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访万家心得体会
篇一:万名教师访万家心得体会 让孩子真切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万名教师进万家”活动心得体会
家访是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到我班学生欧德洋家进行家访的那一次,那也是我调到金石后的第一次家访。欧德洋是个聪明的孩子,但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家庭作业经常没有完成,即使完成了书写也很糟糕。从班上同学的口中我知道他家就住在场镇,放学回家书包一放就去找同班同学银鹏和欧阳潼兴玩。欧阳潼兴和学校李廷勤老师又是邻居,要找这些孩子的家是很容易的。下午放学后,我一个人既忐忑又兴奋,总觉得去家访不怎么好意思,恰好这时妈妈推着我一岁多的儿子叫我陪着出去逛逛,在逛到十字路口时,我提议:到金石这么久了,我们还没走过这条街,我班有几个学生就住在这条街,我们一起去转转,顺便看看他们在家里干什么吧!一路上,我想象着与家长们的亲切交谈的各种画面。没走多远我就看到了银鹏的奶奶站在路边和另一老太太在聊天。从她口中我才得知,和她聊天的这位老太太正是我要家访的对象。这时,两家的孩子早跑得没影了,心中不免产生了许多失望和无奈——欧德洋的父母家住农村,离场镇较远,为了让他好好学习,为了方便老人照顾他,专门在街上租的房子让他们住。租住的房子很简陋,一间大屋子里摆放着一张简易的床和一张吃饭的桌子,屋子外的院子里摆放着一灶一锅,烧的是捡来的柴火。他奶奶告诉我,欧德洋一放学就说作业已经做好了就跑出去玩了,她说的话孩子都不听,管不住。我和家长聊了很多,告诉他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督促,要和学校共同来教育孩子。第二天,我私下和欧德洋谈心,让他明白父母的不易和奶奶
母亲开个摊子卖米线,当时,进进出出吃饭的人很多,家长根本就顾不上我。当然,当她忙碌了一阵终于有时间停下来和我说话的时候,她也不好意思地向我表达了歉意,还要热情地请我吃米线。其实这是我可以理解的,随着家访活动的深入,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大部分家长都是忙碌的,因为一个家庭的生计是最重要的,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第二位的。这并不是说家长不负责任,而是社会生存压力大,父母的首要责任就是要把这个家撑起来。作为教师,我们无法替孩子选择父母,选择家庭,我们只能选择面对不同的家庭,面对不同的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多一份关心,多一份鼓励。“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的这份情感更增添了我们的责任感,我们感到肩头的担子又重了许多,我想对学生们说:“你们怎样来回报父母的这份爱,你们知道自己身上有着父母怎样的期待啊!要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家访使我很感动,特别是源自家长的那份信任,那份发自内心的渴求和敬意。从那一刻起,我决定对任何一个学生都不言放弃,严格要求学生,就为了我的学生能成为走出校园的合格产品和精品而不是半成品和废品。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家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此次“千名教师进万家”家访活动,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篇二:教师课外访万家心得体会 教师课外访万家心得体会 周关政
家访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访问,也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它是教师关爱学生的一种表现,也是教师与家长交换意见的途径,达到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它作为维系教师、父母、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通过家访,可以保证学校“两条腿”平衡走路,促使学生健康发展。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育过程中要充满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次家访就是一次让孩子进步的机会,会让一个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发生很大的改变。对于一些所谓“调皮” “问题”学生的家访,教师要捧着一颗爱心,了解孩子的心灵需要,不仅帮助孩子纠正错误,更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家访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一,使家长了解了学校的教育政策、教育情况以及为提高质量所采取的措施。第二,家校之间加强了沟通,形成了共识。
第三,学校和教师形象有了新的提升。所到之处学生家长热情接待,对教师牺牲休息时间家访表示感谢。
第四,自己在这次家访活动中,灵魂和觉悟得到了提升。感觉身上的担子、责任更重了,面对学生的企盼,即有爱心更有奉献;面对家长的嘱托,即有责任更有使命。家访中存在的问题 瞿友国
第一,现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交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却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第二,正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吃挑穿,爱耍脾气等不良行为,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家长望子成龙,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纪律教育,有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质教育提出质疑,与其背道而驰,这使得学校教育工作开展很不顺利。第三,家长误认为孩子很聪明,小学回家不学习也能取得好成绩;上中学后,希望也能这样。如果不能这样,会不会是老师的教学存在问题或着不够关心孩子。实际上家长最大的失误就是忽视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当我们在家访中交谈起这个问题时,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下子又进入另一个误区:希望一下子能解决问题企图一劳永逸。第四,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于与学校教育配合。
第五,父母双方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致,导致孩子有空子可钻,言行不一。家访后的思考 万际法
第一,全面的家访,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细致了解,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社会,家庭,学生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家访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全面的家访,了解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学生家庭的困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工作。第三,交换访谈方式,为家访工作增加新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作为班主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第四,家访也给教师本人上了一课。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六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老师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家访走出服务第一步。第五,家访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更好地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 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建议家长要严格要求和爱的鼓励相结合;对子女的学习辅导和思想品德教育、劳动教育并重,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机会;协调好家庭成员内部的教育力量;要多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思想动向,并对症下药;及时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开导,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注重发展长远利益,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着想。
总之,经常家访,让我和学生、家长的心靠得越来越近,越来越紧。但我深知: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虚心请教,倾心奉献,把课外访万家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家访心得 唐梅山
伴随着“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开展,“课外访万家”的活动也紧锣密鼓的在我校展开了。家访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访问,也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它是教师关爱学生的一种表现,也是教师与家长交换意见的途径,达到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它作为维系教师、父母、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通过家访,可以保证学校“两条腿”平衡走路,促使学生健康发展。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育过程中要充满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培养一个学生是需要家长,老师,学生自己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和教育方法我们如何了解,这就需要家访作为桥梁,进行沟通交流。在家访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家长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同时还有对子女的殷切希望。我们详细地了解了孩子的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学习环境、在家表现,并听取了家长对孩子的一些想法、打算,对教师的意见、希望,同时,家长也通过家访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了解了班级的总体情况,更清楚自己孩子的优势和劣势,使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并通过与老师的交流,更好地和老师配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作为刚步入教师岗位的我而言,此次“访万家”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具体地反思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必须关注留守儿童问题。篇三:教师访万家心得体会与 “教师访万家”活动心得体会 邬阳民族中心学校------姚正权
11月4日 上午,为了参与“课外访万家”活动,我开始进行家访,走入学生家庭,与学生家长,面对面沟通,耐心倾听家长的心声,感触有三:
其一:通过这次家访,我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家访的目的是与学生家长面对面地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让教师也通过与家长的交谈,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走访可以更全面地从多个角度了解学生的思 想动态,可以让学生增 强自信心,老师走访的 感受比单独说教学收到 的效果大得多。其二:良好的家庭 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
长至关重要。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世有原则的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虽有欠缺,但会以言传声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这类孩子通常为人不错,心地善良,只要在学习方法上多加以指导,一般会有较大的进步。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过于溺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些孩子的脾气也越来越大。这些家庭往往会出现“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导致其父母根本管不了,只是希望通过学校单方面教育来改变孩子。其三:有些学生在学校表现与在家的表现通常有较大的差异。比如单亲家庭的学生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隔代教育扭曲了学 生的成长,这些孩子需要我 们教师倾注更多的心血和 爱。
通过家访,我深深体会
到:作为教师,要想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学生在家时的学习情况、社会交往情况和在家的表现等,就必须经常深入到学生的家庭中去,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深入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重视;与家长很好地交流、沟通,了解家长对于学校、老师、子女的期望;同时,教师还应该把学生在校时的实际情况客观、全面地向家长作一个说明,结合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教育措施,帮助家长解决在育儿中的困惑,满足家长的需要。这样,也很容易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这种朋友式的关系为我们以后进行家校合作铺设了一条温馨的情感小路。
课外访万家,走进孩子和家长的心田!
第二篇:教师“访万家”心得体会
教师,要勇于担当
——教师“访万家”活动体会
近段时间以来,根据上级工作安排,更是因为自己工作的实际需要,我先后走访了班上的几位同学,进入到了他们的家庭之中,和他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隔壁左右的邻居进行交流,就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他们进行深入的沟通。家访工作虽以告一段落,但带给我自己的感受颇深,而且必将影响着我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一生的工作。
此次家访活动,由于时间比较集中,因此,我走访了班上的范宣、吴晓霞、张玲、王康、段先虎、王丽萍、江沁、胡雪迎、胡灿等9位同学。家访期间,我一方面是介绍学生的在校情况,另一方面是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学生在家情况以及家长对孩子、对学校的有关看法。综合这9位同学的家访情况,以下两点让我感受很深:
1、家长对于孩子永不放弃的期望。我们班是毕业班,孩子即将面对的是初中学业的结束,即将面对的是人生中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十字路口:是争取考上高中,还是无奈选择中专?(我不认为中专一定比高中差,但在家长和孩子看来,目前的形势下,中考没考取高中就是失败了!)一方面是目前中考招生政策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学生目前的基础状况,可以说,班上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难以考取高中,甚至连能否顺利毕业都存在问题。可就是这样,几乎所有的家长,乃至于邻居都是希望满满的,“他成绩蛮好的,我们肯定是希望他(她)
考个高中了!”面对这些乡亲的殷切眼神,我在斟字酌句的同时,更感到了肩负的责任。
2、学生成长环境的复杂化。此次家访,让我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学生们的家庭环境,但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学生成长的不容易。我们老师家长平时总是说,学生的环境比我们自己读书的时候好多了,所以觉得现在的孩子读好书是理所当然的了。其实,从整体情况来看,学生的成长环境究竟如何,不是一句简单的“条件好多了”就可以定论的。家访中,我了解到有的学生的家长受困于缺乏知识,只能靠劳力维持家庭生计,有的学生的家长在外务工,甚至一年难得回家一趟,有的学生的家长彼此之间存有矛盾„„所以,当我们总以为学生现在读书 “学校不收钱了,家长也不会因为钱而影响学生了”而有了好的环境时,其实我们犯了一叶障目的错误。钱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好的物质条件也不能解决学生成长的一切问题!从小就没有了爸爸妈妈的陪伴,甚至于生活在吵闹和担心中,试问:叫孩子怎么读好书?怎么开心快乐健康幸福地成长?
了解了这些,感受到了这些,更让我思考: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教师要勇于担当!教师更要善于担当!
教师不仅要认真地履行传授知识的任务,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地承担起培育学生心灵的职责。对于学生的成长,家长可以说寄予老师以无限的期望,尤其我们面对的农村的家长,甚至可以说很多家长是全指望教师来教育他的孩子。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能逃
避,也没必要去想着谁的责任谁的原因,只能是直面这种现实,尽可能地努力,尽可能地去面对好自己面前的每一个学生,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哪怕他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哪怕他是品行不端的家伙,只要他还坐在你的面前,只要他还是孩子,他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他就是一个急需老师帮扶的幼苗!
当然了,教师除了要勇于担当这种职责,还要用心地去承担好这份职责,关注学生,不能仅仅注目于他的成绩,仅仅局限于他在校的表现,不能简单地由他的所谓日常行为而进行武断地判定。时代在发展,学生面对的成长环境也日益复杂。比如,我区的经济发展形势,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有经济条件的优化,还有种种影响学生顺利健康成长的因素,甚至是不利因素。这些,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不仅要有勇于承担的气概,更要有善于承担的智慧!
想到这些,我知道,这篇家访体会不是“访万家”的结束,恰好是以后家访工作、教育工作的真正开始!
第三篇:教师访万家心得体会与
“教师访万家”活动心得体会
邬阳民族中心学校------姚正权
11月4日 上午,为了参与“课外访万家”活动,我开始进行家访,走入学生家庭,与学生家长,面对面沟通,耐心倾听家长的心声,感触有三:
其一:通过这次家访,我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家访的目的是与学生家长面对面地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让教师也通过与家长的交谈,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走访可以更全面地从多个角度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可以让学生增强自信心,老师走访的感受比单独说教学收到的效果大得多。
其二: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世有原则的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虽有欠缺,但会以言传声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这类孩子通常为人不错,心地善良,只要在学习方法上多加以指导,一般会有较大的进步。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过于溺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些孩子的脾气也越来越大。这些家庭往往会出现“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导致其父母根本管不了,只是希望通过学校单方面教育来改变孩子。
其三:有些学生在学校表现与在家的表现通常有较大的差异。比如单亲家庭的学生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隔代教育扭曲了学
生的成长,这些孩子需要我们教师倾注更多的心血和爱。
通过家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教师,要想更好地、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学生在家时的学习情况、社会交往情况和在家的表现等,就必须经常深入到学生的家庭中去,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深入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重视;与家长很好地交流、沟通,了解家长对于学校、老师、子女的期望;同时,教师还应该把学生在校时的实际情况客观、全面地向家长作一个说明,结合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教育措施,帮助家长解决在育儿中的困惑,满足家长的需要。这样,也很容易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这种朋友式的关系为我们以后进行家校合作铺设了一条温馨的情感小路。
课外访万家,走进孩子和家长的心田!
第四篇:万名教师访万家心得体会
万名教师访万家心得体会
家访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访问,也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它是教师关爱学生的一种表现,也是教师与家长交换意见的途径,达到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它作为维系教师、父母、学生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通过家访,可以保证学校“两条腿”平衡走路,促使学生健康发展。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言:“教育过程中要充满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次家访就是一次让孩子进步的机会,会让一个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发生很大的改变。对于一些所谓“调皮”、“问题”学生的家访,教师要捧着一颗爱心,了解孩子的心灵需要,不仅帮助孩子纠正错误,更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家访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一,使家长了解了学校的教育政策、教育情况以及为提高质量所采取的措施。
第二,家校之间加强了沟通,形成了共识。
第三,学校和教师形象有了新的提升。所到之处学生家长热情接待,对教师牺牲休息时间家访表示感谢。
第四,自己在这次家访活动中,灵魂和觉悟得到了提升。感觉身上的担子、责任更重了,面对学生的企盼,即有爱心更有奉献;面对家长的嘱托,即有责任更有使命。
家访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现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交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却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
第二,正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吃挑穿,爱耍脾气等不良行为,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家长望子成龙,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纪律教育,有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质教育提出质疑,与其背道而驰,这使得学校教育工作开展很不顺利。
第三,家长误认为孩子很聪明,小学回家不学习也能取得好成绩;上中学后,希望也能这样。如果不能这样,会不会是老师的教学存在问题或着不够关心孩子。实际上家长最大的失误就是忽视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当我们在家访中交谈起这个问题时,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下子又进入另一个误区:希望一下子能解决问题企图一劳永逸。
第四,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于与学校教育配合。第五,父母双方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致,导致孩子有空子可钻,言行不一。
家访后的思考
第一,全面的家访,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细致了解,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社会,家庭,学生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家访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全面的家访,了解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学生家庭的困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工作。
第三,交换访谈方式,为家访工作增加新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作为班主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第四,家访也给教师本人上了一课。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几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老师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家访走出服务第一步。
第五,家访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更好地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建议家长要严格要求和爱的鼓励相结合;对子女的学习辅导和思想品德教育、劳动教育并重,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机会;协调好家庭成员内部的教育力量;要多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思想动向,并对症下药;及时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开导,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注重发展长远利益,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着想。
总之,经常家访,让我和学生、家长的心靠得越来越近,越来越紧。但我深知: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虚心请教,倾心奉献,把课外访万家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第五篇:万名教师访万家心得体会
让孩子真切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万名教师进万家”活动心得体会
家访是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到我班学生欧德洋家进行家访的那一次,那也是我调到金石后的第一次家访。欧德洋是个聪明的孩子,但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家庭作业经常没有完成,即使完成了书写也很糟糕。从班上同学的口中我知道他家就住在场镇,放学回家书包一放就去找同班同学银鹏和欧阳潼兴玩。欧阳潼兴和学校李廷勤老师又是邻居,要找这些孩子的家是很容易的。下午放学后,我一个人既忐忑又兴奋,总觉得去家访不怎么好意思,恰好这时妈妈推着我一岁多的儿子叫我陪着出去逛逛,在逛到十字路口时,我提议:到金石这么久了,我们还没走过这条街,我班有几个学生就住在这条街,我们一起去转转,顺便看看他们在家里干什么吧!一路上,我想象着与家长们的亲切交谈的各种画面。没走多远我就看到了银鹏的奶奶站在路边和另一老太太在聊天。从她口中我才得知,和她聊天的这位老太太正是我要家访的对象。这时,两家的孩子早跑得没影了,心中不免产生了许多失望和无奈——欧德洋的父母家住农村,离场镇较远,为了让他好好学习,为了方便老人照顾他,专门在街上租的房子让他们住。租住的房子很简陋,一间大屋子里摆放着一张简易的床和一张吃饭的桌子,屋子外的院子里摆放着一灶一锅,烧的是捡来的柴火。他奶奶告诉我,欧德洋一放学就说作业已经做好了就跑出去玩了,她说的话孩子都不听,管不住。我和家长聊了很多,告诉他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督促,要和学校共同来教育孩子。第二天,我私下和欧德洋谈心,让他明白父母的不易和奶奶
母亲开个摊子卖米线,当时,进进出出吃饭的人很多,家长根本就顾不上我。当然,当她忙碌了一阵终于有时间停下来和我说话的时候,她也不好意思地向我表达了歉意,还要热情地请我吃米线。其实这是我可以理解的,随着家访活动的深入,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大部分家长都是忙碌的,因为一个家庭的生计是最重要的,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第二位的。这并不是说家长不负责任,而是社会生存压力大,父母的首要责任就是要把这个家撑起来。作为教师,我们无法替孩子选择父母,选择家庭,我们只能选择面对不同的家庭,面对不同的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多一份关心,多一份鼓励。
“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的这份情感更增添了我们的责任感,我们感到肩头的担子又重了许多,我想对学生们说:“你们怎样来回报父母的这份爱,你们知道自己身上有着父母怎样的期待啊!要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家访使我很感动,特别是源自家长的那份信任,那份发自内心的渴求和敬意。从那一刻起,我决定对任何一个学生都不言放弃,严格要求学生,就为了我的学生能成为走出校园的合格产品和精品而不是半成品和废品。
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家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此次“千名教师进万家”家访活动,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