地经济,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乡镇既有工业园区原则上不再扩大工业用地规模,侧重功能的优化,并鼓励工业用地进一步集聚。北部板块乡镇新增工业项目统一向北山工业园集聚,南部(北洲)板块各乡镇的工业项目统一向扬州(邗江)船舶工业区集聚。优化乡镇发展策略,合理定位错位发展,将外围6个乡镇分为生态型城镇、综合型城镇、服务型城镇三类。
(3)农村社区要加强村庄建设和环境整治,打造生态秀美乡村。试点推进,有序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人口预测结果,远期规划市区农村人口减为9万人,逐渐建成200个左右的居民点(农村社区),单个居民点人口控制在400-500人左右,先行建设40个试点,各镇应在此基础 10
上进一步明确近期启动的居民点。分类指导村庄整治,规范农民建房行为。
二、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建设,推进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1、巩固区域供水成果,加快城乡区域供水全覆盖。近期应实现区域供水覆盖到市区所有乡镇,并对乡镇小水厂实施收购整合,以逐步向农村社区延伸,实现供水管网的统一布局、统一管理,建议加快第五水厂的建设,保证中心城区东南片区以及北洲板块的统一供水,在中心城区西南部新增一处进水厂,保证中心城区西南片区的统一供水。
2、统一规划建设,规范城乡污水处理。采取统一建设管理、适度分散布局的污水处理方式,市区西侧、北侧、南侧(结合朴席拓展区、北山工业园、邗江船舶工业园)分别配套建设3处污水处理厂,并兼顾周边乡镇的工业污水处理,对于沙头、公道、方巷等工业规模逐渐减小的城镇,可建设生态污水处理站。
3、加快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加强城乡交通联系。近期实施文昌东路东延与江都舜天路对接,推动城市东联步伐;建成扬仪路(仪扬河路),强化扬州沿江地区与仪征的联系;建成泰李新路,促进杭集、李典、泰安产业整合;打通243新省道,以朴席沿江高等级公路为起点,联系杨庙、甘泉、方巷,过邵伯湖接京沪高速真武立交并东延至安大线、苏中机场,形成西部、北部联系通道;建设沪陕高速辅道(新328国道)疏解东西向过境交通;拓宽改造扬冶路、司徒庙路,建成扬菱路、扬天路区间联系道路;文昌路西延至仪征北部山区,形成山地景观路;运河北路跨铁路、扬溧高速北延接省道333,形成邵伯湖滨湖景观路,初步构建城市内部与外围区域旅游资源有效整合的空间框 11
架。
4、完善公共设施服务配套,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按照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布局要求,完善市区、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市级—区级—社区级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按照镇村规划相关标准,配套行政办公、社区服务中心、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等基本设施,辅以卫生医疗、商业服务以及敬老院等附加设施;农村社区鼓励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配套村委会、幼儿园—托儿所、卫生所、文化体育活动场地、公厕等设施项目。
三、抓紧盘活土地资源,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在增加农民财富积累中实现城乡土地利用一体化
1、加快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全面建设符合农村土地制度要求的土地产权制度
(1)加强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加快土地确权、登记、发(换)证的速度。尽快出台有关完善和推进全市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意见,明确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的工作思路、总体原则、技术路线,强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发放到村民小组。根据各地实际,制订农民宅基地发证工作方案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办法,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加快完成市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提供高效便捷的农村集体土地权属变更服务。
(2)建立正常的土地权属纠纷调处机制。各地应明确专人负责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工作,建立土地权属纠纷专人负责、及时调处等工作机制,保证权利人正常利益诉求渠道,维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3)对需流转的集体建设用地及时确权、登记、发证。对需要流转的农用地,要将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做好登记发证衔接起来,做到产权明晰,界址清楚,保障土地流转和交易安全。充分运用城乡一体化地籍系统,及时高效地为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流转做好变更、登记、发证等服务工作。
2、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试点,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
(1)按照国有建设用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同地同价同市”的原则。凡符合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取得、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无土地权属纠纷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含宅基地),可依法采取土地出让转让、作价入股、抵押融资等多种形式有偿使用和流转。
(2)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用途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改变原土地用途,必须依法批准。流转双方约定土地使用年限最高不得超过同类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年限,再次流转不超过流转合同约定的剩余年限。流转土地收益,60%为土地所有权人所有,30%由区人民政府统筹使用,用于所在乡村基础设施、公益事 业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10%由市人民政府统筹使用。
(3)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工作。扬州主城区1100平方公里范围内先行试点,在取得经验后在全市全面推开。
3、落实农村集体发展用地政策,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力,提高被征地农民的生活保障水平
对征收土地较多,尤其是整村、整组征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征收土地面积5%的比例,安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用地,用于壮大集体经济,增加 13
农民收入。集体发展用地的位置以区或乡(镇)为单位,实行集中开发。市、区规划部门负责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根据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在市区省级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划定范围,用于建设标准厂房出租或用于解决村组工业发展用地,也可以划定一定区域直接开发建设。集体发展用地的开发经营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办理。
四、完善与市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1、进一步健全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1)推进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加快建立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三方筹资机制为核心,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措施相配套的新型农保制度。实施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引导农民积极参保,扩大新农保覆盖面,建立正常增长机制。
(2)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探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等医保各类制度的衔接转接体系,让劳动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参加相应医保制度,并统一信息系统,统一药品目录库和报销比例,统一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做到自由转接,逐步取消身份限制,尽快实现“全民医保”。
(3)努力完善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在实现市区统筹的基础上,将医疗、工伤、生育保险逐步向市级统筹过渡。按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施意见,进一步拟定扬州市养老保险提高统筹层次实施办法,探索实施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
2、持续提升城乡社会保障能力
(1)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以个体私营、乡镇区域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强势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制定农民工参加五项社会保险政策,农民在养老、医疗之外的工伤、生育保险政策等,努力将市区城乡所有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范畴。加快建立覆盖市区城乡所有从业人员的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按照《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精神,将基本医疗保障作为公共产品平等提供给市区城乡各类居民,实现“应保尽保”。
(2)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认真贯彻省政府36号令,完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鼓励城乡劳动力多缴费、多受益。全面实施农村非农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关系在全市范围内无障碍接续,创造条件推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并轨。对被征地农民向城保并轨需折算缴费年限或补缴一定年限的费用,由市、区两级财政从土地收益中适当补助,并建立分期缴纳的制度。妥善处理2005年前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争取早日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作者单位:扬州市发改委)
第二篇:陈德荣同志在全市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改革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陈德荣同志在全市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改革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12月13日)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要求和全省农房改造建设、中心镇建设工作会议的部署,结合温州实际,动员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乡统筹为根本方法,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全面加快温州转型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是温州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温州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总体上处于全国和全省相温办通报,对领先的水平,区位、海洋、生态、营销网络、民间资本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体现,温州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要清醒地看到温州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直接的表现
就是近年来温州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在全省考核中发展指标、水平指标、民生指标排名都是靠后的。温州发展相对缓慢的直接原因是投入不足,“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基本上33%左右,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多个百分点。没有投入,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和民生的改善。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投资环境不好。环境包括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也表现为硬环境、软环境和形象环境。方方面面的环境都要依托于城市平台这个大环境。现代经济是城市经济,现代社会是城市社会,现代政府是城市政府,现代区域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城市竞争。城市作为现代产业、经济、社会的一个载体平台,具有与农耕文明截然不同的集聚规模效应。所以现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实质上就是城市化的发展提升过程。没有城市化的发展,就很难有现代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转型发展。只有城市让人一见钟情,才能集聚流动的高端要素、吸引各种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才能让人日久生情、凝心聚力整合资源、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而我们恰恰就在城市化这方面滞后了。目前我市的农业仅占GDP的3%,即非农产业占97%。我市城市化率为60.7%(这个数据是将居住在城镇半年以上的农村人口包括外来农民工都统计为城镇人口),而户籍人口中非农人口仅占21.5%,两者相差近40个百分点,即现有统计的城镇人口中包括了大量农村户籍人口,这只是统计意义上的城镇人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镇人口。他们即使住在城里,也是住在城中村、城边村,并没有真正融入城市,转化为真正的市民。这几组数据说明,从发展的纵向历程来看,我们的城市化大大滞后于工业化,同时我们的城市化也是不彻底的半城市化,与省内其他同类城市进行横向比较,其表现就更为明显。(1)中心城市能级不高。温州是全省人口第一大市,是浙江省三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但城市建成区面积杭州是437平方公里、宁波是242平方公里、温州仅为174平方公里,中心城市集聚的人口,杭州是412万人、宁波是207万人、温州只有140万人。中心城市框架没有拉开,功能不完善不配套,生活成本高,环境脏乱差,集聚和辐射能力不强。(2)村镇离散度大。现在温州虽然形成了大都市的雏形,但这艘航空母舰是由小舢板拼凑而成的,整个都市区基本上就是绵延繁乱的村镇带,现在全市有262个乡镇5407个行政村,村镇数量过多、规模偏小、建设档次很低、布局不合理,不可能形成现代城市的形态、结构和功能。(3)城市化过渡性地域大量存在。中心城市大量的城边村、城中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集镇,呈现出“似城非城”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村村像城镇、镇镇像农村,农村不像农村、城市不像城市的城乡面貌,最好的地方像欧洲,最差的地方像非洲。(4)农民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背离。虽然我市8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但90%以上还是“离乡不离土”,有非农的生产方式,但户籍身份还是农民,生活方式还处在农村层面。过去温州模式是在没有资源、没有国家投资的极端困难情况下,靠温州人的勤劳聪明,靠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发展起来,是被逼出来的。而现在由于城市化不足,致使城市的规模、档次、品位上不去,加上近年来我们城市供地不足,房价奇高,失去了对人才和资金的吸引力,本地的人才和资金是被逼出去的。因为资本和人都是流动的、都是逐利的,哪里环境好、哪里能赚钱就往哪里集聚。现在6000亿元温州民间资本像幽灵一样在全国各地游荡,温州的转型发展就失去了投资项目支撑。同时又由于城市化的不足,使得服务业发展缺乏载体基础,形不成规模效益,从而严重影响经济转型升级。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后,对精神体验型消费的需求提升,环境不好、服务业不足也影响了民生改善。城市化不足的深层次原因是体制机制制约。温州市场经济起步早,市场微观层面的体制机制比较灵活,这是温州过去发展的最大优势。但是随着发展阶段的推进,宏观层面的制度创新没有及时跟上来,公共制度供给不足是现阶段温州发展的根本制约。这些制度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方方面面,今年市委市政府已经在市区财政体制、国资和投融资体制、城市建设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有些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从总的发展进程看,目前对温州发展制约最大的还是城乡二元的制度障碍。长期以来,农村土地、产权、户籍、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城乡二元制度安排,很大程度上将农民束缚在农村,生产要素没能真正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起来,而是固化沉淀在农村动弹不得,导致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小而散的乡镇布局,使各个乡镇都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垄断资源,自我服务、自我发展,造成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资源财富的巨大浪费,对农民没有吸引力,对周围农村的组织协调作用也难以发挥,城乡一体化发展缺乏有力的战略节点支撑。所以,我们必须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打造发展平台,优化发展环境,全面强化投入,推进转型发展。
二、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动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必须围绕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这一目标,紧紧抓住国务院启动第二轮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这一重大契机,创新思路、大胆实践,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动力,以“三分三改”为核心,以中心镇建设为平台,以农房改造为切入点,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城镇化,以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推动转型发展,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为此,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若干意见等“1+12”文件,因为综合改革不可能单项突进,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在实际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乡镇撤扩并为突破口,切实推进大都市功能区和中心镇建设,构建“1650”网络型组团式的城镇体系。大区域必须要有大都市,因为规模越大、功能越强、小众需求的满足程度越高,对高端人才的集聚能力就越强,对产业的创新推动能力就越强。要围绕建设温州大都市区构架,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深
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大都市功能区和中心镇建设,打造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平台。
1、构建“1650”大都市区城镇体系新格局。就是建设1个主中心,把以大罗山为中心,包括鹿城、龙湾、瓯海、瓯江口加洞头、瓯北包括上塘在内的区域,建设成为人口、要素、经济、产业等各方面最高度集聚的大都市核心区;建设6个副中心,在乐清、瑞安、平阳、苍南等沿海地区建设4个大城市,在罗阳、大峃等中西部山区建设2个生态型中等城市,形成大都市副中心;建设50个区域性中心镇,在全市建设50个左右集聚带动能力强的区域性中心镇,并最终发展成为小城市。
2、实施乡镇撤扩并。在大都市主中心、副中心地区,实施撤乡镇建街道,规划建设若干个区镇合一、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大都市功能区,每个功能区30-50平方公里,最小也不能小于20平方公里,功能区实行管委会领导体制,下设若干个街道;同时各县(市、区)全面实施乡镇撤扩并,建设若干个具有区位优势、产业依托和自身特色的区域性中心镇。各地要按照这样的要求,积极有序稳妥推进,确保明年上半年完成乡镇撤扩并。
3、扎实推进扩权强镇。按照责权利相配套的原则,以“权力下放、超收分成、规费全留、干部高配”为主要内容,扩大中心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增强中心镇管理和发展能力,做大做强中心镇。
(二)以要素市场化“三分三改”为核心,切实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各类要素向城镇集聚。“三分三改”,就是政经分开、资地分开、户产分开和股改、地改、户改。实行“三分三改”,目的是促进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和流转,推进农村人口向中心镇和新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公共服务向建成区集中。实行“三分三改”,是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的核心,是农村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重大变革,对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必须全力以赴加以推进。
1、政经分开。指把村“两委”组织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分开。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是企业,其收益属于村民成员所有;而村“两委”是社会政治组织,其运行成本应该参照城镇社区基层组织由公共财政来承担。现在农村的行政组织和经济组织政经合一,用集体经济来支付社会行政管理费用,这对农民是有失公平的;用行政权力来经营村级集体经济资产,也容易造成内部人控制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的争权夺利行为、以及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的发生。
2、资地分开。指把土地资产与非土地资产分开,使得非土地资产能够正常自由流动。宪法规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能搞私有化。但非土地资产可以进行改革。现在农村产权不明晰的关键就是把两者捆绑在一起,不仅土地资产不能流动,连非土地资产也不能流动。把土地资产和非土地资产分开,在土地资产保持集体性质不变的同时,可以使非土地资产自由流动。
3、户产分开。指把户口与产权关系分开,使农民在农村所享有的各项权益不因户口转换而改变。户口和产权没有必然联系,产权与居住地也没有必然联系。农民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土地承包权、宅基地用益物权、集体经济权益,这些权益不能因农民户口转换、居住地变化而改变,是农民个人的权益,可以由农民自由处置。农民到城镇居住生活并转换户口,与城镇居民享有城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同等待遇,这不是户口带来的权益,不能以农民放弃原来在农村所享有的权益为前提条件。
4、股改。指对村级集体经济中的非土地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革。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微观经济主体,其行为就是单纯的企业行为。实行股改以后,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与村“两委”脱钩,防止内部人控制,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农民对自己拥有的股权享有自由处置权,这些股
权不会因农民居住地的变化而丧失,这样农民就可以没有牵绊地自由流动。
5、地改。主要是三句话:农用地“三不变”流转,即农用地在权属性质不变、用途不变、量质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流转;宅基地助农民进城,即宅基地的用益物权可以变现,也允许农民跨行政村(镇)异地置换城镇房产或异地建房,用来帮助农民进镇入城;建用地同国有入市,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农村集体土地分为农用地、宅基地和建设用地,分类进行用益物权改革,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行农用地“三个不变”流转,可以促进土地相对集中,实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益。宅基地助农民进城,可以有效降低农民进镇入城的安居成本,实现房产增值,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并有利于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用地同国有入市,通过建立一套规范的政策,使农村建设用地同国有建设用地一样建立土地交易市场,可以把农村建设用地资源转化为城市发展的要素,充分激发城市化的动力和潜能。
6、户改。指户籍制度改革,即户口以实有人口、实有住所为依据,按居住地登记,剥离依附在户口制度上的身份、职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附属功能,还原户口本来的社会管理功能。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之后,农民和市民没有区别,同等享有城镇居民的待遇,同时保护农民在原来农村享有的正当权益,农民就可以自愿进镇入城转变成市民,从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推进城市化。
(三)以农房改造建设为切入点,切实抓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引导农民进镇入城。推进农房改造建设,引导农民跨行政区域到规划小区建房,鼓励农民到中心镇集聚,既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统筹城乡改革的牵引工程。完成乡镇撤扩并后,各县(市、区)要按照“一镇一试点、一镇一规划、一镇一政策、一镇一平台”的要求,以中心镇为单位,从推进农房改造建设入手,及时启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农民向市民转变、农村向社区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1、一镇一试点。各县(市、区)在起步阶段要确定一个试 点镇,每个镇要确定一个试点新社区,开展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取得成功经验后面上推开。
2、一镇一规划。按照现代化小城市的标准,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镇域总体规划,明确产业、居住、公共服务和现代农业等功能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形成中心镇建设“1+X”的总体框架体系。
3、一镇一政策。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根据市、县两级出台的指导性政策意见,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以镇为单位制定可操作性的具体政策措施。
4、一镇一平台。以镇为单位整合现有资源,通过行政划拨资产的改性、评估、增值、注资等途径,组建新农村开发建设公司,搭建镇级投融资平台,负责农房改造集聚建设融资。
(四)以全面深化其它改革为配套,切实加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保障农民进城后安居乐业。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把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作为改革的最终目标,凡是二元的都应成为改革的对象,凡是有二元制度障碍都应破除,全面深化其它配套改革,切实加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真正使农民和市民拥有平等的公民待遇和地位,使农民进城后能够安居乐业。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保障。坚持以创业带就业、促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扩大全民社保的覆盖面,健全城乡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障政策体系,建立统一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完善农村失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2、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定城乡一体的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制度,建立兼顾远景规划和近期目标,广覆盖、多层次、城乡贯通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机制,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
3、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扩大和深化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加大保险支农力度,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农村财产的资本化,深化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创新涉农担保方式,实现农村资产自由变现、交易、流动,释放农村财产的信用资源。
4、建立健全农村新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按照群众自治、管理有序、设施配套、服务完善、生态和谐、文明祥和的要求,合理布局农村新社区,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设置社区组织构架,积极构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逐步以社区格局取代以村组为单元的农村社会组织格局。
三、切实强化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
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改革发展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影响面大,需要集聚全市力量加以推进。必须坚定信心,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温州“十二五”要推进三大转型,就是要以政府转型来推动城市和社会转型,以城市和社会转型推动经济转型。各级党委政府、各条线部门要充分认识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的重大意义,切实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以抓统筹特别是城乡统筹来推进转型发展。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总体抓,要抓试点,集中精力抓好这项工作。市委已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各县(市、区)都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实施。各县(市、区)委书记要亲自挂帅抓试点,切实出成效、出经验,以试点工作推动面上的工作。
(二)要强化机制建设。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增强协作意识,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各方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要把农户转换率、农房改造率等指标列入党政班子责任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统筹城乡改革、农房改造建设和中心镇建设作为“互看互学”、“互学互比”活动的重点项目,组织各方面的监督检查力量,形成责任制考核、现场比看、专题督查、公开通报、“两代表一委员”监督的督查考核机制。同时要以农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农房改造中涉及的税收要减免,各种规费能免则免、能减则减,绝对不能搞“搭车收费”。
(三)要营造浓厚氛围。要把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系列政策举措列入党校对各级干部的培训内容,全面开展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各级干部的运用操作能力。要切实加大政策和工作的普及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先进典型与成功经验,努力营造浓厚的改革发展氛围。要加强政策宣传和思想引导,强化 广大农民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自觉、自愿、积极地投身到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中去。同志们,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是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事关温州现代化建设的美好未来。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温州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始终保持抓改革、担大任、干大事的强烈意识,以革故鼎新的改革精神、一往无前的发展气魄、克难攻坚的工作力度,全力抓好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为推动转型发展、再创温州辉煌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主题词:领导讲话 通报
中共温州市委办公室 2010年12月14日印发
(共印50份)
第三篇:在全省供销社改革与发展调研情况汇报会上的讲话摘要
文章标题:在全省供销社改革与发展调研情况汇报会上的讲话摘要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工业化中期阶段日益凸显的“三农”问题,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既是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要求,也是广大农民平等共享工业化、城市化成果的共同愿望。它既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变革城
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安排,调整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建立健全以工保农、以城带乡的机制,形成有利于“三农”平等发展的宏观环境;又需要农民发挥主体作用,调动和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因素,协调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营造合心、合拍、合力的氛围,形成有利于农民群众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实现全面发展的强大力量。然而,由于农民之间情况各不相同,再加上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整体素质低、发展能力弱等问题,依靠农民单家独户的各自奋斗,步调难以一致,问题难以解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也将难以实现。因此,只有通过农民的广泛合作、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才能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才能开展和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和任务。
这些年来,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能人、农业龙头企业、基层供销社、基层农技组织、民营农业科研组织等领办下,数量增加很快,但从总体上来看,服务功能不强,发展水平不高。现在看来,我们不仅需要发展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中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起来不合算的事,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也需要发展为专业合作社服务的组织,帮助专业合作社解决单家独社办不了或办起来不合算的事、完善服务功能,提高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
二、供销社在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大有可为
供销合作社是为了满足农民对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而由农民自愿入股组建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多年来,我省各级供销社坚持为“三农”服务,发挥自身优势,在千方百计巩固和拓展农资销售市场的同时,积极参与发展专业合作社、“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龙头企业、农村融资服务等,在服务“三农”、壮大自身上闯出了新路,有的已经走上了集农资供应、技术服务、产品加工销售、资金融通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服务路子。实践证明,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供销社,供销社在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化农业中大有可为;也让我们坚信,只要供销社不离“三农”、能为“三农”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供销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也能办好而且能够办得更好。
当前,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三大合作组织的服务开始出现了融合的势头。瑞安、乐清等地供销社在推动基层供销社积极参与兴办专业合作社的同时,面对建设新农村带来的新机遇,面对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新困难,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和省供销社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各种优势,积极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农业、科技、合作银行等部门,为专业合作社提供市场信息、产品销售、农资直供、品牌营销、科技支撑、信贷担保等服务,构建了为众多专业合作社服务的平台。这既是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农村合作银行)服务“三农”、壮大自己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提高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和发展水平的有效形式。
三、进一步明确供销社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为供销社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供销社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在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大局中谋思路,必须在坚持服务“三农”和合作制原则中求出路,必须在参与兴办和联结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社区服务业中打基础,必须在构建面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平台、联合和服务专业合作社中显作用,必须在联合农业、科技、金融等相关部门力量和发展现代加工业、现代流通网络中强服务。这是供销社改革与发展总的思路。具体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
一是组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构建面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平台。供销社要以专业合作社为主要成员,联合农业、科技、农村合作银行等部门,组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构建面向专业合作社的“多位一体”的服务平台,帮助专业合作社解决科技支撑、品牌营销、农资供应、市场开拓、资金供给等问题。特别是要组建信用担保公司,并与合作银行合作,为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提供金融服务。
二是参与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级综合服务社,建立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基础组织。整合以乡镇为单位的基层供销社,建立与农业区域化布局趋势相适应、覆盖若干乡镇的区域性基层供销社,并加强与专业合作社的“结合”,为专业合作社提供农资供应、产品销售等服务。对于改革中形成的基层供销社空白乡镇,可以通过组建区域性基层供销社来覆盖,也可以由县级供销社直接兴办专业合作社。
三是建设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网
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提高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产品供给服务的能力。要构建以省农资集团为龙头、县级供销社(县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枢纽、基层供销社和专业合作社为网点,实行分级储备、集中采购、连锁配送、技物结合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结合实施“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鼓励基层供销社参与兴办乡镇连锁超市和村级放心店(村级综合服务
社),构建以省供销超市为龙头、县级供销社为枢纽、基层供销社和村级放心店为网点的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
四是发展农产品现代加工业和现代流通业,增强为专业合作社提供农产品销售服务的能力。省供销社下属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要通过与县级供销社(县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联合,建立与专业合作社的稳定产销关系,带动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水平。省供销社要加快建设全省农产品连锁配送中心和外联大市场、内联合作社的连锁配送网络。市县供销社要进一步办好现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批发市场,并通过与县级供销社(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联合,加强与专业合作社的联结,同时要在特色农产品的集中产区兴办一批产地批发市场,促进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流通。
五是要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恢复供销社城乡废旧物资回收的职责,利用基层供销社、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等网点和设施,加强资本联合与业务合作,在全省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为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贡献。
四、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供销社改革与发展的良好环境
要充分认识建设新农村给供销社改革与发展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和供销社在建设新农村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关心和支持供销社的改革与发展,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供销社改革与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要对供销社的现状作一次认真分析,提出推进供销社改革与发展的思路、重点与办法。
二是要认真研究组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思路、框架与职能,协调好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及各自承担的职责。
三是要提出基层供销社恢复重建、整合重组和区域性基层供销社建设的思路、规划和政策,明确基层供销社的职责与发展重点。
四是要研究供销社与信用社(合作银行)协作、发展担保服务和金融服务的思路与办法,提出相应的支持政策。
五是要研究供销社兴办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和现代加工业、现代流通业的思路,提出相应的鼓励政策。
六是要明确县及县以上供销社工作机构的性质及承担的部分公共服务职能,并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和落实人员编制。
《在全省供销社改革与发展调研情况汇报会上的讲话摘要》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在全省供销社改革与发展调研情况汇报会上的讲话摘要。
第四篇:陈雪枫副省长在河南煤化集团调研1-5月份经济运行情况座谈会上的讲话
陈雪枫副省长在河南煤化集团调研1-5月份经济运行情况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2年6月6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今天我来的任务是调研,省政府要求都下去调研。我负责调研企业、工业这一块,看看是啥现状。刚才听了河南煤化集团和部分子公司的汇报,听了以后有个总的感觉,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集团公司的总体思路、工作要求,还是符合省委、省政府对经济工作要求的,总体还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采取了一些措施。目前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的压力逐渐增加,需求不足,动力不足,集团公司上上下下各个企业都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这是好的、喜人的景象。特别是安全生产方面,进入今年以来,集团公司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措施、投入,都很到位。这些是值得肯定的。
同时在听完大家的汇报发言后,也感觉到你们作为河南最大的国有企业,在应对这种复杂多变的经济危机时,还有几条做得不够:
一是思路不够超前。这么大的危机到来,你们大型企业集团的应对思路、措施、对策,包括对宏观经济的研究,包括技术创新,都应该走在地方政府的前面。但听完你们的汇报以后,作为全省第一大企业集团,除了安全之外,觉得能够在全省推 1
广的好办法、好思路不多,思路还不够超前。
二是措施不够得力。抓住要害、真正管用的措施不多,真正像郭庚茂省长讲的“一招应多变、一招求多效”的措施也不多。
三是意识不够到位。大家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与当前形势还有一些差距。为什么这样说呢?面对这样严峻的经济形势,你们的工资总量成本较以往持平,这说明你们的忧患意识还不到位。另外,听说你们还在大量进人,不控制人员,特别是郑州地区还进人,这就不用说忧患意识了,我认为有点像“吃晚餐”的味道。现在已经到了“勒紧腰带过穷日子”的时候了。我原来和集团公司领导班子专门谈过,机关要精干高效,郑州地区进人要集体研究、严格控制,听说还躲躲藏藏地进人,这是很不好的。特别是听说国龙矿建在郑州就有100多人,在哪里不能住非得跑到郑州来?人数都快赶上集团公司机关了,这都是乱整。这样下去,这个企业将来士气就垮了。
对于这三点不足,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和反思。这里,我给同志们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坚定不移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我经常说,做好一个企业,一定要按照确定的企业哲学和企业文化去做。
第一,要抓住企业文化的灵魂。集团公司的企业哲学是“人企合一、顺势而行”。这是企业能否生存发展的“魂”。“人企合一”就是要建立一个职工和企业的利益共同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是前提。“顺势而行”就是把握好企业大势、政治大 2
势、经济大势,这将决定企业人心的向背。这是决策层必须处理的问题。这段时间,我在散步时看到一些现象,那就是集团公司机关晚上加班的人少了,楼上不再灯火通明了,就连“河南煤化集团”那几个大字也瞎了,这说明啥?说明一个士气问题。一个企业要有点士气。可士气不足!这种状况不太好。现在不是我们享受的时候,煤化集团可不是到了该享受的时候了!有些人觉得基础不错了,可以享受了,就擅自谋私利、安排人、滥发奖金、搞赞助,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我可以这样说,不是说你们怎么干我都是容忍的,不是说你们怎么干我都是不吭声的,如果好的传统、好的作风、好的精神被弄垮了,那就是破坏而不是继承,那是不行的!
第二,要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河南煤化集团在河南省工业企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已经到了非常重要的地步,如果自身不做好、不作为,将来臭名也快。我今天说这话:名气大,扬名也快,臭名也快!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好的文化,没有好的机制,没有好的制度,任何危机都应对不了。河南煤化集团的危机、隐藏的隐患已经非常严重,稍微处理不好就会出问题。再一个要注意工资总额和薪酬问题。上次尹晋华书记说:国有企业领导人两大风险,一个是廉政风险,一个是安全风险。安全风险不用说了。廉政风险不仅包括贪污受贿,还包括滥发工资、奖金等。集团公司的内部薪酬管理一定要加快调整,规范薪酬管理,向基层一线倾斜,这是“人企合一”的一个重要标准。我说的这些内容都是避免风险的,因为风险防控的重点就是那些能够破坏根本的内容。对于这些事情,你看是小事,但 3
对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文化和制度的破坏力确实很大,同志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条。
第三,要提升思想境界。河南煤化集团作为河南最大的国有企业,要站在省委、省政府的角度考虑问题,站在全省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作为世界500强企业,要站在世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做好。企业境界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这种境界不是别人教来的,而是按照卢展工书记要求的“学明白、想明白、讲明白、做明白”得来的。大家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职责所在,经常反思过去,通过对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和对企业现状的清醒认识,切实做到“四个明白”。
作为河南第一大国有企业,河南煤化如果经营得好,就增强了党和政府对国有企业的信心;如果经营不好,就会令河南省委、省政府对国有企业失去信心。可以说,河南煤化的风气、士气和发展,影响着全省国有企业。要想止住企业经济下滑的局面,只有靠文化、靠机制。这就是我想再谈一下河南煤化集团的企业文化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加强研究谋划,注重科学运作,提升发展水平通过听取大家的发言,结合我的思考,这里点几项具体工作,希望引起同志们的高度注意。
一是关于市场问题。市场问题牵涉到产品的优化、进销存、上下游的产品问题,还包括价格问题。现在世界上500多种工业产品,中国有200多种都是世界第一、第二的,但是这200多种几乎都过剩,就是说我们的工业品在全球来说几乎都是过 4
剩的。我们河南煤化生产的产品,也几乎是过剩的。(1)做好产品结构调整和进销存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的优化升级、结构调整非常关键。同时,眼前我们的进销存也非常关键,化工产品也好,煤炭产品也好,都要关注这个问题。我在煤化的时候专门讲过这个问题,今天我就不想深说了。很多事情做好了、科学了,就是一笔财富,做不好就是很大的包袱。(2)认真研究煤炭洗选加工工作。我觉得这是很常规的问题。煤炭产品过剩以后,洗选加工就显得非常重要。希望集团公司认真研究,统筹谋划,对于怎么洗、出什么产品、哪些洗哪些不洗、哪些掺配哪些自用等,要加以认真分析。洗选加工出的高附加值产品售出以后,剩下的矸石、煤泥等,可以用企业的自备电厂消耗掉。只要是消耗矸石的电厂,将来都会变成自备电厂,就会享受到国家对矸石电厂的特殊政策,这样一来集团公司的大型电厂就有出路了。所以说,我们的洗选加工问题要研究了,要摆上日程了。过去我们没有设这样的部门,也没人管这个事情,下一步要认真研究。(3)规范上市公司管理工作。对于银鸽集团、安化九天等上市公司的管理,要加以关注,因为这将直接影响河南煤化的形象。对这些上市公司来说,要按照上市公司的管理模式来管理,而按照我们内部的这些管理可能有些地方不相适应,所以集团公司要将上市公司管理模式与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结合一下。(4)加强资本运作。我曾经说过:我们不仅可以买企业,也可以卖企业;不仅可以买资源,也可以卖资源。只要能赚钱、能减负就可以做,有些项目可以卖,有些企业也可以卖。就集团公司来说,甚至包括煤田和土地。在有 5
效保证企业长久运行的前提下,如果煤田开发不了,成了企业的长期负担,只要能赚钱就可以卖。另外,像我们的几个企业,都可以采取引进资金的方式运作,一个是开封空分,一个是重装公司,甚至包括一些化工企业、有色金属企业和煤矿,都可以采取合资合作的方式运作,必要时卖掉也可以。
二是关于项目问题。同志们一定要论证好,项目建设还要坚持“快、好、省”。一旦确定下来,首先是要快。市场变化瞬息万变,化工产品的价格真是“白菜价”,一旦市场好了,就论叶卖;一旦市场不好,论车卖、论筐卖。这个化工产品就是“白菜市场”,所以说看准了,可是速度却慢了,就麻烦了。所以项目建设一定要抓住。再一个就是资金的使用,“短借长投”的资金使用现象要控制住,要把1年期的短期贷款调整为3年以上的长期贷款。具体到产业板块来说,(1)煤炭板块。煤炭市场恶化起来可以说是不堪设想。举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我是1996年开始抓销售的,当时看着煤价一天一天往下掉。现在我看我们的煤价也类似那个时候的状况了,又是一天一个价,现在的洗精煤顶不住、块煤也顶不住、末煤也顶不住,一个月肯定要有一个价,这是趋势。预计到今年年底,洗精煤的价格还会持续下跌,可以说煤炭市场的危机已经到来了,同志们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面对当前全国煤炭产能过剩的严峻形势,下一步就要拼成本。哪个企业把直接成本压下去,这个企业就能活下来;谁到时候压不下去,将来就开不下来工资。举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我1996年在义煤工作时,是 7月份到岗的,8月份不仅工资满发还发全额奖金,9月份减发奖金,10月份 6
不发奖金,到12月份年终奖不发了,这样一个月一个月,到1999年的时候,80%的工资只发8个月,没有奖金了,退休工人的工资也不发了。今年的煤炭产能过剩也到那个时候了。所以要加强成本控制。在这方面,针对一些矿井实在不行就采取停下来的做法有些极端,但是有必要的时候也得停,关键还是要严格控制成本,抓好煤质提高、煤质考核、结构调整等工作。抓煤质就是要抓结构调整、抓洗选加工。还有就是要研究销售策略。集团公司和各煤业子公司、区域公司,都要一个月研究一次销售策略,抓好煤炭销售这一生产经营的第一要务。煤炭这一块要认真抓,因为真正盈利的还是煤炭。(2)化工板块。化工板块要尽量减轻对集团公司的负担,其方式主要有两条,一是减亏盈利,二是减少折腾、减少无效投资。“化”这一块这几年的无效投资很大。投资的原因主要是“那点不能浪费、这条链要利用起来、这个流程要对称”等思想造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恰恰不算是赚了还是赔了。即使技术先进也不能赔本。我们的很多战略性产业核心技术不在国内,投资都是打水漂的。煤化工也是这样的,虽说是河南、国家的战略型新兴产业,但是核心技术不在国内,完全受制于人,这是我们无法突破的一个根本原因。所以化工企业要搞好算账工作。如果5年内无法收回投资的项目就不要投了,尽量不给集团公司再增加累赘。现在各国都搞国际贸易保护,国外都在对化工产品进行保护,我们国家对化工产品的进口也在加强限制,对这个我们要加以重视。(3)有色金属板块。目前这一板块是全线下滑。钼的势头本来较好,可现在也下降得这么厉害,现在可以先生产着保 7
住现有资源,等下一个经济周期来了还能赚钱。但是铝,即使下一个周期来了也不一定赚钱。我认为要想解决铝这个问题,一个是减亏,一个是改制。氧化铝要加大减亏的力度,如果有企业愿意参股的话,可以转让股份;电解铝转让的难度很大,所以能开就开、不能开就停。就目前形势看,资源并非越多越好,所以有色金属板块不能再扩张了,下一步要选取有战略意义、有效益、有路条的资源去拿,没有效益的轻易不要去拿。(4)装备制造板块。对于重装公司、开封空分甚至包括洛轴,能改制就改制,如果有企业愿意合作、愿意参股的话,都可以考虑。重装公司即使被其他企业控股也可以考虑。洛轴即使改制,也不能丢永煤控股的地位,因为这是河南的利益所在,对河南影响太大了,我们不能走到这一步。其他企业只要是影响不太大的,无论是改制还是民营企业进入,都不应该反对。(5)建筑矿建板块。建工集团一定要规范管理、规范发展。因为无论对于河南省来说,还是对于河南煤化集团来说,都需要一支过硬的建井队伍。这个要改制也行,不改制自己干也行,但是一定要规范管理,不能大量进人。(6)物流贸易板块。物流产业不能只抓销售收入,还要抓资源,主要是土地、品牌、用户资源,只有抓住了这些才能长久发展。地处中部地区河南,河南煤化集团搞物流产业是有区位优势的。不仅要利用好区位优势,同时要有站得住脚的优势,不能连土地都没有,这样物流产业才能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是关于加强内部管理问题。河南煤化遍地开花,产业遍布全国各地,如果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干好,后果将不堪设想。8
(1)要加强对策研究。对于当前企业面临的困难,大家要有清醒的认识。对此,集团公司要有对策,有改革措施。各个板块都要行动起来、谋划起来,各个企业也要谋划出具体方案、制定出具体措施来,通过对经济形势的清醒认识和扎实的行动,有效应对危机。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20万员工,才能让员工能够安心地跟着往前走。集团公司从现在开始要做“过紧日子”的规划,研究如何度过难关,确保河南煤化集团健康稳定发展。(2)要控制资金风险。集团公司目前76%的负债率要引起高度重视,不能再增加负债了。一旦银行不信任的时候,不给贷款的时候,就靠那点资金在那里转,到几年后再收你的还款,你卖家产都不行。所以一定要做好控制,确保职工工资能够发放到位,能够稳定职工情绪。(3)要优化调整人力资源。在目前的形势面前,集团公司要少进人、多转岗、多培训,要严控闲人数、严控郑州人数、严控总人数、严控企业辅业人数,要首先保证20万干部员工的吃饭问题。(4)要严控非生产性支出。要严格控制驻郑单位在外办公每年三、四百万元的高额租金支出,不准比排场、比阔气。集团公司在郑州购置的两栋楼,要抓紧办理相关证件,派专人去办理此事。集团公司在郑州租房办公的几家单位,每年在外租房的费用那么大,要么调到集团公司办公楼办公,或者先搬进那两栋楼里办公。还把可有可无各项开支列一下,把无端的开支砍掉,严格管理车辆、房子、公务消费等资金使用;不经集体研究和国资委批准,严禁乱搞赞助。
四是关于科技创新和战略研究问题。同志们看了“新36 9
条”之后,可以感觉到民营经济的活力是非常大的。我们国有企业,有这么多资源整合好了,如果体制、机制、文化都到位,与民营经济竞争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如果我们还没有这种竞争意识,没有好的体制机制、好的理念文化来支撑,将来就会一败涂地。中小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就业占了80%,利税占了50%,我都觉得很正常,关键是中小企业的科技成果占了中国的75%,这让我非常震惊。他们的研发能力跟国有大企业如何比?与科研院所如何比?可75%的科技成果是他们搞出来的。国家的前途就靠创新,我们自己的下属企业有几个搞了什么创新?有啥高科技成果出来了?能拿得出手的还是碳纤维、乙二醇等买断的技术,我们自己还能拿出几个?包括煤矿,我们研究院搞了这么多年了,能拿出手的高端技术有几个?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将来下一步,我们煤化集团作为河南第一大企业,国有企业这杆旗帜能不能撑得住?关于集团公司下一步科技发展的思路,研究院要尽快拿出一些东西来,要抓住关键技术、产业发展的方向,跟有关科研院所结合,对集团公司的产业板块进行跟踪,争取取得一些新技术、新产品。科技研发的合作要有目的、有项目,不能无端地往外输钱送利。不经国资委批准、没有技术合同,擅自使用研发经费搞对外捐赠,不管是谁的决策,都按个人贪污论处。
集团公司每个月至少要拿出2—3天,大家一起坐下来重点研究目前的经济形势、企业的战略发展、企业的一些敏感问题。如果自己把握不住,可以请专家来讲一讲,多邀请一些专家来帮助分析一些问题、研究一些问题、解决一些问题。政策研究 10
室要加强对宏观经济和对企业战略发展的研究,切实起到服务决策的作用。经济运行分析部门也要充分显示在服务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下半年我再来一次,看看你们面对危机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起到了什么样的效果、是否能够制止企业经济下滑的趋势。
五是关于严肃工作纪律问题。我在河南煤化工作时,经常提醒各级领导干部决不能触碰“两条红线”,这里我再提醒一下。第一条“安全红线”不再多说,谁越线就处理谁!另外一条“红线”不得不提醒,就是卢展工书记讲的“消极的腐败,不作为。”在经营活动中,一是资金必须集中管理。所有资金必须进入资金管理中心管理。集团公司财务部、纪委要严肃查处私设账户、私存资金的行为。二是人员必须集中管理、集中调配。所有人员必须经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调配。三是销售必须统一管理,经销售总公司统一销售、统一出价格、统一批准。四是要严查“小金库”,严格招投标管理,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坚决杜绝经营上不去、腐败频发、纪律不严现象出现。薪酬和资金这两个方面一定要抓好管严,各单位的主要领导一定要关注企业的现金流量。有些人头脑膨胀,想搞点工作以外的事情的,绝对不允许!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河南煤化集团形成大家的利益共同体。
四、转变作风、强化执行、务求实效
统一思想就是要充分认识当前的危机,有效应对当前的危机,凝心聚力地去谋划发展。你们要认真组织研究,尽快拿出具体措施、制定相关制度,动员全体干部员工团结起来干事创 11
业。河南煤化集团要做成百年企业,关键是领导怎么带队伍、怎么树新风、怎么扬正气,这是百年大计。如果这个百年大计做不好,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没用。风气一坏,队伍一乱,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起不了作用。我以前经常讲:一个人可以指挥千军万马,但绝对管不住10个疯子。10个疯子没规矩、想咋干就咋干,一个人当然管不住;千军万马有规矩,自然好管理。而规矩的形成,主要是靠领导人的决断,靠领导人的奖惩,靠领导人的激励机制。
河南煤化集团作为世界500强企业,要有世界500强的思维方式、决策方式和管控方式。集团公司的谋划要超前,顶层设计要到位,制度制定要科学。集团公司领导班子在发展中要把握大局,清楚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不经集团公司批你去卖东西,不经集团公司批你在外面开账号、存钱,不经集团公司批准私自进人、私自提拔干部,坚决不行!集团公司要管啥,集团公司领导得知道。哪些是必须管的,不能有任何妥协余地的,哪些是完全放开让你去干的。要设计这些东西。我们的制度要有严肃性,特别是对领导干部来说,要严格执行制度要求,坚决做到资金卡死、销售卡死、供应卡死、人事卡死,不允许有任何政策的松动。希望你们引起高度重视。
集团公司领导班子要分清轻重缓急,切实做到该抓紧的要抓紧、该抓住的要抓住、该迎上去的要迎上去、该排除的要排除。比如马泰壕煤矿的事情,一个两千万吨的矿井,一旦投产一年利润就是30-50亿;一旦项目下马,几十个亿就打水漂。集团公司领导班子要指定专人集中精力专门搞这个事情,哪能 12
仅让一个项目负责人跑前跑后?还有管道的事情,也是典型的火烧眉毛的事情,需要高度重视。
河南煤化集团拥有20万干部员工,企业性质千差万别,必须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对于任何敢于破坏集中管理的人,都必须给予严厉惩处。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机关各部室,都必须维护集团公司的权威。集团领导干部要充分考虑企业利益、企业发展,而不是个人的利益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企合一”,才能把自己完全融入整个企业当中。集团公司机关部室要坚决杜绝既不作为、又没效率、还摆谱的行为,坚决给基层搞好一切服务,踏踏实实地给基层解决问题和困难,急基层之所急,想基层之所想,这样才能算是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越是企业面临困难的时候,越是严肃纪律的时候。不是说现在这个企业现在不好过,大家干的都很不容易,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算了,那就坏事了,这个企业非垮不可。越是这个时候,越得用铁的手腕、铁的纪律来进行管理,这样才能保持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希望同志们理解,我不是针对你们哪个人,我只对一些现象,谁有这个现象我就点谁,不管你是谁。我们内部有些不和谐,甚至发展到告状,写信告状!煤化的信访件比过去多了,谁干事多就告谁,这都是不好的现象。
实践证明,只有具备了一个好产品、一个好机制、一个好班子,才能把企业搞好。机制建设要从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工作机制等方面做起。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领导干部对企业的责任心和想把企业搞好的事业心,加强对干部、对各单位业绩的考核,不能任其滑下去,不能任 13
其拖下去。
要想干好企业,就必须把企业当成家,甚至比家看的还要重要!集团公司要严格按制度办事,集中统一管理的制度绝不能倒退。我刚才讲了,你谋划要超前,你顶层设计要到位,但不能让你摆谱当老大!对于我今天的要求,集团公司各级领导干部要组织学习、统一思想,对于我提到的几条“不准”,必须卡死,重新进行检查,集团公司纪委检查后向我汇报结果。
爱之深,责之切。同志们,今天在内部说这些话,就是提醒大家,希望把大家的脑细胞激活。做企业就是做企业,干事业就是干事业,不要考虑自己身外的那些东西,就把事业干好,把企业做好,这样员工会认可你的。员工会认可给他们谋福利的人。从当前的状况看,毫不客气地说,河南煤化集团的士气不高、精气神不够。希望同志们充分认识到这些,一定要振奋精神、迎难而上、重振雄风、顶住风浪,真正把河南煤化做成一个优秀的企业;希望同志们不要辜负广大员工对我们的期望,各单位的领导同志回去后把自己单位搞好,让省委、省政府和广大员工放心;希望大家能够面对现实,认清形势,抓紧行动,务求实效!
第五篇: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任珑2012年7月6日在2012年全国发展改革系统法规处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2012年全国发展改革系统
法规处长座谈会上的讲话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法规司司长任珑
(2012年7月6日)
同志们:
非常高兴继去年西安系统会后,大家在长春见面,一起研讨法制工作。今年是第三次召开一年一度的全系统法规处长座谈会。从前年北京、去年内蒙两次会议的反映看,在年中召开这样一个会议非常必要,对推动系统法制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要把法规处长座谈会这个形式坚持下去。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上下交流,横向交流,使全系统法制工作在年中再加一把力,取得新的更大进展。下面,就做好法制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上半年全系统法制工作成效显著
今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要从各方面为顺利开好党的十八大创造良好的环境。从发展改革系统来讲,保持经济稳中求进的良好态势,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是我们的中心任务。上半年,全系统都在围绕这个大局开展工作,法制工作围绕中心工作,服务中心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的进展。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特点。
一是法制工作受到了各级发展改革委党组的高度重视。从国家发改委来讲,年初张平主任到法规司拜年时,就对做好法规工作特别是 1
立法工作提出殷切期望。张平主任指出,委党组历来重视立法,近年来我委立法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全国立法的整体形势相比,我委立法滞后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下一步,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立法步伐,特别是对宏观调控、发展规划、投资管理等关系我委重要职能的立法,要在深入研究立法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认真总结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历次宏观调控经验,以及这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体现的制度优势的基础上,完善相关制度,尽快推动立法进程,实现我委职权法定。在全系统非常关注的《政府投资条例》立法方面,委领导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大了协调力度。杜鹰副主任多次与有关部门召开会议,沟通协调,消除隔阂,达成共识,推动立法进程。穆虹副主任全程陪同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到云南调研。7月3日,全委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专门就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进行法制讲座,在委的委党组成员全部参加,认真听了这次讲座。张平主任还在讲座后,对全委做好下一步法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对全委和全系统依法行政和法制建设是一个非常大的推动。据各地法规处长反映,地方发改委党组特别是一把手对法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大大提高,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是法制工作在所有领域都有新的亮点。不管是国家发改委,还是地方发改委,不管是立法、执法,还是行政复议、普法、招投标,各方面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从国家发改委工作看,在普法方面,以法治机关建设为主线,开展了有声有色的大讨论和宣传。在立法方面,关系发展改革重要职能的《政府投资条例》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很有
可能在今年出台。在行政执法方面,继行政执法风险防范指引这个创新点后,今年又推出了上的行政执法报告,报告经过张平主任圈阅,以委文件形式印发,在全委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各司局非常关注报告中指出的问题,主动对照检查自身工作。在行政复议方面,上半年行政复议案件已接近100件,行政诉讼案件也大量增加。面对这种形势,我们积极创新行政复议工作机制,在完善与法院沟通机制、发挥法律专家小组作用等方面都有很多新做法,对解决行政纠纷发挥了比较好的作用。在招投标方面,《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贯彻实施工作也全面展开,国家招投标浙江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从地方发改委工作看,一是对本地区发展改革法制工作的指导大大加强。内蒙古、浙江、广东、宁波、大连、哈尔滨等不少地方都在年初制定印发了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对全年法制工作作出了安排。二是把立法作为立委之本,加强统筹规划,积极推进。甘肃推动出台了循环经济促进条例,宁波积极推进地方投资立法,完成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全面清理,新疆兵团制定了制度建设五年规划和规范性文件制订计划。三是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重庆积极推进招投标和项目稽察方面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规范工作;成都针对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高发的情况,制定出台了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防范法律风险的一系列措施。四是不断提高行政复议工作水平。浙江、湖北、河南积极开展调解和解工作,妥善化解行政争议;天津通过制发行政复议意见书,规范下级发展改革委行政行为;湖北、宁波积极开展以案说法,增强干部法律风险意识。五是认真做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贯彻
实施工作。浙江、吉林、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青海等很多地方举办了条例培训班,山西、山东等地对招投标相关规定清理工作进行了部署。六是扎实推进“六五”普法。江苏、新疆兵团等地结合实际制定了本地区普法工作要点,贵州举办了全省发改系统行政执法业务培训,宁波组织了价格执法专项培训。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系统在各级发改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推动各项法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较好地发挥了对发展改革中心工作的服务、保障和支撑作用,应当予以充分肯定。
二、对进一步做好法制工作的三点要求
借此机会,结合这些年工作实践经验,对进一步做好发展改革系统法制工作再强调几点。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能力。第一,法制工作是为中心工作、为发展改革大局服务的,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更好地了解大局,服务大局。从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看,当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受国际化、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影响,出现了很多新的阶段性特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特别是一些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应对这些挑战,对做好法制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课题和更高要求。法制工作要服务好大局,就必须熟悉这些大局,了解这些大局。第二,从发展改革法制机构队伍建设看,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承担起越来越重的工作任务。近年来,全系统法制工作队伍变化是比较快的,不断地有很多新同志加入。这一方面给我们的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活力,干部素质更高。但同时,法制工作的专业性比较强,涉及面非
常广,各方面都对法制工作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对我们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同志只有抓紧学习,熟悉业务,才能承担起越来越重的工作任务。第三,从发展改革法制工作本身所处的阶段看,只有加强学习,才能适应法制需求日益增长的新形势,提供及时有效的供给。当前,整个发展改革法制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法规司为例,前几年我们工作的重点是以打基础为主,主要是在明确工作定位、找准工作方向、主动创造需求、形成工作套路方面下功夫。经过这几年努力,全委法制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现在不是我们主动创造需求,而是各方面对法制的需求大量涌现。法制机构的工作重点要转向如何组织强有力的供给来满足这些需求。这种转变也要求我们通过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能力,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这是使我们工作再上新台阶最重要的基础。
二是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做好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各级发展改革委都肩负着转变职能、转变社会形象、正确履行职责的任务。这些任务能不能完成好,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法制工作做得好不好。具体体现在,法制机构能不能推动立法,使发展改革系统职权法定达到新的水平;能不能规范行政行为,使我们的执法更加严格公正,出台的文件更具合法性;能不能妥善解决行政纠纷,使我们处理好官民矛盾,在社会上树立比较好的形象;能不能通过普法,使全委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有明显的提高。这些都是法制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完成好这些任务,法制机构应该说是处在非常重要位置。从事法制工作的同志要充分看到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不能因为法制
工作不是发展改革系统的核心业务就有丝毫懈怠,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是做好法制工作的根本保证。
三是大胆创新,勇于开拓。现在发展改革法制工作的局面已经打开,工作的状态、影响力等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整个工作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也要看到我们工作存在的差距,要看到发展改革法制工作是一项带有改革创新性质的工作,很多方面没有先例可循。必须要有大胆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不断地拓展业务领域,深化业务层次,丰富工作手段。这是法制工作不断打开新局面、取得新成绩的有效途径。
总之,希望大家利用这次会议,认真总结上半年法制工作的成绩和不足,上下沟通交流,使下半年工作取得更多的成果,为发展改革中心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